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第八节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备考方向要明了]

[归纳·知识整合]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定义: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P (AB )=P (A )·P (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2)性质:

①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P (B |A )=P (B ),P (A |B )=P (A ),P (

AB )=P (A )P (B ). ②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探究] 1.“相互独立”和“事件互斥”有何不同?

提示:两事件互斥是指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两个事件相互独立不一定互斥.

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探究] 2.二项分布的计算公式和二项式定理的公式有何联系?

提示:如果把p 看成a,1-p 看成b ,则C k n p k (1-p )

n -

k

就是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 [自测·牛刀小试]

1.若事件E 与F 相互独立,且P (E )=P (F )=1

4,则P (EF )的值等于( )

A .0 B.116 C.14

D.12

解析:选B EF 代表E 与F 同时发生, 故P (EF )=P (E )·P (F )=1

16

.

2.已知P (B |A )=12,P (AB )=3

8,则P (A )等于( )

A.3

16 B.1316 C.34

D.14

解析:选C 由P (AB )=P (A )P (B |A )可得P (A )=3

4

.

3.有甲、乙两批种子,发芽率分别为0.8和0.9,在两批种子中各取一粒,则恰有一粒种子能发芽的概率是( )

A .0.26

B .0.08

C .0.18

D .0.72

解析:选A P =0.8×0.1+0.2×0.9=0.26.

4.掷一枚不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2

3,若将此硬币掷4次,则正面朝上3次的

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设正面朝上X 次,则X ~B ???

?4,23,

P (X =3)=C 34????233????131=3281

. 答案:32

81

5.某人一周晚上值班2次,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则他在周六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事件A 为“周日值班”,事件B 为“周六值班”, 则P (A )=C 16

C 27,P (AB )=1C 27,故P (B |A )=P (AB )P (A )=16.

答案:1

6

[例1] (1)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天气预报的记录知,一年中下雨天甲市占20%,乙市占18%,两市同时下雨占12%.则甲市为雨天,乙市也为雨天的概率为( )

A .0.6

B .0.7

C .0.8

D .0.66

(2)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产品占70%,乙厂产品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从市场上买到一个是甲厂生产的合格灯泡的概率是________.

[自主解答] (1)甲市为雨天记为事件A ,乙市为雨天记为事件B ,则P (A )=0.2,P (B )=0.18,P (AB )=0.12,

故P (B |A )=

P (AB )P (A )

=0.12

0.2=0.6. (2)记A =“甲厂产品”,B =“合格产品”,则P (A )=0.7,P (B |A )=0.95.故P (AB )=P (A )·P (B |A )=0.7×0.95=0.665.

[答案] (1)A (2)0.665

在本例2中条件改为“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其中60%为一级品”,求甲厂产品中任选一件为一级品的概率.

解:设甲厂产品合格为事件A ,一级品为事件B ,则甲厂产品中任一件为一级品为AB , 所以P (AB )=P (A )P (B |A )=95%×60%=0.57.

—————

——————————————

条件概率的求法

(1)定义法:先求P(A)和P(AB),再由P(B|A)=P(AB)

P(A)

求P(B|A);

(2)基本事件法:借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A),再求事件

AB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AB),得P(B|A)=n(AB) n(A)

.

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

(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

(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的事件数为

n(Ω)=A25=20;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A)=A13×A14=12;

于是P(A)=

n(A)

n(Ω)

12

20=

3

5.

(2)因为n(AB)=A23=6,所以

P(AB)=

n(AB)

n(Ω)

6

20=

3

10.

(3)法一:由(1)(2)可得,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P(B|A)=

P(AB)

P(A)

3

10

3

5

1

2.

法二:因为n(AB)=6,n(A)=12,所以P(B|A)=

n(AB)

n(A)

6

12=

1

2.

