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人际交流概述

第一章人际交流概述

第一章人际交流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际交流的原则。

2、了解礼仪的常识。

3、运用人际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原则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礼仪、礼貌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时数:6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

一、人际交流的含义

人际交流也称社会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类的交流可分为人内交流、人际交流和公共交流。

定义:用来达到人际目的的符号交换活动。

二、人际吸引与喜欢的基本条件

法国心理学家对吸引与喜欢的试验

1、临近条件

“远亲不如近邻”

2、熟悉作用

“朋友越走越亲”

3、相似性作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个人品质特征

真诚——虚伪热情——冷漠

5、报答作用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三、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

1、真诚、互敬

2、平等、适度

3、自信、自律

4、信用、宽容

第二节礼仪、礼貌基本知识

一、礼仪的含义

礼(禮):源自祭祀。表示对上天、先祖、他人的尊重与敬意。

节:与“礼”搭配时,指人的言行举止恰如其分。

貌:即体态与容貌,指人外表的样子。

仪:即仪表、仪态,指人的容貌、举止。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孟子:恭敬之心,礼也。

管子: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钱穆: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

《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二、礼仪的基本职能

塑造形象

沟通信息

联络感情

增进友谊

三、关于语言和非语言礼仪

1、语言表达和接受技巧:

交际语言的“声、色、姿、情”

声:说话的速度、音律、音调、音量及清晰度

色:语言的词采和文采

姿:说话者对自己角色特点的把握,也指体态。

情:说话者的情绪状态

一句话的影响力 =15% 声 +20% 色 +25% 姿 +40% 情

要求清晰易懂、文明礼貌、流畅大方。

表达语言的技巧:良言与恶语、褒扬与贬抑的语言。

接受他人语言的技巧:善于倾听、忌分心和急于发言。

2、表情动作语言(非语言)

有人称之为形体语言、行为语言或体态语言等

表情什么样的表情好?

面带微笑等于在告诉人:此路畅通;面目呆板等于在告诉人:此路不通。所以说,微笑是人际交流最好的通行证。

表情是挂在路口的一块路牌!

眼神

眼睛专注对方——重视;目不斜视——高傲;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心中有事、心怀鬼胎;直视——坦诚;瞪视——敌意;斜视、扫视——轻蔑;上下打量——挑衅;逼视——命令;低眉偷视——自卑;长时间凝视——专注(异性不可);白眼——反感;双目圆瞪——惊讶;不停眨眼——疑问。

动作

手势:双手紧绞——紧张;双手指尖塔——自信;用手指敲桌面或笔在纸上乱画——无兴趣;双手相搓——期待、跃跃欲试;摊开双手——真诚坦白;握拳——表决心、愤怒或不满;用手支头——不耐烦或厌倦;以手掩嘴——吃惊、不愿听;手插衣袋——不信任;捏弄手指——内心紧张;双手放大腿——镇静;手抓后脑勺——急于成功;手摸鼻子、脸、揉眼睛——说谎;摸下巴——老练、机智、狡猾;吸烟不停磕烟灰——内心不安、紧张;左手招——来;右手招——去;伸出食指指对方——警告或加强语气;食指触耳后——怀疑;拇指上翘——赞扬;左手小指——蔑视;食指中指“ V ”——胜利;手心朝上——升起;手心朝下——压抑;手心外摆——走开;手心朝内摆——请过来;双手摊平向下——安静、请坐下。

人际交流的空间距离:

亲密的空间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

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私人的空间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端。

社交的空间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公众的空间距离

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

四、形象行为规范

1、着装:统一、整洁、得体。

“冠正”与“三紧”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统一:不仅在于追求良好的视觉效果,更需要做到职业道德规范和经营理念的外化。

