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案例

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案例

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案例

案例一:
罪犯刘某正在监狱服刑改造,1998年夏季,刘某纠集10余名罪犯,围攻、殴打监狱人民警察,并裹胁他犯参加,不允许其他罪犯参加正常生产、学习及劳动,造成监内秩序非常混乱,影响极坏。
问:1、刘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名?
2、对刘某的犯罪行为,监狱应如何处理?
答:1、刘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因为刘某的行为符合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要件。
2、对刘某的犯罪行为,监狱应立案进行侦查,侦查终结后,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当地人民检察院处理。

案例二:
罪犯张某,27岁,因盗窃一头耕牛,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张某对判决不服,在服刑期间,多次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先后三次驳回上诉,张某仍继续申诉。监狱对张犯的申诉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量刑不当。
问:1、张某的申诉多次被人民法院驳回后,张某继续申诉,监狱应如何处理?
2、监狱根据罪犯张某的申诉,认为判决确实有错误,应如何处理?
答:1、罪犯张某的申诉,多次被人民法院驳回后,张犯继续申诉,应当允许,监狱对其申诉应当照转,不得扣押。
2、监狱根据张犯的申诉,认为判决确实有错误,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或原判人民法院提请复查。

案例三:
罪犯王某,1990年8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王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不致再危害社会。为此,监狱于199年4月提出假释建议,由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王某被假释后,在考验期内,发现其在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还犯有诈骗案罪,未经人民法院判决。
问:1、对罪犯王某适用假释是否恰当,为什么?
2、王某被假释后,在考验期限内发现漏罪,应如何处理?
答:1、对王某适用假释恰当。根据有关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
2、罪犯被假释后,在考验期限内,发现还有漏罪未经判决,应撤销假释。

案例四:
某日,监狱人民警察郭某在带领部分罪犯劳动作业时,一名罪犯强行脱逃,郭某立即发出警告,命令罪犯停止逃跑,罪犯不听制止,继续逃窜。郭某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射击,将逃跑罪犯击毙。
问:1、郭某使用武器是否符合规定?
2、使用武器后,郭某应做哪些工作?
答:1、郭某使用武器符合监狱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罪犯脱逃,经警告无效时,可以使用武器。
2、使用武器后, 郭某应立即

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监狱机关。

案例五:
某监狱发生罪犯纵火案,因发现及时,扑救有方,未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场及现场周围发现脚印、铁皮油桶、棉纱、烟头等痕迹物品。有关监狱人民警察对现场进行了保护。
问:1、在侦查人员来到之前,对火灾现场应如何保护?
2、在侦查人员来到之前,对现场留有的痕迹物品应如何保护?
答:1、对火灾现场保护时应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可使用隔离带或绳索、白灰作出标记,同时布置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对现场遗留的物品可用粉笔划线圈起来,或采取其他措施予以保护,防止践踏、移动、丢失或毁灭。

案例七:
陈某在着手强奸妇女孙某的过程中,孙某反抗,正在厮打时,孙某的丈夫卫某从外回家看见,顺手操起一根木棒,猛砸陈的后脑,致陈某死亡。
问:1、卫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2、卫某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答:1、卫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因为卫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条件。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
2、卫某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案例八:
李某私接高压线在河中电鱼,虽经他人劝阻,但李某置之不理,致使一名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1、李某的行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犯罪?
2、李某是否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答:1、李某的行为是间接故意犯罪,因为李某明知自己的电鱼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会导致死伤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符合间接故意犯罪的要求,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2、李某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为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造成一死一重伤的损失,且这种损失是由李某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案例九:
丁某系某监狱干警。一日,丁某在搜监时,发现服刑人员米某私藏小锉一把,遂怀疑其妄图越狱潜逃。丁某召集与米某同监的七名犯人,先向他们介绍了米犯的情况,并且说:“今晚如果他不老实就好好地收拾他(指拷打)。”随后,丁某将米某押至中队办公室内审讯,令米犯跪在地上,米犯不肯交待。丁某遂一直罚米犯跪着。晚上,丁某找来看管禁闭室的职工王某、张某参加审讯。丁某用木棍、竹竿和浸湿打结的麻绳抽打,边审讯边抽打达两个多小时。米某被打得

伏在地上昏死过去,无法继续审讯。丁某遂叫人用冷水将米犯冲淋后抬回监房。
问:1、案例中丁某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
2、丁某的行为已构成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了什么罪名?
答:1、丁某作为监狱干警其身份是国家公务员,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刑法》和《监狱法》。
2、构成犯罪,其行为符合刑讯逼供罪构成要件,构成刑讯逼供罪。

