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学复习资料 终极版

气象学复习资料 终极版

气象学复习资料 终极版
气象学复习资料 终极版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 处

二、选择题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____ 指向_A___ ;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_C ____ ;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___B_ 日;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_A___ ;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__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_B___ 倍的地方;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 ,低压在_C___ ;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__B __ 气候型;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_ A___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___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三、判断题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

2.白天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面温度高于贴地气层和下层土壤.(对)

3.由于水汽压和绝对湿度其数值和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气象上常用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

4.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四个方面.( 对)

5.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和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的土地, 其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减小.( 错)

1.导温率与物质的导热率成正比,与物质的热容量成反比

2.气温的垂直分布用气温垂直梯度来表示递减率

3.农业气象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平行观测

4.桂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带地区;南宁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带地区;海南:北热带

5.某一地水分资源可以用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来表示;

6.农田总蒸发量包括植物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两方面;

7.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称为暖流;

8.中国气候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纬度、季风三方面;

9.中国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型; 大陆性季风

10.太阳常数的数值约为1.98 cal/(cm2·min)

二、选择题

1.青藏高原是我国雹日最___ ,范围最_ B__ 的地区;

A.多;小

B.多;大

C.少;小

D.少;大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始终保持___C__ 的夹角___;

A. 0°

B. 23.5°

C. 66.5°

D. 90°

3.与大陆气候特点完全相反的气候型是A

A.海洋气候

B.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气候

4.当某地气温年较差为20℃,地理纬度为30°N 时,其大陆度为_B___ ; k=(1.7⊿t/sinΦ)-20.4

A. 1.7

B. 47.6

C.19.6

D.20.4

5.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A

A.清晨

B.正午

C.傍晚

D.对流旺盛时

6.以___ 为周期,随_C__ 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

A.年;年

B.季节;季节

C.年;季节

D.季节;年

7.活动面的___B_ 交换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

A.辐射

B.热量

C.水汽

D.乱流

8.在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当中, 只改变空气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空气运动速度的力是_B__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9.大气在__D__ 条件下,农田中风速廓线呈对数变化

A.逆温

B.稳定

C.不稳定

D.中性D

10.农田中通常把气层与土层的交界面称为____ , 把气层与作物层的交界面称为D____ ;

A.活动面;活动层

B.活动层;活动面

C.外活动面;内活动面

D.内活动面;外活动面

三、判断题

1.自由大气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错)

2.水稻田上空,不论昼夜,绝对湿度都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对)

3.雨区一般出现在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对)

4.槽后脊前为多为阴雨天气,槽前脊后多为睛好天气.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北上。由于暖空气轻,因此作上升运动,在地面对应为一暖低压,常常是阴雨天气。槽后脊前盛行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由于冷空气重,作下沉运动,对应地面为一冷高压,常常是晴好的天气。(错)

5.土面增温剂的增温效果,主要是通过抑制水分蒸发而获得.( 对)

一,填空题

1.农业气象研究方法一般有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田间实验法4、植物人工气

候室法5、统计学方法6、数理模拟方法7、遥感法

2.当时角t。= 60°时, 日长为8 小时.

3.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射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

4.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地表温度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 月份__.

5.设大气温度梯度为r, 干绝热梯度为rd, 对未饱和空气来说, 当__r>rd____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__r

6.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称鞍型场

7.切变线是风向, 风速发生_切变_的狭窄地区.

8.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气旋区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

9.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上气旋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_, 强台风袭击时, 常常带来雷雨天气.

10.农业光能资源, 主要包括生理辐射实际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三种.

二、选择题

1.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太阳直接辐射相对___ B ____, 其光谱中紫外线和蓝紫光成分相对______.

A.增强, 减小

B. 增强, 增多

C. 减小, 减小

D. 减小, 增大

2.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____ C __的波谱部分.

A.小于0.38

B. 3-5

C. 0.39-0.76

D. 大于760

3.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则称这时的大气是_ B ____的大气.

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

D. 干洁

4.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__ A __.

A.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

B. 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

D. 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

5.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透射率___ B ___, 对地面长波辐射透射率_______.

A.高, 高

B. 高, 低

C. 低, 高

D. 低, 低

6.作物封垄后, 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__ D ___.

A. 地面上

B. 植株顶上

C. 内活动面附近

D. 外活动面附近

7.在南岭山脉一带出现的静止锋, 通常称为___ C ____静止锋.

A.昆明

B. 南岭

C. 华南

D. 西南

8.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 日平均气温__ B ____, 持续_____.

A. >20℃, 3 天以下,

B. ≤22℃, 3 天以上

C. ≤20℃, 3 天以下,

D. ≤20℃, 3 天以上

9.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洋流, 一般称为__ A ___.

A.寒流

B. 暖流

C. 对流

D. 平流

10.下列哪一种云属于中云, __ C ____

A.积云

B. 层云

C. 高积云

D. 卷层云

三、判断题

1.赤道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 通常粗略地认为是66.5°的交角. (× )

2.地表面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是午后13 时左右( √ )

3.我国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有关, 雨季开始日期比夏季风开始盛行日期要早些. ( × )

4.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和重要区别之一是: 前者春温低于秋温, 后者春温高于秋温.( × )

5.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不仅反映在风的季节度换上, 也反映在温度, 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上. ( √ )

一、填空题

1.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 每隔__15___度, 定为一个节气.

2.气旋中心气压变低, 称之为气旋__加深__,反之,气旋中心气压增加,称为气旋_填塞

3.在北半球, 冬半年偏南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都比平面为__多__.