[例2]某果园要用三辆汽车将一批水果从所在城市E运至销售城市F,已知从城市E 到城市F有两条公路.统计表明:

汽车走公路Ⅰ堵车的概率为

1

10,不堵车的概率为

9

10;走公路Ⅱ堵车的概率为

3

5,不堵车的概率为

2

5,若甲、乙两辆汽车走公路Ⅰ,第三辆汽车丙由于其他原因走公路Ⅱ运送水果,且三辆汽车是否堵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求甲、乙两辆汽车中恰有一辆堵车的概率; (2)求三辆汽车中至少有两辆堵车的概率.

[自主解答] 记“汽车甲走公路Ⅰ堵车”为事件A , “汽车乙走公路Ⅰ堵车”为事件B . “汽车丙走公路Ⅱ堵车”为事件C . (1)甲、乙两辆汽车中恰有一辆堵车的概率为 P 1=P (A ·B )+P (A ·B )=110×910+910×110=9

50.

(2)甲、乙、丙三辆汽车中至少有两辆堵车的概率为 P 2=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B ·C )=110×110×25+110×910×35+910

×110×35+110×110×35=59500

. —————

—————————————— 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直接求解;

(2)正面计算较繁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

2.红队队员甲、乙、丙与蓝队队员A 、B 、C 进行围棋比赛,甲对A 、乙对B 、丙对C 各一盘,已知甲胜A 、乙胜B 、丙胜C 的概率分别为0.6,0.5,0.5.假设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1)求红队至少两名队员获胜的概率; (2)求红队队员获胜总盘数为1的概率.

解:(1)设甲胜A 为事件D ,乙胜B 为事件E ,丙胜C 为事件F ,则D ,E ,F 分别表示事件甲不胜A 、事件乙不胜B 、事件丙不胜C .

因为P (D )=0.6,P (E )=0.5,P (F )=0.5,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知P (D )=0.4,P (E )=0.5,P (F )=0.5.

红队至少两人获胜的事件有:DE F ,D E F ,D EF ,DEF . 由于以上四个事件两两互斥且各盘比赛的结果相互独立, 因此红队至少两人获胜的概率为

P =P (DE F )+P (D E F )+P (D EF )+P (DEF )

=0.6×0.5×0.5+0.6×0.5×0.5+0.4×0.5×0.5+0.6×0.5×0.5=0.55. (2)由题意知ξ可能的取值为0,1,2,3.

又由(1)知D ] E ]F 、D E F 、D E -F -

是两两互斥事件,且各盘比赛的结果相互独立.

P (ξ=1)=P (D E F )+P (D E F )+P (D E -F -

) =0.4×0.5×0.5+0.4×0.5×0.5+0.6×0.5×0.5=0.35. 即红队队员获胜1盘的概率为0.35.

[例3] 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独立地加工同一种零件,已知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分别为0.7、0.6、0.8,乙、丙两台机床加工的零件数相等,甲机床加工的零件数是乙机床加工的零件数的二倍.

(1)从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件检验,求至少有一件一等品的概率; (2)将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混合到一起,从中任意地抽取一件检验,求它是一等品的概率;

(3)将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混合到一起,从中任意地抽取4件检验,其中一等品的个数记为X ,求X 的分布列.

[自主解答] (1)设从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中任取一件是一等品分别为事件A ,B ,C ,

则P (A )=0.7,P (B )=0.6,P (C )=0.8.

所以从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件检验,至少有一件一等品的概率为 P 1=1-P (A )P (B )P (C )=1-0.3×0.4×0.2=0.976.

(2)将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混合到一起,从中任意地抽取一件检验,它是一等品的概率为

P 2=2×0.7+0.6+0.84

=0.7.

(3)依题意抽取的4件样品中一等品的个数X 的可能取值为0,1,2,3,4,则

P (X =4)=C 04×0.74

=0.2401, P (X =3)=C 14×0.3×0.73=0.4116, P (X =2)=C 24×0.32×0.72=0.2646, P (X =1)=C 34×0.33×0.7=0.0756, P (X =0)=C 44×0.34=0.0081.

