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黄德彬

【摘要】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我们通过课堂内教学、学科间整合、生活实践、创新活动、网络交流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的分析,说明信息素养的养成是持久性的、综合性的。

【关键词】信息素养构建主体学科整合生活实践创新活动网络交流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每天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信息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部分,是除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类资源。谁占用最新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主动权。只有主动地去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强化信息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所以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为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化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主要教育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单一学科的任务,还要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体现出信息素养目标,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等融合,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

1、学生成为信息素养的主动构建主体

越不越多的实践表明,以“一言堂”、“填鸭式”为代表的教育模式已经山穷水尽了。在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学生观念,教师观念。师生关系观念都要发生转变,交流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等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等四要素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模式下,老师的传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很多方面学生懂得的甚至比我们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学生提出我们教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下寻找答案。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已不只停留在课堂上、教科书上,并

能自觉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去解决问题。这足以说明他们对信息获取的意识观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2、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加以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技巧,更是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系列的实践也表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通过生活实践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与信息技术相互促进成为社会向前发展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显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将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

中学生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中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在参与课程(尤其是地本、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中,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

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通过创新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信生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创新能力,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并根据分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和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是一条很好的的渠道。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参加教育部门的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参加实践活动,这对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5、网络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信息意识

网络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它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互动方式的变

化。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网络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网络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有些学生认为上网不上QQ聊天等于没上。QQ、聊天、论坛等等构成一个虚拟的世界,成为现实生活之外的第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信息,也有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明辨网络世界中的是非曲直,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成为网络生活的驾驶者,而不是网络的奴隶。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但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一学科就能解决的事,它是信息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书目:《什么是信息素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简述信息素养》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 养策略初探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标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张树娟 【作者简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的学生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从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应采取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 【编者按】:身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如果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能力落后,作为国家将难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个人也必将被社会边缘化。本文作者有感于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推广和普及,针对我国在此方面的滞后,特别是一些当代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够,疾呼我国应急赶直追,在大中小学及全社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 【正文】 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与传递信息的便利渠道,同时也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充分认识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培养中运用什么策略,以下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些探究。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它不能完全揭示出信息素养这个抽象概念的全部内涵,所以目前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扩展,并已深入到对信息素养人特征描述的层面,以便为深刻理解信息素养内涵提供广泛的视角,由此便形成了有关信息素养内涵的各种流派观,例如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等等。 能力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识别信息需求,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涉及到一个人检索和理解不同信息源的能力。要想全部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能利用分析技能系统地阐述问题,能够识别研究方法并利用批判性技能评价实验性和推论性结论;其次,在日益多变和复杂的方法中,必须拥有寻找问题答案的技能;再次,一旦知道了寻找的信息是什么,要能找到它。”[2]等等。 学习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那些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积极思考;他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并知道相关信息是什么;他们能利用技术工具检索和交流信息;他们是灵活的、可以接受任何变化并能独立地或在团队中起作用的人。”[3]“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4]“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学习。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工作或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5]等等。 工具观认为:“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对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6]“信息素养通常是指运用各种信息工具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能力。”[7]“信息素养是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顺应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现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孩子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孩子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孩子信息素养技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孩子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增强孩子信息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等。再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更要学习建模及推理的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解题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机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响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结果。 实践能力是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要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辅导学生上机时发现,有的学生拿着上机手册不知从何处入手,操作时屏幕上显示了出错信息,他们还

