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下册-第九单元网上安家第二节:家装布局(1课时)

1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下册-第九单元网上安家第二节:家装布局(1课时)

第九单元网上安家

第九单元网上安家第二节:家装布局(2课时)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九单元《网上安家》的第二节。本单元主要介绍Dreamweaver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这一节是本单元的基础、入门课程。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掌握建立网站的方法,并在制作过程中,把知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等相关知识,并掌握了有效获取信息的多渠道方法,初步具备了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信息知识的积累,但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让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分层教学,结合兵教兵策略,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网站与网页的区别,体会网站制作设计规划思想。

2)能够在指定位置建立站点,使用站点来管理网站的文件。

3)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完成简单网页的制作。

(二)能力目标:

在网站建立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学会用网站这种新的工具表达思想。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了解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简单网站。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总任务,并分解成两个必做任务和一个拓展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探究任务,运用知识,发挥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2、类比法

建立站点是本课重点,为让学生明确在制作网页前应该先站立网站这一思想,我将“网站”与我们“生活中的家”进行类比,“网页”与家中“家具”类比,通过买房与买家具的先后顺序,让学生理解网站与网页的制作先后顺序,这样做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进行。

3、自主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探究,让学生自省、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自我探索,达到自得的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4.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5.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总任务:通过本课的学习,建立一个网站,设计一个文本网页。(学习目标)任务分解:

任务一:使用Dreamweaver MX创立以“绿之园”为名的站点。要求:将站点保存到“桌面\绿之园”(重点)

任务二:在“绿之园”站点下建一文本网页,(文本材料见“绿之园.doc”)保存到站点下,文件名为lzy.html

拓展任务:对文本网页的字体、字号、颜色等做简单修饰。(选做)

学习日志:你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情况

教具:Lanstar广播软件、教师机、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电子学习档案袋、小型网站、房子室内局部图片]

六、【教学步骤】

【教学反思】

1、设计意图:

(1)以生活中房子图片与网站类比导入,能够吸引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学生感观的参与,使学生对网站与网页有一清醒的认识,为下面引出课题做辅垫。

(2)为了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总任务,即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完成这一任务,我将其进行了分解,设计了两个必做任务和一个选做任务,这样就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了好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3)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求助教材,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内解决,对于兵教兵的方法可以解决的,就不用求助教师,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帮助解决,这样,通过学习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信息的特征》 课题:第1课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2.内容分析 重、难点和疑点 信息的特征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其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提高兴趣 读“阅读与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回答 信息传递的错误 创设情趣学习新知新授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无处不在 2.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 信息具有价值性 4. 信息具有时效性 5. 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

信息是有价值的。 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信息可以无限使用,公平共享 作业P4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理论课,需要学生了解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会区分信息的正与误 板书信息的特征: 1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 5信息具有共享性 课题: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2课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市教育局以多年将信息技术课纳入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所以本学期要着重学习教育部门规定的考试内容。 一、学生基本情况: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二、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四个模块。本学期将着重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方法措施: 在设定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措施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第1.2课时 启动frontpage2000建立站点和图片收集 教学目的:掌握站点的建立,学会软件的启动和素材的收集,了解站点的打开和关闭。 教学重点:创建站点,收集图片,启动frontpage2000。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示范 1、启动FrontPage 2000 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从“程序”菜单中选择“Microsoft FrontPage”单击。 2、FrontPage 2000的界面说明 FrontPage 2000的界面可以分成菜单栏、工具栏、视图栏和主编辑窗口4大部分。 ①、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查看”、”插入”、”格式”、”工具”、”表格”、”框架” 、”窗口”、”帮助”等10个菜单。 工具栏单击”查看”菜单,选择”工具栏”,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工具栏,如果菜单 项前面有一个对钧号“√”,表明在界在上已显示此菜单项。如果再单击一下,将取消这一项的显示。 ②、主编辑窗口在编辑网页时,有3种显示方式,即普通、HTML和预览。 普通显示方式是最常用的显示方式,一般是在此方式下工作。 HTML显示方式在需要直接编辑或查看网页文件的HTML代码时使用,一般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效果(如在网 页中动态显示时间)而经常使用。 预览显示方式在需要预先观察网页的显示效果时使用。当使用管理功能时,主编辑窗口相应地会显示各种 任务下的文件或站点信息。 3、新建站点 实例:使用”只有一个网页的站点”模板创建一个Web站点。 操作步骤: (1)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在子菜单中选择”站点”菜单项,出现一个”新建”对 话框,在对话框的”指定新站点的位臵”项中输入新站点的存放位臵。 (2):新站点的存放位臵选择是磁盘存储方式,是因为考虑到实践操作中的方便。而一个站点要让在 Internet上的用户正常浏览的话,应该通过FrontPage的站点发布功能或FT文件传送方式,把该站点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王庆华

