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 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 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 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小脑幕上肿瘤患者的护理

颅腔由大脑镰、小脑幕分隔成三个腔,小脑幕以上简称为幕上部分,发生在该部位的肿瘤称为小脑幕上肿瘤。幕上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幕下肿瘤的两倍,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额叶和颞叶。

小脑幕上常见肿瘤有脑膜瘤、胶质瘤、脑室内肿瘤,由于肿瘤临床特征不同,护理侧重点也有不同,分述如下。

第一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

脑膜瘤(meningioma)是来源于脑膜组织形成的肿瘤,是成人脑肿瘤常见的一种,可位于颅内任何部位,但较常见于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如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者很少见,也可见于硬膜外。肿瘤多属良性。应根据不同部位脑膜瘤临床表现的特异性实施针对性护理。

一、大脑凸面脑膜瘤护理要点

(一)大脑凸面脑膜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大脑凸面脑膜瘤(convexity meningioma)系指肿瘤的附着处既不在颅底硬脑膜上,也没有侵犯硬膜静脉窦的任何部位的位于大脑凹面脑膜瘤。大脑凸面脑膜瘤约占全部脑膜瘤的25.8%~38.4%。

1.大脑凸面脑膜瘤的临床基础

病理类型以内皮型和纤维型最为多见。肿瘤呈球型生长与硬脑膜紧密粘连,接受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部分肿瘤侵犯至硬膜外,引起颅骨增生、变厚或被侵蚀破坏。约0.5%的凸面脑膜瘤为多发型。女性、年长者多见。

大脑凸面脑膜瘤最初的分型是根据肿瘤部位分为额叶、旁中央叶、顶叶、枕叶和颞叶诸型。根据肿瘤的附着部位将大脑凸面脑膜瘤分为前、中、后部及颞叶四型。前部型系指肿瘤生长及附着处位于冠状缝前者,中部型系指肿瘤生长及附着处位于中央沟区域,以感觉区为主者,后部型则指肿瘤附着处位于顶后、枕叶区域者,颞叶型则表明肿瘤主要在颞叶内生长,岩部肿瘤向中后部生长并突向颞叶者亦属此类。

2.大脑凸面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特点

1)大多数患者有较长的病史,可以有头痛、精神症状、癫痫等。

2)脑膜瘤,尤其是额极者,早期症状不明显,肿瘤增大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大发作。额叶受压者可有精神症状。老年患者,这种精神状态改变易误认为脑动脉硬化而误诊,应引起注意。

3)中部型,尤其是中央沟区凸面脑膜瘤,以运动和/或感觉体征和症状为主,可致局限性癫痫,或由局限性转为癫痫大发作,即所谓Jackson癫痫,发作形式由面部或手开始局限性抽搐,最后引发全身大发作。患者出现病灶对侧肢体运动或/和感觉障碍,上肢常比下肢重,中枢性面瘫明显。邻近或累及上失状窦者术后较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并发症的护理显得相对重要。

4)后部型症状较少,以视野受损为主要特征,可有同向偏盲。

5)颞叶型大脑凸面脑膜瘤除引起癫痫外,尚可有以面部和上肢为主的中枢性瘫痪。肿瘤位于优势半球时,可出现感觉性或命名性失语症,向外侧裂生长者也可出现运动性失语。若此

类肿瘤生长相当大时,并压迫大脑脚至同侧天幕时,出现同侧肢体瘫痪。

(2)临床治疗特点

治疗为手术切除。一般均能做到全部切除,且效果较好。(图7-1-1,7-1-2)

图7-1-1 大脑凸面脑膜瘤术前(MRI)图7-1-2 大脑凸面脑膜瘤术后(MRI)

(二)大脑凸面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

(2)评估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程度。

(3)评估有无癫痫症状,癫痫发作的类型、持续时间、诱因、发作类型;使用的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4)评估患者是否有精神症状。

(5)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言语障碍,言语障碍的程度及有效沟通理解能力。

(6)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躯体移动障碍及其程度。

(7)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视力障碍及其程度。

2.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

(2)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视野缺损、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3)感知改变:视力视野缺损或障碍。

(4)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与肿瘤位于优势半球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偏瘫、截瘫。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起病方式,是否患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心、肺疾病。细致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2)术前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训练床上进食,床上大小便等;预防感冒、发热,保持大便通畅。

3)术前准备:

①按常规做好开颅手术的准备。

②脑膜瘤主要接受颈外动脉系统如脑膜动脉供血,也可接受颈内动脉系统如大脑前动脉系统如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供血,或椎动脉系统的分支供血,故血供非常丰富。术前应充分备血,常需备血2000ml以上。

4)对症护理:

①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警惕脑疝的发生。

②有癫痫发作史者不可中断服药。癫痫发作时应用抗癫痫药物,床旁加床档,备开口器,必

要时用强效镇静剂。可立即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再用地西泮20~40mg,以2mg/min 缓慢静脉推注或4ml/h静脉注射泵持续注入或德巴金1200mg,以2~4ml/h静脉注射泵持续注入,达到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一旦癫痫发作,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充分给氧,防止脑组织缺氧,有大小便失禁者,要及时更换床单。

③有精神症状者,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行为,如出现欣快、不拘礼节、淡漠不语,甚至痴呆、性格改变等异常改变时,应设专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并在患服上贴以特殊标志,防止走失,必要时应适当约束,充分镇静,防止坠床,自伤或伤人。

④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应加强基础护理,勤翻身,防止压疮;同时应加强功能锻炼。

⑤观察各种失语的发生及种类、程度。可采用语言交流、自制图片、提供写字板、手语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交谈时说话速度要慢,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词语,一次尽量问一个问题,多给予考虑时间,并注意观察其反应。

5)心理护理:患者因对肿瘤的性质不明确时感到恐惧、焦虑。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有效缓解其主要存在症状和帮助睡眠,鼓励患者交流与活动等,让其逐步改善症状,并配合手术治疗。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手术后患者常规进入NICU病房监护,24h内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颅内出血。

2)切口护理:颅内硬膜外引流管于术后24~48h内拔除。硬膜外引流管固定于床边,以无菌治疗巾垫头部以下,保持手术区敷料的清洁干燥,引流管的高度按病情及引流情况进行调节。防止过高引流不畅或过低引流过度引起头痛。每日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引流的颜色、量、性状等。如引流颜色逐渐变红,提示颅内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头部活动时应注意轻、稳、避免引流管脱出、扭曲、受压。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有关的注意事项。

3)并发症的护理:

①出血:术后颅内出血可导致脑疝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生命,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障碍不恢复或加重、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是小脑幕切迹疝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患者有颅内出血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脑水肿:术后3~5d是脑水肿的高峰期,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现象,应及时使用脱水剂和激素治疗,以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但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加重脑水肿,并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③感染:切口感染表现多在术后5~7 d发生。除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外,还与术前营养不良有关。头部切口可用红外线烤灯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时吸痰,定时协助翻身、叩背,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体温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乙醇擦浴,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④癫痫:癫痫发作可由于原有癫痫发作,或手术是只切除肿瘤而未切除“癫痫灶”,或术前无癫痫发作,术后并发了癫痫。癫痫多发生于脑水肿高峰期术后2~4d,由于脑组织缺氧,大脑皮质运动区手术刺激所致。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抽搐,术后一段时期内应遵医嘱口服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用,否则达不到效果。

4)用药护理: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控制癫痫发作又不至于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为宜。告诉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原则、药物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等,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并定期检测肝功能。

5)营养与休息:术后清醒6~8h可以进半流质饮食,再逐步为普通饮食。较大脑膜瘤切除术后,局部留有较大腔隙时,应避免患侧卧位,防止脑组织移位及脑水肿发生。

(3)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遵医嘱准时服药、定期复查。

2)适当休息1~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肢体活动障碍者,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4)预防癫痫发作指导。

5)头部切口愈合时会出现痒感,忌搔抓,一个月后洗头。

二、蝶骨嵴脑膜瘤护理要点

(一)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蝶骨嵴脑膜瘤(sphenoidal ridge meningioma,SRM) 通常指位于蝶骨大翼、小翼处上的脑膜瘤,内起自前床突,外达翼点。

1.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基础

生长形式有二种,一种是呈球状或结节状,较大,有一较窄的蒂部,手术相对较易切除。另一种呈地毯状,扁平生长并与颅底硬膜广泛发生粘连包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不易全切。肿瘤可向前颅窝,中颅窝、外侧裂、眼眶和海绵窦方向生长,并压迫相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引起临床症状。依据肿瘤部位可分为蝶骨嵴外1/3,中1/3和内1/3三种(图7-1-3)。

A B C

图7-1-3 蝶骨嵴脑膜瘤

A:附着点示意图 1前床突 2 蝶骨小翼 3 蝶骨大翼 B:外侧型 C:内侧型

2.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的特点

蝶骨嵴脑膜瘤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1)头痛:多限于颞部,也有头顶部疼痛,有时为首发症状。

2)颅内压增高:因肿瘤生长缓慢,晚期并发阻塞性脑积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3)多组脑神经损害症状:易受累神经为动眼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常表现为上睑下垂、三叉神经痛及复视等。

4)癫痫。

5)个别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和岩尖综合征(眼球后疼痛、展神经麻痹)。

蝶骨脊脑膜瘤采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2.临床治疗的特点

手术目的应是全切肿瘤,包括受累硬膜和骨质组织。

(二)蝶骨嵴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等表现及相关诱因等。

(2)评估患者有无视觉障碍,包括视力、视野损伤程度。

(3)评估有无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及其程度。

(4)评估有无中枢性面瘫及其表现。

(5)评估有无癫痫症状,癫痫发作的类型、持续时间、诱因、发作类型;使用的保护措施是否有效。

2.主要护理问题

(1)感知改变与肿瘤压迫致视力视野缺损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有关。

(3)有误吸的危险与肿瘤压迫后组颅神经,导致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5)潜在并发症:角膜溃疡与肿瘤压迫造成动眼神经麻痹、眼球突出有关。