∴X 的分布列为:

—————

——————————————

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

(1)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 (2)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3)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 (4)随机变量是这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

3.如图,一圆形靶分成A ,B ,C 三部分,其面积之比为1∶1∶2.某同

学向该靶投掷3枚飞镖,每次1枚.假设他每次投掷必定会中靶,且投中靶内各点是随机的.

(1)求该同学在一次投掷中投中A 区域的概率;

(2)设X 表示该同学在3次投掷中投中A 区域的次数,求X 的分布列;

(3)若该同学投中A ,B ,C 三个区域分别可得3分,2分,1分,求他投掷3次恰好得4分的概率.

解:(1)设该同学在一次投掷中投中A 区域的概率为P (A ),依题意,P (A )=1

4.

(2)依题意识,X ~B ???

?3,1

4,从而X 的分布列为:

(3)设B i 表示事件“第i “第i 次击中目标时,击中C 区域”,i =1,2,3.依题意知P =P (B 1C 2C 3)+P (C 1B 2C 3)+P (C 1C 2B 3)=3×14×12×1

2=

316

.

1个技巧——抓住关键词求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在应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时,要找准关键字句,对含有“至多有一个发生”,“至少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的情况,要结合对立事件的概率求解.

1个明确——明确常见词语的含义

解题过程中要明确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都发生”“都不发生”“不都发生”等词的意义.已知两个事件A ,B ,则

(1)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 (2)A ,B 都发生的事件为AB ; (3)A ,B 都不发生的事件为A B ;

(4)A ,B 恰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 (5)A ,B 至多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A B .

易误警示——独立事件概率求法中的易误点

[典例] (2012·珠海模拟)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2

3,且各次射击的结果互不

影响.

(1)假设这名射手射击5次,求恰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2)假设这名射手射击5次,求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另外2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 (3)假设这名射手射击3次,每次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在3次射击中,若有2次连续击中,而另外1次未击中,则额外加1分;若3次全击中,则额外加3分,记ξ为射手射击3次后的总的分数,求ξ的分布列.

[解] (1)设X 为射手在5次射击中目标的次数,则X ~B ????5,2

3.在5次射击中,恰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 (X =2)=C 25×????232×????1-233=40243

. (2)设“第i 次射击击中目标”为事件A i (i =1,2,3,4,5);“射手在5次射击中,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另外2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A ,则

P (A )=P (A 1A 2A 3A 4 A 5)+P (A 1A 2A 3A 4A 5)+P (A 1 A 2A 3A 4A 5) =????233×????132+13×????233×13+????132×????233=8

81. (3)由题意可知,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6, P (ξ=0)=P (A

1

A

2

A 3)=????133=1

27;

P (ξ=1)=P (A 1A 2 A 3)+P (A 1A 2A 3)+P (A 1

A 2A 3)=23×????132+13×23×13+????132×2

3

2

9

. P (ξ=2)=P (A 1A 2A 3)=23×13×23=4

27

P (ξ=3)=P (A 1A 2A 3)+P (A 1A 2A 3)=????232×13+13×????232=8

27,

P (ξ=6)=P (A 1A 2A 3)=????232=8

27,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易误辨析]

1.本题第(2)问因不明独立事件与独立重复试验的区别,误认为是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可导致求得P =C 35????233×????132=80243

这一错误结果; 2.本题第(2)问中因忽视连续三次击中目标,另外两次未击中导致分类不准确; 3.正确区分相互独立事件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某中学在运动会期间举行定点投篮比赛,规定每人投篮4次,投中一球得2分,没有投中得0分,假设每次投篮投中与否是相互独立的.已知小明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都是1

3

.

(1)求小明在投篮过程中直到第三次才投中的概率; (2)求小明在4次投篮后的总得分ξ的分布列.

