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姓名:周德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蓝常周

20070401

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现代决策与管理

导师:蓝常周副教授研究生:周德胜

年级:2004级

摘要

自有人群组织,便有管理,管理是将组织内有限资源有效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可以说人类社会、人群组织就是在探索管理的科学性、创造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人本管理是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管理中由重物到重人,是管理哲学上的跃迁,它表明人们认识到人是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管理都必须依靠人,而且还认识到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人,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新世纪我党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以人为本”作为全社会各项事业的核心理念。因此,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既顺应了管理的潮流,又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人本管理,通俗地理解,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源远流长。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人本思想尽管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是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手段和工具,但是,几千年的思想积淀,在今天为实施人本管理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土壤。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论是舶来品,是西方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的产物。本论文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了纵向梳理,揭示西方人本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中的地位,并指明其不足,从而为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提供理论观照。当代我国企业学习、借鉴西方人本管理理论应该有所批判和创新。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来认识人,把人本管理统一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从而揭示出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管理活动中的人,就能明确管理的方向,使人本管理有了坚定的立场。一是要结合当代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来认识人本管理,使理论契合现实。我国理论界对企业人本管理主要是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企业员工为本,把促进和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本文认为这只是人本管理内涵的一个层次,企业的人本管理还应包括另外一个层次,即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以相关服务群体为本,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认识来讲,还是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来看,对企业的人本管理作这种广义的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从这种人本管理的内涵出发,论文对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为了便于对当代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论文结合有关文献对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归纳,重点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实施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特征,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

施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何实施人本管理,是论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论文参考有关文献作了探讨,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途径。

我们理解的人本管理应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管理。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是人类恒久的理想,是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的核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正是要通过我们今天的努力,积极创造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各种条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人本管理是我国企业正确的路向。大力推进我国企业人本管理,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

A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 Humanitarian

Managem e 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Abstract

Where there is a group of people , there is management which by definition is a dynamic course in that limited resources are organized to realize the organizational goal. Management has its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unique creativeness. So to speak, the human society is developed with management.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s a new kind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management of personal resources instead of material ones is a big step in management philosophy. It shows that a person is the most essential fact and all managements rely on persons and is for person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generally speaking, is a management “all for persons”.And humanitarian thoughts has its deep origi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Qi’s politician Guan Zhong said: a good government management is all for persons, or the government will be overthrown. Mengzi emphasized:“persons are in the first position, society second, kind third”.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n China must combine the theory into Chinese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make a big emphasis on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its customers. Man’s free, all-sided realization is Marx’s purpose, and it’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s goal. Modern humanitari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ame from the West and is the combination of its theorise and practices which has its rights and wrong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for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foun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esis summarized China’s historical and present humanitarian management,emphasized some of its problems, raised the essential principals in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hard point is how to make a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The thesis, facing the problem, gave its theoretical patterns and fundamental methods .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our so-called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man’s free and all-sided development .And it’s human’s eternal ideal and the core of the future society that Marx planned. China is now still developing on its primary step and there is a very long way to go from the ideal future society in which man develops freely and in all sides. It is through our today’s hard work and actively create all possible factors for man’s free and whole-sided development that we can realize our all-around development . And therefore making the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with man’s free and whole-sided development as its essential purpose is one of the right gateways in our Chinese enterprise .And in such a way there are both practical and ideal significances to energetically reinforce the Chinese enterprise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Key words: humanitarian management all for people

studying organization enterprise culture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前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与核心,从而明确了全社会各项事业的终极目标——谋求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应该是基础和核心的社会组织。事实上,我国一些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借鉴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满足人的需要,把人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人本管理又成为企业管理者热衷的话题。同样,在管理学界,研究和探讨企业人本管理的论文和论著陆续发表和出版。时下,人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前沿和时髦的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在新世纪的兴盛,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首先,从管理理论上讲,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与对人性的认识深化的产物。一般认为,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管理只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成为一门学科。管理科学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科学管理——经济人(20世纪初至30年代);(2)行为科学——社会人(20世纪40至50年代);(3)现代管理——复杂人(20世纪60——70年代);(4)最新管理即人本管理——全面发展的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人性认识的深入,管理理论在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现代管理理论最新发展阶段,也被称为最新管理理论阶段。它开始于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管理学界曾经出现一股强大的并影响至今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而另一些人则从反思走向后现代,使管理理论继60年代后重新走向空前活跃、百花齐放的时期,显现出最新管理理论丛林茁壮成长、繁花似锦的景象,像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和谐管理、知识管理等等。最新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权变性、艺术性、实用性、战略性、文化性。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在各种管理理论中凸现出来,因此有人将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与“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阶段并称之为“人本管理”阶段。人本管理将人看作是全面发展的人。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源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采取自主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建设企业文化等一系列人本管理的措施。

其次,从管理实践上讲,人本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管理人本化要求的体现。新经济时代有三个主要特点:(1)经济全球化;(2)信息网络化;(3)知识经济化。在新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日益取代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日益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人拥有的知识、智力、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人。新经济时代对管理的要求,集中表现为管理人本化。管理人本化是指在管理中人的地位和权利得到空前重视。在新经济时代,管理的使命不再只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的首要任务将是精心培植组织的核心竞

争力。因此,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成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就是人本管理的根本要求。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毋庸置疑,人本管理应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管理学家成思危曾指出,“面对全球竞争,中国企业要实现振兴,实现崛起,我们究竟靠什么?我想提出一个观点,靠‘以人为本的管理’,简单说就是‘人本管理’。这个思想是当今管理发展的一个潮流。”[1]但是,在我国当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对什么是人本管理?以哪些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清楚。许多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并没有采取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再者,我国理论界目前对人本管理的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既欠深入又欠系统。特别是从管理哲学的高度去探索人本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和理论研究的薄弱地带决定了理论探索的必要性和理论创新的可能性。本文拟从管理哲学尤其是突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地位出发,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状况,侧重于研究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以及途径,以期获得值得我国企业汲取的理论成果。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

