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初审稿)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

证书等级:甲级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项目名称: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规划编号:规设2009-06-03

编制单位:延吉市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资格:甲级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

院长:张晓艳

副院长:张洪杰

总规划师:王斯伟

副总规划师:左群英、吕昌海、林春健

项目负责人:左群英

参编人员:艾莉莉、户哲、赵亚男

前言 (1)

1 概述 (3)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3)

1.2城市概况 (4)

1.2.1地理位置 (4)

1.2.2地形地貌 (4)

1.2.3水文条件 (4)

1.2.4气候条件 (5)

1.2.5能源资源状况 (5)

1.2.6社会经济 (6)

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6)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7)

1.3.1城市性质 (7)

1.3.2城市规模 (7)

1.3.3城市布局结构 (7)

1.4 延吉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8)

2 供热现状 (9)

2.1热负荷 (9)

2.1.1工业热负荷 (9)

2.1.2采暖热负荷 (9)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10)

2.2热源现状 (10)

2.3热网现状 (10)

2.4供热管理 (10)

3 存在的问题 (11)

3.1供热设施 (11)

3.2环境状况 (12)

4 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13)

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13)

4.2建筑物构成 (13)

4.3工业热负荷 (14)

4.4采暖热负荷 (15)

4.4.1采暖热指标 (15)

4.4.2热负荷 (17)

4.5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 (17)

5 规划设想 (19)

5.1指导思想 (19)

5.2编制依据 (19)

5.3规划原则 (20)

5.4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21)

5.4.1规划范围 (21)

5.4.2规划年限 (21)

5.5规划主要内容 (21)

5.5.1热源规划 (22)

5.5.2热网规划 (24)

6 实行供热体制改革,初步实现分户热计量 (28)

6.1城市供热体制改革 (28)

6.2实现供热商品化 (29)

7 环境评述 (31)

7.1延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31)

7.2环境效益 (32)

8 节能评述 (34)

9 实施措施与建议 (35)

前言

为保证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经延吉市人民政府委托,依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年)。

本次供热专项规划是对《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在延吉市铁南分区供热专业规划的细化和完善,将为延吉市铁南区供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延吉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工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延吉市城市性质是以“工贸旅”为主的中国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2008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15.1亿元,增长19.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亿元,增长4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增长5.2%。延吉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双重机遇,实

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延吉市铁南区是延吉市城市布局结构中河南综合区内铁路以南区域,由于所在区域位置导致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监督下,供热事业初见成效。为满足铁南区内供热需求,2002年建设一座容量为5×29MW的热水锅炉房,至今供热面积达到197万m2,同时拆除现状全部小锅炉房。到2008年底,延吉市铁南区总供热面积为307万m2。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的面积达197万m2;其它用户均采用民用小火炉和炉灶。这些民用小火炉、炉灶供热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质量也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铁南区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热源已经无法满足日渐增加的生活采暖及工业生产的用热需求,极大地阻碍了延吉市的城市发展。

因此,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对指导今后供热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概述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体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低的具体体现。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有关节能政策贯彻落实的逐步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中供热不仅是一项温暖工程,也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件民心工程、节能工程。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热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明显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在节约能源,有效减少城市污染,节省城市建设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延吉市的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市场机制下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为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应对总体规划中在供热专业规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为此,延吉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的要求,逐步补充和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供热模式。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指导新时期城市供热工程的建设工作。

1.2城市概况

1.2.1地理位置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处北纬42度50分至43度23分,东经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间。它北靠敦化市、汪清县,西接安图县,南连龙井市。出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中、俄、朝三国接壤的图们江地区,东直距中俄边境仅60公里,直距日本海仅80公里,南至距中朝边境仅10余公里,是“东北亚金三角”内中国方的一个支撑点,地理位置优越。

1.2.2地形地貌

延吉市境域成带状,南北最大纵距7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公里。地貌形态类型为:境内大部分地段为丘陵地形,东部、南部和北部边缘地带为低山区,地势较高,西部开阔,地势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延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两侧呈带状不对称分布漫滩及一、二、三级阶地,地势低平。境内平均海拔高度为180米左右,最高峰黑林子海拔861.4米。市区内最低海拔高度为160米左右,最高点帽儿山海拔高度为517米,市区内一般地形坡度为5.8‰。

1.2.3水文条件

境内水系皆为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依兰河和海蓝江。布尔哈通河发源于安图县哈尔巴岭东麓沼泽地,

全长242公里,流域面积714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6‰。延吉市地处布尔哈通河中游,境内河长为18.7公里,境内河床平均宽度为240~280米,流域面积121.97平方公里,市区平均坡降为1.83‰,多年平均流量19.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18亿立方米。烟集河发源于龙井市八道乡,全长47.7公里,延吉市境内流域面积231.2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6.4公里,河道坡降8.6‰,多年平均径流量4.07万立方米。

