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核心知识辅导+基础过关测试(整理精品)

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核心知识辅导+基础过关测试(整理精品)

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核心知识辅导+基础过关测试(整理精品)
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核心知识辅导+基础过关测试(整理精品)

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基础过关测试(整理精品)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1.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4.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和意义。

强、弱电解质

1.盐酸和醋酸的比较

按图所示,将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 。

完成下面的表格:

强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物质类别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

弱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物质类别弱酸、弱碱、水等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2)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①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

NH3·H2O:NH3·H2O NH+4+OH-。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H2CO3H++HCO-3(主),

HCO-3H++CO2-3(次)。

③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Fe(OH)3Fe3++3OH-。

(1)酸式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如NaHSO4===Na++H++SO2-4,但其在熔融态时为NaHSO4(熔融)===Na++HSO-4。

②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Na++HCO-3,HCO-3H++CO2-3。

(2)Al(OH)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酸式电离:Al(OH)3H++AlO-2+H2O,

碱式电离:Al(OH)3Al3++3OH-。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硫酸能导电,所以稀硫酸是电解质。( )

(2)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2是电解质。( )

(3)固态的NaCl不导电,因此NaCl不属于电解质。( )

(4)Fe能导电,故Fe是电解质。( )

(5)BaSO4不溶于水,故BaSO4是非电解质。( )

(6)盐酸中只有H+和Cl-,没有HCl分子,故盐酸是强电解质。( )

(7)Ca(OH)2微溶于水,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

(8)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2H++CO2-3。( )

答案:(1)×(2)×(3)×(4)×(5)×(6)×(7)×(8)×

2.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是( )

A.熔融MgCl2、熔融NaOH B.液氨、石灰水

C.石墨、食醋D.稀硫酸、蔗糖

解析:选A。液氨、蔗糖是非电解质。石灰水、食醋、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为混合物,

石墨属于单质,故四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此B 、C 、D 均不符合题意。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可逆,电离方程式用“

(1)尽管CO 2、SO 2、SO 3、NH 3等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 (2)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3)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4)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3BaSO 4

是强电解质,错误;D 项,H 2O 是弱电解质,错误。

[答案] 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溶液不导电,且碳酸钙在960 ℃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CaCO3是非电解质

B.NH3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BaSO4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那一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故BaSO4是强电解质

D.NaCl是电解质,所以NaCl固体能导电

解析:选C。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只是宏观现象,是宏观判断的一种方法,其导电的实质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关键是看它能否发生电离。CaCO3虽难溶于水,但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A错误;NH3溶于水时发生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虽然溶液能导电,但NH3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B错误;NaCl固体不能导电,D错误。

有关电解质理解的三个注意事项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大小无必然联系,如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CH3COOH易溶于水,但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必然联系,如强电解质溶液很稀时,导电能力差。

(3)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导电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金属等)。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溶液导电性

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熔化时都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D.强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强电解质溶液弱

解析:选D。强极性的共价化合物也是强电解质,A错误;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B错误;有的强电解质是共价化合物,熔化时不能电离,C错误;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离子浓度有关,D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难溶的物质,也可能是强电解质

B.导电能力强的溶液,其溶质是强电解质

C.溶质为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

D.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解析:选B。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如BaSO4为难溶盐,但其是强电解质,A 项正确;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直接关系,弱电解质的浓溶液也可能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B项错误;溶质为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浓度不同时,其溶液中离子浓度也不同,故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C项正确;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时,有的导电,如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有的不导电,如氯化氢等共价化合物,D项正确。

3.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

A.1 L 0.1 mol/L醋酸

B.0.1 L 0.1 mol/L H2SO4溶液

C.0.5 L 0.1 mol/L盐酸

D.2 L 0.1 mol/L H2SO3溶液

解析:选B。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当离子浓度相同时,还要比较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同。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浓度),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用v-t图像描述)

3.弱电解质的电离或形成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1)一元弱酸HA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2)一元弱碱BOH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

(2)一定温度下,醋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 )

(3)0.1 mol/L的醋酸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故c(H+)增大。( )

