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

一、关于法律职业①①

法律家的任务,在拥护天下的正义,惩斥不义,建国家于健全的道德的基础上。

但是,我的孩子啊!

你在从事研究法律之前,须自己三思。

为什么?因为法律家志望者中,像下面所说那样的人不少的缘故。

一般想学习法律的人,常误以为学法律不必要有特殊的才能与优秀的精神,只要有常识就够了。于是,不善数学的,不会绘画的,怕触着尸体的,没有为义而战的热情的家伙,都想去学法律。

法科大学好比是只垃圾桶,其中有蠢物,有没用的东西,有热衷于学位的没出息的纨绔子弟。咿呀,里面还夹有着那误认无聊职业为理想职业的愚鲁的优柔者。

学习法律的家伙中,大抵都是以月末取少许俸给为唯一希望的人,无才力胆量去营可以获利的商业的人,以及没有为自由正义而奋斗的勇气、却想钻营官僚的人。如果机会碰得凑巧,不消说也许可以占得相当的地位吧。

但垃圾桶中也许有可珍的东西,法律家中也会有少数好的人物。

这就是自觉了自己的尊严,以国民的先导自任,而投身于法律的人们。

我的孩子啊!

如果你要为法律家,非做这样的人物不可。倘你自问没有雄飞的天分,那么清洁芳香的田野安闲生活,比之逼人的沉闷与腐臭的官衙空气不知要好到若干倍啊。

律师多的国家绝不是好国家。

国民如果强健活泼,那么,他们应把矿工的斧、农夫的锄、机械师的两脚规看得比恶讼师的短笔头更重。

社会颓废疲敝了,寄生虫乃蠕蠕繁殖。一切的坏律师、恶事务员以及似靠放屁理由捏造不平的下等人,就都是寄生虫。他们把明白的法律弄得乌烟瘴气,把一件纠葛弄成许多纠葛,酿出无谓的麻烦与混乱。

对这样的社会,不禁令人起这样的祈求:“安得再出一个美的正义的代表如亚历山大(查找亚历山大简历)大王者,把人类的错综纠纷一刀两断啊!”

扰乱正义的恶讼师一味想以蛛网来陪法律,用荆棘来刺正义。

他们全然是蛇蝎,他们之中如果有一个生存在世,正义就永无出头的希望。

啊,我不觉言之过甚了。但这也就是我历来受过恶讼师的亏的报复啊。以下我还须平下气,就了法律学的正干——即是职业,来述说其长处与短处。

法律博士的文凭可以诱你起卑贱的野心,也可授予你辩护正义的最上的权利。

就是说,你可以做大理院长,在正邪的判决上取得王公与国会以上的权威;又可以做枢密院议长,掌握亚于国王的权力。

原来,法律家可以做任何的恶计划,也可以攀登任何的高官高位。

所以,你如果以爱护正义的精神,去做一个法学的名家,眼见世界可渐就光明了吧。又,既从法律学中知道了许多的方向,你的应取的方向也可明白无误了吧。

但法律上的方向,无论走哪一条,都须有用了明白的知识与强固的意志去实行的道德。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主张正义的法律家的生命。

法律家是宣告正义的神之使者。唯有这神圣的正义,才配普施洗礼于国民。

正义如高耸接天的岭上的雪,融化了为潺泼,为泉水,为溪流,最后成了河水,润泽田野。如果这水源有了毒,对于汲饮的人将怎样有害啊。

①[意]亚米契斯著:《爱的教育》,夏丐尊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80-283页。

你如果自信真正有凛凛的勇气,那么就去学法律。你如果自信有替国家去作正义战斗的精神,那么就去学法律。

如果你有宏大的心与燃烧着的临危会爆裂的信实力,你就是高尚的人了。

你如果能这样,你就能无限地向上,恰如由平原登小丘,由小丘上山巅,再由山巅上天空。

绝不要相信所谓新思想的美国式的冒充的东西。那是假扮真理的思想上的歇斯底里,“因为是新的所以是真理”,“今日的东西比昨日的东西还正”……你切不要信任这样的教义。

人的良心中,有战胜一切的神的呼声。良心的呼声,绝不因任何理论而推翻,纵有恶魔的大军,也不敢在它的面前活动。法政学中,有种种可走的路。

如果你不惯于生活的怒涛急浪,喜求平稳无事,那么你可去棹舟小河,做清闲的官吏吧。

但如果你不怕疾风雷雨的袭来,富于辩才,那么去做法律家吧。

又,你如果对于正义觉到饥渴,对于正义的胜利感到无上的兴奋,那么你就去做裁判官吧。

你如果热爱国家,崇仰国史上历代爱国者的热血,留心于国家的命运与发展,研究不怠,不自禁地奋起为国而战的义气,那么你就去做政治家吧。

但,你既选定了这政治家的方向,就该摈除私心,牺牲自己的幸福,抛弃了一切,投入自己的义务里。政敌来嘲骂你好,来迫害你也好,你当全然不顾,一心去求良心的赞慰。凡是怕牺牲与殉教者,绝不配做最伟大的政治家。

如果你想执了笔去论评政治上的问题,你不可不专心一念坚守着下面的话,这话就是:“一曰正义!二曰正义!三曰正义!”

你如果能代表正义发挥为热血的文字,那么你的笔就能胜过千万把刀剑。

[提示与问题]

为什么法律家比一般人或其他职业有更高的职业伦理的要求呢?阅读上面的材料,相信你会对法律职业有新的思考。上述材料,在今天看来其中有些观点未免偏激,有的也未必正确。该书的作者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一个多世纪了,人类的法治文明在不断进步,但应当看到,其关于法律职业的使命。法律职业人员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每一位有志于法律事业的人士极具教益。

1.你为什么选择到法律院校学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与法律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受法律的制约,不受法律的保护,如果不懂法律就很可能在无意中侵犯他人的权利,当然在他人侵犯我们权利的时候,我们也就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只能感叹社会的不公,熟不知并不是社会的问题只是自己懂得太少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如果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那就更有必要了,能够服务社会帮助那些不弄得法律的人,拿起我们手中公正的剑来维护社会的公平。

2.你在学成毕业后,愿意选择法律职业中的哪一种作为你的职业?为什么?

