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检测(十)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

专题检测(十)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

专题检测(十)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
专题检测(十)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

专题检测(十)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

一、选择题

1.当前,“互联网+”概念引发了各方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更快地与传统产业相融相生,PC互联网时代将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更快地与传统产业相融相生,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①③正确;②④材料未体现。

2.现代企业发展中,人们更多的运用长板原理——当你

把木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多少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

争力)。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可以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

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

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其他短板。由此,对企业发展的哲学思考有()

①充分认识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的决定性作用,扬长补短,提升核心竞争力②树立整体和全局意识,发挥整体的统率作用,兼并弱势企业,增强优势企业实力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市场分工与协作④打破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大胆创新,选择最佳经营战略,实现最优发展目标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A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题意是正确处理长板和短板的关系。③统筹考虑,发挥比较优势,正确。④打破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错误。

3.“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A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会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①正确;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间存在着固有联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把二者进行融合,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正确;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③不选;自在事物联系不是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④不选。

4.人,绝不能灰心于困难。在漆黑的夜晚,你要想到旭日东升的美好;在寒冷的冬季,你要想到千里冰封的壮丽;在汹涌的海边,你要想到乘风破浪的豪迈。材料中的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于面对挫折

B.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选A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漆黑、寒冷、汹涌”象征着人生道路中的困难,“美好、壮丽、豪迈”象征着人生前途的光明;所以,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

5.漫画旨在说明,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

①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

②瑕不掩瑜、要把握主流

③因小失大会得不偿失

④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漫画中“不要放大你生活中的悲伤,他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强调了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悲伤所阻碍,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同时“只不过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强调了要把握主流,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②正确;③④与漫画主旨不符。

6.对事物进行标签化的归类,原本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初级认知的一种简便形式。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官二代”“富二代”“砖家”“中国式城管”“广场舞大妈”,便形成了对人的固定看法。在“标签化思维”下,城管都是暴力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标签化思维”的缺陷在于()

A.没有看到矛盾具有普遍性

B.没有看到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C.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对事物进行归类的方法存在致命缺陷,不利于认识事物

解析:选B分析材料,可以明确“标签化思维”的缺陷就是“一刀切”,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B项符合题意;“标签化思维”忽视的是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所以A、C两项排除;D项表述错误,“标签化思维”的缺陷并不意味着“对事物进行归类的方法存在致命缺陷”。

7.以机器人产业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极有可能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起点”。但是当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人民开始担忧它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由此可知,我们对机器人及其产业发展应持的正确观点是()

①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重视技术发展也要关注社会发展②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既要鼓励发展也要迎接挑战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既要引入职场也要严控数量④坚持量变与质变统一,既要推广机器人也要避免失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材料表明智能机器人进入职场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①正确;材料表明我们既要鼓励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也要做好迎接工人大量失业等挑战的准备,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正确;“既要引入职场也要严控数量”这只是体现了“两点论”,“重点论”没有体现,③本身逻辑不正确;“既要推广机器人也要避免失业”没有体现量变质变观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8.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爱是父亲严厉的轻声呵责;长大后,爱是父母慈爱目光里的团圆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①家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②不同的家的味道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③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④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生活实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这说明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③④正确;①中的“源于”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相同的家庭之爱寓于不同的家的味道。

9.右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①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

变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矛盾的斗争性与

同一性具有统一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③正确,故选B项。题干未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排除②。题干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而非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具有统一性,排除④。

10.近年来,我国在节约和清洁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不过,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节能减排既需要国家意志,更需要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低碳达人”。这表明()

①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看到主要矛盾

②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④B.①②

C.③④D.②③

解析:选D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所取得的成绩显著,但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这说明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故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节能减排既需要国家意志,更需要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故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非主要矛盾,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重视量的积累,而非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1.2016年2月21日,中央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一决策()

①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②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坚持了辩证否定观与发展观的统一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体现了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①②正确,③④与材料无关。

12.“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的梦想小镇,“现代汽车的标杆地”的沃尔沃小镇,信息经济发展集聚区的硅谷小镇……风起云涌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浙江“科学春天”里的一

道风景。这些“特色小镇”的积极探索是基于()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各有其特点,因此,①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可知,这些“特色小镇”都是一些科技创新的小镇,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