(4)0.1 mol/L的醋酸溶液加热,其导电性增强。( )

答案:(1)×(2)×(3)×(4)√

2.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溶液呈电中性

B.溶液中检测不出CH3COOH分子存在

C.CH3COOH分子电离的速率很快

D.CH3COO-浓度恒定不变

解析:选D。CH3COO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此电离过程是可逆过程,不可能进行到底,故醋酸溶液中一直存在CH3COOH分子,且无论电离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溶液都呈电中性,当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恒定不变。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电离平衡。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为例具体分析平衡移动的情况:CH3COOH CH3COO-+H+,分别改变下列条件时,平衡的变化如表所示:

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

溶液中c(H+)

c(CH3COOH)

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溶液B.降低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

[解析] 加少量NaOH溶液,醋酸的电离平衡右移,c(H+)减小,c(CH3COOH)减小,但c(H

+)减小得多,所以c(H+)

c(CH3COOH)

减小,A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左移,n(H+)减小,n(CH3COOH)

增大,所以

c(H+)

c(CH3COOH)

减小,B错误。加少量冰醋酸,c(CH3COOH)增大,c(H+)增大,但c(CH3COOH)

增大得更多,所以c(H+)

c(CH3COOH)

减小,C错误。加水,平衡右移,n(CH3COOH)减小,n(H+)增大,

所以c(H+)

c(CH3COOH)

增大,D正确。

[答案] D

若将c(H+)/c(CH3COOH)改为c(H+),应该选____。

解析:烧碱溶液消耗H+,c(H+)减小;降低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小;加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H+)增大;加水稀释,c(H+)减小。

答案:C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

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通HCl 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水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④

解析:选C。①加入NH4Cl固体相当于加入NH+4,平衡左移;②加入OH-,平衡左移;

③通HCl,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④加CH3COOH溶液,相当于加H+,中和OH-,平衡右移;⑤加水,溶液被稀释,平衡右移。

2.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且c(H +)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固体B.加热

C.加水D.加浓盐酸

解析:选B。加NaOH固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c(H+)减小,A项错误;加热,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B项正确;加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c(H+)减小,C项错误;加浓盐酸,c(H+)增大,但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3.相同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解析:选A。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前者酸的浓度较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与足量的镁反应,后者放出氢气多。

4.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相同条件下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的氢气的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

⑥醋酸里有锌剩余

A.③④⑤B.③④⑥

C.②③⑤D.②③⑥

解析:选A。开始时c(H+)相同,因此开始时反应速率相同;因放出H2的体积相同,所以参加反应的锌的量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故H+浓度的变化小于盐酸,所以反应过程中醋酸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盐酸;醋酸中不可能有锌剩余,因为醋酸能够提供的H+的量远大于盐酸。

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比较

1.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如盐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较

电离常数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对于HA

H +

+A -

,K =c (H +)·c (A -)

c (HA)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相同条件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越易电离。( ) (2)改变条件,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常数增大。( ) (3)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增大。( )

(4)在相同条件下,可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 答案:(1)√ (2)× (3)√ (4)√

2.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K )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B .电离常数(K )与温度无关

C .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K )不同

D .多元弱酸各级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 1

解析:选A 。电离常数表示电离程度的大小,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电离常数不变。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关系为K 1?K 2?K 3。

有关电离常数的注意事项

1.不同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大小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2.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改变浓度时,其电离常数不变。 3.电离常数K 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升高温度,K 值增大。

4.多元弱酸各级电离常数:K 1?K 2?K 3,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K 值越大,相应酸的酸性越强。

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

、4.6×10-4

、4.9×10

-10

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

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 +HNO 2===HCN +NaNO 2;NaCN +HF===HCN +NaF ;NaNO 2+HF===HNO 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 (HF)=7.2×10-4

B .K (HNO 2)=4.9×10

-10

C .三种酸的强弱顺序为HF>HNO 2>HCN

D .K (HCN)

[解析] 相同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的大小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的条件之一。根据题中反应可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F>HNO 2>HCN ,由此可判断:

K (HF)>K (HNO 2)>K (HCN),其对应数据依次为K (HF)=7.2×10-4

、K (HNO 2)=4.6×10-4、K (HCN)

=4.9×10

-10

[答案] B

(1)相同温度下,若三种酸溶液中c (H +

)相同,哪种酸的浓度最大?