人本管理,如果从最一般的层面上理解,就表现为在管理中对人的尊重和关怀,重视人的价值,注意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人本理念和精神其实在我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中就开始孕育和生长。而在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对管理中人的认识的深入,人本主义精神在管理中也日益凸显。当然,我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从封建君主的利益出发,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的手段,西方管理科学中“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它们构成了我们今天人本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很早就有以人为本的说法。这种以人为本是古代哲人和圣明君主意识到民众力量的一种理论反映。

1. 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

在我国远古时期,由于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因此,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显得非常弱小,当时的人们往往不能将自身与外部的自然界分开,因而常把种种自然力人格化为“鬼”、“神”,把外部自然界当做主宰人类一切行为的“天”、“天帝”等等。夏商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在这一时期,“天帝”、“天命”等观念已深入人心。统治者利用这种神本思想统治劳动人民,宣扬君权神授。下层劳动人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起来反抗,往往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周初的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也就是说,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单纯的敬天,走向敬天保民。

到了春秋时期,尊人、重视人的价值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春秋时期齐国思想家管仲最先提出“以人为本”概念。他在《管子?霸言》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2]其实质,是把以人为本当做统治者的开明统治的一种手段。

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了与“天”同一的高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面对宇宙无涯而人生有涯这一困境,应竭力将有限生命个体的价值与无限的宇宙价值等值,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先秦儒家一般主张宇宙浩大、人同时具有卓越力量的观点。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唯天为大,唯尧则之。”[3]意思是尧作为圣人很伟大,这是效法于天的缘故。孟子心目中的人的形象也十分高大,他具有“浩然正气”。在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中,一直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其学说的中心。儒家对待鬼神的态度,也表明我国古代文化中人本思想的特点。《论语》记载:“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4]意思就是要对鬼神持存疑态度,要重视道德教化。这里,虽然没有否定鬼神但并不求助于鬼神,这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孔子还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否定天命论,主张“重人事、轻鬼神”的人本思想。孟子通过对人的独立人格的宣扬,来表明他重视人格尊严、肯定人本身的价值。

2.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本思想。统治阶级意识到民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众多思想家也认识到民众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和王朝兴衰的决定力量。在先秦时期,民本思想就体现在诸子百家的理论概括中,具体来讲,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惟邦本”思想。在《晏子春秋》这部史籍中,有很多反映晏子以民为本思想的言论和事迹,也充满了对以民为本的深刻思考。最著名的是晏子和叔向的一段对话。叔向问晏子:在社会混乱,失去常道,国君和官僚贵族品行坏僻、背离社会道德的状况下,怎样做才能既安定人民,又不让人民产生不端的行为而背弃社会道德?晏子答曰:“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6]在这段对话里,晏子明确使用了“以民为本”这样一个概念。孟子讲:“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7]这也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后来,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形成了“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2)“民贵君轻”思想。孟子明确阐述了人民、国家、统治阶级三者的关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他认为,在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三者之间,“民”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这充分表现了孟子等古代思想家对“民”的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民”的尊重。

3.人为天地万物之尊

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古代哲人肯定了人在万物中的卓越和伟大,视人为天地之尊,这里表达了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关爱和尊重。《礼记》中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9]儒家还认为:“人为万物之灵”,[10]“天地之性,人为贵”。

[11]这就是说,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孟子不仅强调人的宝贵,还详细分析了人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人能思,认为思得理义,人得理义就能宁静致远,人人得理义则社会祥和安康,诸业兴旺。孟子还认为,能思,就使“人人有贵于己者”[12],即人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后世的儒者欧阳修也提出,“人者,万物之最灵也”。[13]这实际上是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具有其他万物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倡导统治者爱民恤民、尊民教民。一些开明的君主也对人本思想身体力行,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指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14]当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主要是从手段意义上来讲的,仅仅是把人当做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古代一些圣贤和开明君主在一定意义上意识到,民众对于成就霸业和维护统治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由此认为,要成就霸业必须从民做起,把民的问题理顺了,国家也就巩固了。以民为本是手段,称王称霸才是根本目的。再者,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与我们今天讲的以人为本有着差距。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实质上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民”,统治者与“民”之间是主从关系,今

天我们讲“以人为本”的人是真正大写的人,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人,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要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她映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精神。我国今天的管理要从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管理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是我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沃土,构成了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渊源。

(二)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的实践活动,管理亦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因此,自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管理。但是,对管理进行自觉的思考,把管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所周知,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管理进入了理性时代,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科学。从此,在西方探索管理活动规律,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管理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直至到20世纪的中后期出现了哈罗德?孔茨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对西方一个世纪的管理理论进行纵向梳理,把握其演进的逻辑理路,汲取其行之有效的原理、方法,对于构建我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尤其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本管理理论不无裨益。

梳理和分析西方的管理理论,应该从西方管理者和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出发来考察。因为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都涉及一个贯穿管理始终的核心问题即对人的管理和管理中的人,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无法回避对于人性或人的基本看法这个根本问题,它是各种管理思想及理论得以建立的逻辑起点。

西方管理者对人性的看法是在不断改变的。对此,日本有人曾作了比喻。他把工人比作“布谷鸟”,资本家把“布谷鸟”买来是要它鸣叫即干活的。如果“布谷鸟不想鸣叫”(不干活),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做法是“宰了它”;中期的做法是“硬要它鸣叫”,即采用泰罗的科学管理办法;现在的做法是“诱导它鸣叫”,即采用教育、激励等管理方法。这个比喻反映了西方管理中对人的基本看法的变化。具体来讲,西方管理中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人性观,西方管理理论亦经历了与之相应的几个发展阶段。

1.“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

在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之前,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稀缺程度以及对生产的贡献远不如土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极强依赖关系使得他们完全从属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血缘的或地域的共同体,这时人的发展只能表现为从属于各种共同体的人的发展,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因而工人凭经验操作,工厂主凭经验进行管理。这种经验型的管理,表明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管理尚未成为一门科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和个人意志的放任式管理与大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决定了探索管理规律、提高经济效率成为时代的课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泰罗为代表的研究者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提出并倡导了一整套管理体制,建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以泰罗制为主体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科