整洁:反映组织和员工的精神风貌。

得体:合乎时宜,而不是追求时尚。

一个有教养的人,穿着得体,才能令人敬仰。

服饰是一个人的第二肌肤,是最形象的名片。

现代组织的员工上岗一般要求统一着装,

并佩戴工号牌。

要充分考虑时间、职业和

环境的差异;

忌“艳”、“俏”;

宜典雅或新而不怪;

饰品要少而精。

2、仪容:自然、大方、端庄。

三庭五眼说:“三庭”是指人脸的长度分为三个等份,即额发际缘至眉之间的距离与眉至鼻基底的距离、鼻基底至颏部的距离相等。?°五眼?±是指脸在眼水平线上的面宽分为五等份,每份为一个眼的长度,即除了两眼外,两内眦之间的距离与外眦至同侧耳部的距离也为1个眼的长度。

注重首因效应

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即所谓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而并不了解对方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首因效应案例

《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美国总统林肯也曾拒绝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相貌不佳的人才,朋友责怪林肯说:“任何人都无法为天生的脸孔负责”,林肯却反驳:“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可见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

仪容的原则:

干净、整洁、卫生: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即保持面部、手、口腔卫生,头发整洁,及时剃须、去分泌物、纽扣要扣好。

——化妆宜淡雅,忌浓妆艳抹。

扬美藏拙;

修饰避人。

3、举止:文雅、礼貌、精神

站立姿态的讲究:

“头容正、胸容宽、

肩容平、背容直。”

抬头、挺胸、收腹,

双手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

双手交叠自然下垂,

双脚并拢,脚跟相靠,

脚尖微开,忌双手抱胸、叉腰。

4、公务活动中的礼仪

行走姿态的讲究:

“步从容、立端正。”

步幅适当,节奏适宜,

忌奔跑追逐,边走边大声

谈笑喧哗。

坐姿的讲究

上身自然挺直,

两肩平衡放松,后背与

椅背保持一定间隙。

忌用手托腮或趴在工作台上,

忌翘二郎腿或抖动腿。

职业女性穿西装套裙坐立时的要求。

握手礼的讲究:

有男女;

长幼;

主宾;

迎送之别。注意神态、力度和时间。

递交名片时要表现出尊重与欣赏。

称呼:总体上应表现为尊重,忌轻狂。

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交流深浅而有所差异。

礼宾次序:右大中尊前长。“或饮食,或走坐,长者先,幼者后。”介绍:先主后次;先主后宾;先女后男。

电话服务:畅通、方便、高效。

应答时要首先问候,

然后报出单位名称和工号。

力求在电话铃响3-4声内

接听,超时接听应表示歉意。

接听电话时,应语言亲切、语气诚恳、语音

清晰、语调平和、语速适中、言简意赅。

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说“是”、“对”等,以示在专心聆听,重要内容要注意重复、确认。

通话结束时,须等客户先挂断电话后再挂断电话,方可挂断。

核对客户资料时(姓名、地址等),对于多音字应选择中性词或褒义词,避免使用贬义词或反面人物名字。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交流

一、大学生人际交流的特点

1、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含义

大学生人际交流是指大学生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2)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基本方式。

①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

②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

③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流

2.大学生交流的特征

①交流需求迫切

②交流以同龄人为主

③交流动机复杂化

④追求爱情的愿望强烈

⑤自主性增强

二、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

只有进行积极的人际交流,才能在交流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交流原则。这些原则,既是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人际交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真诚原则 2.尊重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惠原则

三、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人生意义

1.人际交流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

2.人际交流有利于完善大学生自我认识

3.人际交流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人际交流有利于大学生获取新信息

四、大学生人际交流中的丑陋现象

第一种是冷漠型

第二种是缺德型

第三种是鬼混型

第四种是诈欺型

第五种是玩乐型

第六种是放荡型

第七种是虚无型

第八种是自毁型

本章小结

本章讲述了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礼仪、礼貌基本知识、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三个部分。介绍了人际交流的含义、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礼仪的基本职能、语言和非语言礼仪;着重讲述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含义、