解:(1)设小明第i 次投篮投中为事件A i ,则小明在投篮过程中直到第三次才投中的概率为

P =P (A 1)·P (A 2)·P (A 3)=23×23×13=427

.

(2)由题意知ξ的可能取值为0,2,4,6,8,则P (ξ=0)=????234=1681;P (ξ=2)=C 14×????13×????233

=3281

;P (ξ=4)=C 24×????132×????232=827;P (ξ=6)=C 34×????133×????23=881;P (ξ=8)=????134=181.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甲、乙两人同时报考某一所大学,甲被录取的概率为0.6,乙被录取的概率为0.7,两人是否被录取互不影响,则其中至少有一人被录取的概率为( )

A .0.12

B .0.42

C .0.46

D .0.88

解析:选D 由题意知,甲、乙都不被录取的概率为(1-0.6)·(1-0.7)=0.12.故至少有一人被录取的概率为1-0.12=0.88.

2.(2013·济南模拟)位于直角坐标原点的一个质点P 按下列规则移动:质点每次移动一个单位,移动的方向向左或向右,并且向左移动的概率为13,向右移动的概率为2

3,则质点P

移动五次后位于点(1,0)的概率是( )

A.4

243 B.8243 C.40243

D.80243

解析:选D 依题意得,质点P 移动五次后位于点(1,0),则这五次移动中必有某两次向

左移动,另三次向右移动,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C 25????132·????233=80243

. 3.(2013·荆州质检)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ξ~B ????6,1

3,即P (ξ=2)等于( ) A.3

16 B.1243 C.13243

D.80243

解析:选D 已知ξ~B ????6,13,P (ξ=k )=C k n p k q n -k ,当ξ=2,n =6,p =13

时,有P (ξ=2)=C 26????132????1-136-2=80243

. 4.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 (B |A )=( )

A.1

8 B.14 C.25

D.12

解析:选B P (A )=C 23+C 2

2C 2

5=410=25,P (A ∩B )=C 22

C 25=110

. 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得P (B |A )=P (A ∩B )P (A )

=1

10410

=1

4.

5.将一枚硬币连掷5次,如果出现k 次正面向上的概率等于出现k +1次正面向上的概率,那么k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C 由C k 5????12k ????125-k =C k

+15????12k +1·???

?155-k -1,即C k 5=C k +15,故k +(k +1)=5,即k =2.

6.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的命中率相同,且在两次罚球中至多命中一次的概率为16

25

,则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 ) A.35 B.15 C.45

D.25

解析:选A 设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p (其中0

25,p 2

=925.又0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7.有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0.9,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8,在这批种子中,随机抽取一粒,则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种子发芽为事件A ,种子成长为幼苗为事件B (发芽,又成活为幼苗)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P (B |A )=0.8,P (A )=0.9.根据条件概率公式P (AB )=P (B |A )·P (A )=0.9×0.8=0.72,即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0.72.

答案:0.72

8.某大厦的一部电梯从底层出发后只能在第18、19、20层停靠.若该电梯在底层载有5位乘客,且每位乘客在这三层的每一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1

3,用ξ表示这5位乘客在第20

层下电梯的人数,则P (ξ=4)=________.

解析:考察一位乘客是否在第20层下电梯为一次试验,这是5次独立重复试验,故ξ~B ????5,13,即有P (ξ=k )=C k 5????13k ×???

?235-k ,k =0,1,2,3,4,5. 故P (ξ=4)=C 45????134×????231=10243

. 答案:10243

9.有一批书共100本,其中文科书40本,理科书60本,按装潢可分精装、平装两种,精装书70本,某人从这100本书中任取一书,恰是文科书,放回后再任取1本,恰是精装书,这一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设“任取一书是文科书”的事件为A ,“任取一书是精装书”的事件为B ,则A 、B 是相互独立的事件,所求概率为P (AB ).

据题意可知P (A )=40100=25,P (B )=70100=7

10,

故P (AB )=P (A )·P (B )=25×710=7

25.