二、非选择题

13.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央视科教频道陆续播出。这是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印在民众的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该节目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引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这一节目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节目表现形式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对节目表现形式的认识。本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解答本问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中国诗词大会这个电视节目具有其他电视节目的一般共性,其次要明确这个节目自身还具有其特点。诗词大会的节目的表现形式应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材料中所说的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要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具体优势等。同时考生还需要答出在实际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做到统一。第(2)问知识指向明确,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要求考生分析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调动知识,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包括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实质及其方法论;其次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关系中;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找到解决传播中国诗词的正确方法;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要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具体优势;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在实践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中国诗词节目“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形式和诗词的内容相结合。

(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我们要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批判继承,传承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淘汰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在继承发展中传承。

14.材料一“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达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材料二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是在深入分析当前贫困人员的致贫原因,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能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材料三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不能光喊口号,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利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物质脱贫容易,精神文化脱贫难。“扶贫先扶志”“变输血为造血”,扶贫必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精准扶贫是个方向,扶贫思路还必须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卓有成效。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3)联系材料三,请你对我国各地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解析:第(1)问要求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此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答题范围,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包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树立创新意识等角度。第(2)问考查联系的观点,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因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扶贫模式能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我们要结合当前贫困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体现了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第(3)问要求对我国各地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提出两条方法论

建议,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思想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等。

答案:(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

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2)①部分与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能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还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精准扶贫结合了当前贫困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

(3)我国各地的扶贫工作,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思想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 标 识记理解分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 体与部 分;系统 与要素 的含义 用 实例表 述整体 与部分、 系统与 要素的 关系 1.通过实例分析,学会从整 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在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的 基础上,分析实例,理解办事情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学习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 实例,注意事物的整体性、有序 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培养辩证思维的 能力,既把握事物的整 体,学会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尝试用 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 工作;又要充分认识到 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 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 展 解析事 物的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尝试用系统 优化的方法 安排工作 【课前预习填空】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部分是。 (2) 整体与部分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部分。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4)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5)系统含义:系统是由统一整体。(6)系统的基本特征:、和。 (7)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种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8)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又要。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框题设两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从教学内容来讲本课属于方法论部分,紧紧承接上一节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观的内容从方法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其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在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2)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3)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 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树立自信,增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 (2)在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注重量的积累,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具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难点是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说学情 高二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不断扩大,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并且由于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加速,高二学生具备了探讨更深层次哲学问题的心理基础。对感性材料分析能力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评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预设实录 课前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歌曲,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沉浸在优美旋律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深感自豪!铁路,将全国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而我——也是乘坐着风驰电掣的动车,仅用了两个小时,就从“京津门户,九达天衢”的德州,来到“国际风筝之都”潍坊和大家相见。火车,与我们每个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火车快捷、高效、舒适、安全的运行,从而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一话题,一起走进本节课探讨的内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环节之一:整体、部分的含义 在探讨如何使火车更加高效、快捷、安全运行前,我们先来了解火车的发展历史以及发生在火车身上的小故事。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 1、火车发展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等阶段。 2、2011年7月23日,发展在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据初步调查,其原因之一就是火车上的一个部件——通信设备因雷击出现了故障。 请大家自主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火车发展全过程与各阶段相比,何为整体?何为部分?(注意关键词:全过程、各阶段) 2、通信设备作为火车局部,一旦出现问题,却影响了火车运行的全局。该部件与火车相比,何为整体?何为部分?(注意关键词局部、全局) 3、一列火车由包括通信设备在内的许多部件组成。这说明部分在数量上表现为什么?整体在数量上表现为什么?(关键词:一、多) 4、由上述分析中,你能概括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吗? 请同学们短暂思考。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一谈对第一个问题的认识? 生:火车发展全过程是整体,发展的各阶段是部分。 师:那这就说明,从时间角度而言,整体就是指什么?部分又是指什么? 生:整体是全过程,部分是各阶段。 师:哪位同学再来谈谈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 生:通信设备是部分,火车是整体。 师:你注意两个关键词了吗?这两个关键词是什么? 生:局部、全局。 师:那这就说明那个,从空间的角度看,整体就是指什么?部分又是指什么? 生:整体是全局,部分是局部。 师: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谈谈对第三个问题的认识?老师提示一下,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列的“一”、许多的“多”。 生:整体在数量上表现为“一”,部分在数量上表现为“多”。 师:哪位同学在上述三名同学的分析中,简练概括一下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生: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整体和部分的第一个区别。(展示知识点)