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晋城市矿区中学焦会芬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是本人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问题的一些浅显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前提;兴趣;创新;分组教学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简单地讲信息素养即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的能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指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 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3、信息道德。 指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遵循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 4、信息常识。 包括信息本身的定义、特点及信息的测量,促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简言之,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是形成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在尚未掌握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情况下就去奢谈信息素养,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信息素养除了需要“物质基础”之外,还必须有“精神要素”,那就是信息意识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精神要素”决定着技术能力应用的价值趋向,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步入了信息时代的轨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的方式由信息记忆的过程转变为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体现为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熟练表达和应用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能力。所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一词早在1974年就被提出,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指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 1、信息素养不但包括信息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技能。 2、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和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个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也是衡量形成学习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由于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快捷与多变,也使得信息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几方面。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它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要求个体具有灵敏的发现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存在和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知识是个体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信息工具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具体地说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1、信息认知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并遵照信息生成者的意图理解他人传递出来的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 2、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调查、检索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3、信息分析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与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 4、信息加工能力能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达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即从了解到理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 5、信息创造能力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信息协作能力与其他研究者跨越时空、地域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延伸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总结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总结 小学生要学会和掌握信息处理的具体方法,包括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的各种方法。小学生能较自觉地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并能自觉地运用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初步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低年级小学生认识到信息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能主动为解决问题去查找资料,从中形成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初步能力;尝试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理解、感悟课文,优化教学过程。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为理解课文主动去搜集信息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及查找得到的信息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学会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整理、加工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来感悟课文, 建构新的知识;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课堂上“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讲”的力度,发挥现代技术教育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研究课题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指导学生有效收集和获取信息。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信息的确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来解决的能力;二是学生确定为完成课堂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上一节语文阅读课,通常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确定信息问题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忽视的。 (二)适当示范,初步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把获取的语文信息在课堂上整理、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题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有一种语文信息获得的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加工、整理和评价信息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首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同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借鉴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在如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探讨新教法上做了大胆尝试。 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对学生、对自我有个全方位的认识,采取多种方法,坚持不懈地把这 个综合工程做好。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课堂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与设计上,设置符合学情的教学情 境或者问题创设,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 讲课主题。课堂教学的展开,都是在一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思路中展开的, 在具体课堂展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生充 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取得意义建构的效果。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走到学生中间,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获 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展示作品,放 手让学生互相评价,最后让学生自己评价,从而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鼓 励学生先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我适时地对讨论不清楚的问题给予指导,在学 生互评的同时也大力鼓励学生自评。多种评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改进课程 或教学的设计,同时给自己和老师提出建议和期望,师生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程改革要求,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积极 的情感与态度。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经常是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发现遇到的问题,从而 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 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 的作用是设计任务,创设环境,组织学习。对采用其他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留 言本上向教师发问,教师及时地对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平时从上课构建课堂开始,就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贴近 他们的学情,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自己“灵动”起来!因此,我觉得激发兴趣和良好的评价机制 尤为关键,比如课例《图像调整好上传》,本课是本单元学习、使用ACDSEE图像编辑软件 的开端与入门,应用技术核心是“图像调整”,导入课的时候,我引出了近期学校举办的首届 教师摄影大赛,然后孩子们兴趣高涨,随后给出一组照片,让孩子们发现其中的问题。孩子 会兴趣高涨的看出问题来:有的照片太小,看不清,有的照片太暗,也看不清。那么顺着他 们发现的问题,导入本节课,就很自然了。课后想想,正是我的做法,让本节课完全活了, 孩子们也是兴趣很高的自主学习。 五、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时,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的机会,而是自己抢了 其他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做压制了学生发表意见的热情。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如何更好地把握上述两个关键点,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文献检索课程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 文 献 检 索 课 程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1 学号:311013030102 姓名:高凤丽

指导教师:宋文婷 [摘要]我国高校开展的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从信息素养含义和信息检索的含义的界定出发,提出了高校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文献检索课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大学里所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自学能力和终身受教育的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信息素养正是赋予了大学生这种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时,就强调了以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只有具备了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才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文献检索课就是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方法课。然而,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开展现状和实际效果却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改进课程内容、方法和质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本质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作了界定:“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2003年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召开了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社会”。会议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 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同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两大渠道。国家教育部2000年11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农村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信息技术课应建设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关键词]学生信息素养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基于网络化的新环境,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校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首先,要知道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自己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以及文化环境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明确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降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增强记忆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容易把握研究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1.利用资源,提高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能力不只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所学的方法技巧去获取、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各学校必修课程,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只停留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信息技术硬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网络中学习资源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改变过去以传授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利用信息去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班级:09人力资源管理(1)班叶惠玲学号:0907502106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 高中新课标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事实上,在大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呢? 首先,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人才而努力,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而这首要工作就是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而后就得意识到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继而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较低的原因,从而从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分别做出措施,改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低下的现状。 1.信息素养的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常生育信息技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是体现现代科学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综合范畴。信息素养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的内涵丰富。根据问过的实际情况,从一下几方面来把握其内涵: (1).信息素养不但包括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2)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将纳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3)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底蕴(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需要不同的人才。目前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信息已经被当做是一种资源,一种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的大环境下,传统型的人才已显落伍。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思礼一中王云武 信息时代呼唤人们的信息素养。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目标,是我国今后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就已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从那时起,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达到基本普及的阶段,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利用来之不易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为他们将来进入信息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多种途径,以下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首先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队伍中,不少人的信息素养状况并不容乐观,他们往往习惯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不愿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即使已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学习电脑的重要性,并开始学习电脑操作技术,但仅有的这些认识也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只不过是为了应付上级举办的各种优质课之类的竞赛活动,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没有真正地体现,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试想这样的局面怎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不可否认,各级有关人事、师训等部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而且有的培训力度也非常的大,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区,如一味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而技术层面的培训又主要是学习文字编辑,动画、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几乎没有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方法、策略的培训,另外,一些培训几乎没有察觉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策略等方面的培训,导致教师信息素养中很重要的这一层面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学习的一点信息技术,由于很少用于教育教学及其研究的实践,时间一长又都荒疏了,而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多还是“涛声依旧”……以上误区,导致“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成了“两张皮”。而这肯定不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看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并不等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要加强广大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提高自己:首先,教师要在对信息的认识、态度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是每个教师在信息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即驾驭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等,只有这两方面的素质都有了提高,教师才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也只有教师的自身素养得到了提高,也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

