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我国因地震引起的水库垮坝并不多见,总结国内外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坝体裂缝

地震作为外力荷载将会导致大坝尤其是土石坝整体性降低,防渗结构破坏,引起大量裂缝。地震会产生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并使周期性荷载增大,坝体和坝基中可能会形成过高的孔隙水压力,从而导致抗剪强度与变形模量的降低,引起永久性(塑性)变形的累积,进而导致坝体沉降与坝顶裂开。

坝体裂缝的修补

坝体裂缝

事例1

2003年10月甘肃民乐—山丹6.1级地震引起双树寺水库大坝、翟寨子水库大坝,坝顶均出现一条纵向裂缝,长约401~560m,最大宽度2cm左右,并有多处不同长度断续裂缝,防浪墙局部错动约0.5cm.大坝右侧出现山体滑坡,形成长条带及凹陷,滑坡长37m左右,凹陷坑深2.5~3m、宽7m左右,凹陷处上部山体有多条斜向裂缝,缝宽20cm左右。李桥水库坝顶有纵向裂缝,多处缝宽在2~5mm,其中一条长约100m左右,出现横向贯通裂缝,防浪墙出现多处竖向裂缝。这些裂缝在坝体漏水、自然降水和温度作用下,又将产生新的冻融、冻胀破坏,影响大坝的整体性和稳定。

除险加固后的双树寺水库

翟寨子水库大坝

事例2

托洪台水库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境内,1995年被列为险库,1996年新疆阿勒

泰地震(6.1级),使拦水坝出现10处横向裂缝,3处纵向裂缝,最宽处达16cm,长17m,防浪墙垂直裂缝27处。经评估,水库震后只能在低水位运行,致使发电系统瘫痪,同时对于下游构成潜在威胁。

托洪台水库风景

事例3

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市与汶川县交界处,2006年投产,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造成紫坪铺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厂房等其他建筑物墙体发生垮塌,局部沉陷,整个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此外,地震对泄水输水建筑物也将造成巨大危害。

紫坪铺水利工程鸟瞰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面板发生裂缝事例4

2003年8月16日赤峰发生里氏5.9级地震,使沙那水库混凝土泄洪灌溉洞产生纵向裂缝,长15m,最大裂缝15mm;环向裂缝22m,最大裂缝宽度1.8mm;洞出口消力池两侧边墙产生竖向裂缝,总长15m,最大裂缝宽度25mm.大冷山水库溢洪道两侧导流墙产生裂缝,以纵向裂缝为主,最大缝宽12mm。

沙那水库

2坝体失稳

○1地震可能引起坝基液化,从而导致大坝失稳。

地震时,受到周期性或波动性荷载作用,土石坝内土体将产生递增的孔隙水压力和递增的变形。粘性土体构成的土石坝在地震中相对安全。但相对密度低于75%的粉砂土和砂土,在几个循环之后孔隙水压力就会显著上升,当达到危险应力水平时,土体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显示出极大的变形位移,坝内土体就会呈现出液化的流态,导致坝体失稳。

坝体失稳的后果

面积液化,坝体失稳

事例

美国加州的Sheffield坝,1917年建成,坝高7.63m,坝顶宽6.1m,长219.6m,水库库容17万立方米.1925年6月距坝11.2km处发生里氏6.3级地震,长约128m 的坝中段突然整体滑向下游。事后,经调查研究发现,坝体溃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使饱和土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大,造成坝下部和坝基内的细颗料无凝聚性土发生液化。

谢菲尔德某水库

○2地震还会造成土石坝体脱落或堆石体沉陷,从而引起坝体失稳。

在库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堆石体沉陷会造成坝体受力不均,更严重的会引起库水漫顶,引发坝体垮塌。

事例

1961年4月13日在距西克尔水库库区约30km处发生里氏6.5级地震,该水库位于VIII度区,坝体出现了严重的堆石体沉陷现象,一段220m长的坝体沉陷值达到2~2.5m,崩塌范围在从坝轴线上游3~10m到下游的35~50m。