学开始代替随意、理性逐渐放逐经验。“经济人”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从此假设出发,必然引申出严格控制、监督式的管理方案。泰罗制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的标准化研究,无论是工时研究和动作分析,还是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探寻的都是人在生产作业中的开展规律,都是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具,要求工人严格地照章执行。“任务管理制”最集中最直接地体现了泰罗“科学管理法”中科学性的主干所在,凸显为一切以“工作”为中心。

科学管理理论将工人看作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人,通过奖励工资制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极大发展。“经济人”假设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环境下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分析工具,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就是在事实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驱使人们参与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但是,科学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根据这一理论建立的管理模式,就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工具人”,仅注重人的物质利益层面,忽视人的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因素,以为只要将管理诉诸科学理性,只要简单地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就可以实现高效率,这种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显现出其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日益暴露其严重缺陷。

2.“社会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仅靠物质刺激难以激发工人的最大潜能,“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劳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呼唤新的管理思想。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将工人设想为有各种需求的“社会人”。按照“社会人”假设,在社会上活动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从此假设出发,该理论极力提倡通过满足工人在安全、友情、受尊重及自我实现上的需要来提高工人的士气,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它认为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逻辑的力量”,而是“情感的力量”。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

“社会人”假设看到了人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使人性在更深的层面上受到尊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开辟了新的方向。从以物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代表着管理理论从机械思想进一步转向价值和价值判断的领域,突破了将工人视同机器的延伸、忽视工人心理需求和社会协作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伦理观念上的局限。然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作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对峙,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行为科学理论专注于组织内部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等等,但忽视静态的制度规范、漠视管理的权威。二战之后,科学的突飞猛进使企业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生存环境愈加险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经营决策要求随之提高,行为科学理论本身的不

足导致了“理性主义复活”,管理进入了现代管理科学阶段。

3.“复杂人”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二战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运用系统论、生态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成果研究管理,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出现了美国学者哈罗德?孔茨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这些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是以“复杂人”假设为基础的。“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关注高层次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复杂人。他既有“经济人”的财富欲、“社会人”的权利欲,更有“自我实现人”的发展欲望。这种不拘泥于一处的假设,引申出了形形色色的管理流派,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理学派、人类行为学派、数学学派等。“丛林阶段”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既是对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的综合,又是顺应“战略制胜”的时代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在此阶段前行为科学暴露出固有的不足,因而理论更多偏重于“理性主义”。

管理丛林阶段理性主义管理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把各要素加以简化和抽象后得出的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方法,这是人们根据需要对行为科学中模糊性因素加以扬弃的结果。该理论虽侧重“理性主义”却并未抛弃人的社会和精神属性,它提出要把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然而此时工人仍被看作是达到工业生产率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社会技能是新的手段,目标仍是对工人进行操作,因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以理性抹煞了人性,忽视了价值观、信念乃至文化传统对人的行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理性主义的偏重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富于生命力的因素。

4.“全面发展的人”与人本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进入最新管理理论阶段。它开始于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反思,尤其是对管理中人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决定了个人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社会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因而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这一人性假设认为,人是有价值的重要资源,是有感情、有文化、有自觉意识的主体;人有追求个体欲求的本性,人又具有联合在一起的社会性;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源泉。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威廉?大内的“Z理论”是这一人性假设的代表。在这一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西方管理学界形成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像企业文化、企业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和谐管理等等。这些最新管理理论重新扬起了行为科学的“人的旗帜”,围绕着解决人与工作相适应这一核心问题,把管理的视野由工作移向人,对丰富的人性予以全面的尊重。因此,可以把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称之为人本管理理论。

一般认为,西方人本管理理论的诞生,以20世纪80年代威廉?大内的“Z理论”的提出及艾伦?肯尼迪与特伦斯?迪尔合著的《企业文化》问世为标志。人本管理理论从“灵魂和精神”入手,高扬批判“理性主义”的旗帜,恢复了管理中人的主体地位,超越以往行为科学对人的社会心理层次的关注,直接进逼到对人的行为影响更深远、更有力的文化价值层面。毋庸置疑,这种人本管理理论较以前的管理理论更深刻,更能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

造性。但是,西方人本管理理论也是建基于对人性的抽象认识上,仍然没有走出抽象人性论的窠臼。而且,这种人本管理理论在把人看作是实现企业功利目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资源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改变。它本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这同以往的人性假设、管理理论并无实质性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管理者和思想家对于人性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到“全面发展的人”,表明他们对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而伴随这一深化过程的是管理思想理论由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一直到人本管理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管理者愈来愈关注企业中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的实现。毫无疑问,这给西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工人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劳资矛盾得以缓和,企业的绩效得以提高。

但是,西方的管理理论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上。“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及“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对人的类本质的抽象描述,尽管这种抽象描述有了递进和发展,但却脱离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以及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非科学的。他们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强调在管理实践中满足人的本性欲求,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潜能以提高管理绩效,在本质上把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工具,而没有把人看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目的,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因此,我国企业在学习、借鉴西方管理思想理论包括现代西方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时,必须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创立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理论,批判地汲取西方管理理论尤其是人本管理理论是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认识人,认识管理中的人和人的管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和超越了西方的抽象人性论,科学地提示了人的存在、本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我们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企业人本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依归,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高度来认识管理活动中的人,就能明确管理的方向,使人本管理有了坚定的立场。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的,本论文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来阐发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特征等内容的。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人本管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的理解,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展开的一切管理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人本管理不仅出发点是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落脚点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管理的手段和目的也是人。因此正确地认识人、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形态与价值是其重要的理论前提与基础。

人学是有关人的理论的学说,“是以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15]与以往的人学流浱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广泛汲取了以往人学流浱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又克服了其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全面发展的系统科学。它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研究人的本质,分析人在世界中的地位,预测和指明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得以发展和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是迄今为止有关人的问题论述、阐释最全面、最准确的理论学说。因此,只有将人本管理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基础,从更高层次、更为理性的角度对人本管理进行审视与考察,我们才会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

对人的存在和本质理解不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也就不同。我国古代的一些开明政治家和圣贤哲人,由于等级社会和专制社会的历史局限,常把人的存在看作“官”和“民”,他们虽然看到了“民”的力量,倡导民本思想,却忽视了类意义上的人的权利、平等和价值,更看不到有个体差异的人的存在,这就容易扼杀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西方人本主义往往把人的存在仅仅理解为类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大写的“人”。他们强调的是人的共同性、普遍性,忽视的是人的社会差异和个性差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与清理总结前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首先对人的存在与本质作出了科学理解。

