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由于投资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GDP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GDP的拉动力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造成就业人数及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盲目扩大投资,超出国家财力、物力,也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方面,我国有过不少历史教训。

目前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测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或贡献率):

一、国民收入法

这种方法基于国民收入支出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简称其为国民收入法。

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用国民收入法测量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

别为:①计算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该比重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表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00%。

②将①计算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以报告期GDP增速,所得百分比即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常表述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

两种计算方法对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I/△GDP ×100%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I/△GDP×( △GDP/△GDP0) ×100%

其中:△ I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

△GDP :报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报告期GDP增速。

(1)赣州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1861394例如:

万元和1594408万元(皆为可比价);2005年和2004年的GDP(可比价)分别为4714952万元和4184368万元,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61394-1594408)÷(4714952-4184368)×100%=50.32%。

根据公式可知: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故有50.32%×12.7%(2005年GDP增长速度)=6.39%,则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6.39个百分点。

(2)赣州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4年和2003年分别为1594408万元和1531612万元(皆为可比价);2004年和2003年的GDP(可比价)分别为4184368万元和3733668万元,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594408-1531612)÷(4184368-3733668)×100%=13.93%。

根据公式可知: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故有13.93%×12.1%(2004年GDP增长速度)=1.69%,则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69个百分点。

二、投资乘数法

投资乘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或数倍于这笔投资额的GDP的增加。它等于每单位投资量的增加所导致的产出增加的数量。其公式为:投资引发的GDP=投资乘数×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其中: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三、投入产出法

此种方法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表中反映行业间投资产出关系的

系数,计算增加某个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这些系数主要反映出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决定的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这种方法只能衡量投资对各个部门总产出影响。不过这种方法只能衡量投资对各个部门总产出的影响。

用国民收入法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时,只考虑由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考虑投资品行业收入增加所推动的一系列次级消费的增加。而投资乘数法通过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定量投资对GDP的贡献。投资乘数法和投入产出法较好地弥补了国民收入法所衡量的投资贡献不包括投资引起消费增长对经济间接的贡献这一缺陷。由于国民收入法的这一缺陷,用此方法计算的投资贡献率会少于投资实际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

按支出法计算所要求的数据,获取容易、计算方法简便。而用投资乘数法和投入产出法计算所要求的数据获得较难,来源质量也不很高。因此,尽管国民收入法测量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准确性并不如其它两种方法,但由于这一方法的可比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计算上的简易性上,具有相对优势。目前国内外在考察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时,仍经常运用这种方法。

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包括有形资产,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无形资产(如矿藏勘探的支出、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之和。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我国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最基本资料来源。

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有: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50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相应统计的投资。二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相应部分。三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