(6)语言沟通障碍:失语。

(7)自我形象紊乱与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颞侧隆起有关。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评估患者病变属转移癌还是脑膜瘤,是否为第二次手术,是否接受过放疗。2)指导术前适应性训练。

3)术前准备:①开颅手术术前常规准备;②术前备血2000ml以上。

4)对症护理:眼球突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障碍者应注意加强防护,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注意安全防护,防止坠床、跌倒,外出时有专人陪伴。眼干不适角膜溃疡者避免强光刺激,室内光线应柔和,注意用眼卫生防治视疲劳,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生活护理,视觉障碍者给予必要的生活协助,如协助进食及大小便。生活用品应放在易取处,呼叫器放在手边。

5)心理护理:患者因对肿瘤的性质不明确时感到恐惧、焦虑。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有效缓解其主要存在症状和帮助睡眠,鼓励患者交流与活动,让其逐步改善症状,并配合手术治疗。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手术后患者常规到NICU病房监护,术后12~24h内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颅内出血。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肿瘤累及视神经时,熟练掌握瞳孔观察方法,准确认识瞳孔改变的特异性,为医生及时提供诊断依据。昏迷患者一旦发现散大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发射存在,要考虑到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并与脑疝相鉴别。当散大侧瞳孔直接对光发射和间接对光发射均消失,应与动眼神经损伤以及视神经与动眼神经共同损伤相鉴别。动眼神经损伤患者除瞳孔散大外,常伴有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外肌运动障碍,如上眼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等。

2)做好切口引流的护理(同大脑凸面脑膜瘤护理)。

3)并发症的护理:由于该区域肿瘤与颅神经和颈内动脉分支的特殊关系,术后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神经功能障碍,以三叉神经、展神经、滑车神经最常见。中枢性面瘫患者应指导患者进食时要防止烫伤,避免食物过硬过热。患侧面部禁止冷、热敷,禁止涂擦刺激性药品。面瘫患者进食后患侧口腔内易存留食物残渣,应注意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并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如张口、鼓腮、吹气等动作训练。眼球突出患者应加强眼部卫生,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同时给予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6次,每次2~3滴或涂以眼红霉素眼膏。

②颈内动脉血管痉挛:常在术后3d病情加重,注意观察意识障碍、头痛程度及是否出现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及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③出血、颅内感染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④癫痫和失语症:为左颞叶受压或损伤所致。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并严密观察有无癫痫发作,做好防范及抢救措施。失语患者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性的沟通信息,主动询问病人的感受和需要。指导并鼓励使用其他的沟通方式,如手势、书写等方法。从简单的字

开始指导病人说话,循序渐进,增强信心。

(3)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告知教授的门诊时间及预约方法,定期复查。

2)适当休息1~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预防癫痫指导。

4)面瘫康复训练指导。

三、大脑镰旁与矢状窦旁脑膜瘤护理要点

(一)大脑镰旁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大脑镰旁脑膜瘤(falx meningioma)位于大脑纵裂内,其附着部在大脑镰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其瘤体常突向一侧大脑半球,肿瘤以一侧多见,也可以向两侧发展。

1.大脑镰旁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基础

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分别占全部脑膜瘤的18.0%和7.1%,其基底均位于矢状窦壁和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起源于窦旁蛛网膜颗粒,肿瘤发生时容易侵犯窦壁和窦腔。

2.大脑镰旁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的特点

大脑镰旁和矢状窦旁脑膜瘤生长缓慢,早期常缺乏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只有当肿瘤体积较大时,患者才表现出颅内高压或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主要表现是慢性颅内压升高、癫痫、肢体麻木、肌力减弱或偏瘫。头颅CT、MRI能提供肿瘤的确切部位、形态、大小及颅骨受侵的情况。

(2)临床治疗的特点

大脑镰旁脑膜瘤一经确诊,原则上应行手术治疗。有颅内压增高者,更应尽早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生长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术前准备需要更加充分。术前行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及上矢状窦、回流静脉的通畅与否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7-1-4,7-1-5,7-1-6,7-1-7)

图7-1-4失状窦旁脑膜瘤术前(MRI)图7-1-5失状窦旁脑膜瘤术后(MRI)

图7-1-6 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前(MRI)图7-1-7 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MRI)(二)大脑镰旁与失状窦旁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是否有癫痫症状,癫痫发作的类型、诱因、用药后的效果等。

(2)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症状及其表现形式。

(3)评估是否存在躯体运动障碍及其程度,肌肉、关节活动状态、患者的心理反应等。(4)评估有无大小便失禁及其程度。

2.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与肿瘤压迫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有关。

(4)感知改变:感觉障碍,如皮肤对冷、热、痛刺激感觉障碍。

(5)躯体运动障碍:截瘫。

(6)排便异常与肿瘤压迫致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起病方式。细致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2)加强术前适应性训练。

3)术前准备:做好开颅手术的常规术前准备,备血2000ml以上。

4)DSA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了解侧支代偿情况有重要指导意义。除可以了解皮质静脉引流、窦的开发情况以外,还可以直观地明确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毗邻关系和其供血动脉情况。应做好DSA相关护理。

5)对症护理:①密切观察有无癫痫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避免情绪激动,持续低流量给氧,预防癫痫发作。②偏瘫的护理:患者卧床期间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位。防止足下垂、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者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③精神症状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行为,必要时应适当约束,充分镇静,防止坠床,自伤或伤人。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手术后患者常规到NICU监护,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颅内出血。

2)做好切口引流管的相关护理。

3)并发症护理:①术后短期内癫痫大发作可加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甚至引发脑疝,应密切观察有无癫痫发作并遵医嘱给予抗癫痫处理。②观察颅内高压或意识变化情况,警惕颅内血肿可能。脑水肿特别是较大肿瘤切除后可诱发急性脑水肿和高颅压,甚至脑疝。遵医嘱给予脱水治疗,必要时做好开颅减压手术准备。③行颈外动脉结扎术和供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术的患者,头皮供血变差,侧支循环在短时间内尚未建立,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应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加强营养,避免感染。

(3)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2)适当休息1~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预防癫痫指导。

4)偏瘫康复训练指导。

四、嗅沟脑膜瘤护理要点

(一)嗅沟脑膜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1.嗅沟脑膜瘤的临床基础

嗅沟脑膜瘤(olfactory groove meningioma)系起源于筛板及其后方硬脑膜的肿瘤。肿瘤常以中线部位的嗅沟为中心,沿前颅底向两侧膨胀性生长,向上发展抬高并压迫双侧额叶,向后发展可压迫视神经、颈内动脉第三脑室前部。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1)嗅沟脑膜瘤临床表现的特点

嗅沟脑膜瘤中头痛和精神改变是最常见的主诉,体检常发现视乳头水肿和嗅觉功能障碍。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为间断性和渐进性发展,易被忽视,而致诊断较迟,手术时肿瘤较大,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术后死亡率较高。嗅沟脑膜瘤的早期症状应为嗅觉丧失,但由于对侧嗅神经的代偿,患者很少主诉嗅觉障碍。精神症状、视觉障碍和癫痫通常为首发症状,其中精神症状有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自制力丧失等。

嗅沟脑膜瘤CT扫描可见颅前窝一侧或双侧近中线部位有均匀一致的团状高密度肿块,增强后明显。(图7-1-8,7-1-9)

图7-1-8 嗅沟脑膜瘤术前(MRI)图7-1-9 嗅沟脑膜瘤术后(MRI)

(2)嗅沟脑膜瘤临床治疗的特点

手术为根本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全切肿瘤包括硬膜,部分还应包括受累骨质;保存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大多数嗅沟脑膜瘤能够完全切除。

(二)嗅沟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的起病方式及首发症状。

(2)评估有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注意安全护理。

(3)评估患者有无视觉障碍,视力、视野改变的程度是否影响正常生活。

(4)评估患者有无嗅觉障碍及其改变的程度。

(5)评估癫痫发作的诱因、类型、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使用的保护措施是否有效。2.主要护理问题

(1)头痛与肿瘤压迫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与肿瘤压迫致精神症状有关。

(3)感知改变:视野缺损或失明。

(4)感知改变:嗅觉丧失。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了解患者起病方式。嗅沟脑膜瘤常以精神症状、视觉障碍和癫痫为首发症状。2)指导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

3)术前准备

①常规开颅术前准备,备血2000ml以上。

②由于嗅沟脑膜瘤常较大,且有瘤周水肿,术前3d遵医嘱常规应用脱水剂和激素以降低颅内压。

4)症状护理:①有精神症状者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应加强巡视,给予专人陪护,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自伤及伤人。②对于表达较差病人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病人来表达需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言语,而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教会并鼓励病人用其他的沟通方式如手势、书写等方法帮助表达。③嗅觉障碍者应提高食物的感观以增进食欲,避免因嗅觉障碍误食腐败的食物而引起中毒。密切观察有无癫痫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

5)心理护理:当肿瘤较大时,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术后死亡率较高。且术后大多数嗅觉神经损害不能恢复,患者会产生悲观心理。所以术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术后的可能结果,让其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过程。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手术后患者常规到NICU病房监护,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颅内出血,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加强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3)并发症护理:

①脑脊液鼻漏:术后脑脊液鼻漏是因术中额窦或筛窦损伤所致。如术后发现鼻腔有淡红色或清亮液体流出,应考虑有脑脊液鼻漏。出现脑脊液鼻漏时应绝对卧床,半卧位或坐位,借助脑的重力作用封闭漏口。不可填塞冲洗鼻腔,禁止滴鼻。避免用力咳嗽、咳痰,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②术后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是嗅沟脑膜瘤的另一个常见手术并发症。注意观察视力变化,重视患者主诉,给予必要的生活协助,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宣教,预防跌倒、烫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③视丘下部损伤:肿瘤的压迫或手术过程的搔扰,均可损伤视丘下部引起相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尿崩、电解质紊乱等。对于高热患者积极给予降温措施如冰敷、冰毯降温等,注意防止冻伤。对于尿崩、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在排除使用脱水药物(甘露醇等)和补液过多因素后,每小时超过200ml,且尿液颜色浅淡,尿比重低时,需向医生请示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或口服弥凝片控制尿量。注意老年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需特别慎用垂体后叶素,防止血压骤升引起脑血管意外。若患者出现低钠,除静脉补钠外,可指导患者口服补液盐;若高钠,治疗以口服给水为主,同时静脉给适量无钠液体。若低钾血症,可静脉或口服补钾;若高钾血症,应立即停止钾盐摄入,迅速降低血清钾,及时补充血容量。

