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上海电力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上海电力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上海电力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及应用分析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引言 (1)

1. 危险品物流 (2)

1.1 危险品物流的特点 (2)

1.2 国内发生的典型危险品物流事故 (2)

1.3 危险品物流事故成因分析 (3)

2. 国内外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现状 (4)

2.1 国外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现状 (4)

2.1.1美国危险品物流管理 (4)

2.1.2日本的危险品物流管理 (4)

2.1.3德国危险品物流管理 (5)

2.2 国内危险品物流管理现状 (6)

2.3 国内外危险品物流管理的差距 (7)

2.4 国内危险品物流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 (7)

3.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评价体系 (10)

4.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体系的应用 (15)

4.1层次分析法 (15)

4.2模糊综合判断法 (16)

4.3实例应用 (17)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

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当今国内危险品物流行业、物流公司及仓储设施现状的分析,概括了以往发生危险事故的教训与经验,提出了构建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从与传统物流系统的对比中,找到了本文需要突出的重点问题,再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从人员素质、设施与设备、社会环境、产品自身特性等几方面入手,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初步提出了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判断法的运用,确定了各指标间的权重与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解决了问题的捷径,同时也为政府、行业在制定法规与行业准则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危险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判断法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he Safe Oper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Logistics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e of the dangerous goods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domestic,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storage facilities, summarizing the lessons and experience of the past risks, I propos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Dangerous Goods Logistic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irst, b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systems, I find the key issues. Second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index system, and from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I found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and proposed evaluation system. I used AHP to find the precedenc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indicators, and found the way to solve the question of the company and government.

Keywords: dangerous goods logistic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HP;Fuzzy evaluation and determine method

引言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化学危险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又由于危险品的特殊性,危险品的物流流通环节的专业化与规范化正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在“十一五”期间,政府明确提出了石油和化工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大中城市及西北基地规划建设400多个化工园区,现已有70多个开始挂牌运营,并且引进了很多世界名牌企业和产品,化工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与此同时,国内危险品物流发展的时间不长,在法规、标准方面仍不够完善,企业在具体的运作、管理遇到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化学危险品物流发展的重要时期,了解我国化学危险品现状,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推进危险品物流行业的发展。

做好危险品物流的研究工作,可以有效加强和完善化学危险品物流体系,使相关企业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化学危险品物流服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关安全管理的议题是化学危险品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应进一步加强化学危险品物流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设施安全、设备现代化,进一步加大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

本文试图建立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体系,从而能够为企业与政府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危险品物流

危险品是指化学化工品,其具有一些很强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挥发性、有毒性等,在使用、运输和保存这些危险品时,需要格外的注意与警觉。

危险品物流就是对于这种特种商品的物流,它是物流中的一个类别。与一般货物的物流来说,危险品物流需要更精确而又全面的管理与控制。在存储、运输这些危险品的时候,很有可能由于工人的失误,设备的老化引起安全事故,事故一旦发生,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极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危害,其安全性应该得到更加大的重视。

1.1危险品物流的特点

危险品物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危险货物化学性质特殊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 2005)中在册的为2763个品名,由于不同危险品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差别较大。因此,在包装材料、包装方式、运输货物的配积载、装卸及仓储甚至消防方法上也都要求不同。

(2)危险性及危害性大

危险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整个物流环节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危险品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与环境破坏,而且这种危害又是很难被控制,从而影响很大一片范围。

(3)专业性、安全性要求高

除了普通物流的要求,从事危险品物流的企业还必须依据各种危险品的不同特性,制定不同的方案,并且还要求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从而避免一些由于人为的失误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4)专业的存储与仓储设备

危险品的性质各不相同,如易挥发、易燃烧、燃点低等特性,这就要求无论是在仓库保管还是运输过程中的储存设备都必须按不同性质来制造。而保管危险品的仓库这要求考虑到周围居民的安全性,要远离居民区,从而假如一旦发生泄漏与爆炸,当地居民能够被及时的疏散[1]。

1.2国内发生的典型危险品物流事故

2004年8月19日杭甫高速绍兴段液化气槽车泄漏事故;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特大液氯泄漏事故,造成29人死亡,1333公顷土地受污染;2005年9月12日云南省弥勒县硝酸铵货车特大爆炸事故;2009年9月2日15时35分左右,山东临沂兰山区金兰物

流基地F3区113号运恒物流有限公司一辆装有发孔剂等原料的货车在卸货后,刚卸下的货物发生爆燃。经公安消防人员全力扑救,当晚16时30分左右大火被扑灭。事故当场死亡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1人,共造成18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不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极大损害,而且由于其事故影响范围大,发生时间、地点具有随机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2]。

