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

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睡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2)生理学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3)认知功能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4.什么是催眠?如何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被试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之后,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并相信催眠师的描述是真实的。在催眠的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似的指导下进行的,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并不是睡眠。

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是角色要求被催眠的人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意识功能分离观点认为催眠是将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分开了,或者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控制。

5.注意有哪些分类?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也可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注意。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意义性的作用,某些在物理强度上异常微弱的刺激,也能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作用。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对注意目的与任务、兴趣、活动组织、过去经验、人格都会影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注意动摇不同于持续性注意,它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分配性注意: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研究分配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分配注意或注意分配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注意分配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相联系,也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有关。

6.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的选择负启动现象揭示了注意在认知过程中的复杂作用。(2)整合功能人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及整合作用发生在注意状态下。(3)维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这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持续进行。(4)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的德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7.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注意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

人物:布罗德本特(英)

观点:神经系统在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它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衰减理论

人物:特瑞斯曼

观点:(现象: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能得到加工)→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域限是不同的。

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①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②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

人物:多伊奇

观点: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经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多阶段选择理论

" 约翰斯顿和海因兹(Johnston & 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几个不同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该

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并提出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注意分配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

观点:与其把注意看成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

双加工理论

人物:谢夫林

观点: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前者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感觉

1.什么感觉?感觉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感受阈限阈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绝对感受性vs.绝对感觉阈限

内涵: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两者关系:E=1/R(E 为绝对感受性;R 为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vs.差别阈限

内涵: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两者关系:K=△I /I(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 是一个常数。

3.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

感觉的编码:所谓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转化为另一种符号。外界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只有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学说,认为感觉的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在他看来,人的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在接受任何刺激作用时,都释放出一种该感觉器官所特有的能量。他的论据是事实,但不能由此导出那样的结论。首先,他的证据并无普遍意义可言,其次,他首次提出了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的依赖关系的概念,促进了后来对感觉的外周神经机制的研究。

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

–从生理结构上研究主要是从眼球的结构、视网膜(包括上面的锥体和棒体细胞)等角度加以认识。

–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就是一个接收视觉信息、处理视觉信息、感知视觉信息的过程。从解剖——生理的联系,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1)视觉信息的光学处理过程;(2)视觉信息的神经处理过程;

(3)视觉信息的皮层整合定型过程。

视觉的传导机制:

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以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区(17区)。视觉的机制不仅把神经兴奋从外周传人中枢,而且对输入的信号进行了加工处理。这对各种视觉现象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网膜上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视神经节细胞(100万)的数量。因此,来自视觉感受器的神经兴奋必然出现聚合作用,即来自许多锥体和棒体细胞的神经兴奋,会聚到一个或少数几个视神经节细胞上。由于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的数量不同,它们会聚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也不同。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

视觉系统内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侧抑制是动物感受神经系统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现象。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视觉的中枢机制

大脑枕叶的纹状区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时,人们能看到闪光;这个区域被破坏,病人会失去视觉而成为瞎子。与第17区邻近的另一些脑区,负责进一步加工视觉的信号,产生更复杂、更精细的视觉,如认识形状、分辨方向等。这些部位受损伤,病人将失去对物体、空间关系、人面、颜色和词的认识能力,产生各种形式的失认症。

"视觉感受野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伯(Hubel)和威塞尔(Wiesel)等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系统研究。当感受野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根据感受野的研究,休伯等人认为,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高等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视觉皮层具有边界、直线、运动、方向、角度等特征觉察器,由此保证了机体对环境中提供的视觉信息作出选择性的反应。

5.什么叫色觉对立过程理论,它与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

对立过程理论:(黑林,四色学说)视网膜存在三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白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当每种

锥体细胞在感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可解释红绿色盲。当一个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时,另一个成分的作用就相对突出出来,因此产生颜色后效。当一个颜色系统受到损伤,失去了一对颜色觉察能力,因而局部色盲总是成对的丧失颜色知觉。

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实际上这两个理论并不矛盾,他们分别描述了视觉系统生理构造中的不同水平上发生的过程。一方面,网膜上确实有三种类型的椎体细胞分别对红绿蓝敏感,他们的工作方式确实如三色说所说的。这会死在感受器水平的过程。随后,神经节细胞以三种方式组合来自椎体细胞的输出,按照四色说的方式工作,从而形成红绿,黄蓝,白黑三个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生理心里工作方式是复杂多形式化的,试图用一种简单的模式去说明一切可能会犯错误。

6.试说明暗适应和明适应特点和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的

意义。

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在视觉范围内,可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1)暗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参与暗适应过程,但作用的大小及起作用的阶段不同。整个暗适应过程大约持续30-40分钟。暗适应的机制一般用感受器内光化学物质的变化来解释。当光线停止作用后,视黄醛与视蛋白重新结合,产生还原过程。(2)明适应。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明适应进行的时间短暂。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就已很明显。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一般用漂白原理解释明适应。当视色素吸收光线时,视色素中的视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网膜颜色由红转橙,转黄,最后成为无色透明的物质。

视觉适应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意义: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对熟悉的刺激产生适应有利于保存能量,随时准备转入对新刺激的反应。人们利用视觉适应的规律可以提高视觉的效果,避免在异常的情况下光线对眼睛的破坏作用。消极:由于对刺激的适应而丧失感受性,会使人无法把握刺激,感觉不到现实客体的存在而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现象称为~

8 试说明音调频率的关系。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与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在1000赫兹以上,频率与音调几乎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但在1000赫兹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9 简要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频率理论:

人物:物理学家罗.费尔,1886

观点: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的次数较少,因而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少。反之镫骨和基底膜都发生较快的振动。

评价: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的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 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共鸣理论:

人物:赫尔姆霍茨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行波理论:

人物:冯.贝克西

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评价: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 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神经齐射理论:

人物:韦弗尔

观点:当声音低于400Hz 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其作出反应时,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从而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

10.肤觉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意义。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又重要意义。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分不开。人的触觉不仅能够认识物体的软硬粗细轻重等特性,而且他和视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还能认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视觉和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补偿作用。盲人用手指认字,聋人靠震动觉欣赏音乐,都利用了肤觉来补偿视觉和听觉的缺陷。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也又重要作用。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温觉冷觉,都不能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11.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影响。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当温度从17逐步上升时对甜味的感觉阈限逐渐下降。温度超过36-37,感觉阈限又开始回升。因此,在37时,对甜味容易察觉。

知觉

1 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

中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的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的地感知一定的事物

与对象。例如,在嘈杂的聚会中两人聊天周围环境中其他的声音就成为知觉的背景,两人说话的声音是知觉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得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的背景的影响。比如,在嘈杂的聚会中,两人需要提高音量说话才能听清楚。在不同的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两岐图形也显示了知觉中背景和对象的关系。

