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论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论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论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0870I

磊纠.犬孚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008届)

论中国传统装饰画的艺术特童

TheowofTheArflsticlFeatureofChineseTradifiionaI

DccorationPicture

研冗生姓名遥堡生

指导教师姓名徐百佳

专业学位名称艺术硕士

研究方向装饰绘画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学号:201123910305 姓名:史永坤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山造石,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应时而易的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鸟语啾啾,别致的门和窗,独具韵味的诗词书画。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中国园林的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园林是初形成与“囿”,形成于商周时期,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的景色。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为兴盛。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十分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的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

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桥、亭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山为石。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设门。 堂:是居住建筑中队正房的称呼。一般为家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饰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建筑,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桥就有特殊的情愫。“杨柳迎桥绿,玫瑰拂地红”桥的出现使得难倒之处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姓氏文化”等等。《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样式。 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二僧“画禅” 公艺1101 李云方 0600110315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包括壁画、中国画、陶瓷、惠山泥人等中国传统艺术,虽然课时不长,但确实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独有的气质和感染力。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而我尤为钟情水墨画,钟情于它散发的气韵,细腻而或洒脱的笔触。在众多优秀的国画精品中,对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最为敬仰,课上老师也对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作了讲解,在此稚拙的粗谈“二僧”水墨。 石涛(朱若极)、八大山人(朱耷)都是明末遗民,后出家为僧,他们都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与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并称为清初四高僧。 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石涛(朱若极),又号苦瓜和尚,自幼出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悟性,作品受到禅学思想的影响。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超凡脱俗,不拘一格。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四时章第十四写到“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石涛说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他对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理解。因为禅不可说,一说即错,所以文字很难表达出画中所含的禅的意境,而充满禅之意境的画,即是无字的诗。曾经在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禅说》看到过郑石岩教授为他题的序,其中就提到“禅不是知性化理论所能传递的,禅家常说“言语道断”意思是说光用语言文字来讨论禅是行不通的”。石涛的《细雨虬松图轴》,表现了秋日黄昏的山景。画笔方圆结合,行笔舒缓而自然,有一种清丽幽雅、清谧淡远的韵味,恰恰饱含“不可说”的禅意。 《山水清音图》画面上松枝逆势右出,竹条左右摇曳,似乎吹来了淡淡轻风,伴随着淙淙流水,交响之音,仿佛溢向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田,有人认为这幅画稍显避世之态,却又蓄含着宽容的积极的审美境界。台湾佛学大师,圣严法师在为蔡志忠的《禅说》题序中写到,“一个成功的禅者,只觉得永无止境的发挥生命的活力,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所以禅的生活必然是积极的”。这张画既表达了石涛对闲静和自然的向往,但同时又流露出禅中所包含的积极。 他在自然的真实感受和探索中加以对前人技法长处的融会,因而他对绘画创作强调“师法自然”、“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在石涛看来,“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坐禅入定,超凡脱俗。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otd-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号: 201046830509 姓名:董成成 班级:电信1003班 学院:信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宋代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绘画传承的基础上及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与唐代并驾齐驱的历史高峰,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从三个部分来阐述宋代绘画发展的多元性及其影响,宋代绘画展现出其异彩纷呈的面貌除因历代人物画发展的深厚积淀外,当时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其多元化的重要原因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所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无疑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宋代绘画向纯艺术化方向更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在其独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多样性、绘画技法的丰富性以及不同风格的美学追求题材方面,山水、花鸟等独立画科在五代的发展基础上更加成熟,但是却促进了绘画表现手段的丰富与成熟,增强了人物画的表现力,形成道释画、历史故事画、风俗画和肖像画分足而立的局面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绘画技法在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着色表现从重彩独领天下分化为工笔渲淡技法和文人倾向的白描画法、减笔法等多种绘画手段由于绘画表现的技法和题材的多样性,就驱使绘画的审美趋势发生扩展,宋

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表现(一)