案例十:
周某为刑满释放人员,1998年4月,周某在石景山玩时,发现一妇女随身携带许多现金,即产生歹意,便上前扯断该女子的拎包带子,将包抢走后正欲逃跑。见一男子迎面走来,周某认为该男子为抓捕自己而来,便一拳将该男子打倒之后逃跑。1个月后,周某被抓获归案。周某之父为使周某免受刑事追究四处活动,委托韩某(县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给其帮忙。韩某声称需要花一万元打点,周某之父即给韩两万元,说明一万元作为韩的辛苦费,另一万元作为活动经费。后韩某多次向法官吴某打电话说情,吴某迫于情面,对周某作出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
问:1、周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2、周某父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韩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4、法官吴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答:1、周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为抗拒抓捕而实施了暴力行为,尽管其在主观有对事实认识的错误,但这种错误并不影响对周某行为的定性。所以周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周某父亲的行为构成行贿罪。
3、韩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韩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影响和便利,为请托人周某的父亲谋取不正当利益,其行为已经构成受贿罪。
4、吴某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吴某身为法官,明知周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却违背事实和法律的规定,对周某作出免于刑事处分的判决,其行为已构成徇私枉法罪。





作业1:
一、案例分析题:
1、
(1)被害人杨某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不服的,自收到判决书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5日内,应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因此,被害人杨某不可以对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提出上诉,但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2)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详见课文第61页至62页。特别要留意第62页的第4-7个权利。要注意的是自诉案件的被害人的权利比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多了可以上诉权、反诉权,这是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没有的权利。
2、

答:首先,本案涉及审判管辖中的地区管辖问题。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关系。其中,犯罪地是作为确定地区管辖的基本原则,被告人居住地作为确定地区管辖的辅助性原则。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在本案中,三被告人在通往乙市的路上劫持了被害人孙某,并在途中实施了轮奸行为,因为这途中仍未进入乙市范围,而是属于甲市范围;但是轮奸行为并不是在通往乙市的途中实施完毕而是在进入乙市后仍未实施完毕,所以轮奸行为的发生地应为甲市和乙市,因此甲市法院和乙市法院对此案件均有管辖权。
其次,本案管辖还涉及到指定管辖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尚未开庭审判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被告人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争议的人民法院分别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在本案中,甲乙两市都有管辖权且在管辖上存在争议,因此,甲市法院和乙市法院应分别逐级上报共同的上一级法院来指定管辖。
最后,甲市、乙市法院的共同上一级法院在指定管辖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乙市,因为三个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乙市被发现的,而且三被告人也是在乙市被抓获归案,所以乙市受理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在指定管辖的时候考虑在乙市审判更为适宜。
3、
答:该市公安局负责人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原因在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而有关负责人在遇到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出现时,也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尽快作出决定。在本案中,王某作为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队长与被告人张某的妹妹曾经谈过恋爱,而且与张某也比较熟悉,此为法定应回避的情形,王某自己主动也提出了回避申请,对此,公安机关负责人应及时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不得因案情复杂重大等原因加以推脱,但在回避决定作出之前侦查人员是不停止

对案件的侦查的。
所以,尽管本案中涉及的案件复杂且时间紧迫,对于有回避情形出现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的负责人仍应及时审查回避申请,尽快作出回避决定,以案件复杂重大等理由加以推迟拖延是不合法的。
二、问答题
1、相同点表现:课文第61—62页
区别表现在:自诉案件的被害人可以对判决、裁定提起上诉,在诉讼过程中自诉任人可以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2、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包括:见课文第107—108页的三类案件。


作业2:
一、案例分析题
1、答:法院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
第一,本案涉及指定辩护。指定辩护是指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辩护人为被告人进行辩护。在我国指定辩护包括强制指定辩护喝酌定指定辩护两种情形。强制指定辩护是指对于下列三类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这些情形包括: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对于有这三种情形存在的,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在本案中,被告人周某的犯罪行为数个,其中还有杀人强奸行为,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因此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律师,而不论辩护人是否同意,如果在指定之后被告人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有正当理由的话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因此,在本案中,法院应当为被告人周某指定辩护人。
第二,本案还涉及到公开审理问题。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本案中,被告人周某数个犯罪行为中包括对一女青年的强奸行为,因此本案涉及到个人隐私而不应该公开审理。但是法院却对本案公开审理了,这是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另一错误。
2、答:案例中公安机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法有:
第一,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监视居住不得超过6个月,而且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陆某是在5月2日被监视居住的,因此陆某的监视居住期间不得超过11月2日,而公安机关在11月7日才解除对陆某的监视居住,这点是违法法律规定的。而且,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因警力不

