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2.2.7 手术第十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

2.2.8 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施、外施、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

2.2.9 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

后旋转运动。

2.2.10 出院后根据病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爬山、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等,可进行负重训练,逐渐加量,以锻炼患侧上肢肌肉。

2.2.11 功能锻炼的同时可配合患侧上肢轻柔的向心性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皮肤愈合,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帮助消除肢体肿胀、瘀血,减少瘢痕增生[2]。

2.3 注意事项

2.3.1 锻炼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

2.3.2 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锻炼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及活动量。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达标要求,即患侧上肢能绕过头顶摸对侧耳廓。

2.3.3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多使用患侧,可以参加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2.3.4 应避免用患肢搬动或提接重物,不宜在患肢测血压及行静脉穿刺。

3 结果

通过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

4 讨论

乳腺癌术后由于创伤较大,加上胸部包扎时间较长,刀口疼痛,多数病人不愿进行自主患肢功能锻炼。而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促进肢体恢复功能。这就要求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在及时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及早进行规范的患肢功能锻炼,为恢复肢体功能赢得时机。

肢体按摩有利于局部皮肤愈合,并能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促进胸部神经支配的肌肉群功能恢复,按摩对皮肤刺激可使组织胺样物质释放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除肢体肿胀、瘀血,利于皮肤愈合,减少瘢痕增生。

早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配合肢体按摩可以促进患肢血液、淋巴液的回流,松解软化瘢痕组织,有效地减少患侧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玲牟静.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0

(10):2054.

[2] 王凤玲,马双莲.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7(7

中旬版):73-74.

作者简介:姜燕(1978-),女,山东省泰安人,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肿瘤医院。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乳腺癌手术论文乳腺癌医学论文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似,满足了女性形体美的要求。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等手术方法是当前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月至12月在乳腺外科住院手术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67岁,平均(36.5±5.4)岁。患者均经B超、钼靶X线、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且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和双侧乳腺癌的患者。 1.2 研究分组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手术方法分组,其中保乳手术患者41例,改良根治手术45例。保乳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8.4±6.1)

岁,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5.7±7.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1.3.1 保乳手术组保乳手术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患者乳腺肿瘤的直径<3 cm,肿块距乳头>3 cm,且肿块与乳房的大小比例一定,没有腋窝淋巴结的肿大,病灶局限没有弥漫钙化,患者有保乳的需要。手术方法:首先,以肿瘤为中心选择放射状或沿乳晕切口,将距离肿瘤3 cm以内的腺体根据肿瘤情况行乳腺段或乳腺小叶切除。之后,对切缘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切缘检查为阳性,则表明肿瘤尚未切除干净,需要继续扩大范围进行乳腺的切除,直至切缘为阴性。腋下淋巴结清扫从腋静脉至背阔肌,术后防止引流管,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1.3.2 改良根治术组根据乳房大小及肿瘤所在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横梭形或纵梭形切口。一般应距肿瘤边缘3 cm以上做切口,皮肤切开后将皮瓣游离,自内下向外上分离出乳腺及深部的胸大肌筋膜,切至胸大肌外缘。解剖锁骨下血管,行腋窝胸大肌和胸小肌淋巴结的清扫术。术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包扎切口和腋下。 1.4 术后综合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进行放疗和化疗。放疗在手术后1~5 d内进行。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45~50 gy 的全乳照射剂量照射患侧乳腺及胸壁,对瘤体床追加10~15 gy照射;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结果;结论应重视对一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尤其是年轻和绝经前女性患者的随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及时、积极、合理的治疗。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综合治疗预后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乳腺癌的早期 诊断率逐年提高,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由于乳腺癌治疗技术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逐渐延长。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43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数的1.37%。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第一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第一癌”指肿块较大的一侧)确诊时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3.7±11.3)岁。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时间间隔6一13年,平均(9.5±4.5)年。第一癌绝经前4例,绝经后2例;第二癌绝经前5例,绝经