有关贡献率的计算问题

有关贡献率的计算问题 产业部门贡献及贡献率、需求拉动及拉动率、地区贡献及贡献率是经济增长分析经常用到的指标 , 本文介绍这些指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描述它们在我国九十年代的数据表现。 一、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 从生产角度来看 ,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 , 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等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之和。产业部门贡献指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即经济增长率 ) 的增加额 , 产业部门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所占的份额。 ( 一 ) 计算方法 用 y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t 代表年度 ,, 则 t 年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r t - =(y t - y t-1 )/y t-1 (1) 假设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被划分为 n 个产业部门 , 用 y i 表示产业部门 i 增加值 , 则 (1) 式变为 r t =(y t 1 - y t-1 1 )/y t-1 + (y t 2 - y t-1 2 )/y t-1 +…+ (y t n - y t-1 n )/y t-1 (2) 其中 r t i = (y t i - y t-1 i )/y t-1 (3) 就是产业部门 i 对经济增长率 r t 的贡献 , 简称为产业部门 i 的贡献。它是 t 年产业部门 i 增加值增量与 t-1 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是拉动率?) 将 (2) 式两端同时除以 r t , 则有 1= [ (y t 1 - y t-1 1 )/y t-1 ] /r t + [ (y t 2 - y t-1 2 )/y t-1 ] /r t +… + [ (y t n - y t-1 n )/y t-1 ] / r t (4) 其中 p t i = [ (y t i - y t-1 i )/y t-1 ] /r t = r t i / r t (5) 就是产业部门 i 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 , 简称为产业部门 i 贡献率。它是产业部门 i 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将 (1) 式代入 (5) 式 , 则产业部门 i 贡献率也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p t i = (y t i - y t-1 i )/(y t - y t-1 ) (6) 即产业部门 i 的贡献率等于产业部门 i 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国内生产总值有现价和不变价 ( 名义值和实际值 ) 之分 , 所以 , 经济增长率 , 从而产业部门的贡献和贡献率也有现价和不变价 ( 名义值和实际值 ) 之分。不过 , 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 , 经济增长率仅指不变价增长率 , 从而产业部门的贡献和贡献率也仅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标 , 因此也可称为产业部门的实际贡献和贡献率。请注意 , 国内生产总值的现价和不变价往往是不同的 , 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价格变化的比例也往往是不同的 , 从计算公式 (3) 、 (5) 和 (6) 可以看出 , 产业部门的现价贡献和贡献率与产业部门的实际贡献和贡献率往往是不同的 , 所以一般情况下 , 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 ( 二 ) 应用举例及有关说明 表 1 和表 2 分别为我国某连续两年按当年价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分产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 表 1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分产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 表 2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分产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表 2 计算 ,t 年经济增长率为 r t - =(y t - y t-1 )/y t-1 =(8267 - 7595) ÷ 7595=8.8%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崔玉平 什么是经济增长?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财富的的实际增加量或实际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增长率或人均国民收入(NI per capita)增长率来表示。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及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迫进,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和实物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现在正逐步转变为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盘活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随之而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角色作用,日益成为争论的中心议题。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显著。这种显著性及显著性的大小,需要通过估算的数据来说明。尤其是在我国,一方面希望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和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稀缺和高等教育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日趋递增,人们开始思考高等教育是否应该随着私人教育需求量的扩大而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是更多地投入到基础教育以促进公平,还是更多地投入到高等教育以提高民族的科技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被迫重新去思考和估算,教育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值得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投资。 事实上,人们最初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并不是出于教育自身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而是由于经济学家在寻找导致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时候,发现了教育这个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试图把这种作用分离出

来,加以量化,从而开创了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于20世纪20年代所采用的工资劳动简化法;以及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丹尼森(E.F.Deniso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方法,都是出于对经济增长因素计量的需要而建立的。本文的目的仅在于综述和发挥各种有关估算教育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 一、教育贡献率的表示方法 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估算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值入手; (1)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 e)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Y)的比例(△Y e/△Y)。 (2)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y e)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y)的比例(y e/y)。 (3)教育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量(△(Y/L)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加量(△(Y/L))的比例(△(Y/L)e/△(Y/L))。 (4)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这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S 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S y)的比重(S e/S y)。 目前所见到的方法,主要是从前两个方面入手来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面主要介绍前两方面的估算方法。 二、估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的方法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_张倩

