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元总规文本

广元总规文本

广元总规文本
广元总规文本

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年9月

项目名称:《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设计号:09016

委托方(甲方):广元市规划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81124

院长:樊晟教授级高工

总工程师:毛刚教授级高工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9年9月

委托单位:

广元市规划建设局

编制单位: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所长:

王国森教授级高工

项目负责人:

樊晟教授级高工

项目主持人:

王洪涛高级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

胡伃高级规划师

胡上春规划师

刘丰高级工程师

雍尚平高级工程师

陈东高级工程师

乐震工程师

彭代明高级规划师

马晓宇规划师

廖竟谦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5)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7)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8)

第七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29)

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9)

第九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41)

第十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4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53)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57)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1)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规划 (63)

第十六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67)

附表 (69)

附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编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7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修编目的

为了解决广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适应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优先、远近结合、科学重建。以灾后大规模恢复重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沿海产业西移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换,优化市域人口和产业布局,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安全、生态、宜居的新广元。必须遵从以下原则:

(1)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工程地质条件,优化市域城镇布局,提高中心城市和各级城镇的安全保障能力。

(2)以人为本,优先解决与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保障中低收入人群利益。重点解决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各项民生问题。

(3)节约土地、水等资源,加强基本农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保护。保护广元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

(4)结合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与区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5)充分考虑山区、平坝、丘陵等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有针对性的城镇化策略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6)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7)立足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放眼长远,合理规划城市远期的用地布局,落实重建期的各项建设项目,实现科学重建。同时规划也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必要的设想。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6)《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文件。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分为重建期(2008-2010)、远期(2011-2020)和远景(2020年以后)三个阶段。

第5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广元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万平方公里。在该区域内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区:包括利州、元坝、朝天三区全部,总面积4551平方公里。在该区域内进行城乡统筹规划。

(3)中心城区:包括嘉陵、东坝、南河、河西、下西、回龙河、杨家岩、袁家坝、雪峰、上西十个办事处全部,工农、盘龙、宝轮、昭化、元坝、荣山、大石七镇部分地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东至广达铁路两侧用地,西至兰海高速公路两侧用地,北至广巴高速公路和京昆高速公路,南至南山山脊,大致由广巴、京昆、兰海三条高速公路和南山山脊围合而成。在该区域内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第6条规划适用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符合本规划要求。

第7条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表达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8条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四川省“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要求,把广元建设成为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先进电子产业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基地、食品医药加工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川北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基地和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面建成城乡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

第9条中心城市发展目标

以灾后大规模恢复重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沿海产业西移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换,把广元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连接我国大西南、大西北的综合交通枢纽,以有色金属冶炼、电子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加工、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支撑的辐射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10条城市发展策略

(1)区域发展策略

融入区域发展的开放战略,进一步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扩大与东部沿海各省市的交流与合作,接受资金、技术和产业扩散,同时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方面增强与西部各省区的协调与联系,改善投资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带动相结合的战略,应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以地招商,以商兴市,以市带工,以市促农”,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带动整个广元市的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策略

在现有的产业条件下,借助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立足特色,以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稳定和加强农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切实加快工业化步伐,建立有色金属、能源、食品、电子、建材、医药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以建设川北大市场和旅游名城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逐步增强区域性商

贸中心的作用。

(3)空间发展策略

强化中心城区的城镇化战略,必须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以市域中部集镇密集走廊为纽带,促进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的集中。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拓展战略,强调用地集约化,优化用地布局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资源与环境保护策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围绕把广元建设成为生态循环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的生态市的目标,作亮生态特色,树立生态品牌,既要把治理现有污染、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作为重点,又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置于突出地位,搞好城市水系建设、绿化美化山林、挖掘地方文化,营造城市特色,使城市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社会发展策略

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体制、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充分就业、实施教育、保障健康、机会均等、社会公平为导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步伐,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经济质量,促进广元市早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策略

第11条城镇化发展策略

(1)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广元城市规模;

(2)将苍溪、旺苍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3)壮大县域经济;

(4)小城镇发展的分类推进战略;

(5)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人口承载能力;

(6)推进全市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撤乡并镇。

第12条城乡统筹策略

(1)城乡统筹战略指引

第一层次,加快城镇化进程。做优做强广元中心城市,完善“一心两翼”的大城市格局;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打造苍溪、旺苍、剑阁、朝天、青川等4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对主城大城市的支撑作用;做活区域中心镇、重点镇,建成一批受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两大经济区共同辐射的的特色小城镇。

