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台州事业单位面试技巧-历年结构化面试中动机类题目考试秘笈

2014台州事业单位面试技巧-历年结构化面试中动机类题目考试秘笈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它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维途径,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强调的是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在结构化面试中,求职动机毫无质疑应指向考生通过面谈的过程,更多在内容中凸显自己的能力与其所报考岗位的内在匹配性,最终获得面试的成功。然而,考生想要在面谈中顺利抓住考官心理、流畅凸显自身能力,却非易事。因此,在本文中,专家将沿着考生的“动机”这一轨迹,来对典型的求职动机类题目做出有效衡量,帮助大家挖掘考官思维,助其一臂之力。

一、考生面临窘境

窘境一:在众多考生心目中,结构化面谈过程是一个很神圣的时刻。正由于它的神圣性,众多考生在面谈中忘却了自我,回答问题时,不能够将内在的自己挖掘出来,而展现给考官的更多是无所适从的形态与身影。殊不知,在求职动机类题目的考查中,考官更多需要考生做到“说真话,述实事,动真情,表真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窘境二:考生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从小到大生活平平,毫无雷厉风行之事可谈,我如何打动考官心扉?答案很简单:以小见大。

窘境三:部分考生发出感慨:我即使有众多的光荣事例,但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将例子表述出来,更不知道如何将我的例子进行有效组合,我是有真话,有实事,但是不知如何动真情,如何表真态。答案很简单:事例列举STAR原则。

二、经典考题剖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及完考生面临的窘境时,我们依旧需要了解考题分类,深刻挖掘考官内心。以考题所考查内容的时间为基准,我们发现动机类题目主要分为四大类:对过去自己的了解、对现有自己的认知、对未来自己的定位、集过去现在未来为一体的自己评判。

(一)对过去自己的了解

对过去自己的了解,这一类题目的考查,往往是给出一个话题,围绕此话题,让考生谈及自己有无此类事件的发生/经历,一般都是要求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经历举出之后,让考生谈此次经历的感受,谈此次经历给予的教训,谈此次经历之后你的未来做法。这类考题,考官主要透过你对自身过往经历的描述来断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以此来断定你的成长经历是否与此岗位相匹配。

对过去自己的了解,主要要求考生能够学会举例子,实例的列举一般遵循STAR原则:

S-situation(情景),强调“是在什么情况(背景)下做这种事情的”

背景介绍,要求尽可能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使其背景的表述与之后的“行

动”环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即“在资源和条件极匮乏的状况下行动,并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以体现例子的张力。

T-target(目标),强调“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目标指引,要求尽可能凸显时局的紧迫性与“目标”达成的必要性。

A-action(行动),强调“为做这件事情你采取了哪些行动”

行动详述,要求尽可能细化、量化所举事例的行动点滴,通过数据凸显、困难与障碍的描述、实例细化来凸显例子的真实性与张力,进而与背景介绍形成强烈反差。此外,凸显细节要紧紧围绕“论点”展开,切忌文不对题,即所述描述的内容与论点毫无关联。

R-result(结果),强调“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怎样,且从中获得的启示”

描述行动结果,可以是结果成功,这是对论点的现实意义进行升华和论证;也可以是结果失败,这就要求从中得出深刻的反思与教训,尤其是对今后人生的启迪。

我们先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例(以“不断奋进”为主题):

【背景—难】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而受制于国际局势的制约,中苏关系一度紧张,各类经济和技术援助都纷纷撤出,中国陷入了解放后最为巨大的危机中。

【目标—重】而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是国家军事力量的有力证明,是奠定我国国际地位以及稳定的重要军事项目,其重要性堪比“两弹一星”。毛泽东同志曾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行动—艰】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之后,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异常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利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而在这30多年中,黄旭华始终严守国家机密,家中的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老父亲临终时都不知他是干什么的,老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结果—好】怀着对党性的执着与承诺,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反观到此类型题目中,例如,

有人说,工作中就是要甘于“自讨苦吃”,你是否有过“自讨苦吃”的经历?