答案:7

2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0.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21题和第22题为选做题.规定每位考生必须且只须在其中选做一题.设4名考生选做每一道题的概率均为1

2

.

(1)求其中甲、乙两名学生选做同一道题的概率;

(2)设这4名考生中选做第22题的学生个数为ξ,求ξ的概率分布.

解:(1)设事件A 表示“甲选做第21题”,事件B 表示“乙选做第21题”,则甲、乙两名学生选做同一道题的事件为“AB +A - B -

”,且事件A 、B 相互独立.

故P (AB +A B )=P (A )P (B )+P (A )P (B ) =12×1

2+????1-12×?

???1-12=12. (2)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0,1,2,3,4, 且ξ~B ???

?4,12 则P (ξ=k )=C k 4????12k ????1-124-k =C k 4

???

?124(k =0,1,2,3,4). 故变量ξ的分布列为:

11.下图是某城市通过抽样得到的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直方图中x 的值;

(2)若将频率视为概率,从这个城市随机抽取3位居民(看作有放回的抽样),求月均用水量在3至4吨的居民数X 的分布列.

解:(1)依题意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知,0.02+0.1+x +0.37+0.39=1,解得x =0.12. (2)由题意知,X ~B (3,0.1)

因此P (X =0)=C 03×0.93

=0.729, P (X =1)=C 13×0.1×0.92=0.243, P (X =2)=C 23×0.12×0.9=0.027, P (X =3)=C 33×0.13=0.001.

故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12同的手势分别表示石头、剪刀、布;两个玩家同时出示各自手势1次记为1次游戏,“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双方出示的手势相同时,不分胜负.现假设玩家甲、乙双方在游戏时出示三种手势是等可能的.

(1)求出在1次游戏中玩家甲胜玩家乙的概率;

(2)若玩家甲、乙双方共进行了3次游戏,其中玩家甲胜玩家乙的次数记作随机变量X ,求X 的分布列.

解:(1)玩家甲、乙双方在1次游戏中出示手势的所有可能结果是:(石头、石头);(石头,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剪刀,剪刀);(剪刀,布);(布,石头);(布,剪刀);(布,布).共有9个基本事件,玩家甲胜玩家乙的基本事件分别是:(石头,剪刀);(剪刀,布);(布,石头),共有3个.

所以在1次游戏中玩家甲胜玩家乙的概率P =13.

(2)X 的可能取值分别为0,1,2,3.X ~B ???

?3,1

3,则 P (X =0)=C 03·????233=827

, P (X =1)=C 13·????131·????232=1227, P (X =2)=C 23·????132·????231=627, P (X =3)=C 33·????133=127. X 的分布列如下:

1.如图所示的电路,有a ,b ,c 三个开关,每个开关开或关的概率都是1

2

,且是相互独立的,则灯泡甲亮的概率为( ) A.18 B.14 C.12

D.116

解析:选A 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设“a 闭合”为事件A ,“b 闭合”为事件B ,“c 闭合”为事件C ,则灯亮应为事件A ·C ·B ,且A ,C ,B 之间彼此独立,

且P (A )=P (B )=P (C )=1

2

.

所以P (A ·B ·C )=P (A )·P (B )·P (C )=1

8

.

2.将一枚硬币抛掷6次,则正面出现的次数比反面出现的次数多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正面可以出现6次,5次,4次,所求概率 P =C 66????126+C 56????126+C 46????126=1+6+1564=1132. 答案:11

32

3.某公司是否对某一项目投资,由甲、乙、丙三位决策人投票决定,他们三人都有“同意”、“中立”、“反对”三类票各一张,投票时,每人必须且只能投一张票,每人投三类票中的任何一类票的概率都为1

3,他们的投票相互没有影响,规定:若投票结果中至少有两

张“同意”票,则决定对该项目投资;否则,放弃对该项目的投资.