第二层次,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以城乡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安家、就业、生活的引导政策,带动农村人口向中部河谷走廊地区的城镇群转移,提升广元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层次,以改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线,大力发展大容量快捷交通工具,建立连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便捷公交系统,完善各类通信基础设施,缩短城郊间的时空距离,加速城乡生产要素流通,使城镇发展的活力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激发起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机制。

第四层次,提高市级财政对广大乡村地区的转移支付能力,利用政策引导乡村地区进行合理开发,使其享有与中心城市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2)城乡统筹分类指引

城市近郊——城市带动型城乡统筹;

临近产业园区—工业反哺型城乡统筹;

深山丘陵区—“输血+造血”型城乡统筹。

(3)城乡统筹措施

扩大城镇规模,合理引导空间集聚;

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鼓励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共建共享城乡基础设施,支撑城乡经济要素流动;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教育设施建设。

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第13条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人口转移等因素,预测2020年,广元市域总人口为3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城镇人口约163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14条等级规模

规划期末,市域城镇形成市域中心(1个),县域中心城市(5个),三级城镇(9个),四级城镇(19个),五级城镇(57个)五个等级;拥有1个60万人的大城市,1个20万人的中等城市,4个5—18万人的小城市(县城),23个0.5—5万人的小城镇,62个0.1—0.5万人的小城镇,五个规模等级。

第15条职能类型

市域城镇形成综合型城镇、工矿型城镇、农贸型城镇、旅游型城镇四种类型。

第16条空间结构

构筑“一主、多点、两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广元市,将广元市作为广元市域发展的核心。

多点:苍溪、旺苍、剑阁、青川、朝天。以各县城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城镇经济实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人口承载力,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充分开发境内风景资源,打造优越的人居环境。

两轴:朝(天)广(元)苍(溪)城镇发展轴;剑(阁)广(元)旺(苍)城镇发展轴。

第17条行政区划调整建议

为了促进市域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苍溪撤县建立县级市;广元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乡镇撤销乡镇建制改设街道办事处;市域其它行政区划的调整,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地按法定程序进行。

第四节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第18条布局原则

(1)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保障水平。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序引导市场化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2)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现代化水平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相适应;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社会服务设施形成等级体系,即等级越高,规模越大,设施的标准越高,项目越齐全。

(3)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局于城镇中心地区,宜选择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但要避免大量人流、车流、噪音等对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设施的干扰。同一类设施应统一专项规划,进行系统布局。

(4)结合地震灾后重建,建议在国家标准上,适当提高受灾地区的社会福利设施标准。

(5)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包括社会服务设施网络和社会保障网络,并使这一网络延伸到大型安置点和农村新型社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提倡区域共建共享,集中集约,避免重复建设。

(6)集中至镇区的农村居民安置区应按照城市居住小区标准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并根据安置区特点,配套建设农业技术服务、市场服务设施。增加符合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的公共服务设施。

(7)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城区、重点镇中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标准按城市标准配置;一般镇、集镇(乡)参照《镇规划标准》配置;大型安置点及农村新型社区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参照《镇规划标准》配置。

第19条行政管理设施

按照市级、县级、镇(街道、乡)三级配置行政管理设施,鼓励集中统一布局,形成各级行政中心。

第20条文化娱乐设施

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重点,乡镇街道为网络,城乡全覆盖的文

化服务设施体系。

(1)广元城区。进一步完善市级文化服务设施,如图书馆、影视中心、博物馆、广播电视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并新建展览中心、美术馆、剧场、纪念馆等设施,建立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增强城市的文化功能。

(2)县(区)城。规划设施县级体育场、文化宫、图书馆、多功能电影院、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可设置城市要有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

(3)重点镇。健全文化娱乐设施网络体系,设置图书馆、电影院、文化活动中心等,为镇域及周边乡镇提供文化娱乐服务。

(4)镇(乡)。配置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日常文化设施,为行政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文化娱乐服务。

第21条教育设施

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就近”的原则,对广元市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布局。

(1)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设施:广元城区、具有办学条件的县城、重点镇等。高等教育要以培养专业型、工程型实用人才为主,必设专业院校、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包括各类职业院校和机构。广元城区可设全国性、全省性综合性大学。