谈谈你在“自讨苦吃”后的感受。

【题目分解】

本题目作答时,必然会谈及自身之前的经历,并在经历述说完毕之后谈及过往经历对自身未来的启迪。考生要清晰明白考官的用意,考官不是想要让你诉苦,而是要求你通过自身“自讨苦吃”的经历,谈及“自讨苦吃”对自身成长的帮助。

【题目剖析】(运用STAR原则)

对“自讨苦吃”概念进行有效界定:

一般提到“自讨苦吃”想到的就是自己找苦头吃、找罪受,含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而有人说工作中要甘于“自讨苦吃”,我认为指的是我们做工作要甘于承担苦差事、难差事。自讨苦吃的过程,也是精神上“补钙”的过程,是思想成熟、内心丰盈的过程,“自讨苦吃”是工作主动性与勇于担当的表现。

对自身经历的有效阐述:

【经历的初衷】我也曾有过“自讨苦吃”的经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大学毕业我选择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虽然我也有其他的选择和机会,但我总想到农村艰苦的环境中去历练,去了解农村基层的现状,去吃吃苦头。

【背景】在当大学生村官的日子里,条件比较艰苦,而我最需要面对的是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的问题。

【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慢慢摆脱了文绉绉的书生气,开始扑下身子和村干部们一同工作,一同劳动,入乡随俗,扎扎实实的从小学生做起。然而,除了生活上的苦之外,当村官最大的苦莫过于来自村民的期待。

【行动】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我经常走访村民。在走访过程中,有的村民向我反映道路维修问题,有的村民向我咨询支农惠农政策,有的村民则向我倾诉家中的大小事宜,面对村民对我的信任和寄托,我感到的更多是外界压力的重大而自身能力的渺小。

【结果】最终,我们村“两委”班子还是顶住了各种压力,积极为村民修路,帮助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寻找各种增收途径,并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而翻新广场、配备现代音乐设备。

感触:

时光如梭,回首大学生村官岁月,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类,有时候也会感到更多的迷茫与困惑,但是当看到村民们对我认可的笑容,看到日新变化的村庄,听到每日傍晚时分村民们欢声笑语地健身时,内心总会有一丝欣慰与喜悦。正如那句话,虽“自讨苦吃”,但也“苦中作乐”。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发扬这种“自讨苦吃”的精神,不畏艰苦,不惧挑战,敢于啃硬骨头,将工作任务不断推进。

【经典考题】

1.有人说,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一个错误。请问,你犯过哪些错误?并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讲个犯错误的经历。

2.有人说,学会“放下”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该放下时放下,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请问你会“放下”什么?并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讲个“放下”的经历。

3.有人说,诱惑是毒药,是眼前的海市蜃楼,当你沉浸其中时,祸患就会趁虚而入。只有学会拒绝诱惑,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请问,你曾经面对过哪些诱惑?并结合工作生活,谈一个拒绝诱惑的例子。

4.爱迪生曾经说:“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请问,你曾经放弃过什么吗?为什么?

5.有人认为,工作中经常会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自己认真一点、努力一点就能将工作做好;二是认真努力工作之后,就应该得到回报,别人也应该认可自己的付出。请问,你有过上述误区吗?请就如何避免上述误区谈谈你的意见。

6.有人认为,人在做事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二是对自己缺乏信心;三是没有承担结果的勇气。请问,你存在上述问题吗?请就如何避免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意见。

7.有人认为,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会进入三个误区:一是期待过甚,预期与现实脱节;二是设想过易,对困难估量不足;三是强求过多,即使与己无关、无用的,也想据为己有。请问,你有过上述误区吗?就如何避免上述误区谈谈你的意见。

8.有人说:工作中就是要甘于“自讨苦吃”。你是否有过“自讨苦吃”的经历?谈谈你对“自讨苦吃”后的感受。

9.你有过好心帮助他们,却遭到他人强烈反感的经历吗?你又是如何面对的?

10.李克强在与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谈及:“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你认为自己之前的经历对今后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呢?

11.有人说,人生有三位最好的老师:一是兴趣。只有养成兴趣,内心才有执着的追求;二是苦难。人生最甜蜜的收获,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三是爱。爱像口袋,往里装是幸福,往外拿就是成就感。请问你的“老师”是上述哪位?并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讲个与其相关的经历。

12.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出现各种复杂社会心理问题,如盲目追风、焦虑、迷茫等,你有类似心态吗?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将如何规避上述心态?