4.在山区,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 叫做_谷_风, 夜间风从山上吹向山下,叫___山_风____

5. 按照中央气象局的规定, 把台风分为三类, 其中气旋区最大风力为12 级以上的,称为__强台风

6.我国气候区划第一级以____≥10℃_的活动积温_作为划分气候带指标,第二级以__年干燥度_ 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

7.东亚沿海的洋流有黑潮和亲潮两种;

8.翻犁中耕后, 土壤孔隙度_增大_热容量_减少__ 导热率__减少.

9.按预报时间的长短, 可以把天气预报分为___长期____, __中期___, ___短期___三种.

10.作物封行以后,在午间,农田中绝对湿度较大的部位在__外活动面_

二、选择题

1.下列名词中, 哪一个不是农业气象要素?_D___ _

A.温度

B. 风

C. CO2

D. 气旋

2.当太阳辐射垂直到达海平面时, 太阳辐射所穿过的大气路径为__D___

3.CO2 和水汽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A___部分;

A.红外光

B.紫外线

C. 紫外光

D. 可见光

4.空气绝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___B__, 空气相对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

A. 相似相似

B. 相似, 相反

C. 相反, 相似

D. 相反, 相反

5.大气中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是__A___.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惯性离心力

D. 磨擦力

6.干旱天气主要是在____B___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A.低压

B. 高压

C. 气旋

D. 切变线

7.夏天白天灌溉有______B____效应.

A.增温

B. 降温

C. 保温

D. 逆温

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___C____以上的持续时期, 称为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

A. 5℃

B. 10℃

C. 15℃

D. 20℃

9.生理辐射的辐射波长范围大致在______C__纳米内.

A. 750-100

B. 280-350

C. 300-750

D.280-600

10.太阳辐射光谱中具有最大能量的波长是__B_____纳米.

A. 10000

B. 300

C. 475

D. 6000

三、判断题

1.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到达地面,其光谱成分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小, 长波光成分比例大于短波部分. ( × )

2.通过降温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

3.中国大部分地区海洋性的影响远大于大陆性的影响.( × )

4.防风效果最好的林带是疏透结构林带. (√ )

5.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设计, 播种同一品种的播种方法称为分期播种法.( × )

一、填空题

1.蒸腾作用速度主要取决于水汽条件,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理类型三个基本条件.

2.风是矢量, 常用风速和风向表示.

3.气温和土温除有周期性变化外,还有非周期性变化

4.高度处处相等的面, 叫做等高面

5.在我国华南华中等地区静止锋天气系统是该地秋季降水的重要来源.

6.侵入我国的寒潮源地有西伯利亚和新地岛两个,

7.在"寒露"节气前后, 由于北方较强冷空气入侵, 吹北风,温度急降, 使晚稻受害的一种秋季低温天气,叫做寒露风

8.根据莱蕾分子散射定律, 散射强度与投射在散射质点上的辐射波长的4 次方成反比

9.9. 地球上昼与夜之间的交界线,称为晨昏线.

10.年平均气温最高的纬圈,称为赤道

二、选择题

1.晴天, 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比土壤深层______,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最高和最低温度所出现的时间_A_.

A.大, 落后

B. 大, 提前

C. 小, 落后

D. 小, 提前

2.某地大陆度为17. 属于__B____气候

A.大陆性

B. 海洋性

C. 地中海

D. 高原

3.按照天文季节划分四季的方法, 我国春季是从__C___节气开始.

A.春分

B. 清明

C.立春

D. 雨水

4.容积热容量的单位是__C____.

A.卡

B. 卡·克-1·度-1

C. 卡·厘米-3·度-1

D. 卡·厘米-1·度-1·秒-1

5.低压槽是从____A___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A.低气压区

B. 高气压区

C. 鞍形场

D.气团

6.作物封行以后, 午间农田上温度最高值出现在___D___.

A.地面上

B. 植株顶上

C. 内活动面附近

D.外活动面附近

7.按不同地点用同一设计方案,按同一时间播种同种作物的试验方法, 称为_B___.

A.分期播种法

B. 地理播种法

C.对比试验法

D.气候分析法

8.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D___

A. 气温日较差小, 年较差大

B. 气温日较差大, 年较差大

C. 气温日较差大, 年较差小,

D. 气温日较差小, 年较差小

9.在单峰型变化中,近地气层空气绝对湿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__A_____.

A.清晨

B. 子夜

C. 午后14-15 时

D. 正午

10.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一般称之为____B______.

A. 平流

B. 对流

C. 湍流

D. 乱流

三、判断题

1. 凡具有吸附或保持水分子的吸湿性微粒, 都可以作为降水的凝结核.( √ )

2. 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逆温.( × )

3. 低涡控制的地区一般是晴稳的天气.( × )

4. 切变线中,东风与西风之间的切变称为静止锋切变.( √ )

5. 冬半年,北坡坡度增加1 度, 等于水平面的纬度南移1 度. ( × )

一、填空题

1. 物体表面的温度越高, 其表面辐射强度越强.

2. 三圈环流的形成, 使北半球对流层上部形成了3 个风带和4个气压带,

3. 强冷空气向南侵袭时,常会造成剧烈的降温, 并伴有冻害, 大风等现象, 这类天气过程,我们称为寒潮

4. 水涝是由暴雨和连阴雨造成的, 其主要天气系统是风面、低气旋、静止锋、台风

5.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共有两方面: 一是地形地势本身所形成的气候特点二是高原和山系对于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6. 空气的乱流运动总是由热力和动力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 活动面的乱流是农田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

8. 低层大气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以及其它种少量气体,并含有水汽、尘粉、杂质等其它成分. 杂质

9. 护田林带其有紧密,疏透,厚三种结构

二、选择题

1. 某地区多年的和综合的天气状况,称为_____C____,

A. 气象

B. 天气

C. 气候

D. 小气候

2.土温的年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 直到一定的深度,年较差为___B___.