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表现(一) 摘要:本文以论带评,试图描述中国山水画在走向当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精神的,也论及了中国山水画在当下语境中创新和发展的几种状态和特征。分析了传统型、新传统型、实验水墨在不同创作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土,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索,同时也对所存在的某种导向上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传统型新传统型实验水墨 作为一种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的艺术创作,中国山水画的当代化还有许多个不确定性,因此,试图对这一正在不断演进着的艺术现象做出任何解释都可能带有某种片面倾向。但是,关注中国画的当代化走向,关注当下中国画该如何秉承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应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古老的华夏文明如何保存自身文化内核的传承,则就更有深究之必要。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李泽厚先生曾指出:“中国美学要求美与善的统一,而所谓善的最高境界,儒道两家虽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不同处只在于如何达到此种境界,以及对达到此种境界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①不仅如此,阴阳五行、佛学等各流派都含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最高审美境界或者人生境界是经过道家的推动而形成的。为此,笔者曾进一步认为:“真正能成其为最高审美境界的,是以庄子哲学为主流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以反对异化和提倡绝对自由为己任,第一个把‘人化的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最早地较明确的提出了超功利的人生态度。这种美学思想,为后来的禅宗所大量吸收,对中国传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②而且理当肯定的是,“中国文化以儒化了的思想为其基本内容,又由道的精神建筑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型和艺术精神的基本框架。以后,道、佛、儒三者互补,使这一传统艺术精神得以成型和完善。”③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精神可以说渗透了包括绘画在内的各种中国艺术样式,从书法到绘画、雕刻、舞蹈、音乐等等无一不受其影响和滋养,传统绘画理论同样也得益于中国传统精神的陶冶。比如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论画六法”,又如古代关于“笔墨”的理论等不一而足。而意象、气韵、空灵和境界(意境)作为传统艺术精神的主要审美范畴又充分体现了道、佛、儒互补的这种中国所特有的东方艺术韵味。 纵观上个世纪末期的中国绘画艺术格局,我们不难看到从80年代的伤痕绘画、乡土绘画、理性绘画、实验水墨,到转向90年代的达达主义、艳俗绘画、玩乐现实主义、政治波普等的轨迹。与此同时,山水画艺术家也在前行的中国画现代化和当代化的道路上实践着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之路,摸索着中国当代绘画在不断变革中属于自己的艺术定位,并开创了新一轮百家争鸣的局面,成绩可谓喜人。然而各种争论亦从来没有停止过。“笔墨等于零”和“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依然是艺术家和学界长期争鸣的一大焦点。无须否认的是,争论将带来一种冲破束缚的动力——而这也可能是当前艺术创作中急需的理论资源。在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并行的当代审美中,艺术家自身的艺术立场将决定创作的走向。发扬传统艺术精神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对于文化传承,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始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统中国画发展到近代以后,面临着西方理论、西方的制作方法、作家作品和中国画如何现代化、当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绘画的求新求变,始终在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地摸索着。自20世纪初期始,中西合璧的艺术样式就已出现,比如吴冠中曾评价林风眠的作品:“是企图用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来消化西洋画的形式。”④实际上,近现代的一大批画家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创作道路,从高剑父、林风眠到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沿用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来转化绘画内涵的探索是令人敬佩的。笔者把这种以传统山水画为基础,引进西方绘画的一些艺术审美规则,以其达到一种新的欣赏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装饰画的特征

装饰画的特征 装饰画其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法,有别于其他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绘画重“形”,装饰画强调“神”,其构成的核心是夸张与理想化。 一、装饰画的构成——形式美 装饰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构成形式美。与写实绘画不同的是,装饰画的构图往往是将内容、形象、表现形式组织在一个整体画面中进行设计,注重画面的构成,讲究画面的形式美感,与传统写实绘画的构图在艺术处理上有很大区别。写实性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绘画通常借助于透视学的知识,立足于表现三维空间的严密而完整的焦点透视理论,而装饰画常常在构图上不拘泥于固定的视点、透视方法,构图和形式显得灵活、多样,画面的表达强调作者主观感受和意念的表现。可以说,装饰画艺术表现形式更能自由地让人去联想、理解、补充、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画面有限的具象空间。

作为装饰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装饰形象的塑造显得十分重要。经过对客观世界的形象加工改造,通过装饰性的夸张、变形等艺术主观处理后,原先现实生活中有些真实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可能会比原来更有趣味。由此可见,在作品构思表现过程中,首先要在客观世界中发现可供装饰的因素,进而根据着眼点的不同,取舍的不同,按照创作者自己的意图创造形象。当然,装饰造型的形式法则是灵活多样的,只有在具体运用时根据表现目的,画面通过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比例与节奏等艺术处理,最终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 从总体来看,装饰画的构图、造型与表现手法之间互相牵制、彼此补充。因此在装饰画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协调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加强艺术的表现力。表现手法是构图的深化,是造型的继续,是进一步完善装饰画构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装饰画的色彩——夸张寓意美 大自然中的色彩呈现给人们的是万紫

