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90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

试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90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

试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90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
试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90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

试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90后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育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90后高职学生存在着对学校环境不适应、难以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教育,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 90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从2008年起,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的主体。面对新一代高职生群体,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无疑是新的时代课题。本文基于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1—3年级大学生心理素质专题调研问卷的分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90后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及后续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实证调查

本研究采用实证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按学生的专业领域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电子信息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等为代表的理工科系部,以人文社科系和旅游管理系等为代表的文史类系部。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对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09—1班、网络10—2班、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10—3班、人文社科系文秘09—1班、旅游管理系旅游英语09—1班和酒店管理10—2班等四大系部6个班级6个专业的共268名学生进行了心理综合素质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力求得出传统文化教育在促进90后高职生心理教育培养方面的规律。

二、90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我国90后高职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矛盾心理

不论是自我,还是“90后”高职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矛盾性心理,一方

面希望能够满足自我,一方面却不知道自己需求什么。他们在宿舍中或朋友间健谈风趣,却在班团等集体活动中不屑展露才华。渴望成功却害怕失败。他们进入大学怀有极大的抱负,积极渴望成功,所以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被告知最快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却害怕在付出后没有成功的挫败,也不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们积极寻找一切可以带给他们收获的经历和活动,却不愿接受一些安排的体验和感受,总是在寻找,也总是得不到满足。

2、不安全心理

“90后”高职生成长环境中的不安定因素与正负面影响的共同作用,让他们时常产生不安全的心理感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距离感,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求助网络或者自行解决,只有自己完全无法解决时才会求助于他人。在集体中不愿比他人最先付出更多,在与人交往中,不愿意最先付出,但是一旦获得信任,即会全力付出,以完成目标。

3、目标性强

较“60后”“70后”“80后”,“90后”高职生拥有更强的目标性,他们更早的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而且不轻易改变,并会为此目标全力付出。如在高考志愿选择中,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提前对高校和专业进行比较,选择与自我目标最接近的学校和专业。但是他们的目标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在目标制定和实行中往往只考虑个人的主观因素,而不考虑环境、家人及其他与此相关的因素。

三、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文教育尤其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工作力度不大,甚至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传统文化知识欠缺。

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调查中,中国传统文化竟然被爱玩的学生误以为点燃鞭炮,被有经济头脑的学生误以为能卖高价钱的老古董等。有了这样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冷漠症,在许多学生眼里,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简化为“帝王戏”、“辫子戏”、“戏说风”等等。所以,不知道周杰伦、“超女” 在同龄人面前就无地自容;对中华民族自己的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相当冷漠,遑论该节日的来源、意义。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做的该项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深感遗憾:如今的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不

太了解孟子(52. 2% )、荀子(69. 2% )、墨子(68. 6% )、王充(78. 1% )、董仲舒(71. 6% )、朱熹(70. 3% )、王阳明(95. 9% )、黄宗羲(71. 4% )、魏源(61. 9% )等古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有93. 2% 的高职生未看过《说文解字》, 77. 2% 的高职生未看过《孙子兵法》,未读过老子的《道德经》的达86. 8% , 未读过《资治通鉴》的占72. 4% , 未读过《史记》的占58. 9% , 就连《三字经》未读过的也达69. 4%。而且,我们在与高职生的交谈中发现,即使表示自己了解某些古人和古典著作的,深入了解后发现也有不少水分在其中。大多数大学生写不出几个自己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曲目或古典曲目。在调查问卷中,填的最多的三个曲目如《窦娥冤》、《高山流水》、《牡丹亭》分别仅占34. 1%、31%、23%。高职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令人难以想象。

2、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论语·先进》中所列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儒家将列于德行首位,深深寄寓有德行是人之为人的首要问题。相反,高职学生在美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十分严重。他们不是不懂得道德,而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在公共道德和人际关系道德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高职学生交往的对象主要包括同学、朋友、老师、父母等。他们在学校和以同学为主的他人关系淡漠,表现为同学关系尤其是寝室关系紧张,彼此之间互相猜忌,以至发生殴打等校园暴力事件。对老师的态度也不端正,对老师失去了最基本的礼貌,当代的一些大学生上课迟到、说话、睡觉之现象,不绝如缕;在外面见到老师不打招呼,也成家常便饭。就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合作精神,待人接物缺少文明礼貌” 。对父母态度不端正,儒家文化提倡“孝道” ,对待父母的态度是考察一个人的品行的基本准则。而现在一些高职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却连基本的孝道都不能保证。其所接受的新鲜事物当然比他们的父辈要多,但部分学生却视父辈为老腐朽,对父母的好言相劝,轻则沉默抵抗,重则大声呵斥;更有甚者,经不起形形色色的物欲诱惑,将父母当成了印钱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无视父母艰辛与俭朴。另外,一些学生缺乏诚信,考试作弊、骗取助学金等不良现象时有耳闻。

