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2003—2005 年)
一、项目概况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 达的计划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组织实 施。 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是:用 5 年左右时间,分两个阶段,查明我 国主要平原和盆地区域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结构; 重点查明地下 水补、径、排条件及其变化过程;分区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资 源量、调蓄能力和环境与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建立全国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和动态评价平台; 为国家宏观综合 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全面提升我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及 科学研究水平。 根据计划项目的目标任务, 中国地调局在本计划项目内先后安排 开展了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 、银川平 原、 山西六大盆地等地区的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工 作, 同时开展了综合评价及专题研究工作作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 境问题调查评价工作的技术支撑。设立了以下六个工作项目。 1、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承担单位:青海地调院 起止年限:2002—2004 目标任务:查明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结构、重点 地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建立水文地质参数
1

序列;开展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建立重点地区地下水 系统数值模型,评价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与环境功能;建立地 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为区内重大工程建设、地下水资 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 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项目提供数据。 2、准噶尔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承担单位:新疆区地调院 起止年限:2003—2005 目标任务: 在综合研究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查明准噶尔 盆地第四纪地质及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结构, 查明地下水补给、 径 流、 排泄条件的变化和演化趋势; 开展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地质问 题调查评价; 建立准噶尔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 建 立重点地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评价地下水资源、生态功能、环境功 能与调蓄能力; 提出地表水、 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为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河西走廊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承担单位:甘肃省地调院 起止年限:2003—2005 目标任务:在 1999-2002 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疏勒河流域 重点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 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 划,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为水资源合理利 用、促进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国土资源综合规划提供地质依 据,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提供基础资料。
2

4、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调查评价 承担单位:宁夏区地调院 起止年限:2003—2005 目标任务:查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变化特征及其相关的环境 地质问题及成因。建立银川平原地表水地下水配置模拟模型,结合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工农业生产现状等, 优化水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方 案。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和谐、国土资 源综合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 提供基础资料。 5、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承担单位:山西省地调院 起止年限:2003—2005 目标任务: 查明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及其循环演化规 律, 重点查明各盆地地下水系统与地表水、 周边裂隙—岩溶水的关系, 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煤炭开发引起的地下水环境变化; 建立地下水数值 模型,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评价各盆地地 下水资源及环境与生态功能; 提出各盆地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 区域规划建议;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提供数据。 6、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及专题研究 承担单位:地科院水环所 起止年限:2003—2010 目标任务:围绕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开 展专题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为查明我国
3

主要平原和盆地的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模型、 补径排变化特征及其资 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建立我国北方主要 平原和盆地的含水层空间结构模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地下 水空间数据库和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平台,建立中国地下水信息网 站,实现我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化;跟踪研究国 内国际地下水研究的最新动态, 了解国家需求和水工环领域存在的问 题,开展综合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整体水 平。 二、重要进展与成果 (一) 按照统一的部署和野外调查技术要求, 开展了野外调查工 作, 完成了任务书下达和设计书批准的工作量, 通过了实施单位和有 关大区所组织的野外验收。 各调查区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本次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 问题调查评价工作而颁布的统一技术要求开展了区域水文地质环境 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水土样品采集、开采量调查、地下水位统测 及长观等工作,完成了任务书下达和设计书批准的工作量,野外工作 质量可靠,取得的数据准确,通过了野外验收。 (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尤其是钻 孔资料,建立了钻孔数据库。 充分收集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各调查区对工作区内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尤其是钻孔资料进行了 充分的收集并按统一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建立了钻孔数据库, 提高了本次调查评价成果质量,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本次工作共收集钻孔资料 4100 个,其中银川平原 1032 个,河西 走廊 402 个, 柴达木盆地 1018 个, 太原盆地 601 个, 准噶尔盆地 1047 个。 (三) 查明了各调查区地质空间结构, 建立了各平原盆地地质空 间结构模型。 各调查区充分利用收集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钻孔资料,辅以 视电阻率测深、EH-4、地震等物探手段以及重点地区的钻孔勘探,查 明了地层的空间分布、结构。 准噶尔盆地:在利用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 EH-4 物探手段弥 补钻孔在平原和垂向上的分布不均匀, 基本上掌握了盆地地质结构的 宏观规律: 在新构造运动的控制下, 盆地南缘厚度可达 600—1100 米, 北缘厚度小于 50 米。因沉降中心由盆地东部向盆地西部迁移,晚更 新世以来,艾比湖地区成为沉降中心,所以东部厚度较西部厚度小。 艾比湖地区,精河北东至艾比湖南东的较大地区,第四纪沉积厚度可 达 600 米以上。 编制了第四系地质及第四系等厚度图、立体结构剖面图。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 :查明了疏勒河流域地质结构,编制了 疏勒河流域地质立体结构图和第四系松散层厚度等值线图及底界高 程图,建立了地质结构模型。
5