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 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 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 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启动与退出vb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 一、认识vb 二、演示示例程序 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KCB-300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信息技术清华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轻松变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 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 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 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五、教学准备 WORD文档、PPT 六、教学用具 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九、教学反思

第2课文明礼仪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 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3课复习课 课业类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文本和表格之间的转换 2、复习巩固标签类型文档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文字分隔符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复习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 生: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在表格、文本的转换中我们应注意根据文本或表格的内容对文字分隔符的进行设置。在制作标签类文档时应注意标签大学和纸张之间的设置。 二、操作复习练习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有哪些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领作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专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分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组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同时,对图片反映出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分析,从而弓!出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发现相关信息,引起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1.在学生对信息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数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消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对信息的各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 2.小组讨论\主动深究,得出结论。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l.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示一组处理信息的常见设备图片或模型,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做哪些事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设备,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生活动 l?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图片或模型的观察,加深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设备的了解;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信息技术教案 九 年 级 ***

任课老师姓名:*** 日期:2013.9.6-9.10 第-----1--课时. 总-2------节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 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 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 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启动与退出vb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 一、认识vb 二、演示示例程序 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课后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1)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2)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6)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7) 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7)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0)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 11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第11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 14第12课时汉字输入....................................................................... 15第13课时Windows的画图—绘图工具箱 ..................................... 16第14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 ........................................................ 17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8第16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0第17课时资源管理器................................................................... 21第三章:上网浏览(6课时) ......................................................... 23第一课走进Internet ................................................................. 23第二课认识浏览器 ..................................................................... 23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 24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 ..................................................... 24第五课下载信息......................................................................... 25第23课时网络与道德................................................................... 27第四章:word的使用 ..................................................................... 28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课时) ............................................ 28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28第二节文本的基本编辑 .................................................................. 29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30第四节图文混排 .......................................................................... 31制作小报(2课时)........................................................................ 32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上海科教版)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 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 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 需求。 1.听歌曲、看图 片,并回答问题。 2.了解本单元、本 节课的任务 1.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2. 让学生明确单 元任务及本节课的 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 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 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 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 织学生分组开展活 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收集信息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 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 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 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 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1.收集信息。 2.以小组为单 位相互访谈,并填 写相关学习单。 1. 将收集信息的活 动放在课堂上完成, 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 获得信息的一般过 程与方法。通过本活 动环节,学生既尝试 了通过访谈收集信 息,也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为小组同学 提供了信息。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 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 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 关学习单: (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 是否也同样重要? (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 时,需要随时更新?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 的信息? (4)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3.小结: (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 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 不一样的。 (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 理、可传递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 1、交流并整理、汇 总大家收集到的信 息。 2.交流、讨论问 题。 3. 填写相关 学习单。 1.激发学生主动 探究信息技术在日 常生活、学习中的用 途的意识。 2. 巩固调查成 果,梳理知识和拓展 应用。