在马克思那里,人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人本身是类的人,社会化的人,个体的人的三位一体的生存结构。类、社会和个体,是人的本质的三重属性。

人首先是在和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作为人这个“类”而存在的。“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存在形式。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自觉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16]这种存在在认识上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类价值或人本价值:任何人作为人类的一员,不论其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民族、国籍和肤色多么不同,他们之间都具有同等的作为人和成为人的价值,应得到同等的尊重或享有平等的人类尊严,每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按其必然性来说,都具有平等的权利。

人又是社会存在物。人不仅是类存在物,同时也是社会存在物。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人在社会交往中提高。作为社会(群体)存在物,人总是隶属于由相同或相近的地缘、血缘、文化利益等一定社会共同性所维系的共同体

(集体)。马克思认为,人们之间由于相互需要的依赖性和生产活动而发生社会联系。在这种联系中,个人不仅意识到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即类的特性,而且还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制约性;不仅意识到他的活动应是自由自觉的,而且也感到在现实中也会受到社会所制约。

人也是个体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的个体存在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而且个体是一切社会关系与活动的最终承担者。我们在讲人的存在的时候,不能将其仅仅归结为社会存在,因为人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尽管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这种个性往往被社会所湮没。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也曾提醒我们:“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17]

人的上述三种存在只是逻辑层次上的划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统一的,只有这三者有机统一,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的理解。个人是“类”的一分子,是社会的人,是人的类存在与社会存在的承担者;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人的类特性和个人的个性的实现形式;“类”更多地蕴于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之中。

与上面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形态的论述相一致,人的本质也是类的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

人的类本质,就是人作为一个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据和根本特性。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8]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是人的类本质。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具有的最重要的本质是其社会性。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只能把人和动物从类上区别开来,它只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据。但人是社会中的现实的人,现实社会中的人是有社会差别的,只用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并不能把社会中不同的人区别开来,也不能作为人成为社会的人的根据。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关系,是把社会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区别开来的根据。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也有着个体本质。人不仅作为类、社会群体的一员而存在,而且还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人而存在。人作为具有个性的存在物,其本质就是自我独特性。在这一点上,人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这个人得以同其他人区别开来。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类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社会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单个人的本质(自我独特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指每个人。[20]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前提规定为“现实的个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里

的“人”,不是像他批评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一般人”,而是“现实的历史的人”,是“现实中的个人”,[21]即在某种具体的、物质的、社会历史的条件下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内容来讲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2]人的本质可界定为:人是在其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可理解为:个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与实现其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这一过程主要呈现为由“人的依懒”到“物的依赖”再到“自由个性”三种形态。据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2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其实质主要在于,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使每个人的能力、潜能的发展成为目的本身,以达到自我实现。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将上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同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相结合,我们可以揭示当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这里关键是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以人的什么为本?二是以人为本的“人”具体指向的对象是哪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和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需要、能力、个性等的全面发展。在人类社会,任何组织的运营过程不过只是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物质载体与物质过程,而组织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以促进实现人的需要、能力、个性等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对于第二个问题,以人为本的“人”应指哪些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及本质的理论,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一切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与个性的个人。那么,具体到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该以谁为本呢?首先,企业是企业成员的集合体。企业组织成员作为在企业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和个性的个体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等三重属性,是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主体存在的统一,他们有自己的需求,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应该以组织成员为本,满足组织成员的正常要求,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价值得到实现。这样既能激发、调动企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实现了企业组织的根本目的。其次,人是社会(群体)存在。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一切社会的组织和形式都是人自身内在固有的质的具体表现,组织成员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或其它需要为中介,而同组织系统之外的相关群体发生社会联系,并受社会所制约。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在考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时把人的存在的这些社会形式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实现,看

作人的本质的客体化,那么家庭等等就是主体内部固有的质。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24]结合管理实践,企业所追求的不应仅仅是使组织内部的人物质要求、人的精神的满足,而亦应追求为社会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要以相关的服务群体为本。事实上,企业以相关的服务群体为本,与以组织成员为本是统一的,企业只有为社会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社会大众中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才会有好的经营绩效,也才能实现以组织成员为本的目的,反之,企业以组织成员为本,提升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为企业给社会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条件。两者是相得益彰的。当然,人还是类存在,以人为本还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一切人,应以整个人类为本。但是,在现在的历史阶段,存在着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分歧,人类还远不能仅仅谈论人的类价值。而且,作为具有特殊利益的企业来讲,强调以人类为本容易流于空泛和抽象。不过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越来越突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关注人类的整体利益,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应有两层涵义:首先,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以组织成员为本,确立企业组织成员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促进和实现企业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去开展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以相关服务群体为本,促进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全面发展,并且维护和推动人类的整体利益的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基础来理解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在当代现实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强调企业要以企业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是对物本管理的否定,这对于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组织目标,只关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而漠视企业员工的利益的行为是一种纠正。其实,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只有当企业管理者真正为企业员工着想,企业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企业的绩效才会得到提高;第二,强调企业要以相关服务群体为本,关注人类整体利益,是对企业狭隘功利主义的否定。这对于一些企业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以及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宝贵资源的现象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考虑相关群体的利益,为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着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本管理的内涵,需要明晰人本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通常地讲,一个企业有三个因素:一是物质因素,包括设备、技术、厂房、环境等;二是制度因素,包括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企业各部门的运转机制等;三是人的因素,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因素,因为物的因素归根到底要由人去使用、改进和创造,制度的因素归根到底靠人来执行、推动和制订。因此,企业中人的素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企业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本管理强调,不

能把人看作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资源,而应当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目标所在。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赢利、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然是企业的目标,但只有从企业员工的需求着眼,从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出发来进行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发掘全体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企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这是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的根本区别,是确立人本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人本管理第一层内涵所赋予的特征。