A. 增大, 零

B. 减小, 零

C. 增大, 最大

D. 减小,最大

3.设大气层温度垂直梯度为r, 当___A___时,对于未饱和空气来说, 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A. r>rd B.r<rd C. r=rd D. r<0

4.空气绝对湿度的年变化与___C____年变化相似,

A.气压

B. 饱和差

C. 气温

D. 相对温度

5.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称为__C____

A. 锋

B. 切变线

C. 鞍型场

D. 槽

6.某空气块其饱和水汽压为40 百帕, 同温下的实际水汽压为10 百帕, 则其饱和差为___D___百帕;

A. 50

B. 4

C. 400

D. 30

7.当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之差越_____,空气中的饱和差就越______, 空气湿度就越_D____.

A. 大,大,大

B. 小,大,小

C. 大,小,大

D. 大,大,小

8.我国月平均最高气温大致出现在___C___月.

A. 1-2

B. 4-5

C. 7-8

D. 10-11

9.东北偏北方位的字母表示为_____B___ ;

A.NEN

B. NNE

C. ENE

D. EEN

10.在中纬地区, 只要坡度小于中午太阳高度角, 冬季北坡坡度增加一度, 所得太阳辐射总量等于水平面___B___一度.

A. 纬度南移

B. 纬度北移

C. 径度东移

D. 径度西移

三、判断题

1. 土壤上层呈日射型, 土壤下层呈辐射型的温度垂直分布称为傍晚转变型.( × )

2. 空气中空气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称为相对温度.( × )

3. 1.5 公里以下的大气层称为摩擦层. ( √ )

4.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锋面气旋. ( × )

5.通常海洋增热, 冷却较大陆缓慢, 所以温度的日较差大陆比海洋为大.( √ )

一、填空题

1.在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一方面观测气象要素另一方面观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方法, 叫做平行气象要素观测法。

2.某一物体, 如果能将投射在其上的各种波长的辐射能完全吸收,该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3.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随之降低, 当降低到光合产物和呼吸消耗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4.大气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部分。物质热量转移方式有辐射热交换、传导热交换、流体运动热交换、潜热蒸发

5.相对湿度为80%, 当时空气中的水汽压为20 百帕,则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是25 百帕。

6.霜冻的类型有平流型、辐射型、平流辐射型

7.为克服春播期间不利天气过程的影响, 广西群众的经验的“抓住冷尾暖头浸种催芽,冷头暖尾抢晴播冷尾暖头冷头暖尾种”。

8.冷空气从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 可分为西北路、东路、西路、东路加西路四条。

10.天气预报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

二、选择题

1.短光照作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 其生育期______A__ _ ____。

A.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没有规律

2.凡在下垫面特性直接影响下的小气候,我们通常称为___D____小气候。

A.农田

B. 山地

C. 非独立

D. 独立

3. 日平均气温在____A___℃以上的持续时期称为农耕期。

A. 0

B. 5

C. 10

D. 15

4.土壤_____B____越多,其导热率和热容量越大。

A.空气

B. 含水量

C. 肥料

D. 矿物质

5.在准静止锋控制的区域, 一般呈现___A___天气。

A.低温阴雨

B. 大风无雨

C. 连续晴好

D.风和日丽

6.台风是一个强大的__D____低压系统。

A. 中性

B. 阴性

C. 冷性

D.暖性

7.以大陆度___C___作为划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标准。

A. 30

B. 40

C. 50

D. 65

8.辐射的粒子学说认为, 电磁辐射由许多具有一定质量、能量和动量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称为____D____ 。

A. 电子

B. 原子

C. 中子

D.量子

9.农业气象学中常称地球辐射为___C____辐射。

A.短波

B. 中波

C. 长波

D. 超长波

10.副热带气候带大体在____B___至纬度33°N 之间。

A. 20°N

B. 23.5°N

C.10°N

D.25.5°N

二、判断题

1.一年中的极端最高温度与极端最低温度差为年较差。(×)

2.在地面高压区内,空气是围绕高压中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作物对水分供应最敏感的时期,叫做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它是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4.我国气候的大陆性特征之一,是气温年较差由南往北,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大。(√ )

5.阳坡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比较高,土壤蒸发比较强.( √ )

一、填空题

1. 农业气象要素主要有辐射,温度,湿度,降水,风。

2. 在地面热量收支中,地面与下层土壤的热量交换( B ) 可以分解为热量由土壤上层传向下层和热量由土壤传向土表两项, 由此建立的地面热量平衡公式为:R=P+B+LE

3. 大气中的水分, 可以气态,固态,液态三种物态形式存在.

4. 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台风, 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西移路径、西北移路径、转向路径

5. 中央气象局规定: 由于冷空气入侵, 24 小时内气温下降5℃以上, 称为寒潮.

6. 寒露风天气的类型有干冷型、湿冷型、干风型

7. 我国气候的特点可概括为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

8. 按照国家局1966 年的区划, 我国一级区划可为9 个气候带和1 个气候特区.

9. 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诱导作物开花结果等一系列发育过程, 这种作物对昼夜长短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10. 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在性质上都是属于大陆性气候;

二、选择题

1. 某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某天日平均气温为20℃, 则其有效温度为___B ____.

A. 30℃

B. 10℃

C. 200℃

D. 2℃

2.当空气层处于逆温状态下, 温度垂直梯度r____.D___

A. <0

B.>0

C. <rd

D. >rd

3.自由大气中的风压定律为,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__, 低压在___C ____.

