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

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

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混凝土按坍落度的分级表2.1.3

注:坍落度检测结果,在分级评定时,其表达取舍至临近的10mm。

第2.1.4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表2.1.4

第2.1.5条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的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2.1.5-1和表2.1.5-2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表2.1.5-1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表2.1.5-2

(Ⅱ)含气量

第2.1.6条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根据混凝土采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其含气量的限值不宜超过表2.1.6的规定。

表2.1.6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含气量的限值

第2.1.7条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测结果与要求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应为±1.5%。

(Ⅲ)水灰比和水泥含量

第2.1.8条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2.1.9条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实测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Ⅳ)均匀性

第2.1.10条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第2.1.11条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进行。

第2.1.12条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2.2.1条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45、C55、C60等12个强度等级。

第2.2.2条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2.3条混凝土强度,除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分批进行合格评定外,尚应对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相同等级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强度均值(μfcu)、标准差(σ)及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P),以确定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其中μfcu应符合本标准的第2.2.7条规定,σ和P应满足表2.2.3的要求。

第2.2.4条对商品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

表2.2.3

σ(N/)

第2.2.5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和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P),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该值不得少于25组;

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

N0——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组数。

第2.2.6条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δb)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盘内混凝土强度均值(μfcu)及其标准差(σB)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

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

μfcu——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

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中强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

n——试件组数,该值不得少于30组。

f 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第2.2.7条按月或季统计计算的强度平均值(μfcu)宜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μ——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平均值(N/);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

σ——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标准差(N/),确定标准差的试件组数不得少于25组。

注:对有早龄期强度和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平均值可不受该上限限制。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2.3.1条根据混凝土试件所能承受的反复冻融循环(慢冻法)次数,混凝土的抗冻性划分为D10、D15、D25、D50、D100、D150、D200、D250和D300等9个等级。

第2.3.2条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性可划分为S4、S6、S8、S10、S12等5个等级。

第2.3.3条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实测的混凝土抗冻性或抗渗性指标,不应低于设计要求。

第2.3.4条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化物总含量(以氯离子重量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素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2%;

二、对处于干燥环境或有防潮措施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

三、对处在潮湿而不含有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3%;

四、对在潮湿并含有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1%;

五、预应力混凝土及处于易腐蚀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06%。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3.0.1条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应包括组成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确定。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Ⅰ)水泥

第3.1.1条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快硬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1.2条应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标号的水泥。

第3.1.3条对所用水泥应检验其安定性和强度。有要求时,尚应检验其他性能。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和《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

注:根据需要可采用水泥快速检验方法预测水泥28d强度,作为混凝土生产控制和进行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第3.1.4条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及牌号按批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有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

(Ⅱ)骨料

第3.1.5条普通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第3.1.6条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粗骨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2,并不得超过50mm;

2 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

二、泵送混凝土用的细骨料,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15%,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5%;

三、泵送混凝土用的骨料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3.1.7条骨料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来自采集场(生产厂)的骨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根据需要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二、对无质量证明书或其它来源的骨料,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

三、对海砂,还应按批检验其氯盐含量,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对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或其他活性成分的骨料,应进行专门试验,待验证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

第3.1.8条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其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保持洁净。

(Ⅲ)水

第3.1.9条拌制各种混凝土的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第3.1.10条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水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凝土。

(Ⅳ)掺合料

第3.1.11条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合料时,其烧失量及有害物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应通过试验,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第3.1.12条选用的掺合料,应使混凝土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的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3.1.13条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Ⅴ)外加剂

第3.1.14条,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

第3.1.15条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第3.1.16条选用的外加剂应具有质量证明书,需要时还应检验其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

第3.1.17条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3.2.1条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当配合比的确定采用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时,其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配合比。

第3.2.2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等因素,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3.2.3条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4.0.1条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应包括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计量、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工序的控制。

第4.0.2条施工(生产)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混凝土质量控制目标,建立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必要的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第4.0.3条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在各工序中取得的质量数据,定期(每月、季、年)进行统计分析,并应采用各种质量统计管理图表,根据生产过程的质量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

第4.0.4条施工(生产)单位必须积累完整的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测资料,并应分类整理存档。