3、传统生存理念扭曲。

《周易》言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道出了人之为人应有的人生态度、生存理念。君子应该胜不骄、败不馁,直面人生中的挫折与逆境,依靠自身的智慧、能力和意志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与价值。而一些高职学生入学以前,往往都是当地成绩不错的孩子,一来到高手如云的大学,由于压力过大,便产生自卑心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十分令人震惊,每年都有学生因受不了或生活或学习或情感的压力而自杀,甚至还出现了残杀同学的发指事件。

中国古代士人对民族和国家有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屈原为楚国大夫,本可衣食无忧,而他却偏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国忧愁投水而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都是将自身与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典型。大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小则为己为家,大则为民为国。而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则过于指向“为小”。据调查,有25. 7% ,也就是1 /4还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舒适、称心的工作,这失去了国家每年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大学生的根本意义。

四、传统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培育中的作用与方法

那么我们要在历史长河中发掘哪些传统文化来培育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有以下几方面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

1、以礼为形式,以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学说

就个人来说,高尚的道德修养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就社会、国家来说,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国家也就得到治理了。道德是立国之本,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道德学说,孔子还提出“孝、悌、忠、恕、信、义、智、勇、温、良、恭、俭、让”等许多伦理道德范畴,用几个字浓缩了所有中华子孙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的方方面面。可见早在两千年前,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就如此重视修身以及修德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学中曾提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继续丰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把修身治人与治国紧密的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要求,但是要条条做好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现代高校倡导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都已包含在内,如前面所提的“诚信”,古人尚且如此,难道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却要面临道德的后退吗?因此,

倡导大学生学习教育伦理道德学说极为必要,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条件。 2、爱国主义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知耻”的道德意识

作为道德意识,耻感更多地与自我尊严的维护相联系,其产生和形成是自我尊严的反映。而这种尊严主要是以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为根据的。儒家学者历来对耻感予以高度的重视。孔子已要求“行己有耻”(《论语·子路》),“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孟子进而将耻感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王夫之、顾炎武,也一再强调“知耻”的意义:“世教衰,民不兴行,‘见不贤而内自省’,知耻之功大矣。”(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亭林文集》卷三)人作为社会存在具有内在的尊严,有耻、知耻是对这种尊严的维护,无耻则表明完全漠视这种尊严。

把个人与社会相连,耻感的缺乏意味着个人将解除所有道德约束,在无耻的心态下,他既不会感受到内在良心的责备,也不会对外界舆论与谴责有所触动,一切丧失尊严、挑战社会、越出秩序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可能的。反之,耻感的确立,则使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时时关注自身的尊严,防范与拒斥一切可能对内

在尊严带来负面后果的动机和行为。就社会系统而言,自我尊严的维护,总是引导人们自觉的履行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将自我的行为纳入规范所规定的界域内,并以越轨为耻。大学生面对一些学校,社会道德缺乏的行为显现出来的漠然态度,体现了他们缺乏对此种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缺乏内心“耻”的意识。一个缺乏“耻”的人,更不会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因此加强“知耻”的教育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

4、朴实无华的“立志”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家十分重视青年的立志教育。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论语·公冶长》)从孔子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道德高尚的思想家的内心修养,看上去平实的志向,却包含了儒家思想精髓的孝、信、仁的理念。

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对于高职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类似于“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铁杵磨成针”、“王勉凿壁借光”等故事代代流传,目的也是激励后人,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培养成大事的道德素质。简单来说,个人在立志的过程中会主动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成长过程中,有了目标的确立而使做事的精神状态以及方式趋于科学化,内心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充。纵古观今,立志是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继承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有很多,而以上的几种,是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的精神面貌而谈的。而具备了几种基本的传统美德,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相信对改变校园内这些负面的现象会有帮助,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我国保存下来丰富的经典文籍,尤其是一些曾被称为是“蒙学书籍”的先秦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等等。第一,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去阅读中文古籍,去思考其中的人生态度,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无裨益。同时作为德育教育者,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必须意识到,在浮躁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阅读文化典籍,使学生的心能沉静下来,对生活,对社会有所思考,面对选择做出正确的抉择。第二,广泛开展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教育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和资源,如党团组织生活,展开讨论。把传统美德的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正是在他们参与文化实践、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

过程中受到教育、熏陶和感染而不断得到培育的。第三,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里,充满着爱国守法的良好氛围、明理诚信的道德情境、团结友善的师表形象、勤俭自强的行为模范、敬业奉献的理想人格以及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这都是一流校园中应该塑造的氛围。

