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邮导师团队总览

重邮导师团队总览

3G动员中心通信技术创新团队

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熟悉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课程的知识,有较强的C或其它语言的编程能力,或有较强的硬件开发能力。

团队简介:

测试与信息传输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检测与处理、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信息系统架构、

智慧(医疗)系统与设备等。团队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8人,教授6人,是“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主要依托“光电感测与信息传输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血液净化”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相关项目20余项,总经费近千万元。团队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 或EI等收录150多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学术著作或教材共17部。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奖11项。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科技活动获得全国二等奖等共5项。团队拥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重庆市首批科技特派员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五四红旗手1人。目前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短距离无线通信与数字医疗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研究与接收机研制;无线体域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智能天线技术;网络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技术;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医疗仪器可靠性研究及数字化医疗仪器设计;医疗物联网关键技术;电磁辐射防护技术和环保评测;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通信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有较扎实的电子信息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编程或硬件制作能力;

有突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

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吃苦耐劳精神;服从团队安排;

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动手能力,具有FPGA、DSP、ARM、嵌入式编程等项目经验者优先考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实验室是学校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于2011年组建。该团队原于通信学院的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目前主要承担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专业、本科电子技术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本团队现有专任研究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1人。

近年来,团队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4项。团队承接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0项,研究经费近42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0余篇。

目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电子与电力控制检测技术和电磁成像定位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传输与封装技术等等。在物联网,室内复杂环境WSN 定位,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

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所

团队电话:023 ********

团队邮箱:zqj0542@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重庆邮电大学逸夫楼YF416

信息与通信类相关专业毕业学生,熟悉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编码理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C/C++或其它语言的编程能力,或有一定的硬件开发能力,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性格沉稳。

多媒体通信技术所团队一直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视频和语音)、传输、识别和理解等研究工作。本团队目前有六位在校科研人员,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获首届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人才资助计划1人。

本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多媒体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李强老师的研究方向为视频压缩编码,低码率语音压缩编码、移动多媒体业务类型及话务模型;高陈强老师于2004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09年8月加入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所团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周翊老师2006年5月从香港大学博士毕业,同年7月至2009年7月在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从事语音信号处理相关研究,2012年3月作为特殊引进人才加入本团队;胡学刚老师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夏绪玖老师的研究方向为信号检测与估计。刘科征老师从事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发。

团队近三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基于高阶张量的红外弱小目标多特性建模与检测方法研究”和“新型的变结构QR-LS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其在声学回波消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项,“TD集群中的多媒体业务类型及话务模型”和“***语音处理技术研究”;科技部项目1项,“非稳态随机过程辨识及其在主动噪声/振动控制及自适应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1项“复杂背景下基于张量代数的红外微弱目标检测方法研究”;重庆市教委科学研究项目1项“非线性退化抛物方程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人才资助计划项目1项。

(3)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项,“典型目标自动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和“面向三网融合的多媒体终端音频系统研究”;

(4)横向项目2项,“湖南移动体验厅隔空互动展项开发项目”和“低质量文档图像中的表格识别方法研究“。

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被SCI收录8篇,EI收录1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目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5人。

高性能宽带网络创新团队

具有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开发能力,为人诚恳,做事踏实,学习勤奋努力。

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宽带网络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高性能宽带网络团队是学校重要的研究创新团队,发轫于学校80年代末成立的光纤通信研究所和20世纪初成立的光互联网与无线信息网络研究中心。团队依托省部级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紧跟宽带网络最新发展,积极开展光互联网技术、宽带泛在接入、网络融合技术、多域信号处理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在全光网络体系架构及交换、智能光网络故障管理、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带限信号分析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95篇,申请发明专利21件,获得包括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7项。团队管理制度健全、师生关系融洽,目前已毕业研究生10余届。培养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深受学校及社会好评,学生广泛就业于腾讯、华为、中兴、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著名单位。