(2)中学:广元城区、县城、重点镇设高级中学,各级城镇均应设初中或九年制学校。

(3)小学:至少按照一万人一所小学的标准配置。山区小学应充分考虑就学半径的要求,不足一万人时,也应设置。

(4)幼儿园:每1万人口的住宅小区应配建12班规模的幼儿园一所。各级城镇均需配置幼儿园(至少一所)。幼儿园设点布局,既要考虑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又要考虑幼儿园规模适当,实行“最佳规模”办园 ,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5)特殊教育设施:包括老年教育学校、残疾人学校、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学校。广元城区必须设置、县城建议设置特殊教育设施。

(6)中小学用地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配置的相关规范,距离城区、镇区小于2公里的中心村可不设置小学,与城区共享。严禁布置在地震断裂带和地震危险地带上,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统一规划、高水准建设,加强工程监理和验收,保持近期重建的学校数量不变。对于极重灾区(青川、旺苍、剑阁),恢复重建期内,必须保障每2.5万人设置小学1所,每4万人设置初中一所,每6万人设置高中一所。

第22条医疗卫生设施

(1)广元城区: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现有医疗设施水平,增加甲等医院数量。健全和完善社区门诊、防疫站、专科医院、中心站、急救中心及救护网点等。广元市中心城区每3—5万人配置200床医院一所,设地方病科研机构,职业病防治中心。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万人配两三名全科医生。

(2)县城:规划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三级医院配置标准,配置中医院、专科医院、妇幼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急救站等专业型医疗机构,能够基本解决区内大病、重病诊治。

(3)重点镇:须设置至少1所中心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并结合设置疾病控制中心。满足本镇普通疾病、常见病诊治的需要,为群众普及、提供医疗保健知识。

(4)镇(乡):所有城镇必须设置医院(一级)、卫生站,满足常见病和小病的诊治。结合各乡镇原有卫生资源,综合规划人口及乡镇等级,进行卫生资源配置。

(5)中心村及其他村庄。所有村必须设卫生点或卫生室1个。

(6)借助重建时机,高标准建设地震中受损的医疗设施,提高建筑设防标准。并保持重建后的医院数量不变。

第23条社会福利设施

采取“城乡统筹、镇区布点”的原则,布置在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区和镇区。

(1)市城区:老年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社区服务设施。

(2)县城:必设老年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

社区服务设施。

(3)重点镇:设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

(4)镇(乡):设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

第五节交通发展策略与布局

第24条交通发展策略

(1)区域交通对接策略

规划突出区域对接思想,为上层次区域规划、区域交通规划提供参考,为市域内部建设中预留交通通道建设的空间。

(2)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完善以公路为主导,铁路、航空为补充的运输体系,加强干线公路网系统建设。以客、货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强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在市域内建设不同等级的客运枢纽,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并以交通枢纽促进城镇的发展。

(3)强化提升广元交通地位

强化与成都、重庆、甘肃、陕西的交通联系,建设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联系的大通道,提升城市交通地位。通过嘉陵江渠化,实现广元通江达海的目标,建设起综合立体式交通枢纽城市。

(4)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组织以完善城镇之间的联系为核心,在县(区)城之间通快速交通,提高县(区)城与其辖区内的城镇之间的道路等级,缩短交通时间。吸引非农产业生产要素在道路周边合理集聚,在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建立仓储物流园区或工业等。

(5)城乡一体的交通线网建设

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紧密联系城乡,为城镇、乡村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第25条铁路

新建兰渝铁路、西(安)成(都)客运专用铁路。提升宝成铁路速度。改造广巴铁路,按客货分线分站原则,将起点接入广元站和广元西站。将广巴铁

路移出广元城区。

第26条公路

(1)高速公路

以国高京昆高速、兰海高速与省高广巴高速为主骨架,建设上西至张家湾接线公路,构成高速公路环形网。广元市与周边区域之间建设快速公路相连接,与市内县(区)城均有高速公路直达。

(2)其它公路

区内国道及省道S202全部提升为高等级公路,并建设一条由剑门关经红岩到卫子的高等级公路。由市到各县(区)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同时形成一条市域二级环线公路,各县区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之间均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

第27条交通枢纽

广元中心城区为一级枢纽,朝天城区、旺苍县城、剑阁县城、苍溪县城、木鱼镇为二级枢纽站场,片区中心城镇、重要旅游景区建设三级站。

新建或扩建客运站场有:国家枢纽5个,县级客运站7个,旅游客运站6个;新建货运站场:国家枢纽4个,县级货运站6个。

第28条水运

将广元港建成嘉陵江至长江出川通道第一港,我国西部内陆最深的水运口岸,成为四川“三江五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区多港”内河水运通道。实施嘉陵江渠化工程,依托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千里嘉陵江第一港-广元港(包括利州、昭化、苍溪3个港区,24个作业区和码头)。