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和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人生意义,并指出大学生人际交流中的一些丑陋现象。

第二章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建立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人际吸引因素。

2、了解大学生人际交流中的形象作用。

3、掌握情绪、情感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大学生人际交流中的形象作用,

掌握情绪、情感的基本理论。

2、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别人。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人际交流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发展的过程。从第一印象开始建立交流到双方情感的深入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要经历相互觉察——表面接触——关系建立——亲密互惠等几个阶段。

一、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人际交流产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个体双方心理互动的基础。它是人际交流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接纳和喜欢的现象。“能否招人喜欢”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个体的魅力乃是人际吸引的根本。

1.接近吸引

人们往往把喜欢的情感投向周围与自己直接交往的对象。同寝室、同班、同系、同乡同学等经常在一起活动,空间距离接近,接触的机会和交往次数较多,所以容易形成相互吸引。

2.相似吸引

回顾已经走过的人际交往历程,你会发现,你和朋友彼此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共同之处。如年龄、学历、经历、地位等特征的一致或相似,在学习和生活中容

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因此特征的相似也体现了人们心理上对平衡和协调关系的需求,有助于彼此间在目标追求、处世态度、行为动机、个人爱好等方面保持一致,从而缩短心理距离。

3.互补吸引

当交往双方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形成强烈的人际吸引,有助于相互间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一个独立型性格的人喜欢与顺从型的人交往,因为独立型的人能力强且喜欢指挥他人,而顺从型的人愿意依赖顺从他人;双方彼此正好相互满足.“郎才女貌”。

4.外貌吸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外貌产生极强的首因效应,会给人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外貌吸引,即在交往中通过对他人的相貌、身高、风度等的因素的观察来决定对其的好恶,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外貌漂亮的人较相貌平平的人在交往初期更具吸引力,因为美貌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容易使人联想到其他良好的品质。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外貌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小。

5.人格吸引

人格吸引即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品质对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性格是人的内在美的展示,人们一般都喜欢与具有真诚坦率、热情友好性格特征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那些自私自利、虚伪奸诈、冷酷无情的人打交道。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对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按照喜欢程度排序,结果个性品质受到喜欢的程度各不相同。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交流中选择朋友,一般以品德的好坏为首要标准,其次才是能力、水平等。因此,大学生要在人际交流中取得成功,就要努力在性格上塑造自己,不断优化个人形象。

二、优化个人形象

1.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在与人交往中,人要受自我意识的制约。自我意识有缺陷时,往往表现出与他人相处时拘谨扭捏.故作老练等令人难以接受的表现。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需要完善自我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具体来讲,就要学会认识了解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他的言谈举止。比如,人一旦觉得自己具有或缺乏某种才能,那么在一定条件下他必定会施展或回避。嗓音好的人,喜欢参加与组织晚会,而自认缺乏口才的人,一般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滔滔不绝地说话。

2.充满自信,喜欢自己

在树立个人良好的形象时,应当充满自信,喜欢自己。没有自信心,过于自卑,否定自我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利于相互间关系的正常发展。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往往不承认或不接受自己的真实面目,在别人面前装扮出另一种形象。比如,有的同学家境困难却大手大脚花钱.这种假象一旦被识破.以后就很难取信于人。另外,有些不喜欢自己的同学常常将对自己的否定态度投射到别的同学身上去,转变成“不是我不好,而是别人不喜欢我”,以此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压迫感。这样的结果便是对他人充满敌意,彼此关系更易受到伤害。

3.恰当的言谈

人际交往中,交谈是最基本的形式。言谈是否恰当,是一个人有无魅力的重要因素。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充分说明人们在彼此交往中,言谈的作用。中国先秦纵横学派创始人鬼谷子认为:“口者,心之门户也”,“志、意、喜、欲、思、虑、智皆由门户而出”。