二、研究方向

全光网络

研究全光网络快速交换理论、服务质量保证、资源调度策略

研究全光网络故障容忍、故障监测、故障定位、故障恢复机制

研究光网络绿色节能理论及技术

研究新型光网络体系架构及其使能技术

NGB及三网融合

研究无源光网络的体系结构、资源分配以及调度、生存性

研究无线光通信的物理层传输原理、信号调制、同步技术

研究三网融合测试标准、融合网络的体系架构研究、终端管理

研究基于三网融合和NGB的业务与业务支撑系统

宽带泛在网络接入技术

研究动态、复杂、异构的网络环境下适用于物-物通信的感知延伸层协议

研究多模信息汇聚融合理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设计并开发原理样机

无线网络理论及技术

研究无线多跳网络、机会网络及应用技术

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三、对外合作

国际

英国Heriot-Watt University、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

韩国首尔大学

国内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电信规划设计院

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中电集团第54所、第44所

中兴通讯、广东高兴新通信技术公司、东风汽车通信公司

重庆勘测院、重庆电力公司

四、学生就业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中兴、华为、IBM

移动设计院、电信规划设计院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安局

出国、考博、高校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IT企业

五、导师简介

校内导师:

王汝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电子学会秘书长。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80余篇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著作2部,获国家以及省部级奖励8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得全国奖40多人次,省部级奖70多人次,指导的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次。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网络理论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多维异构信息融合等。

吕翊:教授,长期从事光传输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国家与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过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奖项。

吴大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泛在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技术。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ISTP 检索论文25篇次,申请专利10项,曾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赵辉:博士/副教授,2006年和2010年分别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理学硕士和物理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深空光通信、信号理论与信息处理。近年来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10余篇。

彭海英:副教授,主要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理论与技术、光交换理论与技术。先后参加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1部。目前正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承担项目4项。

熊余:博士生/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高性能光网络、可视化信息系统等。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篇,申请专利3件,曾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

杨静: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泛在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技术。

刘乔寿: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通信网络电路设计、测控电路设计,物联网应用等。

吉福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软件平台及应用软件开发。

今年招生外聘导师:

向泽军:教授级高工,重庆市勘测院副院长;

杨鹏:高级工程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张若英:高级工程师,工信部电信规划设计院;

楚恒: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勘测院。

个人通信研究所

优先条件:英文通过6级,有科技竞赛经验或实践经验。

“个人通信研究所团队”由5人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要开展感知无线电网络、协作通信网络、预编码/干扰对齐、MIMO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在IEEE Wireless Comm、KSII Trans.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Journal of networks、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近100篇),出版学术著作7部与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度一等奖1项,重庆市发明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度二等奖各2项,重庆市南岸区科技进度特等奖1项。

研究生招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个人通信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个人通信方向。宽带网络及信息处理研究所

1.学习认真、刻苦

2.待人真诚,有团队协作精神。

3.喜爱研究开发,有一定创新能力

4.英语、数学科目成绩好或有一些的硬件或软件开发小项目经历

5.欢迎通信、计算机、电子、数学、物理、光学及其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宽带网络及信息处理团队依托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光交换及光网络、未来互联网、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空间光通信及信号处理、白光通信、光学图像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团队导师主要有李秋俊、刘焕淋、向劲松、袁建国、杨晓非、黄超、黄胜。近3年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团队在研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已完成项目多项,参与其它团队项目一项,团队一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授权专利3项。

团队近3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1.内容中心网络的高效传输机制研究(编号:61371096),2014.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黄胜

2.支持多业务的增强型光突发交换研究(编号:61071117),2011.1-201

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万,负责人:黄胜.