法官,因为法官是拥有娴熟法律技艺、具有强烈贵族精神和丰富知识在司法机构中审判的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约、大公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追求公正、正义,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法官的身份是神圣的,在现实实践中药追求扮演救世主的身份。

3.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指出,“律师多的国家绝不是好国家”。

美国前总统卡特也说过,“我们国家拥有最多的律师,但我们不能说我们就拥有最多的正义”。淡谈你的看法。

律师兴则国家兴——只有律师制度发达了,国家的民主、法制制度才能够更加完善,律师制度的成败关乎国家的兴亡。我认为,律师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标志,对人权的重视、对法治的重视,很大程度上都表现在对律师作用的重视上。但是现在律师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金钱所诱惑,从事律师职业,却以发财为目的,完全走商业化的道路,这是很危险的。我想律师还是应该凭借自己在法律方面的技能,来为客户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赚取合理的报酬,如果律师试图靠法律方面的知识垄断而经商,这太可怕了。

法治与人治

离娄之名,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仅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①①

[提示与问题]

法治与人治关系问题是政治、伦理与法律界经久不息的论题。

中国古代就有“人亡政息”、“德主刑辅”之说。我国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开始厉行法治,也有一段“人治与法治”之争;最近几年,中央又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在法律职业中强调职业伦理的作用是否会削弱法治的力量?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

不会,法律职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职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影响。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不仅在于树立良好的法律职业的形象,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法律职业道德的激励来实现的。法律职业道德作为伦理的范畴之一,当然地对社会以及非法律职业人员发生辐射作用。由社会掌握运用的,这是法律职业道德辐射作用的一种形式,它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来体现,这种机制包含道德理想,道德榜样和道德批评三个要素构成。道德理想体现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图实现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他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榜样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他们相对集中体现了理想人格的至善品德。道德批评是保持社会体制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因素。法律职业道德通过影响非法律职业人员的道德理想确立,为非法律人员塑造道德榜样和引导社会的道德的批评方向,从而实现其对社会及其非法律人员的辐射作用。法律职业中强调职业伦理的作用不会削弱法治的力量,为法治的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中国社会,礼教的传统积习很深,你认为礼教中哪些有益于法治,哪些不利于法治?举例说明。

①《孟子·离娄》。

我们现在大力宣传英雄人物,模范人物,提倡“先进性”,其实也就是要人们学习他们的行为方式,以至最后能形成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一旦形成,那么超越出这种行为规范的行为便会受到谴责或者是惩罚。这便是“教化”!这是“法治”所不能代替的。我们一再说:“淳朴的民风”,这“淳朴的民风”是什么呢?就是很朴实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也就是人类“本来如此”的行为方式。当然,我并不是说不要“法治”教育,宣传法治,使人民懂得“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统治者要告诉人们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否则就是挖好陷阱等人们去跳,而对跳进陷阱的人,还要进行处罚,这就是不爱护人民。统治者不爱护人民,人民又怎么能爱护统治者呢?比如小孩子玩火,家长从没有告诫过,但一旦发现这种行为就要惩罚,这合情合理吗?所以,首先进行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使人们知道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人们的行为方式才会有所改进,才能尽可能地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因为人与人之间相处,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超出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别的人就不一定接受你,所以,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而超出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必然不是最佳行为方式。而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就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系。这就是先秦儒家的中心思想。

3.将上述的孟子的话与孔子提出的“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观点进行比较,指出其思想上的内在联系与差异。

三、法律职业的使命①

目前,在我们这个社会发生急剧转型的国度里,法律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尽管政治家想驯服他们,道德家们想压制他们,资本家想贿赂他们,普通百姓想躲开他们,但是,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可能不重视手提笔记本电脑行色匆匆的律师们的意见,无论他们有时是多么的可耻;我们不可能不理会表情冷峻的法官们的判决,无论他们有时是多么的腐败;我们不能不关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法学家们的声音,无论这些声音听起来是多么的空洞。

不管怎么说,我们似乎渡过了那段悲惨的日子:彻底砸烂司法、永远取消律师、法律家下放劳动。我们的律师、法官、法学家恢复了生命并在萌发、生长。无知的乐观主义正为此欢欣鼓舞,认为“依法治国”为这些人带来了好日子。的确是好日予,律师可以连蒙带骗地赚钱,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法学家著作等身还上电视出名。然而,这恰恰是一个精明的诡计、一个危险的陷阱:既然不能赤裸裸地消灭这个共同体,那么就利用这个共同体,分裂这个共同体,肢解这个共同体。让律师去赚钱,而把社会正义撇在一边;让军人做法官,因为具有服从当权者的习惯;让法学家高唱“依法治国”,政治权力的运作包装上法律的外衣,赤裸裸的暴力变成了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暴力,由此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于是,我们的法律共同体还在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受到了种种引诱、哄骗、安抚、强迫、威胁、控制、驯化、肢解、分裂然后各个击破。他们本来是权力的敌人,现在却和权力勾结

①节选自强世功:《法律共同体宣言》,原载于《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在一起:法官丧失了神圣的尊严,律师丧失了社会正义感,法学家丧失了学者的良知。在没有法律的时候,我们还有革命的权利,通过革命来重建法律,但是,当法律不再维持社会正义的时候,我们既没有法律上革命的权利,也失去了革命的目标和方向,因为用暴力来反抗我们反对的暴力,只能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灾难所在。

今天,我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关节点上,法官、律师和法学家究竟是成长为一个统一的法律共同体,还是在被权力的勾引、利用的同时,彼此走向敌对和分裂?我们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社会正义,还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社会正义?用革命来实现社会转型,还是用法律来实现和平过渡?这是一个希望与困境并存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可能走向我们所希望的法治社会,也有可能因为法律共同体的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司法腐败导致我们对法律的绝望,而使我们重新诉诸暴力来寻求社会正义。越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越需要我们理智、冷静的思考,越需要我们贡献出智力和知识的力量。此刻,正是历史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判断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法律共同体的考验。因此,我们号召:所有的法律人(lawyers),团结起来!

无论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还是乡村的司法调解员,无论是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大律师还是小小的地方检察官,无论是学富五车的知名教授还是啃着馒头咸菜在租来的民房里复习考研的法律自考生,我们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法律共同体。共同的知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维、共同的认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风格、共同的气质,使得我们这些受过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共同体:一个职业共同体、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信念共同体、一个精神共同体、一个相互认同的意义共同体。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的法律语言,对法律没有共同的理解,没有共同的社会信念,没有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能力,由谁来支撑我们的法治大厦?由谁来抵制专断权力的任性?由谁来抵制暴民政治带来的无序和混乱?