(2)根据上题中三种酸的对应电离常数,试判断CN -

、F -

、NO -

2结合H +

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

答案:(1)HCN 浓度最大,因其酸性最弱,电离程度最小。

(2)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判断酸性的相对强弱,酸性越弱,其电离产生H +

和酸根离子的趋势越小,则酸根离子结合H +

能力越强,故为F -

2

电离常数的应用

1.将0.1 mol·L -1

的NH 3·H 2O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NH +4)

c (NH 3·H 2O)

的值减小

B .OH -

的物质的量减小

C.c (NH +4)·c (OH -

)c (NH 3·H 2O)

的值减小

D .NH +

4的浓度减小

解析:选D 。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NH 3·H 2O NH +

4+OH -

向右移动,n (NH +

4)、n (OH -

)

增大,n (NH 3·H 2O)减小,

c (NH +4)c (NH 3·H 2O)=n (NH +4)

n (NH 3·H 2O)

的值变大;c (NH 3·H 2O)、c (NH +

4)、c (OH -

)

都减小;电离平衡常数K =c (NH +4)·c (OH -)

c (NH 3·H 2O)

的值不变。

2.常温下,H 2SO 3的电离常数K 1=1.2×10-2,K 2=6.3×10-8

;H 2CO 3的电离常数K 1=4.5×10

-7

,K 2=4.7×10

-11

请比较H 2SO 3和H 2CO 3的酸性强弱。

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误(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自选)。 供选择的试剂:CO 2、SO 2、Na 2CO 3、NaHCO 3、Na 2SO 3、NaHSO 3、蒸馏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品红溶液。

解析:由于K 1(H 2SO 3)>K 1(H 2CO 3),故H 2SO 3的酸性强于H 2CO 3,要证明酸性H 2SO 3>H 2CO 3,可有以下方案:

①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酸性H2SO3强于H2CO3。

②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酸性H2SO3强于H2CO3。

答案: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一: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酸性H2SO3强于H2CO3。

方案二: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酸性H2SO3强于H2CO3。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重难易错提炼

1.电解质是化合物,所有溶液均不是电解质,如稀H2SO4、浓H2SO4不是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均无直接关系。

3.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可直接由同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来判断,相同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或碱性越强。

4.勒夏特列原理可用于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课后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1.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选2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D中H2CO3是弱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CH3COOH、CH3COO-和H+即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B.溶液中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C.当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NH3·H2O、NH+4和OH-的浓度相等

D.H2CO3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小

解析:选D。溶液中除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外,还存在电解质分子,能证明该电解质是弱电解质,但不能说明达到电离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CH3COOH CH3COO-+H+知即使CH3COOH未达平衡状态,CH3COO-和H+的浓度始终相等,B错误;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

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且NH3·H2O电离程度是很小的,绝大多数以NH3·H2O 的形式存在,C错误;H2CO3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依次减小,D正确。

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SO4溶于水:NaHSO4Na++H++SO2-4

B.次氯酸电离:HClO===ClO-+H+

C.HF溶于水:HF+H2O H3O++F-

D.NH4Cl溶于水:NH+4+H2O NH3·H2O+H+

解析:选C。A项,NaHSO4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不应使用“”;B项,HClO是弱酸,电离方程式中应使用“”;D项不是电离方程式。

4.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A.HCN B.HF

C.CH3COOH D.HNO2

解析:选B。相同条件下,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同浓度时,电离产生的c(H+)越大。

5.(2017·南昌高二测试)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①自来水②0.5 mol·L-1盐酸③0.5 mol·L-1醋酸

④0.5 mol·L-1 NH4Cl溶液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选B。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溶液导电能力变化就不大。向自来水、醋酸中加入NaOH 固体,离子浓度都增大,向盐酸中加入NaOH固体,自由移动离子数基本不变,则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向NH4Cl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6.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常数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CH3COOH的电离常数为K=

c(CH3COOH)

c(H+)·c(CH3COO-)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常数减小

D.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解析:选D。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弱电解质浓度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