2、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企业组织成员为本,促进全体企业员工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本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人本管理的服务对象仅限于企业内的成员是不够的,人本管理还应该惠及企业的相关服务群体。企业是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是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网结。企业总要同组织系统之外的相关群体发生社会联系,并受社会所制约。因此,企业组织所追求的就不应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利益的满足,也要追求为与企业发生关系的相关群体、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他们竭诚服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正是人本管理的第二层内涵所强调的。所以,我们认为,人本管理要把以企业组织成员为本与以相关服务群体为本统一起来,管理者在关注企业组织成员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相关群体的需求,平衡组织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组织同其系统外部环境关系,使其能够同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保持组织系统的良性发展。

3、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

马克思认为个人是现实的个人,即在社会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企业中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企业里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管理者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真正主人,不只是做“该做”的事,还要做“该做”以外“应做”的事。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在工作秩序上不是由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鼓励全体员工都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形成上下双向交流的自主工作秩序。企业里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权力、信息、知识和酬劳,都能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使自己个人的能力、品质、需求等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相统一,组织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全体员工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企业组织的经济目标(反映的主要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是否实现,还要看企业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人本管理要求兼容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任何单纯的组织的功利性发展或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都不能推动人本管理。所以,很多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都帮助员工制定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求得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

追求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当然是企业的目标。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细胞,它要与相关的群体发生联系,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要重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社会价值。企业不只是要关注其经济效益,也要对其社会效益予以足够的关切。具体地讲,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除了要实现它的经济目标之外,还必须关心顾客的利益,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环境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现在一些国外企业流行的“绿色管理”所采用的一些作法,如尽量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使用可回收的材料作包装,生产绿色的天然食品等,都反映了人本管理的精神。

三、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一)建国以来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国企业中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企业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种以工人为主人翁、从工人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思想契合了人本管理的理念。尽管当时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概念,但应该承认,确立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工阶级的思想以及相关的管理实践是具备人本管理倾向的。那么,建国以来我国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实践的状况又如何呢?本文参考芮明杰、杜锦根著的《人本管理》等相关文献对此作简要归纳:

1、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在城市一切工作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949年5月,华北解放区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建立工厂管理委员及职工代表会议的决定》和《实施条例》,对企业管理民主化、工厂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会议的各项事宜作了具体规定。如工厂管理委员会根据上级要求讨论决定企业生产、管理等重大事项;职工代表会议(或工厂全体会议)每月定期召开,讨论、检查工厂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并对其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在华北解放区试行和推广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双轨制,对我国企业以劳动者参加管理为形式的人本管理作了有益尝试。这种成果载入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从而在全国国营企业中开始了民主管理、人本管理的制度建设,例如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

2、我国企业在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与尝试,与我国社会的政治一样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1956年前后,我国厂矿企业的一长制管理制度和管理作风占据了主导地位,职工代表会议的作用受到削弱。为此,党的八大决定,在国营厂矿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195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研究工人阶级几个重要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将现行的职工代表会议改为职工代表大会,赋予职工代表大会更大的管理企业的权限。同时也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运作作出了规定,如职工代表采取常任制,代表成员的工作向全体职工负责,职工有权撤换不合格、不称职的代表等。这样,我国企业的民主管理、人本管理的实践又回到了双轨制的轨道上。这对于缓解企业内部矛盾、端正企业干部的领导作风,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努力和由此开创的局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摧残。

3、1978年4月,邓小平主持修订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工业三十条》),要求恢复国营企业中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拔乱反正,我国国营企业逐渐恢复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1年7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规定了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明确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任务。由此,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实践向“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文化力(新编版)

浅谈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文 化力(新编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19

浅谈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文化力(新编 版)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它所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的管理学者在学习借鉴、考察日本企业经营成功的经验后提出的,它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管理学界和工商界管理者频繁使用的词汇。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

织与活动等。 企业通过文化来引导、控制和凝聚人,用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提高企业和职工的整体素质,以达到企业的人本管理目的,对促使企业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近两年我们济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煤矿+学校+家园”的具体实践,就人本管理的文化力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人本管理文化力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人是企业之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财、物的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必然产生与经济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管理主体的文化管理,它不仅重视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用文化开发人力资源,而且把人看作生产、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研究演进探讨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研究演进探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与信息化,各国充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许多企业将人视为管理的中心,尊重、激励与开发人才,最终实现“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追根溯源,国内外人本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以管理学为基础,纵向探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演进,挖掘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明确我国国情下的企业人本管理理念与实践。 标签:人本管理;历史背景;演进 F24 1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对人本管理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徐琼等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把人当人看、当人用,充分考虑个人的特点,理解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同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做到人与物的协调,而不是使人成为物的附庸”。张兰霞等认为“人本管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意愿为指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肖向东等认为“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把企业中的人当做人来看,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基于前人的观点,本文认为企业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此基础上激励人、塑造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 2人本管理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2.1国外社会历史背景 2.1.1古典管理理论背景下的人本管理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和法约尔。20世纪上半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首次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标志着人本管理进入萌芽阶段。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一种“经济人”,受经济利益驱动才去努力工作,唯有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泰勒的科学管理不是一种高压式管理,并非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泰勒凭长期的工厂管理经验,注意到把制度与人性化相关联,提出标准计件工资制,确保了工人的权益得到公平与公正,工人得到了人性上的关怀,更激发了工人的干劲,最终协调了工厂效率与人性间的关系,因此泰勒也成为了首次把制度管理转变人性管理的先驱。法约尔在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强调了组织在规模扩张后管理要实行纪律、集中、统一与控制,同时也注意到提高员工的经济收入是存在着对员工人性关怀,也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泰勒和法约尔没能很