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主张。这些主张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感情的接受上,而是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反思和认识上,我们必须对这个法律共同体的历史、理论逻辑和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对待我们这个社会的态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对这个共同体的现状、社会功能、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团结起来,抵制专断和特权,抵制暴力和混乱,维持稳定与秩序,捍卫公道和正义,实现改良与发展。

这正是我们今天的历史使命。

道德的社会解体了,政治的社会正在衰落,法治的社会还会遥远吗?

[提示与问题]

1.什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职业伦理有什么关系?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和法律发展的必然,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正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上面关于法律共同体的“宣言”,你赞同吗?现阶段法律共同体的使命到底应当是什么,如何定位?谈谈你的看法。

赞同,使命:要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让法律走出“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神秘状态,以我们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的敬畏,对法律的信仰,感染民众,教化民众,使民众信法为真,敬法为神,使法律得到普遍遵行,使亲仁善邻,内和外睦的淳淳民风在民众的内心得以恢复。

3.作者最后说:“道德的社会解体了,政治的社会正在衰落,法治的社会还会遥远吗?”你同意这种判断吗?请给出理由。

不同意,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道德和政治的作用,现代法治国家的出现与近代以来的政治改革与革命密不可分。不是法治决定政治,而是政治决定法治。政治学恰恰就是研究政府权力运行的各种模式,从中找到最优的政体,以改良政治,进而改良整个社会。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维持不了多久

四、美国法律职业者的品格①

在访问一些美国人并研究他们的法律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人赋予法律职业者以权威,让这些人在政府中发挥影响,这是防止滥用民主的最有力的保障。在我看来,这一效果来源于一个一般原因,研究这个原因大有裨益,因为它可能再现于别处对法律做过特别研究的人们会因循旧制,偏爱规范,本能地重视观念之间的规律联系,这使他们自然而然地非常仇视革命的精神和不经反省的激情。

律师在研习过程中获得的专门知识,确保他们从事社会上独立的行业,构成知识分子中的特权阶层。他们的优越感受在执业过程中不断提醒他们:自己是一门尚未普及而又不可缺少的科学的大师,经常充当公民们的仲裁人,而卓有成效地引导诉讼各方盲目激情的习惯,又使他们对于公众的判断怀有一种蔑视。不仅如此,他们还自然地形成一个团体,不是基于相互了解或者共同奋斗的协议,而是基于他们相同的专业和一致的方法,就像共同的利益可以凝聚他们的努力一样。

律师的性格之中会发现贵族的部分品味和习性。他们与贵族一样,对秩序和规范有着本能的热爱,对公众的行动极为反感,对民治的政府有着不可告人的轻蔑。我不想说律师的这些本性无可抗拒地支配着他们,他们也像其他人一样,受个人利益尤其是眼前利益的驱使。

在某一社会状态下,法律职业者在政治上不能获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享有的地位,我们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成为革命的先锋……

我倾向于相信,一位君王总能够使法律人士成为自己权力最有力的工具。法律人士与行政权的契合,远过于他们与人民的契合,尽管他们经常帮助推翻行政权;同样,贵族与君王的契合,远过于他们与人民的结合,尽管这些社会的高层阶级经常联合下层阶级共同反对君权。

律师们热衷于公共秩序甚于其他任何事物,而公共秩序的最佳保障是权威;也不应忘记,即使他们褒扬自由,一般而言,他们更加珍重法制;他们害怕暴政不如害怕专擅。而且,如果立法剥夺人们的独立自由,律师们便不会有什么不满。

①[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转引自[美]博西格诺等著:《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394页。

因此我确信,君王面对日益迫近的民主,如果企图损害王国的司法权,削弱律师的政治影响,终将铸成大错,丧失权威的实质而徒有其表。他应明智地让律师加入政府,并且,如果他委政府专制以暴力,也许会发现,政府专制在律师手中有了公正和法律的外貌。

民主政府有利于律师的政治权力。如果将富人、贵族和君王赶出政府,律师将凭他们本身的能力总揽大权,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敏锐非一般民众所能及,所以他们是民众的选择。律师受品味引导而倾向贵族和君王,但又被利益左右而与民众有密切联系。他们喜欢民主政府,却没有沾染它的偏癖,承袭它的弱点,而能从中汲取双倍的权威并超越它。民主政体下的人民信任法律职业者,因为人民知道法律职业者的利益在于为公益服务;人民听从法律职业者而不气恼,因为人民知道法律职业者不会有邪恶的主张。律师们根本不打算推翻民主政府,但却不断设法以非民主的手段使民主偏离固有的方向。

律师从出身和利益方面说,属于人民,而从习惯和品味方面说,则属于贵族,他们可以被看做是联系人民和贵族两大阶级的中间环节。

法律职业是唯一能够以非暴力方式与民主的自然因素结合的贵族因素,并且,这种结合有益而恒久。我并未忽视法律职业者固有的缺点,但民主原则如若不与律师的持重相结合,我怀疑民主制度能否长治久安;而且,如果律师对公共事务的影响不随人民权力的增加而增加,我不相信一个共和国能够有望存在下去。

法律职业者常有的这种贵族气质,在美国和英国比在任何其他国家都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不是因为英美两国律师的法律研习,而是缘于法律的性质及法律的解释者在这两国所处的地位。英美人保持着判例法,即他们不断地基于先例来寻求法庭意见和法庭裁决。在英美的律师的心目中,对古老东西的嗜好和崇敬几乎总是与对规制和法律秩序的热爱结合起来。

这种禀性对法律职业者的品格和社会的总体动向还有另一种影响。英美的律师调查案件既成的事实,法国的律师探询案件应有的面目;前者创制先例,后者注重判决的理由。一个法国人会惊讶地听到,英美的律师多么经常地引述他人的意见而少有自己的见解,在法国,情况则正好相反。在英美,即使是最小的诉讼,如果没有引证一整套法学思想就无法进行,为了从法庭判决那里赢得一杆土地,不惜讨论法律的基本原则。这种对自己意见的克制和对祖先观点的依从,是英美律师中常见的,思想的盲从必然使英美比法国更加胆怯和保守。