1.2.4气候条件

延吉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特点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5~8月盛行东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冬季平均降雪日数为22.7天。多年平均气温5.7℃,历史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零下32.7℃。全年无霜期142天,平均日照2190小时,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0℃,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6.9℃,采暖天数为174天,结冰日平均达178天左右,冻土深度1.6米。

1.2.5能源资源状况

延吉地处长白山区,森林、矿产、土特产资源丰富。地上的700多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草原,900余种经济植物和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盛产

苹果梨、人参、鹿茸、烟叶及各种山野菜。地下还有储量大、品种多、质地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大理石、麦饭石、硅灰石等多种矿产。延吉种植和养殖资源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蔬菜、家畜、家禽、参茸及熊胆等。

1.2.6社会经济

2008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15.1亿元,增长19.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77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亿元,增长4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5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1元,增长5.2%。延吉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双重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根据延吉市2008年能源消耗统计:全年耗电量为4.415亿kwh;消耗汽油量为4.8万吨;消耗柴油量为5.6万吨;消耗润滑油量为500吨;耗煤量为90万吨,采暖锅炉消耗的燃料来源于黑龙江老黑山及延边煤矿。

延吉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是、NO2和SO2。2008年延吉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TSP为0.33mg/m3,SO2浓度为0.032mg/m3,NO2浓度为0.040mg/m3。采暖期主要污染源

是燃煤锅炉和民用的小火炉和炉灶,在采暖期各污染物指标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尤其TSP超标严重,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3.1城市性质

延吉市城市性质是以“工贸旅”为主的中国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

1.3.2城市规模

《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中确定2015年建成区内居住人口为57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0.25Km2。随着延吉市城市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中心城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已达4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42.11Km2。本规划末期建成区居住人口规划为62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54.56Km2。

铁南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3.6Km2,铁南区现状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近期建设用地面积发展到4.63Km2,远期建设用地面积4.63Km2。

1.3.3城市布局结构

延吉市的城市布局结构采用六区三中心结构。六区为:河北

综合区、河南综合区、经济开发区、公园文体生活区、西部生活新区、北部生活新区。三中心为:商贸金融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体育中心。

铁南区:铁南区属于河南综合区。指明铁路以南、新街以东、东风街以西区域,主要以主要布置居住生活区和无污染工业。1.4 延吉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延吉市供热事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政府机关、疗养院、宾馆、医院自备集中供热设施,小型锅炉房低压蒸气采暖。到20世纪80年代蒸汽采暖改为热水采暖,人们对供热有了初步认识,许多公共建筑、学校也有了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面积发展到200万m2左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分散小型锅炉房遍地开花。铁南区为发展比较缓慢的区域,以棚户区为主,随着铁南区的发展,新建建筑只能建设临时的分散小锅炉房满足采暖用热。高耗能、采暖期大气污染特别严重。

从2002年开始,延吉市铁南区开始实施区域集中供热,建设一座容量为5×29MW的热水锅炉房,至今供热面积达到197万m2,同时拆除现状全部小锅炉房。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由于现在的铁南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每年都有一部分棚户区改造,供热面积增长很快,现状的热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铁南区集中供热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2 供热现状

延吉市铁南区自2002年开始实施集中供热。延吉市铁南区内有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内置5×29MW的热水锅炉房,供热面积197万m2。现状没有分散小锅炉房。

2.1热负荷

2.1.1工业热负荷

现状没有工业企业。

2.1.2采暖热负荷

延吉市铁南区内现状总供热面积约307万㎡。其中由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97万m2,占总供热面积的64%;此外,尚有约110万m2的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的炉灶、小火锅采暖,占总供热面积的36%。延吉市铁南区供热现状参见下图2-1。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目前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系统尚无生活热水及空调用热负荷。部分公建利用单位小锅炉制取热水,居民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及燃气热水器来制取热水。

2.2热源现状

延吉市铁南区内有一处集中供热锅炉房,内置5×29MW的热水锅炉房,供热面积197万m2。现状没有分散小锅炉房。尚有约110万m2的建筑面积采用落后的炉灶、小火锅采暖。

2.3热网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由集中供热管网供热基本覆盖了现状总供热面积的64%,延吉市铁南区集中供热均采用间接供热方式,一次管网长度达到了10公里,全部为热水管道,下设18个热力站,供热面积197万m2。现状外网敷设形式有管沟和直埋形式。