④癫痫:癫痫是由于术后脑组织缺氧及皮层运动区受激惹所致。密切观察有无癫痫症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⑤精神症状:嗅沟脑膜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主要是双侧额叶底面受损所致,也可能与术中损伤大脑前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导致大脑前动脉供血障碍,出现额叶梗死有关。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欣快,激动,易怒,易激惹。可给予适当约束,必要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遵医嘱准时服药、定期复查。

2)适当休息1~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预防癫痫及癫痫发作的处理。

4)头部切口愈合时会出现痒感,忌搔抓,一个月后洗头。

5)指导患者及家属避免患者因嗅觉障碍注意不到煤气泄漏的气味而无法预防火灾的发生。

五、岩斜区脑膜瘤护理要点

(一)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基础

1.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基础

岩骨斜坡区是指由蝶骨、颞骨、和枕骨所围成的区域。位于后颅窝上2/3斜坡和内听道以内岩骨嵴的肿瘤,由于其位置深在,常累及多条颅神经和血管结构,手术难度大。在后颅窝脑膜瘤中,岩骨-斜坡脑膜瘤在后颅窝脑膜瘤中占50%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女:男大约为2:1。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

2.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的特点

大多数病人可有头痛,多限于枕顶部,也有头顶部疼痛,但往往不引起注意。颅内压增高多不明显,因肿瘤生长缓慢,一般直到晚期并发阻塞性脑积水才出现轻度或中度的颅内压增高症状。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易受累神经为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展神经,常表现为:上睑下垂、听力下降、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及复视等。小脑受损症状表现为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和眼球水平性震颤。椎基底动脉受累可表现为TIA发作。个别可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和岩尖综合征(眼球后疼痛、展神经麻痹)。CT和MRI是诊断该区脑膜瘤最有效的手段。(图7-1-10,7-1-11)

图7-1-10斜坡脑膜瘤术前(MRI)图7-1-11斜坡脑膜瘤术后(MRI)

(2)临床治疗的特点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方式是由病变所在部位、生长方式、供血来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来决定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术入路:

1)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岩骨一斜坡区脑膜瘤最有效的手术入路。

2)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3) 颞下一耳前颞下窝人路。

4)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

(二)岩斜区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的起病方式及首发症状。

(2)评估有无重要器官的病变,能否耐受手术。

(3)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4)评估生活自理能力。

2.主要护理问题

(1)头痛与肿瘤压迫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肢体无力或行走不稳。

(3)有误吸的危险与肿瘤压迫后组颅神经导致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有关。

(4)感觉障碍:复视或视力下降。

(5)自我形象紊乱:面瘫。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术前应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有无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术前适应性训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配合护士的宣教内容,床上练习排便、有效咳嗽等行为训练等以促进手术后恢复。

3)术前准备:按常规开颅手术前准备。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患者指导患者当日术前口服降压、降糖药时以一口水送服,如有异常通知医师处理。

4)对症护理:病重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处理如头痛、呛咳、发热等症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应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帮助,悬挂警示牌,预防跌倒。5)心理护理:因术后常出现部分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会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医护应耐心疏导和鼓励,让其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过程,配合手术。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24h。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同时须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的变化。因手术部位邻近呼吸中枢,应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如呼吸由平稳变为鼾声呼吸或呼吸节律紊乱,应警惕术后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保持血压平稳,切忌血压波动过大而导致再出血。发热患者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并观察降温效果。

2)机械通气的护理:患者手术完毕后常保留气管插管返回病房,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遵医嘱继续咪唑安定泵镇静治疗,持续镇静,待神志逐步恢复清醒后再拔除气管插管,以避免麻醉促醒仓促诱发患者躁动,血压波动剧烈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继发出血的风险。在咪唑安定使用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给予面罩给氧,调节吸氧流量5~6 L/min;呼吸平稳的患者可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排痰。3)切口引流护理: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如出汗、呕吐物污染了切口敷料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取健侧卧位。床头抬高30°,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翻身和搬动患者时应有2名以上护士合作,勿牵拉切口。严密观察切口皮肤的颜色及有无渗出,尤其是二次手术瘢痕粘连和切口皮下组织薄,可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4)并发症护理:

①面瘫:多表现为手术侧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护理时注意观察角膜和结膜,询问视力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保持眼部清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选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眼膏局部应用,用凡士林纱布或避光眼罩遮盖保护眼睛。指导患者掌握面部康复训练的方法,如抬眉、闭眼、叩齿、鼓腮、吸吮等动作,每日2~3次,每次10~15 min,并辅以肌肉运动、针灸等物理疗法。同时遵医嘱给予弥可保、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发生面瘫患者还要注意饮食温度以防烫伤,进食后给予漱口,清洁口腔,防止食物残留口中致口腔炎。

②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患者吞咽能力。对于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给予匀浆饮食及肠内营养剂,200ml/次,每日6~8次,约1 000~1 500 ml/d。鼻饲时抬高患者床头30~40°,避免呛咳、呕吐等情况发生。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锻炼,有意识地做空口吞咽练习。让患者用吸管吸水或饮料进行吸吮训练,并练习张口、缩唇动作,以锻炼咀嚼、吞咽功能,每日评估,待恢复一定功能后给予少量的水果泥或米汤,能咽下且无呛咳后给予糊状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最好恢复正常饮食。

③偏瘫:岩骨-斜坡区手术易引起偏瘫。术后充分评估患者情况,与术前进行对比。对于生活自理需要护士进行补偿的患者应该在进食、如厕、沐浴等方面给予适当帮助,术后3 d即

可开始在他人帮助下或运用各项辅助工具进行活动及自我照顾。对于完全补偿的患者应给予生活的全面照顾和护理。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预防压疮,给予气垫床,定时翻身;预防垂足,保持肢体功能位。协助患者穿压力梯度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④气管切开:后组颅神经受损,咳嗽反射、吞咽功能差,痰多不易排出,可能出现误吸或窒息,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早期注意观察有无局部出血及皮下气肿,后期加强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定时叩背吸痰,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肺部感染。

⑤脑脊液漏:颅底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协助医生行腰穿置管减压或切口置管引流,伤口清创换药等,给予相应的护理。

⑥水、电解质紊乱:由于手术应激或术后进食量少,可并发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低钠血症最常见。低钠血症早期表现为疲乏、恶心、厌食,晚期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脑水肿,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呕吐等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严格记录24 h出入水量,监测血生化指标2次/d,静脉补钠时应建立单独一条通路,输液泵以100~200ml/h的速度控制输入,给予患者进食含盐多的食品,饮水时亦可加入适量的盐。

(3)出院指导:

1)对术后仍有眼睑闭合不全、行走困难、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需按时门诊复查,定时服药,加强功能锻炼。

2)户外活动时须有家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引发并发症。

3)注意个人卫生,坚持锻炼自我照顾能力。

第二节胶质瘤患者的护理

一、胶质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一)胶质瘤的临床基础

胶质瘤(glioma)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占脑肿瘤总数的40%~50%,为一种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胶质细胞等,它们都可以发生相应名称的肿瘤,并由此产生各种类型的胶质瘤。这些肿瘤按其临床发病率的高低,依次为星形细胞瘤(约75%)、少突胶质细胞瘤(8%~9%)、室管膜细胞瘤(7.3%)、髓母细胞瘤(3%)等。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细胞分化越差,形成的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如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胶质细胞的发育越是成熟,相应的肿瘤类型则越是比较良性。其中星形细胞瘤可分为Ⅰ、Ⅱ、Ⅲ、Ⅳ四级。

胶质瘤的发病年龄上有两个高峰,一是7~13岁,以成神经管细胞瘤、小脑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视神经胶质瘤和松果体瘤为多见;另是25~45岁,以大脑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为多见。

(二)胶质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的特点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

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2.临床治疗的特点

胶质瘤和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相比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术后复发的时间平均为8个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应该是以手术治疗为基础,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图7-2-1,7-2-2)

(2)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

(3)化疗:包括系统化疗和局部控释化疗。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全身化疗必须考虑到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这一特殊情况。虽然BBB的存在使化疗药物进入脑内受到限制,但以下因素可部分减少这种限制:1)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可部分破坏BBB。2)脂溶性化疗药物可以更多地通过BBB。3)较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可以更多地通过BBB,其全身性副作用可以通过选择性颈内动脉给药的方法加以控制。4)可以通过甘露醇等药物提高BBB的通透性。5)可以通过鞘注的方法避开BBB的屏障作用。6)可以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瘤内控释化疗技术。

局部控释化疗:绝大多数恶性胶质瘤都是在原发灶2cm范围内复发且极少颅外转移。控释化疗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特定的部位持续释放抗肿瘤药物。可使进入敏感期的肿瘤细胞被杀灭,可增强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肿瘤的复发。

(4)免疫治疗:方法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治疗两类。前者是将切除的瘤组织经过处理后制成疫苗,加入Freund佐剂,作皮下或肌肉注射。后者则是输入同血型健康人或患同类肿瘤病人致敏后的淋巴细胞。

(5)基因治疗:目前的基因治疗由于缺乏有效的目的基因和载体系统,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图7-2-1胶质瘤术后(MRI)图7-2-2 胶质瘤术前(MRI)

二、胶质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一)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有无颅内压增高及程度,有无相关诱因及时排除。

2. 评估患者有无癫痫症状及发病特点。

3.评估有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注意安全护理。

4.评估患者有无运动、言语障碍(失语类型及沟通理解能力)。

5.评估有无视力障碍(视力视野改变的程度)。

6.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恶性肿瘤的认知程度及有无有效应对机制。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与肿瘤压迫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3.感知改变(特定的)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的相应症状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化学药物治疗脱发。