A.左;右

B. 左前; 右后

C. 右后;左前

D.左后;右前

4.辐射能通量的单位是___A _____

A.卡·厘米-2·分-1

B. 尔格·厘米-2·分-1

C. 瓦·秒-1

D. LX

5.按照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季节, 候平均气温____C____为春季.

A. 22℃

B. 10-22℃

C. 5-10℃

D. 5℃

6. 水稻的水分临界期在____.B____

A. 秧苗期

B. 返青期

C. 抽穗开花期

D. 灌浆成熟期

7. 夏至日太阳赤纬为_____D ____.

A. 0°

B. 66°33′

C.-23°27′

D. 23°27′

8.我国年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以______.B_季最多.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9.哪一个坡向上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最早?______.A __

A.东坡

B. 南坡

C. 西坡

D. 北坡

10.农业气象中常称太阳辐射为_____.A___辐射

A. 长波

B. 超长波

C. 中波

D. 短波

三、判断题

1.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以天气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最为明显(√ ) √

2. 干旱天气主要在气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 )

3. 在风速廓线上, 风速为零处离地表的高度称为粗糙度.( √ )

4. 在正午前后的谷地,往往空气湿度谷底大于山顶, 而夜间刚好相反.( × )

5. 按中国气候区划, 广西位于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带( × )

一、填空题

1.采用数理统计理论,来求取作物产量与天气、气候之间关系的农业气象研究方法叫统计学方法

2.在作物生活所需要的其他因子都得到基本满足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温和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呈正相关;

3.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水分凝结的条件有: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存在

5.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总是指向空气运动方向的右方;

6.在一天中,傍晚时候气压上升,中午时候气压下降;一年中冬季季节气压最高,夏季气压最低;

7.由于空气下沉运动,使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一种风称为焚风

8.气团按其形成源地不同,可分为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四种;

9.光线通过叶层后,它的强度将呈对数地降低,这个定律是朗百特定律;

10.由于三圈环流的作用结果,在北半球,由南到北形成了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四个气压带;

1.根据维恩定律,地球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的波长为_A __ 纳米;

A.10

B.100

C.1000

D.10000

2.夏季,北京的黑夜比南宁___ ,冬季,南宁的白天比武汉_C ___ ;

A.长;短

B.长;长

C.短;长

D.短;短

3.植物发育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时期,往往是植物的_C ___ ;

A.温度高峰期

B.温度转变期

C.温度临界期

D.温度有效期

4.在气旋区内,中心的空气往往是___A 的;

A.辐合上升

B.辐合下降

C.辐散上升

D.辐散下降

5.当温度垂直梯度r < 0 时,所表示的大气层结为: __ A__ ;

A.不稳定

B.稳定

C.中性

D.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6.海陆风主要是____ C 原因形成的;

A.动力

B.摩擦力

C.热力

D.惯性离心力

7.我国大部分地区季总辐射量总是以___B_ 季最大;

A.春

B.夏

C.秋

D.冬

8.下垫面辐射收支的差异,是小气候形成的A ____ ;

A.动力基础

B.能量基础

C.热力基础

D.物理基础

9.气压场常用____ 面上的等压线和_A ___ 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来表示;

A.等高;等压

B.等压;等压

C.等压;等高

D.等高;等高

10._____ 与__D___ 的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A.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

B.太阳直接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天空散射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三、判断题

1.地面垂直竖立一根竹竿,竿影与南北线之间的夹角为时角;( × )

2.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差值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 √ )

3.因为气团内部温度、湿度比较一致,不会有大规模上升运动,所以气团内以晴朗天气为主;( √ )

4.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公式为: S'= S·Sin h⊙式中: S'为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S 为垂直于太阳方向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 h⊙为太阳赤纬; (√ )

5.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就越高;( × )

一、填空题

1.大气透明系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穿过1 个大气量时的透过率;

2.气候形成的因素共有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因子、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五个方面。

3.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 R = P + B + LE 中, P 是指土壤和空气间的热交换量B 是指土壤分子传热导的通量;

4.绝对黑体表面的温度增加1倍,则其辐射能力增加了16倍;

5.绝对湿度双波型的是变化多发生在内陆暖季和沙漠地区;

6.根据平流影响的程度,我们通常把小气候区分为农田气候和裸露地小气候两种;

7.护田林带对贴地层气温和土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热力和动力两个因素而起作用;

8.入侵我国的台风其源地主要集中在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以及我国西沙、南沙群岛附近;

9.空气相对于地面运动,我们通常称为风;

10.气旋中心气压降低,称之为气旋加深;反之,中心气压升高,称之为气旋填塞

1.气团离开源地后,温、湿度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气团所经地区的地理纬度产地面性质不同而引起的,气团的这种变化称为气团___D __ ;

A.更新

B.变革

C.变换

D.变性

2.下列哪些作物属于短光照作物___C_ ;

A.小麦

B.菠菜

C.棉花

D.葫萝卜

3.风向不稳定和风速的明显变动,这种现象称为___ B__

A.风的分布

B.风的变化

C.风的阵性

D.风的影响

4.以0度为起点温度,则0度以上温度的总和称为__A__ ;

A.正积温

B.负积温

C.活动积温

D.有效积温

5.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海拔高度5.5 千米处,气压仅为海平面的_C ___

A.1/5

B.1/10

C.1/2

D.1/3

6.当空气从短杆作物流向高杆作物时,在高杆作物田上空形成一个气流层,此气流层称为__B

A.农田边界层

B.农田活动层

C.农田摩擦层

D.农田乱流层

7.___C__ 是巨大云块形成的基本原因;