2.4供热管理

目前,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企业只有一家,一个供热站点。

3 存在的问题

3.1供热设施

1、管网设计缺乏统筹规划,加之热负荷发生较大变化,致使目前管网的水力工况与压力工况混乱状况严重。

2、集中供热的低标准和供暖系统的水力失调,能量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普遍存在,输送效率低,供热安全稳定性差,不能适应居住者日益提高的对热舒适度的要求。

3、现在运行的热力管网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调节手段和监控不能控制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平衡调节。不具备分户计量、变流量运行的调节手段。因此,无法实现对热量进行统一调度。

4、供热管网系统循环水和补水几乎都没有进行软化和除氧处理,普遍用自来水,个别系统采用地下深井水。这样的水质对供热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会造成管网系统氧腐蚀和结垢,危及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使用寿命。

5、部分建筑内采暖系统维修、改造不及时,严重影响供热效果。

6、节能建筑占比例较少,建筑主体本体耗能较高。

3.2环境状况

延吉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是NO2和SO2。2008年延吉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数为:TSP为0.33mg/m3,SO2浓度为0.032mg/m3,NO2浓度为0.030mg/m3。采暖期主要污染源是燃煤锅炉和民用的小火炉和炉灶,在采暖期各污染物指标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尤其TSP超标严重,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 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延吉市铁南区现有建筑面积307万m2,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5年建筑面积达到480万m2,2020年建筑面积达到500万m2。

4.2建筑物构成

延吉市铁南区现有建筑中住宅面积约为297万m2,公建面积约为5万m2,市政约为5万m2。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对铁南区确定如下:

(1)延吉市铁南区近期(2009年——2015年):住宅面积为440万m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92%;公建面积为20万m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厂房及其它面积为20万m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

(2)延吉市铁南区远期(2016年——2020年):住宅面积为440万m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8%;公建面积为20万m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厂房及其它面积为40万m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

延吉市铁南区各类建筑物在各时期所占比例对比参见下表4-1。

表4-1 延吉市铁南区各时期建筑面积占比表

住宅(%)公建(%)厂房及其它(%)现状96 2 2

近期92 4 4

远期88 4 8

4.3工业热负荷

根据《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限制铁南区现有工业用地的发展,布置原则是布置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工业企业,对低污染的工业做好厂区内部的生产防护,避免对城市造成环境影响。

根据现状工业热负荷,结合经济发展按一定增长率估计,近、远期工业热负荷量为:8t/h、15t/h。参见下表4-1。

表4-2

期限

用气量(t/h)压力(MPa)

现状0 0

近期8 0.4~1.3

远期15 0.4~1.6

包头市城市集中供热收费暂行办法

包头市城市集中供热收费暂行办法发布时间: 2007-08-20 为加强包头市城市集中供热价格管理,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供热秩序,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包头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城市集中供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统一建筑面积计收,各供热单位要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价格执行,不得在价外加收其他费用。 二、开展按热计量收费的试点工作,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两部制供热价格。 三、包头市城市供热期为当年的10月15日至次年的4月15日,用户与供热单位就供热期限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供热期内,除不可抗力外,未经供热监管部门批准,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 四、建筑房屋(居民、非居民住宅)供热价格以层高为基本标准计怍,超高部分在供热价格基本标准基础上按以下系数折算,层高在3-4米(含4米)的,折算系数为1.3;层高在4-5米(含5米)的,折算系数为1.5;层高在5-6米(含6米)的,折算系数为2.0;层高在6米以上的折算系数为3.0; 五、供热单位按照实际供热天数向用户收取供热费,对于按期缴纳热费而未供热的用户,应按未供热天数退还用户供热费,或在次年热费收缴中予以抵扣;对已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供热单位应直接按实际用热天数向用户收取热费。 六、凡享受定期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的优抚对象,凭《户口簿》、《房产证》和市民政部门核发的《包头市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领取证》或《包头市优抚对象定期抚恤金领取证》或《包头市残疾军人抚恤金领取证》;经供热单位审核后,按2.40元/平方米/月计收。 七、凡持《再就业优惠证》下岗职工的"4050" 人员(即女性40周岁,男性50周岁),凭就业局年检后的《再就业优惠证》和《户口簿》、《房产证》三证齐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凭市民政局核发的《包头市城镇居民低保证》和《房产证》、《户口本》、《冬季取暖代金券》四证齐全,经供热单位审核后,按2.6元/平方米/月计收。 八、在不危害其他用户用热或不影响共用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用户要求停止