美丽的西克尔湖

西克尔水库大坝延坝体纵轴出现明显裂缝

3岸坡坍塌

若水库两岸有高边坡和危岩、松散的风化物质存在,地震发生后,造成的岩体松动,可诱发产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等现象。

岸坡坍塌

事例1

乌江渡水库处于地震多发区,1982年6月地震中,化觉乡东部厚层灰岩和白云岩地层中发生大面积崩塌。同年8月,化觉、柏坪一带又发生较大规模的地层滑动,影响面积约18k平方米。

乌江渡水库

事例2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多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34处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蓄水过1亿立方米,另外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有8处,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湖大坝实施泄洪口爆破

事例3

另外,地震还可能对水利工程一些其它部分造成损坏。如1995年1月日本阪神淡路7.2级地震中,使堤防基础液化发生侧向流动,造成堤防破坏以及护岸受损。我国历次地震中,出现较严重险情的多为土石坝,且多为年代较久远的土石坝,如果发生强地震就更容易造成损坏。

阪神大地震灾后

地震带来的危害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自然灾害知识点-地震灾害

2 地震灾害 2.1、地震概述 一、地震的基本参数 1.地震的定义(掌握) 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岩层突然塌陷、火山突然喷发等引发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波动;或地下岩层破裂造成地面形变、错动、开裂,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 2、地震的几个基本参数(掌握) 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主震、余震: 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3、震级与烈度的关系(表示地震大小通常有哪两种方法)(掌握) (1)震级和烈度都是表示地震大小的量,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2)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的, 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3)烈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4、什么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的关系是什么?(熟悉) (1)地震的震级(magnitude)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2)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E与震级M有下列关系(能量E以尔格计): log+ =震级每大一级,地震的能量就大≈ 11 8. M E5.1 5、地震的矩震级和里氏震级有何不同?(了解) (1)矩震级是根据地震矩公式计算出来的;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幅度进行测定的。(2)对于大多数中等地震,两种震级基本相同;对于特别大的地震,矩震级比里氏震级描述较好。 6、影响烈度的因素(掌握)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地震参数;场地条件;建筑物质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破坏越大,宏观震中烈度就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烈度越高;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大,烈度越高,反之亦然。 另外,工程场地条件是软弱场地还是坚硬场地;建筑物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经过抗震施工:是否属于抗震设防城市,人口密度大小、公民的防灾意识强弱都会影响地震烈度大小。 7、地震波的定义,地震波的分类及各自特点。(掌握) (1)地震波是指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和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2)地震波一般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弹性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附近传播的一种弹性波。 (3)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沿界面传播;体波比面波传播速度快,振动幅度较小,振动周期较短 8、体波一般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性?(掌握) (1)体波一般分为P波(Primary waves)和S波(Secondary waves)。 (2)P波能穿过固态和液态的地球介质,S波只能穿过固态的地球介质;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的特点。震灾严重,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四,地震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那地震都会出现那些灾害呢? 一般分为原生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原生灾害外,还会带来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而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人的心理创伤等社会性灾害称为诱发灾害。 对此,我们理应时刻保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面临地震灾害时,我们才能准确应对。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底层建筑可以尽快有序撤离至开阔场地,并抱头下蹲。高层建筑应尽快缩小目标并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比如此刻正在教室内,那么我们应该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在操场或室外或者已跑到室外,可迅速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折回教室去。 若是在家中,要就近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若是在公共场所,听从指挥,保持距离,有序离开,避免出现踩踏事故发生,并尽快赶赴避难场所。 假如不幸被困之后,我们应如何自救呢? 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