3.光学多尺度几何分布及其在高分辨率图像压缩中的应用(编号:61171158),

2012.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单位),24万,合作单位负责人;黄胜

4.面向多业务的光波带突发交换技术研究(编号:CSTC 2009BB2285),2009.8-2012.8,重庆市科委,3万,负责人:黄胜

5.基于网络编码的光层组播最大吞吐量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61275077),2013.1-201

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万,负责人:刘焕淋

6.光组播交换体系结构和路由算法研究(编号:CSTC 2010BB2413),2010.10—2013.10,重庆市科委项目,6万,负责人:刘焕淋

7.光组播交换网络最大吞吐量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KJ110527),2011.01—2012.12,重庆市教委项目,4万,负责人:刘焕淋

8.高速光通信系统中SFEC码型的新颖构造机理研究(编号:CSTC 2010BB2409),2010.10—2013.10,重庆市科委项目,6万,负责人:袁建国

9.光通信系统中超强FEC码型的新颖构造方法研究(编号:KJ110519),2011.01—2012.12,重庆市教委项目,4万,负责人:袁建国

10.星地激光通信中激光大气湍流传输特性研究,2008-2011,重庆市科委项目,负责人:向劲松

11.强湍流下星地激光通信系统的精密对准技术,2008-2011,重庆市科委项目,负责人:向劲松

12.团队成员参与的项目,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编号:2012CB315800),2012-2016,973项目

宽带无线接入团队

团队电话:028********

团队邮箱:kyj@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电子科技大学移动互联实验室&清华大学无线中心

团队导师(点击):?粟欣?邝育军

招生要求:

本科毕业于通信、信息或电子专业,对无线移动通信前沿技术(如5G)研究和应用感兴趣,能适应较大团队协同工作环境的考生均可报考。论文研究将在清华或电子科大校内完成,待遇与清华大学或电子科大在校生一致。

团队长期从事通信传输系统、通信对抗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理论及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自组织网络协议、车联网、宽带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互联和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研究。拥有一支由教授博导和研究员带领的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博士和研究生教师队伍,共主持完成和正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3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3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教育部项目等,华为、中电、中航、三星等课题10余项。共发表IEEE Trans、IEICE Trans、GlobeCom、ICC、WCNC、Mobicom、ICCCN等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近20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

团队负责人:粟欣,男,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现任清华大学无线中心副主任。1999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作。现担任工信部IMT-A/IMT-2020(5G)推进组技术工作组组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前沿无线新技术工作组副组长和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网络架构工作组副组长等职务。长期致力于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无线电、通信信号处理和无线网络结构。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研究开发项目60余项,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分布式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理论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理论和技术及其在个人通信中的应用”,国家“863”通信主题B3G-FuTURE计划“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链路技术研究”项目,国家863 “软硬件可重构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统一平台研究”项目,国家重大专项“IMT-Advanced新型无线传输技术研发”,“宽带无线校园创新实验网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及“清华宽带无线城域网BRadio技术及标准研究”等项目。参与主持中国4G/5G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代表全国高校在中国“863”FuTURE计划中负责标准化工作,为国家4G/5G无线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贡献了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获得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宽带自组织网络技术研究所

1. 取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

2. 电子信息相关专业。

主要研究宽带自组织网络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成员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共8人,现有国家、省部级和横向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具体如下:

1.机会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网络、移动Ad Hoc网络、太赫兹超高速

网络的路由、组网、接入、节能、拓扑控制、优化等;2.网络编码;3.无线通信;

4.广域网优化;

5.网络仿真。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团队电话:151********(联系时请注明是海信)

团队邮箱:tangh@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联系时请注明是海信)

团队地址:

团队导师(点击):?李勇?王克强

招生要求:

1.电子信息类专业。

2.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

进入该团队的学生研一修完规定学分后,研二研三阶段必须在海信学习,完成剩余的全部培养流程。

北方生源优先

研究方向是移动智能终端(手机)的软、硬件开发,研究的项目是3G各种制式的多模多频智能终端;4G多模多频智能终端,配合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优化预研开发,研究成果为海信应市产品。

数字媒体与通信技术

团队电话:023-********

团队邮箱:qianying@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重庆邮电大学信科大厦6楼

团队导师(点击):?葛君伟?李伟生?张力生?钱鹰

招生要求:

通信、电子、计算机、软件类毕业生,对通信、数字媒体、流媒体、程序设计与开发有一定的基础,对数字媒体的通信、信息处理和相关软件设计开发有兴趣的学生。

数字媒体与通信技术团队一直从事数字媒体(图像、视频和音频)相关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识别和理解,以及相关的软件设计开发技术等研究工作。本团队目前有四位教授。

本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数字媒体相关的信息处理和识别、相关通信技术、相关软件设计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钱鹰老师的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葛君伟老师的研究方向为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李伟生老师的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张力生老师的研究方向为通信技术及软件开发。

团队近三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2)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科研经费230余万元。

(3)横向项目8项,科研经费220余万元。

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26人。

通信工程应用研究所

团队电话:186********

团队邮箱:junchq@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北部新区天王星大厦B座18楼

团队导师(点击):?曹型兵?金勇?肖寒春?熊炼

招生要求:

见团队各导师要求

通信工程应用研究所是据重庆邮电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同意设立的科研机构。研究所依托于重庆信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归口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研究所集教学、科研、产业化三位一体,以培养通信工程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人才为目的,致力于通信工程应用和通信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创新。

重庆信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前身为重庆三峡通信建设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及ISO4001环境体系认证,并具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甲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多项资质。在国内与各大运营商以及各主流通信设备厂商有着密切的合作,从事通信设备安装、调测、维护工作,同时承接各通信运营商的线路施工,通信管道施工,综合布线,网络集成,建筑智能化

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服务等业务。可在国内和国外承接相应的通信建设工程,利用实际工程建设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工作实践机会,将理论推广应用到工程实践,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提升学生对通信信息科研工作的认知,提高科研水平。

研究所现有研究生导师4人,均具有高级职称,主要从事通信网络工程、通信新技术工程应用以及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成员都多年来从事通信企业的运营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信软件技术研究所

团队电话:023-********

团队邮箱:cqcstc@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重庆邮电大学信息科技大厦7楼707办公室

团队导师(点击):?范时平?胡敏?黄海辉?寇兰?陶洋?周林?胡庆

招生要求: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报考者应满足如下要求:

1)良好的学习能力,善于接受新事务、新知识,思维灵活,喜欢钻研和探索。

2)良好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通信或计算机专业知识及研发技能。

3)有志于成才者,渴望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未来人生及职业充满美好期望,并愿意为之付诸坚决行动。

4)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信软件技术研究所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软件技术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体系与结构,移动自组织网络,3G及卫星网络多维应急通信,网络管理,移动互联网研究及通信业务开发,物联网应用等,并且在通信网络技术及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域具有十多年的通信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力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研究所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超过40项(累计科研经费1500多万),获得科研奖6次(其中省部级以上及军队科技进步奖5次),具有雄厚的研究及开发力量。

一、科研团队

通信软件技术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共6名:陶洋(教授,博士后),周林(副教授),胡敏(副教授),黄海辉(高级工程师),范时平(副教授),寇兰(高级工程师)。另有日常指导及管理教师黄宏程(讲师,博士生)、武俊(讲师)、刘楚川(讲师)、李牧(讲师、博士)等。

二、科研方向

1、网络体系与结构,移动自组织网络,应急通信,网络管理

2、移动互联网及三网融合环境下的云通信关键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终端(含手机)软件开发及应用,通信业务开发及应用,移动增值业务。

3、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研究及应用,传感器网络

三、培养模式

(一)、研究生的三个能力培养阶段

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信软件技术中心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践行分阶段、分侧重培养,并在确保基本科研能力(共性)培养的基础上为研究生个体的个性、特色、特长发展提供多项培养过程的选择;每一个子过程都尽可能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这些侧重于不同能力培养的过程之间实现有机的衔接、有机的重复和提升;在任一培养过程中,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包括研究生个人及群体导师个人及群体、管理者个人及群体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整个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课程学习(基础阶段)阶段,课题研究与实践应用阶段(重要阶段)和学位论文研究阶段(提升阶段)。