第一节计量

第4.1.1条在计量工序中,整个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注: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应按重量计,水和液体外加剂可按体积计。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表4.1.1

第4.1.2条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第4.1.3条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第4.1.4条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中修、大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第二节搅拌

第4.2.1条在搅拌工序中,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应符合本标准第2.1.12条的规定。

第4.2.2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第4.2.3条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场),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稠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二、根据需要,尚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其他质量指标,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二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三节运输

第4.3.1条在运输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

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第4.3.2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容器和管道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应有隔热措施。

第4.3.3条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3.3的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表4.3.3

注:掺有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延续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第4.3.4条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第4.3.5条混凝土运至指定卸料地点时,应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本标准的第2.1.5条规定。

第4.3.6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第4.3.7条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的连续工作,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4.4.1条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

第4.4.2条模板和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检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第五节浇筑

第4.5.1条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第4.5.2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第4.5.3条柱、墙等结构竖向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第4.5.4条混凝土应振捣成型,根据施工对象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振捣器,并确定振捣时间。

第4.5.5条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第4.5.6条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试件。需要时还应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

第六节养护

第4.6.1条在养护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处在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耐久性。

第4.6.2条施工(生产)单位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

第4.6.3条自然养护混凝土时,应每天记录大气气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

对采用薄膜或养护剂养护的混凝土,应经常检查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和混凝土的保湿效果。

第4.6.4条蒸汽养护的温度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小时测温一次。恒温阶段每两小时测温一次;

二、加温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温度测量。当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或构件出池。

第4.6.5条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热工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置测温孔或埋设热电偶等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使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第4.6.6条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应养护到具有抗冻能力的临界强度后,方可撤除养护措施。混凝土的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值的30%;

二、用矿碴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值的40%;