2 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的认识刺激的个别属性,而是认识事物的整体关系,体现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活动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存的。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组合成整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另外,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特征,这是由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3 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确保持着他的稳定性,他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y一个重要特性。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视觉线索,就是环境中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理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这些条件对维持知觉恒常性有重要作用。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作用。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形状与观察角度、物体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的联系。

4 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图形的组成: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5 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她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人们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依赖于一系列线索,如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其中双眼视差有重要作用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做双眼视差。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相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的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6 人的听觉定向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用耳朵确定声源的方向,就叫听觉的方位定向。

(1)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随着声源偏离头部中切面的角度加大,判断左右声源的方向

就越容易。

(2)头部中切面的上的声音容易混淆。当声源在头部中切面2-3范围内时,被试容易判断声音在中间,但难以分辨他

是前后左右。只有转动头部才能对声源进行正确的定位。(3)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做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在声音定位中,除了耳朵作用外,动觉和视觉也起作用

7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等时间特性的知觉。时间知觉的形式包括:①对时间的分辨;②对时间的确认;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④对时间的预测等。

时间知觉必须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地进行:①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②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③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①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②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③人的态度和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8 什么叫似动?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称为~。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而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

自主运动:比如,暗室中点燃一个烟头,注视光点会看见光点运动。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评价:

似动知觉是运动知觉中的一种。似动知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静止的物体看起来是运动的,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所谓―似动‖,即当两条直线按适当间隔时间先后出现时,人们会把它看成是一条正在移动着的线,而不是先后出现的两条静止的线。韦特海默认为,这种似动现象是人的视知觉固有的特点。也就是说,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体性或守形性的特点,似动知觉又称为手现象。我们看电影、电视时,所看到的其中的物体运动并不真实存在,而是许多相似画面的连续呈现。

记忆

1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

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瞬时记忆或者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 25-2秒,容量比较大。

"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 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叫长时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三)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是关于―是什么‖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四)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

"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其形成一般有评估、比较和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能随意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

2 记忆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这种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些记忆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相互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同时,记忆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任何外界的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3说明什么是记忆的整合论和定位论。整合论

人物:拉什利(1929)

实验:破坏大脑皮层不同区域

观点: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大脑皮层破坏越大,记忆丧失越多→记忆的保持,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是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

评价:得到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定位论

人物:布洛卡(1860)、鲁利亚(1972)、麦克高夫(1972)

观点:①布: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也不例外。②鲁: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对材料的叙述凌乱而不连贯。③麦:人脑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缺陷,能记住别人的面貌,但记不住单词。

记忆的定位说认为,记忆是由大脑的特定区域负责的。对动物进行脑切除手术的结果表明,大脑前、后联合区与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当动物的海马受损伤后,将难以形成新的短时记忆,不能学习新的技能。研究还表明,记忆与额叶和颞叶的某些部位有关(潘菲尔德);也与某些皮层下组织有关(鲁利亚),当海马、乳头体和边缘系统受损伤后。病人的短时记忆会出现明显的障碍。总之,海马、乳头体、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而两侧颞叶可能是存储长时记忆的重要部位。

" 心理学家还发现,人类的描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脑功能区可能有差异。他们让一些海马受到损伤的病人学习从镜子中阅读单词,病人在三天内就学会了,也就是说,病人可以形成新的程序性记忆——即怎样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的长时记忆,但是病人却记不得他们曾经学习过这一任务,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形成新的描述性记忆——即关于一些事实的长时记忆。这说明程序性记忆的生理机制可能不是海马,而是别的脑组织,如小脑(Cohen & Squire,1980)。

4 什么是感觉记忆?部分报告法说明了什么?

感觉记忆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形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编码形式: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

斯伯林实验:

①运用整体报告法,同时呈现若干数字50ms,然后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当数字少于 4 是,全部正确;多于 5 个时,被试报告开始出现错误。正确率平均为4.5。→是否由于方法的限制未能检验出来?

②局部报告法:按 4 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呈现12 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 个。→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道相同。

5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它最大特点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5-9个单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

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进入短时记忆,并得到进一步加工。复述是短时记忆的存储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遗忘。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扰引起的。

6 为什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

短时记忆的遗忘

消退说: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验证实验:沃和诺尔曼

7 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保持形式是什么?

内涵: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长时记忆容量没有限制。其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长时记忆一般按照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和主观组织等方式进行编码。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除了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也影响记忆的效果。

8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

遗忘的含义: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质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很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遗忘就较慢。

– (2)学习的程度。对识记的材料达到刚好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研究发现,过度学习的材料比刚好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材料的顺序对回忆系列材料有重要影响。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 (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产生的。这是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例如,前面学过的材料可以干扰对新材料的学习与保持,这种作用叫前摄抑制;而后学的材料可以干扰前面学过的材料,叫倒摄抑制。有些研究表明,干扰也是短时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

(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当这种压抑被解除后,记忆可能恢复。例如,人们对某些令他悲痛、伤感、羞愧、内疚的往事抱回避的态度,他们希望从忘却这些往事中得到宽慰。这种遗忘也叫动机性或情绪性遗忘。

(4)提取失败:认为我们之所以出现遗忘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9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

内隐与外显的关系。。。。。

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前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以有控制的、分析性和逻辑性为特征的认知过程为中心的倾向,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有明确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然而仅从这种抽象、外显的认知功能、意识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不全面的,应当从综合、历史、辩证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认知功能及其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隐认知现象开始受到关注,有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不断突破以目的性、逻辑性的外显认知为研究中心的局面,日益深入地揭示出内隐认知过程的特点和心理机制,为深刻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 内隐记忆对保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映了人类认知加工机制的多样性,为认识人类认知能力的实质和发展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外显认知的新窗口。毫无疑问,内隐和外显机制都是人类认知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地发挥各自作用,但这两种机制并不是绝对割裂的。积极利用不同认知机制的优势,并促成两者的协同活动将最大可能地提高个体认识过程的效率。内隐记忆是研究人类认知和学习的深层次结构的很好途径。因此是当前与传统外显记忆相对独立的全新的记忆研究领域。

10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是什么?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记忆的关系内容

(一)加工深度

" Graf等(1984)在一项研究中,先将被试分成四组,被试都看同一张单词表,但分别完成四种不同的实验任务:(1)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不要求记忆;(2)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并记忆;(3)检索包含某个特定字母的单词,不要求记忆;(4)检索包含某个特定字母的单词并进行记忆。很显然,单词喜好度的评定和字母检索作业相比,要求被试对项目有更深层次的加工。实验最后要求有识记任务的被试组以每个词的前三个字母为提示,再认出刚才学过的词,目的在于测验被试的外显记忆;而对没有识记任务的被试则要求以每个词的前三个字母为提示写出其第一个想到的词,目的在于测验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结果发现,被试的内隐记忆并未受到作业任务类型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明显受到了影响