专插本艺术概论资料共享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术创作论 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2010年论述题30) 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几个方面(以下内容按照旧版书排版整理!)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2011年简答26题,文化素养包括哪几方面) (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感受力 (2)丰富的想象力 (3)独特的记忆力 5、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以上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和相互完善,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创作才能。 (三)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1、“定势”概念的提出 1889年由德国缪勒和舒曼提出。 2、艺术心理定势(2011年,名词解释22。) 定义: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篇一: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论文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 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 墨,画面为假单的 黑白色,但进阶的

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 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一)水墨画的分类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

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看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

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看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 摘要:本文尝试对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各个门类艺术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简述,从而提出了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创作与发展应该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去继承、借鉴,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去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而 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与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艺术精神继承借鉴 一、前言 中国古典舞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创 建的一个学科,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敦煌派、身韵派、汉唐派、昆舞派的相继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也正在一步步完善。虽然在近些年来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各种抨击和批评不绝于耳,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在舞蹈表演,课堂教学和剧目创作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成就的。中国古典舞体系的创建是有根源的。它的根源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这也说明了中国古典舞体系的创建和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的继承是成功的,从而带动了整个古典舞学科在表演、创作、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近年来在国内各个舞蹈比赛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古典舞演员。这就充分印证了中国古典舞这一学科成功的创建,以

及在其训练体系下所取得的各个方面的成就。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继续发展中国古典舞,如何不断的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这都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而中国古典舞身韵派的创立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正是它继承、借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和武术的套路和技巧,从中吸取了中国几千年舞蹈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特有的美 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才使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才使其从戏曲艺术中分离了出来。如今的中国古典舞要想发展与创新那就必须秉承着“以我为主,以我化外”①的观点去回到中国古代舞蹈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追根溯源去继承借鉴。对于失传已久的古代舞蹈的寻根虽不可取,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融汇相通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再续中国古典舞的创 作与发展,或许这也是一条可行的方法。因为它们都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先祖和母体,那就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精神――意境、气韵、形神。 当今中国文化主要是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方面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恰恰是这三种思想交织、融汇、凝聚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精神。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如今这些传统的艺术精神都蕴藏在了中国的各个艺术门类,从而

浅谈我对装饰画的理解

浅谈我对装饰画的理解 摘要:装饰画是指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因此造成装饰性的因素也很多,如追求构图的单纯;形象的平面化处理;注意空间结构的美;强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表现材料自身的美与加工工艺的美。装饰画高于一般的“装饰”,装饰画是为了装饰某些器物或者美化环境而存在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一类独特构成形式的画种,有着自己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装饰意趣、构成形式、艺术特征 在视觉艺术中,装饰画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装饰画因其独特的装饰意趣及表现手法,使其不同于一般的绘画艺术,它更侧重寓意象征化的题材和装饰美化的表现。相对单纯的“装饰”来讲则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装饰画”属于绘画的一种,即装饰风格的绘画。不过其造型表现形式,艺术处理以及自身构成的规律方面,有别于写实风格的绘画。它的命名并非以材料工具,使用功能为依据,而是由其本身艺术特点来确定的。它是起源于附属在彩陶、青铜等器皿上的图案纹样,后来被门贴画,砖刻画以及带有装饰形式的绘画吸取采用,才逐渐独立出来的。现在已广泛地见于壁画、年画、招贴等许多装饰性画种,形成一种带有图案规律影响绘画样式;或者称之为介于给和图案之间的造型艺术。 装饰画也反映着某些绘画的形式的特征;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需要借用某些绘画形式的特征;当然,现在有些油画和国画也出现了装饰风格的倾向。那么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不是就没有了差别呢?当然不是。我们知道没有特征的东西,在艺术领域之内是不能长久独立存在的,装饰画也有着与其他绘画种类的形式上的不同和自己独特的形式与艺术特征。 一、装饰画的形式特征。 1 构思。 装饰画的构思是第一位的,表现技巧是第二位的。装饰画的构思重想象、重创意。奇妙的构思,必然非逻辑性的,把奇思异想熔铸在画面上,表达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思想情感。装饰画非常讲究形式美感,所以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比例关系时,理所当然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是要将形和色与自然形象的距离拉开。换句话说,不必完全依照自然形象进行模拟描绘,而是应该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意念的表现从而达到到寓意、象征、夸张的艺术境界,从而从具体意识上升到抽象意识。 人类的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人的需求和爱好多种多样。纵使艺术来自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但艺术不等于生活再现。一般的说,写实绘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真实的、立体的、精确的、无限的,甚至是朦胧的。比较而言装饰绘画更能趋使人们的联想,去理解去补充,大大的去丰富其有限的具象。这种绘画表现形式运用得体时,就能求得内容和形式、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点在装饰画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当然,并不是说装饰绘画不含有限的写实因素;而写实绘画中就不含有装饰的成分,对于创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他们始终都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2、构图。 "所谓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米勒语)它较为确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绘画这一创作活动就应该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能做到"法无尽"是最明智的。 构图的过程是构思逐步成熟的过程,没有构思就无所谓构图,而构图也是对画面形象和结构的全面经营和探索。构图能力的高低、形式感的优劣是衡量一个画家是否成熟的标志,因为造型艺术首先打动人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机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的积淀。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到真实的转化。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三个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同样显得重要。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于是,作为感性材料和物质材料的各种要素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同一。 我们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改造方面看,如果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物质(如:一块石头或一块画布等)改变一种形态,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这些物质由于在形式上起了变化,它们在观照者的眼中就不再是它们自己,不再是石块和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动物、一组静物或者其他可视形象。这种由形式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质变是惊人的,它们从无生命物质变成了有生命物质。当然,并非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了质变,而仅仅是在观照者的心目中引起一种“质变”的幻觉。而从这种幻觉中,人类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因此也就看到了美。然而,按形式主义的概念,造型艺术作品本身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和色彩构成的,认为形和色是艺术作品的血肉生命,这种“形式和结构”就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说法有悖于事物的一般规律,淡忘了艺术品的创造者的观念或意愿。笔者认为,物质材料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产生的物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艺术生命只有靠这些物质材料的结构组合才能诞生,艺术的灵魂也只有“有体可附”的时候,才能成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灵魂。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论文)-中国水墨画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 墨,画面为假单的 黑白色,但进阶的 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