法国的法典往往难以理解,但人人都可阅读,相对地,对外行人而言,再没有比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法律更使他觉得晦涩和陌生了,在英美,法律援助绝对必要,法律职业者能力的高水准使他们日益脱离人民,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阶级。法国的律师仅仅是精通本国法律的人,而英美的律师却像埃及的祭司一样,是一种玄奥科学的唯一诠释者……

在美国,既没有贵族也没有文士,并且人民不信任富人,因而律师自然构成了社会政治上的最高层和最有教养的部分。因此,他们无所进取,为自己爱好秩序的本性增添了保守的志趣。如果有人问我美国的贵族在哪里,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不在富人中间,因为没有把富人团结起来的共同纽带,美国的贵族占据着法官的席位,从事着律师的职业。

我们越是反思美国发生的一切,就越是承认,律师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不能算是平衡民主的唯一力量,也是平衡民主的最强力量。在美国不难发现法律职业者因其品质甚至缺点,

而适于中和平民政府固有的弊端。当美国人陶醉于激情或者因狂热的念头而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们会被法律专家几乎无形的影响所约束和阻止。法律专家们秘密地用自身的贵族习性对抗国家民主的本能,以对古老事物的崇敬对抗民主对创新的钟爱,用拘谨的观点对抗民主的好大喜功,以习惯性的沉稳对抗民主热切的狂躁……

法律习性的影响超过我已确切指出的范围。美国几乎所有的政治问题迟早都要诉诸司法解决,因而所有的党派在日常的论战中都要借用司法程序特有的思想以至语言。由于部分公职人员都是或者曾是法律职业者,他们便将职业的习惯和技巧引入公务管理活动。陪审团制又将这一习惯扩展到所有阶层。这样,司法的语言几乎成为大众的话语;产生于学院和法院的法律精神逐渐透出院墙,渗入社会的内部,直至社会的底层,全体人民最终都沾染了司法官员的习惯的品味。美国的律师形成一个党派,这并不可怕但却难以观察,这个党派没有自己的标志,极其灵活地应对时代的需要,不加抵抗地顺应社会的所有运动。于是,这个党派扩展到整个社会,渗透到所有阶层,在不知不觉中作用于国家,最终按照自己的目的塑造国家。

[提示与问题]

1.托克维尔描述的律师具有下列品质:偏爱形式主义,厌恶专权、保守,蔑视大众判断并与权力有着天然契合。律师何以获得这些品质?有人认为,这些都是法律教育的结果。这些品质以何种方式贡献于法律职业维护民主机制的功能?

在维护律师合法职业利益的前提下,律师要有一些超越意识。一是要能够将实务经验予以理论升华,分享经验、激荡智慧;一是要将法律专长予以充分发挥,参与公益诉讼,服务公益事业。此外还须有知识上的超越和人格上的超越。知识上的超越,以个体智慧增益集体智慧,最终汇合于我们整个民族的智力水平提升;人格上的超越,以个体优秀促进群体优秀,

最终助力于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格品质精进。

质言之,律师不仅是行动者,更是思想者;不仅是法律人、技术人,更是文化人、道德人;不仅是独立主体,更是现代公民。守本分、上层次之外,更要有超越。

2.托克维尔想要我们知道法律职业者作为权力掮客的作用。比较下列观点:

用不着强调我们也知道,今天的律师即使自身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我们社会每一负责任的政策制定者不可或缺的顾问——无论政策制定者是政府部门的领导或代表、公司或劳动组织的负责人、商贸组织或其他私人组织的秘书,甚或微不足道的独立创业者或专业人士。当律师作为顾问向政策制定者建议什么是法律上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时,政策制定者们常常抱

怨,律师即便不是制定政策,也是以一种无法抵御的战略姿态影响着政策。①

一位律师取得、保持其地位全凭一些社会精英的保护和资助,让精英们相信律师的工作有着特殊的价值。因此,他们的地位由于社会精英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而得以确保……

如果律师特殊地位的缘由得到认可,则律师职业便成为高度文明所独有的职业,因为很容易发现他们不仅是全职的专家,而且是控制大众的有组织的精英集团。进而,这一职业的工作如果不代表或表达那些精英的一些重要信仰和价值观,就不大可能脱颖而出。②

律师可以既是权力的掮客,又是权力的仆人吗?托克维尔是如何认为的?

3.托克维尔指出,律师“害怕暴政不如害怕专擅”,并且他们能够使政府专制“有了公正和法律的外貌”。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这些观点意味着什么?

4.托克维尔的主题之一,即法律职业者作为社会控制代理人为国家服务,有着许多当代的鼓吹者。支持这一观点的许多证据来源于对糟糕的法律实践的分析,委托人软弱无力并受律师控制,其怨苦往往被法律体系所漠视。莫琳·盖伊却认为,律师作为控制者的想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多数委托人都不是工人阶级,除了范围很小的刑事案件。律师的委托人主要是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的个人或他们的组织,他们自己便是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权力的主要受益者。盖伊解释道,正如托克维尔和许多当代理论家所指出的,律师是把委托人的怨苦转译为其他语汇。但这种转译不是为了压制委托人的期望和利益,而仅仅是将他们的诉求转化为维持社会中上层价值观和利益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律诠释。这样,对大多数委托人而言,国家、阶级和委托人的利益便相互吻合了。

如果这种观点可以接受,它能否回答第2、第3两个问题?

5.托克维尔预言,美国的法律将变成“大众的话语”——法律的语言和概念会充斥所有机构和社会日常交往。这种预言应验了没有?

①Harold Lasswell and Myres McDougal,Legal 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Yale Law Journal 52(1943),pp.208—209.