(二)保持时间

" 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但是,内隐记忆在这方面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Tulving等人(1982)在一项研究中利用再认作业和词干补笔作业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保持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词干补笔作业是一种用来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在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学习一些项目,如―cognition‖,在测验阶段不要求被试回忆刚才学过的项目,而是给出学过项目的词干,如

―cog_________‖,并要求被试用心里想到的第一词来完成填空,然后观察被试在学习阶段获得的信息是否会影响这一作业的成绩。

结果发现,在一周之后,被试的再认成绩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而词干补笔的作业成绩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表明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

(三)记忆负荷量

"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Roediger et al.(1993)研究了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用再认作业测量的外显记忆成绩随着所学词汇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用知觉辨认测量的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词汇数目增加的影响。

(四)呈现方式

Jacoby(1981)等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五)干扰因素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但是,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通过词干补笔作业来测量内隐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干扰词对外显记忆的成绩影响较大,而很少影响内隐记忆的成绩。

内隐记忆的研究扩充、丰富了记忆研究的方法、技术和内容,使我们对人类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思维

1 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其特征是:

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2 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 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4 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想象的功能有: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5 什么是有意想象?她有哪些种类和特点?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例如科学家提出各种想象模型。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有意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再造想象的形成要求又充分的积极表象作基础,表象越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同时再造想想象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她实际上是在词语指导下进行的形象思维过程。

○2创造想象。实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3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她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如各种童话中的形象。幻想不立即体现在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寄托的东西。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做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

6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概念结构的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

人物:柯林斯(Collins et al,69)

观点:概念是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

评价: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所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

有实验表明,这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现实性。

特征表理论(feature list theory)

人物:波纳等(Bourne et al,79)

观点: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两类。前者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后者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相当于非本质特征。该理论认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评价: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

人物:茹什(Rosch,1975)

观点: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实验表明,每一概念范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是不同的。如:家具中椅子、沙发是典型成员,而橱柜的典型程度则较低。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称为原型。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评价: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概念。

7 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有那两种?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取那些策略?

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hypothesis test theory)

人物:布鲁纳

观点: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北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挑战:有人研究了某一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刺激、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假设检验说。2.内隐学习说(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人物:里伯(Reber,1978)

观点: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支持:里伯实验

程序:设计一种“人工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被试分成“努力记住字符串”组和“找出字符串排列规则”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让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没有意识到有规则的被试成绩显著高于找出规则的被试。这说明,当刺激结构复杂时,才取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概念形成的策略

○11.保守性聚焦(conservative focusing)

○2冒险性聚焦(focus gambling)

○3同时性扫描(simultaneous scanning)

○4继时性扫描(successive scanning)

8 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推理(reasoning)是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1)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

○1武德沃斯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气氛效应。

○2查普曼认为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换位理论

○3约翰逊-莱尔德认为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2)线性推理。又叫关系推理。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其中休腾洛切尔认为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克拉克认为推理的前提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3)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着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9 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采用哪些策略?

算法(algorithm)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启发法(heuristic method)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手段—目的分析:将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步骤:①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②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③实现子目标;④提出新的子目标。(2).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采用一定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0 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2)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专家和新手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不同。

(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1,知识表征的方式;2,定势;3,功能固着;4,动机;5,情绪;6,人际关系。

11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那些心理成分?

创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其测量

(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发散四维特点:

①流畅性(fluency):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②变通性(flexibility):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③独特性(originality):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2).远距离联想能力

远距离联想能力(remote association)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远距离联想测验:说出第四个词

(3).有关的人格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酝酿与创造性

酝酿(incubation):在对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仍未找到答案,但当稍稍休息后,突然找到了答案。

可能原因:酝酿排除了定势或功能固着的影响

(2).社会因素与创造性

实验:如果被试知道成果被评估,则创造性下降。

动机

1 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功能?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2 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人物:马斯洛

观点:

①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②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在进化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更晚。

③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有些人可以放弃低级需要而追求高级需要。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未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

3 试说明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对人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当人具有某种问题解决的强烈动机时,人才会积极的寻求问题解决的,相反,动机太弱,就不会主动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解决。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同行为。

同一个人行为动机多种;良好动机不一定有良好结果。

动机与工作效率: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观点: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与动机有什么关系?

价值观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价值观对动机的调节控制有直接作用,个体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高,有目标激发的动机就越强,在活动中发挥的力量就越大。反之则很小。由此可以看出,价值观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维度。5 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驱力理论(赫尔)

观点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等)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②个体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驱力分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 驱力;H 习惯强度;I 抑制)

评价

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

不能解释所有的人类行为(如过量的强制性进食物行为)。

诱因理论

观点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因)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的诱因理论】认为: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6 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的归因理论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在此基础上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中的中心要素。新结果与前不同,归于不稳定因素;与前相同归因于稳定因素。并且内归因情绪反应较为明显。

7 社会性动机有哪些?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有什么意义?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前者由认识事物本身所引起;后者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

兴趣也可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指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后者是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兴趣的品质:①兴趣广度②兴趣中心③兴趣的稳定性④兴趣的效能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是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权力动机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和社会化权力动机。持个人化权力动机者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持社会化权力动机的人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反映了劳动和人类社会的生活要求,依赖于个体的交往经验。

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产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是什么?

自我效能论

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唤起。

9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有哪些阶段?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可以看作是人类的高层次动机。

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

2.执行阶段:执行所采取的决定。意志强弱表现在: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标的行动。

10什么是冲突?说明冲突结构模型的四个概念。

冲突

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冲突种类

1.接近—接近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常出现这种冲突。

2.回避—回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这种冲突。

3.接近—回避冲突: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4.多重接近—回避冲突: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冲突的结构模型(勒温)

重要概念:

①效价:指物体或活动的积极特性或消极特性。“+”表示该特征对个体具有吸引力;

而“-”表示该物体对个体具有排斥力。

②向量:向量驱使个体朝向或离开有效价的物体。

③运动:当情境中出现单一的驱力(接近或回避的)时,个体所采取的运动方式。

④生活空间或场:指每次冲突发生的疆界。在回避—回避型冲突中,疆界具有重要意义。

11什么是挫折?战胜挫折有哪些策略和方法?