三、在任何情况下,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N/。

第4.6.7条冬期施工时,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北京市第一建筑构件厂、上海市建工材料公司、中建三局深圳工程地盘管理公司、上海市建筑构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韩素芳、耿维恕、钟炯垣、曹天霞、胡企才、彭冠群、许鹤力、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厚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取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3种方式。 (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采取振捣棒振捣。在混凝土初凝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混凝土因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俩种。为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热化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可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合适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少外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 为保证钢筋材料,工程所用的钢筋品种、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进入现场必须有厂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 2) 加工后的钢筋须经质检人员抽样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钢筋焊接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作业条件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钢筋对焊完毕后,要对全部焊缝进行外观检查。 4)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坚持“七不准”原则,具体如下: (1) 混凝土接槎未清到露出石子,不准绑扎钢筋; (2) 钢筋污染未清理干净,不准绑扎钢筋; (3) 放线工未弹线或弹线不准确,不准绑扎钢筋; (4) 未检查钢筋定位情况,不准绑扎钢筋; (5) 未检查钢筋偏位或校正不合格,不准绑扎钢筋; (6) 未检查钢筋接头质量或检查不合格,不准绑扎钢筋; (7) 钢筋接头错开长度或接头位置不合格,不准绑扎钢筋。 5) 在钢筋验收时,坚持“五不验”原则,具体如下: (1) 钢筋绑扎或安装未完成不验收; (2) 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验收; (3)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符合要求不验收; (4) 钢筋偏位校正不符合要求不验收; (5) 钢筋绑扎或安装未按技术交底施工不验收。 6) 控制钢筋下料成型。为保证下料和成型尺寸准确,现场技术人员要亲自到加工现场进行交底,并派专人在加工现场负责监督检查钢筋的加工成型质量,同时加工好的钢筋还要再次经过严格筛选,有效地控制下料成型质量。 7) 作为定位措施使用的各种支撑钢筋的加工:钢筋端头一律采用无齿锯切割,不得有“飞边、毛刺”,外露钢筋端头刷防锈漆。 8) 竖向梯格筋:根据水平筋间距制作竖向梯格筋,设置间距〉,以保证钢筋的横 平竖直以及墙体截面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竖向梯格筋可代替竖向钢筋,但要比设计直径大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一个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及其变异、生产工艺条件和各工序所用生产设备性能的变异、检验测试仪器质量的变异,以及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的变异等等,均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效益,使所生产的混凝土稳定地保持在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应对生产全过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下面就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咱们现实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控,供大家参考: 原材料: 1. 水泥:贮存时,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标号、同一品种的可以放在一个仓里。假如这个仓的水泥不用了,准备放另一种水泥,放之前一定要清仓。每批水泥进厂时,收料人都要向供货人索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单并核对(出厂日期、厂家、批号、品种),核验包装标志是否齐全(袋装),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有无受潮结块现象。及时抽样。千万注意不要混放,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储存中不得受潮,水泥自出厂三个月后(快硬水泥一个月),需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 砂:尽量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进厂时目测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它的含砾量是不是大、含泥量、泥块含量、杂质等,细度模数变化情况。含泥量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砾大时混凝土的合易性不好。 3. 碎(卵)石: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骨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 骨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一般认为骨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低,而实际上某些骨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当骨料的孔隙率达10%时,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选用低渗透骨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骨料的粒径大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骨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骨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进厂时首先看它的规格,再看矿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再就是看碎石的颗粒形状、针片状、软弱颗粒、杂质等,还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 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在混凝土工程施工20d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成拟使用的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并提供包括7d、14d和28d龄期的试验成果资料,报监理站审批。试验中所用的所有材料来源应符合合同文件要求或事先得到监理站批准。 2.混凝土工程开工前20d,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通知、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站审批。 3.混凝土工程浇筑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骨料、止水、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同时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检测计划中规定的数量和批量进行抽样检验。所有这些资料必须于施工开始前10d报送监理站审查认可。 4.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和施工单位的复检报告。试验检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泥标号(水泥强度等级)。 (2)凝结时间。 (3)水泥安定性。 带装水泥贮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5.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书或检测报告。使用前应做拉力、冷弯等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焊接工艺试验。刚号不明的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用于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以另一种钢号或种类的钢筋代替设计文件规定的钢筋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项目法人单位的书面同意。 6.对钢筋的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污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 点(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在混凝土工程施工20d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成拟使用的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并提供包括7d、14d和28d龄期的试验成果资料,报监理站审批。试验中所用的所有材料来源应符合合同文件要求或事先得到监理站批准。 2.混凝土工程开工前20d,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通知、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站审批。 3.混凝土工程浇筑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骨料、止水、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同时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检测计划中规定的数量和批量进行抽样检验。所有这些资料必须于施工开始前10d报送监理站审查认可。 4.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和施工单位的复检报告。试验检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泥标号(水泥强度等级)。 (2)凝结时间。 (3)水泥安定性。 带装水泥贮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5.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书或检测报告。使用前应做拉力、冷弯等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焊接工艺试验。刚号不明的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用于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以另一种钢号或种类的钢筋代替设计文件规定的钢筋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项目法人单位的书面同意。 6.对钢筋的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污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和表面裂纹,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成盘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应矫正后,才能使用。 7.因设计要求或施工的需要,必须在混凝土中掺用减水、缓凝、引气、调稠等外加剂剂其他胶凝材料和掺合料时,其掺量及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过试验确定后报监理站批准。 8.混凝土开仓浇筑前,施工单位应对各工序质量进行自检,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基础面或缝面处理。 (2)钢筋布设。 (3)模板安装。 (4)止水安装及伸缩缝处理。 (5)观测仪器、设备及预埋件安装。 (6)混凝土生产与浇筑准备。 (7)其他必须检查检测的项目。 在开仓前3~10h通知监理工程师对上述内容进行检查确认,并在认证合格后办理混凝土浇筑开仓签证手续。 9.模板安装,必须按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详图测量放样,确保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与维护,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模板变形走样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停止混凝土浇筑。 10.钢筋的接头应尽量采用闪光对头焊接。焊接前,应将施焊范围内的浮锈、漆污、油渍等清除干净。