《在大学生中,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这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水位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生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可能才是正解。 (摘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2016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作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受访大学生又表示“要花精力聊微信等,建立归属感”。 围绕“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读得少”的问题,天津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虞京春教授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

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摘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由于时代久远,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汉语语言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触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处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有关于思考的励志名人名言

1、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2、我喜欢这样——在生活与文化深深的肌理里感受思考和工作。——作家,画家冯骥才 3、思考一切。——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4、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地质学家宋叔和思考的名言 5、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思考名言 6、活着就意味着思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7、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德国诗人席勒 8、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官;官能,功能。这几句大意是:心的功能就是思索考虑,思考就可以获得真知,不思考就什么收获也没有。孟子提出的“心之官则思”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它启迪人们去思考,承认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进步作用。此名句从一正一反两面陈述,对比鲜明,醒人眼目。几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作文章,中心突出,使人对其用意一目了然。 9、我们可不可以说,人只是在他无法把正在想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才是在思考?——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 10、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 1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12、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思考的名言 13、注意他人成功的结果,并经常思考他人成功得原因。——作家,演说家,企业家陈安之

14、我们要敢于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如果事情变得不可想象,思考就停止,行动就变得无意识。——富布赖特 15、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6、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7、有两种容易悄悄过生活的方法,就是相信一切或怀疑一切。两种方法都使我们省却思考。——科齐布斯基 18、应该坚信,思想和内容不是通过没头没脑的感伤,而是通过思考而得到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19、只要还能思考,恐惧就不能完全控制一个人。 20、自动自发: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21、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中国科学院院士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周培源 22、一个人完全系于他终日所思。——美国作家爱默生思考的名言 23、精神的高雅在于思考那些善良和优美的事物。——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 24、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25、思考的意思是:亲近自己。——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思考名言 26、苟学而不思,此理终无由而得。——明代教育家罗钦顺 27、善辩的天赋是一种把智者仅仅思考的思想说出的才能。——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 28、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专题阅读的思考

我们就从这里出发 ——关于专题阅读的思考 人们常说,阅读是世界上收益率最高的投资。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人们心灵中的黑暗必须靠读书来驱除。 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方法也有精读和略读之分。然而,现在的课外阅读,多数的情形是精读不足,略读有余。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往往是一些朦胧的印象、飘忽的意念和肤浅的感受,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但长久有效的记忆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温故”和“强化”的过程。而专题阅读就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专门问题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活动,它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我们就从这里出发,围绕一个研究专题进行阅读。专题阅读开展得顺利与否与教师对专题的把握是否准确有密切关系,我想,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做好以下工作: 一、从开始出发:专题阅读要有计划 专题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帮助者、促进者,以学生阅读、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专题阅读开展得顺利与否与教师对专题的把握是否准确有密切关系。因为它是一种定向型的阅读活动,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围绕研究专题初步制定出阅读计划,以确立起查阅资料的大致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我班学生在二年级时进行的“安徒生童话”专题阅读中,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参考推荐书目,就制定了这样的读书计划: 初步感受精心品味总结提高

善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善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善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1、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4、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因为他在自己的道路上,就会发现能帮助他度过一生的一条或者一种真理。但是他切不可放任自己;他必须克制自己,光有赤裸裸的本能是不行的。——歌德 5、我们可不可以说,人只是在他无法把正在想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才是在思考?——歌德 6、大多数人最烦恼的苦事,就是苦思冥想。——詹姆斯·布莱斯 7、我们自己就是待燃的火把,勇敢地去发掘这股可以创造人生奇迹的力量吧,借助积极思考的力量,你将发现一种全心的思考与生活方式。相信奇迹,你就能创造人生奇迹。——诺曼·文森特·皮尔 8、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9、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

——瓦西列夫 10、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爱迪生 11、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12、人不过是芦苇,性质极脆丽,但人是能思考的芦苇。——佚名 13、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展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14、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托马斯·胡德 15、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歌德 16、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雨果 17、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18、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爱因斯坦 19、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

阅读思考比盲目做题更有用

阅读思考比盲目做题更有用 教学参考 0506 0829 阅读思考比盲目做题更有用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感觉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不是个好办法。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回过头来,总结一点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达到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思索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读懂理解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没有读过,尤其是前两种文章的内容我们会感到陌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对生活某些个性化的认识或情感,我们也可能不熟悉。读懂、理解,并能从容回答试题的提问,决非易事。首先,读懂、理解必须以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依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没读懂、理解错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复习期间,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努力继续扩大自己的视野。其次要统观全文。试题在设问时,虽然常常是针对几句话或一两个段落,但是它们的意义都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之下由诸多信息总而合成,忽略了主旨,忽略相关信息都可能使理解失之偏颇。某年高考的选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试题就文中“特殊的日子”提问,应答必须关照副标题和文后注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二,一些考生在做题时习惯用自己的认识去代替考试文本的陈述,这是答题总与答案有较大距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文本的认识或见解与我们不完全一致的时候,试题也只要求回答的认识、见解是怎样的,“理解”不是“读后感”,得忠实于原文。认为只要从原文中寻章摘句就行了,那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由于设问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解读时要依题做答,表达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但可以肯定,内容一定为原文所固有。复习期间这样一些认识上的问题要解决好,并把它们当作解读文本的原则加以 遵循。

中学生网上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学生网上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做起。” 21世纪,网上阅读昂首进入寻百姓家,并以一种骄然的姿态挑战传统。 2001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统计报告:我国上网用户人数急增至26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占了15.1%。 当我们还在为中学生是否应该上网而喋喋不休地争论时,2001年2月,12岁小孩凯斯·佩里斯随同加拿大总理的访华代表团来到了中国。他4岁上网,6岁制作网页,10岁创办自己的公司,5个月后,他的公司就在大西洋数码媒体节荣获“最佳销售与市场营销网站”亚军。目前,他拥有25家客户,年收入10万美元。他在题为《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小孩》的演讲中说:“成功的唯一秘密是放手去做。” 不必再犹豫,迟疑,观望,阻挠,中学生对时代潮流是最敏感的,互联网以它信息的海量化、交互性、隐秘性、易检索等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更何况,它还是浩瀚学海中满载知识和信息,高扬理想风帆的一首航空母舰。谁也不应剥夺中学生上网的权利,相反,还应鼓励中学生上网,帮助他们去阅读,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因为课外阅读尤其是网上阅读让青少年打开视窗,放眼世界,它作为一种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将伴随人的一生。上网弄潮冲浪,或会沾湿衣裳,或会跌倒,但谁又能不为他们乘风破浪的斗志和鱼跃龙门的风姿而喝采?我们亟需做到的是不断告知他们:哪儿有险滩,哪儿有急流;莫在飓风恶浪里流连,否则会有颠覆的危险;要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探寻网海深处瑰丽的珍宝。 如何指导中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呢?我校2001年教育科研课题“中学生网上阅读调查与指导”课题小组对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普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1839份。这里对调查获取的数据和事实作一个较详尽的分析,以抛砖引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探寻指导中学生网上阅读的途径。 E时代的中学生,上网冲浪去有人将网上阅读比喻作“冲浪”。的确,网络如海洋,网站如码头,而青少年则如扬帆出海的一叶轻舟,他们喜欢冲跃浪头,体验时尚,追求新鲜的感知和个性的张扬。以下是有关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些调查和看法。 关于上网时间的调查。学生中有触网经历的达92.93%。在回答“你何时开始上网”这一问题时,“小学时”占24%;“初中时”占60%;“高中时”占16%。更小时候开始上网的比率则为0。可见中学生触网年龄偏早。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与其年龄成正比,如果在集声、图、文于一体,诱惑性极强的网络阅读中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和娱乐、色情、暴力网站,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故网上阅读的指导应早抓,使其上网伊始便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回答“你通常在什么时候上网”这一问题时, 41%的学生在周末上网;48.27%的学生在放寒暑假期间才能上网;只有10.6%的学生可以在放学后或一有空就上网。由此可知,中学生因为学业负担、老师家长的控制、自我意识、家庭经济环境等原因,上网阅读的时间仍不足够,上网阅读未能成为一种日常从课外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更未能与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 关于上网地点的调查。选择“在网吧”、“自己家中”、“同学朋友家中”、“学校里”的比率分别是:26%、55%、16%、3%。现代社会,电脑已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家里上网的中学生将会越来越多,亟需家长做好指导工作。而网吧作为中学生问题的衍生地,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更是教育的直接责任者——学校和家庭要狠抓落实的“痛处”。迷失网吧,与学校网络设施匮乏或不完备以及网络教育观念不强有关。大多数学校的网络阅读指导都是一个盲点。借科技兴国和研究性学习的春风,我们