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新经济民营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摘要: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员工有着许多与这个时代相对应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民营企业作为员工流动性较大的经济实体,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真正将员工置于企业的核心位置,运用人本管理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和保持他们对企业的忠诚,让他们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智,创造出优秀的业绩。而要实行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应该在有关理念、制度、环境、载体等方面下功夫,实实在在地从微观层面做起。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人本管理;文化构建;着力点 一、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民企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经济时代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管理去中心化、服务去中介化、无企业创业、无单位就业以及无主发明等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趋势又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它使处于这一巨变过程中的现阶段的中青年知识员工(如70后、80后、90后)在对自己与企业关系的评价,对企业的人文关怀、利益报酬提供水平,与现就业企业的关系意识和心理契约内容,对自己向往和能接受的职业平台和环境,以及自身职业生涯选择和规划,自身职业存在形态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已经在员工职业、企业选择行为上明显表现出来了,如依靠互联网创业和获取收入,不选择企业就业,以及即使就业也不愿意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不愿意在一个企业干过长时间,提出与企业实行对等互惠性要求等。这些行为和意识,无疑彻底颠覆了企业员工传统的择业、就业以及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努力获得企业信任,忠诚企业等观念。在这种背景下,民营企业作为员工流动性较大的企业类型,其人力资源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需要努力打造适应现代知识员工综合需求的高水平企业文化,真正注重将员工的个人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密切结合起来,尽力增强心理契约对员工的牵引力和向心力,提升员工组织承诺水平,与员工尽可能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保持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热爱,让他们愿意为企业长期服务和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本管理,相对于新经济时代而言,

浅谈人本管理思想

浅谈人本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的管理。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关键在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管理企业,使企业走上振兴之路,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人的管理第一 企业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调动企业人在创造财富和赢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提高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来描述人本管理本质和最终意义。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所以说,激励的实现,必须使外部诱因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它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要理解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应关注到: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预测规划、教育培训、配置使用、考核评价、激励和维护,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说,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是现代企业人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知识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 (1)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2)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3)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4)良好的沟通和协调。(5)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即通过简历有效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企业命运共同体。(6)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目录】 一、绪论 (2) 二、人本管理的概述 (2)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2)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3) (三)人本管理的特征 (3) (四)人本管理的本质 (4) (五)企业应用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5) 三、中国企业在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整体来说,企业对人本管理认识不透彻,重视度不够 (6)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6) (三)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问题 (6) (四)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分歧大,无法达到统一 (6) (五)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缺乏了解,重视不够 (7) 四、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7)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 (7)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8) (三)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组织 (9) (四)建立与完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9) (五)关怀与尊重每一个人 (10) (六)坚持人本管理要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相结合 (10) (七)建立与培养团队精神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在企业人本管理中,人就是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核心,就是主体。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时代的要求,就是企业的需要,也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走向。本文通过对人本管理内涵及本质的探讨,在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应用人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提出企业要想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长久生存,必然要适应当下的全球化大背景,跟上时代瞬息万变的步伐,人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企业管理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管理机制 一、绪论 当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必要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人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一大法宝,同时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管理学家的关注。近些年来,“人本管理”,“以人为本”随处可见,但就是,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到底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企业中应用人本管理,以及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这就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一系列问题。 二、人本管理的概述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人本管理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严格上来讲,它就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与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开发与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最终达到实现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总称。简单来说,人本管理就就是把人置于管理中最重要的地位,尊重人,关心人,创造条件使人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以在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对于人本管理的内涵,可以用“3P”给以概括:

关于人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人本管理是指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企业在其管理活动中以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合理满足企业全体人员正当需要为出发点,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并进而实现组织内全体人员全面的发展,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本文就对人本管理的认识、实现途径和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对人本管理的认识 (一)人本管理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 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门管理科学的产生及发展都是对应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表面看似乎是科学发展的逻辑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客观社会历史对管理科学与实践的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广泛运用且产生积极的效果,是由现代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由主要领先自然物质资源转移到主要领先人力资源,即由物本型经济转变成人本型经济;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使平等、追求幸福生活成为人的不可剥夺的神圣权利。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平等地对待员工不仅是管理者的一种人道行为,而且还是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的一种必要条件,一种内在要求,并且这些这些要求已部分转为社会意志,有些已成为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合理地满足企业全体人员的正当人性需求是人本管理的本质要求 这一本质要求不仅指公司要尊重普通员工,满足他们的生存、安全、社交、自我实现等需求,同时也要求普通员工尊重领导层(或高阶层员工),尊重投资者和公司的各种需求。当然,不能无条件地满足那些不正当的需求或企业无法予以满足的要求。 (三)人本管理不能只注重行政职能而忽视战略职能 从行政职能的角度上看,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工作。如,招聘和培训员工、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考勤管理、文体活动组织、人事档案管理等;从战略职能的角度上看,人本管理的理念之一是将企业中的员工视为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人本管理工作就是将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职权,使之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推动力。其常规工作包括进行改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参与提供业务信息、制订人才保留计划等。 (四)人本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存在不少创新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传统人事管理发展而来的,但它突破了人事管理的界限,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人本管理观念更新。它对员工的假设由原来的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文化人,由原来将员工视为成本负担转变为有价值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部门也由原来的行政事务部门转变为生产效益部门。二是人本管理目标更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总9页)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 应用(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目录】 一、绪论 (2) 二、人本管理的概述 (2)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2)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3) (三)人本管理的特征 (3) (四)人本管理的本质 (4) (五)企业应用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5) 三、中国企业在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整体来说,企业对人本管理认识不透彻,重视度不够 (6)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6) (三)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问题 (6) (四)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分歧大,无法达到统一 (6) (五)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缺乏了解,重视不够 (7) 四、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7)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 (7)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8) (三)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组织 (9) (四)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9) (五)关怀和尊重每一个人 (10) (六)坚持人本管理要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相结合 (10) (七)建立和培养团队精神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在企业人本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核心,是主体。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走向。本文通过对人本管理内涵及本质的探讨,在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应用人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提出企业要想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长久生存,必然要适应当下的全球化大背景,跟上时代瞬息万变的步伐,人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企业管理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管理机制 一、绪论 当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必要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人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一大法宝,同时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管理学家的关注。近些年来,“人本管理”,“以人为本”随处可见,但是,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企业中应用人本管理,以及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一系列问题。 二、人本管理的概述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人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严格上来讲,它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开发和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最终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总称。简单来说,人本管理就是把人置于管理中最重要的地位,尊重人,关心人,创造条件使人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以在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对于人本管理的内涵,可以用“3P”给以概括:

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企业人本管理研究 摘要: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在国有企业中,企业职工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措施 前言 在科学发展观实践中, 在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发展能力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企业的员工。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企业的辉煌业绩。因此,人本管理就是在深刻认识人在企业中的独特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人本管理, 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是指把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 作为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 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 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 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 旨在满足人的需要, 促使企业员工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在企业当中, 可以更好的发挥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人本管理是针对三种形态的组织与管理理念而提出的。一种是以神为本。西方历史中“神”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及中国历史中某些造神运动的特殊期的管理都是以神为本的。二是以事为本。从管理和企业分别产生至现在大部分的组织和管理都是以事为本的。三是以物为本。物是目的人是手段,物比人更重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提出了人本管理的理念。人本管理就是以专心致力于工作并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为管理的主要对象。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与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以不断提高其满意度的管理活动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也是对人本管理的最精辟的解释。 人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确保竞争优势地位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放在首位,如何切实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断调整生产关

浅谈学校文化与人本管理101

浅谈学校文化与人本管理 【摘要】人本管理就是主张进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管理工作的渗透力,达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 【关键词】渗透管理;心态管理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学 校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广泛探讨学校文化的理论,深入研究学校文 化建设,无论对提高领导艺术、还是对增强学校、部门的活力,都是大有意义的。尤其作为 学校文化核心内容的人本管理应当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学校文化提倡的人本管理主张进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达到尊 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充分开发和合理用人力资源。人和物是组成学校的两大要素,在学 校管理的过程中,人即使管理的主体,又是主体管理的关键,人本管理摒弃了传统学校管理 以物为中心的观念,以促成思想意识,观念的转变为主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要手段,以 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目的,通过政治灌输、思想启发和理论诱导,把外部的强制的 规范要求,转化为内部的、自觉的行动。人本管理的这种“自律性”特点,使它对学校文化建 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人本管理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 水平。近年来我们在学校管理中结合渗透管理、群体管理、情感管理、心态管理、示范管理 和文化管理等人本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渗透管理 无论是几千人的学校,还是几十人的班级,要是大家步调一致,必须要有严密可行的章法遵循。章法的强制性,如何让变成学生的自觉性?这里有一个宣传、教育、劝说的渗透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有效的方式。在每年新生到校的半个学期里,打仗都会一度成风,学校领 导班子即使做了针对性规定,其中不准任何学生聚众打仗斗殴,凡违反者重罚,凡揭发者重奖,并详尽交代了赏罚细则。有人担心说这种结伙打仗是一种社会风气很难刹住。学校领导 亲抓亲管,通过党政工团、班主任、综合治理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个别劝说,大多数好打仗 的同学已有所收敛,个别转到校外。一次两个学生在校外打仗,被路过的本校老师发生,带 回学校,在校领导、学生会、班主任的潜心耐心地帮助下,两同学都彼此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保证绝无第二次。严肃了校风校纪,培养自觉规范的高尚性。在此基础上坐了公开的处罚,违反学生的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都因工作不到位而受到处罚的“株连”。这种面上要求, 个别严惩,罚人取心的做法,有效地刹住了这股歪风。多年来,实际共建了几十项制度,每 项制度的贯彻,都有灵活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作用来保证。 2.群体管理 做人的工作,靠少数人或单一部门抓是不奏效的,必须是全员动作、人人参入。每个人既是 思想政治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尤其是学生会、班主任。学校将责任分配到位,奖 罚分明,做到公开公正。班主任、学生会深入班级、宿舍,做具体的思想发动,随时为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使每个人每个月打分成绩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那种“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的观点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关键在如何发挥群体作用。 3.情感管理 语言是沟通情感的工具,语言交流是思想工作的最好方式。它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交情换 理或注情入理。这种管理,只可使其认同,不可强制从事。运作中,应该思想上搞双向交流,人格上平等交换,是非上要黑白分明,道理上以情感人,处置上要达到吃堑增智的目的。前 一时期,一个班级的一个学生无端地将班长打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感到,这事如不狠抓,就会导致今后无人敢管理、无人愿管理。学校决定从严处罚。给予他记过处分,赔偿医疗损

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doc

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 摘要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论述了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并提出了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人力资源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在国有企业中,企业职工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 1 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为特征的。如果企业管理不以人为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职工是企业之本,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实施与落实,无不取决于全体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当前,尽管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实施人本管理对企业

的重要意义,但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组织指挥生产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集中统一加强管理,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员工,长此以往,结果必然是逐渐抹杀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其丧失主人翁责任感。如果过于依靠制度管理,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规章制度也不会得到自觉执行。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行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刺激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通过勤奋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是无可厚非的。但仅靠物质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劳动热情,缺乏长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容易在职工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倾向,以至于偏离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最终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只有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把人看成具有思维和主观能动作用的人,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和发挥旺盛的竞争力。 (2)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社会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所决定的。应把人本管理看成是“有形”的,“有形”在人的头脑之中;看成是“硬”的,“硬”在使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看成是“实”的,“实”在扎实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成果。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给出了解决的措施,办法和注意事项。 二、关键词:人本管理;途径 目录 前言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际中对企业管理的接触,了解企业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学会企业管理具体的运作模式;在实习中以领会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内涵,应用,以及现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实习的任务。在公司实习中我主要以企管部的部长主力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管理与学习,公司所有的关于员工的培训、生活、娱乐等所有活动的组织与举办我都身体力行,在实习中我协助部门管理,落实具体事件的实施,在工作外我和企业的员工以及各个管理人员积极交流,听取他们对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并在具体管理中落实员工提出的合理的建议。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逐步转入人力资源,实施人本管理,深受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人本思想的诞生及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管理从以优化资本为目的管理转变为以优化人员为目标的管理,这是当代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的科学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弄清楚人本管理的内涵以及本质,对于人本管理在人才管理,尤其是高等人才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当然,虽然有些企业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在具体的做法上却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凡是重视人本管理的企业,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就处于呆板和沉寂状态。