从上面的这些事故中不难看出,这些年危险品物流事故频发,其安全性、可靠性正越发的受到人们的质疑,同时这种事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这为我们的企业以及政府敲响了警钟,国内的危险品物流市场需要规范,需要对其重新的评价与定位。

1.3危险品物流事故成因分析

从以往的事故,及前人的经验当中,可总结出如下几点危险品物流事故的成因:

(1)从业人员的过失。比如运输中的司机,无论是从新闻报道中,还是身边亲身的经历,我们都可以了解到司机们为追求利益,可以一天连续的24小时开车,不休息;可以超载允许重量的几倍。而在危险品物流中这种现象也十分的明显。

(2)企业的过失。许多没有资质的企业从事与危险品物流行业内,同时那些有资质,却不去认真执行的也大有人在。不重视政府的法规、规定,漠视上级部门的监管,对于需要申报的不申报,要配押运人的不配。忽视引进最新安全监控设备的必要性,不注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与技术能力的提高。

(3)设施的老化问题。有的企业从事危险品物流已经好几年了,设施、设备由于危险品的腐蚀或者是自然的磨损都造成了老化,其中包括了运输车量,仓储容器等。而在平时的运营当中,企业又不重视对于设备的保养,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大的隐患。

这些事故成因归根到底其实都是能够被避免的,一旦企业决心真正严格管理,无论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还是设备、设施的老化问题都能够有效的被解决。而怎样才能够让企业按规定去执行,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制定更严格的法规以及更有效的监管措施来制约相关企业。

2.国内外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现状

物流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我国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之接触,并引进国内。相对而言,危险品物流管理的概念国内接触的就更晚了,这造成了今天危险品物流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大差距。目前,其在国内的管理非常不科学和不规范化,而在国外由于其发展的较早,所以无论是在整体的安全制度、人员的培训与技术的水平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榜样。

2.1国外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现状

由于西方社会工业化较早,对于运输危险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与应急机制。在这么多国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他们的管理又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

2.1.1美国危险品物流管理

90年代以后,美国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与其危险品物流法规的完善与监管体制的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早在一百年前就有针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立法,从1908年5月30日颁布《州际商业爆炸物品及其他危险物品安全运输促进法》,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运输部经国会授权,草拟并经国会立法通过的《联邦法典49号———危险物质规则》,使美国各种运输方式下的危险货物运输监管,从立法到执法,都更加完善与到位。美国议会颁布的《美国法典》第51章49条,明确将危险品运输管理权委托给美国交通部。美国交通部负责起草的《美国联邦法规》第49篇,明确将交通部对危险品运输的管理权委托给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而执行权则委托给各运输管理部门。美国危险品运输规范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在美国,负责危险品运输的员工都必须接受相关培训,而且其危险品运输培训规范非常完善,比如对培训机构师资就有非常严格的认证要求。

2.1.2日本的危险品物流管理

日本早在1948年就制定了《消防法》,对危险品的储藏、运送、保管、处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除《消防法》针对危险品部分制定的规定以外,有关危险品限制方面的政令还有《危险品的搬运及运输基本准则》。需要运输危险品的单位要向消防部门申报,运输车辆经消防部门检测合格后,领取移动罐储存场所设置许可证方可运营。当然,还要有车辆运输许可证,要遵守《道路运送法》及《货物汽车运送事业法》。日本《消防法》规定,从事危险品运输、设施保管,包括储存一定数量以上危险物品的化学工厂、加油站、

石油储藏库等,必须设置具有从事危险物品处理资格的人员上岗。此外,还推行运行管理员制度。《道路运送法》及《货物汽车运送事业法》规定,拥有一定数量汽车的运送企业,需设置运行管理员岗位,其职责是指导和监督驾驶员,进行乘务时间及人员调配,掌握驾驶员健康与疲劳状况,防止超载,保障安全运行。对运行速度进行管理,为防止驾驶员疲劳,应确保驾驶员休息时间,4小时运送作业中要有30分钟休息时间,总重量8吨以上、载重5吨以上的汽车有义务填写驾驶时间记录,警察可以查看记录。实行驾驶员确认制度。根据所装载货物,遵守相关的法律和准则。承接危险品运输时,应按照技术标准将危险品放入法定的搬运容器。运行管理员在驾驶员乘务之前,再次核对搬运容器外部记录的危险品名称、数量、注意事项,对驾驶员就其特性以及出现异常状况时的联络方法、安全运送必要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驾驶员在运行前一定要确认是否按规定在车辆前后最容易看到的位置挂上标识、灭火器以及承运物品的捆绑状况,尽可能减少运送过程中的摩擦和震动,携带记录应急措施、紧急联络地点的应急黄色卡片。

