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讲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讲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讲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讲义

2014--2015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1.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 .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 B .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 .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

D .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2.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

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

B .给予右侧光照时,向右侧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 .给予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⑤

D .置匀速转盘上并单侧光照,④将向光生长 3.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 , 然后每隔1h 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图分

析,正确的是

A .0h ~1h ,a 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比b 多

B .3h ~4h ,a 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 ~1h 分泌量下降

C .b 血糖在1h ~2h 较高是因为体内胰高血糖素量没有减少

D .b 血糖在2h 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

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 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 、c 、d 、e 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 .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5.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 、b 、c 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 .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 .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 .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人“福娃”。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分布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地。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A.保持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7.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口渴而饮用了部分海水,则此人体内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8.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9.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

1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有

A.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 B.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C.体液调节的途径是血液的运输 D.神经调节的途径是反射弧

12.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说法正确的有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

D.人体产热主要是指肝脏和骨胳肌

13.在放有0.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快速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

14.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15.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B细胞和T细胞的产生是一个细胞分化的过程 B.都能识别和呈递抗原

C.只有T细胞参与对病毒的免疫 D.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

16.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顺利生根,一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TBA、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从实验结果图来看,为促进枝条生根,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

A.3mg·mL-1

B. 6mg·mL-1

C.9mg·mL-1

D. 4.5mg·mL-1

1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1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有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的种群密度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19.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 B.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

C.森林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光照的影响

D.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食物种类的影响

2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2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2.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3.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 B.秋季,e+f

C.春季,g=b+e+f D.冬季,d>c+f

24.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25.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 ,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6.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二条捕食链 B .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 .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27、“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这句诗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

A 直接使用价值 B. 间接使用价值 C. 潜在使用价值 D. 经济使用价值 28、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

kJ ·m —2

)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9.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以光合作用方式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0.下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能量Q ”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该松林中消费者占有的总能量的比例很小

C .人工松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D .该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导致单一虫害的爆发流行

t 0 t 1 t 2 时间

种群数量增长率

.二、简答题(共55分)

31.(11分)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

ABGH

(2)写出a、c两种激素的名称:

ac

(3)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4)在a、b、d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当人体体温上升后,a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是调节。

(5)从图中可得: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由和系统共同维持。

32.(10分)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过上左图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2)若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设上左图中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上右图所示的关系,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在 kJ之间。

(3)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4)由上左图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和特点。

33.(10分)在l~5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某种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l号瓶内放入草履虫,2号瓶内放入小球藻.3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l号、2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3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4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B图所示。5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C图。以上实验是在25℃、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请将 A

图的个体数

量变化曲线

转换成种群

中个体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2)由A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1天至第3天的生长特点是;在第3天至第6天的生长特点是,原因是。

(3)由B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4)根据C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

34. (8分)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

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而B l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说明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_________反应。这种反应是由细胞引起的,它属于免疫。被移植到A2上的B l皮肤片,在此反应中可称为_________。

(2)如果B2和C l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 l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5天脱落,而C l皮肤片14天才脱落,分析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8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成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激素的相对浓度

部位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素

茎尖+++++++++—

幼叶++++++——

伸长茎++++——

侧芽++——

成熟叶++—+++

根++——

根尖++———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而促进生长。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③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的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_____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36.(8分)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___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这种肥料用物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1-5 CDABD 6-10 CADDD 11-15 DDBBA 16-20 DCCAA 21-25 DAADB 26-30 ABACA

31.(11分)(1)A.下丘脑B.垂体G.肾上腺H.甲状腺

(2)a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c 肾上腺素

(3)皮肤蒸发散热(4)(负)反馈(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2.(10分)(1)CO2有机物(糖类)(2)高 3×107~1.76×108(2分)

(3)微生物分解群落(4)循环且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3.(10分)(1)曲线见图:(横、纵坐标及曲线趋势各 1 分)

(2)由于食物和空间充分,细菌迅速繁殖,出生率远大于

死亡率,数量增加新增加的细胞数和死亡的细胞数达到动态平衡(或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等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或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 pH 的变化等)(2分)(3)捕食(1分)

(4)细菌利用环境中有机物生存并繁殖后代,与此同时,细菌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有利于小球藻的大量繁殖(2分)

34.(8分)(1)排异(免疫) 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

(2)前者:因为A2已经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T淋巴细胞,再次移植同样皮肤,则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或二次免疫反应,反应速度快;(2分)