五、结论

由于“90”后高职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容易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被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情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要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及时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全人格,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海梅等.《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8(5):332-335。

2.潘敏,刘思佳,李思宇.《关于“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探究》,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黄焕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谈》,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

4. 乔守春,朱周义.《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机械职业教育,2009(9)。

5. 李忠萍.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隋丽丽,张艳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德育与学生工作,2010(5)。

7. 林臻.《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

8. 刘雅娇.《论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重要性及方法》,人民教育网,2010.(3)。

朔里实验小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朔里实验小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的兴趣。2.通过初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养成勤读、善思的读书习惯。3.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4.初步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每天早晨,我们都在读哪本书呀?有什么感受? 师:读书讲究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导做什么都事半功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类书的方法。 拿到新书时,我们该怎么去读呢?(看封面、前言后序、目录……)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读本》。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1)共有几个单元?你已经读了几个单元?你有什么感受? 这本书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经典启蒙、古诗诵读、古文今读、品味汉字、中华名人、民间传说、传统艺术、民族体育等,每一个单元都由经典名段、精彩的故事等内容组成。 2.初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读了这些目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啊,这些内容有的是反映治国齐家的经典诗文,有的是寄托情怀的诗歌,有的是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还有介绍汉字与人生、姓氏、家庭和朝代关系的。这些都是我国几千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瑰宝,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朗读、理解、感悟。 1.(板书“大学”)谁能说说对“大学”的认识? 2.是啊,在我们看来,大学是每一位同学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大学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那么,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大学”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简介《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书首篇就节选了《大学》的重要语段,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二、朗读经典名句,渗透阅读方法 1.名句示例,初步学会阅读古文。 出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2)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职业素养学习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职业素养学习培养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避免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选择上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知识竞赛和就业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以教育大众化的观念和思维寻找工作机遇。目前基层单位人才匮乏,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强劲的“就业增长点”,高职学生在基层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从小事、基层做起的思想。 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投影,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职业追求,保证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未来的就业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就业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就业意向、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报价、就业信誉、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激励大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苦乐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高职教育具有市场明确、面向行业、对口上岗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与“乐业、勤业、敬业”相结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书育人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育教学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主要渠道,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首先,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课引导学生,灌输知识、培养意识、磨炼意志,并且注重实效,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其次,通过人文选修课和职业素养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工作态度等的理解,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后,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绝不单单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更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为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发展,巩固课改成果,更好地发挥学生特长,彰显青少年的青 春活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本学期,在我校教务处的组织下,各教研组开展了丰富 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 (1) 准备阶段 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2)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3)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落实,由教务处具体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内容的选择,落实讲座及实验活动项目,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具体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研究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的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围绕德育科研课题,组织系列研讨活动。 4、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5、做好材料的 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数学课堂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二)各阶段具体安排和计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低年级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中高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

2、校本课程开发: 2018年9月以前完成《经亦求精》校本课程的印制工作。 3、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9月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9月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5、学科渗透:2018年9月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2018年9月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因此,应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出现了“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大学生无疑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其尚未具备适应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心态,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职业发展如何?”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现象。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导致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应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加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尚待解决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有关部门曾针对“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毕业生的是什么”的问题做过调查统计,在十项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就业指导不够,对社会缺乏了解,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总结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文化育人,课程育人,传统文化让教育绽放光彩 ——志远小学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 高新区志远小学李祎刘丽霞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努力创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为学生发展奠定厚实的文化底子,从而净化心灵、提升品位、完善人格、陶冶情操,使祖国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现将我校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课程,坚持“养心”教育 我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目标,开足上好传统文化课程,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学经典文化,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个别化的课程实施之中去。 我校从2015年9月的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面向全体适龄学生的软笔书法课程,书法教师由我校语文教师承担,全体语文教师均参与了潍坊学院李建礼教授的书法学习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届学生全面开设书法课程,孩子们在墨香中熏染传统文化,提高了书法练习的兴趣和水平。 二、课程校本化改造,坚持“养性”教育 我们在上足上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改造。 一是整合传统文化与语文的教育资源,制定了经典诵读《晨诵读本》,分为上下两册,全部都是我校语文教师主动参与编写,每个年级除了必备的20