后1例。12例患者均已婚已育。均无恶性肿瘤及乳腺癌家族史。 1.2 临床分期(tnm分期):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一侧为iia期,一侧为i期, 2例为iv期; 2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2例分期均为ii期,第二癌一例为iia期,一例为iib期。 1.3 手术方式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 l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解救化疗, 2例同时行双侧改良根治术,1例行双侧保乳改良根治术。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均行根治术;第二癌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异时性乳腺癌在第一癌术后行卵巢切除去势术。 1.4 辅助治疗本组1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予ptf 方案密集化疗4周期,术后继续pdf方案4周期。4例患者术后均予以静脉化疗,1例行解救化疗。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腋下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复发情况予以caf、tef,bp,pf及pdf 方案化疗。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皮瓣坏死、臂丛神经损伤、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19年。2例死亡,1例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在第二癌术后16月死亡;l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术

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协作组(CBCSG)临床试验

CBCSG临床试验 CBCSG 001系列研究 在CBCSG诸多研究中,仅CBCSG 001系列研究是有关外科治疗的前瞻性研究,同时也是入组病例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研究组在国内外率先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整个流程进行了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在SLNB验证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对乳腺癌SLNB适应证、安全性、术前淋巴显像、SLN术中病理与细胞学诊断、SLN术中分子诊断及SLNB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远期疗效进行了研究。这些多中心系列研究入组病例超过了3000例,对SLN阴性者免行ALND。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8.2%、94.2%,腋淋巴结阴性者可通过SLNB避免ALND,SLNB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CBCSG 002研究 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能否较单用他莫昔芬提高疗效?目前国际上尚无相关循证医学证据。CBCSG 002研究为随机开放性研究,针对绝经前HR阳性、淋巴结阳性或癌肿≥4 cm的早期乳腺癌,比较了雌激素受体调变剂(SERM)辅助治疗2~3年后,换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3~2年或继续应用他莫昔芬直至5年的疗效。研究自2008年7月开始入组,截止2011年9月共入组了84例患者。考虑CBCSG 002试验入组缓慢,研究组近期将讨论是否应关闭该多中心试验。 CBCSG 003研究 由于国情的限制,我国相当一部分临床肿瘤医生和全科医生习惯用铂类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因此CBCSG 003研究探索紫杉类与铂类及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是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临床意义的原创性临床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率和患者耐受性,次要目的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完成入组120例患者,并得出了TX(多西他赛+卡培他滨)与T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等效的初步结果,两组的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基本相同,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无显著差异。CBCSG 003研究结果提示,通过进一步的Ⅲ期临床研究,有望将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写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 CBCSG 004研究 如何早期、准确预测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为众多患者和肿瘤医生所关注。FDA已批准了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用于晚期乳腺癌疗效的预测,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靶向治疗疗效和非靶病灶的预测以及CTC在不同治疗阶段的预测价值等。 CBCSG 005研究

乳腺癌超声诊断论文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超诊断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以及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50例b 超诊断的乳腺癌均经手术后追踪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误诊5例。超声发现<1cm有5例(其中误诊2例),双腋下未见淋巴结肿大;1-2cm20例(其中误诊3例),有5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cm以上25例均双腋下可探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其中5例同侧锁骨上有淋巴结肿大。声像图表现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改变、血流显示、纵横比>1,30例阻力指数>0.7,20例内部回声有微小的钙化,其准确性为90%。结论乳腺癌的声像图为低回声、边缘不规整、呈蟹足样改变、微小钙化、穿支血流、阻力指数>0.7是乳腺癌最主要的声像图表现。 [关键词] 乳腺癌;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0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asound in breast cancers.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s and ultraso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s in 50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in the 50 breast cancer detected by ultrasound, 45 cases were confirmed diagnosed after operation, and 5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the tumors ≤1 cm were in 5 cases ( of which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 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 1%、70 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 5%和14 7%,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单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乳房常见的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历来是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我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06年10月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的传统

“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①试验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31~68岁,平均(49 6±7 8)岁,体重45~70kg,平均(53 7±8 9)kg,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手术方式比较,均无差异(P>0 05)。 1.2方法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的患者在缝皮前自术区外下至腋窝顶部及术区内下至内上方胸骨旁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沿途多剪几个侧孔,缝合皮肤后吸成负压,创面于腋窝、锁骨下区分别用柔软纱布填充,最后纱布垫敷盖伤口,胸带适度包扎,无须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收,持续负压吸引5~7d,压力-300~-500mmHg,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的患者在缝皮前只于腋窝处旋转引流管1根,皮瓣及切口用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术后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 2结果