青岛版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20个班,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在小学都学过计算机,又经过七、八年级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本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培养起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 [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 [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 [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女口,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前调查和教育 1、向同学自我介绍 2、调查 (1)小学里是否学过电脑? (2)家中是否有电脑?用电脑的时间如何安排?都用电脑做些什么?(3)曾经学过哪些操作?是否上过网? (4)小学时是否参加过电脑竞赛?是否愿意参加一些电脑竞赛? 3、请同学们看目录(本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 ?了解并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 ?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合理管理信息 ?网络道德与安全的意识 第三章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中常用的编辑操作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文档的版面 4、上机纪律 (1)卫.生.进入机房应该穿鞋套,绝对不可以在机房里吃零食。 (2)纪.律.进入机房应该保持安静。有问题举手。不可以随意有动。 (3)登.记.检查所用电脑是否完好,如有不好的应该登记说明并报告老师。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 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 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届丁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丁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帅: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帅: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帅: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乂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届丁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小媒体简称媒体。 帅: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全一册九年级 第一单元手机——我们的生活助理 第一课电话与移动通信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话通话的基本原理。 2.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各代的主要性能特征,理解为什么移动通信网络又叫蜂窝网络。 3.了解网络电话可以虚拟来电号码,由此树立防范意识。 重点难点: 如何防范来自虚拟主叫号码的电脑诈骗。 教学建议 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话和手机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为用好智能手机打下基础。本课建议安排1课时,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有几点需要说明: 1.电话通话的原理应该结合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听筒的原理与电动机相同。在磁场中磁力的作用下,变化的电流带动听筒的纸盆振动,这种振动产生了声音。话筒的原理与发电机相同。说话的声音引起话筒纸盆的振动,纸盆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个大小、方向变化的电流通过输电线传到远方的听筒,再还原为声音。 2.移动通信从1G到4G,手机也从单纯的语音通话发展成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综合信息交流工具,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讲完某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性能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该时代的人们信息交流的状态,以及手机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从1G到4G,很多人不知道这个“G”是什么意思,有的人甚至把它和信息流量的单位“G”混淆,因此要说明这是英文缩

写: 1G 1st Generation;2G 2nd Generation; 3G 3rd Generation;4G 4th Generation 3.为什么移动通信网络又叫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是呈圆形的,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逐渐衰弱,所以为了让信号能够覆盖足够广的范围,需要设立很多个基站。而能够密铺覆盖广泛区域的几何形状有: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形状。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中,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因此,基站的分布呈蜂窝的形状,基站就设在每个正六边形的中心。 4.电话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诈骗分子经常利用电话来行骗。首先让学生观看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1.1谨防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V oIP电话行骗”,然后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提醒学生树立风险意识、谨防电话诈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话诈骗手段: (1)很多人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说你中了奖或者你有麻烦了,然后用各种借口来欺骗或敲诈钱财。可是你回拨过去一般都是空号,其实这是用虚拟主叫号码打来的诈骗电话,从技术上来讲,网络电话可以随意模拟电话号码,甚至是110这样的特殊号码,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如果麻痹大意就会上当受骗。 (2)利用“伪基站”欺诈。“伪基站”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伪基站设备运行时,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手机用户一般会暂时脱网8~12 秒后恢复正常。犯罪嫌疑人通常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缓慢行驶或将车停在特定区域,进行短信诈骗或广告推销。短信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嫌疑人在银行、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各种汇款名义向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发送诈骗短信;二是嫌疑人筛选出“尾数较好”的手机号,以这个号码的名义发送短信,在其亲朋好友、同事等熟人中实施定向诈骗。伪基站的主要特点是,

初中信息技术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程序设计初步- 第一节程序设计入门第二节流程图第三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第四节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第五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第六节数学问题第七节汉字输入法研究第八节冒泡排序法 第二章智能机器人第一节认识机器人第二节机器人走直线第三节机器人走正方形第四节机器人认路第五节机器人走迷宫第六节机器人灭火 第三章综合活动——策划一场学生活动 第一节开展活动的流程 第二节开展活动的范例 第三节我们开展的活动

第一章程度设计初步 一、本章内容介绍 本章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初步知识,教材从计算机语言及分类入手,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开始,分析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认识流程图的概念。 还是结合一些简单的实例,教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别介绍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先从日常生活中的流程开始入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出流程图。 最后,通过数学问题、汉字输入法研究和冒泡排序法,较深入地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第一节程序设计入门 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对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并对流程图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节流程图 本课从流程图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认识几种常用的流程图图例及用法,并且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学习画流程图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本课结合生活中的顺序事件,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电子邮件的申请过程及常用软件安装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并进一步巩固流程图一节知识。 第四节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本课通过电子邮件及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分析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且通过练习,掌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本课通过生产中的循环事件,自然界的循环事件,以及数学问题中的循环事件, 分析了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课后的练习,学生应该对循环结构程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