第29条航空

恢复广元机场通航,开辟广元市至九寨沟的旅游航线以及广元至国内重要中心城市尤其对口支援省份城市的新航线。

第六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30条给水工程

(1)供水普及率

广元城区、其他县城、中心城镇自来水供水普及率为100%;重点镇、一般建制镇供水普及率为90%;乡集镇供水普及率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40%。

(2)水源

市域城镇以江河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

(3)用水标准及供水设施

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一级城市550升/人?日,二级城镇400升/人?日,三级城镇350升/人?日,四级城镇250升/人?日,五级建制镇200升/人?日。广元市区规划供水设施规模20万m3/日,旺苍县规划供水设施规模2.3万m3/日,青川县规划供水设施规模0.5万m3/日,剑阁县规划供水设施规模2.1万m3/日,苍溪县规划供水设施规模6.5万m3/日。

第31条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规划市域各城镇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处理率

全市域污水处理率达到85%。广元市区污水处理率95%,旺苍县城污水处理率85%,青川县城污水处理率85%,剑阁县城污水处理率85%,苍溪县城污水处理率90%。广元市区规划污水处理能力20万m3/日,旺苍县城规划污水处理能力3.5万m3/日,青川县城规划污水处理能力0.6万m3/日,剑阁县城规划污水处理能力2.5万m3/日,苍溪县城规划污水处理能力6万m3/日。

(3)处理设施

区域内所有城镇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标准要达到生化二级以上标准,处理后出水水质要达到一级A标。

第32条供电工程

(1)电源

市域电源以国家电网电源为主,地方电网为辅。

(2)用电标准

城镇居民生活用电负荷指标,一级中心城市5 kW/户,二级中心城镇4.5 kW/户,三级片区中心城镇4 kW/户,四级重点城镇3.5 kW/户,五级一般建制镇3 kW/户。广元市区规划用电负荷600MW、规划110kV变电站17座,旺苍县城规

划用电负荷96MW、规划110kV变电站2座,青川县城规划用电负荷16MW、规划110kV变电站1座,剑阁县城规划用电负荷72MW、规划110kV变电站2座,苍溪县城规划用电负荷200MW、规划110kV变电站4座

(3)供电设施

区域骨干网:规划建设500kV变电站,与绵阳、南充500kV联网。在市中区、赤化各建一座220kV变电站,保障亭子口、4×30万千瓦电站电力输出。区内220kV骨干电网形成环状,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加快县城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110kV和35kV 配电网形成环状,提高供电可靠性。三级以上城镇配建110kV变电站,四级城镇配建110kV变电站或35kV变电站,五级城镇配建35kV变电站,农村集聚点配建10kV开关站。

第33条通信工程

各级城镇固定电话普及率,一级中心城市60部/百人,二级片区中心城镇50部/百人,三级区域性主干城镇45部/百人,四级骨干城镇40部/百人,五级一般建制镇40部/百人。2020年市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0万门。移动电话普及率70%,移动电话数量分别为210万部。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广元市区电信局设置5座,旺苍县1座,青川县1座,剑阁县1座,苍溪县2座。

第34条燃气工程

(1)普及率

中心城区气化率达到90%,各县城达到85%。公共建筑和CNG汽车用气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气源

将境内气源、川西北气矿气源和市域南部由东向西的中石化输气干线,并网运行,提高供气可靠性。

(3)供气标准及设施

城镇居民生活用气指标,一级中心城市0.4 Nm3/人·d、气化率95%,二级片区中心城镇0.35 Nm3/人·d、气化率85%,三级区域性主干城镇0.35 Nm3/人·d、气化率80%,四级骨干城镇0.3 Nm3/人·d、气化率80%,五级一般建制

镇0.3 Nm3/人·d、气化率70%。广元市区天然气需求量240000万Nm3/日、规划门站2座,旺苍县天然气需求量42000万Nm3/日、规划门站1座,青川县天然气需求量7000万Nm3/日、规划门站1座,剑阁县天然气需求量31500万Nm3/日、规划门站1座,苍溪县天然气需求量70000万Nm3/日、规划门站1座。新建九龙山天然气净化厂、元坝天然气净化厂,城区和县城建储气站,其他城镇按要求建设配气站。市域形成7条高压输气环网,提高供气可靠性。