5.预感性悲哀。

6.有感染的危险与化学药物治疗后免疫力低下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评估患者的首发症状,细致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2)术前适应性训练: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等。

(3)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剃光头)、备血、留置尿管等。

2)营养状况被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对症护理: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是早期常见症状之一。注意头痛的性质、部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环境安静、睡眠充足等有利于减轻头痛的措施。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呕吐是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常伴发于严重头痛时,一般与饮食无关,注意观察呕吐发生的特点。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窒息。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所致,持续颅内压增高可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应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及时给予日常生活照顾。

2)精神障碍的护理: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实质受肿瘤的压迫和破坏可导致精神障碍,肿瘤位于额叶者易出现。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自伤或他伤,并指导家属禁止患者独处或单独外出。

3)有癫痫症状者应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持续时间、性质、次数,并做好记录。适当约束,设专人陪护,避免意外受伤。定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卧床休息,保证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吸氧。

4)局灶症状的护理:遵医嘱使用促脑功能恢复药物,根据局灶症状给予对症护理。如语言障碍者应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手势、汉字等,并积极进行语言训练。偏盲患者注意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因视野缺损等造成意外伤害等。

(5)心理护理:胶质瘤属于恶性肿瘤,应主动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指导,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患者常规到NICU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术前术后对比。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术后6~24h为颅内出血发生的高峰期,48~72h为脑水肿、脑肿胀发生的高峰期。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异常、鼾声呼吸等提示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急诊行CT检查。必要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切口护理:术后一般常规放置瘤腔引流管,应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是否正常。注意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3)并发症的护理:

1)癫痫的护理:术后应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并严密观察有无癫痫发作,做好防范及抢救措施。

2)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电解质紊乱与下丘脑受损,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术后脱水药物和放疗及化疗有关,表现为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钠和高钠血症交替出现等,以低钠血症为

主。表现为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因此术后 1 周内每 12 h测量 1 次电解质变化,遵医嘱进行静脉补充等渗盐水或高渗盐水,具体用量依据血钠水平进行调整,清醒患者给予高盐饮食,适当限制水的摄入。

3)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因手术部位可以波及丘脑下部及脑干造成损伤,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导致应激性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排黑便,呕血;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或不稳定,脉搏细速等临床症状。如出现消化道出血,大量出血时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时予温凉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食,饮食应富营养,易消化,少渣,无刺激性。

4)神经功能缺失:肿瘤压迫或手术中牵拉可引起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应遵医嘱使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并进行辅助治疗如高压氧、针灸、理疗等。

5)密切观察有无癫痫、颅内出血、水肿、感染表现,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4)放疗的护理:

1)放射治疗引起颅内压增高是因为治疗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害而产生脑水肿,比肿瘤切除后颅内压增高发生时间晚。肿瘤切除术后,脑水肿常在术后3~4d出现,而放疗后的患者,产生脑水肿常在术后8~10d发生,3~4周后缓慢消失。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遵医嘱使用脱水疗法,时间相应延长,有计划地安排输液,妥善保护外周静脉,保证脱水治疗计划的实施。

2)伤口灼痛:放疗患者切口无红肿,但头皮肿胀感,甚至疼痛难忍,是因为头皮放射行损伤所致。在排除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应主动关心患者,遵医嘱定时给予止痛剂。

3)伤口愈合不良:伤口周围皮肤血运变差、愈合不佳,伤口易感染,甚至出现脑脊液漏,是因为放射线对组织损伤。应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包扎不宜过紧,并注意防止切口受压,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4)化疗的护理:

1)饮食护理:化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鼓励进食,根据患者的口味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注意色香味;口腔大面积溃疡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胃肠外营养。

2)并发症的护理

①胃肠道毒性反应: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化疗前给予止吐剂可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对于严重呕吐患者应记录出入水量,监测血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②口腔炎:应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每天睡前及晨起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前、饭后漱口;发生口腔溃疡者可用锡类散涂于患处;疼痛是可用2%利多卡因液喷雾;局部有真菌感染应给予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

③骨髓抑制的护理:注意观察感染、出血、贫血的征象,遵医嘱定期查血常规,出现重度白细胞减少(白细胞<1.0×109/L)必须实行保护性隔离,遵医嘱给予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3)静脉化疗期间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与方法,避免化疗药物外渗。

(6)免疫治疗的护理: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我院现常采用自体脑胶质瘤抗原DC疫苗治疗脑胶质瘤。在治疗前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告知采血程序、目的、配合要点等,减轻患者的焦虑。采血前1 d及次日晨进清淡饮食。熟知患者基础信息:身高、体重、血常规、血生化、促凝血时间、乙肝5项、心肺功能及既往病史等;采血时,准备60ml注射器,并用肝素钠行肝素化。采血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平卧位,嘱患者放松心情,告知患者本治疗的采集血量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采血过程中有头昏、乏力、心慌、疼痛、口唇麻木、四肢抽搐等不适时及时告知。采血后指导患者加强营养,保证睡眠,避免感冒,耐心等待培养细胞回输。疫苗的回输需经2人核对,选择大血管,用输血器生理盐水排气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开放静脉通路;接上DC免疫制剂,观察和掌握输注的速度,保证该

制剂在30~40 min内输注完毕,在滴注过程中每5~10 min轻轻晃动输液袋,避免细胞沉降堆积。输注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容器及管路,避免浪费制剂内的免疫细胞,回输结束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 min以上。注意观察治疗的副反应如:困倦、乏力,头痛、头胀,寒颤、发热,胃肠道反应等根据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7)营养与休息:术后清醒6~8h可以进半流质饮食,再逐步为普通饮食,对后颅窝手术者应先行饮水试验确认无吞咽功能障碍后再进食,避免引起误吸。

(8)术后宣教:尽早开始功能锻炼,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若剧烈头痛、意识改变、需立即向医生反映,并及时处理。

3. 出院指导

(1)胶质瘤容易复发,指导患者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掌握预防、控制及康复等方面的知识。(2)指导病人遵医嘱准时服药、定期复查。

(3)头部切口愈合时会出现痒感,忌搔抓,一个月后洗头。

(4)指导放化疗相关知识。

第三节脑室肿瘤患者的护理

脑室肿瘤系指发生于脑室系统内的肿瘤。脑室内肿瘤可发生在脑室及脑室内的脉络丛,由于肿瘤位于脑室内易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常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其他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因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预后等均不一致。

一、室管膜瘤护理要点

(一)室管膜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的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4%~18.7%。儿童与青年人的好发年龄组分别是5~10岁和20~30岁。前者肿瘤多见于幕下,后者多见于幕上。

1.室管膜瘤的临床基础

肿瘤多为实质性,瘤体呈灰红色、紫红色或灰白色不等,有的呈结节状,有的呈分叶状,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线较清。突入脑组织内的部分肿瘤可有囊变。室管膜瘤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乳头型、粘液乳头型、室管膜下瘤及间变型或恶性室管膜瘤,或称室管膜母细胞瘤等四型。各型有其自己的组织学特征,但室管膜母细胞瘤型复发最快。

2.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的特点

室管膜瘤以生长于第四脑室者最为多见,其表现为第四脑室肿瘤的症状。由于肿瘤阻塞第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故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而重,早期出现发作性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等。如肿瘤直接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呕吐可为首发症状。定位症状较少见,当影响第四脑室底前庭区时,可出现眩晕、耳鸣。压迫第四脑室底下半部,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变动体位或头位时,由于第四脑室内肿瘤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可突然阻塞第四脑室出口而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呕吐、眩晕、头痛,即所谓Bruns 征,患者常以跪式的头俯倾位以缓解症状。如肿瘤侵犯小脑时可出现小脑症状。

第四脑室肿瘤引起的小脑扁桃体下疝是对称的。慢性脑疝时,常表现为头部前倾,不向一侧偏斜,呈强迫性头位,颈部不敢随意转动。晚期可出现阵发性去大脑强直和意识丧失,发生急性小脑扁桃体疝,可出现急性延髓受压症状。

(2)临床治疗的特点

1)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

2)放射治疗室管膜瘤是放射治疗中中度敏感的肿瘤之一,术后放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3)化学药物治疗疗效不十分肯定。

图7-3-1 室管膜瘤术前(MRI)图7-3-2 室管膜瘤术后(MRI)图7-3-3跪式的头俯倾位(二)室管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就诊时首发症状的特点。

(2)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

2.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

(2)有外伤的危险与肿瘤压迫小脑蚓部引起共济失调有关。

(3)有误吸的危险与肿瘤压迫后组颅神经,导致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后组颅神经损伤,导致咳嗽反射障碍有关。

(5)口腔黏膜改变与面瘫有关。

(6)躯体移动障碍:偏瘫、截瘫。

(7)潜在并发症:感染与术后放置脑室引流管有关。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细致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2)术前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训练床上进食、床上大小便等;预防感冒、发热,保持大便通畅。

3)开颅术前常规准备。脑积水术前有外引流者进入手术室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并予以妥善固定。

4)对症护理:呕吐症状严重、吞咽困难影响患者饮食营养的摄取,应给予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机体的需要。指导并详细交代家属不要强迫患者从口进食,以免呛咳或误吸而引起窒息。强迫体位者给予抬高床头,使用软枕减轻局部受压。步态不稳、偏瘫患者不要单独外出,防止跌倒,使用床栏预防坠床。

5)心理护理:头痛、呕吐、强迫体位使患者生活自理缺陷,手术的风险及相对高额的医疗费用,是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睡眠紊乱等心理情绪反应。应注意沟通技巧,给予心理安慰,减轻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患者常规入NICU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2)体位:手术创伤及麻醉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患者可发生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特别是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等后颅窝占位病变,肿瘤切除后,颅腔内留有较大空隙,头部不正确地搬动,患者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翻身及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头部。3)切口引流护理:术后患者常留置脑室引流管和硬膜外引流管,注意与手术医师交接引流置管的部位,将各种管道放置于正确的高度,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若瘤腔放置引流管,因脑室开放,其护理应视同脑室引流护理。观察引流液颜色变成鲜红色时提示出血,应行急诊CT检查,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工作。行头皮下外引流患者应注意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术后并发症护理:

①脑积水:主要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肿瘤毒素等作用使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减少;导水管下口、正中孔、侧孔术后黏连或被残留肿瘤、血块、贴敷物等堵塞。若行脑室穿刺术,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避免过度引流或引流不畅致颅内压异常改变。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症状有无改善。

②癫痫发作:多因颅内积血、积气所致。密切观察有无癫痫症状,做好防范和抢救措施。

③术后缄默症:可能与手术损伤小脑蚓部皮质的舌肌、口咽肌代表区,小脑半球深部的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等有关;也可能与手术损伤供应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齿状核的供血血管,导致该区域缺血、水肿等有关。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言语迟钝单调。通常发生在术后 1~2 d,持续 1~4个月。指导家属多用语言刺激患者,用手势与患者交流,要坚持听、视、说、写四者并重,坚持天天教和天天练,也可用讲故事、提问等形式提高语言的趣味性;同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缄默症是一种暂时的临床症状,随着手术恢复、血管重建,缄默症会得到较好的改变,从而减轻患者的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

④后组颅神经损伤:对有中枢性面瘫患者鼓励正视现实,树立生活信心,告诉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理疗有可能改善症状。咳嗽无力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

⑤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感染表现,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3)出院指导

1)中枢性面瘫患者鼓励正视现实,树立生活信心,指导通过药物治疗、理疗改善症状。2)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

3)术中行去骨瓣减压者,应妥善保管颅骨,应术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修补术。

二、脉络丛乳头状瘤

(一)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基础与特点

1.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基础

脉络丛乳头状瘤(chroid plexus papiloma,CPP)是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是1.6: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占该部位肿瘤的48%。瘤的自发性出血,复发、播种性转移、脑积水和自发性出血都是促使病程加剧恶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即便组织学为良性,有些病例的预后仍欠佳。

2.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的特点

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临床症状。当出现症状就诊时,往往肿瘤已发展较大。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征,其次则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出血。神经系统体征则因肿瘤的部位各异,如位于第四脑室内的肿瘤,多有小脑损害症状;位于脑桥小脑角的肿瘤,则多出现患侧耳鸣及面瘫;位于侧脑室或第三脑室者,可因内囊受压而出现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头颅平片儿童可见颅骨缝分离,侧脑室肿瘤钙化。CT及MRI提示肿瘤局限于脑室,可见钙化。

(2)临床治疗的特点

目前常运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切除肿瘤。因肿瘤的血管较丰富,又位于功能非常重要部位,故本病的手术危险性较大,在术前诊断时往往还需做MRA或CTA,以了解肿瘤及其相关的动脉供血情况,避免术中误伤。对所有难于切除的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分流手术常能改善症状。(图7-3-4,7-3-5)

图7-3-4 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前(MRI)图7-3-5 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MRI)侧脑室三角区

(二)脉络丛乳头状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要点

1.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是否有脑脊液循环受阻表现及其程度。

(2)评估患者有无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从而了解肿瘤的部位。

2.主要护理问题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

(3)有误吸的危险与呕吐,肿瘤压迫后组颅神经导致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上、下肢瘫痪。

(5)有外伤的危险与肿瘤压迫小脑引起共济失调有关。

(6)潜在并发症与感染,与脑室外引流有关。

(7)感知改变:视力视野缺损或失明。

3.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收集资料,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协助医师进行实验室检查、完成X线平片、CT或MRA检查,并做好相关宣教。

2)术前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诱发肿瘤自发性出血的不良因素,训练床上进食,床上大小便等;预防感冒、发热等。

3)按开颅手术术前常规准备。

4)对症护理:

①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肿瘤的生长,尤其是第四脑室内肿瘤,易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提示病情变化;当患者情绪躁动、没有充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以及用力大小便,可诱发出血及脑疝形成。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充分休息和睡眠,保持大小便通畅,遵医嘱控制颅内压,正确使用脱水药物。②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者,发生呛咳、吞咽困难时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③肢体无力或瘫痪者预防压疮的发生,协助生活护理,卧床者使用床栏,预防坠床及跌倒。

④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而引起窒息,观察记录呕吐的量及性质。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患者常规入NICU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术前术后对比。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出血的表现,及时处理。

2)切口引流护理:颅内残腔引流管于术后24~48h内拔除。术后放置脑室外引流管者,由手术医师决定引流管高度,予妥善固定,并注意加强床边护理交接。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根据病情适当调节引流袋高度。

3)并发症护理:

①肢体活动障碍:向患者解释肢体活动障碍是肿瘤压迫及手术不可避免的牵拉所致,以取得理解和配合;指导并协助被动运动,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废用性萎缩等。

②视力障碍:加强语言沟通,协助生活照顾,注意安全防护,减少环境障碍物。

③听力障碍:为取得患者信任,护士应掌握良好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配合,逐渐改善听力;保证充分休息,合理安排各项治疗;避免单独外出发生意外。

④面瘫护理: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瞬目动作减少及眼球干燥,如护理不当则易发生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应加强眼部卫生,及眼部用药护理,日间戴眼罩保护,夜间睡觉予以凡士林纱布覆盖,防尘保湿或用蝶形胶布粘合上下眼睑。面

瘫病人进食时食物易残留于麻痹侧口颊部,需特别注意该侧颊部黏膜的清洁。

(3)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遵医嘱准时服药、定期复查。

2)适当休息1~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康复训练指导。

附:护理个案介绍(胶质瘤)

一、病史汇报

(一)一般资料:

患者王XX,女性,46岁。2011年4月因主诉“突发头晕、呕吐、步态不稳、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余”入院治疗。头部MRI示:“左顶叶区占位性病变侵犯胼胝体,双额叶腔隙性梗塞,右顶叶改变性质待查”。于2011年4月22日在全麻下行“左顶叶占位切除术”,病检示:左顶叶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术后口服“替莫唑胺(泰道)”化疗1周期。患者精神较差,偶头痛伴呕吐,再行颅脑MRI示:“左侧顶叶团块状异常信号”。于2011年5月30日再次行“左顶叶占位切除术”。

(二)体格检查: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右下肢肌力Ⅲ级。

二、疾病相关知识

星形细胞瘤是神经胶质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星形细胞瘤肉眼观多呈灰红色或灰白色,大小不一、多数位于脑实质内,突出脑表面者少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部分与脑组织有明确分界。肿瘤邻近脑组织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带,表现为显著的肿胀,正常脑沟回消失,色泽灰白。星形细胞瘤的局灶性症状中位于中央前回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对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语言中枢者可出现失语。顶叶者可产生对侧感觉障碍、失读和失写(优势半球)。颞枕叶者可有同向偏盲、幻视等。若肿瘤累及丘脑、内囊等处,除对侧感觉障碍外,常伴有对侧肢体轻偏瘫。部分患者亦可有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位于小脑、脑干的星形细胞瘤,可出现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降低、平衡障碍、构音障碍及爆发性语言、强迫头位和颅神经麻痹如动眼、滑车、外展及面神经、舌咽神经麻痹等。患者MRI提示为顶叶区占位,其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与此诊断相符,应积极手术治疗。

三、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呕吐、步态不稳、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余,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病史。

2.特殊检查:头部MRI示:左顶叶区占位性病变侵犯胼胝体,双额叶腔隙性梗塞,右顶叶改变性质待查。

3.神经系统检查:右下肢肌力Ⅲ级,无失语及偏盲及精神症状表现。

4.其他:无颅脑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等。

5.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有睡眠障碍。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责任护士主动讲解疾病知识,介绍病区内相同疾病的患者相互交流,以消除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集中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间,促进睡眠,患者入院后睡眠障碍,考虑为环境改变,焦虑所致,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剂(舒乐安定片0.1g,每晚口服)治疗后可安静入睡。

2.饮食护理:患者呕吐症状明显,鼓励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清谈、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必要时给予静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作者:徐霞孙孝霞陈湘昂赵扬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Methods Forty eight cases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nti infection and surgic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intimately. Meanwhile the oral cavity, incision, respiratory passag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all patients were nursed, and the habit of food and drink and rehabilitated measure were instructed.Results Forty eight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Conclusion Effective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nursing are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to rehabilitating health smoothly. 【Key words】 Oromaxillo facial region; Space infection; Nursing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晚期重症者,卧床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新入院患者,若体温正常,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 (3)若体温在37.5—37.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若体温在38—38.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 每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3)疼痛者,参照痛证护理常规护理。 (4)出血者,参照血证护理常规护理。 (5)遵医嘱准确给药。其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滋阴、补血、益气等扶正的之品。 11. 关心体贴患者,注重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刺激,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六)松果体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六)--松果体区 笔者端详着James L. Poppen(1903–1978)肖像,情不自禁地再次想起经典的力量。 西方神经外科有两本经典巨著,即《Youmans Neurological Surgery》以及《SCHMIDEK & SWEET Operative Neurosurgical Techniques》,在各自的第六版,其松果体区肿瘤部分,均是来自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Jeffrey N. Bruce教授的手笔。Bruce教授重点探讨了四种手术入路,即:1. Krause:Infratentorial Supracerebellar Approach2. Poppen: Occipit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3. Dandy: Transcallos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4. Wagenen: Transcortical Transventricular Approach 但是,这四种入路各自的优缺点,Bruce教授,在文中仅是给予文字阐述,却没有列出清晰的图表显示。 日本学者,确实细致、简洁。Isao Yamamoto教授,在其文章Pineal region tumor: surgical anatomy and approach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54: 263–275, 2001.)中,将这四个入路各自的优缺点用图表形式夺目展示。笔者读来,印象深刻,并认为,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手术入路的探讨、争鸣、争论,无非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图表展开。 本篇无意围绕这些入路的具体技术细节展开,只是想大体谈