A.空气过饱和

B.有凝结核存在

C.水汽凝结和凝华

D.空气有上升运动

8.我国常用某地候(5天)平均气温划分该地四季,候平均气温在_B___ 以上是夏季,在____ 以下是冬季;

A.20℃;10℃

B.22℃;10℃

C.24℃;12℃

D.26℃;12℃

9.南亚热带地区全年≥10℃活动积温在__B ______ ℃之间;

A.8000 - 9000

B.6000 - 8000

C.5000 - 6000

D.4000 - 5000

10.已知某气层实际水汽压为40 百帕,则该气层的绝对湿度约为__B___ 克/米3;

A.40

B.30

C.53.3

D.20

三、判断题

1.降水保证率是指某地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 (× )

2.由于各地地理条件的影响,常常形成某些地方性的空气环流,称为地方性风;( √ )

3.通过植物体表面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 )

4.从Sm=S。·Pm式中看出, 垂直于太阳方向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随着大气透明系数(P)的增加而增加,随大气路径(m)的增加而增加; (√ )

5.对于绝对黑体来说,它对辐射能的吸收率(a),反射率(r)和透射率(t)有如下关系: 13 a+r+t=1(√ )

一、填空题

1. 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上, 每隔15 度, 定为一个节气.

2. 风是矢量, 常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3. 温度除有周期性变化外,还有非周期变化

4. 高度处处相等的面, 叫做等高面.

5. 在地面辐射差额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吸收率r 为反射率

6. 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 导温率与物质的导热率成正比,与物质的热容量成反比;

8. 根据莱蕾分子散射定律, 散射强度与投射在散射质点上的辐射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 9. 中国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型;

10.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纬圈,称为赤道

二、选择题

1. 晴天, 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比土壤深层______,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最高和最低

温度所出现的时间_____.A____

A. 大, 落后

B. 大, 提前

C. 小, 落后

D. 小, 提前

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__C___ 的夹角;

A. 0°

B. 23.5°

C. 66.5°

D. 90°

3. 按照天文季节划分四季的方法, 我国春季是从__C .___节气开始.

A.春分

B. 清明

C.立春

D. 雨水

4.容积热容量的单位是___C___.

A.卡

B. 卡·克·度C -1 -1 -3 -1 -1 -1 -1

C. 卡·厘米·度

D. 卡·厘米·度·秒

5.低压槽是从___A ____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A.低气压区

B. 高气压区

C. 鞍形场

D.气团

6.与大陆气候特点完全相反的气候型是___A___ ;

A.海洋气候

B.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气候

7.以___ 为周期,随_C __ 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

A.年;年

B.季节;季节

C.年;季节

D.季节;年

8.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D __

A.气温日较差小, 年较差大

B. 气温日较差大, 年较差大

C. 气温日较差大, 年较差小,

D. 气温日较差小, 年较差小

9.在单峰型变化中,近地气层空气绝对湿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__A_____.

A.清晨

B. 子夜

C. 午后14-15 时

D. 正午

10.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一般称之为_______B __.

A. 平流

B. 对流

C. 湍流

D. 乱流

三、判断题

1.凡具有吸附或保持水分子的吸湿性微粒, 都可以作为降水的凝结核.( √ )

2.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逆温.( × )

3.低涡控制的地区一般是晴稳的天气.( × )

4.切变线中,东风与西风之间的切变称为静止锋切变.( √ )

5.槽后脊前为多为阴雨天气,槽前脊后多为睛好天气.( × )

一、填空题

1、光能资源常采用太阳辐射、生理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来表征。

2、塑料薄膜覆盖,白天可透入太阳辐射,夜间可以有效的阻截地面辐射,可提高土壤温度。

3、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饱和差越小。

4、干旱天气主要是在高压(或反气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5、小气候的特点为范围小、差别大、稳定性强。

6、光照时间延长,长日照植物发育速度就会加快,短日照植物发育速度减慢。

7、农业气象学研究的方法有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试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法、遥感法。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方式)有吸收、散射、反射。

9、一天中,土温垂直分布归纳为日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傍晚转变型四种类型。

10、按低温对作物危害特点和作物受害症状,冷害可分为障碍型、延迟型、混合型。

二、选择题

1、土壤中的B 越多,其导热率和热容量越大。

A、空气含量

B、含水量

C、微生物

D、肥料

2、大气中的水汽B 。

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B、对大气有保暖作用

C、主要集中在10km 以上气层中

D、随海

拔高度没有变化

3、夏季,北京的黑夜比南宁;冬季,北京的白天比南宁。D

A、长,短

B、短,长

C、长,长

D、短,短。

4、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是C

A、有云的夜晚

B、有风的夜晚

C、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D、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

5、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称为降水A 。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6、春季活动在我国的气团主要有A 。

A、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太平洋气团

B、西伯利亚气团和赤道气团

C、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

D、热带太平洋气团和赤道气团

7、农田中常把气层与土层的交界面称为,把气层与作物层的交界面称为。D

A、外活动面,活动层

B、活动层,活动面

C、外活动面,内活动面

D、内活动面,外活动面

8、某地2008 年春季降水量为160 mm ,该地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 mm ,则该地2008 年春季降水相对变率为B 。

A、20%

B、-20%

C、40%

D、-40%

9、在一年中的低温阶段,灌溉地气温比未灌溉地的A 。

A、高

B、低

C、近似相等

D、高1.6℃

10、焚风是由于空气下沉运动,使空气温度,湿度的一种风。A A、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C、升高;升高D、降低;降低