【范文】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 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通过学生对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的观察和理解,旨在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它是对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框题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本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区别——二者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本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重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3、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合作策划高二的学习方法,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成龙演唱的《国家》 新课导入: 师:刚才在课间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由成龙大哥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的歌曲《国家》,不知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这首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幻灯片)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 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带着好奇来学习。因此,对这些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难,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新生事物,却在某些国家又出现解体”的问题理解更难。 教学设计总体思想: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遵循《课程标准》从情景导入到情景分析又回到情景回归的教材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旧事物的 含义 衡量新旧事 物的根本标 志 新事物为什么能够 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的发展为什 么不是一帆风顺 的? 运用事物的发 展是前进性和 曲折性统一的 原理来正确看 待我国社会主 义在前进中出 现的困难以及 人生道路的曲 折 1、分析“活 动探究”教 材和图片 2、比较新 旧事物、量 变与质变 3、哲学典 故的运用、 名言警句 蕴涵的哲 理 4、问题探 究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 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困难、曲折,增强走 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 念。 2、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 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 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 折。 3、树立矛盾分析的观 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 4、树立远大理想,奋斗 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 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 责任感,从我做起,从 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 义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 统一原理 在量变 与质变的关系上形 而上学有两种表现 形式 运用量变和质 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来探讨方 法论的要求,重 视量的积累;不 失时机地促进 飞跃。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法指导】 理解: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作是一 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 地位,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用创造精神看 待我国社会,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 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导学检测】 1、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 但绝 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 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①事物的产生和②事物的灭亡。 2、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 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 事物就是过程。因此, 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 察它的现状, 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 预测它的未来。 3、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 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 还是即将灭 亡的。根据对事物所处③和地位的准确判断, 来确定我们对

事物的态度。 4、要坚持④, 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常考考点: 要有创新精神, 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学会创造性 思维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就必须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 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 站在事物①的立场上, 与 时俱进, 积极培养② 精神 ,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一切 静止的观点, 思想僵化、安于政底的观念, 都是错误的。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2、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里写道:"塞北梅花 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 柳枝》。"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不能抱残守缺,要有 创新精神 D.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李艳梅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学情 由于该班是理科班学生政治基础较差,学习政治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故在整个教学中以强化基础知识为重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及要求: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力目标 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新旧事物的标准; 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学案导学法。其中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请批评指教! 首先,我来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一下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课程标准》 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 发展的形式;运用相关原理,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 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 )觉悟目标 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养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 (2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二、说教法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直观性原则,始终掌握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如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 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 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但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 难问题,利用团队合作和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检测目标】 1.运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认识缺陷。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试题容】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要你对看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 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2、下列说法中,与“高瞻远瞩”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坐井观天 B. 盲人摸象 C.高屋建瓴 D. 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 3、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 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4、下列没有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唇亡齿寒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 ?渔蚌相争,渔 翁得利 5、今年中国股市暴跌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据分析,“中国股市下跌对此次全球股市下跌起了促进作用”。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B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一看不慎,全 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 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 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 . 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在某些大学校园里,星座运程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行动指南,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这些大学生眼中,考试、情感、工作、财运,这一切的未知数都可以和星座运气挂钩。从哲学上看,把考试、情感、工作、财运和星座运气挂钩的观点() A、否认了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肯定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习题精选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精选 一、稳扎稳打基础题 1.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阶段,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都分为阶段性 B.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C.这样做符合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D.要正确认识事物 2.之所以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因为() A.用发展观看问题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B.用发展观看问题才能达到辩证地看问题的目的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发展观 D.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并不存在相对静止状态 4.“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鼓励人们看问题从整体着眼 B.要求人们不去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C.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 D.鼓励人们提高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5.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 ①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②弄清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④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凝固不变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的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决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7.之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D.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杨柳枝词》组诗八首,其首篇中有一句:“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诗人刘禹锡有《杨柳枝词》组诗九首,其首篇中有一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此回答8—10题。 8.这两句诗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抛弃旧事物 C.事物发展、运动与变化相统一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运动是事物变化的形式 9.“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并且不断地呈现新的内容。”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0.“必须放弃任何‘只顾今天’的哲学”,这是说() A.看重今天是错误的 B.事物的未来重于现在 C.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D.运动是绝对的 11.有的人总喜欢将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的比较,最后得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这样看问题的错误之处在于() A.混淆了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组题为“可持续发展”四幅漫画,分别道出了被定为“某开发区”的经历,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蕊苑和沙漠公署我。这组温画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 C.违背客观规律就必须遭到惩罚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生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动力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代替④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3.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反映了如下哲学道理() A.事物的变化就是进步 B.事物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能实现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人的推动 D.只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4.资本主义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我们所以说资本主义是旧事物,这是因为() A.又产生了比它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B.它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 C.它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 D.它自身具有无法解决的矛盾 5.恩格斯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述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相同