首古诗以外,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心理文化特点,拓展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千句文等内容,让学生充分沉浸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修身养性。 二是整合识字教学,进行了字源画的实践探索。2014年冬我校开始接触了解字源学习法,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2015年初,学校对全体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普及启蒙,并在第二课程中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让师生把握祖先的造字规律,喜欢汉字,轻松学习,享受和利用古老中华文明的这一个重要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我们开设了“唯美天书,字源新绘”美术特色课程,先后组织几十名学生进行手绘创作,共完成作品300多幅,初步实现了语文生字教学与美术手绘的学科整合。 三、构建志行课程体系,提倡“养身”教育 我们扎根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中,结合我校课程体系特色,开设了软笔书法、藏书票、金石篆刻、京剧等64门选修课,开阔了学生视野,开发了学生潜能,提升了学生素养。 软笔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行分层教学,经过老师的潜心辅导,师生均有斩获。我校魏涛校长、王坤、刘丽霞、王群、杨欣等老师在高新区各类书法比赛中均有优秀成绩,吕欣欣、张效源等同学也获得了优秀奖项。 在我校版画的基础上,我们研发了藏书票第二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途径欣赏,多角度评述,多元化解读,多样化实践,个性化创造,进行原创性保护,借鉴性创作,丰富了美术学科课程资源。 四、家校共育,携手助学生成长 重视并深入挖掘了家长教育资源,开展了“家长百家大讲堂”的活动,广泛邀请在各个领域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们先后提供了茶艺与茶文化、国防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要:有职勿能,不成职业。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职业活动和推进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马上毕业的我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缓和当前的社会压力,实现和谐就业,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专业知识通识知识社会实践职业能力 在大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朝着奋斗目标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能够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对于合理定位与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顺利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 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行业、环境、工作、活动等特定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细化,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否则就无法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我们的专业是电子商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严格的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越强,在职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显著。专业知识是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大学生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获得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呢?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虽然目前在就业时已经淡化了专业的概念,并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职业,但这并不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范文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范 文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 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我们课 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 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 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 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 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 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副组长:年级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 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谷亭街道中心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立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立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立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经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经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

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全校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第八讲:职业能力论文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 摘要: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意方法,并从五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环境,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更好的在这样的社会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积极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 所谓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具有应用性、层次性、个体性、动态性四方面的特征。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再创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类。这些能力还可以分为具体的如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许多方面。要想更好的培养职业能力,就需要了解获取这些能力的途径。 职业能力获取的基本途径有五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人的学习途径分为两方面,一是理论的学习,一是实践中的学习。书籍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以后实践的指导,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素质自我修养的最佳途径,多读书,读好书,能够迅速有效的提升自我的能力,并指导自己少走弯路。在未就业时就努力培养自我的专业技术能力做需要的理论知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不断的拓展自己我知识面,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注意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同时,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在21世纪这人才稀缺的年代,才能的培养是最主要的。

其次,需要积极的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刚才说了,学习的途径有二,另一方面就是实践中的学习。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多进行实践活动,更重要的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专业实践活动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之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表现为自我学习和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协调,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和决策能力。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需要我们亲身实践去检验的。例如,一个人要想具有组织管理能力,不但要学习组织管理的理论,还要去积极主动地、有意识的在法规和校纪的约束下去组织一些活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一些社会工作。这些实践都可以提高自我的能力。 再次,加强定向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对自我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首先,要认识自我,对自我的优缺点有一个把握,对自我的理想正确的把握,对自我的规划有一个把握,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这个职业发展方向可能会是你一生追求的道路,方向确定了,才能更好的走路。同时积极的对此方向有所学习研究和实践,努力的在这个方向上走的更远。这种定向的事业能力培养能让你比其他人更有从事此职业的优势,并且,能提升职业理想实现的步伐。 第四,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指导我们培养自我的同时,还要注意那些方法适合不适合自己。我们应该分析自己,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再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法,一个正确的定位和方向比什么都重要,这会对能力的提升会有很高的效率;在进行一些培训时,还要注意辨别真伪,谨防上当,以免造成损失,打击积极性;而且,在指定目标和理想的时候,要注意学会调整目标,对于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有理性的认识和对待,最后,在目标和理想指定完成之后,要坚定不移,可能道路很坎坷,但是我们要始终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我们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尽力

盐鸿中心小学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盐鸿中心小学积极开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新课 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文字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 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因 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 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在其次 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 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 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著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 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 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并不是所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都在适合在 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

既有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开展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同时,我们也务必搞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许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孩子们真正的收获应该是潜心下来,快乐

实验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情况汇报

彭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活动情况汇报 我校深入贯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推动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我学校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我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上级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文件,领会精神,统一认识。 二、整合资源,弘扬经典 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现有的条件,发挥环境育人功效。践行“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着重加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1、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实验小学在校园内各种建筑,诸如走廊、校墙上做传统文化宣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本学年我校开展了“闹元宵”、“棕情天下”、“迎中秋诵诗词”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庆祝我国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知

道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民风民俗等等。让学生更深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节日,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情操. 3、利用兴趣活动课 ,传承经典 我校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兴趣活动中:如经典诵读融于朗诵课堂中;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等等。 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品读、吸允这些文化内涵,决心弘扬和培育这些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