三、判断题

1、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2、地面有效辐射随着云层的增厚而增大。(×)

3、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 时,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6.4hPa。(√ )

4、干洁大气有氮、氧、氩、CO2、水汽等组成。(×)

5、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6、农田蒸散包括植物蒸腾和植株间的土壤蒸发。(√ )

7、属海洋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8、我国降水变率小,降水充足,这对农业生产较有利。(×)

9、大气中的臭氧和CO2 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作物免受伤害。(×)

10、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三基点温度是相同的。(×)

一、填空题

1、上午8 时的时角为-60°,下午15 时的时角为45°。

2、我国以大陆度50 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作为划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标准。

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日较差减少,土壤最高、最低温度的出现时间落后。

4、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气象要素称为农业气象要素。

5、在摩擦层,反气旋中的气流在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具有辐散下沉。

6、暖锋雨区一般位于锋前,缓行冷锋雨区一般位于锋后。

7、气候形成因素包括辐射,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四个方面。

8、农业气候资源中最主要有光,热,水资源。

9、按热力分类,可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10、我国寒潮的标准是: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h 内剧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称为寒潮。

二,选择题

1、大陆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春温秋温B

A、大;低于

B、大;高于

C、小;低于

D、小;高于

2、受华南地区秋季冷害影响最大的作物是。A

A、水稻

B、玉米

C、高粱

D、甘蔗系统长期稳定控制下易发生干旱。B

3、在A、低压B、高压C、气旋D、切变线

4、日平均气温稳定在℃以上的持续时期,称为农耕期。A

A、0

B、5

C、10

D、15 ,干燥土壤上空气温日较差比潮湿土壤

5、凹陷地形上空气温日较差比凸出地形上空气温日较差上空气温日较差。A

A、大,大

B、大,小

C、小,小

D、小,大

6、CO2 和水汽能吸收太阳辐射中部分。D

A、可见光

B、紫外线

C、蓝光

D、红外线

7、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A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

8、早稻籼稻烂秧的冷害指标是连续A

A、3,12℃

B、2,12℃

C、3,10℃

D、2,10℃

9、某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某天日平均气温为30℃,则其活动温度为。C

A、10℃

B、20℃

C、30℃

D、40℃。

10、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内部控制区域内,天气C

A、大风

B、阴雨

C、晴好

D、凉爽

三.判断题

1、我国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而冬季气温则比同纬度的较低。(√ )

2、灌溉后,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增大,土温日较差增大。(×)

3、甲地降水绝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绝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4、高压与反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

5、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6、在白天和暖季,耕层温度比未耕地的低,下层温度比未耕地的高。(×)

7、在山区,夜间风由山顶吹向山谷,冬季易使冷空气在谷底堆积造成低温危害。(√ )

8、气流越过高大山岭到达山的背风坡的山脚后,温度会升高,而湿度会降低。(√ )

9、受暖洋流影响的地区,气候温暖但降水少。(×)

10、在土表湿润的情况下,采用耕翻措施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 学院:专业:行政班: 姓名:学号:座位号:-------------------------------密封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4分): 1、某反应的ΔrHmΘ<0 ,当温度升高时,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主量子数n=3时,则角量子数l的取值为()。 A、1、2、 B、0、1、2 C、0、1 D、0、±1、 3、某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是因为()。 A、反应已停止 B、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反应物均已消耗完毕 4、下列化合物晶体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A、H2O B、NaBr C、CH3OH D、Na2O2 5、蔗糖的凝固点为()。 A、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判断 6、已知某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分区为()。 A、s区 B、d区 C、f区 D、p区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实际上能进行的反应 B、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系数均为1的反应 D、已进行完的反应 8、对于反应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其ΔrGm= –nFE,式中

n等于()。 A、1 B、6 C、3 D、12 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Si B、CO2 C、ZnS D、Fe3C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能变为电能 C、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电能变为化学能 D、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1、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3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1 B、2 C、3 D、0 12、等温等压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ΔHΘ<0 B、ΔSΘ<0 C、ΔG<0 D、ΔfHmΘ<0 13、水具有反常的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A、色散力 B、诱导力 C、取向力 D、氢键 14、欲配制pH=的缓冲溶液,则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合适()。 A、HF (pKa= B、CH3COOH (pKa= C、NH3·H2O (pKb= D、HCN(pKa= 15、对于下列基元反应:A + 2B = C,其速率常数为k,若某个时刻(时间以s计),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3mol/L,则反应速率v=()。 A、6k mol·L-1 ·s-1 B、12k mol·L-1 ·s-1 C、18k mol·L-1 ·s-1 D、36k mol·L-1 ·s-1 16、在温度T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1,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2,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3与△r HΘm,1及△r HΘm,2的关系为△rHΘm,3=()。 A、2△r HΘm,1+△r HΘm,2 B、△r HΘm,1-2△r HΘm,2 C、△r HΘm,1+△r HΘm,2 D、2△r HΘm,1-△r HΘm,2 二、填空题(21分): 1、原电池(-)Pt |Fe2+(C1),Fe3+(C2)|| Fe2+(C3),Fe3+(C4)| Pt(+)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上发生的电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属于____________电池。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的热力学能变化值反应的ΔU=________________。 3、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原子轨道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业

1.为什么可以把90km以下的干洁空气看成为有固定分子量的单一气体成分? 答: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空气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 2.大气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内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大气的物理上界为1200km,着眼于大气密度的大气上界为2000-3000km。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高山常年积雪、云峰高耸,反映了哪一层的特点?为什么? 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因为高山处于大气的对流层,对流层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试分析对流层、中间层温度随高度降低的不同原因;平流层和暖层温度随高度迅速升高又是为什么? 答:①对流层主要从地面获得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中间层由于几乎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③平流层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强烈,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④暖层由于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5.试从微观的分子运动论角度说明温度的实质。 答: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平均动能增加,气温也就升高。