山西省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山西省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与范围,规划目标。 第二章规划热指标及热负荷 热负荷分类,综合热指标(必须考虑节能),规划建筑面积及热负荷,供热区域划分。 第三章热源规划 热源规划原则(热源点应有备用,以提高供热安全性)。 热源规划,包括热源的位置、供热能力、供热参数、供热量、热源用地范围。热源需要的水源、运输条件等。拟保留原来锅炉为调峰锅炉的情况。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各热源点应并网运行。 第四章供热系统规划 供热管网规划原则,供热介质及参数,供热管网规划,管网敷设方式,管道保温防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规划。 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供热系统应方便实现分户控制。 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规划范围内的环保措施 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措施,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 二、环境与减排 采暖期节约标煤量,减少烟尘排放量,减少SO2排放量,减少NOX排放量,减少灰渣排放量,减少用地量。 第六章应急预案规划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规划期限与范围,近期规划目标及规模,近期供热规划。 第八章远景发展规划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十章附则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位图 二、城市供热现状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现状热源、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三、供热热区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供热规划各分区范围,所需的热负荷。 四、供热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体规划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规划热源、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五、热源采暖热负荷延续曲线图 六、热源热力系统示意图 七、热水管网水压图 应标明热水管网主干线沿线地形标高,管线沿程压力损失(仅在地形变化大的城市管网需要)。 八、热力站平面示意图(1:100) 九、热力站原则系统示意图 十、供热近期规划图(图纸比例同总规图,标明比例、风玫瑰) 标明近期规划热源、热力站位置及用地范围,供热管网位置、走向、管径、管长,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 (三)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气象、河流水系、地震、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水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土地资源 (四)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一)规划期限

2019-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实用word文档 (3页)

2019-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维护供热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和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三条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峰峰矿区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规划、物价、环保、房产、供电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开发,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改善城市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城市人民政府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第二章供热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应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第六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采暖锅炉房。现有的燃煤锅炉供热应逐步并入城市集中供热。第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经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妨碍集中供热工程正常施工。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图和有关资料,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核验后方可投入运行。第八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按照下列产权归属实施维修、改造和管理。无维修能力的用户可委托供热企业有偿代管代修:热源厂区的供热设施由热源单位负责;热源厂出墙一米至热力站出站一米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用户庭院管线和室内供热设施归热用户或产权单位负责。第九条热用户按规划要求投资建设的分支管线和热力站,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移交供热企业管理。供热企业在保证热用户正常用热的情况下,根据规划要求,可以在热用户庭院管线上发展新用户。第十条凡新建工程室内采暖系统一律采用按户分环进行设计,安装温控阀和热计量表。对原有热用户的采暖系统逐步实施改造。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影响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正常运行或维护的,建设单位应提前与供热企业联系,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施工。第十二条禁止私自拆改、移动室内供热管道和散热设备,室内装修不得妨碍正常供热检修、维护保

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

前 言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市零距离接壤,共同构成西安——咸阳都市圈。 近年来,咸阳市区的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突破了原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形态,为了适应咸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不断扩大,1997年批准实施的《咸阳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日益明显。为此,咸阳市政府提出修编<<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以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导,以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统一整合规划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天然气等各种供热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咸阳丰富的地热资源。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指导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受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5年9月开始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分为近期(至2010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 本次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节约能源和做好城市热力规划的通知》、《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咸阳市集中供热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咸阳市近期建设规划》等。 本次规划立足于咸阳市区特点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集中供热工程原理和系统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集中供热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兼顾,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感谢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热力公司、西区供热公司、北区供热公司和沣河新区供热公司等单位为本次规划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2019年整理】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维护供热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和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峰峰矿区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规划、物价、环保、房产、供电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 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开发,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改善城市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城市人民政府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 第二章供热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应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第六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采暖锅炉房。现有的燃煤锅炉供热应逐步并入城市集中供热。 第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经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妨碍集中供热工程正常施工。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图和有关资料,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核验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八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按照下列产权归属实施维修、改造和管理。无维修能力的用户可委托供热企业有偿代管代修:热源厂区的供热设施由热源单位负责;热源厂出墙一米至热力站出站一米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用户庭院管线和室内供热设施归热用户或产权单位负责。 第九条热用户按规划要求投资建设的分支管线和热力站,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移交供热企业管理。供热企业在保证热用户正常用热的情况下,根据规划要求,可以在热用户庭院管线上发展新用户。 第十条凡新建工程室内采暖系统一律采用按户分环进行设计,安装温控阀和热计量表。对原有热用户的采暖系统逐步实施改造。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影响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正常运行或维护的,建设单位应提前与供热企业联系,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施工。 第十二条禁止私自拆改、移动室内供热管道和散热设备,室内装修不得妨碍正常供热检修、维护保养。 第十三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坑、取土、爆破、排放雨水和污水、倾倒垃圾和各种废弃物、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危害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禁止破坏、盗窃和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占压城市集中供热设施。 第十四条在城市集中供热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上下或者两侧埋设其它地下管线的,应当