山西六大盆地(太原盆地) :通过搜集调查盆地已往深部勘探成 果和物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太原断陷盆地基础构造格 局、不同地质时期构造变形特征、盆地形成演化地质发展史,绘制了 地质结构图,直观地反映出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在盆地地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在地质结构剖面上根据地层组合 情况设置虚拟钻孔, 最终生成三维结构体及其剖面。 综合结构模型 (见 图 15)可以为盆地区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关系分析、数值 模型底边界的选定、地热形成机制分析、太原盆地形成演化分析提供 依据。
6

图 15
太原盆地综合地层结构模型(太古界-第四系) 轴正方向为北向) (Y
依据物探、地震解译资料,并辅以适当的钻孔资料,生成盆地地 形立体图及前第三纪以来各地质年代地层底板立体示意图, 力图恢复 古地形、古地貌;而后,编制了盆地下、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的地 层厚度等值线图,以求对太原盆地第四系地层进行重点研究,再现盆 地孔隙介质第四纪以来的地质演化过程。
7

图 4 太原盆地第四系厚度分区图 (a) :下更新统; (b) :中更新统; :上更新统; (c) (d) :全新统
利用收集的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将研究区松散介质岩性概化为 9 种 (卵石、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亚砂土、亚粘土、粘土) ; 通过岩性代码与粒径指数间的指数关系,对岩性进行了赋值,实现对 钻孔岩性的数字化。建立太原盆地孔隙介质岩性三维模型(图 16) 。
8

图 16
太原盆地孔隙介质岩性三维模型(地下 200m 以内) 轴正方向为北向) (Y
柴达木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内容主要分为地表模型和地 层结构模型。地表模型是通过分析下载的 SRTM-DEM 数据,经过一定 的三维效果处理建立的; 地层结构模型, 是采用由美国 Brigham Young 大 学 环 境 模 拟 研 究 实 验 室 ( Environmental Modeling Research Laboratory)研制的 GMS 软件中的 SOLID 模块来实现的。盆地地质空 间结构模型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在建设和完善中。 目前完成了可
9

视化支撑模型。 1.2、图 1.3) (图
图 1.2
柴达木盆地结构模型—三维地表正射图
图 1.3
柴达木盆地结构模型—卫星正射影像图
10

(四) 查明了地下水系统结构和补径排条件, 划分了地下水系统, 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在以往钻孔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探、物探等手段,基 本上查明了含水层的空间分布与结构;通过地下水位统测、地下水动 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段(丰、枯期)地下水流场;应用水化学和同 位素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的循环及其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 文地质概念模型,编制了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系统划分图、水文地质 剖面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等相关图件,取得了新的认识和成果。 准噶尔盆地: 查清了含水层系统结构,一般说来,盆地周边山区为地下水资源 的形成区,环准盆地的山前带陡倾斜平原区一般为单一潜水分布区, 缓倾斜平原区及沙漠平原区一般为潜水、承压水的多层结构区。 (剖 面图) 查明了天山北麓地下水流场(见准噶尔盆地地下水流场图) ,前 人认为阜康以东小河流域地下水汇入东道海子, 但经过本次实测发现 该地区地下水向玛纳斯湖汇入。 重新划分了地下水系统, 前人研究认为盆地内有四个内陆汇水系 统,一个外流系统;但通过本次工作发现区内地下水系统只有三个内 陆系统,即玛纳斯湖汇水系统、乌伦古湖汇水系统和艾比湖汇水系统 (见地下水系统划分图) 。
11