超声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与分析研究

超声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与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重在探讨超声检测对乳腺的检测价值,尤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资料与方法:本文采用2010~2014年乳腺恶性肿瘤患者30例,女性28例,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50.3岁;所xuan病例中男性2例,年龄63―66岁,平均年龄64.2岁。医学实践 中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在医学研究中采用仪器Alilent―Sonos4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 频率7.5MI-Iz。检测方法:让患者取常规平卧位或侧卧位。检测中长轴以乳头为中心,以放 射状连续扫查。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的分布:30例患者中单侧病变者27例,双侧病变者1例。其中左乳病变18例,右乳病变14例,乳头下有病变。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癌检查;诊断研究 1.乳腺癌的表现及危害 乳腺癌对女性身体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医学上界定为是从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恶性肿瘤中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前几位。乳腺癌 的发病部位通常发于外上象限,其次发生在乳晕区,内上象限。乳腺癌身体危害非常大,但 是在临床表现上却不容易被发现,乳腺癌在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最初的表现通常是在一 侧的乳房有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在肿块处皮肤有凹陷、并且皮肤的颜色 有所改变,一般呈现出呈橘皮式颜色、同时会有乳头凹陷的情况,在肿块存在的乳房同侧的 腋窝下存在有淋巴结,乳腺癌的晚期会有更大的危害,如通过体内的血循环会有所转移,侵 犯身体的肝、肺、骨骼,而且预后差。 临床数据表明,乳腺癌呈现出年龄趋向年轻化的的趋势,这对广大妇女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不但直接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也对下一代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乳腺癌的预 防和科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尤其是作为乳腺癌的及时诊断是治疗核心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 和临床医学实践,对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出如下重要的特点:(1)在形态上呈不规则形状,在周边上不清,凸凹不平;(2)在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关系上,没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3)在回声方面,回声没有规律、不规则,表现为内回声不均匀或呈低回声或回声粗 糙等症状;(4)检查中会发现后方有声衰减。以上四点是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中概括出的重 要特征。 2.研究所采用的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病理分类:浸润性导管癌17例(56.7%);浸润性小叶癌5 例(16.7%);单纯癌1例(3.3%);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导管内癌3例(10%);髓样癌 2例(6.7%);间质肉瘤1例(3.3%);浸润性小叶癌合并灶性导管癌1例(3.3%)。 3.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实践表明,乳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边缘:粗糙回声增强,呈强回声晕占74.2%。边缘尚清,似有包膜,见侧方声影占25.8%。(2)内部回声:15 /30例呈实性非均质性回声,14/30例表现均匀的实质性回声,3/30例超声显示囊实混合型。2/30超声显示囊肿样回声。其中1例湿疹样癌仅表现乳晕皮肤表面局限性增厚。(3) 后方衰减仅占21.8%。(4)纵径横径比值大于1,占88.4%。通过对本组30例乳腺恶性 肿瘤观察,a.发病年龄及分布:年龄多见于40岁女性,男女比2:28。乳腺恶性肿瘤好发部位:在外上象限多见,第二发病部位为内上象限次之,再次为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少见。b. 病理分类: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发病率依次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单纯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导管内癌、髓样癌、其他类型癌较少见。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的改变与癌组 织浸润及周围纤维反应增生有关。 4.研究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24T11:44:20.9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作者:文斌1 姜海亮2 [导读]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均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 (1什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什邡 618400) (2什邡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四川什邡 618400)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以新辅助化疗治疗后肿瘤控制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住院部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对治疗后肿瘤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率达到83.3%,其中2期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1.7%,3期为72.3%;骨髓抑制发生率47.6%,胃肠道反应为33.3%,其他症状(脱发、无食欲、身体乏力)发生率21.4%,化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临床行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小病灶,为后期保乳术治疗提供基础,从而提高乳房保留率、病灶切除率。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011-02 Clinical research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 4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from July 2012 to March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as applied.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adverse event rate was recorded. Result After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83.3%. During the proces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for stage 2 of patients was 91.7%;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for stage 3 of patients was 72.3%; the incidence rate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and other clinical symptoms (alopecia, loss of appetite, weakness ) was 47.6%, 33.3% and 21.4%; during the chemotherapy, 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progress and lessen the lesions. It will provide the clinical basis in the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to improve the breast-conserving rate and resection rate of clinical lesions. 【Key words】Breast canc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Clinical effect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均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有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发生率的8%左右,此病近几年由于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习惯改变、环境等因素导致发病率上升[1]。目前乳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病灶,但会严重破坏患者乳房外观,同时手术切除病灶只适用于疾病早期患者,对于晚期者由于病灶扩散范围较大,切除难度较大,且预后不理想。故临床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控制肿瘤变大、扩散,提高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又能保持患者乳房外观,对患者损害小的治疗方式。有学者提出通过可对乳腺癌患者临床进行新辅助化疗,其能有效消灭转移灶,促使肿瘤缩小,避免病情发展,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患者保乳率[2]。本文观察因此如何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增加、避免疾病复发,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次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42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控制情况,具体情况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住院部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2期24例、3期18例,肿瘤直径2.4~5.7cm,平均大小(3.8±0.6)cm,年龄最下者26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47.3±5.1)岁,病理分型:浸润性小叶癌9例、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27例、小叶原位癌2例。本次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符合临床乳腺癌诊断标准[3],发现一个以上可测量肿瘤病灶,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卡氏评分(KPS)80分以上,年龄在18~70之间,患者对化疗药物无用药禁忌,经检查未发现乳腺癌远处转移合并严重活动性感染(如HIV感染),可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经检查患者乳腺癌肿瘤大小在2cm以下,生存期在4个月以下,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接受过化疗、放疗、激素药物等治疗,患者处于哺乳、妊娠或备孕时期,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经血常规、心电图、CT全身骨显像等检查有化疗禁忌症,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乳腺癌,且符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指征,给予辅助化疗治疗,患者于第一天用药吡柔比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983,产品规格10mg,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0mg/m2,给药方式静脉滴注,第一天静脉滴注紫杉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715,产品规格:5ml:30mg,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175mg/m2,第2、8天氟尿嘧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995,产品规格:10ml:0.25g,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0mg/m2,给药方式静脉滴注,第2、8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96,产品规格:0.5g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500mg/m2。同时所有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半小时静脉滴注西米替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688,产品规格:0.4g,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0.4g,口服用药苯海拉明(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5021449,产品规格:25mg,赤峰万泽制药有限责任公司),50mg,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均行保肝、护胃等治疗,每3周重复,共治疗4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后肿瘤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3],完全缓解(CR):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治疗后肿瘤病灶缩小原来的50%以上,并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SD):治疗后肿瘤病灶缩小不超过50%或增大不超过25%;进展(PD):治疗后肿瘤病灶增大超过原来的25%或出现新病灶。 2.结果 2.1 乳腺癌控制情况统计 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率达到83.3%,其中2期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1.7%,3期为72.3%,具体情况见表1。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胡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内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是乳腺癌