2020年城镇供热管理办法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城镇供热管理办法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城镇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镇供热管理,保障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用热市场有序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供热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镇供热规划、勘察、设计、建设、经营、设施管理维护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热用户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镇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燃煤、燃汽、燃油)等所产生的蒸汽、热水和工业余热、地热等热源,通过管网为热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或自身生产的热能,依据合同有偿向热用户供给生产、生活所需热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依据合同使用供热单位供给的生产、生活所需热能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条城镇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热管理机制和供热保障体系,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供热。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授权的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热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城镇供热特许经营的具体实施,同时履行以下责任: (一)监督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和协议书规定的义务; (二)对获得特许经营权企业的经营计划实施情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 (三)受理公众对获得特许经营权企业的投诉; (四)向政府提交年度特许经营监督检查报告; (五)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下,临时接管特许经营项目; (六)城镇供热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相关审批手续的协调。

城市集中供热的必要性

北镇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1、设计原则 (1)在北镇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建设的发展,统筹合理安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保证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选择高效、环保设备、材料,提高热效率,降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运行安全可靠,同时采用现代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热源、热网的联锁控制,使供热系统设计适应供热体制改革,按热计量收费的发展方向,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4)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可利用的供热设施,并与供热现状合理结合。 2、方案制定 本集中供热系统采用枝状布置,一级网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为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经多方面比较,供热方案最终确定为二环制间接供热系统。其中一环为锅炉、一级网、换热站组成的130/70℃高温水供热系统;二环为换热站、二级网、热用户组成的80/55℃热水供热系统; 一、二环间由换热器连接。 (1)、锅炉选择 本工程采用的QXL46-1.25/130/70-AⅡ型角管式强制循环高

温热水锅炉,是国家标准系列产品之一,该炉具有安全可靠的水循环系统,是目前国内大容量热水锅炉技术领先的炉型之一。该炉受热面部分采用了国际新型的“旗式受热面”结构,具有出力大、热效高的特点;燃烧设备采用亚洲最大炉排生产厂——瓦房店永宁机械厂生产的倾斜式往复炉排,这种炉排通风效果好、燃烧强度高、可燃用低发热值的煤种,该种炉排技术成熟,运行平稳可靠。 (2)、除尘脱硫设备选择 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最新环保标准要求,采用先进高效的除尘和脱硫装置,并将除尘和脱硫分体设置。除尘器选用陶瓷多管干法除尘,既能达到除尘效率,又能保证引风机不被酸腐蚀,提高了辅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脱硫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脱硫工艺采用目前世界上烟气脱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石灰-石膏法,这种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好,脱硫效率可达到90%,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900毫克/立方米以下,林格曼黑度小于等于1级,能够确保锅炉烟气实现达标排放。 (3)、系统控制 在热源厂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技术。以保证热源厂建成后技术领先、工艺先进、运行安全。锅炉运行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进行全程自动调节控制,使系统运行更安全、稳定,从而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 循环泵采用变频调节,以满足供热负荷在外部条件变化时的需要,从而达到量调和质调的目的并节省电能,同时为热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北方采暖地区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大纲

附件 《北方采暖地区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 编制大纲 1总论 1.1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供热管网调查表及相关调研资料 3、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 4、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1.2规划原则 1、实事求是,重点突出 此为本次规划的总体原则。项目编制过程中,务求反映真实情况,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基础数据详实,改造项目落实。重点解决影响供热安全、节能和经济方面的突出问题。 2、供热管网改造与供热计量相结合 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供热管网改造进一步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增加管网调节和控制能力,促进行为节能,为供热系统安全、节能、经济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供热管网改造与供热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管网改造规划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管网改造应考虑发展和资源整合要求,协调好改造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规划的前瞻性和实施性,避免重复建设。 4、供热管网改造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改造中应合理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的新技术,防止使用淘汰或落后的技术及产品,实现供热管网改造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1.3规划目标 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作。 1.4规划范围 1、城市范围: 北方采暖地区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地级以上城市以及集中供热面积大于100万平方米的县级城市。 2、供热管网改造的范围: (1)供热管网和热力站。供热管网包括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包括一级网、二级网); (2)运行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供热管网(包括一级网,二级网); (3)使用年限不到15年,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泄漏的供热管网(包括一级网、二级网)。