肿瘤患者的中医食疗护理分析

肿瘤患者的中医食疗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8T10:01:23.47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2月作者:刘小燕 [导读] 分析肿瘤患者的中医食疗护理效果。 青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刘小燕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的中医食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肿瘤患者共有60例,患者分别为不同程度的肠胃肿瘤,肺部肿瘤,肝脏肿瘤,乳腺肿瘤等,顺次收录资料到计算机中展开组别划分,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中医食疗护理为条件,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饮食状况,结合患者消化不良、饮食数量少、饮食次数少、饮食痛苦等几个层面分析患者在肿瘤护理期间的饮食状况,同时结合患者的情志、运动等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整体效率,按照护理的有效、一般、无效三个等级分析患者在食疗后的病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食疗,患者的饮食状态更佳,饮食较为规律,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总体上的护理效果得到优化。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有明显的护理进步,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对患者施行中医食疗,可通过饮食为导入点,改善患者一系列的生活条件,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护理的综合效果得到提高。 关键词:肿瘤患者;中医食疗;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CR 引言:众所周知,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而形成肿瘤的因素中,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在肿瘤的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施行食疗干预,所谓“民以食为天”,患者在饮食上得到营养的供给,同时在精神上、免疫能力上也可得到对应的护理影响,有助于患者提高患者抵抗肿瘤的信心,本文就结合中医食疗的肿瘤护理进行系统化的数据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之间收治的肿瘤患者共有60例,患者分别为不同程度的肠胃肿瘤,肺部肿瘤,肝脏肿瘤,乳腺肿瘤等,顺次收录资料到计算机中展开组别划分,观察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5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9±5.24)岁。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为5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3±6.27)岁。肠胃肿瘤共12例,肺部肿瘤6例,肝脏肿瘤8例,乳腺肿瘤4例,两组患者的肿瘤类型、病程、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中医食疗护理为条件,分别展开护理计划。对照组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运动,可对肢体进行简单的屈伸活动,通过日常的写字、读书、哼唱等形式缓解心理压力,洗澡前后做好保护措施,避免盆浴、检查导管的安置稳定性,避免过激运动,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通过握拳方式促进置管手臂的血液循环等,为患者准备舒适的护理空间,指导患者按照科学的护理认知自我检查,在饮食上减少营养供给的误区,对于老年患者应说明肿瘤的相关知识,减少患者对于保健品的依赖性。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层面上,采取中医食疗护理,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着,可在早餐中食用红枣黑豆粥:糯米150克,黑豆40克,红枣10颗,红糖30克,冷水1500毫升 制作程序: 1、将黑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小时,捞起,沥干水分 2、红枣洗净,去核 3、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将黑豆、糯米放入,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10分钟 4、将红枣加入粥中,继续熬煮约半小时,待米烂豆熟时,调入红糖,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呕吐患者可饮用甘蔗姜汁:甘蔗汁100克,生姜汁2克,甘蔗汁、生姜汁兑在一起。频频缓饮 腹胀者可食用莱菔子粥:梗米100克,莱菔子15克,盐1克,冷水适量 制作程序: 1、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将莱菔子放入碗内,加入适量冷水,研磨滤汁 3、取锅加入冷水、粳米,旺火煮沸后加入莱菔子汁,再改用小火继续煮至粥成,放入盐调味即可 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对应的食疗,通过对患者饮食喜好的调查,了解患者在饮食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科学的食疗方法,帮助患者减少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饮食不安与痛苦,促进患者的饮食健康,同时与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纠正家属在食补上的错误认识,能够科学的认识肿瘤饮食问题,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并督促患者规律化的进食和休息。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饮食状况,结合患者消化不良、饮食数量少、饮食次数少、饮食痛苦等几个层面分析患者在肿瘤护理期间的饮食状况,同时结合患者的情志、运动等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整体效率,按照护理的有效、一般、无效三个等级分析患者在食疗后的病情控制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 x±s表示,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肿瘤专科知识考试题

肿瘤专科知识考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 1、姑息护理:是指患病后不可能治愈的情况下,由各学科专业小组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积极、全面的护理,包括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解决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问题,达到姑息护理的目标即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2、输液港:是一种全新的输液管路技术,是一种通过皮下植入人体 内的闭合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间断输液的患者,可解决患者频繁更换输液管道的痛苦,是肿瘤患者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 3、恶性胸腔积液:是由肺癌或其他部分恶性肿瘤累积胸膜或胸膜原 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为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4、粒子植入治疗:将放射源(封装的放射性核素)经人体腔道置入肿瘤附近、插植到肿瘤体内,或放置在瘤体表面实施照射的一类放射治疗手段的总称。 5、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严重贫血,无力和 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

6、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至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 体征。 二、填空题 1.腹水可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常有(饱腹感) 、(恶心)。 2.大量腹水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发热)、(乏力)、(消化不良)及(消瘦)。 3.肿瘤患者常见发热类型有(肿瘤性发热)、(药源性发热)、(医源性发热)及(肿瘤合并感染)引起的风热。 4.化疗期间的尿量每天应保持在(2000-3000mL)以上。 5.肺癌大咯血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镇咳)、(输血)、心理护理、饮食及休息。 6.颅内压增高的三主症:(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7.引起肾脏毒性的化疗药:(顺铂)、(卡铂)、(甲氨碟呤)、(柰达铂)、(丝裂霉素)。 8.正常颅内压为10mmHg),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压占位性病变,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导致颅内压保持在 kPa/15mmHg)以上时称颅内高压。 9.脂质紫杉醇只能用5%葡萄糖作溶剂,与顺铂合用时,如果先用(顺

肿瘤患者手术护理原则

肿瘤患者手术护理原则 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控制肿瘤的有效途径,手术仍是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肿瘤手术创伤大,身体需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癌症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在癌症的治疗及康复阶段也极大影响治疗效果。 (1)评估:家庭环境、职业状况、工作种类、经济状况、自我护理能力、预期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有效的家庭及社会支持、人格类型、学习与认知能力。 (2)术前健康指导的内容 a、使患者初步了解自己的病情。 b、需要做的诊断、治疗检查:使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说明检查及治疗的目的、过程、检查治疗前、后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焦虑,放心接受检查和治疗。 c、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症状,指导患者正确处理。 术中护理: a、心理护理随着手术的临近,患者的焦虑程度会增加,据文献报道,其中术前1天处于正常或轻度焦虑患者接近90%,故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当向病房主管护士了解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近期心理状况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情况给予人性化的护理。 b、环境有研究显示患者对手术室播放背景音乐支持赞赏态度,音乐能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对了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的需求大于其他的需求,故医护人员应及时地告知患者或家属手术情况,指导术后注意事项; 2、术后体征的监护:医院有条件的应设麻醉恢复室,专人守护至患者清醒。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条件时患者回病房30分钟后抽动脉血查血气分析,以调节氧流量。 3、术后体位:选择体位时,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以能增加其舒适,促进引流,减轻疼痛以及易于呼吸为原则,术后如无禁忌,应早期开始活动。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是外科处理的基本技术之一,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广,术后均需放置引流管,正确应用引流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肿瘤晚期患者姑息护理(完整版)

肿瘤晚期患者的姑息护理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是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根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新发生的癌症患者超过10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700万。卫生部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恶化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死亡给患者、家属所带来的影响也日趋得到重视。随着肿瘤专业化护理的发展,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心、社会的全面照顾,以及帮助家属应对悲伤,成为肿瘤姑息护理的重要任务。姑息护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尚在开始阶段。现将我国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综述如下。1姑息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姑息护理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疾病进行积极而全面的照顾。其宗旨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减少临终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姑息护理始于临终关怀,但不等同于临终关怀,它贯穿于进展期疾病始终,由前期的姑息照护,患者临终阶段的姑息照护及患者死后对家属的哀伤辅导三部分组成。 (2)内容姑息护理的目标是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干预疾病的过程,姑息服务的照护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贯穿于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主要内容是控制疼痛和其他

症状,如化疗、放疗带来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全面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系统,尽可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活着到死亡,亲人能正确看待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他们的逝世;承认濒死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不刻意加速他们的死亡,也不拖延他们死亡的时间。 2 姑息护理 2.1 基础护理 (1) 病房环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我们要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美好的环境可使病人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珍惜生命。保持病房内整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温、湿度适宜,床单位舒适。 (2) 饮食护理向病人和家属做好饮食宣教,分析饮食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给其制定富营养饮食食谱,并告知其家属尽量按照患者口味烹饪食物。 (3) 生活照护根据护理级别予以生活护理。①注意口腔卫生:如果有口腔溃疡、炎症,建议患者不要吃酸性食物,饭后及时漱口。对不能进食或口腔有疾病者,及时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张口呼吸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口唇,也可涂唇膏。②加强皮肤护理:晚期癌症患者身体衰弱、长期卧床、因疼痛而长期采取强迫体位,还有大小便失禁、水肿等原因都极易引起褥疮,因此给予压疮风险评估后,及时有效的预防,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皱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③头发、胡须护理:选择适合患者发质的洗发水给病人洗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