(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 2011年4月2日颁布 2012年5月1日执行 前言 ?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 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 2.1 水泥 2.1.1 水泥的选择: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 ?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 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 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 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 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小节材料进场与浇筑 1、检查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配合比、搅拌质量、坍落度、冬施浇筑时入模温度、现场混凝土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及其强度试验等)、现场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方法(包括:预铺砂浆的质量、浇筑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的高度、施工缝的留置、浇筑时的振捣方法及对模板、支撑的观察等)、养护方法及时间、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实体检测: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检测方法主要有破损法检测和非破损法检测(仪器检测)两类。 2、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对气象加强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每一施工段浇混凝土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尽量避开风雨天气,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模板的标高、位置和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等应清除干净。 4、为了保证搅拌的混凝土质量,防止泵管堵塞,喂料斗处必须设专人将大石块及杂物及时检出。

5、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6、振动器使用时应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等。 7、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利用机具进行二次振捣。 8、混凝土养护时间为7d。在混凝土建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并对混凝土表面浇水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9、柱子采用密封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对楼板采用覆盖麻袋片加水润湿进行养护,保持湿润。 10、夏季混凝土终凝时,覆盖麻袋片,设专人负责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夜间也坚持洒水。 第二小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蜂窝的原因: 1、砼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原材料、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生桥梁是在路线经过特殊地理位置时如跨越江河、深沟、山堑时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桥梁按结构体系可分为:梁桥、拱桥、刚架桥、斜拉桥、悬索桥五大类。桥梁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上部结构(上部结构由桥跨结构、支座系统组成),下部结构(下部结构由桥台、桥墩和基础几部分组成)和附属结构(附属构件,主要包括伸缩缝、灯光照明、桥面铺装、防排水系统、护栏等几部分。)。结合着我县桥梁建设现况,今天主要给大家简述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原材料 水泥、粗(细)集料、外加剂、水、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桥梁的主要施工原料,其质量是否符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磨性、稳定性、耐久性。桥梁整体质量、功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监管,把好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关,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下面讨论这几种原材料的控制方法。 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品种较多,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1.1 水泥进货验收 ⒊生产厂家的资格、业绩及企业信用评价。 ⒈检查水泥的牌号、品种、强度、出厂日期等是否符合供货要求。 ⒉检查厂家的自检报告和合格证,报告应包括3d强度试验结果、化学成分分析、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等指标。 ⒋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应包括生产单位名称、购货单位名称及水泥品种、规格、数量、主要技术质量指标、购货日期等。 1.2水泥抽样检验 ⒈抽样方法: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7.2.1条款规定“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执行。检测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 1.3水泥储存质量控制 ⒈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 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露天堆放应放 在至少30cm垫板上,水泥周围严密遮盖防水雨布;室内存放时, 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水泥回潮;储存超过3个月,必须重新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0164—9 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一、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具备的条件 1、钢筋工程(包含但不限于墙体插筋、楼板插筋、构造柱插筋等)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2、模板工程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3、满堂脚手架工程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4、降板区(包含但不限于卫生间、楼梯间、上反梁等)的吊模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5、后浇洞口(包含但不限于水暖井)的预留施工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6、预留洞口(包含但不限于电井、风井、电梯呼梯按钮、消防箱、电箱、排气道等)的预留施工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7、安装的预留预埋施工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8、施工措施工作已完成,并且验收合格。 (1)外架拉结点按要求预留; (2)卸料平台锚环按要求预留; (3)悬挑脚手架锚环按要求预留; (4)卸载钢丝绳锚环按要求预留; (5)钢筋安装完毕,作业面铺设跳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混凝土运输

