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必考圆中考试题(附答案)

圆中考试题集锦 一、(哈尔滨市)已知⊙O 的半径为35厘米,⊙O '的半径为5厘米.⊙O 与⊙O '相交于点D 、E .若两圆的公共弦DE 的长是6厘米(圆心O 、O '在公共弦DE 的两侧),则两圆的圆心距O O '的长为 ( ) (A )2厘米 (B )10厘米 (C )2厘米或10厘米 (D )4厘米 13.(陕西省)如图,两个等圆⊙O 和⊙O '的两条切线OA 、OB ,A 、B 是切点,则∠AOB 等于 ( ) (A )ο 30 (B )ο 45 (C )ο 60 (D )ο 90 14.(甘肃省)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ο 30,则∠ABD = ( ) (A )ο 30 (B )ο 40 (C )ο 50 (D )ο 60 15.(甘肃省)弧长为6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ο 60,则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 ( ) (A )6 (B )62 (C )12 (D )18 16.(甘肃省)如图,在△ABC 中,∠BAC =ο 90,AB =AC =2,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1 (B )2 (C )1+ 4π (D )2-4 π 17.(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为18,那么圆的面积为 ( ) (A )18π (B )9π (C )6π (D )3π 18.(山东省)如图,点P 是半径为5的⊙O 内一点,且OP =3,在过点P 的所有弦中,长度为整数的弦一共有 ( )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19.(南京市)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的上a ,分别以C 、F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2 6 1 a π (B )2 3 1a π (C )2 3 2a π (D )2 3 4a π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08571

《答谢中书书》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给谢中书的信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朝与夕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汇集 复习讲义 一、读文章,理解词语。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课文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有________、,喻体是、。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最新部编版8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专题03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原卷和解析版)

2020部编版8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及中考实战训练 最 新 讲

义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二、(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l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hé) B.沉鳞竞跃(yào) C.参差披拂(cī) D.佁然不动(tái) 9.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⑴五色交辉()⑵四时俱备()⑶青树翠蔓()⑷俶尔远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晓雾将(): ()竞跃:未复有能()其奇者: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 (1)欲:夕日欲颓()(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念无与为乐者() 欲穷其林()相与步中庭()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7、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8、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9、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1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1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子瞻,号,是 朝的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经典必考圆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圆中考试题集锦 一、(哈尔滨市)已知⊙O的半径为35厘米,⊙O '的半径为5厘米.⊙O 与⊙O ' 相交于点D 、E .若两圆的公共弦DE 的长是6厘米(圆心O 、O '在公共弦DE 的两侧) ,则两圆的圆心距O O '的长为 ( ) (A)2厘米 (B)10厘米 (C)2厘米或10厘米 (D)4厘米 13.(陕西省)如图,两个等圆⊙O 和⊙O '的两条切线OA 、O B,A 、B 是切点,则∠AOB 等于 ( ) (A) 30 (B) 45 (C) 60 (D ) 90 14.(甘肃省)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30,则∠ABD = ( ) (A ) 30 (B ) 40 (C) 50 (D) 60 15.(甘肃省)弧长为6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60,则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 ( ) (A )6 (B)62 (C)12 (D)18 16.(甘肃省)如图,在△ABC 中,∠BAC = 90,AB =AC =2,以AB 为直径的 圆交BC 于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1 (B )2 (C)1+4π (D )2-4 π 17.(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为18,那么圆的面积为 ( ) (A )18π (B)9π (C)6π (D)3π 18.(山东省)如图,点P 是半径为5的⊙O 内一点,且OP =3,在过点P 的 所有弦中,长度为整数的弦一共有 ( ) (A)2条 (B )3条 (C)4条 (D )5条 19.(南京市)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的上a,分别以C 、F为圆 心,a为半径画弧,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261 a π (B)231 a π (C )232 a π (D )2 34 a π

最新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训练题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给谢中书的信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朝与夕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台州市(09 浙江省)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中考数学圆试题及答案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B . C . 一.选择 1. (2009 年泸州)已知⊙O 1 与⊙O 2 的半径分别为 5cm 和 3cm ,圆心距 020=7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A .外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2. (2009 年滨州)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 2 和 3,圆心距为 d ,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0 < d < 1 B . d > 5 C . 0 < d < 1或 d > 5 D . 0 ≤ d < 1 或 d > 5 3.(2009 年台州市)大圆半径为 6,小圆半径为 3,两圆圆心距为 10,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A .外离 B .外切 C.相交 D .内含 4.(2009 桂林百色)右图是一张卡通图,图中两圆的位置关系( ) A .相交 B .外离 C .内切 D .内含 5.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 1cm 和 5cm ,圆心距为 6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6(2009 年衢州)外切两圆的圆心距是 7,其中一圆的半径是 4,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A .11 B .7 C .4 D .3 7.(2009 年舟山)外切两圆的圆心距是 7,其中一圆的半径是 4,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A .11 B .7 C .4 D .3 8. .(2009 年益阳市)已知⊙O 1 和⊙O 2 的半径分别为 1 和 4,如果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那么圆心距 O 1O 2 的 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A . D . 9. (2009 年宜宾)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 2cm 和 3cm,圆心距为 5cm ,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相交 C.外切 D. 外离 10.. (2009 肇庆)10.若⊙O 与 ⊙O 相切,且 O O = 5 ,⊙O 的半径 r = 2 ,则⊙O 的半径 r 是( ) 1 2 1 2 1 1 2 2 A . 3 B . 5 C . 7 D . 3 或 7 11. .(2009 年湖州)已知⊙O 与 ⊙O 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 2 和 3,则圆心距 O O 的长是( ) 1 2 1 2 A . O O =1 B . O O =5 C .1< O O <5 D . O O >5 1 2 1 2 1 2 1 2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9·达州改编)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 (2)属吏咸.伏谒咸:都 (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 (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 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陋室铭》) 1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 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 2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答谢中书书》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的综合题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O 的半径为5,弦AB 的长度为m ,点C 是弦AB 所对优弧上的一动点. ()1如图①,若m 5=,则C ∠的度数为______; ()2如图②,若m 6=. ①求C ∠的正切值; ②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求ABC 面积. 【答案】()130;()2C ∠①的正切值为3 4 ;ABC S 27=②或 432 25 . 【解析】 【分析】 ()1连接OA ,OB ,判断出AOB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①先求出10AD =,再用勾股定理求出8BD =,进而求出tan ADB ∠,即可得出结 论; ②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如图1,连接OB ,OA , OB OC 5∴==, AB m 5==, OB OC AB ∴==, AOB ∴是等边三角形, AOB 60∠∴=,