12

13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 : 划分了地下水系统: 根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和疏勒河流域水循 环系统的区域地质与构造、水文与水文地质、地形与地貌、物探与钻 探资料等,将疏勒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划分为一级分区;根据疏勒 河流域地下水补、径、排关系划分为三个二级分区;依据地质构造边 界特征,将二级区划分为 5 个三级分区;依据含水层岩性结构特征, 将三级区划分为 6 个地下水子系统。 在分析钻孔资料和地下水溢出地表特征的基础上, 垂向确定为潜 水子系统和潜水—承压水多层子系统。 疏勒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系统结 构如图 8。
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融水补给区,Ⅰ 疏勒河上游地区,Ⅰ 祁连山、阿尔金山低山雪融水-降水基岩裂隙水补给区,Ⅰ-2
疏勒河流域地 下水循环系统
单层地下水系统,Ⅱ-1-1 疏勒河中游地区,Ⅱ 玉门—踏实盆地,Ⅱ-1 多层地下水系统,Ⅱ-1-2 单层地下水系统,Ⅲ-1-1 安西—敦煌盆地,Ⅲ-1 多层地下水系统,Ⅲ-1-2 疏勒河下游地区,Ⅲ 单层地下水系统,Ⅲ-2-1 花海盆地,Ⅲ-2 多层地下水系统,Ⅲ-2-2
图8
疏勒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系统结构图
查清了含水层空间结构和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分别查明了玉门-踏 实盆地、安西-敦煌盆地、花海盆地的含水层空间结构和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
14

图 4.X
玉门—踏实盆地水文地质剖面
图 4.X
安西—敦煌盆地水文地质剖面
图 4.X
花海盆地水文地质剖面
15

太原盆地: 对盆地孔隙水水文地质结构的研究是本次工作的重点, 通过收集 以往大量水文地质钻孔资料,绘制盆地水文地质剖面图(见 1—1′9 —9′剖面),对盆地水文地质条件有了进一步系统认识。 分析了太原盆地周边岩溶水与孔隙水系统之间的关系: 西山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系统之间的接触边界为固定的透 水或弱透水边界,基本上是沿着西边山断裂带,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受西边山断裂带的结构、岩性、渗透性及断裂带两盘地层的岩性、渗 透性及其相互组合特征所控制。可将西边山断裂带的侧排条伴划分 为:强透水、透水、弱透水、倒补及隔水五种类型。 东山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系统之间的边界为固定的弱透水 边界 太原东山和西山岩溶水系统被太原盆地和棋子山地垒分为两个 独立的岩溶水系统,各自具独立的补、径、排条件。东、西山岩溶水 有可能通过三给地垒和杨兴河下部灰岩越过边山断裂带、 东山弧形断 裂带和太原盆地深部岩溶水互相连通和影响, 特别是开采条件下会加 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强开采、强降深的一侧会影响袭夺另一侧的岩溶 水。 采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等综合方法,调查研究了太原盆地深部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6