13.人生有许多岔路口,如果我们选择对了,可能会受益终身;但如果选错了,也可能会遗憾终身。你遇到过哪些人生岔口,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二)对现在自己的认知

对现在自己的认知,此类题目通过考查考生对人的某些独特特征的认知,来侧面测查考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做事风格、人生理念。如是否善于设定目标、更看重过程还是结果;或是“主内”与“主外”的判断、“内方外圆、内圆外方、内方外方、内圆外圆”类型的了解;亦或是“人生职业生涯”的笃定。作答此类题目,大多数需要考生进行道理的阐述。道理阐述的过程,考生应尽力凸显内容的条理性,因此需要考生拥有将自己所述说内容进行分层的能力。比如:游客搭乘渔民的小船出海时,发现船老大往底舱搬入一块重石。游客问道:“轻舟才好快进,为什么要加块石头?”船老大笑道:“这是压舱石。离了它,船吃水浅,遇到风浪,可能翻掉。”请问,你事业航程中的压舱石是什么?为什么?

【题目分解】

压舱石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进行该题目的瓦解,尤其是“水”与“船”的关系,考官所要考查的内容就尽显出来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唐代李世民治理国家的经典名言,“水”无疑指代的是“群众”。因此,我们的压舱石必然需要与群众有紧密联系,如对群众的最真挚感情、对群众负责的信念、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作为工作的基准等等。

【题目剖析】

压舱石:对群众充满感情

论述部分:

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会在工作中用心关爱人民群众,增强服务意识。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才会用心关爱群众,增强服务意识,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会在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只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才能学好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各项本领,才能提高服务能力,得到群众的认可。

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会虚心倾听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的批评。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家事”,才能做到虚心接受批评,耐心倾听,随时回应,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

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会真心当好人民公仆,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愿不愿意为群众谋利益,关键还是靠理想信念、靠感情。如果我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就不会在工作中铺张浪费,损公肥私。甚至与民争利。

【经典考题】

1.有人说,工作之中有两种人:一种人“主外”,善于与他人打交道;另一种

“主内”,业务上几乎无可挑剔。你属于哪种人?你认为一名公职人员应“主外”还是“主内”?

2.人的个性呈现四种形态: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你认为自己是哪种人?为什么?

3.有人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没有结果,过程毫无意义;有人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哪来结果。在工作中,你是一个注重过程还是注重结果的人?为什么?

4.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你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是什么?你将如何坚守自己的底线?

5.游客搭乘渔民的小船出海时,发现船老大往底舱搬入一块重石。游客问道:“轻舟才好快进,为什么要加块石头?”船老大笑道:“这是压舱石。离了它,船吃水浅,遇到风浪,可能翻掉。”请问,你事业航程中的压舱石是什么?为什么?

6.记者问万米长跑赛的冠军成功的奥秘,她说“别人都把一万米看做一个整体的目标,我却把它分成十段,尽管我的水平不是最高的,但每一段我都要求自己争取领先,所以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请问,你善为自己设定目标吗?为什么?

7.有人说,每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应该画上句号。对于画句号,有的人是匆匆忙忙地画句号,有的人是拖拖拉拉地画句号,有的人是胸有成竹地画句号,有的人是犹犹豫豫地画句号。你是哪种画句号的人?请给我们讲一讲。

8.有人说,人生需要有三看:一是要看得远,人若无远虑,必会有近忧;二是要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三是要看得透,只有看清问题,才能超越自我。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

9.有人认为,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强烈的兴趣,二是有明晰的责任感,三是能够靠它来养活自己。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谈谈你对理想职业有什么期待。

(三)对未来自己的定位

对未来自己的定位,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会直接明了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你如何去做……”。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考生对自己岗位职责的认知力;另一方面,考生对自己未来的打算,即考生的未来计划力。例如,

在以后的工作中,你如何践行习主席提出的“三要、三不”?