4.得体的举止

在人际交往中,举止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行为受着人的潜在意识的支配,它总是通过人的举止、动作、姿势、体态表现出人的思想,传达出言犹未尽的情感。

5 良好的精神风貌

精神风貌是一个人社交形象的核心。大学生只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生活充满理想和信心,才能具有开朗热情、乐观向上、热情大方、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人交往,表现出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气息,会感染对方,激发对方与你交往的愿望,从而活跃气氛。

三、把握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1.情绪、情感的特征

情绪与情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情绪是与有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态度体验,比较短而激动的状态,如《礼记.礼道》中载:“何谓人情,喜、怒、哀、惧、恶、欲也。”《黄帝内经》中认为情绪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等。

2.情绪的调控作用

情绪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并影响、调控着交往的进行与发展,情绪对交往的调控作用是通过对人际认识和行为的影响来实现的。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是鲜明、激烈、丰富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青年期情绪形容为“疾风怒涛”。但大学生的表现又具有两极性明显、情绪性强、感受激烈等特点,这种情绪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并明显地影响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和行为活动,影响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1)情绪影响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各种认知偏见。在大学中常见的有:情绪好时,和颜悦色,谈笑风生,使交往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情绪不好时,满脸忧愁,寡言少语,使交往充满了沉重的情调。心境愉悦时,看什么都顺服,对他人则是热情、爽快;心境欠佳时,看什么都别扭,对他人则是冷落、不满。一般情况下则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有好感的人,评价就高,就积极主动地与之交往;自己不喜欢或反感的人,评价就低,就采取消极或被动交往,甚至退避三舍,避而远之。

情绪不仅使人的认知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而且还直接调节着人的交往行为。例如,当人处于愉悦心境时,在交往中会表现出耐心、专注的神情,反之,则心不在焉、目无表情或东张西望,使交往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2)不良情绪的危害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一方面表现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如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情绪状态中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在产生不良情绪后,既不会恰当表达,又不能适当地调控,而是过分压抑,随着时间推移,消极情绪越积越深,困扰越积越重,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伤人害己,严重破坏人际关系,给交往带来恶劣后果。同时,不良情绪过分压抑和郁结,还会给人带来身心疾患。

(3)学会调控情绪

既然情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对情绪的调控也就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这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并能有效地调节和驾驭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仅要做自我情绪的主人,还应当尽可能地去理解、改变他人的情绪,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创造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调控措施

1、防止情绪毫无克制的发作

大学生现在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和许多的烦恼,如学习、考试、考级、择业,这些压力往往导致紧张。如果持续的过度紧张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和调适,就会导致情绪的无节制的发作,如狂喜暴怒,从而使人的大脑兴奋或长久抑制不平衡而影响心理健康,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因丧失理智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及时宣泄,是防止情绪无节制发作的途径之一。

2、努力保持良好的心境

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境,比两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苦。良好的心境是消除不健康情绪的灵丹妙药,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还是良好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大学生应在平日努力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乐观开朗,遇事不慌,临危不乱,沉着稳重。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下,应对前途充满信心,对朋友、同学、他人充满爱心,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压力中树立信心,面对现实,正视自我,采取积极有效的态度面对现实的挑战,理智地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个性,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3、寻求朋友、同学的帮助

蒲松龄曾说过:“天下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有限的,朋友、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消除压抑心境、恢复心理平衡方面可以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发生。

与同学、朋友交往,要学会及时表达,就是及时地将自己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取得朋友、同学的理解,让不良情绪及时得到疏导,请朋友、同学共同分担你的忧虑与烦恼,共同分享你的愉悦与欢乐,从而增强人际吸引。

四、学会观察别人

1.通过“口头语”推断

“口头语”是很多人说话时一些自觉不自觉的习惯性语言,但“口头语”往往隐含着说话人某些个性特征。

2.通过“笑式”推断

开怀大笑的人坦率、热情、遇事决断迅速,但情感脆弱;