CH 3COOH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c (H +)·c (CH 3COO -)

c (CH 3COOH)

,故B 项错误;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

量CH 3COONa 固体,虽然平衡向左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 项错误。

7.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 (H +

)相同

B .100 mL 0.1 mol/L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c (H +

)=10-3

mol/L 的两溶液稀释100倍,c (H +

)均为10-5

mol/L D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 (H +

)均明显减小

解析:选B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醋酸部分电离,故醋酸的c (H +

)比盐酸的小,故A 错;由反应方程式可知B 正确;醋酸稀释过程中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稀释后醋酸的c (H +

)大于10-5

mol/L ,故C 错;醋酸中加入醋酸钠,由于增大了溶液中醋酸根的浓度,抑制了醋酸电离,使c (H +

)明显减小,而盐酸中加入氯化钠,对溶液中c (H +

)无影响,故D 错。

8.在0.2 mol/L 的CH 3COOH 溶液中分别改变下列条件时,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当升高温度,CH 3COOH 的电离程度减小 B .加少量NaOH 固体,CH 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 .加少量0.2 mol/L 的盐酸,溶液中的c (H +

)增大,CH 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 .加少量CH 3COONa 固体,CH 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选B 。A 项,CH 3COOH 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B 项,加入NaOH 固体,c (H +

)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 项,加入盐酸,c (H +

)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 项,加入CH 3COONa 固体,c (CH 3COO -

)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9.运用电离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

①HBrO +Na 2CO 33②2HBrO +Na 2CO 3===2NaBrO +H 2O +CO 2↑ ③HBrO +NaHCO 3===NaBrO +H 2O +CO 2↑ ④NaBrO +CO 2+H 2O===NaHCO 3+HBrO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制备较弱酸的原理,次溴酸K =2.4×10-9

>碳酸

K 2=5.6×10-11,①能发生;次溴酸K =2.4×10-9<碳酸K 1=4.3×10-7,可知④能发生,②

和③都不能发生。

10.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 2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H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 2SO 4===2H +

+SO 2-

4 (2)Fe(OH)3

Fe 3++3OH -

(3)NH 3·H 2O

NH +4+OH - (4)Na 2CO 3===2Na ++CO 2-

3

(5)KHCO 3===K +

+HCO -

3、HCO -

3H ++CO 2-

3

11.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 随加入水的体积V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c 三点处,溶液的c (H +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 、b 、c 三点处,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使c 点溶液中c (CH 3COO -

)增大,溶液c (H +

)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由离子浓度来决定,题目中的图像说明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随着水的加入先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又逐渐减小,故c (H +

)是b 点最大,c 点最

小,这是因为c (H +

)=n (H +)V (aq)

,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 (H +)增大使c (H +

)有

增大的趋势,而V (aq)增大使c (H +)有减小的趋势,c (H +

)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这两种趋势中哪一种占主导地位。在“O ”点时,未加水,只有冰醋酸,因冰醋酸未发生电离,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故不能导电;要使CH 3COO -

的浓度增大,H +

的浓度减小,可通过加入OH -

、活泼金属等使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1)在“O ”点处冰醋酸未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2)c

(4)①加少量NaOH 固体 ②加少量Na 2CO 3固体 ③加入Zn 、Mg 等金属(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

12.(2017·绍兴高二月考)已知:

(1)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Al(OH)3AlO-2+H++H2O(酸式电离)、Al(OH)3Al3++3OH-(碱式电离)

(2)无水AlCl3晶体的沸点为182.9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

(3)PbSO4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4+2CH3COONa===Na2SO4+(CH3COO)2Pb

则下列关于Al(OH)3、AlCl3和(CH3COO)2P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为强电解质B.均为弱电解质

C.均为离子化合物D.均为共价化合物

解析:选D。AlCl3为强电解质,Al(OH)3和(CH3COO)2Pb为弱电解质,故A、B错误;Al(OH)3、AlCl3和(CH3COO)2Pb均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正确。