晚期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分析

晚期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7T14:11:25.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许运燕 [导读] 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48例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中医护理应用于研究组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好,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较低,各项对比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晚期肿瘤患者;中医护理;效果 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其应用价值,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48例为1组,其中对照组中由28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63.8±2.9)岁,最长病程为10年,最短病程为2年,平均病程为(5.8±0.5)年,13例食管癌,8例肺癌,18例乳腺癌,9例为淋巴癌;研究组中由26例男性患者和22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65.6±2.8)岁,最长病程为9年,最短病程为2年,平均病程为(5.5±0.8)年,12例食管癌,8例肺癌,17例乳腺癌,11例为淋巴癌,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遵医嘱给予药物,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对不良用药反应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及生活干预,使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耳穴埋豆 晚期肿瘤患者会因为疼痛造成失眠现象,给予患者耳穴埋豆,对耳廓上的反应点或穴位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刺激,单侧进行取穴,选择的穴位一般为皮质下、耳尖、神门等穴,两耳进行轮换,每次贴压要进行3d保持,对患者的疼痛及失眠情况进行有效缓解[1]。 1.2.2 按摩穴位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产生干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会产生营养不良、代谢紊乱、脱水等情况,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不同,根据循经选穴按摩,用轻柔灵活的手法,主要以揉法及滚法进行按摩,胃经及脾经为主,防止对其重复刺激造成不适感,对纳谷不佳进行改善[2]。同时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会造成肌肉萎软不用、关节枢机不利的情况,用穴位按摩将其清除,并将乏力消除,通脉活血,濡养肌肤,对压疮进行预防[3]。 1.2.3 中药灌肠法 肿瘤患者在晚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或者消失,降低了患者胃肠蠕动,很可能会有肠梗阻或者便秘等并发症产生,针对便秘的患者,给予中药组成煎剂进行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将药汁进行过滤,对患者灌洗发挥有利作用,促进患者排便,将生活质量提升[4]。 1.2.4 艾灸 艾灸的作用为抗感染免疫、保健防病、消瘀散结、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等,选择的穴位有阿是穴、命门、大椎、天枢、中脘及足三里等保健穴,针灸时间一般为20-30min,皮肤微红灼热为宜,将机体内免疫细胞激活[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10分为总分,重度疼痛为8-10分,中度疼痛为6-8分,轻度疼痛为3-5分,无痛为0-2分;并应用焦虑评分量表及抑郁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越低,焦虑和抑郁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对比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处理,疼痛程度为计数资料用X2进行验证,而焦虑及抑郁评分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断。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好,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011执业护士 习题 第13章 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章肿瘤病人的护理 一、A1 1、肝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最主要的目的是 A.预防术中污染 B.有利切口愈合 C.预防术后血氨增高 D.预防术后肠道感染 E.预防腹腔脓肿的形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肝功能失代偿或濒临失代偿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因肝解毒功能降低及手术创伤导致的组织破坏,易诱发肝性脑病。术前3天进行肠道准备,可抑制肠道细菌,清洁灌肠,减少血氨的来源和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的部分因素。 2、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穿刺侧肢体应制动的时间为 A.1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E.1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肝癌介入治疗多通过股动脉穿刺,为预防出血,术后患者应取平卧位,穿刺处沙袋加压1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6小时。 3、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是 A.手术切除 B.肝动脉插管化疗 C.肝动脉栓塞治疗 D.放射治疗 E.局部注射无水酒精疗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术式有肝叶切除、半肝切除、肝三叶切除或局部肝切术等。 4、为明确肝内占位病变的性质,下列检查项目最有意义的是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甲胎蛋白 D.癌胚抗原 E.乳酸脱氢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含有一种与正常人胚胎时期完全相同的甲胎蛋白,阳性率可达60%~80%,应用于普查可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肝癌。另外肝癌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可高于正常,但因缺乏特异性,仅作为诊断的参考。癌胚抗原是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化验项目

5、肝癌患者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是 A.肝区疼痛 B.低热 C.腹胀、乏力 D.食欲缺乏 E.消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区疼痛为肝癌做常见的和最主要的症状,约半数以上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 6、原发性肝癌主要转移的部位是 A.肝内 B.肺 C.左锁骨上淋巴结 D.骨 E.腹腔内种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原发性肝癌主要通过血行肝内转移,亦可通过淋巴道转移到肺、肝门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等。亦可出现腹腔种植性转移 7、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肝脓肿 D.中毒性肝炎 E.肝棘球蚴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均表明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着特定的关系,目前比较明确的与肝癌有关系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丙型和丁型3种。其中以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最为密切。 8、肺段切除术后患者应取 A.平卧位 B.头低足高仰卧位 C.健侧卧位 D.1/4侧卧位 E.患侧卧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者。应避免手术侧卧位,尽量选择健侧卧位,以促进患侧肺组织扩张。 9、全肺切除术后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24小时补液萤3000ml B.输液速度为50滴/分 C.取全患侧卧位

最新肿瘤专科护理试题[1](完整版)

肿瘤专科护理考试题 一、填空题: 1、乳腺癌的扩散与转移途径是:直接浸润、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2、诊断胃癌的三种主要手段是胃钡餐检查、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 3、甲状腺癌分为四种类型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 4、ATP的中文名称为:甲胎蛋白 5、疼痛效果的四级评估是: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无效。 6、人工冬眠由:哌替啶、异丙嗪和氯丙嗪组成。 7、术后镇痛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手术后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9、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 10、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负压保持在:-60mmhg。 11、恶性肿瘤病人放疗期间血小板降至80*10^9/L时,应暂停放疗。 12、肿瘤病人常见的第一心里反应是否认期。 13、肿瘤病人化疗或放疗期间,最重要的观察项目是血象。 14、肺癌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未分化癌 15、胃癌的并发症有胃出血、贲门梗阻、幽门梗阻、穿孔 16、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

17、肝素的药理作用是抗凝血、降血脂 18、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12-36小时 19、纤维胃镜检查前应禁食12小时 20、一般胸腔引流管常放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或8肋间 二、单选题: 1、乳腺癌常见而最早转移的淋巴结是( A ) A、同侧腋下淋巴结 B、锁骨下淋巴结 C、锁骨上淋巴结 D、胸骨旁淋巴结 E、对侧腋下淋巴结 2、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失音、发绀应考虑(B ) A、喉头水肿 B、血管压迫气管 C、两侧喉返神经损伤 D、两侧喉返神经损伤与两侧喉上神经损伤 E、两侧喉上神经损伤 3、胃癌的好发部位是(E) A、贲门 B、胃底 C、胃体小弯侧 D、胃体大弯侧 E、胃窦 4、对倾倒综合征的认识正确的是(A) A、表现为进甜食后上腹部不适、心慌、恶心等 B、可出现休克大出血 C、长期不愈着,可将毕式1式改为毕式2式手术 D、为胃肠吻合过小而引起 E、治疗应先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消炎等 5、结肠癌最应重视的早期症状是(C ) A、腹痛 B、贫血 C、排便习惯改变 D、粪便带脓血或粘液 E、肿块 6、急性肠梗阻的早期体征是(A) A、腹胀 B、绞痛时伴肠鸣音亢进 C、肠形蠕动波 D、腹部包块 E、腹膜刺激征

肿瘤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

肿瘤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消化道反应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到2012年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肿瘤 患者接受化疗后,对试验组进行中医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 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口腔溃疡改善率为30%, 对照组为15%;试验组恶心呕吐改善率为52.5%,对照组为27.5%;试验组食欲不振改善率为90%,对照组为40%;试验组便秘改善率为20%,对照组为10%;试验组腹泻改善率为20%,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运用中医饮 食护理具有普通护理所不具有的显著优势,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让患者享受到高质 量的生活。 【关键词】肿瘤;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累积下来的智慧结晶,不仅在疾病的治疗方面 有其独到之处,而且用于临床护理也有其优势。中医饮食疗法将治疗寓于饮食护理当中,通 过日常饮食护理即可方便有效安全的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并且对治疗的效果加以巩固。 肿瘤病人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剧烈的癌痛、恶液质、免疫功能低下、排便异常、失眠、压疮 等症状,使病人的生活质量低下[1],而疾病对身体的强消耗性以及各种放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 使得病人机体明显表现出一系列消化系统的损伤,以致严重影响到身体所需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严重影响到疾病的康复, 所以对肿瘤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及调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2013年1月起接受中医饮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65之间包括胃癌18例,肺癌8例,乳腺癌6例,肝癌8例;对照组男性 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5~65之间,胃癌16例,肺癌9例,乳腺癌8例,肝癌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以下条件:(1) 已经明确诊断需要进行联合化疗的恶性 肿瘤患者;(2) 无消化道梗阻、颅内压增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呕吐; (3)化疗之前检查 肝肾功、血常规、心电图等均没有化疗禁忌者;(4)化疗前24 h内无呕吐并且不需要止吐药者。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紫杉醇、诺维苯、顺铂、阿霉素等。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可,试验组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在化疗前 后分别进行情志护理,饮食指导,服用中医药。具体步骤如下: 1.2.1 情志护理依据中医“以性胜情”法,对患者开展心理情志护理,癌症患者多存在焦虑、悲观 心理,加之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存在较重负担[2]。中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恐伤肾,思 胜恐”,指恐惧可以伤害肾脏,而思虑则可以战胜恐惧,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对于疾病的治疗是 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讲一些病人感兴趣 的话题,调节患者的郁闷心理,计量分散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减少对所患疾病的恐惧。 1.2.2 饮食护理由于病程的影响以及在后续放化疗治疗中的副作用都会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消 化道、肝胆产生较大的损伤[3],进而出现一下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便秘等。因此在后续的饮食护理中应多提供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给予患者适当的药膳调理。 常见的临床证型(1)脾胃虚弱,多见于手术或放、化疗后,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无 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等。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开胃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枣、鸡内

肿瘤专科护理培训大纲

肿瘤专业护士培训 【对象】凡进入肿瘤科工作且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目标】 (一)掌握肿瘤临床治疗方法、原则; (二)掌握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 (三)掌握肿瘤患者化学治疗静脉的管理; (四)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护理; (五)掌握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 (六)掌握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 (七)掌握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 (八)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要点; (九)掌握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十)掌握肿瘤护士的沟通技巧及职业压力调试; (十一)掌握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原则。 时间 培训时间为2个月,可采取全脱产或者半脱产学习方式。其中1个月时间进行理论、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1个月时间在具有示教能力和带教条件的肿瘤专科医院或者三级综合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实践技能学习。 (一)理论学习(参考学时:不少于16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肿瘤护理概论,肿瘤临床治疗的方法、原则,肿瘤化学治疗概述,肿瘤化学治疗的毒副反应及护理,化学治疗静脉的管理,放射治疗概述,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及护理,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护士的沟通技能及职业压力调试,肿瘤治疗中的职业安全防护;等等。 (二)临床实践学习(参考学时:不少于160学时) 在具有示教能力、带教条件的肿瘤专科医院或者三级医院进行1个月的临床实践技能学习。 内容 【肿瘤护理概论】 (一)肿瘤专科护理的特点及发展; (二)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三)肿瘤的分类及分期; (四)肿瘤的流行病学。 【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原则及护理】 (一)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