6.已知10oC时,E为12.3hpa;18oC时,E为20.6hpa。某地上午8时气温为23oC,e为12.3hpa;次日8时气温为23oC,e为20.6hpa。求两天8时的Td ,用此说明Td的高低直接与什么因子有关。 答:第一天上午8时e为12.3hpa,而10时E为12.3hpa,所以第一天8时的Td 为10℃。第二天上午8时e为20.6hpa,而18时E为20.6hpa,所以次日8时的Td为18℃。由此说明,当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 7.比较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说明: (1)在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的密度谁大谁小? (2)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减小还是增大? 答:①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大。 ②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增大。 8.状态方程在气象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研究空气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9.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答: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10.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答:①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吸收,因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 ②太阳辐射会被大气散射,因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 ③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反射,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有什么规律?用此解释雨后天空呈青蓝色、空中尘粒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气象(meteor):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 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 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 ●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 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 ●气候学研究任务: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

●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比湿(q) ●混合比(γ) ●露点(T d)当 ●风(wind) ●云: ●降水变率 ●空气状态方程: ●虚温:T v, ●思考题: 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 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 e、E、 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 臭氧层遭到破坏? 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 境有何影响? 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 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 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 求该湿空气密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用()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气象气候学作业2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与大气温度有关的辐射能量及其转化,说明了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名词解释] 辐射:以电磁波为传播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黑体:可以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物体 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经过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的总和 行星反射率:以全球平均而言,太阳辐射约有百分之30被散射和漫射后回宇宙 大气窗口:大气对长波辐射,在8—12波段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到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而言,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 泊松方程: 位温: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时的温度 假相当位温:当气块中含有的水汽全部凝结降落时所释放的潜热,使原气温的位温达到极值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气温的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热赤道:位于北纬20度左右的地区,平均温度1月7月均高于24摄氏度 逆温: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设广告的现象 [填空] 1、太阳辐射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有太阳获得_5.44x10^24 _的能量。 2、气象学着重研究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热辐射,它们的波长大约在___0.15-120______之间。 3、基耳荷夫定律表明:同一物体在温度T时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_吸收这一波长辐射____;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同温度同波长的__放射率_______;__黑体__________的吸收能力最强,它也是最好的放射体。 4、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__绝对温度的四次方___________成正比。 5、物体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__愈短_____________。 6、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以_臭氧___作用最为重要,_二氧化碳___ 作用其次,_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杂质__作用相对最小。 7、布格公式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数值,其表达式为_I=I0P^m___________。 8、直接辐射有显著的年变化、日变化和纬度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__太阳高度角_____决定。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卷

揚州大學普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最新版)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s m m l n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B)21 ,1,0,3- (C)21 ,2,2,2 (D)2 1 ,0,1,2 2.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3][d Ar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3.氢原子的4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个峰 (B)2个峰 (C)3个峰 (D)1个峰 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3sp 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2CS (B)3BF (C)4SiH (D)2OF 6.等性3sp 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O H 2 (B)4CCl (C)3NH (D)3NCl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O H 2 (B)3NH (C)+4NH (D)S H 2

8.将0.103-?dm mol 的KI 和0.153-?dm mol 的3AgNO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 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NaCl (B)4MgSO (C)3AlCl (D)])([63CN Fe K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1.5g 尿素[22)(NH CO ]溶于200g O H 2中,另一为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 O H 2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22)(NH CO ]=60.051-?mol g } (A)3001-?mol g (B)3421-?mol g (C)2801-?mol g (D)4001-?mol g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电离作用 (B)选择性吸附作用 (C)水合离子现象 (D)溶剂化膜作用 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温度T (B)压强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2 1)()(2222g O l O H l O H +=的198-O ?-=?mol kJ H m r 反应)()(22g O H l O H =的10.44-O ?=?mol kJ H m r 则反应)()(2)(22222g O g O H l O H +=的为O ?m r H (A) -54 1-?mol kJ (B) -1081-?mol kJ (C) -1421-?mol kJ (D)1421-?mol kJ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难以判断 14.反应)()(2 1)()(22g CO g N g CO g NO += +的10.373-O ?-=?mol kJ H m r ,若要提高 )(g NO 和)(g 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气象学复习题

1、气象、天气、气候的联系? 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天气状况,是指特定时间、地区气象要素综合状况; 气候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过各种气象的统计量来表示,是天气的综合状况。 2、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联系? 答:气象学是关于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天气学是关于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形成演变规律及分析预报方法; 气候学是关于气候形成、分类、变迁的科学。 3、天气、气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答:(1)干旱,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2)暴雨使得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热带气旋(台风)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 (5)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4、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答: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而土壤的形成、水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气候条件的制约。不仅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其生长发育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气流等气象要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都来自大气环境,农业动物和农用微生物的物质转换过程又都建立在消耗和分解绿色植物的基础上。 (2)大气提供了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农业生物顺利完成生长发育或完成预定农事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能量积累或有利环境,其中有利的气象条件可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3)气象条件还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气象条件还对温室、畜舍、仓库等农业设施的小气候及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对农机作业、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产后活动有很大影响。 (4)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土地、水资源、生物等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气候资源的相互配置关系到农业生产类型分布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规模垦荒、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各种影响,稻田和饲养的反刍动物是一种温室气体——CH4的主要来源,但种植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含三套试卷和参考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每题1分,共10分) 1. C C H C(CH3)3 (H3C)2HC H 2. 3-乙基-6-溴-2-己烯-1-醇 3. O CH3 4. CHO 5. 邻羟基苯甲醛 6. 苯乙酰胺 7. OH 8. 对氨基苯磺酸 9. COOH 10. 甲基叔丁基醚 二. 试填入主要原料,试剂或产物(必要时,指出立体结构),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每空2分,共48分) 1. CH CH2 Cl CHBr KCN/EtOH