13.某温度下,等体积、c(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的是盐酸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取等体积的a点、b点对应的溶液,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解析:选B。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在稀释时会电离出H+,故稀释相同倍数时醋酸溶液中c(H+)的变化要比盐酸中c(H+)的变化小一些,即曲线Ⅰ表示盐酸,曲线Ⅱ表示醋酸,A项错误;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离子浓度b>c,故导电性也是b>c,B项正确;a点、b点表示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溶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都等于稀释前的物质的量,稀释前两溶液中c(H+)相同,但CH3COOH为弱酸,则c(CH3COOH)>c(HCl),故稀释前n(CH3COOH)>n(HCl),即CH3COOH消耗NaOH多,C项错误;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D项错误。

14.高氯酸、硫酸、HCl和硝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

由以上表格中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

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酸性最强的酸

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

D.水对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

解析:选C。C项,由H2SO4的K可知,H2SO4在冰醋酸中不能完全电离,故错误。

15.如表所示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常数(25 ℃):

CH3COOH CH3COO-+H+

H2CO3H++HCO-3

HCO-3H++CO2-3

H2S H++HS-

HS-H++S2-

H3PO4H++H2PO-4

H2PO-4H++HPO2-4

HPO2-4H++PO3-4

(1)K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电离常数K不同,那么电离常数K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2-4都看作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最弱的是____。

(4)H3PO4的K1、K2、K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温度升高,促进电离,K增大。(2)根据题意及表中数据可知,电离常数K越大,对应的酸性越强。(3)利用K的大小进行比较,由表可看出H3PO4的K值最大,酸性最强;HS-的K值最小,酸性最弱。(4)由于上一级电离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使得上一级电离常数远大于下一级电离常数。

答案:(1)增大(2)K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3)H3PO4HS-(4)K1∶K2∶K3≈1∶10-5∶10-10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

16.现有①盐酸、②醋酸、③硫酸三种稀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a.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____。

b .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 溶液完全中和,所需NaOH 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____。

c .若取等质量Zn 分别跟这三种溶液反应,使Zn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三种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____。

(2)若三种溶液的c (H +

)相等:

a .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

b .取等体积上述三种溶液,分别用同浓度的NaOH 溶液完全中和,所需NaOH 溶液体积大小关系为____。

解析:(1)a.H 2SO 4为二元强酸;CH 3COOH 为弱酸,部分电离,故③>①>②。b.三种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H 2SO 4为二元酸,所以消耗NaOH 是盐酸和醋酸的两倍,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 相等,所以③>①=②。c.等质量的Zn 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和醋酸体积相等,消耗的H 2SO 4体积最少,所以①=②>③。(2)a.CH 3COOH 是弱酸,c (CH 3COOH)?c (H +

),c (H 2SO 4)=12

c (H +

),c (HCl)=c (H +),所以②>①>③。b.等体积的三种溶液中,n (CH 3COOH)>n (HCl),而HCl 和H 2SO 4都是强电解质,两溶液中的n (H +

)相等,消耗NaOH 一样多,所以②>①=③。

答案:(1)a.③>①>②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2)a.②>①>③ b .②>①=③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2.了解水的离子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和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O

H 3O +

+OH -

,简写为H 2O H +

+OH

,水的电离常数K 电离=c (H +)·c (OH -)

c (H 2O)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推导

由精确的实验可知,25 ℃时1 L 纯水(55.6 mol)只有1×10-7

mol H 2O 电离,则电离前

后c(H2O)几乎不变,可视为常数,又因为K电离为常数,所以c(H+)·c(OH-)=K电离·c(H2O)为一常数,记为K w。

(2)表达式

K w=c(H+)·c(OH-)。25 ℃时,K w=1.0×10-14。

(3)影响因素

水的离子积K w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K w增大。

(4)适用范围

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常温下,水的电离:H2O H++OH-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溶液中的c(H+)和c(OH-)均增大,但K w不变。( )

(2)盐酸中无OH-,只有H+和Cl-以及水分子。( )

(3)某温度下,纯水中c(H+)=2.0×10-7 mol/L,则此时c(OH-)=10-14

2.0×10-7

mol/L=5×10-8 mol/L。( )