一、序言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研究,鲍默尔和富克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对加拿大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及第三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定性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二是定量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预算与预测分析等。国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拉动经济增长的某一方面的贡献率,如科技进步、区域创新能力、制度、人才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研究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度问题。 鲜有文章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着重纵向分析,从统计预测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历史贡献率推断未来贡献率,即研究数列彼此之间存在统计上的依赖关系。同时辅之以横向分析,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着重考察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本文从时序和结构两方面探讨陕西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 二、实证分析 1.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纵向分析 首先对陕西省1996年至2008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列进行单位根检,检验数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认为原序列是平稳的,不具有趋势性的。然后,做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初步确定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适合ARMA模型。本文采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为1996年至2008年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为《陕西省统计年鉴》。 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可以初步预测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是ARMA(4,4)模型,进行定阶实验,最终确定模型为AR(4),AR(8),MA(4)的综合模型。 本文采用的是最小二乘估计法估计,以实际值和模型拟合值之差的平方和达到最小为原则对参数进行估计。建立的模型为: F检验:模型的F检验值为12.512,相伴概率为0.000,F检验显著即回归方程显著。代表着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滞后8期,残差滞后4期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有显著影响。 t检验:=7.892,相伴概率为0.0000,=9.605相伴概率为0.0000,=-3.505相伴概率为0.0025,=-12.768相伴概率为0.0000。这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滞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8期,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残差滞后4期别对被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都有显著影响。 AIC值为-2.685,SC值为-2.487。在同类结果中也是最低的。 适应性检验:是指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模型解释系统动态性(即数据系列的相关性)的程度。合适模型应该完全或基本上解释了系统的动态性(即数据系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得出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残差是白噪声序列。 此模型各种检验都能通过,模型设立符合预期设想,很好的估计了解释变量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时间序列的滞后4期,是设立比较好的模型。 2.第三产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横向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存在错位的主要原因是各次产业的内在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以及存在剩余劳动力,当物化技术水平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引起。 (1)陕西省产业结构错位的测算 选择1979-2008年的数据为测算对象,测算出陕西历年产业结构错位值。在考察期内,第三产业错位幅度稳中有降,在20世纪90年代错位幅度较大,一度达到了17.46(1992年),但随后错位幅度开始大幅下降,在2008年时已经下降到0.42。说明第三产业实际劳动生产率在进入21世纪后接近于本产业的内在劳动生产率。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趋向匹配,但从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却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以金融服务业、物流业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行业发展缓慢,致使吸纳的劳动力较多的分布于较低层次的服务行业,从而并未能发挥人力资本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 根据上述分析,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错位主要是由于两大因素:产业结构水平滞后难以吸纳拥有高级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致使产业的附加值大大降低;劳动力供给丰富,但总体质量偏低,造成劳动力资源难以有效被利用。 (2)第三产业内部比例对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的影响 为寻觅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第三产业相关数据作定量分析。一般地说,第三产业三个层次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中所占的比重会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因此,研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各层次发展水平之间的规律性,可以用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作为自变量,用第一、二、三层次占第三产业比重作为因变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张倩 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纵向建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数列模型,并使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横向研究从人口结构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错位差,以及第三产业内部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陕西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间序列模型,得出了陕西省经济发展要从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第三产业内部格局优化、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积极推动现代服务行业五个方面进行的结论。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错位差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210-01 收稿日期:2011-04-16 (下转第212页)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1、投资率,又称资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为: 2、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上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 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 反映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 3、投资拉动率,又称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投资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投资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计算方法为: 投资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投资拉动率×GDP增长率 其中的GDP增长率一般为不变价生产法GDP增长率(下同)。 4、消费拉动率,又称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消费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也称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计算方法为: 消费拉动GDP增长(百分点)=消费拉动率×GDP增长率 5、“贡献率”?它是怎样计算的?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产业拉动率: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由于投资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GDP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GDP的拉动力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造成就业人数及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盲目扩大投资,超出国家财力、物力,也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方面,我国有过不少历史教训。 目前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测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或贡献率): 一、国民收入法 这种方法基于国民收入支出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简称其为国民收入法。 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用国民收入法测量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别为:①计算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该比重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

表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00%。 ②将①计算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以报告期GDP增速,所得百分比即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常表述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 两种计算方法对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I/△GDP ×100%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I/△GDP×( △GDP/△GDP0) ×100% 其中:△ I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 △GDP :报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报告期GDP增速。 例如:(1)赣州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1861394万元和1594408万元(皆为可比价);2005年和2004年的GDP(可比价)分别为4714952万元和4184368万元,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61394-1594408)÷(4714952-4184368)×100%=50.32%。 根据公式可知: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故有50.32%×12.7%

投 资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如 何 计 算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由于投资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GDP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GDP的拉动力来实现的。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造成就业人数及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 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 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盲目扩大投资,超出国家财力、物力,也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这方面,我国有过不少历史教训。 目前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测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或贡献率): 一、国民收入法这种方法基于国民收入支出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简称其为国民收入法。 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用国民收入法测量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别为: ①计算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该比重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表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百分之多少。 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00%。 ②将①计算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以报告期GDP增速,所得百分比即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常表述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投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投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计算投资及其他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根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计算GDP和社会总需求各组成部分,即消费(最终消费)、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存货增加)及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年度实际增量;计算社会总需求各组成部分年度实际增长额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其含义为:如果以GDP的年度实际增量为百分之百,则该比重即为该总需求组成部分对年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换句话说,投资等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简单地通过计算该要素实际增量占GDP实际增量的百分比获得。计算社会总需求诸要素年度实际增长额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与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乘积,其结果即为年度经济增长率中各要素的贡献值。表一用1996年的实际数据举例说明上述计算方法。 在计算投资等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考虑价格因素,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每一特定年份中,各需求要素的价格水平往往有着不同的变动幅度。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直接用现价的有关数据推算结果就可能出现较大的扭曲。以1994年为例,因当时最终消费的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24.9%)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10.3%),如果简单地用现价数据进行推算,则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被大幅度高估,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被大幅度低估,这一点在表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第二,当GDP的增长率为负值时,按照上述方法计算,那些本身仍是正增长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会表现为负值,而那些本身是负增长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会表现为正值。为分析这种现象的含义,以下先列出根据全国1976年实际数据推算的结果,然后给予简要说明。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如何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年度贡献率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年度贡献率 计算过程 一、 计算公式 L K Y A βα--= ① %100?=Y A E ② 式中:A :科技进步增长速度 E: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份额 Y:经济增长率 K:资金增长率 L:劳动增长率 α:资金产出弹性系数 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二、2004年;Y =11.8%,K =27.1%,L =1.84% ①α=0.2 β=0.8时, A =4.91% E =41.61% ②α=0.21 β=0.79时,A =4.66% E =39.49% 三、计算说明 1、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是采用索洛方法,计算公式来源于(92)国科改字049号关于印发《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补充说明》的通知。 2、计算公式采用的指标与原公式有所调整 ①经济增长率Y :原公式采用年度国民收入指标,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使用的指标。为了便于国际对比,我国从1992年起计算国