1、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运转,不得停转。 2、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地点后,卸料前必须快档旋转罐车不少于20秒,以防混凝土离析。 三、混凝土后场控制 1、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没有离析现象,实测塌落度符合要求,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严禁私自加水。 2、混凝土浇筑之前,首先检查混凝土小票,保证此车混凝土确实属于本工程,且强度等级符合要求,同时检查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塌落度,一般两小时测一次。 3、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要求塌落度筒摆放到位,以保证混凝土塌落度能够及时检测。 4、在有洗车池的情况下,混凝土运输车必须将冲洗的污水冲洗到洗车池内;在没有洗车池的情况下,料斗或小推车必须摆放到位,混凝土运输车必须将冲洗的污水冲洗到料斗或小推车内,严禁将污水直接冲洗到混凝土泵内。 四、楼板标高控制 1、支设布料机处是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浮浆、漏筋、凹坑等缺陷的地方,施工中应注意:①洗泵水应注入料斗中吊走,不能直接浇筑在楼板上。②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及时把布料机吊走,瓦工及时整平、振实。 2、楼板的标高控制采用拉水平通线的方式进行,浇筑前在墙柱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 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 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 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 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 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控制要点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控制要点 摘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①原材料的质量控制。②配合比的质量控制。③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质量控制。④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⑤混凝土养护与拆模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①选好原材料是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基础。②科学配置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先决条件。③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④混凝土浇筑振捣是混凝土控制的主要环节。⑤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⑥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控制要点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迅猛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市政配套大力推进,水利设施逐步完善。而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厂房(梁、板、拄、基础),市政工程中的隧洞、桥梁,水工建筑中的大坝、渡槽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本人参考资料及结合自己在建筑工程中的经历和经验,浅谈一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应如何控制及一些控制要点。 1 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1]。 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查表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查表单位名称:

检查组成员签字:检查日期: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查说明 (一)资质管理 1、混凝土生产单位具有相应资质 一、检查内容:企业资质 二、判定原则:无企业资质或资质无效,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2、混凝土生产企业、分站点的设立是否满足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一、检查内容:企业资质 二、判定原则:无企业资质或资质无效,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二)原材料管理 3、有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使用管理制度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管理制度 二、判定原则:原材料采购、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否则判定为“不符

合” 三、依据:《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跟踪制度 4、采购合同(协议)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存档,同时建立原材料使用台帐,原材料质量可追溯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合同及台账 二、判定原则:原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及使用台账管理合格,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加强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质量控制,建立完善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和原材料使用台账,实现原材料使用的可追溯。 5、有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厂名或地、品牌、规格、数量)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二、判定原则: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齐全,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第6.2条原材料进场 6、对进场的原材料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并建立逐一对应的检测试验台账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检验台账,根据原材料进货量核对试验批次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在混凝土工程施工20d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成拟使用的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并提供包括7d、14d和28d龄期的试验成果资料,报监理站审批。试验中所用的所有材料来源应符合合同文件要求或事先得到监理站批准。 2.混凝土工程开工前20d,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通知、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站审批。 3.混凝土工程浇筑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骨料、止水、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同时施工单位应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检测计划中规定的数量和批量进行抽样检验。所有这些资料必须于施工开始前10d报送监理站审查认可。 4.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和施工单位的复检报告。试验检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泥标号(水泥强度等级)。 (2)凝结时间。 (3)水泥安定性。 带装水泥贮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5.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书或检测报告。使用前应做拉力、冷弯等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做焊接工艺试验。刚号不明的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用于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以另一种钢号或种类的钢筋代替设计文件规定的钢筋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项目法人单位的书面同意。 6.对钢筋的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污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和表面裂纹,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成盘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应矫正后,才能使用。 7.因设计要求或施工的需要,必须在混凝土中掺用减水、缓凝、引气、调稠等外加剂剂其他胶凝材料和掺合料时,其掺量及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过试验确定后报监理站批准。 8.混凝土开仓浇筑前,施工单位应对各工序质量进行自检,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基础面或缝面处理。 (2)钢筋布设。 (3)模板安装。 (4)止水安装及伸缩缝处理。 (5)观测仪器、设备及预埋件安装。 (6)混凝土生产与浇筑准备。 (7)其他必须检查检测的项目。 在开仓前3~10h通知监理工程师对上述内容进行检查确认,并在认证合格后办理混凝土浇筑开仓签证手续。 9.模板安装,必须按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详图测量放样,确保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与维护,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模板变形走样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停止混凝土浇筑。 10.钢筋的接头应尽量采用闪光对头焊接。焊接前,应将施焊范围内的浮锈、漆污、油渍等清除干净。 11.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要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强度部不低于构件设计强度并埋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1.1材料进场与浇筑 1、检查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配合比、搅拌质量、坍落度、冬施浇筑时入模温度、现场混凝土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及其强度试验等)、现场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方法(包括:预铺砂浆的质量、浇筑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的高度、施工缝的留置、浇筑时的振捣方法及对模板、支撑的观察等)、养护方法及时间、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实体检测: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检测方法主要有破损法检测和非破损法检测(仪器检测)两类。 2、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对气象加强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在每一施工段浇混凝土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尽量避开风雨天气,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的标高、位置和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等应清除干净。 4、为了保证搅拌的混凝土质量,防止泵管堵塞,喂料斗处必须设专人将大石块及杂物及时检出。 5、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倍。 6、振动器使用时应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等。 7、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利用机具进行二次振捣。 8、混凝土养护时间为7d。在混凝土建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并对混凝土表面浇水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9、柱子采用密封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护,对楼板采用覆盖麻袋片加水润湿进行养护,保持湿润。 10、夏季混凝土终凝时,覆盖麻袋片,设专人负责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夜间也坚持洒水。