第35条环卫工程

按生活垃圾产生量人均指标每天1.2—2kg。广元市区规划生活垃圾处理量600吨/日,规划生活垃圾处理场2座,规划中型垃圾转运站6座;旺苍县规划生活垃圾处理量120吨/日,规划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规划中型垃圾转运站1座;青川县规划生活垃圾处理量20吨/日,规划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规划中型垃圾转运站1座;剑阁县规划生活垃圾处理量90吨/日,规划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规划中型垃圾转运站1座;苍溪县规划生活垃圾处理量200吨/日,规划生活垃圾处理场2座,规划中型垃圾转运站2座。

第36条防洪工程

(1)防洪标准

广元市中心城区按50—100年一遇设防,其余县城按20—50年一遇设防。其余城镇按2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市域大片耕地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防护。

(2)防洪措施

保持水土,调节径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提高城镇的综合抗洪防洪能力。与森林保护、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筑坝拦洪贮水,采用植被和工程措施来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城镇规划和建设要避开易受洪水危害的地段,洪水位以下严禁建房。

整治河道。包括疏通河道,挖深河道,以增大渲泄能力;取直河床、加大水力坡度,降低洪水位。严格取缔占用河床、有碍分洪的建筑。

建设防洪堤。城镇防洪堤修建可与滨河路结合,即路堤结合。近期全面完成嘉陵江上游广元段防洪规划,完成广元城区段、剑阁新县城城区段、苍溪县城城区段、朝天区城城区段、旺苍县城城区至嘉川段防洪堤建设。

修筑截洪沟。丘陵地区城镇山坡方向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须修筑截洪沟和排洪沟就近引山洪入河。

第37条抗震工程

(1)抗震标准

青川县城地震动峰值为加速度为0.176,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按照7.7度进行设防;广元城区、剑阁县城、朝天城区、元坝城区地震动峰值为加速度为0.10、0.15、0.10、0.10,属于中等设防城市,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按照7度进行设防。苍溪、旺苍县城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05g,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按照6度进行设防。

(2)抗震措施

城市、镇乡与村庄建设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严禁在断裂、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地带,以及地震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地区选址。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产品的工厂、仓库必须按相关规范布局,避开城乡居民点。

城镇必须按人均1-1.5平方米的标准合理组织安全疏散用地。

生命线工程建筑(如医院、消防、供水、供电、通讯)及学校、人员密集场所须提高设防,确保地震时公用设施安全;建筑物的设计应按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划》执行。

第38条消防工程

(1)消防站

消防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广元城区应设置特勤消防站及一级普通消防站,服务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以内。根据航空、水运发展需要,可增设水上消防站、航空消防站等专业消防站。

原则上县城必须设立一级普通消防站,服务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以内。城市建成区内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经论证可设二级普通消防站,其辖区面积不应大于15公里,且保证能在5分钟内达到辖区边缘。

其余城镇(乡)可采取联合共享的方式进行建设,相邻城镇(乡)可共建消防站。在各自镇区内设立消防室,配备消防器材与设备。

(2)消防措施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以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组织系统。远离城市或城镇消防站的大型企业、机场等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乡村建立群众自防自救组织。

城镇规划要合理布局,确保消防安全,易燃易爆设施布置在城镇安全地带,远离居民区并设隔离带;城市旧区内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工业、仓库迁到安全地带。

新修建筑要达到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要采取改造治理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如昭化古城)应完善消防通道,配置消防水池、灭火器材等设施,重点部位应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保障消防给水、消防通道、消防通讯及消防供电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通道和疏散道路要统一考虑,并与避难场所结合起来,且保证消防通道的顺畅;消防站供电负荷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大型公共建筑和重点防火单位应保证双电源供电;应设置火警电话,各级消防系统必须与其他基础设施部门建立消防通信联网;保障消防用水。

第39条人防工程

广元市为人防三类重点设防城市。人防工程设施面积按人均0.3平方米设置,并留足疏散避难场地。城市建设应与人防建设相结合,并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要求。

第40条地质灾害防治

开展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摸清对城镇构成威胁的不稳定山体情况及其地质灾害影响范围,针对性地采取避让迁移措施,调整城镇布局形态;城镇、工厂、农房的灾后重建用地尽量避让堰塞湖、泥石流灾害点的下游以及崩塌威胁区、山体开裂和有滑坡隐患的地带。