(4)25 ℃时,0.1 mol/L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 )

答案:(1)×(2)×(3)×(4)√

2.某温度下,测得纯水中的c(H+)=10-6 mol/L,则c(OH-)为( )

A.10-6 mol/L

B.10-8 mol/L

C.10-7 mol/L

D.无法确定

解析:选A。只要是纯水,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就等于由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本题易错用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来计算,从而得出错误结论。所以在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温度。

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水的离子积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 w越大,所以,使用水的离子积时,必须指明温度,如不指明,则认为是25 ℃。

(2)水既可以看作一元弱酸,也可看作一元弱碱。当向水中加入酸时,由于c(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1×10-7 mol/L>c(OH-);当向水中加入碱时,c(O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1×10-7 mol/L

(3)K w=c(H+)·c(OH-)不仅适用于中性溶液,也同样适用于稀的酸溶液和稀的碱溶液。在任何时候、任何稀的电解质溶液中,都同时存在H+、OH-,其乘积也为一常数。在不同的溶液中,c(H+)和c(OH-)虽然不一定相等,但是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总是相等的。

(4)K w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总物质的量浓度,但是一般情况下有:

①酸溶液中K w=c酸(H+)·c水(OH-)(忽略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

②碱溶液中K w=c水(H+)·c碱(OH-)(忽略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

③水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OH-)一定相等。

(5)K w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总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温度下,纯水或任何稀水溶液中c(H+)·c(OH-)相等。

向水中加入酸时,不是中和OH-促进水的电离,而是增大了H+的浓度抑制水的电离,原因是水中的OH-的浓度非常小;同样,加入碱时,是增大了OH-的浓度而抑制水的电离。

下列因素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且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CH3COOH B.

C.升高温度D.

[解析]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3COOH、OH-均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l-对其没有影响。

[答案] C

上题中,CH3COOH、OH-的加入抑制了水的电离,则K w减小;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右移,则K w增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变化无关,故升温时K w增大是正确的,但加入CH3COOH、OH-时,K w应不变。

外界因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不好的高中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将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进一步有难度的知识。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 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式中 ,如: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 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 ,Cu Zn2++2e-;Cu=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 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选修1·化学与生活》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 和新制Cu(OH)2反应: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 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填空

高中化学选修3 部分知识填空 1、符号表示的意义: A 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 E 2、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3、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__________ 第ⅡA族:________ ②第ⅦA 族:_________ ③第0族:____________ 4、构造原理: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七大能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 Cu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 C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 P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 5、泡利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特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特规则特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主族主要含区,副族 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_____________,价电 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 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 布为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周期数 =最大能层数(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 哪一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7、电离能: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一、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三、1—20号元素顺序口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青孩你别蹦,炭蛋养沸奶,那妹雨归淋,牛鹿鸭呷莱。 四、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 三、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化记忆。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专业技术】知识点总结2014高考)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4年) 第一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一.学习目标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二.知识归纳 工业制硫酸 1.原料:主要有硫铁矿、(或者硫磺)、空气、有色金属冶炼的烟气、石膏等。 2.生产流程 (1)SO2的制取 (设备:沸腾炉) ①原料为硫黄:S+O2 错误!SO2,②原料为硫铁矿:4FeS+11O2错误!8SO2+2Fe2O3。 (2)SO2的催化氧化 (设备:接触室): 2SO2+O2催化剂 2SO3 (3)SO3的吸收 (设备:吸收塔): SO3+H2O===H2SO4。注意:工业上用98%的浓硫酸吸收SO3 ,这样可避免形成酸雾并提高吸收效率。 3.三废的利用 (1)尾气吸收 废气中的SO2用氨水吸收,生成的(NH4)2SO4作化肥,SO2循环使用。 SO2+2NH3+H2O===(NH4)2SO3或SO2+NH3+H2O===NH4HSO3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或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2)污水处理 废水可用Ca(OH)2中和,发生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 (3)废渣的处理 作水泥或用于建筑材料;回收有色金属等综合利用。 4.反应条件:2SO2+O2催化剂 2SO3放热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控制条件的成本、实际可能性。即选:400℃~500℃,常压,五氧化二钒(V2O5 )作催化剂。 5.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1.反应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目录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3) 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4) 1.固体物质 (4) 2.液体物质 (4) 3.气体物质 (5) 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5)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6) 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6)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7) 七、化学方程式必须天天写 (8)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8) (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13) (三)、常见的化工反应 (16) (四)、有机反应 (17)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 (2)重晶石(钡餐):BaSO4 (3)绿矾:FeSO4·7H2O (4)芒硝:Na2SO4·10H2O (5)明矾:KAl(SO4)2·12H2O (6)蓝矾(胆矾):CuSO4·5H2O (7)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 (2)磁铁矿石:Fe3O4 (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 (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 (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 (4)氯仿:CHCl3 (5)甘油:CH2OH—CHOH—CH2OH (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 (8)油酸:C17H33COOH (9)肥皂:C17H35COONa (10)银氨溶液:Ag(NH3)2OH (11)葡萄糖:C6H12O6 (12)蔗糖:C12H22O11 (13)淀粉:(C6H10O5)n (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备完整