(1)求该公司决定对该项目投资的概率;

(2)求该公司放弃对该项目投资且投票结果中最多有一张“中立”票的概率. 解:(1)该公司决定对该项目投资的概率为

P =C 23????132 ·23+C 33????133=727

. (2)该公司放弃对该项目投资且投票结果中最多有一张“中立”票,有以下四种情形:

P (A )=C 33????133=127,P (B )=C 13

????133=19, P (C )=C 13C 12????133=29,P (D )=C 13????133=19. ∵A 、B 、C 、D 互斥,

∴P (A +B +C +D )=P (A )+P (B )+P (C )+P (D )=1327.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数学集合专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知识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则; ③若且,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 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集合 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互为逆否 互 逆否互 为逆 否否 互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 2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函数 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12221212 2 2 22121) ()()(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 -)(

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错误!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c为常 数),y=x,y=x2,y=x3, y=错误!的导数. 4.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 数. 1.对于导数的几何意义,高考要求较高,主要以选择 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问题,如 2012年广东T12,辽宁T12等. 2.导数的基本运算多涉及三次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 函数、三角函数等,主要考查对基本初等函数的导 数及求导法则的正确利用. [归纳·知识整合] 1.导数的概念 (1)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 称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 ,即 f′(x0)=\o(lim,\s\do4(Δx→0)) \f(Δy,Δx)=错误!错误!. (2)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f(x)上点P(x0,y0)处的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t)对时间t的导数).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y0=f′(x0)(x-x0). (3)函数f(x)的导函数: 称函数f′(x)=错误!错误!为f(x)的导函数. [探究] 1.f′(x)与f′(x0)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f ′(x )是一个函数,f ′(x 0)是常数,f ′(x 0)是函数f′(x )在x 0处的函数值. 2.曲线y =f(x )在点P0(x0,y 0)处的切线与过点错误!,y 0)的切线,两种说法有区别吗? 提示:(1)曲线y=f (x )在点P (x0,y0)处的切线是指P 为切点,斜率为k =f′(x 0)的切线,是唯一的一条切线. (2)曲线y =f (x )过点P(x0,y0)的切线,是指切线经过P 点.点P可以是切点,也可以不是切点,而且这样的直线可能有多条. 3.过圆上一点P 的切线与圆只有公共点P ,过函数y =f (x)图象上一点P的切线与图象也只有公共点P 吗? 提示:不一定,它们可能有2个或3个或无数多个公共点.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3.导数的运算法则 (1)[f (x )±g (x)]′=f ′(x )±g ′(x); (2)[f (x )·g (x)]′=f ′(x )g(x)+f (x)g ′(x ); (3)错误!′=错误!(g (x )≠0). 4.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y =f(g(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x′=y u ′·u x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对x 的导数的乘积. [自测·牛刀小试] 1.(教材习题改编)f ′(x)是函数f (x )=1 3x 3+2x+1的导函数,则f ′(-1)的值为( ) A.0 ? B.3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全国通用]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305555015392522∈--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圆的方程

第三节 圆的方程 [备考方向要明了] [归纳·知识整合] 1.圆的定义 (1)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 (2)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①两个条件:圆心(a ,b ),半径r ; ②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 (2)圆的一般方程 ①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 ②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为:D 2+E 2-4F >0; ③圆心坐标????-D 2,-E 2,半径r =D 2+E 2-4F 2. [探究] 1.方程x 2+y 2+Dx +Ey +F =0一定表示圆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当D 2+E 2-4F >0时,上述方程才表示圆. 2.如何实现圆的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的互化? 提示: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互化,可用下图表示: 圆的标准方程 展开配方 圆的一般方程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理论依据: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2)三个结论 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点M (x 0,y 0) ①(x 0-a )2+(y 0-b )2=r 2?点在圆上; ②(x 0-a )2+(y 0-b )2>r 2?点在圆外; ③(x 0-a )2+(y 0-b )21 D .k <-1或k >4 解析:选D 由(2k )2+42-4(3k +8)=4(k 2-3k -4)>0,解得k <-1或k >4. 3.若点(2a ,a +1)在圆x 2+(y -1)2=5的内部,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 识点总结归纳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集合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集合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 预测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记作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 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4.交集与并集:

(推荐)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之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方法总结

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方法总结 一、求函数定义域方法总结 (一)简单函数定义域的类型及方法【必会!!!】 (1)f(x)为整数型函数时,定义域为R. 例如d cx bx ax x f c bx ax x f b kx x f +++=++=+=232)(,)(,)(定义域均为R. (2)f(x)为分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集合. 例如-4)(x 41)( ,1)(x 1)(≠+=≠= x x f x x f (3)f(x)为二次根式(偶次根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例如0)x -2(x 2)( 0),(x )(2≥≤+=≥=或x x x f x x f (4)f(x)为对数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真数大于零的实数集合. 例如-1)(x )1(log )( 0),(x log )(2>+=>=x x f x x f a (5)正切函数)k ,k 2(x tan Z x y ∈+≠=ππ 例如Z)k ,2 k 4(x )2tan()(∈+≠=ππ x x f (6)00没有意义. 例如)2 1(x ,)12()(0≠-=x x f

(二)对于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1)若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b a ,则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由不等式b x g a ≤≤)(求出的x 的范围; 例如: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5,1[,则)23(+x f 的定义域为]1,3 1[-. (2)若已知函数))((x g f 的定义域为],[b a ,则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x g 在],[b a x ∈上的值域. 例如:已知)3(-x f 的定义域为]7,0[,则)(x f 的定义域为]4,3[-. 二、求函数值域方法总结 (一)常见函数的值域(结合图像)【必会!!!】 (1)一次函数)0( ≠+=k b kx y 的值域为R . (2)二次函数)0( 2≠++=a c bx ax y 的值域为: 当0>a 时,值域为}44|{2a b ac y y -≥;当0=a a a y x 且的值域为}0|{>y y . (5)对数函数)10( log ≠>=a a x y a 且的值域为R . (6)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材料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 2、圆锥曲线: 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 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高考的知识板块 集合与简单逻辑:5分或不考 函数:高考60分:①、指数函数②对数函数③二次函数④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总结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二、复习的原则 1。夯实基础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

强化应用。 2。立足教材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以《考试说明》为根本,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一轮复习,做到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 3.以学生为主不重视数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最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品学习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各科知识点请关注新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 A. 0B. 1C. 2D. 3 a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圆的方程

第三节圆的方程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圆的方程、圆心坐标、半径、圆的性质等是高考考查圆 的基础知识时最常涉及的要素.大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 的形式考查,有时也会穿插在解答题中,如x年xTx 等. [归纳·知识整合] 1.圆的定义 (1)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 (2)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①两个条件:圆心(a,b),半径r; ②标准方程:(x-a)2+(y-b)2=r2. (2)圆的一般方程 ①一般方程:x2+y2+Dx+Ey+F=0; ②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为:D2+E2-4F>0; ③圆心坐标???? - D 2,- E 2,半径r= D2+E2-4F 2. [探究] 1.方程x2+y2+Dx+Ey+F=0一定表示圆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当D2+E2-4F>0时,上述方程才表示圆. 2.如何实现圆的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的互化? 提示: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互化,可用下图表示: 圆的标准方程展开 配方 圆的一般方程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理论依据: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2)三个结论 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点M (x 0,y 0) ①(x 0-a )2+(y 0-b )2=r 2?点在圆上; ②(x 0-a )2+(y 0-b )2>r 2?点在圆外; ③(x 0-a )2+(y 0-b )21 D .k <-1或k >4 解析:选D 由(2k )2+42-4(3k +8)=4(k 2-3k -4)>0,解得k <-1或k >4. 3.若点(2a ,a +1)在圆x 2+(y -1)2=5的内部,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