对不能完全排除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需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监控,建立预警预报机制,能够及时发出灾害警报。

开展对可能威胁城镇安全的小规模山体滑坡和崩塌进行治理,采取削坡改造、排除危石、工程加固的防范措施,重建的城镇必须在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威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2 第三章规划分区、结构和布局…………………………………………2 第四章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3 第五章核心保护区保护规划…………………………………………4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7 第七章典型景观规划…………………………………………………8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10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17 第十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8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19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21 第十三章消防规划……………………………………………………21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1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1 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22 第十七章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

评价......................................................23 第十九章附则 (24) I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附图 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图 规划设计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发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与科学地经营管理风景区,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文本适用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及各类用地的保护、土地利用、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文本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第四条本文本涉及指标及其定量数据,是结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第五条规划年限为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并考虑2025年以后的远景发展。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风景区规划范围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 第七条风景区定位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文本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仙桃市人民政府 仙桃市科学发展规划合作领导小组 张沟镇人民政府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2) 第二章镇域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3) 第三章镇区规划布局 (7) 第四章镇区用地布局 (8)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六章绿地水系景观规划 (11) 第七章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13) 第九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14)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17) 附则 (18)

总则 一、编制背景 第一条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设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仙洪实验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按照小城市建设规模,在试验区改造建设一批中心集镇”,并选择了仙桃张沟镇、洪湖峰口镇、监利白螺镇为中心镇建设试点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省建设厅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第二条“十一五”期间,张沟镇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张沟位于仙洪试验区的“门户”,将承担“先行先试”的发展责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武汉至潜江的城际铁路即将建设,将使张沟成为承接和传递武汉经济向外辐射的重要节点区域;仙桃城区实施“南扩战略”,将使张沟融入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以“养蟮”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初具规模的工业、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将形成工农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张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张沟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仙洪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按照仙桃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和“荆楚明珠”。 第四条立足张沟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促进发展、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促进张沟镇与周边区域城镇和仙洪试验区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突出城镇建设重点和方向,实施“战略空间北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与仙桃城区无缝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 (4)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市域副中心”的标准培育小城市功能; (5)坚持“工业兴城”,积极承接城南工业园产业辐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6)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过境交通干扰和环卫、污水处理、燃气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7)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南水乡的城镇特色,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第五条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 院长:樊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先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主审总工:黄东仆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罗晖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参加编制人员:钱洋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王亚飞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工程师 黄鹤景观设计师 罗朝宽景观设计师 协编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参加编制人员:杨勇眉山市政府副市长 钟建国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邹汝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学文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张乐勤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刘德怀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学刚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丽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

前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 一、规划文件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二、规划图纸 (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 (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 (3)镇域综合现状图1∶20000 (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1∶20000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泰州市白马镇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原《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规划,是指导白马镇镇域和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白马镇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须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4条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划为准。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指导思想 第5条总体目标 1、全镇社会文明和谐、科技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昌盛,各项社会业协调发展。 2、镇区建设成为市内领先的设施先进、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3、农村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4、全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优良。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制定白马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2、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的总体要求,合理布置各类用地,使规划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适应性。 3、满足城市建设、镇区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长远规划、逐步实施。 4、充分利用镇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5、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7条规划重点 1、功能定位 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合城镇空间,合理配套白马镇的各项公用基础设施;明确镇区性质,完善镇区功能,适度扩大镇区规模。

(整理)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 文本 规划总论 (1) 第一章现状背景与资源 (2) 第二章旅游客源市场 (2) 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3) 第四章旅游开发规划 (4) 第五章旅游分区开发 (4) 第七章滨水景观建设 (7) 第八章旅游活动策划 (8) 第九章旅游线路设计 (9) 第十章旅游商品规划 (10) 第十一章旅游市场营销 (10) 第十二章旅游基础设施 (11) 第十三章景区防洪规划 (12)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12) 第十五章景区组织管理 (13)