后者: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体内没有能够识别C品系的T淋巴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2分)

35.(8分)(1)①促进果实的成熟确②细胞的伸长、细胞的分裂

(2)③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④第一步: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

第二步: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⑤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

36.(1)二氧化碳氧气(2)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4)太阳光能发酵产热(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脑脊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 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 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b.说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c.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HCO3- d.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 (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 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 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学考试题(很好)

2013年高二生物学考试题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 物质交换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 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液的pH 通常在7.35~7.45之间 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 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 2CO 3 C .血液中Na 2CO 3过多时,就与H 2CO 3结合形成NaHCO 3 D .pH 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 5.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 液增加 B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 .A 液成分与B 液、C 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 D .A 液中的O 2浓度比C 液中高 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 .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 2PO — 4/HPO 2- 4,构成的缓冲体系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7.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A .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 .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8.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新课标必修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D.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2.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 B.给予右侧光照时,向右侧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给予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⑤ D.置匀速转盘上并单侧光照,④将向光生长 3.初春受到寒冷侵袭的梨树花瓣大部分凋萎,有的甚至脱落,有无适宜的补救办法()。 A.没有适宜的补救方法 B.适当的整修枝条 C.喷施一定浓度的营养液 D.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 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5.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编(精编图文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 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 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 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 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 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 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 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 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 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sport))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 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doc

生物必修 3 期中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 2.人剧烈活动后, 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 7.35 ~ 7.45B.远小于7.35 ~ 7.45 C.维持在7.35 ~ 7.45D.稳定在3~4 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4.吊针 ( 静脉注射 ) 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 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 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 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 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9.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语言中枢B.躯体运动中枢 C .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 ) 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 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 1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由部分 B 细胞形成B.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C .只由部分T 细胞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 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 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 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 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

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着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传导特点: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4)K+外流、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括、、三部分。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是的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3)突触小泡: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②释放的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过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③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 碱作用后不能被灭活,引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或使肌肉持续。)(5)兴奋传递的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内的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6)传递的特点:。原因: (7)传递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 6.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a点: 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 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②刺激b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③刺激c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 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 (2)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分布有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的中枢;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 8.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C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 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 2 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A 3.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4.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C 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D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C 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A 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 9.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 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2 ,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D 11.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B 12.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B 13.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 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 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 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Word 文档

高一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①血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 A.①④B.②③ C.②④D.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径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B.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C.小脑 D.下丘脑 6.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7.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9.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 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1.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试题 出卷人:古力布斯旦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8分) 1.(2006上海生物-8)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C 2.(2006广东生物-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A 3.(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 4.(2001年上海生物-17)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5.(2005年全国理综Ⅱ-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D 6.(2000年上海生物-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C 7.(2001年上海生物-1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A 8.(2005年全国理综Ⅱ-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 9.(2002年上海生物-2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 10.(2006广东生物-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 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 药品最可能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分 C、尖端、尖端以下、尖端以下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8.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9.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 ) 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2,4-D D.乙烯10.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11.下列植物激素中,可以促进组织分化的是 ( )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1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胞吞作用 D.胞吐作用 13.在置于暗室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前方弯曲生长 D.直立生长不弯曲 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1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16.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为 7.35-7.45-2-等离子有关; 与 HCO3、 HPO4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 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 体液 - 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 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 树突 能单位:神经元 突起 神经纤维 轴突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与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循环 淋巴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调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注意: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 3H+ + HCO3- 3. 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 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四、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题(附答题卡和详细答案)剖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模拟题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 共6 0分)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 2、O 2? B.H 2O 、Na + C.C 6H12O 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 .血浆 B .组织液 C.淋巴 D .血液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 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 .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 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 .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 、B 、C 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 及其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BCD 层次 生物试题(高一备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蛋白质存在于内环境中 A.淀粉酶 B.脂肪酶 C.溶酶体 D.抗体 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3.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从理论上分析,氧气含量最高的是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无法确定 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5.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7.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 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8.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式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10.淋巴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关于淋巴液正确的描述是 A.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 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差别在于钠离子的含量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11.只存在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 组织液12.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4.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15.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D.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1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B.②⑤C.③⑤D.①④ 17.有一种疾病“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使神经冲动传递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过敏反应 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1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