1 ACB AOB 302 ∠∠∴==, 故答案为30; ()2①如图2,连接AO 并延长交 O 于D ,连接BD , AD 为O 的直径, AD 10∴=,ABD 90∠=, 在Rt ABD 中,AB m 6==,根据勾股定理得,BD 8=, AB 3 tan ADB BD 4 ∠∴= =, C ADB ∠∠=, C ∠∴的正切值为3 4 ; ②Ⅰ、当AC BC =时,如图3,连接CO 并延长交AB 于E , AC BC =,AO BO =, CE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 AE BE 3∴==, 在Rt AEO 中,OA 5=,根据勾股定理得,OE 4=, CE OE OC 9∴=+=, ABC 11 S AB CE 692722 ∴=?=??=; Ⅱ、当AC AB 6==时,如图4,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上学期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课文《孙权劝学》选自其中。 B. 《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头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 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她又像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梦幻”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答案】 C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C项《简爱》贯穿小说的比喻是“旅行”和“求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的难度较大,十分考验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需要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的过程中了解文学常识。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跟踪检测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 _ ”。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答案: 1.(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2.(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3.(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答谢中书书》与《三峡》比较阅读。 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5.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答案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5·《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 三、) 阅读《短文两篇》 6.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7简答

中考几何证明题集锦(主要是与圆有关的)

中考几何证明题 1、如图:A 是⊙O 外一点,B 是⊙O 上一点,AO 的延长线交⊙O 于C ,连结BC ,∠C =22.50,∠BAC =450。 第 1 题图 C 2. 如图,割线ABC 与⊙O 相交于B 、C 两点,D 为⊙O 上一点,E 为BC 的中点,OE 交BC 于F ,DE 交AC 于G ,∠ADG =∠AGD . ⑴求证:AD 是⊙O 的切线; ⑵如果AB =2,AD =4,EG =2,求⊙O 的半径. . 3.,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O 恰好为扇形ODE 的圆心,且点B 在扇形内.要使扇形ODE 绕点O 无论怎样转动,△ABC 与扇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ABC 的面积的3 1 ,扇形的圆心角应为多少度?说明你的结论。 4、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B =900,AC =13,AB =5,O 是AB 上的点,以O 为圆心,0B 为半径作⊙O 。 (1)当OB =2.5时,⊙O 交AC 于点D ,求CD 的长。 (2)当OB =2.4 时,AC 与⊙O 的位置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第 4 题图 C B D E 第3 题图 第2题 ⌒

5、如图:已知A 、D 两点分别是正三角形DEF 、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结GH 、AD ,延长AD 交BC 于M ,延长DA 交EF 于N ,G 是FD 与AB 的交点,H 是ED 与AC 的交点。 (1)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必须经过至少两步推理才能得到的正确结论(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2)问FE 、GH 、BC 有何位置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第 5 C M B D H G A E N F 6.如图(a ),已知直线AB 过圆心O ,交⊙O 于A 、B ,直线AF 交⊙O 于F (不与B 重合),直线l 交⊙O 于C 、D ,交AB 于E ,且与AF 垂直,垂足为G ,连结AC 、AD . 求证:①∠BAD =∠CAG ;②AC ·AD =AE ·AF . (2)在问题(1)中,当直线l 向上平行移动,与⊙O 相切时,其他条件不变. ①请你在图(b )中画出变化后的图形,并对照图(a ),标记字母; ②问题(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7. 如图,△ABC 中,∠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D ,⊙O 过点A ,且和BC 切于D ,和AB 、AC 分别交于E 、F 。 设EF 交AD 于G ,连结DF 。 (1) 求证:EF ∥BC ; (2) 已知:DF =2 ,AG =3 ,求 EB AE 的值。 8、 已知: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且BC =a ,AB =c ,CD =h ,AD =q ,DB =p 。 求证:q p h ?=2 ,c p a ?=2 8 题 · B D C F E A G O 图(a) B O A F D C G E l · B O A 图(b) 第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