郑州市城市集中供热规划

郑州市城市集中供热规划(2007-2020) 热源的现状与规划 3.1现状热源 郑州市现状集中供热热源主要有郑州热电厂、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所属的6座集中供热热源和隶属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高新区热源厂,共8座热源,详见附图2。各热源情况详述如下。 3.1.1现状热电厂 (1)郑州热电厂(郑新一期、二期) 郑州热电厂是西区目前唯一的热源,也是现状全市最大的集中供热热源,位于棉纺路和秦岭路交汇处。1990年至1995年,郑州新力电力公司(原郑州市热电厂)先后完成了"郑新一期、二期"扩建工程,总装机容量达3×200MW,供热能力1052t/h。配套建设的"郑州市西区供热管网工程"向郑州市供采暖用热378MW(热水管网合同购热量325Mkcal/h,1361GJ/h),可供采暖面积约750×104m2,供回水温度为130/65℃,循环水量5000t/h,2006-2007采暖季最大实际供热能力约300MW,可供采暖面积600×104m2,现状西区入网面积已近800×104m2,2006-2007采暖季实供采暖面积为640×104m2,供热范围为原热力规划的西区长江路以北区域。郑州热电厂现有机组供热能力见表3-1。 由表可知,郑州热电厂现有供热能力并未完全发挥,现有热水网供热能力主要由郑新二期的采暖抽汽供应,补充部分郑新一期的工业抽汽,实际运行供汽量未达到设计值。 表3-1 郑州热电厂(郑新一期、二期)供热能力表 序号项目郑新一期郑新二期 1 汽轮机型号NC200-12.75/535/535 NC200-12.75/535/535 2 锅炉型号WGZ670/13.7-2 WGZ670/13.7-2 3 汽轮机进汽参数压力(MPa)12.75 12.75 温度(℃)535 535 4 汽轮机进汽量t/h 额定2×610 610 最大2×670 670 5 汽轮机抽汽量t/h 额定2×35 6 340 最大2×400 380 6 抽汽参数压力(MPa)0.588 0.245 温度(℃)320 270 7 额定供热能力(MW)736 8 最大供热能力(MW)826 9 合同热水网供热能力(MW)378(325Mkcal/h) 10 本次规划供热能力(MW)650(考虑换热损失、厂用热及少量工业负荷) (2)兴隆铺热电厂 兴隆铺热电厂位于北区,现状一期规模为2×25MW供热机组,两台25MW双抽汽轮机配三台130t/h高温高压煤粉锅炉。其容量和供热能力见下表3.2。 表3-2 兴隆铺热电厂一期装机容量和供热能力表 机组序号机组容量 (MW)机组型式 型号:CC25-90/13/2 抽汽量 (t/h)抽汽压力

中宁县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

目录 第1章概述.................................................................................................... - 1 -第2章供热现状...................................................................................... - 12 -第3章热负荷.............................................................................................. - 13 -第4章供热能源结构确定.......................................................................... - 22 -第5章城市供热方案.................................................................................. - 28 -第6章城市热源方案确定.......................................................................... - 32 -第7章供热分区规划.................................................................................. - 35 -第8章供热热计量规划.............................................................................. - 36 -第9章热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56 -第10章节能与环保.................................................................................... - 60 -第11章供热体制规划 ................................................................................ - 71 -第12章近期建设规划................................................................................ - 73 -第13章投资估算........................................................................................ - 76 -第14章经济效益分析................................................................................ - 78 -第15章供热应急预案................................................................................ - 85 -第16章结论及几点意见............................................................................ - 94 -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制度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适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内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等热源通过热网向若干个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热用户供热。 第四条**市供热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管理工作(以下称供热主管部门)。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多家经营,统一管理,协调发展。 第六条热电联产的总热效率和热电比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指标,经济综合部门应当加强热电联产电力管理,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保障热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第七条鼓励城市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限制、改造分散供热燃煤锅炉,推广热、电、冷联供。 第八条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依法建设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和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集中供热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热源、热网,统筹安排,分期实施。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应当依据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其建设资金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筹集。 第十一条在城市供热主管网到达的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单位,应当配套建设用热设施,并代热用户向供热主管部门缴纳城市供热工程建设资金。 已缴纳的城市供热工程建设资金可以纳入开发建设项目总概算。 在城市供热主管网未到达的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配套建设城市供用热设施,城市供用热设施建设资金可以纳入开发建设项目总概算,并免缴城市供热工程建设资金。 配套建设的城市供用热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必须符合城市集中供热规划。 第十三条在城市供热主管网到达的地区,不得新建分散供热燃煤锅炉;对建成使用的分散供热燃煤锅炉,应当限期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城市集中供用热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由供热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投标等形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城市集中供用热设施建设和维修所采用的设备、材料、计量器具等,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标准化审查,并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城市集中供热管线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需要穿越单位、厂区或宅、院时,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一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