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规划总论 一、规划背景 进入新世纪,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宏伟目标,成功争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临沂市滨河景区依托城市建设,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通过几年的城市建设努力,发挥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临沂市城市旅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滨河景区先后被水利部评定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跻身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河景区自建成以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发展滨河旅游业,先后公开招标了19处服务经营网点,成功举办了沂河广场艺术节、龙舟对抗赛、沂河沙雕艺术节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称赞。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滨河景区,突出特色,提升景区综合效益,2006年5月,滨河景区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编制旅游规划,经招标专家综合评定,北京创新旅游开发中心中标,《滨河景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 二、规划范围 景区范围包括沂河左岸自分沂入沭水道205国道桥至汶泗公路汤头桥、右岸自刘家道口闸至白沙埠的前石梁头村北,祊河自入沂河口至临沂城北外环路。以上所属河段河道两岸堤防、道路及堤防内所有陆域、水域,滨河防洪工程建设的设施及橡胶坝,河道两岸堤防以外滨河防洪工程建设的部分;城市规划区内已列入滨河防洪工程规划的所属区域;沿河两岸堤防以外与管理范围相连接的区域200米范围,纳入滨河景区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近6000公顷,水面3600公顷,蓄水量1亿立方米。 三、规划性质 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的第1.0.3条的规定,“滨河景区”应该属于中型风景区。 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求,滨河景区规划应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考虑滨河景区作为景观河道在临沂市城市旅游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作为行洪河道的重要作用,规划的内容和性质又远远超出了风景名胜区的简单概念。本次滨河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四、规划分期 为使本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的弹性,将规划时段选定为2008—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期,具体规划年限分期如下: 近期:2008-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五、规划依据 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2. 国家规范、法规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 《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3) 3、地方法规及其他资料 《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4)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临沂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7) 《山东省临沂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3) 《临沂市滨河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6) 《临沂市滨河景区百里健身长廊设计方案》(2007) 《临沂统计年鉴》(2007) 六、规划原则 1、充分考虑行洪安全 滨河景区区域的沂河河道与祊河河道均是行洪河道,在河道两岸以及滨水地带开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行洪安全问题。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旅游。 2、与有关规划相协调 (1)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2)与水利防洪规划相协调 (3)与全市旅游规划相协调 (4)与城市相关规划相协调 3、充分利用河流二滩地 积极消化利用河滩土地,立足内滩挖潜,建设休闲旅游设施,缓解紧张的城市休闲旅游用地。 4、打造滨水宜居环境 尊重自然环境及地方历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创造独具特色、品质一流的人居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编号:2005G025 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 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 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 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 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黄世斌镇党委书记 杨德华镇长 黄广荣镇人大主席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9)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1)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x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2) 第三章景观资源评价与结论 (2) 第四章规划目标和发展目标 (5) 第五章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6) 第六章遗产保护与风景保育规划 (7)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0) 第八章游览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导则 (11) 第十章交通及配套设施规划 (12) 第十一章基础工程规划 (12) 第十二章居民社会调控 (14) 第十三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15) 第十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6) 第十五章近中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16)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7) 第十七章附则 (18) 附图目录 (1)区位分析图 (2)综合现状图 (3)风景资源评价图 (4)规划总平面和功能分区图 (5)保护区划和遗产保育规划图 (6)旅游接待设施布局图 (7)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8)居民社会调控图 (9)交通规划图 (10)给水规划图 (11)排水规划图 (12)电力规划图 (13)电信规划图 (15)典型景观规划导则一 (16)典型景观规划导则二 (14)近中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武陵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协调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旅游活动之间的矛盾,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特修订编制《武陵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本规划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充分的现场考察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编制完成。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总体指导思想是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依托张家界市,发展提升武陵源区。 规划总体保护指导思想是“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保护核心区,逐步恢复核心区的自然景观;严格控制缓冲区,改善缓冲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其向有利于核心区保护的方向发展;合理规划利用建设区土地,并使之与核心区和缓冲区景观协调。 规划总体发展指导思想是“依托张家界市,发展提升武陵源”。依托张家界市,即依托张家界市作为武陵源风景区的客源集散地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发展提升武陵源即通过“调整提高索溪峪,发展中湖和泗南峪”,贯彻“移民建镇、产业兴镇”方针,按照“地方化、生态化、精品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索溪峪等旅游镇,并保持在游客接待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 第4条规划原则 规划总原则:规划致力于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地方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世界自然遗产健康、可持续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原则,区域经济和城镇体系的发展应有利于遗产的保护。 保护与发展协调原则,规划应该在保护遗产资源的同时发展地方经济。 地方性原则,规划成果应该能够调动当地人参与实施规划和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整体性原则,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都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衡量和维护。 第5条规划期限 武陵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共分2期实施: 近中期:2004年至2010年 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6条规划的实施 本规划是指导世界自然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实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纲领性文件,由武陵源区人民政府依法具体组织实施。 规划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保护和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划执行。 第7条规划的变更 各级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擅自更改本规划。 若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有与“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原则不相符的情况,可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对不涉及本次规划所确定的性质、原则和总体方针,可由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和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提出,并聘请遗产保护、风景园林、生态和环境领域的权威专家论证,按程序报请湖南省建设厅审批,并报国务院和建设部备案。对本规划内容作较大变更和修改时,如涉及性质、原则和总体方针等内容调整、功能分区边界变更、核心区内新增建设项目等,必须由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和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提出并委托权威研究单位论证,提出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程序报请湖南省建设厅组织遗产保护、风景园林、生态环境等相关权威专家评审,并报国务院和建设部批准。 第8条规划监督 本规划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公众和有关国际组织的监督。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湖北省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1) 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3) 第三章总体定位 (7) 第四章功能分区规划 (9) 第五章片区重点项目设置 (10) 第六章旅游容量分析 (23) 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23) 第八章专项规划 (26) 第九章开发步骤 (34) 第十章投资概算 (34) 第十一章效益评估 (36) 第十二章附则 (37)