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理解:

①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

②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关键。

③挫折行为,即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挫折情境的形成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挫折反应

1.情绪性反应:攻击、冷漠、退化、固执等;

2.理智性反应:坚持目标、继续努力;调整目标等;

3.个性的变化:冷漠无情或粗暴凶狠等。

增强挫折承受力

1.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挫折情境

3.总结经验教训

4.调节抱负水平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如动力性、激动性等方面。这些特征又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称为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vs.减力

激动性:激动vs.平静

强度:弱vs.强

紧张vs.轻松

情绪维度的理论

三维理论:

①冯特: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②施洛伯格:情绪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并据此建立了三维模式图。(p.358)

③普拉切克: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的关系。

四维理论:

伊扎德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量。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激动度或冲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

3情绪和情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情绪的分类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憩。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人和动物共有);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而出来)。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

罗素: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情绪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进而组合成四个类型;一是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二是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三是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四是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试论述情绪的中枢机制,脑的不同部位在情绪产生中具有什么作用?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情绪与下丘脑

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关系。实验表明,用微电极刺激动物的下丘脑,会引起它(猫)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明显的情绪性行为。“快乐中枢”:老鼠下丘脑背部,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直到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为止。

情绪与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情绪与边缘系统:调控一些情绪。杏仁核,恐惧反应的中枢。

情绪与大脑皮层

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在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5试论述情绪的外周机制,它们在情绪产生中具有什么作用?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一)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如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血管发生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脏输出更多血糖,消化系统活动减缓,使机体处在消耗能量状态。

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交感神经活动下降,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处于积累能量阶段。(二)情绪与分泌系统

人体内两种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不同情绪引起内外分泌腺的不同活动,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它们也可以作为判定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

特定情绪状态下,外分泌腺的活动会产生身体的相应变化,如悲痛或过分高兴会流泪,焦急恐惧会冒汗,并抑制消化腺活动,而愉快情绪会增强唾液、胃液和胆汁的分泌。

特定情绪状态也会引起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如焦虑不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愤怒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

(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行为的活动基础。情绪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所以,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如艾克曼(1978),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组织,引起反应得到六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模式: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恐惧和悲伤。这说明躯体神经系统是人的面部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之一。

6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手势表情

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

语调表情

7 詹姆斯兰格理论对于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观点: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只是一种对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当一个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詹认为,悲伤是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情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

③詹姆斯和兰格都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评价: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片面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中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

8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理论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①对詹姆斯理论的疑问:一,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差异不大;二,机体的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变化缓慢,不能说明情绪的骤变;三,机体的生理变化可由药物引起,但不产生情绪。

②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③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

9什么沙赫特的情绪两因素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支持实验:

被试:大学生三组

程序:

注射药物,告诉被试为维生素,实际是肾上腺素(使被试处于生理激活状态)。向被试说明注射后的不同反应,一组是注射激素的正确反应(心悸、手颤抖等);二组是会发抖、手脚有点麻等;三组不做说明。

分别进入两种环境,一种惹人发笑;一种惹人发怒。

结果:二、三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第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

结论: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③该理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10试评述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人物:伊扎德

观点

情绪与人格系统: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组成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情绪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系统与功能:

①情绪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情绪活动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②表情行为由大脑皮层中决定种系发展的那些古老皮层调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③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接受认知系统的调节。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其它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对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定的联接有重要作用。

④总之,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情绪激活与调节:包括四个基本过程:生物基因—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

11什么是情绪调节?有哪些类型?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情绪的调节

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如快乐、悲伤等。

唤醒水平的调节

主要是调节过程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需要调节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

情绪成分的调节

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

情绪调节的类型

根据调节过程的来源: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

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治怒等。

维持调节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临床常用,如抑郁的增强调节。根据情绪引起原因: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等。

反应调节指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通过增强、减少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第十一章能力

1什么是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理解

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包含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种形式。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操作活动,有时表现为心智活动。

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但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在:一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二是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2 能力的种类有哪些?试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模仿只能按现成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力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新途径。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划分标准:根据能力在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

内涵: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发展:流体能力20 以后达到高峰,30 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 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关系:晶体能力依赖于流体能力,然而流体能力高者居于贫乏的智力环境中,晶体能力的发展将是低下的。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是在操作技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3怎样理解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他们的关系怎样?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4 有关智力和能力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的是什么?

一、能力的因素说

1.独立因素说

人物:桑代克

观点: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

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批评: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不独立

2.二因素说

人物:斯皮尔曼观点:

①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 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 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

②G 因素决定了人们不同智力作业时有相关,而因为S 因素的存在作业成绩不是完全的相关。

③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 因素和S 因素的参与。

评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与规律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然后,将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绝对对立起来而未看到其联系是不可取的。

3.多元智力理论

人物:加德纳

观点: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七种智力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

二、能力的结构理论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人物:吉尔福特

观点:

①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②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治理活动的对象或材料。

③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是由上述种种对象或材料引起的。包括认知(C)、记忆(M)、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C)和评价。

④智力活动的产品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包括单元(V)、分类(C)、关系(R)、转换(T)、系统(S)和应用(I)⑤由于三个维度的多种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 种。

不同的智力可以用不同的测验来检验。

评价:三维结构理论同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品,对智力测验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人物:阜南

观点: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群因素;第三层为小群因素,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1.智力三元理论

人物:斯腾伯格

观点:

①完备的智力理论应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②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③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④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2.智力的PASS 模型

人物:Naglieri &Das

观点:

①PASS 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活动,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②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5 如何理解智商?怎样根据智商来了解一个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智商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提出。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来表示。智商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来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1、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

2、离差智商。智商(IQ)=100+15Z

Z=X-X-/SD (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6一个标准化的能力测验应该具备哪有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建立的?

智力测验是衡量人的智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编制标准化智力测验要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建立常模,并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1、标准化与常模。

(1)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

(3)施测程序标准化。测验的施测和评分都有统一的标准。

(4)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2、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3、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

7 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发展水平的差异

超常者与智能不足者

①超常者是智力高度发展。

②智能不足表现为智商在70 分以下。

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

表现早晚的差异

结构差异

性别差异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8 遗传环境与教育对能力发展各起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遗传的作用

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产前环境的影响

早期经验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作用

实践活动的影响

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十二章人格

1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人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什么?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3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性格?比较两种人格特征的区别。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4结合所学的人格特质的种类,剖析个人的人格特质的表现特点?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B.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C.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3、『现代人格特质理论』现代人格特质理论主要有: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外倾性表现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七个因素。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5 分析自己属于那种人格理论,如何扬长避短。

.人格理论-特质论

人格理论-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T 型人格)

代表:弗兰克.法利

观点:

①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T 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②T 型人格分为T+和T-两种:前者是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后者是冒险具有破坏性质。

对立类型理论

1.A-B 型人格

①A 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望高,上进心强;办事匆忙,社会适应差;易得冠心病。

②B 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等。

2.内-外向人格(荣格)

①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型;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型。根据哪种占优势来判断外、内向。

②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和直接四种基本功能,结合内外向组成八种人格类型。如外向感情型、内向直觉型等。

多元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学说

①希波克里特:人体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②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③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

弱抑制型抑郁质

划分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斯普兰格)①经济型:注重实效,追求利润

②理论型:探究世界,追求真理

③审美型:富于想像,追求美感

④权力型:支配性强,追求权力

⑤社会型: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⑥宗教型:信奉宗教,相信神灵

8人格测验的方法哪几种?