地震灾害处置要点

第一章地震灾害处置 邢志祥 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而形成的地画断裂和变形.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社会财富损失的灾难。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 第一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它发自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见表8 -1-1),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3倍。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为大地震. 地球上每年要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99%是人们感就不到的微弱地震.仅有1%是人们能感觉到的有感地震,而形成破坏性的地震每年仅有1 000次左右。 一、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容易产生严皿的次生灾害,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等特点. 1.突发性强 地震属于一种猝发性灾害,震时擞有明显的人缚预兆,往往在瞬间突发剧变,使人们来不及作出有效反应和抗御,顷刻间便毁于一旦.目

前,人类对地震的测报工作还处在探研阶段,对地震发生的时问、地点和强度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如1960年2月29日E洛母的阿加迪尔地震,从大地晃动到全城化为废墟仅15秒.3 500栋房屋即刻成了瓦砾堆,正在酣睡中的人们根本来不及反应,伤亡严重,死亡1. 6万人,占全城人口一半以上。 2.破坏性大 由于地震是一种地质剧变现象,瞬发时往往给地面上的人和物造成整体性破坏。大震级的地震还会给广大的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如图8-1-1所示。如1976年7月28口的唐山大地震,顷刻之间使使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一片瓦砾,破坏范围超过3万km2.震感波及11个省(市),造成24. 24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如图8 -1-2所示。再如1990年6月21日伊朗北部地震,死亡5万人,受伤6万人,50万人无家可归,全部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 3.次生灾害多 地震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建筑物倒塌、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甚至小震造成大灾。如火灾、水灾、毒剂泄漏、细菌污染,以及滑坡、泥石流、海啸等,都有可能发生,从而使灾后雪上加霜。如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136处起火,烧毁房屋近45万栋,有5.6万人被烧死。 4.引发社会性问题

地震心得体会

地震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地震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地震知识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 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学习地震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地震知识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

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 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地震的形成及危害

地震的危害(英文) 2014-5-10 21:20:58 Earthquakes are among the most powerful events on earth, and their results can be terrifying. A severe earthquake may release energy 10,000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Rock movements during an earthquake can make rivers change their course. Earthquakes can trigger landslides that cause great damage and loss of life. Large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ocean can create a series of huge, destructive waves called tsunamis (pronounced tsoo nah meez) that flood coasts for many miles. Earthquakes almost never kill people directly. Instead, many deaths and injuries in earthquakes result from falling objects and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Fire resulting from broken gas or power lines is another major danger during a quake. Spill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re also a concern during an earthquake. The force of an earthquake depends on how much rock breaks and how far it shifts. Powerful earthquakes can shake firm ground violently for great distances. During

地震灾害与预防

地 震 灾 害 与 预 防 结 课 论 文 姓名:王有康 学号:31110800162123 专业班级:自动化11-01

摘要: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地震灾害是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最大威胁的自然灾害,号称群灾之首。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在现在的社会中,学会地震灾害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字:地震;防治;地质灾害。

引言:提到地震,人们总是心有余悸,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人。08年以来的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等地震灾害给我们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这只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一小部分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给全世界人民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地震可怕,那么究竟什么地震?地震即是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在全球范围内,地震的发生是极其频繁的,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一次地震如何称为大地震?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烈度则是在波及范围内地面震动的激烈程度。 地震有原生、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之分。原生灾害即是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诱发灾害是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次生灾害是在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在这种程度上,诱发灾害也包括在次生灾害里面。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且频度较高,即使如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什么叫地震灾害 1、地震灾害。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 接地对社会及自然造成破坏。直接破坏如:由于地面强烈震动引起 的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沙和建筑物损坏、倒塌以及对人畜造 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等。这种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为地震灾害。 2、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的地震使山体 崩塌,造成滑坡和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造成瘟疫流行;引燃易燃易爆物造成火灾、爆炸;由于破坏管道造成毒气泄漏;细 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对人畜生命造成威胁等等。 城市是个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地震造成次生灾害尤为突出,如1975年2月4日我国海域发生的 7.3级地震,造成鞍钢因此停电停水而冻结,高炉停产;造成营口水 电设施被破坏,全市停水停电,使城市瘫痪。1976年7月28日我 国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使开滦矿供电中断,用水猛增,矿井被淹;使天津碱厂白灰埝滑坡导致30多人丧生;使化工厂阀门被破坏并 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宿7.5级地震,使油库 受震起火,大火烧了360小时,直至原油被烧尽,300多所民房, 工厂无一幸免。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导致火 炉翻到一起大火,供水系统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 市区因而化为灰烬。 4、地震时要注意水患。地震如果发生在沿海,能激起巨大的海浪,造成海啸。发生在水库附近时,则易造成坝堤震裂,出现意外 的险情。尤其是水库,如果决口,必将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比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山 崩引起河流堵塞,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