17

18

柴达木盆地: 划分了地下水系统: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将整个柴达木盆地划 为一级地下水系统。系统东以青海南山和鄂拉山地表分水岭为界,与 黄河上游一级地下水系统相邻;北界为党河南山地表分水岭,与河西 走廊一级地下水系统相隔;西界为阿尔金山地表分水岭,与塔里木盆 地一级地下水系统相邻;南为昆仑山地表分水岭,与藏北高原地下水 系统区和长江地下水系统区分界。 把柴达木盆地一级地下水系统划分为十五个二级地下水系统。 二 级地下水系统在一级地下水系统边界的基础上, 重点考虑了一级地下 水系统内部的这几种边界类型:地表分水岭、地下分水岭和岩相古地 理界线。 三级地下水系统是在二级地下水系统的基础上划分, 在二级地下 水系统内,山区和平原含水介质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有很 大差异,各具特点。因而在二级地下水系统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山区 与平原区含水介质的不同, 按注入尾闾湖的一级地表水系的边界和一 级地表水系内山区和平原界线、水质界线划分若干个三级地下水系 统。依据上述原则,把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为八十四个三级地 下水系统。 编制了柴达木盆地地质图、 实际材料图、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图、 地下水系统划分图、地下水类型图、潜水水位标高等值线图、承压水 水头标高等值线图、潜水及承压水含水岩组厚度等值线图、潜水及承 压水含水岩组岩性分布图、潜水及承压水底板标高等值线图、承压水
19

顶板标高等值线图、潜水及承压水渗透系数分布图、潜水及承压水矿 化度分布图、潜水及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图、潜水质量分级图、典型地 质剖面等。 银川平原: 建立了研究区的含水层结构模型,在研究区确定了三个含水岩 组,并分别绘制了其顶底板等值线及含水层厚度、弱透水层厚度等值 线; 使用 1:50000 地形图确定了研究区的地表数值高程; 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根据水位统测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三个含水岩组 2003 年 6 月、 2004 年 3 月及 6 月的水位等值线图; 对研究区进行了的参数分区, 初步确定了水流模型中的相关水文 地质参数; 编制完成的图件有:实际材料图、地貌图、包气带岩性图、水文 地质图、潜水埋深图及等水位线图、钻孔分布图 剖面图编制:编制完成水文地质剖面 16 条,并对已编定的剖面 图进行了扫描、矢量化和成图。
20

地下水资源管理(全)

1、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地下水资源管理主要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规划;(3)地下水资源管理;(4)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5)地下水资源保护;(6)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 3、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调查分配,取水许可实施及监督管理和保护等组成的整复杂体系。这是社会政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职能的系统体现。涉及到自然,人,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对方面多层次因素集技术性,政策性,社会性为一体,内涵丰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地下水资源规划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且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要求,从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强化管理、有效保护而进行系统的规划工作,从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地下水资源规划原则:(1)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原则;(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4)坚持可持续利用,力争供需平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规划内容:(1)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3)需水预测;(4)供水预测;(5)供需平衡分析;(6)未超采区开发规划;(7)超采区开发规划;(8)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7、水资源承载力: (1)水资源开发规模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技术经济阶段,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2)水资源承载最大人口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的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人口容量 (3)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能力论,水资源承载力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胜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8、地下水功能区划的目的:为充分发挥地下水的多种功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管理,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而开展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建立地下水管理制度的基础技术平台,是进行地下水规划、指导开发利用行为、保护生态与环境和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工作。 9、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1)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2)保护优先、合理开发;(3)统筹协调、全面兼顾;(4)以人为本、优质优用;(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6)可操作性强、服务管理;(7)水量、水位和水质并重。 10、地下水功能区划类型: 一级功能区:(1)开发区:指地下水补给、赋存和开采条件良好,地下水水质满足开发利用的要求,当前及规划期内(2030年,下同)地下水以开发利用为主且在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条件下不会引发生态与环境恶化现象的区域;(2)保护区:指区域生态与环境系统对地下水水位及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地下水开采期间始终保持地下水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的区域;(3)保留区:指当前及规划期内由于水量、水质和开采条件较差,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或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作为储备水源的区域。。 二级功能区。 11、地下水资源保护目的: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水质,使其不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污染,还要保护水量的可持续利用。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应把提高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减轻或避免地下水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战略转变,加强水源保护,减少人为水灾,促进人水和谐。 12、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技术路线: (1)工作范围核定:根据地下水超采范围,合理核定工作范围。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部门、开采井的地区分布和数量、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整理、核算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和可开采量;分析超采的主要原因和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压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基础。(3)制定不同阶段治理目标:根据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制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目标。 (4)替代水源分析:根据有关成果,分析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分析不同阶段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量及其它水源开发利用量中可作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的水量,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已有规划成果,通过供需分析来确定地下水压采的替代水量。 (5)确定地下水压采量:根据替代水源水量或供需分析结果,结合地下水超采区现状评价和工程配套措施情况,确定不同阶段地下水压采量。 (6)落实压采措施:根据地下水压采目标、压采量和已有的工程情况,地下水管理现状,提出压采实施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地下水压采的配套工程列入当地有关的规划体系。 (7)建立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地下水压采涉及到很多部门,从管理、监测等方面提出系统的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 1.1 简述现状: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附件1: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术条件:(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水资源调查