(二)、联合导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集各方合力综合作用。在营造培养环境(氛围)、打造培养(活动)平台、保证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导师、学生和管理者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三)、新型产学研基地建设与示范应用

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活动,在培养过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可纸上谈兵。通信软件技术中心建设新型的产学研基地,使得产、学、研三者真正的结合起来,为科研提供市场需求的基础,为企业注入高校理论研究的动力,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新型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涵盖项目的策划、需求分析、项目的研究与应用研发、市场推广等环节,并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适当的职位,按照因材施教的方针,对具有不同潜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通信网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团队电话:62461052、67300201

团队邮箱:zhangzz@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luojt@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逸夫楼406、北部新区水星科技大厦南翼6楼

团队导师(点击):?曹龙汉?程方?刘郁林?雒江涛?裴二荣?席兵?张治中?鲍宁海?梁燕

招生要求:

CET6;

熟悉通信原理;

熟悉C++。

有专长的可特别考虑。

一、中心概况

通信网测试基地是2007年由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前身为程控交换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一直是重庆邮电大学重点科研基地之一,重庆市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在通信网测试领域具有长期学术积累和坚实技术基础,从步进制交换机时代就开展了通信网测试研发工作,是我国最早的专攻通信网测试的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0余项。在通信网测试,尤其是IP网络测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测试和LTE网络测试方面有较深的技术积淀和开发经验。从最初的七号信令,到GSM、CDMA、GPRS、IP网路,再到IPTV、NGN、IMS和TD-SCDMA,CDMA2000,WCDMA 以及LTE,在通信网集中监测系统的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公认的领先地位,同时基地积极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于产业化应用,二十多年来为我国的通信网络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方向

1、通信网测试

通信网测试方向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维护、测试及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自2000年以来,团队围绕通信网测试理论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开发出LTE系列、3G系列(TD-SCDMA、WCDMA、

CDMA2000),2G系列(GSM、CDMA)、IP系列(NGN、IMS、IP、IPTV)以及其他衍生成果,形成了我国通信网监测的体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著作11部,发表论文117篇,其中SCI/EI 收录5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9件,获得授权19件,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项。

标志性成果:

我国第一部通信网测试学术专著

我国第一台No.7信令分析仪(1992年)

我国第一台随路信令分析仪(1988年)

我国第一台GSM信令分析仪(1997年)

CDMA2000网络测试仪

TD-SCDMA网络测试仪

WCDMA网络测试仪

NGN网络测试仪

IPTV网络测试仪

网络性能测试仪

E1采集卡

千兆线速采集卡

STM-1 ATM采集卡

2、物联网/泛在网

中心在物联网、泛在网方向研究涵盖: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与协议;泛在网/物联网环境、系统、业务应用基本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泛在网/物联网接入和传输技术;泛在网/自组织网络理论与技术;泛在网/物联网规划、网管、测试和优化技术;泛在网/物联网无线频率资源理论与管理;泛在网/物联网多媒体理论与技术;微弱信号检测与分析;海量和高速数据处理等方向。研究团队涉及网络接入、无线传输、组网技术、异构融合、安全监控、智能环境、网络管理、网络测试、红外传感、图像识别、业务软件、系统集成等。参与和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等理论和应用基础科研项目。

在泛在网/物联网业务应用形成的典型成果有:多模异构网络无线接入网关;异构通信网络在线监测优化系统;红外成像识别系统;人流/车流统计及行为分析系统;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多元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终端;危险气体监测预警系统;物联网多节点最优组网方案;基于视频采集传输终端;智能家居系统;远程用油机集中监测系统;第三方智能手机地理软件等。发表与本项目紧密相关论文三十余篇,申报专利7件。

三、国家级和省部级、行业等科技奖励

通信网测试基地曾获得包括“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信产部科技进步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等在内的各类奖项17项。