2.1.3德国危险品物流管理

德国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上具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及调整完善机制。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方面,形成了适用于欧洲或德国实践操作的《德国关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细化、明确了道路危险货物包装、仓储、装卸、搬运、运单填写、运输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及各作业或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非常重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德国关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充分细化、明确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包装人、装卸人、承运人、驾驶员、安全咨询员、单证填写员、企业管理人员等运输参与人员的具体职能和责任。德国联邦货运管理局和各联邦州警察局通过抽检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设备及货物装载、标签、标识等,检查各参与危险货物运输的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共同开展德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执法检查,以有效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德国各联邦州的消防部门设有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处室或配有相应的经过专业化培训、具备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救援人员和专门的报警接线员,不仅建立了专门的事故救援组织机构,而且配备了专业的事故救援人员。另外,德国各联邦州消防支队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救援部门通常设有危险货物事故模拟实验室,供事故救援人员不断学习新的救援知识,深入了解危险货物的主要反应习性,掌握新的事故救援方法与技术。此外,还有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德国及欧洲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非常重视人员培训,并建立了安全咨询员制度,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参与人员业务与技术素

质,进而提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质量与效率。德国非常重视道路危险货物包装和装载紧固技术,认为合适的包装材料、科学的包装容量、良好的包装质量以及牢固的装载,是预防和避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行之有效的重要事前防护措施。德国联邦政府在联邦材料检测和研究所设有专门负责危险货物包装材料研究与质量检测的部门,以强化包装材料与科学合理包装的技术研究,严格掌控危险货物包装质量[3]。

从上述的3个在危险品物流领域安全性领先的国家来看,他们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危险品物流有法可依,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的行规作为基础,明确了每个人、每个部门需要其注意的环节,做到分工的细化;其二是完整的一套体系,从驾驶员的休息长短到各种表示的明确,从对于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到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机制,这些都充分保证了他们危险品的安全。当然这些都是他们从这么长时间的实践摸索中精炼出来的。在国内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像他们这样完善,但有他们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少走弯路,抓紧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整套体系,这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

2.2国内危险品物流管理现状

根据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化学危险品从业单位中,经营性企业为23万家,所占比超过总数的55%,主要从事化学危险品存储企业各约为5000家,占总从业单位的1.2%。全国共有道路危险货运企业7000多家,占总从业单位数的1.7%,各类运输车辆13万多辆,从业人员60多万人。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货物在2亿吨左右,其中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液氯每年的运输量达400万吨,液氨每年的运输量达300万吨。我国危险品运输已占年货运总量的30%以上,道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还将保持增长势头,长距离、大吨位的运输状况还将继续[4]。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从事危险品物流人员很多,各自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危险品物流效率低下,运输成本过高,运力选择不当,要么超载,要么有效载荷不够,产生浪费。铁路运力不足,使得公路运输里程过高,危险覆盖面大,各危险品运输企业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以上因素造成目前危险品物流运输效率低下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化学危险品物流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危险品经营销售地区当地的运输公司,自行进行危险品的运输。危险品车辆价格高,运营费用更大,很多运输公司不单独进行危险品运输,而是同时经营普通货物运输和危化品运输,甚至会发出危化品车辆和普通货物车辆人员不分、车种不分,造成了危化品运输的隐患。第二种运输方式是危险品销售地区个体经营户挂靠当地的运输公司,利用运输公司的危险

品运输资质,支付管理费,雇用驾驶员进行危险品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甚至成为目前危化品物流的主要方式,这种运输方式存在着更大的隐患,管理部门无法有效监管。车主超载、驾驶员超速情况屡屡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后,挂靠单位、车主、驾驶员三方责任不清,无法有效的解决事故造成的危害。

这是国内物流公司的顽疾,同时也是另国家最为头痛之处,小企业职位最求利益,而忽视了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把公共利益抛之脑后,对于公司从业人员的资质不去追究,也不对其培训,这种情况只会导致危险品运输事故的不断发生。

2.3国内外危险品物流管理的差距

从上面所介绍的几个国家的情况,不难看出我们国内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有:

(1)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在国外物流人才的培训、职业资质的认证,都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危险品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在得到认证之后才能够进入岗位,同时会在每年定期的对员工做安全培训与讲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另外,国外根据只能的不同,设立了不同的岗位,如危险品仓储员、危险品配送员及危险品安全监督员等。而目前,由于国内起步较晚,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2)技术层面的差距。由于发展远比国内早许多,国外在危险品的运输设备、仓储设备以及包装材料上远远领先于我们。他们运用先进技术,严格规范步骤流程,做到严格把关,为危险品物流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而国内企业却还停留在无法保障安全的条件下,无止境的追求其经济价值,导致了我们对于技术的不重视,对其投钱完全没有兴趣,只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危险品物流的特殊性,而一旦在整个环节中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导致无法衡量的经济损失。

(3)监管方面的差距。国内在危险品物流安全方面的法律太少、太不细致这是不争的事实。企业行为不能有效的得到约束,导致了许多违法事故的发生。同时,政府在监督方面的不利,官商勾结,收受贿赂,就对于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检查时,迅速告知企业注意,这是安全事故的极大隐患。国家应该加快危险品物流行业的安全准则、法律的制定,使得基础得到扎实。

2.4国内危险品物流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

这些难题的形成固然与国内危险品物流发展晚有一部分关系,但政府的不作为却实实在在的脱不了干系。多头管理实则是多方面都不能兼顾,相互推诿,对于从事危险品行业企业滥竽充数的情况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有了顶头上司的纵容,那么企业自然也是很

针对这些新问题、新特点,我们完全按照国家要求严格执行,不做“擦边球”的事,不做违反规定的事。同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事故,降低风险值,减轻损失,确保安全运营;要加强个客户联系,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效创收,促进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建议从下面几点来解决危险品物流的困难:

(1)由专业化物流公司从事危险品物流。逐步淘汰那些规模小的、技术相对落后的小企业,形成国内从事危险品物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的格局,使整个行业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又有利于政府对于危险品企业的监管,政府到位率大大的提升,使安全性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2)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考核。对于那些从事于危险品物流的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一颗责任心,对于安全始终放于首位,这是最为基础的考量,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然后是对于他们专业技能与规范的培养,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一年不定期的进行考核与培训,而不是仅仅在其上岗前。对于专业从业人员,不该只满足于自己对于操作的掌握,还应了解到各危险品的不同性质,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对于所操作的危险品充分的掌握,避免由于知识的不全面,而导致的危险事故的发生。

(3)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完善。国内现阶段对于危险品的监管涉及到很多部门,而许多政策法规又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导致了企业出现问题不知该找谁,法规不知该遵照谁的怪现象。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统一的危险品物流管理法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4)物流技术的改进。这物流技术包括2个方面,一是对于危险品运输的监管,另一方面是危险品包装技术的提高。其实这些在外国的应用应该来说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了,比如采用无限射频技术(GFID)、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监控网络的建立,实现危险品货物的实时追踪。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它引进到国内,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符合中国的特色。

(5)建立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评价体系是整个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基石,在管理方面作为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企业查找出自身的安全性风险问题。不过现在国内并没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在这篇论文内运用自身对于危险品物流安全方面的理解,加之仅有的这些研究,去创建一套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试图来补充国内在这方面的

3.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评价体系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体系的建立是遵循着所有体系共同的原则之上,依据了其特定的指导思想,选定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突出性的指标。这是一个科学的、复杂的过程,体现了体系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客观性。

3.1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评价体系设计的意义

明确体系设计的意义,有助于帮助研究者更好的选定评价指标的内容。

(1)安全评价明确化

以往由于安全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企业各自为战,不能对于自身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以及造成了政府对于企业的监管缺乏判定指标。原本是靠领导个人的主观臆断来推测出企业的安全性状况,只能通过表面的情况来判断,造成了大量安全隐患得不到解决,导致将来后患无穷,而自己却全然不知。我的安全运营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安全性做出了最直截了当的评分,那么企业的安全与否一目了然,为企业和政府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预防机制完善化

我们的企业都是在事后才发现自己系统有问题,需要改进,那为什么不在出事之前,把预防措施做完善、做到位呢?这其实是国内企业的通病,总是过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待危险品物流也是一样,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从而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通过安全运营体系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事前就能够把握自己企业的运营安全状况,识别危险源,为企业衡量安全状况做作为依据。

(3)安全管理系统化

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中,都是政府看着企业,企业的监督组看着员工,来确保安全运营。从业人员都是单一、被动的接受安全管理,被监督者只想着完成上级派的任务,缺乏一种必要的积极性,这样就造成了安全的全面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指标体系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以及其对于整个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自己的作用,使监督者明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偏差,使被监督者感到压力,变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发的去完成自己应尽的安全义务,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安全性程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3.2危险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而这些目标和内容的提出、问题的确定又都取决于评价的指导思想。