B.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变成别的社会制度 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的 二.辨析题 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就是发展。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①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②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由坏到好、由好到坏,由落后到进步、由进步到落后等,都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才是发展。所以,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题中观点肯定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正确的,但误以为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又是不科学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高品质版

高中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教学难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了联系的三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我们懂得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的同学也许会问,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价值?)不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有什么坏处? 举例:看到吊灯、房子在颤动,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地震——振震——躲到哪里呢——三角空间,千万不能躲在床底下和桌子底下,这样就会加大了被击中的可能。 煤气泄漏——马上关闸门、开窗 印尼海啸——动物的反应——一个10岁的英国女孩看到了海面的异常,联想到刚刚在书本 上学到的海啸知识,迅速呼喊周围的人逃离,这使得周围百余人因即时撤退而幸免于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1:—— ——人是一个整体,手包括手指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如果改动了这一 手指,就会影响到人物的整体,所以,黄筌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过渡)正是因为整体和部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黄筌跟本无法改动原画。而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那么整体和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12(人教版必修4)1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认识和明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方面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重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难点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回顾提问: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变化发展的反面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下面看故事体会 导入新课: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自幼从军,没有文化,常常闹出笑话。吴主孙权常常劝他学习。 鲁肃当上都督以后,仍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有点儿瞧不起他。有一次,在与吕蒙的辩论中,甘拜下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归纳) 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道理。 讲授新课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学生翻书浏览,了解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生齐声朗诵三句话)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通俗的说,就是要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 (提问) ——老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过去成绩基础上的,正确地运用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你理解老师的行为了吗? (提问)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解“去脉”) ——错误;在处理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时, 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道路。 小结: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的“来 龙去脉”,对于我们建设祖国、理解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默 写本要点)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老师领读) 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行将灭亡的。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同步练习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步练习 1.北京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2013年底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之内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2.有报道说马航阴影或导致马来西亚旅游损失超40亿元,自从马航出事以来,从各项旅数据显示,都不容乐观。显然马来西亚会成为第一个受影响的国家。即使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会在人们的旅行心态上造成巨大冲击,尤其对于这次牵动人心的飞机事故事件。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发布。《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对此,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C.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4.2013年7月18日,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后,杭州湾产业带内的绍兴与嘉兴、杭州、宁波等城市可实现一小时到达,进一步缩短了和上海之间的车程。材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③整体统率部分,居于主导地位④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着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读下列漫画《高兴早了》(作者:程世碧),该漫画启示我们( )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编辑部陆国苑编撰 【教学目标】(四号宋体,加粗) 1、认知目标(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1)理解: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 过程,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还 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3)运用: 运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 史地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能力目标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 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等。 【教学重点】(四号宋体,加粗)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教学难点】(四号宋体,加粗)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和地位。

【课时安排】(四号宋体,加粗)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号宋体,加粗) 导入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复习提问 (l)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今天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知识准备,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对待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发展的观点。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讲授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板书) 教师提问:在《孙权劝学》故事里,吕蒙讲:"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分别了一段时间,再见面时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和事。这句话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认识和明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方面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重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难点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回顾提问: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变化发展的反面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下面看故事体会 导入新课: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自幼从军,没有文化,常常闹出笑话。吴主孙权常常劝他学习。 鲁肃当上都督以后,仍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有 点儿瞧不起他。有一次,在与吕蒙的辩论中,甘拜下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归纳) 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道理。讲授新课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学生翻书浏览,了解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生齐声朗诵三句话)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通俗的说,就是要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 (提问) 老师表扬乙进步了,鼓励他继续努力;老师批评甲退步了,帮助他分析问题。 ——老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过去成绩基础上的,正确地运用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你理解老师的行为了吗? (提问)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解“去脉”) ——错误;在处理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时, 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道路。 小结: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的“来 龙去脉”,对于我们建设祖国、理解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默 写本要点)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老师领读) 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