四、产学研合作

中心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华为、重庆移动、重庆电信以及重庆移动物联网基地等研究院和企业具有密切合作关系。同时,与上海交大、北邮、电子科大、东南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大等高校一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心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和科研骨干主要来自这些高校。

(1)与大唐移动合作“TD-LTE 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开发”项目

该课题旨在开发支持TD-LTE(3GPP R8,R9)/TD-SCDMA/GSM多模终端一致性测试规范的TTCN 扩展测试代码集和商用仪表,包括:协议一致性测试仪表的硬件平台开发;三种通信制式的物理信道的设计与实现、物理过程关键算法研究、高层协议研究与设计,测量算法研究、设计与验证;实现多模系统模拟器,包括物理过程、协议处理流程、呼叫流程、关键测量项目设计与实现等;完成TTCN3代码的开发和调测,与终端进行用例验证。

(2)与北京邮电大学、中兴通讯、电信传输研究院、中国电信合作“基于Web的无线泛在业务环境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与演示验证”项目

项目在泛在网络与信息协同融合的趋势下,探索设计基于Web的泛在无线业务环境,验证泛在网开放创新模式,探索产业形态特征,进行相关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部署,推动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研究基于Web的无线泛在业务环境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终端,网络,业务资源的开放中间件,形成统一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聚合平台,推动泛在网业务应用创新,通过示范应用进行验证,为泛在网和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探索道路,为开放化、协作化的泛在网业务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3)中芬合作“无线组网与核心网”项目

通信网测试基地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联合研究该项目,在研究下一代无线核心网络架构和3G/4G核心网络集中监测系统基础上,结合无线通信、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云计算、动态聚类和SVDD 等新的数据处理、挖掘方法与技术首次应用在无线通信网络在轨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对高速流量检测、故障检测和定位、安全性评估、服务质量、业务及用户行为等下一代无线核心网络关键性能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分布式处理异构网络中高速海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关联协同机制,以及可闭环、实时驱动自优化执行效用的快速收敛识别算法,突破网络结构复杂、数据激增、行为多样、高时变性等带来的严重时延和差异性瓶颈,获得下一代无线核心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大化。

(4)与重邮汇测合作成果转化项目

重邮汇测专业致力于通信网测试、维护及优化。在国内,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提供“采集硬件、共享层软件、上层应用软件”的高科技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覆盖No.7、GSM/GPRS、NGN、IMS、IP、TD-SCDMA、WCDMA、CDMA2000、LTE、IPTV等主要通信领域,已大量应用于全国所有省市,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各大核心网及业务平台,同时也为华为、爱立信等系统集成商提供内置集成。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心与公司开发了基于底层信令和多数据源整合的数据业务智能策略系统,它集合了“数据全面丰富、四网协同分流、精确客户感知评估、精确流量经营支持”等四大优势。在湖南、北京等多个地市做了深度试点、应用和推广,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2年8月参加集团在黑龙江的网络工作会议,获集团公司表扬

2012年11月,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五、中心骨干成员

中心现有教师20人,在读博硕士生近120人。核心成员有:

导师:张治中(教授/博导,主任),雒江涛(教授/博导,副主任),程方(教授),席兵(副教授),裴二荣(副教授),鲍宁海(副教授),梁艳(副教授),刘郁林(兼职教授/博导),曹龙汉(兼职教授/博导)。

其他核心成员:邓炳光(讲师),舒忠玲(讲师),刘伟(讲师),张鹏(讲师),石鑫(讲师),杨映红(高工),胡昊南(助教)。

中心联系人:黄怡(62461052)

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原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是据重庆邮电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经校办公会议研究同意设立的科研机构。原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5月,2010年11月根据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平台和机构规划,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新技术应用中心。中心依托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和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属校级立项建设科研机构。

中心是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校企合作科研基地,以培养通信系统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为目的,致力于通信新技术应用与通信新业务开发与创新。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含兼职导师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心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已建成项目研发团队,除了13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外,另有软硬件开发工程师10余人,通信咨询设计工程师150余人,协助硕士生培养与指导工程实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坐落在重庆邮电大学信息科技大厦16楼,办公场地面积1000余平米。