(1)追求单一目标的思想

早期的评价方法大多具有这种思想的痕迹。人们在评价时,注重系统的某一方面目标的实现,而将其他目标放在次要位置。在本体系中,安全问题就是其首要的目标,怎样把整个危险品物流体系中的安全性真正体现出来是这个体系的关键所在。

(2)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

理论上认为,人类的劳作是有理性的,发展是主题,而经济又是发展的主要方面。因此人们在评价时,注重物流系统的投入与产出,希望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在我的体系中经济利益显得并不重要,我的意思是危险品物流具有其特殊性,其关系到整个社会、地区和公民的安全,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当然每个企业都会去最求经济利益,不然就不会有人来经营公司了,所以在这里需要政府对于这项行业的支持以及财政上的补贴,让企业抛除后顾之忧。

(3)综合评价的思想

这种思想原则的确立,一是与物流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愈来愈复杂有关;二是与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有关;三是与科学技术方法、物流系统方法为评价提供了有力工具有关。人们开始注重对事物的全面评价,即从政治、经济、社会、风险、自然与生态环境、组织和个人等多方面对复杂物流系统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时,不仅重视直接的效益和影响,而且重视间接的影响;不仅重视近期效益,而且重视长远利益;不仅重视定量指标的评价,而且软指标的评价。

(4)物流系统规划的思想

为了减少盲目性,人们对决策活动的事先评价越来越重视,不断地寻找能科学地、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决策活动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重视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技术性能等的评价,而且把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大物流系统中进行规划[4]。

3.3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评价体系是指标按照特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做出评定。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评价体系由若干个指标经行衡量,这些指标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为了使其能反映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 又能正确评价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联, 将物流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选取的指标应能全面反映系统特性。

(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指标的实质,并且具有针对性。从安全运营角

度出发,不但要考虑运输物质的性质,同时也要关注到企业自身存储与运输设备的相关信息。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在评价系统中有容易得到的定量指标,也有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指标的重要程度不是由其得到的难易程度决定的,而是与其对于安全运营的影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客观、全面的反应系统特性。

(4)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原则。静态评价是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安全运营现有水平经行评估,反应特定时间与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最终结果。而动态评价指的是发现系统中的不足与缺陷,从而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

(5)可操作性原则。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力求体系指标尽可能简化,数据要易于获得,使之能有强的可操作性。

(6)目标导向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绩效考评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采用“黑箱”的方法利用实际成果的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引导之向目标靠近,即目标导向的作用。

(7)非线性原则。评价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物流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3.4危险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对整个物流流程中的安全等级做出一个判断,以此来确定整个物流系统的安全性。因此本文从影响整个体系安全性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的因素和客观的因素来选取指标,其依据来自于以往的事故、主观判断以及加之前人总结的要点等。

综合参考总结以往研究和前文的分析基础上,遵循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并结合资料的可得性,建立如图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该体系从2个大的方面对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而2方面有各自涉及总共22个具体指标。具体的指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选取,从而能够大体上有效地、客观地反应出危险品物流系统的安全情况。

4. 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的评价体系的应用

在本文建立的危险品物流安全运营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既有可量化的,又有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将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判断法相结合的方式,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而用模糊判断法最终计算出当前企业整体安全运营的状况。

4.1 层次分析法

AHP 层次分析法是Saaty 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决策者人的评价因素模型化、数量化、标准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将高度主观性的特征规范化,并借以推敲主观的逻辑严密性。目前,AHP 作为一种成熟的决策分析方法,得到了许多学者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6],并基于AHP 发展出很多扩展的决策方法,比如将其模糊化以适应评价主体的特点模糊AHP 分析法[7]、评价权重可变的变权AHP [8]、AHP 与其它智能分析方法的综合[9]以及适应复杂结构的网络分析法AHP [10]。

其基本思想为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阶梯层级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想特征。

其确定各指标权重的过程如下:

(1)判断矩阵的性质:

109,ij ji ij

a a a <≤= (4-1) ik kj ij a a a ?= (4-2)

选择1~9之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a ij 取值的主要原因是,他符合人们进行比较判断时的心理习惯。实验心理学表明,普通人在对一组事物的某种属性同时做比较,并使判断基本保持一致时,所能够正确辨别的事物最大个数在5~9个之间。

(2)两两比较判断的次数

两两比较判断的次数应为:n(n-1)/2,这样可避免判断误差的传递与扩散。

(3)定量指标的处理

遇有定量的指标(物理量、经济量)时,除按原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外,还可以用具体评价数值直接相比较,这是得到的矩阵为定义在正实数集合上的互反矩阵。

(4)一致性检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