笑声干涩的人冷漠、现实、能洞察别人肺腑;

笑中带泪的人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笑声尖锐的人富有冒险精神、精力充沛、感情丰富、乐观而忠诚;

笑声低沉的人多愁善感、易受别人的左右和影响、易与人相处;笑声柔和平淡的人性格厚重、深明事理、事事为人着想、善于处理人事纠纷;

3.通过体态姿势推断

洛温博士曾推论:头的姿势是性格和品质的客观表达,如脖子伸得长的人可能有傲气;脖子缩着的人也许有点呆滞;有偏着头听人讲话习惯的人往往是乐意关心他人而且富于同情心的人;有走路不断回头习惯的人可能是安全感不足的人。

4.通过“涂鸦”推断

很多人都有信手涂鸦的习惯。在百无聊赖的时候随便拿张纸胡乱勾勾划划(画画),这原本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却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美国心理学家夏里迪斯用30年的时间抽样调查了数万个案例,认为“涂鸦”与人的心理特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5.通过“吃相”推断

美国行为学家安东尼博士对吃相与性格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他把吃相分为下列几种:

①将食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去逐一食用者。这种人小心而谨慎,无论在宗教信仰、婚姻和政治思想等方而都倾向于保守的态度。

②快速进食者。这种人是精力充沛的工作狂,下决心的速度快,热情爽朗,如果他们喜欢某件事或某个人时,也会要求对方的承诺。

③慢速进食者。他们会花时间反反复复思考某事、某一个问题,直到认为没有问题时才侍作出决定。此外,他们也较挑剔,特别是在选购东西时,事后常常会觉得不满意而要求退换。

④过食者。此种人是享乐主义者,过分倾向于社会化。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感情,而且不善于仔细地思维。

⑤每次吃完一种食物再吃另一种者。在吃西餐或快餐时最容易看出。这种吃食习惯显示他极用心机,对每一件事都极为专注,而且不会忽略某人和某事的细微末节。

⑥把各种菜肴混杂进食者。这种人不大留意周围事物,心情松弛,不常注意外现,可能常会忽略事情的细微之处。

⑦无固定吃食习惯者。这种人的性格复杂多变,难以捉摸,弹性较大。

本章小结

本章讲述了掌握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人际吸引因素,了解大学生人际交流中的形象作用,掌握情绪、情感的基本理论和学会观察别人四个部分。介绍了情绪、情感的概念,及调节方法;着重讲述了观察别人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大学生的人际沟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

2、了解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基本方法。

3、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基本方法进行人际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语言沟通的艺术。

2、教学难点:大学生听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一、人际沟通概述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起点,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沟通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信息,并获取理解的过程。如果把人的思想、观念、感情等看做信息,人际沟通就可看做信息沟通的过程。沟通不仅需要信息的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完美的沟通,应当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

1.人际沟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人际沟通不仅是信息的沟通,更是心理的沟通。

(2)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交往双方都要借助共同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才能实现沟通。

(3)沟通的内容是不可逆转的和不可重复的。

2.人际沟通的类别

按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不同可分为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使用语言文字进行的沟通,可分为: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头沟通如演说、小组讨论、作报告、打电话;

书面沟通如写通知、信件、发电报。

非语言沟通是指沟通者用非语言符号的形式传递信息的沟通行为,它是以表情、动作等为沟通手段的信息交流,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沟通。

按不同分类标准,人际沟通有多种类型:

(1)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2)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4)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二、语言沟通

1.提高谈话的艺术

(1)努力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①每天阅读报纸,这是最好的方法。

②随时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虽然只是极琐碎的事也不要轻易放过它。

③常和人谈话。

(2)谈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3)想好了再说

(4)努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语言表达应当委婉、幽默

(6)学会赞美

①要有真正的爱心,发现别人的长处,并给予真心的赞美;