(一)化学平衡 1、速率与平衡 相关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V 正=V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2、基础辅导 (1)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是两回事,加快反应速率不一定平衡正向移动。改变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强(气体)、浓度、催化剂、颗粒大小(接触面)、光、电磁波等。能使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气体)等,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只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不能改变平衡,即只能改变浓度,不能改变百分含量。 (2)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如:合成氨反应中C(N 2)/C(H 2)=1/3,C(NH 3)/C(H 2)=2/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 现象)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 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 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比。如: v(D)d 1=v(C)c 1=v(B)b 1=v(A)a 1 d :c :b :a =v(D):v(c):v(B):v(A)则有 D d +cC bB +aA 对于方程式: 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 正≠v 逆 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 快,反之浓度: 则慢。 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反应速率产 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 加快,压强: 反之则慢 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 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 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 之则慢。 温度: a 、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 热反应; 外因: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 度不同; 说明: 化学 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知识归纳:

资料: 一、硫酸的用途 肥料的生产。 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2NH 3 + H 2SO 4=(NH 4)2SO 4; 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Ca 3(PO 4)2 + 2H 2SO 4=Ca(H 2PO 4)2 + 2CaSO 4; 浓硫酸的氧化性。 ( 1) 2Fe + 6H 2SO 4 (浓) Fe 2 (SO 4)3 + 3SO 2 ↑ + 6H 2O (铝一样) (2)C + 2H 2SO 4 ( 浓) 2SO 2 ↑ + CO 2 ↑+ 2H 2O S + 2H 2SO 4 (浓) 3SO 2 ↑ + 2H 2O

2P + 5H2SO4(浓) 2H3PO4 + 5SO2↑ + 2H2O (3)H2S + H2SO4 (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 (浓) = Br2↑ + SO2 ↑ + 2H2O 8HI + H2SO4(浓) = 4I2 + H2S ↑ + 4H2O (4)2NaBr + 3H2SO4 (浓) = 2NaHSO4 + Br2↑ + SO2↑ + 2H2O 2FeS + 6H2SO4(浓) = Fe2(SO4)3 + 2S ↓ + 3SO2↑ + 6H2O (5)当浓硫酸加入胆矾时,浓硫酸吸水,胆矾脱水,产生白色沉淀。 二、氨气 1、氮肥工业原料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2、硝酸工业原料能被催化氧化成为NO 4NH3+5O2=4NO+6H2O (Pt-Rh 高温) 3、用作制冷剂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三、纯碱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的强碱。它与纯碱并列,在工业上叫做“两碱”。烧碱和纯碱都易溶于水,呈强碱性,都能提供Na+离子。 1、普通肥皂。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如果直接用脂肪酸作原料,也可以用纯碱来代替烧碱制肥皂。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天然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化学原理,化学再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意义。 硬水的软化。中和法和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海水晒盐。海水提镁和海水提溴的原理和简单过程。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原理。 从海水中获取有用物质的不同方法和流程。 3、石油、煤和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