口腔颌面部感染

关于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正确的是()。 A.只有在出现波动感后才能切开引流 B.结核性淋巴结炎应早期切开 C.抗菌素治疗无效且中毒症状明显时应切开引流 D.儿童颌周多间隙感染即使影响呼吸也应尽量避免切开 E.局部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但穿刺无脓液时不应切开 以下眼睑、鼻旁区肿胀为主要表现的间隙感染为()。 A.眶下间隙 B.翼颌间隙 C.咬肌间隙 D.咽旁间隙 E.颞下间隙 智齿冠周炎治疗重点为()。 A.局部治疗 B.抗生素应用 C.全身支持疗法 D.切开引流 E.龈瓣切除 患者男性46岁,口底多间隙感染,肿胀明显,可及捻发音及波动感,主诉呼吸困难,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加大抗生素剂量 B.局部冷敷 C.穿刺抽脓 D.广泛切开引流 E.气管切开 慢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表现中正确的是()。 A.常见全身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 B.常伴有头痛全身不适 C.可发生食欲减退和大便秘结 D.常无明显症状,仅局部轻度压痛不适 E.常出现白细胞增高,中性白细胞比例上升 关于颌面部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颌面部间隙为潜在的间隙 B.颌面部间隙感染为原发性感染 C.常见为牙源性和腺源性感染 D.以化脓性感染为主 E.感染沿神经血管扩散可引起颅内并发症

用于冲洗智齿冠周炎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 A.0.05%~0.12% B.0.1%~0.3% C.0.3%~0.5% D.1%~3% E.5%~10% 关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哪项是错误的()。 A.感染多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B.主要破坏骨皮质 C.临床多系局限型 D.病变多位于下颌升支部 E.颌骨增生不明显,骨破坏严重 易造成严重张口受限的间隙感染为()。 A.眶下间隙 B.颌下间隙 C.咬肌间隙 D.舌下间隙 E.颏下间隙 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区域性淋巴结炎 B.成人较儿童更易发生腺源性感染 C.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借备注循环扩散至邻近间隙 D.“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处理不当可造成上呼吸道梗塞 E.口腔颌面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其他组织为低 关于面部“危险三角区”下述错误的是()。 A.由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 B.此区域静脉无瓣膜 C.此区域感染挤压后可向颅内扩散 D.上唇部痈形成脓肿应尽早切开减压 E.唇痈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男性58岁,颌下肿物切除术后创口感染,引流物为翠绿色有酸臭味的脓液,此为何种细菌感染所致()。 A.结核杆菌 B.放线菌 C.绿色链球菌 D.绿脓杆菌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及对其影响。 [方法]对20例肿瘤患者各阶段治疗进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 [结果]通过对各阶段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精心中医护理,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精心护理是整体治疗的保证,使患者更能主动 地配合治疗。 【关键词】:肿瘤中医护理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为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对20例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护理指导。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在接受中医治疗和护理的肿瘤病例中,肝癌10例,肺癌2例,食道癌1例,乳腺癌5例,肠癌2例, 一.护理方法 1.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 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 1. 1. 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是古代文人首先提出的。古代医藉认为,情志不仅指情绪情感也包含了属于认识 过程中的“思”,思与情都是会通过影响人体“气机”而致病,故中医把这类心理现 象归纳为情志。中医情志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 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提倡心理治疗及 心理护理。 1.2 情志护理技巧与措施 1.沟通根据病人的性别、性格、职业和不同,与病人谈心交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在不违反医疗制度的原则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解除病人的恐惧、紧张、苦闷等不良 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1、牙源性感染,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组织进人机体引起的感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2、2、腺源性感染,细菌经过淋巴管侵犯区域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继而穿破淋巴结包膜扩散到周围间隙形成蜂窝织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3、损伤性感染,由于外伤、黏膜破溃或拔牙创造成皮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破坏,细菌进人机体而引起感染。 4、血源性感染,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口腔颌面部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病情常表现得较严重。 5、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口腔内局部麻醉、外科手术、局部穿刺等创伤性操作时,由于消毒不严,将细菌带入机体内,而引起的感染。 复发性口疮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患者甚为痛苦。 2.疱疹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其余与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黏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3.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黏膜。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黏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病程常在月余以上。愈后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与其解剖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①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及相关影响:口腔颌面部在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如血肿和水肿发生在口底和舌根等部位,容易影响呼吸道畅通,甚至引起窒息。另一方面,由于血运丰富,口腔颌面部组织的抗感染力和组织修复再生能力较强,创口愈合较快。 ②牙齿的影响:口腔颌面部损伤常伴有牙损伤,如打击力量较大,牙齿可能造成二次伤;牙齿相互之间形成咬合关系,咬合关系的情况不仅是颌骨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而且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标准。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3T16:38:07.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陶成春 [导读] 癌性疼痛在晚期肿瘤病人发生率为80%左右,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进食和情绪,还会使病人和家属感到不安和恐惧。 陶成春(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244000) 【关键词】住院晚期癌症姑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126-02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是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终末期癌症患者受着身心的煎熬,他们的生活质量及死亡给家属亦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日趋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与重视。随着肿瘤专业化护理的发展,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心、社会的全面照顾,以及帮助家属应对悲伤,成为肿瘤姑 息护理的重要任务[1]。现将我国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综述如下。 1 姑息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1.1 概念姑息护理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疾病进行积极而全面的照顾。其宗旨是将晚期癌症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临终时的尊严。姑息护理始于临终关怀,但不等同于临终关怀,它贯穿于进展期疾病始终,包括姑息治疗期间的照护,患者临终阶段的照护及对家属的哀伤辅导等。 1.2 内容姑息护理的目标是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主要内容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全面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系统,尽可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活着到死亡,亲人能正确看待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他们的逝世,并承认濒死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2 姑息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病房环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我们要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美好的环境可使病人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珍惜生命。保持病房内整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温、湿度适宜,床单位舒适。 2.1.2 生活照护根据护理级别予以生活护理。(1)注意口腔卫生:如果有口腔溃疡、炎症,建议患者不要吃酸性食物,饭后及时漱口。对不能进食或口腔有疾病者,及时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张口呼吸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口唇,也可涂唇膏。(2)加强皮肤护理:晚期癌症患者身体衰弱、长期卧床、因疼痛而长期采取强迫体位,还有大小便失禁、水肿等原因都极易引起褥疮,因此给予压疮风险评估后,及时有效的预防,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皱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 2.2 症状护理 2.2.1 疼痛癌性疼痛在晚期肿瘤病人发生率为80%左右,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进食和情绪,还会使病人和家属感到不安和恐惧。许多临终病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死亡前或死亡时的痛苦。因此要通过对病人实施止痛治疗、心理支持及临床护理,有效地缓解疼痛,增强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努力做到“让癌症病人不痛”。(1)药物止痛通过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按照“三阶梯”止痛方法给药,一般90%以上的病人可以疼痛可以缓解。(2)心理支持可以运用心理治疗缓解疼痛,医护人员通过良好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和痛阈,常用的方法有:a认知疗法,引导病人正确看待所发生的事件和身体的感觉,纠正错误的信念,改善对问题的认识。b行为疗法,通过分散注意力、催眠、松弛、生物反馈、音乐疗法、支持疗法来改变自身疼痛的反应,产生疼痛被控制的感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病人,使其学会自身止痛。(3)家庭支持晚期癌症病人的癌性疼痛的缓解不仅取决于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措施,而且与病人自身的精神状况和家庭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属是病人主要的照顾者,应要求家属加入对病人疼痛的护理,向家属介绍癌性疼痛的原因、疼痛分级、治疗误区、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其了解癌性疼痛知识,解除家属对止痛药物的顾虑,消除他们对病人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病人疼痛控制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家属与病人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避免病人长时间躺在床上感到无所事事,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躯体疼痛上。多与病人聊开心的事,陪伴病人散步、听音乐、看幽默电视、小品节目等。指导家属应用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配合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3]。 2.2.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造成癌症末期患者痛苦的众多症状之一。晚期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有多种,如感染、支气管痉挛、上腔静脉阻塞、大量胸水、严重贫血、患者有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因素等,都可引起呼吸困难。 (1)药物治疗根据不同原因及病情应用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及水肿,焦虑患者可予以镇静剂,疼痛与呼吸困难有相加作用,应用止痛药控制疼痛可缓解呼吸困难的感觉。(2)氧疗氧疗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肺炎、肺栓塞及肺纤维化等可予以60%的吸氧浓度,伴有COPD的患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吸氧浓度为28%。(3)呼吸方式的训练帮助患者建立一个放松的呼吸模式,减少呼吸做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在呼吸困难发作时控制采取呼吸深而慢规则好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如放松式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 2.2.3 发热发热原因大致有两种:感染及癌性热。(1)癌性热是肿瘤坏死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癌性发热,常在后期有广泛的转移后出现。指导患者进高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多饮水,穿宽松、棉质的衣服,利于排汗,向病人宣教发热的危险性、预防及处理方法,切忌滥用退烧药及消炎药。(2)感染是晚期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舒适的重要因素,导致抑郁情绪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 2.3 死亡教育晚期癌症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外,更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让患者对死亡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帮助他们安详、舒适地离开是姑息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肿瘤科护士的重要责任。进行死亡教育的原则和内容有:(1)评估临终患者的病期、生理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以往的生活阅历,是进行死亡教育的前提。(2)对患者不同的死亡观念及言行不能妄加评判,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个人信仰,理解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和观念,不应取笑或刻意去纠正他们的说法。(3)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医护人员应在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告诉患者实情并引导他们讨论死亡相关的问题。(4)根据临终患者不同的心理阶段进行死亡教育,临终患者对待死亡的心理变化通常有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及接受期。这五个阶段不一定按照顺序发展,有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