一、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 《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经2014年5月30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2014年5月30日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7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规划与建设、供热与用热、设施管理、法律责任、附则6章程50条,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以下简称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城市供热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热(以下简称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和用热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供热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公众利益优先、保障安全和质量、规范服务和管理、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价格、环境保护、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和扶持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供热事业,推广使用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市、县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等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市、县供热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供热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供热专项规划,统筹安排热源建设和管网布局。热源单位和供热单位不得违反供热专项规划确定的管网布局和供热方案,擅自为建设单位接入供热管网。 符合供热专项规划的新建、扩建、改建供热工程,应当经市、县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供热等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八条供热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供热工程中使用的产品和技术,定期制定推广、限制和淘汰的目录,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新建建筑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供热计量和室温调控装置。未按照规定安装的,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对既有建筑未安装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供热节能改造力度,及时组织安装供热计量和室温调控装置。 供热单位应当选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供热计量和室温调控装置,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供热计量装置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检定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并定期检定或者更换。在保修期内,由保修单位负责维修更换;保修期满后,由供热单位负责维修更换。供用热双方

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

前言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市零距离接壤,共同构成西安——咸阳都市圈。 近年来,咸阳市区的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突破了原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形态,为了适应咸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不断扩大,1997年批准实施的《咸阳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日益明显。为此,咸阳市政府提出修编<<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以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导,以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统一整合规划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天然气等各种供热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咸阳丰富的地热资源。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指导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受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5年9月开始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分为近期(至2010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

本次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节约能源和做好城市热力规划的通知》、《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咸阳市集中供热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咸阳市近期建设规划》等。 本次规划立足于咸阳市区特点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集中供热工程原理和系统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集中供热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兼顾,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感谢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热力公司、西区供热公司、北区供热公司和沣河新区供热公司等单位为本次规划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必会计算题

某城市规划人口数20万,规划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期为15年)。该城市以人工煤气(热值20兆焦/标米)为气源,人工煤气气化率90%,居民用气指标采用3500兆焦/人年,工业用气量预计占总用气量的40%;居民用气的月高峰系数为1.1,储气系数取50%;城市未来以110kV变电站为电源变电站,用电负荷密度10000千瓦/平方公里,每个变电站最终规模为2×50MV A;城市以热电厂为主热源进行供热,规划期末工业负荷预计为200兆瓦,民用建筑用地比例取40%,平均容积率取0.6,平均负荷系数0.6,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70%(工业建筑采暖忽略),单位建筑面积供暖负荷为70瓦。 试根据上述条件,同时对计算需要的参数根据情况自行取值,计算: 1、该城市电力负荷、燃气用量与供热负荷。 2、该城市需要的110kV变电站数量。 3、估算该城市炼焦制气厂、煤气储配站(1处,制气厂内不考虑 储气功能)、热电厂、调峰锅炉房(蒸汽锅炉房,1处)的设计规模。

用电部分: 负荷计算:取负荷密度1万千瓦/平方公里,则用电负荷约为20万千瓦。 容载比取2,110千伏变电所容量为40万千伏安 每个110千伏变电所容量100兆伏安,则共需110千伏4个变电所 燃气部分: 用气量计算: 居民用气量:3500MJ/人年×20万人×90%=6.3亿MJ/年=3.15千万立方米/年 用气量:Q=3.15千万立方米×1.1/365+3.15千万立方米(1/60%-1)/365=15.24万立方米/日(约15.3万立方米/日) 炼焦制气厂生产能力:3.15千万立方米/60%/365=14.4万立方米/日工业与居民用气比——储气系数:50% 储配站容量:15.3万立方米/日×50%=7.6万立方米 供热部分: 供热负荷计算: 供暖负荷:20百万平方米×40%×0.6×70%×70瓦/平方米=235兆瓦供暖最大负荷:235兆瓦/0.6=392兆瓦 工业负荷:200兆瓦

供热规划

供热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 日期:2007-02-14 一、“十五”时期供热发展回顾 ( ( ( ( ( ( ( ( ( ( (三)能源供需平衡 (四)重点项目 (五)环境效益分析 五、“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发展重点工作 (一)加快大型热源建设,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二)实施供热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供热结构 (三)推进供热节能改造,实现供热节能降耗 (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开展试点示范工程 六、“十一五”时期供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强化供热规划控制,确保供热有序发展 ( ( ( ( ( 境、 本规划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为依据,并与《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提出了供热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供热事业发展的规划方案、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一、“十五”时期供热发展回顾 (一)基本情况