②要恰当地表达赞美之意,学会把握时机,用词要恰当,语气要亲切;

③表情要自然,以微笑去接纳别人,去传达赞美真情。

(7)掌握口才的五个方面

①在形象上让别人接受

一个人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得体,眼神要专注,表情要沉稳。

②要了解谈话的对象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通俗的事例;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激将;喜欢夸大的人,不宜用表里如一的话;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发火;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情绪不正常的人,要让他恢复正常时才谈。等等,知已知彼,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最好的说服效果。

③要进行周密的准备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进行说服以前,你必须要对下列问题:你要对谁讲,将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怎么讲法,有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怎样处理等等都要进行仔细地考虑。

④要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

有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周思来总理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弓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大都是挺着胸,这是为什么,”

周总理回答说:“这个好理解,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当然是弓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说完,哈哈大笑。周总理的应变确实敏锐;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既有反唇相讥的意味,又带有半开玩笑的情趣;既不影响谈话的友好气氛,又表现了自信的力量,可谓恰如其分,表现了周总理卓越的语言技巧。

⑤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必须对语言的感觉很有把握,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和多变的音调,有流畅、漂亮的用语,表现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8)减轻说话紧张症的方法

①调整呼吸

说话时不正常的情况是:怯场——呼吸紊乱——头脑反应迟钝(氧气的吸入量减少所致)——说话支离破碎。因而说话前调整呼吸会使这一情况恢复正常。说话时使全身处于松弛状态,静静地进行深呼吸,在吐气时稍微加进一点力气,这样心里就踏实了。

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有很好的作用,它可以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反应灵活,话语集中。因此,在说话时保持微笑的表情效果良好。

②说话前拟一个简单的提纲,做到心中有数。

③选择一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回避不好的话题。

④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

对自己的谈话或讲演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尤其对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要予以肯定,并以之增强自己的谈话信心,使自己从一个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塑造一个新的开放的“自我”。

(9)与人交谈中应当避免的话题

①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

②不谈上司、同事、同学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

③不谈人家的秘密。

④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

⑤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

⑥不询问女性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

⑦不谈个人恩怨和牢骚。

⑧不述一些尚未明辨的是非。

⑨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

⑩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

(10)交谈中应当注意以下用语的使用

①恰当使用“我”字。

②在讨论或争论问题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表示极端或绝对化的副词,如“最”、“极”。

③对“可以”、“还行”等中性词语或模棱两可的词语使用

④克服使用“反正”、“毕竟”、“总之”之类的口语习惯,这些话表示放弃努力或停止思考的意思。

⑤不要过分贬低自己。

2.提高书面语的表述技巧

①书写要正确流利,避免出现错别字

②用词要准确,避免词不达意

③标点符号要正确,避免乱用标点

三、倾听

1.倾听的重要性

(1)倾听可以获取宝贵的信息,获取重要的知识和见解

(2)倾听可以掩盖自身的弱点

(3)倾听可激发对方谈话欲

(4)善听才能善言

(5)倾听能获得理解和信任,用心倾听可使双方感情相通、相互理解、增加信任感

(6)倾听,是对人的尊重

2.大学生听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课时可以作笔记,把要点和精彩之处记录下来,用心去记亿。 (2)听课时还应当积极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

(3)在课堂上或下课后及时提出问题,以澄清不明之处,或启发教师进行更深入的讲解。

(4)听课时应有良好姿态,有的学生上课时没有“坐相”,东倒西歪,或将脚跷到凳子上,或戴着耳机听课,这些都是大学生听课时不应有的行为,是对教师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

四、非语言沟通

人们在交往中表达思想和感情,在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相应的表情姿态和动作。这些表情和动作既准确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又增强了表达效果,交流双方都可从中传递或接收真实、可取的心理活动信息。我们把这种表情和动作,称之为无声语言,也叫做“非语言沟通”或“身体语言沟通”。

2.目光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