人格测验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景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1,自陈量表法。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2,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情景测验。性格教育测验和情景压力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

9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

生物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

结论: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等数学(同济第五版)课后答案(PDF格式,共5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参考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共48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http://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八版,西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完整习题答案 .com/viewthread.php?tid=217&fromuid=164951 《管理学》课后答案(周三多)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杨可桢等主编]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详细解答及辅导 .php?tid=3&fromuid=16495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详解(四册全)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册的课后习题答案 1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答案(第二版)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 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观、微观经济学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 《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 《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viewthread.php?tid=112&fromuid=164951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课文翻译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ewthread.php?tid=21&fromuid=1649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课后答案(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赫桐生,高教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viewthread.php?tid=78&fromuid=164951 《化工原理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编,第三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练习答案 read.php?tid=1282&fromuid=164951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高等数学习题答案及提示

网络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1 一、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三要素:1. 网络服务2. 传输媒介3. 通信协议 分布式网络服务:网络服务分布在网络中的多台或所有计算机中 资源控制策略:网络的目的是共享资源,但对资源的共享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共享,任何一个网络都要对自己的提供的资源进行访问控制,以保证资源的安全及可靠性,并限制用户的资源的访问。 WAN:一个非常大的网。不但可以将多个局域网或城域网连接起来,也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 LAN:一般指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在地理上局限于较小的范围,通信线路不长 C/S: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B/S:在C/S模型之后发展起来的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型 客户机/网络模型:用户登录或访问到的不是某个服务器,而是某个网络!用户与某个服务或一组服务连接,其服务并不属于某个服务器,而是属于整个网络。 二、填空题 1.无论是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开发,还是硬件的研制,都是围绕着网络共享能力的开发。同时,由此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成为网络应用开发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2.在每个数据分组中加入分组的控制信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指明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信息,另一个是对数据进行验证的差错控制信息。 3.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将通过的不仅是多个通信结点,通过还可能是多种和多个网络。 4.计算机网络提供的网络服务具有两种基本方式,它们分别是:集中式网络服务方式和分布式网络服务。 5.集中式网络服务的劣势之一是由于集中式服务汇集于一点,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将会引起灾难性地数据丢失或降低可用性;分布式网络服务系统的优势之一是分布式网络服务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当一处存储设备的出现故障时,只影响该存储系统的文件服务器上的其他存储设备或其他服务器中的数据将不会受到破坏,并能保证网络正常工作并提供服务。 6.任意一个计算机网络都将提供或具备以下五种基本的网络服务,它们是:文件服务打印服务信息服务应用服务数据库服务。 7.应用服务不同于文件服务,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应用服务不仅允许计算机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同时还允许计算机之间共享处理能力(共享CPU)。 8.通信子网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控制,具体地实现把信息从一台主机传到另一台主机 9. 在网络协议的层次化结构中,相邻层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这是指_低一层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变不影响高层功能的执行。 三、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点。 1. 资源共享 2. 寻址与差错控制 3. 路由选择 4. 会话建立与管理 5. 数据通信与异构多重网络之间的通信 6. 高带宽与多点共享 7. 消除系统之间的差别与加密 8. 负载平衡与拥塞控制 2.简述计算机网络体系架构与计算机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 网络体系结构都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抽象说明的概念性框架。而网络的实现,则是具体地配置为完成特定的网络服务所需要的设备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方法。可见,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然而,任何实现都应该与体系结构一致

(完整版)现代通信系统与网络课后题答案(部分)

第一章 1.你对信息技术如何理解?信息时代的概念是什么? 答:信息技术是研究完成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传递、再生和控制的技术,是解放、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概念是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革。 2.NII GII的含义是什么? 答: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G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3.现代通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 答:现代通信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4.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服务,哪些是模拟通信,哪些是数字通信。 答:模拟信号的电信号在时间上、瞬时值上是连续的,模拟信号技术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干扰严重,频带不宽、频带利用率不高、信号处理难、不易集成和设备庞大等。数字信号在时间,瞬时值上是离散的,编为1或0的脉冲信号。 5.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数字通信便于存储、处理;数字信号便于交换和传输;数字信号便于组成多路通信系统;便于组成数字网;数字化技术便于通信设备小型化、微型化;数字通信抗干扰性强,噪声不积累。 6.为什么说数字通信抗干扰性强?噪声不积累? 答:在模拟通信中,由于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因此

很难把噪声干扰分开而去掉,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信号的传输质量会越来越恶化。在数字通信中,传输的是脉冲信号,这些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同样会有能量损失,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未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可在适当距离或信号终端经过再生的方法,使之恢复原来的脉冲信号,消除干扰和噪声积累,就可以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通信。 7.你对网络全球化如何理解?它对人类生活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我认为网络全球化是以内特网为全球范围的公共网,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全球各大网络公司抢占内特网网络资源,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研发的网络,全球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是即能实现各国国情的应用服务,又能实现突破地区、国家界限的世界服务,使世界越来越小。 8.什么是现代通信?它与信息网关系如何? 答:现代通信就是数字通信系统与计算机融合,实现信源到信宿之间完成数字信号处理、传输和交换全过程。 信息网是多种通信系统综合应用的产物,信息网源于通信系统,但高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各种网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通信系统可以独立地存在并组成网络,而通信网不可能离开系统而单独存在。 9.信息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何特点? 答:有星型网,以一中点向四周辐射,现在的程控交换局与其所在的各电话用户的连线就是这种结构。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Database Systems: The Complete Book Solutions for Chapter 2 Solutions for Section 2.1 Exercise 2.1.1 The E/R Diagram. Exercise 2.1.8(a) The E/R Diagram Kobvxybz Solutions for Section 2.2 Exercise 2.2.1 The Addresses entity set is nothing but a single address, so we would prefer to make address an attribute of Customers. Were the bank to record several addresses for a customer, then it might make sense to have an Addresses entity set and make Lives-at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The Acct-Sets entity set is useless. Each customer has a unique account set containing his or her accounts. However, relating customers directly to their accounts in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conveys the same information and eliminates the account-set concept altogether. Solutions for Section 2.3 Exercise 2.3.1(a) Keys ssNo and number are appropriate for Customers and Accounts, respectively. Also, we think it does not make sense for an account to be related to zero customers, so we should round the edge connecting Owns to Customers. It does not seem inappropriate to have a customer with 0 accounts;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徐敬东、张建忠编著)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三、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一、填空题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2)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4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1)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B ) A.内存中 B.网卡上 C.硬盘上 D.高速缓冲区 (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 B.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C.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D.是一种正常现象 (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C ) 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 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 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