内生产总值(GDP)并作为考核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因此,本计算公式中的“经济增长率Y”采用广西GDP计算。 ②资金增长率K:原公式采用固定资产净值与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之和来计算,该资料与GDP不同口径。本计算采用式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它包括了第一、二、三次产业,与GDP同口径。 ③劳动力增长率L:原公式采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人数。本计算式采用与GDP同口径的全部从业人数。 ④确定α、β值:根据《补充说明》中α、β的取值范围。 3、本计算所用的基础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年鉴。 4、鉴于计算公式本身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局限性还有待于探讨。因此所测算的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不宜作为统计绝对值的定量指标使用。它只具有相对值得概念,适宜作长期趋势分析的定性指标使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一、教育贡献率的表示方法 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有 多种,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估算以下四个方 面的指标值入手①: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 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 增加量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的比例。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 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占国民收 入总增长速度的比例。教育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 率的增加量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加量)的比例e/Δ)。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 献比例,即由教育这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劳 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占总劳动生产率增长 速度的比重。目前所见到的方法,主要是从前两个方面入手来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下面主要介绍前两方面的估算方法。 二、估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

率的方法 1.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估算方法 在西方,舒尔茨被认为是就教育对经济 增长贡献做定量分析的第一人。②柯布—道 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西方众多估算方法的根 据,也是舒尔茨、丹尼森的估算方法的基础,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此函数。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和资本 对生产的作用时得出一个生产函数③。 Y=AKαLβ其中,Y代表产出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A为不变的“效率 系数”;指数α和β代表资本和劳动在总 产量中的相对比重,且α>0,β>0,α+β=1。根据美国20世纪的统计资料估算出α和β分别约为和,表明这一期间,资本所得和劳 动所得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25%和75%。参数α和β还可以称之为产出关于资本和 劳动的弹性。因为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存在着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分别为:Y/K=αAKα-1Lβ=α,K/L=βAKαLβ-1 =β。由这两个式子得出α=,β=,α表示产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作者:栾文英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刊名: 山东经济 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 年,卷(期):2001(3) 被引用次数:14次 参考文献(5条) 1.李震中;刘成瑞;吴微宏观经济管理学 1995 2.沈坤荣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转变 1999(09) 3.中国统计年鉴 2000 4.何晓群回归分析与经济数据建模 1997 5.张保法经济计量学 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黄国华.HUANG Guo-hua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5(6) 2.王翠.李同宁.WANG Cui.LI Tong-ning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9,11(2) 3.陈斌中国人力资本和外来技术冲击关系研究[学位论文]2006 4.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0(2) 5.郭媛嫣江苏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2007(1) 6.于君博.于永达前沿生产函数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6 7.郑小勇浙江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2004,18(7) 8.李祎经济增长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1995——2009年国内数据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经济:下半月2011(8) 9.贺东伟.HE Dong-wei经济增长、要素投入与发展战略选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机制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 10.高拴平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4(6) 引证文献(14条) 1.焦艳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效应的显著性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14) 2.段敏敏.董炳南.丁建勋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显著性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09(7) 3.卢小乃浙江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 2008(6) 4.徐春杰.李强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6(8) 5.陈颖.李强内生增长条件下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一个模型框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12) 6.陈颖.李强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局限与改进[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6(z2) 7.徐春杰.李强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0) 8.郑京淑.程伟军江西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兼论实现江西经济在中部的崛起[期刊论文]-金融与经济2006(6) 9.许晓龙.刘汶荣吉林省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影响因素的贡献分析[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什么是贡献与贡献率