【题目分解】

对于习主席“三要、三不”的理解,由于话题是由三大枝节构成,即“要求真务实,不喊空号”、“要广接地气,不讲排场”、“要抓铁有痕、不走形式”,考生可以按照这三个点分开阐述,即可以体现内容的层次性。

【题目剖析】

要求真务实,不喊空号。“求真务实”是我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喊空号,不做表面文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要坚定群众路线不偏移,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不动摇。

要广接地气,不讲排场。广大党员干部要清楚“我是谁”,要自觉放下身子,深入群众,不讲排场,与人民群众做“做兄弟”、“做亲人”;要明白“为了谁”,牢记宗旨,不藏私心、永富于公,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要懂得“怎么为”,要挖掘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的根源,找出症结所在,要总结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制定出可行的对策措施,最终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要抓铁有痕,不走形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求实效上下功夫。要使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基层,问计于民等惠民措施,具有“长效性”,而不是“时效性”;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实实在在的落到实处,切忌把惠民措施停留在文件上,搞大量“文字游戏”;要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对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加以检查回访,确保问题解决落实到位。

【经典考题】

1.你被医院录用以后,如果抽调你到农村基层卫生院服务两年,你怎么办?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的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结合这句话,谈谈你以后如何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3.谈谈你对未来五年的规划。

4.如果你被录取了,你将如何尽快融入这个集体?

5.加入你被录取,要到基层工作,当地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你如何去适应工作?

6.有人说,激情是远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掉;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保持工作热情?

7.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既是古人为官的要求,也是后人为官的借鉴。假如你被录取,你将如何做到“清”“慎”“勤”?

8.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到孩子们写的“精忠报国”时有感而发,称“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如果你被录用,将如何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践行“精忠报国”?

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娱乐圈,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这圈那圈,始终不能脱离群众圈。坚持“生活圈就是群众圈”,才能真正把老百姓当做“圈内人”,时刻与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如果你被录用,你会如何做到“生活圈就是群众圈”?

10.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苦难和问题,青年人应该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努力做到“蹄疾而步稳”。请结合自身经历,就如何做到“蹄疾而步稳”,请结合自身经历给年轻人一些意见。

(四)自我的完美呈现(集过去、现在、未来)

自我的完美呈现,要求考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选择地呈现给考官。这也是动机类题目考查的两个母话题。例如,

你为什么报考此岗位?(以疾病控制岗位为例)

【题目剖析】

随着我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继承了负责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测与检验、科研与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的技术指导与实施职能。

作为一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医科学生,在读书期间,曾接触过不少由于流行病而大批患者死亡的案例以及视频,血淋淋的事实让我明白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更坚定了我做一名优秀疾病防治的人员的信念。大学加上研究生的学术生涯,我们接受了专业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大学高年段与读研期间,专门阅读了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充分了解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国内外的发展方向与前沿动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校安排的多次实践操作与实习过程中,我曾独立承担了一些研发任务,如在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研发中,以我们学校的老师为主体,分别从现状、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出发进行了专业的统计与比较,并从中得出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应该从心理以及关爱等层面给予更多的重视。

日益开放的社会,在人流和物流的活性更大的同时,一旦出现传染病、流行病,其扩散蔓延的形势将十分严峻。这不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抖个疾病防治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此外,在疾控机构被推向“办卫生”的行列时,机构的改革也进一步加强,管理方向更加实现了规范化,并参与了有血的市场竞争,这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大变革。

更为重要的是,为充分发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的作用,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烈性疾病蔓延,这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在经费投入上保证了相关人员、技术和设备的高标准,推动疾控中心的不断改革、发展与壮大。

坚定的信念与不竭的改革动力,更加让我确认我的选择,只愿身上背负起更多坚韧的责任,背负起众多患者的生病与安慰,更背负起人类的希望与寄托。

【经典考题】

1.自我介绍。

2.你为什么报考此岗位?

总之,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状态。动机类题目也不例外。从母话题考查为始,到现今的不断变幻的考题呈现,无论从哪一角度都离不开对考生全方面能力的测查。绝对的运动,强调的是题目不断地灵活多变;相对的静止,则强调的是考官对考生的能力测查将悄无声息地变得越来越细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