浅谈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论文

自然灾害概论论文

浅谈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 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近40年来,每年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东濒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西部为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陆海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天气形势异常多变,各种气象与海洋灾害时有发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大范围的洪、涝、旱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与欧亚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中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较大;另外,近代大规模的开发活动,更加重了各种灾害的风险度。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它对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已构成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形成完善的灾害响应机制、预报预警措施以及灾后救助措施是减轻自然灾害非常有效的途径。下面我将从近期发生较为频繁、破坏巨大的地震灾害谈谈人类面对自然灾害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 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ZY(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 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

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6、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怎样制订的? 答: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7、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答: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8、什么叫构造地震?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当力的作用使地壳或更深部位的岩石产生变形、断裂和滑动时,常常伴随着地震发生,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天然地震中最常见,灾害性最大的一类。它占地震总数的90%,而且震级强度大。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另外,构造地震的分布与最新世界活动的构造带一致。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不仅本身能造成各种破坏,还能形成灾害链,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不仅能使房屋倒塌二危及到人类的生命,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研究地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们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更好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震的基本概况——以青海地震为例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的环保部门就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一级响应机制,迅速制定了灾区环境监测预警方案、水污染处置预案、应急监测方案,对灾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应急监测。 可见,地震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此次地震不仅危害到玉树人民的生命,而且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灾后的地区在短期内难以修复。 二、地震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从玉树地震的情况分析,地震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此生地质环境灾害 强烈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山河改观,地壳运动,地震破裂过程复杂多变,导致山体崩塌、飞石滚落、暴雨洪灾,引起大规模地质灾害。1950年西藏墨脱8.6级地震最具有典型性,该次地震后,在20万km平方范围内形成大量的山崩塌方,巨石纷飞,沿雅鲁藏布江的多雄拉山、南木冬山和金珠山山崩最为严重,并促成泥石流的活动,村庄被掩埋和摧毁,破坏田地和道路,堵塞江河,引起雪崩,洪水泛滥和大片森林被毁。 2、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方面,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动物死亡,而且对它们的繁殖也有影响。1736年广西岭溪地震后于当地夏季出现白燕,说明地震使白燕原来的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它们的迁移,实际上,这对白燕的生存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地震破坏植被,从而影响到某些动物的生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动物物种依赖于不同类型的植被,植被被破坏了,就必然会影响到某些动物的生存及繁殖,有时可能会导致某些珍稀动物的灭绝。 3、对生态资源的污染与破坏 地震使自然资源减少,用于燃料、建筑的森林被毁。而且,地震可能引起危险品的泄露。比如,在剧烈的地震之后,一些储有危险品液体的容器破裂,使之流入附近水体,改变水质情况,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体的流动性,还会扩大污染影响范围。如2008年四川省汶川地震后,造成什邡市有化工厂倒塌,数百人被埋,80吨液氨泄漏。 地震的发生,使建筑物倒塌。在地震中有许多化工厂、造纸厂等排污量大的企业受损,化学物质外泄,水处理系统瘫痪。居民住宅、厕所、阴沟等污水管道破裂,市污水外排。倒塌的建筑物,亦使固体废弃物大量增多。 地震使农村原有的地质条件改变。水土流失加重,农业面污染加剧。地震还会影响到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聚居地污染物的分布,尤其是因为地裂、建筑物倒塌等因素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变化。 三、对地震灾害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1、做好灾害环境影响评估 对灾情进行充分估计,做好判断和调查是地震灾害发生后的重要工作。应排除环境影响,掌握灾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尽快使受损的治理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避免产生更大的环境灾害。 环保部门应侧重做好水体和空气等污染物的监测,以及危险品污染物的防护等措施。由