第一章规划总论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合理地规范天子湖旅游区的开发行为,确保天子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背景 保康东依古城襄樊,南接宜昌三峡,西连林海神农架,北交道教圣地武当山。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系末端的荆山主脉由南向东横贯全境。位于古隆中—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黄金旅游线上,属于荆山生态旅游圈的核心部分。保康全境皆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河库区范围,包括大畈村、七里扁村、天子坪村、台口村和张家坊村等5个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8—2017,共十年,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为2008-2010年;二期为2011-2013年;三期为2014-2017年。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洛碛镇总体规划文本word参考模板

0 / 35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总体规划2008—2020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规划目标 ................................................................................. 2 第三章 镇域总体规划 .. (2) 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预测 ............................................................................. 2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 2 第三节 产业布局规划 ............................................................................... 3 第四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 3 第五节 镇域用地规划 ............................................................................... 4 第六节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 5 第七节 综合交通规划 ............................................................................... 5 第八节 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九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6 第十节 防灾减灾规划 ............................................................................... 7 第十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7 第四章 镇区建设规划 ............................................................. 第一节 城镇规划区、性质与规模 ................................................... 第二节总体布局 ..................................................................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镇头镇总体规划文本

五年级上科学期末试题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____________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3、凸透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__,凹透镜能使光线。 4、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电路中的开关非常有用,它决定是否让____________通过。 7、____________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8、灯泡亮,说明电路是连通的,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是____________的。 9、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_____________传播的。 10、磁铁的两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判断(8分。对的打“√”,错的打“×”) 1、当太阳在西方,那么,影子方向就朝向西方。() 2、一块条形磁铁被摔碎了,就没有磁性了。() 3、夜来香开放的时间是晚上。() 4、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凸透镜。() 5、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6、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7、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8、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三、选择。(9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向上折 B、铅笔向下折 C、铅笔变细了 D、铅笔变长了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6.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8.下列都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血管、气管B.心脏肺C.肺咽喉 9、下面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属于解释的是()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文本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文本 晴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年4月 项目名称: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 委托单位:晴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253)

证书等级:甲级 编制人员名单: 院长:单晓刚研究员 总规划师:曾建江研究员 所长:陈隆诗研究员 项目负责:代小林高级工程师项目成员:代小林高级工程师 谢琪工程师 黄芳工程师 彭璇工程师 周婷婷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3) 第一条规划目的 (3)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 (3)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及资源特色 (3) 第四条规划期限 (4) 第二章保护培育规划 (5) 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 (5) 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 (6) 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 (8) 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 (10) 第三章风景游赏规划 (12) 第九条游人容量 (12) 第十条特色景观与展示 (12) 第十一条景区规划 (14) 第四章设施规划 (21)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21) 第十三条游览设施规划 (23) 第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29) 第十五条居民点调控类型 (29) 第十六条居民调控措施 (29)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33) 第十七条城市规划协调 (33) 第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35) 第十九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35)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重点 (37) 第二十条近期实施重点 (37)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0-4 功能分区图 图1-1 风景区范围调整示意图 图1-2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1-3 风景资源评价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风景游赏规划图 图3-2 二十四道拐景区规划图 图3-3 哈马关景区规划图 图3-4 飞水岩景区规划图 图3-5 盘江桥景区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图4-3 基础工程与安全防灾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景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图7-1 近期实施与项目规划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