足,暂停了对陆某一案的侦查,这点同样是违法法律规定的。
第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撤销监视居住的,应当将《解除监视居住通知书》送达执行的公安机关。在本案中,公安机关在解除对陆某的监视居住后没有通知陆某单位的义务,但是公安机关应该将此决定通知陆某,而公安机关并没有这么做,这点是违背我国法律规定的。
3、答:
(1)本案中已经收集到的法定证据有:
物证:现场脚印两个;李大龙所使用的三角刮刀、菜刀;在李大龙家被搜出的金项链、现金10000余元。
鉴定结论:李大龙的鞋印鉴定、沾在菜刀上的血迹血型的鉴定。
犯罪嫌疑人供述:李大龙在侦查人员审问过程中对犯罪事实的承认供述。
被害人陈述:张小妹在苏醒后陈述说邻居李大龙砍伤她并抢去金项链和现金14000余元。
(2)本案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别有:
直接证据:被害人张小妹的陈述、犯罪嫌疑人李大龙的供述。
间接证据:现场脚印、李大龙所使用的三角刮刀和菜刀、在李大龙家搜出的金项链和现金、李大龙的鞋印鉴定、菜刀上的血迹鉴定。
二、问答题:
1、答:参见书本第188页
2、答:
第一,应遵守的规定不尽相同。具体参见书本第242和245的各自规定。
第二,两者的执行方式不同。具体参见书本第240和245页的各自执行的规定。
第三,两者的期限不同。具体参见书本第243和246的规定。
第四,两者的救济与撤销规定不尽相同。具体参见书本第243和246的规定。

作业3
一、案例分析题:
1、答:本案应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原因如下: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我国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被害人死亡的,并不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不是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而检察院立案管辖的案件主要是贪污贿赂案件,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除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的刑事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刑事案件之外,其他刑事案件都由公安机关立案管辖。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陈甲干涉其妹妹的婚姻自由时对其妹妹辱骂、殴打,属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件,但是由于陈甲的干涉行为其妹妹陈乙后来自杀身亡了,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类

案件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因此不属于法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同时这也不是检察院的立案管辖范围,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应归于公安机关直接受理。
2、答:在本案中,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在询问证人的时候将部分证人召集在一起询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据此,同一案件有几个证人需要询问的时候,侦查人员应当每个证人分别进行询问,而不能允许采用座谈会的形式让证人集体讨论和作证。所以,侦查人员张某、杜某询问证人时将部分证人召集在一起询问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第二,在拘留犯罪嫌疑人后不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执行拘留的时候,必须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拘留证》正本上签名或按手印。如果拘留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在执行完拘留仍应及时补办《拘留证》让被拘留人签名或按手印。在本案中,侦查人员在偶然情况下拘留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赵某的,当时并没有办理并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在拘留后本该及时补办的,但侦查人员张某并没有这么做,是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
第三,在拘留赵某两日后才进行讯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24以内进行讯问。而在本案中赵某在1月4日被拘留,按照法律的规定侦查人员应该在1月5日进行讯问,但是侦查人员直到1月6日才讯问,在时间规定上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第四,犯罪嫌疑人赵某提出要聘请律师,侦查人员张某不准赵某聘请。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察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因此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赵某已被采取强制措施,那么其就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侦查人员不允许其聘请律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第五,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候直接要犯罪嫌疑人“老实交待罪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但是在本案中,侦查人员讯问的时候并没有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而是先入为主地认为犯罪嫌疑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要犯罪嫌疑人老实交待,这点不符合法律规定。
第六,侦查人员说要赵某“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来才能说他无罪”。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规定,我国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据此,侦查机关、检控机关负有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有罪的证明责任,犯罪嫌疑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也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因此,侦查人员张某说要犯罪嫌疑人赵某自己拿出证据方可说明他无罪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八,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张某多次打赵某的耳光,并罚赵某跪在地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供述,不能作为指控犯罪或定案的根据。据此,侦查人员不得殴打赵某,其行为是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
3、答:
(1)检察机关在本案诉讼中违法诉讼程序规定的情况有:
第一,在逮捕苏某的时候检察院派其本院的侦查员去逮捕苏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因此,除了国家安全机关在侦查有关国家安全案件时行使侦查机关的相同职权外,其他案件包括检察院的自侦案件中的执行逮捕都由公安机关进行。在本案中,检察院侦查部门决定了对苏某的逮捕后,应当将逮捕决定交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所以,检察院由本院的侦查员直接执行逮捕是不正确的。
第二,公诉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苏某有贪污罪时当庭指控。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公诉机关在庭审过程中发现被告人有遗漏罪行,应向法庭提出延期审理的建议,对新发现的遗漏罪行补充侦查。在本案中,公诉人在庭审过程中发现苏某另犯有贪污罪,但是公诉人并没有向法庭提出延期审理的建议而是当庭指控,此点是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的规定的。
(2)法院在一审中不符合刑事诉讼有关法律规定的有:
第一,辩护律师在庭审中申请传唤公司的知情人出庭作证人,合议庭同意该申请但却决定中止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有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还规定,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在本案中,并没有发生被告人患严重疾病或者脱逃的情形,因而不能决定中止审理;相反,辩护人传唤新的证人,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所以,合议庭同意申请但决定中止审理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第二,合议庭在认为指控苏某挪用公款罪证据不足不能定罪时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