水资源调查 基本概念调查内容水资源调查通过区域普查、典型调查、临时测试、分析估算等途径,在短期内收集与水资源评价有关的基础资料的工作。 水资源调查它是长期定位观测、常规统计及专门试验的补充。 调查内容如下:主要对流域内已有水文站网没有观测到的水量进行调查估算,包括古水文调查。 当水文站上游有水工程时,需要对它的耗水量、引出水量、引入水量和蓄水变量进行调查估算,以便将实测径流还原成天然状况。 在平原水网区,将定位观测与巡回观测相结合,收集有关流量、水位资料,用分区水量平衡法推测当地径流量。 对于没有水文站控制的中小河流,必要时应临时设站观测,取得短期的实测资料。 通过普查,大体了解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的贮存、补给、径流和排泻条件,划分淡水、咸水的分布范围,掌握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的地区分布情况,为划分地下水计算单元及确定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在收集专门性水文地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缺测项目或缺资料地区,进行简易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工作,确定与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及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渗透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未来供需水预测和实测径流还原计算的基础工作,重点调查对象为河道外用水。 按照用户性质分类,河道外用水可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而工业、生活用水要求保证率高。 由大型水利工程供水的灌区和自来水厂供水的用户,一般有供水记录作为核算用水的依据。 由小型水利工程、自备井分散供水的用户,则需根据灌溉面积、工业产值、人口等社会经济资料和典型调查获得的用水定额,对各类用水进行估算。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与从业监督管理办法(20210321051451)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 与从业监督管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第■章总贝y 第一条为加强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从业单位自律管理,提高水文、水 资源调查评价单位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国务院令第496 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文[2015]105号)和《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 量与水质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的专业活动。 第三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进行水平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评审合格的申请单位颁发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持证单位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四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业单位自愿申请。 第五条协会负责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监督管理以及宣 传推介等工作。 省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经协会授权,作为初评机构,负责本辖区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申报材料的受理、初评、转报和日常监督管理等工 作。未成立省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或不具备管理条件的地区,由协会直接受理。| 第六条资质证书由协会统一印制、统一管理。 第二章资质等级、业务范围和基本要求 第七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设甲、乙两个等级。 第八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业务范围包括四类、十个单项: 1、水文、水资源调查: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2、水文分析与计算。 3、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4、水文测报系统设计、实施与维护: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测报设施运行维护。 第九条从业单位可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的一项或多 项业务。 第十条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资质证书核准业务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下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只能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1、全国性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4、国际河流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十一条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应当具备相应等级条件。 (一)申请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资历和信誉