什么是贡献与贡献率?如何计算? 责任编辑:作者: 贡献和贡献率是用来分析经济总体的各个部分对经济总体增长作用大小的两个常用指标。通常分为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最终需求贡献和贡献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 (1)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 产业部门贡献指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产业部门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该产业部门当年增加值-该产业部门上年增加值)/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经济增长率仅指不变价增长率,从而产业部门的贡献和贡献率也仅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标。而国内生产总值的现价和不变价往往是不同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价格变化的比例也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现价计算的结果来代替可比价结果。后面要介绍的需求拉动和拉动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也是如此。 (2)需求贡献与贡献率的计算 需求贡献和贡献率通常也称为需求拉动和拉动率,需求拉动指各种最终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需求拉动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种最终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为: 某种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最终需求当年增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先算贡献率,再算贡献,原因是从需求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往往是不同的。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以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记为统计误差。若用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则必须考虑统计误差的拉动和拉动率,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之和与经济增长率不等,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率之和不等于1。但是,这样做又会给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预测带来麻烦,并造成解释上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麻烦,我们先算贡献率,后算贡献。 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之后,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之和与经济增长率相等,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率之和恰好等于1,避免了统计误差的影响。 (3)地区贡献与贡献率的计算 地区贡献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地区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地区的贡献所占的份额。 与最终需求拉动和拉动率的计算方法一样,地区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也要先算贡献率,后算贡献。因为在实践中,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地区统计局分别计算的,前者并不是后者的直接加总,因此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之间存在差额。如果用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就会出现各地区的贡献之和与全国经济增长率不等,各地区的贡献率之和不等于1的情况,为了解决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之间存在的差额所带来的困难和麻烦,与最终需求拉动和拉动率部分采取同样的办法,即将公式修正如下: 地区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增量 地区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地区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像最终需求部分一样,采用上述处理方法之后,各地区贡献之和与经济增长率相等,各地区贡献率之和恰好等于1,避免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及各地统计局、计委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Y-αK-βL EA=───────×100% Y 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 ※来源:安徽统计信息网※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在经济增长中,除去资本和劳动因素外,由科技进步等其他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所占份额。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测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29253084.html,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测及分析 作者:乔术好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07期 摘要: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改进型,并利用1978-2013年数据对福建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福建省在此期间的平均科技贡献率32.76%,表明福建省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推动,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济模式。最后,从提高科技进步视角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生产函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b29253084.html,ki.1672-3198.2016.07.005 1 引言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测算不同时期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通过其变化趋势能够反映出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潜力,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法对福建省1978-2013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估算和分析。 2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詹恩.丁伯根改进后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体形式为: Y=Aeγt KαLβ(1) 式中,Y表示产出,A表示生产率,γ表示科技进步系数,t表示时间,K表示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要素投入量,α和β表示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其中α+β=1(规模报酬不变)。 对(1)式取对数并求导,得:dY/Y=γ+α*dK/K+β*dL/L,式中,dY/Y、dK/K、dL/L表示产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增长速度,分别用y、k、1表示。设a为科技进步贡献率,则有:a=γ/y=1-α*k/y-β*l/y,此外,本文测算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广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3 数据处理 模型中需要用到的数据包括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要素投入量,其中产出和劳动要素投入量直接取自于《福建统计年鉴》,资本存量是经过相关计算得到。

GDP增长与各产业贡献率

各产业贡献率与GDP增长速度 实证分析 论文(设计)题目:各产业贡献率与GDP增长速度 实证分析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 (方向):金融学 年级、班:2011级本科(二)班 学生姓名:田振荣20110212236 指导教师:王晶

各产业贡献率与GDP增长速度实证分析 一、研究目的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91年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0β+1βX1+2βX2+3βX3+ut 其中:GDP的增长速度在模型中用Y表示,指GDP的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模型中用1X表示,第二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在模型中用2X表示;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模型中用X3表示,ut随机扰动项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

贡献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表1 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 本表按不变价格计算 单位:百分点 年份国内生 产总值 Y 第一产 业 X1 第二产 业 X2 第三产 业 X3 1991 9.2 0.7 5.8 2.8 1992 14.2 1.2 9.2 3.9 1993 14.0 1.1 9.1 3.7 1994 13.1 0.9 8.9 3.3 1995 10.9 1.0 7.0 2.9 1996 10.0 1.0 6.3 2.8 1997 9.3 0.6 5.6 3.1 1998 7.8 0.6 4.8 2.5 1999 7.6 0.5 4.4 2.8 2000 8.4 0.4 5.1 2.9 2001 8.3 0.4 3.9 4.0 2002 9.1 0.4 4.5 4.1 2003 10.0 0.3 5.9 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