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主要是:拟判处死刑的;合议庭成员意见有重大分歧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有其他需要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在本案中,并没有出现法律规定的相似情形,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原因仅在于不认定苏某的挪用公款罪怕检察院上诉,这个并不是可以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理由,合议庭本身对案件的评议若没有重大分歧就应合议庭的意见作出判决而不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例中一审法院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3)法院在二审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法是:作出准予撤回上诉的决定书。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应当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当裁定准许被告人撤回上诉。在本案中,第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原判决正确无误,那么应作出准许被告人撤回上诉的裁定而不是决定,但是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却是决定书,这点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问答题
1、答:参见书本第316页。注意:首先应答搜查的概念,然后再答其程序。
2、答:参见书本第351页法定不起诉的六种情形。

作业4:
一、案例分析题
1、答:二审法院的做法不正确,原因是: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第二审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而且,我国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在被告人未上诉、公诉人未抗诉的情况下,第二审法院不得加重第一审被告人的处罚。在本案中,第二审法院以第一审中对被告人的量刑太轻为由,直接撤销原判中的刑事判决部分并加重了被告人万某的量刑,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2、答:本案中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原因在于: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报请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应当裁定予以核准;(二)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发回重新审判;(三)认为原判量刑过重的

,应当依法改判。据此,如不是因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裁定发回重新审判,若量刑确实太轻,只能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在本案中,被告人没有上诉公诉人也没有抗诉,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仅是适用刑罚不当,如果是过重,则高级人民应当依法改判,如果是太轻,则也只能裁定予以核准待发生法律效力再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无论如何也不应以适用刑罚不当为由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此种做法是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3、答:
(1)公安机关的不当之处在于:在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后没有将崔某释放或者变更为其他的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侦查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决定未获批准时,应当将犯罪嫌疑人立即释放或者犯罪嫌疑人有脱逃的可能的可以变更为其他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因此,在公安局申请复议、复核的过程中,应当先将崔某释放或者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而不能将崔某一直关押,这个做法是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2)检察机关的不当之处在于:区检察院认为判决有误时,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提出抗诉。在本案中,如果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判决确实有误,应向上级人民检察院递交材料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决定是否提起抗诉,而不能由区人民检察院直接向区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因此,区检察院直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3)法院的不当之处有:
第一,群众扭送崔某到法院,但法院告诉群众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来的现行犯,都应当收留并立即进行讯问,同时应向扭送的公民询问发现被扭送人及扭送的过程,弄清扭送的原因和基本事实。如果认为已经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在本案中,法院对群众的扭送行为,根本就没有进行询问,这点是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第二,区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应对崔某实施逮捕派法警将崔某逮捕。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作出的逮捕决定都由公安机关执行。因此,在本案中,法院决定对被告人崔某

逮捕后,应将逮捕决定交由公安机关执行,法院直接派法警执行逮捕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
第三,法院在判决生效后交崔某所在单位负责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据此,缓刑刑罚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犯罪分子所在单位仅是配合。法院应将崔某交给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执行,而不是交给其所在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