水资源现状调查

水资源现状调查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水资源现状调查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水与人体的关系 每天,一个人大约需要7升水来消化食物,3.5升水用于唾液,排出2升多水。 毛细血管每分钟润滑你的眼睛25次。没有水,人不可能看见东西,也不能哭泣。 人的一生中,喝下大约80吨水。 国家节水标志的含义 中国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今年“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 中国水周”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资质内容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以下5项工作。为便于管理,根据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三)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传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标准 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甲级 1、资历和信誉 a、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 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b、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c、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享有多年良好的信誉。 2、技术力量 在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35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水文水资源状况,按水文水资源专业配套法规、标准和规范,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等全部或单项业务,并满足以下技 术条件: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业务的单位应具备工作需要的国家基本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承担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从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业务的单位能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相应业务,取得较好成绩。 b、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 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c、配备有相应业务必要、先进、实用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仪器和技术装备。 (2)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业务的技术力量和级配要求: a、承担编制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相应的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方 案。 b、从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工作的现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大专及 其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概要:本文予以简析中国近来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部分成因,并且归集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但是若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便要节流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短缺成因措施环保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的美称。而中国得以的如此美称,都离不开一种资源——水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例如中国。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m3(648 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其中地表水2.67万亿m3,地下水0.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 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预测到203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50 m3。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资源又是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2]。其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看,东南、西南地区水量丰富,西北、华北地区水量贫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全国的38%;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径流量不到全国的7%,耕地却占全国的40%[3]。再次,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最为严重的是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等流域,南方的黄浦江、滇池等水体也被严重污染。全国约有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成为排污沟[4]。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成因: 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造成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中国人口从开国以来迅速增加,加之我们还正处于第二工业的发展时期,所以我国不论是从经济,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对水有着大量的需求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

社会实践报告水资源调查

社会实践报告--水资源调查

————————————————————————————————作者: ————————————————————————————————日期:

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研背景 当我从合肥回到成都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成都的空气质量相比于三年前,似乎有污染比较严重,在长跑训练时,惊讶的发现,除了空气质量下降以外,水资源的环保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天府之国的一员,曾经学习过环境科学的相关内容,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想着做点力所能能及的事情,所以开始到开始对离家最近的东风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用水习惯对水质的影响,并同时做简单的水质检测来获得更加真实的水质情况。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科学知识,而且要在满足自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需要基础下,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完善自我,投身到自我创新发展的道路中。而这次社会实践正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基本上能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主要特点: (一)河网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4.5万公顷;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千瓦。 (二)水质优良。成都地处岷江流域中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

地下水资源现状

地下水资源现状

濮阳市地下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 地下水资源通常是指作为工农业和生活水水源使用的地下水。生产和生活需要利用而又可能利用的地下水,统称地下水资源,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水质较优、不易被污染、动态稳定、调蓄能力强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比如区域形成大规模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严重地质灾害。为了合理地、长期地使用地下水资源,在开发之前,一般均应对其量和质作出评价,以便据此制定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规划。 一、我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埋深、动态变化) 濮阳市地处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据濮阳气象站1954—2005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608.3毫米,蒸发量1678.0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067.6毫米(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仅204.5毫米(1966年),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而蒸发以5—6月份最为强烈。

气象条件决定了濮阳市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濮阳市是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仅为7.53亿立方米,居全省的第14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1立方米,仅相当于全省的1/2,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一般干旱年缺水1.89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缺水2.96亿立方米。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及降水时空变化的影响,并且无蓄水工程,濮阳市的地表水资源实际可利用量很小,除引黄供水之外,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是濮阳市重要的供水水源。特别随着我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加上水环境和水质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市地下水资源来源主要是浅层地下土层贮藏的地表渗水,以北金堤为界,黄河流域因受黄河侧渗的影响,地下水补给及时,水位偏高,一般在2--8米。海河流域因超采严重,加上外来水源少,补给欠缺,造成全市地下水量严重下降,已形成我省豫北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北金堤以北的海河流域,漏斗区面积181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最深地下水埋深南乐寺庄乡达30米,平均埋深23米(上世纪70年代平均埋深7米,90年代平均埋深20米,水文局提供)。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是地下水采补均衡状态的直观表征,也是检验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方案执行情况(效果)的客观依据。为了给濮阳市区城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自1989年起,市节水办在濮阳市区(城市规划区)建立了地下水动态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4)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4) 2、水资源特点 (4)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 (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10)

水资源调查报告

珍惜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我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及其建议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据统计,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除了缺水,水污染问题也较突出。根据2001年对我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达到三类水质可以进入自来水厂的最低要求的仅占29。5%,而劣五类水质却高达44%;另外,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国一些地区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目前全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