2. 3. 4. +CO2CH3 5. 4 6. O O O O 7. CH2Cl Cl 8. 3 +H2O OH - SN1历程 + 9. C2H5ONa O CH3 O + CH2=CH C CH3 O 10. +C12高温高压 、 CH = C H2HBr Mg CH3COC1

Br Br Zn EtOH 11. C O CH 3 + Cl 2 H + 12. Fe,HCl H 2SO 4 3CH 3 (CH 3 CO)2 O 2 NaOH 24 NaNO H PO (2) 三.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与NaOH 水溶液的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 (A). CH 3CH 2COCH 2Br (B). CH 3CH 2CHCH 2Br (C). (CH 3)3CH 2Br (D). CH 3(CH 2)2CH 2Br 3 2. 对CH 3Br 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OO - (B). CH 3CH 2O - (C). C 6H 5O - (D). OH - 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CH (B) H 2O (C) CH 3CH 2OH (D) p-O 2NC 6H 4OH (E) C 6H 5OH (F) p-CH 3C 6H 4OH 4. 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活性得是:( ) A, CH 3 CH 3B, C, (2R, 3S, 4S)-2,4-二氯-3-戊醇 5. 下列化合物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 C 6H 5COCH 3 B 、 C 2H 5OH C 、 CH 3CH 2COCH 2CH 3 D 、CH 3COCH 2CH 3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大学普通化学期末卷子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均为单选题,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定义,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r G mθ为零的物质是:( D ) (A) 压力为100kPa、温度298.15K下的金刚石;(B)温度为298.15K、200kPa的氢气;(C) 温度为298.15K、压力为100kPa的水蒸气;(D)温度为298.15K、压力为100kPa的氧气2.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 B ) (A) 增加了反应分子总数; (B) 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3.等温等压条件下任何温度都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 ( A ) (A) ΔH< 0、ΔS >0; (B) ΔS< 0、ΔH>0; (C) △r G mθ< 0; (D) ΔS< 0、ΔH< 0 4.下面一组量子数中, 准确描述原子轨道的是: ( A ) (A) (3, 2, -2); (B) (3, 3, 1); (C) (3, 2, -3); (D) (3, 2, 0, 1); (E) (3, 2, 1, -1/2); (F) (3, 2, -1, 0); (G) (3, 3, 2, +1/2) 5.上述量子数中, 准确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 E ) 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HPO42-的共轭酸是: ( B ) (A) PO43-; (B) H2PO4-; (C) H3PO4; (D) H4PO4+ 7.已知Kθsp(Ag2CrO4)=1.2?10-12,0.1mol·dm-3CrO42-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产生沉淀时Ag+的浓度为 ( D ) (A) 1.2?10-11mol·dm-3; (B) 6.5?10-5mol·dm-3; (C) 0.1mol·dm-3; (D) 3.46?10-6mol·dm-3 8.室温下,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度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为: ( A ) (A) 2.0×10-4; (B) 1.3×10-3; (C) 6.4×10-3; (D) 6.4×10-4 9.可以用作缓冲溶液的系统是: ( C ) (A) 0.10 mol·dm-3NaAc+0.10 mol·dm-3HCl溶液;(B) 0.10 mol·dm-3HAc+0.20 mol·dm-3NaOH 溶液;(C) 0.20 mol·dm-3HAc+0.10 mol·dm-3NaOH溶液; (D) 0.20 mol·dm-3醋酸+0.10 mol·dm-3HCl溶液 10.原电池 (-) Pt?SO32-,SO42-??H+,Mn2+,MnO4-?Pt (+) 的电池反应: ( A ) (A) 2 MnO4- + 5 SO32- + 6H+ =2 Mn2+ + 5SO42- +3H2O; (B) 2 MnO4- + 8H+ + 5e=2 Mn2+ + 4H2O; (C) SO32- + H2O = SO42- +2H+ + 2e; (D) MnO4- + SO32- + 6H+ + 3e = Mn2+ + SO42- +3H2O 11.22T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 ( B ) (A) 1s22s22p63s23p64s24p2 (B) 1s22s22p63s23p63d24s2 (c) 1s22s22p63s23p64s23d2 (C) 1s22s22p63s23p63d4 12.已知反应 A(g) = 2B(g) + C(g),T、V一定,开始时P(A) = 20kPa,达到平衡时总压为40kPa,该反应的转化率为 ( B ) (A) 30%; (B) 50%; (C) 10%; (D) 100%; 1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以作为酸的有 ( B ) (A) HCl, S2-, CO32-; (B) NH4+, HSO4-, H2O; (C) HS-, HPO4-, CO32-; (D) NH3, H2S, H2O 14.在21.8℃时,反应NH4HS(s) = NH3(g) + H2S(g)的标准平衡常Kθ = 0.070,4molNH4HS 分解达到平衡是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 C ) (A) 7.0 kPa; (B) 26 kPa; (C) 53 kPa; (D) 0.26 kPa 15.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变化;(B) △r G mθ = 0; (C)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D) △r H mθ = 0 二、填空题 (25分,每空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