大学生推荐阅读的100本经典书籍

大学生推荐阅读的100本经典书籍! 追寻生命的意义[奥地利] 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阐述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拖延心理学[美] 简?博克/ [美] 莱诺拉?袁 你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吗?这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减轻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宽容[美] 房龙 在宽容与不宽容之间,宗教以血腥和仁慈维护着它几千年的统治,更迭变幻、不滞不流。从众神的黄昏到好奇的人,从宗教裁判所到新天堂,从耶稣基督到布鲁诺……历史席卷一切,也记忆一切。而在这一切之后,始终不离其左右,是利益抑或是人性?这是一部宗教的历史,一部宽容与不宽容的历史,也是一郜人性血腥与进步的历史。文图之间,《宽容》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 影响力[美] 罗伯特?B?西奥迪尼 影响力是改变他人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人们对影响力的运用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不知不觉地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你为什么会说“是”,这一转变中究竟

蕴涵着怎样的心理策略?《影响力》这本妙趣横生的书可以告诉你。 策略思维迪克西特/奈尔伯夫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这本书不仅适合对博弈论感兴趣的同学,也同样适合所有希望让生活决策更有条理的同学。 无价[美] 威廉?庞德斯通 为什么免费的巧克力让我们疯狂?为什么百老汇剧场里价格越高的位置卖得越火?为什么100 万美元带来的愉悦感,400万美元才能让它翻倍?为什么议价时,一定要抢先报价,而且一定要狮子大开口?威廉?庞德斯通告诉我们答案:价格只是一场集体幻觉。如果你想了解价格的奥秘,就来读这本书吧! 浅薄[美] 尼古拉斯?卡尔 “谷歌在把我们变傻吗?”当尼古拉斯?卡尔在发表于《大西洋月刊》上赫赫有名的那篇封面文章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开启了人们热切渴望的期盼源泉,让人急于弄清楚互联网是在如何改变我们的。卡尔在本书中阐述了他对互联网时代的看法:互联网会在现代人的心智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的另一面。 定位[美]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关于思考的名言名句摘抄

关于思考的名言名句摘抄 1、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 2、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厚和永远,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讶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3、今天心里知道的事,明天头脑就明白了。——JamesStepens 4、谁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歌德 5、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佳。——布莱克 6、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欢乐。——爱迪生 7、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8、人们都是凭天性思考,按规则说话——恺撒 9、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0、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日本 11、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12、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13、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讶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 14、作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布莱希特 15、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16、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 ——歌德

17、虚假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埃德蒙·伯克、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刘易斯·托马斯 18、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塔吉克族 19、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严重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华罗庚 20、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能思考,他就是自主的。——爱默生 21、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兰姆 22、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23、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利特 24、宏伟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夫

批判性阅读与思考

批判性阅读与思考 阅读是一个类似思考的过程,如果阅读只是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提倡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的目的,因为批判性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少基本阅读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从而挖掘出超越文章本身的更深层意义。 而今天在教育过分在强调现成在既有的甚至固定的死板在答案。因此不需要学生投入太多在精力用来思考,二只要按照老师制定的答案牢牢记住内容就可以了。学生们在阅读中的独立思考和评估能力并未真正得到训练。这其实就本末倒置了。阅读就应该激发学生胡深入思考的能力。 阅读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阅读的内容往往可以给予启发。同时批判性在阅读可以从更新在角度高度思路等方面来思考阅读的内容。 批判性阅读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条件。 对中小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无疑对他们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可是这些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对于阅读本身而言,批判性的阅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纳赛尔是一名在设拉子大学任职的一名教授,在2013年时指导了一项关于批判性阅读的研究。在这项研究过程中,一共50名高中生被分成了两组,并对其中一组学生进行了6节批判性阅读的指导课程。之后,对这两组学生进行相同的阅读理解测试,测试结果是接受过批判性阅读教育的那组同学在阅读理解各项得分上远远高出了另一组。纳赛尔从这项研究得出结论,批判性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浅显的文章内容,学生更是在在经过不断质疑的阅读过程后,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其次,如今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多媒体发达的环境中,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显得格外重要。一项研究表明: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多媒体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组织和引导个人的观念和想法。然而,学生天生对于分辨信息的能力并不强大,他们更易受到各种信息侵扰导致树立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甚至是极端的想法。批判性阅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筛选信息,客观地去评估信息中存在的个人偏见,并且多角度地看待同一问题引发的不同争论,帮助学生组织健康完善的思想观念。 最后,批判性阅读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不缺记忆力模仿型人才,却缺少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无论对于学生自己乃至国家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批判性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向自己提问并且分析和筛选答案,这是一个主动地又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人们的大脑只有在充满主动性和活跃性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达到自我运作效果,如果阅读乃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够被动地接收老师们给予的信息,那么学生们作为个体的思考能力甚至是个性都会被一定程度地局限住。但是,批判性阅读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条件。 杜威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 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 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 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 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 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 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 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 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 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 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已两个多月了,各班的老师、家长、学生齐上阵,书场朗朗,热闹非凡。读书分享会、手抄报、朗读比赛、做书、摘抄等各种形式,令人目不暇接。一片繁荣景象。静心思考,我终于有些感悟了。于是,有了以下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 一、坚持传统,开创新意 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过时的,往往传统的东西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的合理而实用的东西。魏书生老师曾一再强调我们要“坚守、坚守、再坚守”。他坚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些在教育教学中的传统的做法。比如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这是最“笨”的传统方法,读得多了,那种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有了。如果只顾应和某种好看的形式,热闹的外表,那么,热闹过后会给我们的孩子们留下什么呢?多半是事倍功半的或劳而无功。我们应该懂得读书是为了陪伴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一种修养的内化,并不需要像母鸡下蛋一样,吵得人人皆知。因此,读书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自己的书桌前自由地放松地去读。这往往不需要什么形式。一桌一椅一本好书,一分优雅的心情而已。 但这并不说明读书可以不顾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微信文章铺天盖地,扰乱我们的身心,消耗我们的精力。这些东西至多可看作是一种饭后的谈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只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闹不好,可能还会有不好的东西侵蚀我们的心灵。因此,读书还是应该读好书,读经典名著。如《四书五经》《资