(完整版)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后题答案

1.3计算机通信的本质 计算机通信与传统的电话通信、电报通信不同,计算机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包括服务器),或人(通过终端、微机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信息的生成、传送、交换、存储和处理,其实质是计算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1.8现代电信网的组成 现代电信网是一个复杂的通信系统。从通信模型的角度分,现代电信网的组成可包含三个部分:终端子系统、交换子系统和传输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面向公众提供全程、全网的数据传送、交换和处理服务。 从网络角度来分,传输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中继传输系统和用户传输系统。从传输信息特征来分,可分为模拟传输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两种。 1.15物联网: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或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 2.4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 网络协议的3个基本要素: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定时规则:明确实现通信的顺序、速率、速配及排序。 2.7OSI服务与协议的关系及区别: 关系: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它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其次,协议是水平的且协议是控制对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另外,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称为服务。 区别:服务是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想他的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服务描述两层之间的接口,下层是服务的提供者,上层是服务用户;而协议是定义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帧,数据包的格式和意义的一组规则。 2.9协议数据单元(PDU):在不同的开放系统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是在相关层的通信规程控制下完成的,这类信息传送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它由两部分组成:上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本层的协议控制信息(PCI)。 OSI各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邻接点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加强物理层传输比特的主要功能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为一条无错线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其关键问题之一是使用数据链路层的服务将每个报文分组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且在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

工程数学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数学基础习题解答

习题一 A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填空题 1.;C C A B 2.111(){1,2,3,4},(){,,},(){,,},(){1,4},(){2,3};f f a b e f A a b e f B f b --=====D R 3.满; 4.2sup = E ,3inf -=E ; 5.0; 6.0; 7. n ; 8.Y . B 1.证 ()y f A B ?∈?,x A B ?∈?使得)(x f y =.由x A B ∈?,得x A ∈,且x B ∈故()()y f x f A =∈且()y f B ∈,即()()y f A f B ∈?,因此()()()f A B f A f B ???. 当f 是单射时,只需证明()()()f A f B f A B ???即可: ()()(),y f A f B f ?∈??R f 由是单射知,(). (),(),1X y f x y f A y f B x ?=∈∈∈使得且 ,,()(),x A x B x A B y f x f A B ∴∈∈∈?=∈?且即从而故()()()f A f B f A B ???. 是可能的,例如, 2:,[2, 0],[1, 3],[1, 0].f x x A B A B =-=-?=-取则()([1,0])[0, 1], f A B f ?=-=于是而 [][]()()0, 4[0, 9]0, 4.f A f B ?=?=从而有 . 2. 证(1)n ?∈,有)2 ,2(12 ,12][-?-+-n n ,故 ∞ =-?-+-1)2 ,2(12 12][n n ,n . 另一方面,)2 ,2(-∈?x ,k ?∈ ,使][12 ,12k k x -+-∈,故 ∞ =-+-∈1 ][12 12n n ,n x ,于是 ? -)2 ,2( ∞ =-+-1 ][12 12n n ,n . 因此, ∞ =-+-= -1 ][12 ,12)2 ,2(n n n . (2)n ?∈,有)12 ,12(]2 ,2[n n +--?-,故 ∞ =+--?-1)12 ,12(]2 ,2[n n n . 另一方面,对任意]2 ,2[-?x ,即2>x ,k ?∈ ,使得212>+>k x ,即 )12 ,12(k k x +--?,从而 ∞ =+--?1)12 ,12(n n n x ,故 ∞ =-?+--1 ]2,2[)12 ,12(n n n .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转动惯量: 1.由于采用了气垫装置,这使得气垫摆摆轮在摆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粘滞阻尼力矩降低至最小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考虑这种阻尼的存在,试问它对气垫摆的摆动(如频率等)有无影响?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是否保持不变? 答:如果考虑空气粘滞阻尼力矩的存在,气垫摆摆动时频率减小,振幅会变小。(或者说对频率有影响, 对振幅有影响) 在摆轮摆动中,阻尼力矩会越变越小。 2.为什么圆环的内、外径只需单次测量?实验中对转动惯量的测量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因素? 答:圆环的内、外径相对圆柱的直径大很多,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故只需单次测 量即可。(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小) 实验中对转动惯量测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周期的测量。(或者阻尼力矩的影响、摆轮是否正常、平稳的摆动、物体摆放位置是否合适、摆轮摆动的角度是否合适等) 3.试总结用气垫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什么基本特点? 答:原理清晰、结论简单、设计巧妙、测量方便、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阻尼力矩。 三、混沌思考题 1. 精品文档

有程序(各种语言皆可)、K值的取值范围、图 +5分 有程序没有K值范围和图 +2分 只有K值范围 +1分 有图和K值范围 +2分 2.(1).混沌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从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演化过程看,它们在混沌区的行为都表现出随机不确定性。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源于外部环境的随机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而是系统自发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产生的 (2).混沌具有分形的性质(3).混沌具有标度不变性(4).混沌现象还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对具有内在随机性的混沌系统而言,从两个非常接近的初值出发的两个轨线在 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可能变得相距“足够”远,表现出对初值的极端敏感,即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答对2条以上+1分,否则不给分,只举例的不给分。 四、半导体PN 结 (1)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电流一电压变换器测量11610~10--A 电流,有哪些优点? 答:具有输入阻抗低、电流灵敏度高、温漂小、线性好、设计制作简单、结构牢靠等优点。 (2)本实验在测量PN 结温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记录数据开始和结束时,同时都要记录下干井中温度θ,取温度平均值θ。 (3)在用基本函数进行曲线拟合求经验公式时,如何检验哪一种函数式拟合得最好,或者拟合的经验公式最符合实验规律? 答:运用最小二乘法,将实验数据分别代入线性回归、指数回归、乘幂回归这三种常用的基本函数,然后求出衡量各回归方程好坏的拟合度R 2。拟合度最接近于1的函数,拟合得最好。 五、地磁场 (1)磁阻传感器和霍耳传感器在工作原理有什么区别? 答:前者是磁场变化引起材料阻值变化,最终使得电桥外接电压转变为对应的输出电压;后者是磁场变化引起流经材料内部的载流子发生偏转而产生电压。 (2)为何坡莫合金磁阻传感器遇到较强磁场时,其灵敏度会降低?用什么方法来恢复其原来的灵敏度? 答:传感器遇到强磁场感应时,对应的磁阻材料将产生磁畴饱和现象,外加磁场很难改变磁阻材料的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选择题培训讲学