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企业必须坚持把人放在诸多因素的第一位,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做好人的管理工作,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促进员工需求满足,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创造作用的文化环境,注重启发,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实现企业预订的目标,只有这样,员工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企业的效益才会得到提高。 从实习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也就是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3)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4)缺乏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人本管理思想概述 1.人本管理思想基本内涵和特征 (1)基本内涵。人本管理,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本,把组织成员作为管理的主题,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本,把组织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本,服务于组织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和成员目标“双赢”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总称。它不同于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人本管理强调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把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2)人本管理的特征。人本管理不同于此前的其他管理模式,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理论及实践,包括我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我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及实践理论,国外首倡的行为科学及企业文化学等,经提炼,概括而成的基本管理思想,原则和方法体系。有三个主要特征:一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把人置于管理中最重要的地位,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人本管理思想对人的约束是柔性的,尊重人,关心人,以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追求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共同实现。 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人群组织,不仅在其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企业与外部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构成企业的人际关系网络。 (2)以激励为主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主体的员工,其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本管理注重激发人的潜能,最重视的就是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应想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是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来进行。(3)使员工从“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尽量扁平化,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打破原来过细的专业分工,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员工感到工作的乐趣,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还要逐步让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自主管理能有效体现人本管理宗旨,是民主管理的更高层次,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企业的管理者,但每个人都潜存着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可能,要做到人人争当先进,事实争取成功。

浅谈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人本管理概述 (3) (一)用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 (3) (二)人性化管理 (4) (三)人的全面发展 (4) (四)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4) (五)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 (4) (六)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指导思想、管理模式 (4) 二、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对人本管理的理解有误 (5) (二)人本管理理念没有落到实处 (5) (三)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 (5) (四)人本管理的实施没有企业文化作后盾 (5) (五)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6) (六)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管理 (6) (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6) 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7) (一)树立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 (7) (二)构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7) (三)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 (四)加强管理着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管理 (7) (五)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 (8)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 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本文以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人力资源

浅谈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在企业中,企业职工即使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 一、人本管理概述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到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特别是二战以后,在思想内容,组织方式,形式手段等方面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来临,规范与制度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其刚性大为削弱。因此规章制度只能对共性问题进行约束,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其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工作,没有固定准则和模式可循,人们只要求结果,但很难监控它的过程,而且生产技术高度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多元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人对机器的适应将变成机器对人的适应。人们所受的刚性制度越小则自由度越大,为人类实现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所以在新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必然取代管理型管理,因为人本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管理要求。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宝贵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调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突出强调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通过充分地尊重个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个人潜能,达到企业目标并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 “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不仅仅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一)用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 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企业人本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核心,是主体。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走向。在市场经济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不仅能够建立全员统一的价值观,同时还可利用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人本管理企业管理应用管理机制 一、引言 当前经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变革,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财富。企业要想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长久生存,必然要适应当下的社会大背景,跟上时代瞬息万变的步伐,实现人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走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逐渐由“以物为主”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理念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倡个人的价值,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显然,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大方向。实现人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企业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会充满活力并不断发展。总之,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将会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本管理的出现,完成了由“管理人”到“合作人”的转变,企业采取“合作者”的方法管理员工,关系平等,地位平等,迎合了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打造灵活型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在企业界中,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人本管理思想已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在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 在管理实践中,特别是在刚转型的国有企业中,行政领导是组织指挥的一种基本手段,对于集中统一指挥领导,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如果过多地依赖于行政手段,将会逐渐抹杀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行管理,也只能换来短暂的劳动积极性,缺乏持久性。只有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把人看成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才能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竞争力。

论文1--浅谈企业的人本管理

浅谈企业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的兴起与繁盛表明了管理学与伦理学的融合趋势。人本管理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围绕人做工作,引导人、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当前,在企业面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更产权关系的情况下,实施人本管理,既要解决管理观念上的问题,也要逐渐建立和完善与人本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还要在具体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总结和创新。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一)人本管理的涵义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3、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每一个人作为大写的人,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应有权利。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应当使人受到最大的尊重,使人的权利得到更

浅谈安全人本管理(新编版)

浅谈安全人本管理(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40

浅谈安全人本管理(新编版) 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的天字号工程,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更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家庭的切身利益。实践充分证明,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本文就如何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谈点认识。 一、把握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思想。 综观煤矿安全工作的实践,透析过去事故发生的根源,可以清楚的看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有两大因素:一是客观因素,即人的思想行为。人是自然界和生产力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职工群众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力量源泉。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广泛发动和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以

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表现;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把创新安全管理的着重点放在“以人为本”上,并不是忽视现场管理等其他方面,而目的正是通过抓人的管理去抓好现场管理,把措施规程等真正落实到搞好安全生产环节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只有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夯实企业本质安全的坚实基础;只有全面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才是打造企业本质安全根基的有效途径。 二、狠抓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对人的培养和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了解真情,关心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情况,着眼提高职工的全员整体素质。一是狠抓安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特殊工种、班组长和新工人入矿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群监系统和宣传部门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理念和安全生产知识。三是坚持各专业每周的安全大课制度,把本专业的职工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四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技术标兵,促进职工的正规操作。五是抓好对薄弱人物的管理。在

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

摘要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论述了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人力资源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在国有企业中,企业职工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1 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如果企业管理不以人为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职工是企业之本,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实施与落实,无不取决于全体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当前,尽管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实施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组织指挥生产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集中统一加强管理,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员工,长此以往,结果必然是逐渐抹杀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其丧失主人翁责任感。如果过于依靠制度管理,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规章制度也不会得到自觉执行。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行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刺激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通过勤奋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是无可厚非的。但仅靠物质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劳动热情,缺乏长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容易在职工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倾向,以至于偏离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最终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只有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把人看成具有思维和主观能动作用的人,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和发挥旺盛的竞争力。(2)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社会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应把人本管理看成是“有形”的,“有形”在人的头脑之中;看成是“硬”的,“硬”在使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看成是“实”的,“实”在扎实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成果。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认同人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价值,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把巨大的精神动力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去创造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根本问题是造就出一流的人才。[!--empirenews.page--](3)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企业由以管理“物”为中心,转变到以管理“人”为中心,这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只有高度重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否则,企业的素质很难提升。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追求人本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出现了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即使是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方法和人本管理方案,依然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身活力的目的。这样的企业精神很难在职工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形成共同的认同感。(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工作因素等)的影响,职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地从满足人们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职工积极性,忽视了“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这一关键问题。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上,多数企业以工资、奖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