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一)水墨画的分类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灵感源于生活,这句话,已被千千万万人传诵,灵感不仅仅来源于生活,它还渗透到各个方面。首先从生活开始。 画家必须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显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伴随着创作思路,逐渐从已有的积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关信息,并将其范围逐渐缩小,向创作思维靠拢、逼近、诱出若干思想火花,当突然爆发出一个偶然的奇想时,点燃了整个思路而突然贯通,形成灵感。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当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时没悟出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冥思苦想进行创作的构思时,这些潜藏在脑海深处的东西,在翻阅速写的偶然启示下,会突然爆发出来。如果创作时没有真实甘受,就应该放下画笔去感受生活,等充实后再回到画架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所以说生活的积累是产生灵感的基础源泉。 灵感源于文化底蕴: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动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都有相互融通和渗透的界面。文学的美和境界有助于提高绘画的品味。诗歌与绘画更是关系密切。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既是音画,以音乐语言表现田园风光。雕塑的表现手法也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舞蹈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生动绚丽的舞姿是绘画的丰富素材。叶浅予的画表现舞姿最为传神。建筑艺术中的对称、高耸、曲线、直线的协调、凝重、流畅等要素对绘画都有借鉴价值。作为一个画家,要对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建筑等学科都要涉猎,加深研究以拓宽自身的文化底蕴。 灵感源于勤奋:灵感只是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他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契机,起到催化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整个创作过程,还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画家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学艺过程。齐白石画鱼虾经常每日观察鱼虾的动态。刘海粟曾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在自然环境下作画,年逾九十仍上黄山。通过长期观察、临摹、体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掌握画法的奥秘,达到浑然天成,出手不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手拿一个速写本,记录自己喜欢的人与物,在创作时也多了很多素材和灵感。俄国大画家列宾写到:“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柴可夫斯基也说过:“灵感是这样的一个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没有勤奋就难以产生创作灵感。 灵感源于独立思考:画家的作品所表现的是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识、表达和感受,是具有个性的产物。因此,不能止于摹仿名家、名作。要从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依自身的人生观和艺术感触来进行创作,独立思考才能触发灵感。深藏的苦难岁月刻记跃然画上,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象的迸发,突出其个性;是源于心灵的再创作;是思想、理念、观察和情感结合后的升华;是超越自然物表层向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 灵感源于个性:“个性,从广义讲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画家的个性不同,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关注点也不同,对生活的感受、心理体验也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灵感的形成和产生也有很大差异。绘画创作灵感的激发和降临,因人而异,因个性不同而有别。一些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具个性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