第一章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是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 2、早期ARPANET 中使用的IMO从功能上看,相当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路由器 3、关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标志性成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哦死参考模型为网络协议的研究提供了理 论依据 4、ARPANET最早推出的网络应用是TELNET 5、对ARPANET研究工作的描述错误的是提出了ipv6地址的划分方法 6、以下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物联网的应用可以缓解ip地址匮乏问题 7、以下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WMAN不需要有基站 8、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定义药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TCP/IP 9、以下属于定义中错误的是“intranet”是依据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组建的计算机网络 10、以下关于网络拓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网络拓扑研究的是资源子王中节点的结构关系问题 11、以下关于网络分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连接用户计算机身边10m之内计算机等数字终端设备的 网络称为WSN 12、以下关于广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广域网的核心技术是线路交换技术 13、以下关于网络城域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第二层交换机是宽带城域网的核心设备 14、以下关于局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544~51.84Mbps)、低误码率 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15、以下关于蓝牙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与IEEE 802.15.4标准兼容 16、以下关于ZigBee技术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与IEEE802.15.4的MAC层协议不兼容 17、以下关于ISP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第一层的国家服务提供商NSP是由ISOC批准的 18、以下关于internet核心交换与边缘部分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边缘部分的段系统是由路 由器组成 1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环中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逐站传送 20、以下关于数据报传输方式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数据报方式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第二章 选择题 1.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B.语义表示是要做什么 C.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0SI体系结构 C.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D.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3.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B.易于实现和标准化 C.允许隔层通信是0SI参考模型灵活性的标志 D.实现技术的变化都不会对整个系统工作产生影响 4.以下关于0SI参考樽型的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术语"0SI参考模型"中的开放是指可以用于任何一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B.0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C.0SI的服务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不涉及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 D.0SI参考模型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通信网络基础 (李建东 盛敏 )课后习题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 TM 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 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 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 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 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 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1.10解:()()Y t t X +=π2cos 2 ()()Y Y X cos 22cos 21=+=π

MATLAB基础教程薛山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班级: T1243-7 姓名:柏元强 学号: 20120430724 总评成绩: 汽车工程学院 电测与汽车数字应用中心

目录 实验04051001 语言基础..................... 错误!未指定书签。实验04051002 科学计算及绘图............. 1错误!未指定书签。实验04051003 综合实例编程.. (31)

实验04051001 语言基础 1实验目的 1) 熟悉的运行环境 2) 掌握的矩阵和数组的运算 3) 掌握符号表达式的创建 4) 熟悉符号方程的求解 2实验内容 第二章 1. 创建的变量,并进行计算。 (1) 87,190,计算 、、a*b 。 (87); (190); *b (2) 创建 8 类型的变量,数值与(1)中相同,进行相同的计算。 8(87); 8(190); *b 2.计算: (1) 操作成绩 报告成绩

(2) e3 (3) (60) (3) (3*4) 3.设,,计算: (1) (2) (3) 23; (4*u*v)(v) (((u))^2)/(v^2) ((3*v))/(u*v) 4.计算如下表达式: (1) (2) (3-5*i)*(4+2*i) (2-8*i) 5.判断下面语句的运算结果。 (1) 4 < 20

(2) 4 <= 20 (3) 4 20 (4) 4 20 (5) 'b'<'B' 4 < 20 , 4 <= 20,4 20,4 20,'b'<'B' 6.设,,,,判断下面表达式的值。 (1) (2) (3) (4) (5) (6) 395837; a><>>> 7.编写脚本,计算上面第2题中的表达式。 ('(60)='); ((60)) ('(3)='); ((3)) ('(3*4)='); ((3*4)) 8.编写脚本,输出上面第6题中的表达式的值。395837;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下部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 (上中下)190-290 本资料由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上网购返利网分享汽车理论习题答案(考研_作业).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zobam 汽车理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o67DaHk 波动习题答案.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pJDGFyj 泵与风机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gdBph3H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李晓燕吴邦喜.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qWM2gAo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bnksUmV 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解答(上下册).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sjvvFPj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_cropped.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sj98Mct 物理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jG1F9NS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1-5章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nt8vc3B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1).pdf→→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eQABmxW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bngpktD 电动力学习题答案chapter5.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pJ7AZ5x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综合复习题与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c0nEFUo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上1,2,5,6,7,8.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hq3f7Is 电子线路习题答案梁明理版.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bn5rEIr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mgHQ6xi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李发海答案(全).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dD25KyP 电气测试技术第三版_课后习题答案%28林德杰%29.pdf→→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jGwVRE2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6).pdf→→ https://www.doczj.com/doc/b18713052.html,/s/1bnrK3pX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7).pdf→→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1.网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它实现了网络的哪几层协议? 网卡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是最基本的网络设备,是单个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桥梁。它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实现。采用不同拓扑结构,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介质的 访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有相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来规范介质的访问方式,从而使网络用户方便、有效地使用传输介质传递信息。 (3) 串/并行转换。因为网卡通过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与计算机联系,而网卡与网络的通 信线路采用串行传输方式联系,所以网卡应具有串/并行转换功能。 (4) 发送时,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数据转变为适于通信线路传输的数字信号形式,即编 码;接收时,将到达网络中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形式,即译码。 2.网卡有几种分类方式? 1.按连接的传输介质分类 2.按照总线类型分类 3.使用粗缆、细缆及双绞线的网卡接口名称分别是什么? 粗缆网卡使用AUI连接头,用来连接收发器电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网卡的使用了。 细缆网卡使用BNC连接头,用来与BNC T型连接头相连,现在也很少使用,在一些布网较早的单位还可以见到。连接同轴电缆的网卡速率一般为10 Mb/s。双绞线网卡是现在最常用的,使用RJ-45插槽,用来连接网线的RJ-45插头。 4.简述安装网卡的主要步骤。 对于台式计算机,若使用USB网卡,则只要将网卡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中就可以了; 若使用ISA或者PCI网卡,则需以下安装步骤: (1) 断开电源,打开机箱。 (2) 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网卡插槽,图3.8所示为ISA插槽和PCI插槽。选择 要插入网卡的插槽,将与该插槽对应的机箱金属挡板取下,留下空缺位置 (3)将网卡的金属挡板朝向机箱背板,网卡下方的插条对准插槽,双手均匀用 力将网卡插入插槽内,这时网卡金属挡板正好填补了上一步操作留下的空缺位置 (4) 根据机箱结构,需要时用螺丝固定金属挡板,合上机箱即可。 对于笔记本电脑,网卡的安装较为简单。首先找到笔记本的PCMCIA 插槽,如图3.10所示,然后将PCMCIA网卡有金属触点的一头插入PCMCIA 插槽,这样网卡就安装好了 5.集线器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集线器属于物理层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 6.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中,级联与堆叠连接方式有什么异同? 1.级联是通过集线器的某个端口与其他集线器相连,堆叠是通过集线器背板上的专用堆叠 端口连接起来的,该端口只有堆叠式集线器才具备。 2.距离不同堆叠端口之间的连接线也是专用的。堆叠连接线长度很短,一般不超过1 m, 因此与级联相比,堆叠方式受距离限制很大。 3.但堆叠线缆能够在集线器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再加上堆叠单元具有可管理 性,这使得堆叠方式在性能方面远比级联方式好。 7.交换机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交换机是二层网络设备(即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通信网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完整版