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转移性乳腺癌(MBC)或Ⅳ期乳腺癌均适用,而另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MBC。 1、ABC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心理肿瘤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ABC,个性化提供适当的心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作为常规。 3、确诊为ABC后,同患者讨论未来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与患者沟通ABC虽然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 4、选择治疗决定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

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2.2.7 手术第十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 2.2.8 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施、外施、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 2.2.9 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

乳腺癌的护理论文

浅谈乳腺癌的护理 乳腺癌,有名的红颜杀手。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发病年龄在40-60岁居多。什么是乳腺癌?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通过对40例乳腺癌病人的系统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40例乳腺癌患者都是采用手术结合化疗,因此术前,术后以及心理护理极其重要。 1.术前护理: 1.1 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 ①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病人的食欲,以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并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1.2 术前准备工作 ①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并使其理解手术可能造成胸部外形改变及上肢功能受限。合并妊娠者,应劝其中止妊娠,哺乳期者应立即断乳。 ②术前作好常规准备,包括内脏功能检查及皮肤准备。术前患者的心理对手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由于病人及家属均担心手术效果,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和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改善病人不良的情绪,保证休息与睡眠,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予以安定。 2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下施行手术,术毕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病人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早期局部用负压吸引或胸带包扎、沙袋加压以助皮片附着,避免皮下积血、积液。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 2.2 防止术侧肢体发生水肿和功能障碍。避免在术侧肢体上行静脉穿刺,并适当抬高。术后3天开始帮助病人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扩展到肩部。锻炼方法为自己进餐、梳头、洗脸及手指爬墙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3 加强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癌术后影响病人的形体美,因此多数病人情绪极其低落,表现出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护士除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并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外,还应尽可能采用她们最容易接受的实施方式,勤巡视、多交谈,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2.4 协助生活护理。术后病人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责任护士应依照Orem的自理模式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 2.5 饮食护理。术后病人的饮食相当重要,除需增加热量外,还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以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 2.6加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第一阶段:术后24小时开始,指导病人做伸指握拳动作,以活动腕关节。每日4次,每次做10下。 第二阶段:术后2~3天,做前臂伸屈运动,坐位练习屈肘、屈腕。每日4次,每次做10下。