“十五”时期是北京供热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供热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促进生产、环境治理和保证居民正常工作、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五”时期,北京市供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新的供热局面。 1—1 力从 积由;供热 远郊区县 到229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存在问题 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热用能日趋紧张 “十五”期间,北京没有新建大型集中热电联产项目,致使原有热电联产热源已满负荷,热源建设已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热源供应与采暖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热源日趋紧张。 北京供热用能是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并依赖于外埠供给。2004年—2005年采暖季北京天然气的紧张,使城市供热用能问题凸显,能源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价格呈上涨趋势,城市供热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多重压力。 2.设施配置极不合理,供热资源浪费严重 5346 近 节能潜力很大。 5.供热发展疏于管理,热源建设盲目无序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和天然气利用的分散性,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天然气大量用于局部、分散的采暖,而在新建供热项目的审批中,项目规划审批与供热管理存在相互脱节现象,致使全市的供热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行

酒泉市中心城区供热工程专项规划

酒泉市中心城区供热工程专项规划 (2015-2030)公示稿 1. 总则 1.1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国家法律文件、国家政策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酒泉市城市规划文件、供热设施建设标准、国家现行工程技术建设标准及酒泉市中心城区实际情况而制定。 1.2规划指导思想 供热专项规划以保障酒泉市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坚持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以酒泉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为中心,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酒泉市经济、生活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1.3规划编制原则 热力规划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酒泉市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实际需要和将来的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热工自动化水平,突出环保与节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贯彻近、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 1.4规划区范围 严格按照《酒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所确定的范围。具体范围为:西至酒泉行政边界,东至规划酒航铁路、北至规划酒嘉北货运通道,南至兰新铁路南1公里。

图1 酒泉中心城区供热规划范围图1.5规划年限 本规划结合酒泉市总体规划,规划年限确定为: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2. 热负荷预测 酒泉市中心城区规划总采暖面积和热负荷见表一: 中心城区规划总采暖面积和热负荷表一

3. 热源规划 3.1中心组团热源规划 中心组团现状集中供热热源已满负荷运行,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规划新建黄金大道热源厂、扩建新城区一期热源厂。 规划新建黄金大道热源厂,热源厂设计5台40吨(29MW)高温燃煤热水锅炉,热源厂总规模为145MW。 新城区一期热源厂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改造原有的锅炉,用65T煤粉炉进行替换,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更高要求。 3.2新城区二期热源厂规划 规划新建新城区二期热源厂,热源厂设计5台100吨(70MW)高温燃煤热水锅炉,热源厂总规模为350MW。 3.3城北热源厂规划 规划新建城北热源厂,热源厂设计3台80吨(58MW)高温燃煤热水锅炉,热源厂总规模为174MW,远期建设。 3.4西郊热源厂规划 规划扩建2台65吨(46MW)高温燃煤热水锅炉,热源厂总规模为180MW。 3.5热电厂二期规划 规划在原址继续扩建现状热电厂,电厂原有规模为2×30万千瓦,扩建2×100万千瓦,扩建后总规模为2×30+2×100万千瓦,热电厂二期远期建设。 3.6保留热源规划 中心组团中现有的热电厂一期、玉管局一号锅炉房、巨龙物流园锅炉房等继续保留供热。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规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维护供热企业和热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市城市规划区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和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三条市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峰峰矿区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

政区域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规划、物价、环保、房产、供电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权围,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开发,鼓励采用新技术,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改善城市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政策指导下,城市人民政府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第二章供热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五条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

门共同编制,并由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应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第六条在城市集中供热覆盖围,禁止新建采暖锅炉房。现有的燃煤锅炉供热应逐步并入城市集中供热。第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按照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经城市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按有关规及技术标准执行。任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妨碍集中供热工程正常施工。

如何进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2005-8-21 第一节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 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 1. 为贯彻执行国家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岀“在城市积极推广集中供热“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需编制好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集中供热就是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力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 2.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相适应。 3.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编制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时,要打破部门、行业、条块与区域的界限;注意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大、中、小型相结合;做到总体合理布局,有利分段分期实施。 4.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尽可能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强调能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重视经济效益;做到减少城市污染和保护环

境的要求。 5.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文件执行。 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1. 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 (1) 内容 ①预测城市热负荷。 ②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 ③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 ④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⑵深度 ①说明热负荷的资料来源和调查简况;热负荷的分类预测;各类热负荷所占比例并列岀采暖期与非取暖期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热负荷。 ②探讨夏季用热制冷的可能性和所需的热负荷。 ③现有热源状况,即热源的位置、占地面积、容量、运行情况及供热能力等。 ④现有热源改、扩建的可能性,它包括有无扩建场地,供电、供水及运输条件等。 ⑤拟规划热源的位置,用地面积,热源容量,供热能力及供热范围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