治通鉴》、四大名著等等,最起码也应该是当代名作家的优秀作品。 二、精准挖潜,不求面面俱到。在好的东西面前,有的人往往被弄得不知所措,什么都想捞到自己的篮子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读书也是如此,一本书,一个人,既要他学会朗读,又要他记住好词好句;既要他会讲故事,又要他谈出自己的感受;既要做好笔记摘抄,又要学会画画、做手抄报等。那么,这本书带给他的,可能不是快乐,而是苦不堪言了。到头来什么也做不好。 因此,我们教师选择一本书,只要找准书的特点,根据书的特点,确定自己班级读书的主攻方向。即使能通过一本书,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也是很好的。 三、抛弃功利思想,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和家长出现了急躁情绪,如果孩子读了几天书,看不到明显的变化时,他们就显出了不耐烦的样子,怀疑读书的意义,不愿再坚持下去。而有的教师也想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想通过一两本书的阅读就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一大截。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四、读书是一项长期的心灵和精神滋养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乃至形成一种读书的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作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引领者的教师,就应沉下心来,搞好阅读的过程管理,采用各种形式,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须知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涵养自身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何必那么

关于小学生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生阅读的几点思考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在童年时代,一本小人书就会让我从头到尾翻几遍。倘若见到哥哥姐姐的语文历史等方面的书更是如获至宝,那时对书的渴望真是到了极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阅读有了物质上的保障,而今,在校园的长廊里,花园里,草地上,在校园的许多角落,随处都可以见到学生读书的身影,他们或单独一人,或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端坐,或埋头,沉浸在书本的乐趣中,我在为孩子们高兴的同时,也对孩子们当前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担忧,在小学阶段怎样充分地利用阅读这个手段来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服务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利用阅读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学生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意义就是充分满足人的探求本能和求知的需求。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任务,首先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不少语文教学却是考什么教什么,繁琐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讲解,做不完的习题和练习,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没人问。这种语文教学每天都做着使学生厌烦读书的事,扼杀着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的东西补充到教学大纲中去。如何使我们学生的知识和外部世界不发生脱节?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刊就成为了 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就应当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学生的心灵。例如: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西方近代教育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曾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读书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有着诸多好处: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当今,社会和文化很多领域正在经历广泛的视觉化转型,加之大众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他们的阅读态度、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时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消费时代的今天,受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冲击的影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呈现着什么样的趋势,值得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1阅读研究现状 海德格尔早就预言过“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复旦大学孙玮教授也曾提到:“读图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也是现代审美的一种要求”。这些观点都指向——读图时代的到来。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电视、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逐渐普及,照片、视频、漫画等图像信息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挑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由于现场感、时效性、便捷性和逼真性等优势,网络新闻阅读逐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体,成为大众获取社会新闻的主要方式。电子书成为更多人的阅读选择,图像也开始对纯文学书籍入侵,传统经典图书的珍藏插图本、漫画形式以及影视改编都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从前世界被理解成一本书,那么现在世界开始被理解成一幅画。而这种转型,从本质上看是:“理性主义到感性主义的回归”。 在这个文化快餐时代,“80%的读者是通过标题和图片的浏览获得信息的;标题和图片成为期刊重要的导读手段;图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正体现了如今“眼球经济”的特点。由于其视觉化的冲击,“读图”所获得的体验更直接,更能达到身临其境之感,满足人类追求快感的欲望。但与此同时,图像又会使人忽略阅读对象原本的意义,被动的接受画面给予的平面印象,使人患上“文化近视”。后现代社会背景下长大的大学生,在多媒体的环境中长大,是“读图”的主要群体,享受“读图”带给他们的便利,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调查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形成机制,以正确引导其“读图”心理。 2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问卷内容围绕“喜欢阅读什么媒介的读物”、“阅读方式”、“是否阅读网络读物”、“阅读时间”、“阅读目的”、“大学生是否有必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影响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主要原因”和“对文学经典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态度”等设计,共计13个封闭型问题。 笔者以重庆邮电大学为调查主体,调查对象为全校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采用在校园随机发放书面问卷的形式。为保证其真实性,调查人员在现场指导同学们完成问卷后立即进行了不记名回收,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两百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文学经典作品正逐渐丧失权威性;娱乐消遣性能突显。 根据样本显示结果表明,以重庆邮电大学12个学院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在文学经典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3.1阅读目的略显扁平化、功利化、复杂化 就主要阅读的目的这一问题上,有效数据显示,休闲娱乐和考试所需占到总体样本的40%,

关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关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关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1、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塔吉克族 2、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 3、一个博学者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藏族 4、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高尔基,前苏联作家 5、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 6、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巴莱拉 7、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为他们给别人定下了思维的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但是为了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哈伯德,美国幽默家

8、“思考”应当走到众人前面去,“愿望”不妨留在后面。;;富兰克林 9、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10、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日本 11、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嚐辄止。;;马寅初 12、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闪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歌德 13、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刘易斯?托马斯 14、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席勒 15、要独立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爱献生 16、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歌德