项目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之一,其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涉及到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依托国内建筑行业强大的施工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否则难以真正实现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的好坏关系到工程产品整体的质量,所以切实抓好现场混凝土质量管理是生产出工程合格产品的关键。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的,现场质量控制又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中之中。 一、工程材料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的材料合格与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在材料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要采取自检和抽检相结合。所以,项目部应该对工程材料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试验标准和规程对材料进行检验,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基础。因此,选用质量优良的材料并正确地储存、使用,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全安运行的前提,应采取如下措施: 1、钢筋: 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分别堆放;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防止钢筋锈蚀。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 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验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水泥:

入库的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志,采取防潮措施,做到先到先用。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砂、石子: 砂、石子在运输、装卸当中,应防止离析和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科,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建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4、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质量管理试题

3服务质量特性中(文明性)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4.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质量竞争)。 5.(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质量管理处于(质量检验)阶段。 7.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质量)。 8.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质量管理工作。 9.(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或轻或重地影响着最终的质量状况。 10.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特点有(强调统计分析)。 1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总经理费根堡姆。 12.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 13.(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 14. PDCA方法的4个步骤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15. QC小组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所确定的活动课题是(现场型课题)。 16. 当画出的直方图出现平顶型时,说明出现了(存在缓慢变化的因素)情况。 17. 绘制因果图时,要想改进有效,原因必须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18. 检查表主要应用于(数据采集)。 19.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可以用来(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20.控制图的主要用途是(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21. 某产品有两项指标均存在质量问题,则应使用(两)张因果图进行分析质量波动的原因。 22. 排列图上一般因素是(90%~100%)间的因素。 23. 以下哪个常用工具可用于明确“关键的少数”:(排列图)。 24. 因果图的作用为(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25. 把不同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时,直方图形状为(双峰型)。 26. 数据分组过多或测量读数错误而形成的直方图形状为(锯齿形)。 27. 水泥超过(3个月)应重新检验后使用。 28. 试配少量混凝土,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5.6MPa,而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请问对于该混凝土应(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直至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9. 生产过程控制首先应进行(开盘鉴定控制)。 30.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的温湿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95%以上) 31. 梁厂投产试制第一片梁(32m箱梁)时,用于强度评定的试件宜为:(5组) 32.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高性能混凝土都是高耐久性混凝土)。 33. 水泥强度是指(胶砂)的强度。 34. 配制混凝土时,限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是主要为了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精选 文件编号:TSYKT/ZD-GC-05-(A)2017 新建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铁 厂沟至塔城段工程总承包项目 混凝土施工质 量管理办法 (A 版) 铁三院克塔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部

2017 年 3 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和铁路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通知》(工管质安函【2014】169号)、乌建指工[2015]40号文等文件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铁路克拉玛依至塔城线铁厂沟至塔城段(以下简称克 塔铁路)工程项目。 第二章混凝土设计 第三条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应满足铁路总公司对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等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施工图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结构的设计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不同的结构部位等情况确定其耐久性设计指标(强度、耐蚀性、抗裂性配筋等)。

3.施工单位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抗碱-骨料反应、电通量等指标的要求。除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强度、耐蚀性、抗裂设计外,应核对工程所处的水环境及其它环境条件与设计是否相符,做到及时调整。 第三章混凝土原材料 第四条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