2.2 求M/M/m (n )中,等待时间w 的概率密度函数。 解: M/M/m (n )的概率分布为: 1 1010011!)(!)(--=--?? ????--+=∑m r m n m k m m p k m p ρρρρ ??? ? ???>≤≤-≤≤=n k n k m p k m m k p k m p k m k k 0!10!)(00ρρ 假定n>m ,n ≥0,现在来计算概率P{w>x},既等待时间大于x 的概率。 ∑=>?=>n j j j x w P p x w P 0 }{}{ 其中,P j {w>x}的概率为: n j m x w P n j m i x m e x w P m j x w P j m j i i x m j j ≤≤=>-≤≤? = >-≤≤=>∑-=-1 }{1! )(}{1 00 }{0 μμ 可得: x m m n n i m m n i i x m m n m j n m j i i x m j m n n m j m j i i x m j e m m P x w P 则 若n P i x m e P m m i x m e P m m P i x m e P x w P )(010 010010 ! )(1}{1!)(!!)(!! )(}{λμμμμρρρρρμρμρμ--+--=--=-=--=-=-?-=>∞→+--?=??????+??=+??=>∑∑∑∑∑ 特别的,新到顾客需等待的概率为: ! )(1}0{0m m P W P m ρρ? -=>

] )! 1() ()!1()(!)()([)1(!)(而 1 2 10--------=----=---∑m n m m m n x m i x m e m P m x f m n n m n i m n m i m x m m w μλμρλμρλλμρρμ n m k k x m m m w P w P P w P 注: e m m P m x f 在n =∞===--=∞→∑-=--}{}0{)() 1(!)(10 )(0 λμλμρρ 2.4求M/D/1排队问题中等待时间W 的一、二、三阶矩m 1、m 2、m 3,D 表示服务时间为定值b ,到达率为λ。 解: ) () 1()(S B s s s G λλρ+--= 其中 sb st e dt e b t s B -∞ -=-= ? )()(δ 从而 sb e s s s G -+--=λλρ)1()( 又 ∑∞ ==0 )(i i i s g s G )1(!)(00ρλλ-=??? ? ??-?+-??? ??∴∑∑∞ =∞=s j sb s s g j j i i i b g λρ--=110 221)1(2)1(b b g λρλ---= 3 4232) 1(12)2)(1(b b b g λλλρ-+-= 3 4 332 3 222 114 43)1(4)21(6)0()1(6)2(2)0()1(2)0() () 1(24)1)(21(ρλρρλρρλρλλλρλ-+= ?='''-=-+= ?=''=-= -='-==--+-=b g G m b g G m b g G m b b b b g 2.5 求M/B/1,B/M/1和B/B/1排队问题的平均等待时间W ,其中B 是二阶指数分布: 100 ,)1()(212121<<>-+=--αλλλααλλλt t e e t f

ml基础教程课后习题解答

X M L基础教程课后习 题解答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XML基础教程课后习题 习题一 1.答:HTML是用来编写Web页的语言、不允许用户自定义标记,HTML体现数据的显示格式。XML描述数据的组织结构、可自定义标记,其标记名称是对标记所包含的数据内容含义的抽象,而不是数据的显示格式。 2.答:使用UTF-8保存 5.答:(1)不可以,(2)可以,(3)不可以 6.答:: time { display:block;font-size:18pt;font-weight:bold } hour { display:line;font-size:16pt;font-style:italic } mimute { display:line;font-size:9pt;font-weight:bold } 习题二1.答:(1)使用ANSI编码。(2)可以。(3)不合理。 2.答:不相同。 3.答:(1)和(2)。 4.答:。

5.答:“root”标记包含的文本内容都是空白字符。“a1”标记包含的文本内容:。“a2”标记包含的文本内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习题三1.答:一个规范的XML文件如果和某个DTD文件相关联,并遵守该DTD文件规定的约束条件,就称之为有效的XML文件。 2.答:DTD文件的编码必须和其约束的XML文件的编码相一致。 3.答:无关。 4.答:(1) 使用SYSTEM文档类型声明的格式: (2) 使用PUBLIC文档类型声明的格式: 5.答:一定。 6.答:(1)约束标记“张三”必须有“学号”属性 (2)约束标记“张三”必须有“学号”属性,而且学号的属性值是固定的220123。 (3)约束标记“张三”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学号”属性。 7.答:ID类型的属性的属性值具有互斥性,即所有ID类型的属性的属性值必须互不相同。 8.答:不合理。 9.答:(1)、(3)和(4)。 10.答,不是有效的。将修改为有效: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1选择题 (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A)dt dr (B)dt r d (C)dt r d | | (D) 22)()(dt dy dt dx [答案:D] (2)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s m v /2 ,瞬时加速度2 /2s m a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2m/s (D)不能确定。 [答案:D] (3)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t R t R 2, 2 (B) t R 2,0 (C) 0,0 (D) 0,2t R [答案:B] 1.2填空题 (1) 一质点,以1 s m 的匀速率作半径为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5s 内,位移的大小 是 ;经过的路程是 。 [答案: 10m ; 5πm] (2)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v 0为5m·s -1,则当t 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答案: 23m·s -1 ] (3) 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1V 航行,水流速度为2V ,一人相对于甲板以速度3V 行走。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1V 、2V 和3V 的关系是 。 [答案: 0321 V V V ]

1.3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决定: (1)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 物体的内部结构; (3) 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解:只有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其运动范围时才可忽略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主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 1.4 下面几个质点运动学方程,哪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x=4t-3;(2)x=-4t 3+3t 2+6;(3)x=-2t 2+8t+4;(4)x=2/t 2-4/t 。 给出这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该时刻运动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x 单位为m ,t 单位为s ) 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常数时的运动。加速度又是位移对时间的两阶导数。于是可得(3)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分别为 2 2484 dx v t dt d x a dt t=3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 =20m/s ,a =4m/s 2。因加速度为正所以是加速的。 1.5 在以下几种运动中,质点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哪些为零哪些不为零? (1) 匀速直线运动;(2) 匀速曲线运动;(3) 变速直线运动;(4) 变速曲线运动。 解:(1) 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加速度均为零; (2) 质点作匀速曲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3) 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其法向加速度为零,切向加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4) 质点作变速曲线运动时,其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加速度均不为零。 1.6 |r |与r 有无不同?t d d r 和d d r t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 s d d .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 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式中 t r d d 就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