地震常识

地震常识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Thousands of real weapo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se terra-cotta army pits,including broad knives,swords,spears,dagger-axes,halberds,bows,crossbows and arrowheads.These weapons were exquisitely made.Some of theme are still very sharp,analyses show that they are made of alloys of copper and tin,containing more than ten kinds of other metals.Since their surfaces were treated with chromium,they are as bright as new,though buried undergroun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his indicates that Qin dynasty’s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and weapon-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lready reached quite a high level. 把世界地震分布与全球板块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非常吻合。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作者:张宏硕 单位:生物技术0906604033

摘要: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 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震是极其频繁的,严重时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灾害且种类多、危害大、分布面积广、治理难度大,对人类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物都有极大的危害。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马拉雅构造带汇集部位,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但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使我国成为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人类只有积极的预防它,才能减小它带来人类的伤害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由地震引起的损失。 正文:1.地震的起因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当然在具体的例子中会有不同的原因,以上只是引起地震的普遍原因和主要的原因。 2.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 (1)板块的边缘地带比较容易发生地震。我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比较多发的国家之一。我国及附近比较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有:河北唐山-邢台地震带、新疆伊犁地震带、云南西双版纳地震带、福建沿海地震带、台湾省地震带、南海地震带、日本列岛地震带。 (2)火山比较活跃的地区也容易发生地震。这种地震与板块撞击产生的地震不同,是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质变化造成的地壳运动,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造成的损失也较小。比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有:日本列岛、菲律宾、意大利西西里、安第斯山脉国家等。 3.地震的主要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个基础是由一些个案构成的。应该把地震前兆研究放在地震预报研究之前。对地震前兆的识别需要判据。不能把权威学者的只言片语或者流行的假说当作判别地震前兆的最终凭据,而且目前不具备进行地震前兆统计的基本条件。综合人们以往的认识,识别地震前兆异常有3个自然判据:1)有正常背景;2)非干扰影响;3)与地震相关。其中,与地震相关是核心。可靠的地震前兆判定需要精确的观测资料。对地震前兆判据的研究对制定地震研究规划和观测规范都有指导作用。 (1)地下水异常

自然灾害之地震危害

自然灾害之地震危害 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2)地下水发生异常。(3)出现地光和地声。(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 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2)地下水发生异常。(3)出现地光和地声。(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

预防地震灾害小常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预防地震灾害小常识 1.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 ★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

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4.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要相互关爱★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学生要听从指挥 地震中逃生的大法则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地震灾害危害、成因及对策

题目:地震灾害危害、成因及对策 院(系):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提交时间:

地震灾害危害、成因及对策 【摘要】强烈的地震,会直接或间接造成破坏,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统称之为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和破坏,被称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其他次生灾害,破坏力大,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和极大的生理、心理伤害,负面影响深远。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再到玉树、雅安地震,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出现,给我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地震以及地震灾害的相关背景知识,尽量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存的危害,提高人们的防灾、抗震意识和能力。本文从地震灾害的危害、成因与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出发,来浅要地分析地震灾害,提升人们对地震以及地震灾害的认识。 【关键字】地震危害、成因、对策 【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我国 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是我国人民面临的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在当今地震不能准确预报的情况下,要减少地震伤亡,主要有提升硬件和软件水平两格渠道。所谓硬件是指房屋等建筑的抗震能力,软件是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抗震减灾意识,这在我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这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的体现尤为明显)。 1、地震灾害概述 1.1、地震灾害的概念 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要想预测甚至预防地震,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地震,是地球表面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地壳快速、剧烈的震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壳快速、剧烈的震动,以此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资源环境的破坏,即是地震灾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