二、学术梯队

团队负责人:杨丰瑞;

硕士生导师队伍:杨丰瑞(博士/教授),刘辉(正高工),文武(正高工),张勇(正高工),文凯(博士/正高工),李校林(正高工),卢彬(高工),李俭兵(高工),何登平(高工),董宏成(高工),吴翠先(高工),袁泉(高工),尹远(高工兼);

办公室管理秘书:李竺忆;

三、学术科研

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下设三个研究子团队。

1)基础理论研究团队——该子团队关注通信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以下技术:

●3G/4G/5G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移动Ad-hoc网络、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

●无线mesh/异构网络技术;

●认知无线电及认知网络技术;

●绿色通信及其网络技术;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协同网络及系统;

●多小区协同及干扰管理。

该团队主要成果输出形式为高质量学术论文,发明专利,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报告等。

2)通信新产品研发——该子团队目标是实现通信新技术的产品化,研发方向如下:

●高等级视频监控系统硬件及应用平台开发;

●物联网产品开发;

●重庆邮电大学部分高新研究成果产业化工作。

该团队主要成果输出形式为具备较好应用前景的通信新技术产品。

3)通信工程咨询设计工艺改进子团队——该子团队研究通信网络建设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网络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研究方向如下:

●3G/4G无线通信网络;

●光传输网络;

●数据&交换网络;

●通信电源。

该团队主要成果输出形式为能促进网络建设的方案、建网技术评估报告、咨询设计工艺(技术)改进等。

图像与通信信号处理研究所

团队电话:张刚135********李伟生131********张天骐134********

团队邮箱:zhanggang@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_liws@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_zhangtq@https://www.doczj.com/doc/b68702187.html,

团队地址:逸夫楼YF409、YF413

团队导师(点击):?张刚?张天骐?贺利芳

招生要求:

各位老师自己已经明确

重庆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图象与通信信号处理团队建立于2005年,长期致力于研究: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与系统上,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基本理论、复杂通信信号处理,以及图象、语音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有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及相关的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

1-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

由于信号与信息处理积极地吸收了数学、物理学、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理论和方法一直在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目前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研究:

(1)现代信号处理理论

(2)智能信息处理

(3)盲信号与信息处理

(4)微弱信号处理

(5)混沌信号处理

2-复杂通信信号处理

通信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异军突起,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特别是3G/B3G移动通信的发展,其他通信与信息系统也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对各种信号处理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开展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通信信号处理研究

(2)抗干扰无线通信研究

(3)信息对抗系统及仿真

3-语音、图象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随着通信技术和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语音、图象视频以及相关的生物医学数据信息源也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如何快捷、准确、有效地传输和处理这些大量的信息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目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研究:

(1)语音信号处理研究

(2)图象信号处理

(3)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目前,本团队在研的科研项目主要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动态微弱复杂体制组合直扩信号的检测与估计(6107119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信噪比DS及UWB类扩频通信信号的盲处理研究(6060205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极微弱调制扩频信号的检测与估计方法研究(1077604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因果图的一致性规划研究(61142011)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词袋模型的多特征融合物体识别方法研究(61272195)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智能规划的计划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60842003)

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直扩信号的盲处理(NCET-10-0927)

8、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动态微弱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信号的检测与估计

(CSTC,2011jjjq40002)

9、重庆市第二批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高动态微弱复杂体制混合直扩信号的检测与估计(渝教人[2010]72号)

10、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信号与信息处理科研平台(渝财教2012【154】号)

11、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CSTC,2009CA2003)

12、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非线性系统的微弱通信信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cstc2012jjA40008)

13、重庆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通信中的同步技术研究(KJ120525)

14、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神经网络算法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A2006-04)

1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信噪比高动态直扩信号的处理方法研究(CSTC,2009BB2287)

1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扩及超宽带类扩频信号的全盲处理研究(CSTC,2006BB23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