38 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研究

38 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19T09:15:01.74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建文王永飞冯辉利[导读] 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指标均表现为,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多少,手术治疗时间的长短,住院时间的长短、平均的引流量多少等。 张建文王永飞冯辉利 新疆医学院中医学院直属医院外科830000 【摘要】目的浅析在早期乳腺癌手术的治疗中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 月—2012年7 月收住我院的68例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根治手术30 例和保乳手术38例,将术后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好转出院后进行随访5 天,保乳组的优良率达92.1%,根治组的优良率达60.0%,保乳治疗患者术后美观性较根治组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美容效果均较根治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的乳腺癌(EBC)是指病变的位置以及进展程度均处在组织学亦或是临床的初期阶段,其病理改变未侵入基底膜且未发生淋巴的转移[1]。现阶段,我国乳腺癌成为了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处在高发阶段,并且有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资料选自我院2011 年10 月—2012 年7 月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 68 例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保守手术治疗组38 例(占55.9%),根治手术治疗组30 例(44.1%)。保守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在35-5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5.32)岁;按直径的平均值划分肿块的大小,有18 例<2cm,15 例在2.0-2.5cm 之间,其余5 例超过2.5cm。 根治手术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在3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 ±5.32)岁;按照直径的平均值进行肿块大小的划分,15例< 0.2cm, 11 例在2.0-2.5cm 之间,4 例超过2.5cm。 1.2 临床方法 保乳治疗采用以乳头为手术切口的中心作圆弧状,仅切除整个乳房的17%-20%的组织,而根治治疗是保留胸的大小肌的Auchindos 手术形式,均应用同样方式对淋巴结节进行清扫。 1.3 观察指标 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指标均表现为,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多少,手术治疗时间的长短,住院时间的长短、平均的引流量多少等。术后好转出院后进行5d 的随访,进行整理分析、系统的评估未来5 年内是否存在复发率以及美观性满意度高低。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运用SPSS13.0 软件统计分析包对数据实施非参数的分析统计,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根治手术治疗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保乳手术治疗同根治手术治疗相比,住院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手术治疗时间也较短、平均引流量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保乳和根治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3.讨论 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手术治疗术后伤口恢复的美观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宗旨就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满足患者生命需求。治疗早期的乳腺癌手术,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的美观性较高,被广泛认可。 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之一:第一,属于临床第 0-I 期或者是II 期的患者,肿瘤的直径大小平均值小于0.3cm,同时在临床上观察没有出现腋下的淋巴结的转移;第二,癌症的肿块平均直径达到或超过0.3cm,考虑肿瘤和乳房大小之间的比值较小仍可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第三,若是肿瘤的平均直径超过0.3cm,经过全新的化疗辅助治疗后,肿瘤减少或发生缩小的例子,可以根据疾病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方法[3]。 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病例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评估和判定,并且准确定位手术治疗的范围,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现阶段,主要采用X线检查进行术前的评估和定位,乳腺癌出现肿块则定位准确性更高,术前的评估较为安全,若出现钙化现象,则会影响手术治疗前的评估以及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保乳治疗的复发率同根治手术治疗复发率均较低,保乳手术治疗美容的优良率较高达到92.1%,因此,保乳手术治疗成为新型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2014国内权威、经典综述——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2014-08-17 16:44来源:丁香园作者:hujie 字体大小 -|+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