阅读与思考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的关系 如果说具有思考能力的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的主要原因,那么思考习惯的普遍式微没落,不能说不是人的堕落。这是现代人的一大隐忧。 打开电视,我们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声光;翻开报纸,我们把思考的权利交给记者;走进书店,我们又把思考的权利交给排行榜;逛进百货公司,我们再度将思考的权利交给橱窗和流行。即使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们已如此懒于用心,更别说对抽象问题的纯粹思考。 思考习惯的没落,使我们凡事习惯于看看别人怎么想,然后照做就是了。当大部分人都是这种心态时,少数人的意见就成了全部人的意见,亦即所谓的“舆论”。以文化的发展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危机。当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自己如何想、如何言行,弄不清楚想法和言行背后的真正原因及过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社会。

只要肯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余地。苏格拉底说:“不经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思考的能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宝贵的能力。 朱自清主张力戒浮躁 “概论”“大纲”“小史”等书取其价廉,容易看毕;可是系统全,各方面都说到一点儿,看完了仿佛什么都知道。编这种书只消抄录与排比两种工夫,所以略有文字训练的人都能动手。抄录与排比也有几等几样,这里所要的是最简便最快当的办法。譬如编全唐诗研究罢,不必去看全唐诗,更不必看全唐文,唐代其他著述,以及唐以前的诗,只要找几本中国文学史,加上几种有评注的选本,抄抄编编,改头换面,好歹成一个系统(其实只是条理)就行了。若要表现时代精神,还可以随便检几句流行的评论插进去。这种转了好几道手的玩意,好像搀了好几道水的酒,淡而无味,自不用说;最坏的是让读者既得不着实的东西,又失去了接近原著的机会,还养成求近功抄小路的脾气。再加上编者照例的匆忙,事实,年代,书名,篇名,句读,

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李健秀 一、读书的价值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人类追求进步、走向文明的阶梯和钥匙。博览群书,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物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高尔基曾告诫我们: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以友爱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已;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的心灵。 古今中外的读书大家,不仅用语言而且用行动诠释了读书的意义。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就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慨,抒发了读书与生命乐趣的关系。有人说的好,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因为阅读,才能更好地认识天地之大小,悟透人生之难易;因为阅读,才能够在赞扬声中认识自己,痛苦之中昂头奋进,得宠之时自知之明,寂寞之时坚守信仰。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对自己的要求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至今还在指引着年青学子奋斗和创造价值的方向,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之路证明了读书的意义,即寻找救国救民之真理。无须再列举更多的读书名言,就可以回答读书的意义:读书是一种生活,读书是一种人生境界,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能使人进步,读书能使人充实,读书能提升人生价值。 有人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靠书籍启蒙,今天靠书籍导航,明天靠书籍开拓。历史就是这样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就是一部写书、读书、积累文明的过程。无论信息化如何发展,书籍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是纸是网,都是“书籍”,都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用什么方式去读,都会起到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体现它的意义。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各种色彩让你眼花瞭乱,各种诱惑让你坐卧不宁,你也要守住读书的底线,坚信书籍永远是最好的文化载体,读书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坚持读书的生活才有意义。毋庸置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关系到孩子们文化积累与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现实中总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有意无意地扼杀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自由,在他们眼中,阅读与考试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二、读什么书 书籍浩如烟海,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约束下,只有合理选择、取舍才能实现阅读的价值。对中学生而言,最需要阅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对学习、成长最有裨益的书。所以真心地希望,在紧张繁重的课堂学习之余,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地看书。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如果是良药,药到病除;如果不适合自己,则可能误入歧途。有位哲人曾说过,合理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 读什么书要看个人的条件和要求而定。有时间有精力又有专业需要的人,可以按照《中国文化指南》一类的专著去从头到尾地读,以便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一般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最有代表性的书籍。对中学生而言,课外书的阅读,主要在假期。即使在假期里,阅读时间也很有限,能看两三本就已经很不错了。阅读前就一定要挑选,要有所准备,应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自己喜欢的同类型书里最好的。 至于什么书算得上是好书,笔者的理解有三种:一种是必须精读、细读的经典原著;一种是其后不同时代有价值的著述;一种是有丰富内容的杂书。从有价值著述入手是可以的,但要深入到一个专业领域,还需要回归经典原著。古人从经典原著出发,从小读四书五经,读前四史和《资治通鉴》,可从经典原著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阐述诠释。今人不具备这些条件,但当深入研究时,必须回归经典原著,如专攻文学,除读后人的研究成果外,要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如攻史学,除读名家著述外,必须读前四史和《资治通鉴》等经典原

大学生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一年级)

大学生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一年级) 序号题名责任者出版信息索书号 1诗经.2015(春秋)孔子等编选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I222.2/19 2唐诗三百首.2015(清)蘅塘退士编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I222.742/37 3唐诗三百首.2016.09(清) 蘅塘退士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09I222.742/43 4宋词三百首.2017.02(清) 上彊村民选编台海出版社 2017.02I222.844/30 5宋词三百首.2013(清)朱孝臧编选现代出版社 2013I222.844/25 6古文观止.2016(清)吴楚材,吴调侯编著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6H194.1/107 7红楼梦.上.2013(清)曹雪芹,(清)高鹗著现代出版社 2013I242.47/16-1 8红楼梦.下.2013(清)曹雪芹,(清)高鹗著现代出版社 2013I242.47/16-2 9三国演义.2015(明)罗贯中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5I242.43/36 10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I242.4/159-1 11水浒传.2014(明) 施耐庵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I242.4/279 12水浒传.2版(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I242.4/17-1 13西游记.下.3版.2017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I242.49/9-2:3 14西游记.上.3版.2017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I242.49/9-1:3 15于丹《论语》心得.2017于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B222.2/22 16黄帝内经.2版.2015王辉编译三秦出版社 2015R221/13:2 17山海经.2015陈丝雨绘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K928.626/2 18梦溪笔谈.2002(北宋)沈括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Z429.441/1-1, Z429.441/1-2 19徐霞客游记.2001(明)徐弘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1K928.9/54-1, K928.9/54-2, K928.9/54-3 20中国哲学简史.2015冯友兰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B2/35 21鲁迅选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1995重印)I210.2/4-1 22子夜.3版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I246.5/6 23家.3版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I246.57/7 24骆驼祥子.2017老舍著远方出版社 2017I247.57/1320 25围城.2013原著钱鐘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I235.2/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