浅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 学号:111424104 姓名:陈梦思班级:1117241 在当今信息量剧增的世界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和利用信息。同时,随着信息的多媒体化,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数量的爆炸增长使我们要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它是网络时代素质教育的有机内容。 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养培养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走进网络这一更为浩瀚的知识海洋,培养同学们主动、积极地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以便能更好的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现代高等院校同学信息意识还比较单薄,同学们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对于信息、知识的获取如果要和信息技术沾点边的话也多局限在老师的课件和多媒体演示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都不高,若要问他们上网络的目的,回答最多的是聊天、游戏、影音,平时很少有同学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答或课题的研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遇到问题最先

想到的还是“问老师”。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不只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如何应用所学的方法技巧去获取、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最后是要加强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诸如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网络陷阱、网络游戏等负面的因素也正同时威胁着我们。目前,整个社会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尚待完善,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我们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培养为核心,在信息素养培养教学中加强人文、道德和法治教育,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素养是促进他们自身综合能力同社会的要求结合一起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入手,培养知识创新的本领,从而实现信息向知识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能力向技术转化的飞跃。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顺应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现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孩子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孩子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孩子信息素养技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孩子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增强孩子信息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等。再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更要学习建模及推理的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解题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晋城市矿区中学焦会芬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是本人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问题的一些浅显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前提;兴趣;创新;分组教学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简单地讲信息素养即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的能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指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 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3、信息道德。 指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遵循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 4、信息常识。 包括信息本身的定义、特点及信息的测量,促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简言之,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是形成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在尚未掌握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情况下就去奢谈信息素养,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信息素养除了需要“物质基础”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科室2006-04-29 10:24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2003年,当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取得硕果之际,教育部出台了《2003-2007年教育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提升现在教育质量和水平。我省在2005年之前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将投入大量资金,为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县、乡、村级学校落实信息技术设备等。并且进行系统规划,进一步使信息化行动在我们的校里加快实现。县教育局也针对信息化建设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计划在两年内使普通中小学学生达到人均一台计算机,每校一套多媒体设备和联上互联网。每乡争取达到建设远程教育网络等。这一个计划的出台无一是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打下坚实基石,更进一步的说明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以期全面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一、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设备到人员、从内容到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上好信息课,搞好兴趣小组活动,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 根据我县中小学现有的计算机房,上好信息课是提高兴趣的第一步,有很多学校的机房满负荷的工作,为同学们开设计算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素养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大学生走向社会,对于信息时代的适应性。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提出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 2.信息素养的定义 自1974年信息素养概念提出之后,美国先后有信息学专家帕特里亚·布里维克,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道伊尔等对信息素养做了深入的研究。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其定义为“信息素养是指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仍有多种观点,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 1)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2)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9)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还有专家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次(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和八大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 由上述的不断变化的定义和标准,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并且它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能够较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 二.大学生信息素要培养的必要性 1. 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姆士·马丁的预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

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

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 杨慰尊 (柳州柳南区柳铁五小,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本文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信息能力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普通小学立足现有条件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培养途径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为了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超前性需求更为迫切。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中小学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现实要求。本文拟从信息素养的内涵、教育目标、能力构建要素和培养途径上,探讨小学信息教育的新思路。 一、对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内涵的界定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 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的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所谓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