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照顾

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照顾

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照顾
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照顾

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照顾

前言:

脊椎骨是我们中国人所称的「龙骨」,在支持人体上占着首屈一指的地位。但当我们长期不当使用时则脊椎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一旦发生了脊椎椎间盘突出则必须靠一些医疗处置来治疗。现在我们就简略的介绍一下病患在住院开刀期间有那些注意事项及回家后如何照护等……。希望能对每位病患有所帮助。

为什么会发生椎间盘突出症?

1.反复性的创伤。例如:常提重物,跌倒时屁股或背着地,长期不良的姿势及出力。

2.久坐久站须付出劳力多的人容易得到 (男多于女约十比一)。

3.椎间盘退行性的变化(如有骨关节炎的病人)。

4.先天的异常(如有脊椎侧弯者)。

5.身高在180公分以上或体重过重者,因为身高太高或体重太重者椎间盘承受的压

力太大。

6.好发在30到50岁之间的人,因为骨头这时的活动量最大,也是脊椎在衰老中。

解说:

人体共有30块脊椎,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荐椎5块,尾椎4块合成l块。一般而言最常发生在颈椎跟腰椎,因为椎间盘为脊椎活动量最大的地方,所以易因外在因素(创伤,久坐)而受伤。(见下图)

椎间盘突出有那些症状:

1.下背部会疼病:在腰部臀部及腿部会出现疼痛(若咳嗽,弯腰,提重物或突然用

力时就会增加疼痛),而卧床休息即可改善症状。

2.脊椎活动会受限:像是弯不下腰,走路时会驼背、行走困难及肢体会有麻木感与

脚无力。

3.若突出发生在颈椎,则会有肩痛、颈部及手臂疼痛、手部会有无力感、严重时肌

肉也会有萎缩的情形。

那些方法可以用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呢?

治疗可分为两大类:

1. 保守疗法: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如卧床休息、运动、牵引、

深部超音波、热疗与局部湿热敷。

2. 手术治疗

手术前应注意及准备事项:

1.医师解释病情后,要填写同意书。

2.依医嘱可能需备颈圈或背架。

3.护士会教导病患圆滚木翻身法、术后下床姿势及有效深呼吸咳嗽。

4.做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

5.晚上12点之后开始禁食、包括不能喝水。

6.开刀前一晚给予灌肠。

7.送开刀房前请务必取下身上饰品(包括手表、耳环、发饰、假牙等),若有涂擦指

甲油也要擦拭掉。

8.开刀当天早上换上手术衣(内衣裤均要脱掉)、戴手圈,协助病人打上点滴。

9.入手术房前先解小便或将尿袋排空。

手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应注意事项:

一、颈椎手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应注意事项

1. 进食:一般手术后可能发生暂时性喉咙痛或吞咽困难的现象,若症状厉害,可暂

时禁食1-2天,若症状不厉害,可先进食冷流质的食物为主 (如牛奶、豆浆、米

浆)。正常饮食后,则以含有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为主。

2. 咳嗽:术后应勤于咳痰,若痰浓稠不易咳,可吸蒸气,帮助咳痰。若发生呼吸困

鸡,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 颈圈:术后即应立即且持续配戴,一般手术后需配戴颈圈3-6个月。

4. 术后姿势:需戴好颈圈,维持平躺姿势,头及身体应成一直线,床头可稍微摇高。

5. 翻身:每2小时请家属协助以圆滚木翻身法翻身,并给予颈腰部适度的支托。

6. 伤口照顾:手术后的2-3天,换药一次。尽量保持伤口干燥,若敷料掉落或伤口

有少量渗血,可请医疗人员给予换药,若有大量渗血则需立即告知医疗人员。

7. 下床时机:手术后2-3天,戴好颈圈以渐进方式下床活动。先坐于床沿5-10分,

若头不晕,即可由家人或医护人员搀扶下床活动。

8. 出院时机:手术后5-7天即可出院。

9. 复诊及拆线时机:手术后7-10天回诊复查及拆线。

10. 活动:以散步为主要运动,戴好颈圈使头、颈、躯干呈一直线.不可任意摇晃头

部,上下楼梯需有家人搀扶。

11. 疼痛:一般术后较常发生取骨处伤口疼痛,服用适量止痛剂后,症状会逐渐改善。

二、腰椎手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应注意事项

1. 进食:一般手术后第二天若无呕吐情形即可进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稀

饭、米汤)。可进食后,再以高蛋白、高钙、高纤维的饮食为主。

2. 翻身:每2小时请家属协助以圆滚木翻身法翻身,并给予颈腰部适度的支托。

3. 睡姿:需平躺或侧躺,平卧时可于头颈部下方垫一小枕头及膝盖下放置枕头,侧

卧时须弯曲膝盖两脚夹枕头,注意床的软硬适中,枕头高度约6-8公分为主。

4. 伤口照顾:手术后约2-3天换药一次。平时保持伤口干燥,因翻身可能会造成伤

口少量渗血,切勿紧张,可请医疗人员给予换药,若大量渗血则需立即告知医疗

人员。

5. 下床时机:手术后2-3天,于床上穿好背架,以渐进式方法下床活动(先坐于床沿

5-10分,若头不晕即可下床活动)。

6.出院时机:手术后约5-7天,即可出院。

7. 复诊及拆线时机:手术后约7-10天回诊复查及拆线。

8. 活动:手术后1-2天,即可运用腹式呼吸来训练腹肌,下床后,以散步为主要运

动,平时保持颈部到腰部呈一直线,勿作弯腰的动作。

9. 疼痛:手术后伤口会有疼痛情形,可适当的给予止痛剂以利缓解。

10.其它:术后可给予足浴或局部热敷10-15分,促进血循,减轻肌肉酸痛不适。

三、其它手术后应注意事项

1. 护士会替病患每日消毒尿管,导尿管约在术后第3天拔除。

2. 手术后如有一条从伤口引流的管子,注意不要拉扯到。

3. 颈椎手术者在右侧髋骨处,也许会有一个伤口存在,那是因为有取用到肠骨来修

补颈椎的缘故。

4. 卧床休息的姿势也是相当重要的:

颈椎手术者平躺尽量勿睡枕头,如不适应可将枕头放置在头及肩膀下,才可确实支持颈椎平直,床头可以稍微抬高。(但需经医师同意)。腰椎手术者侧卧时,应弯曲膝关节,两膝间可放枕头,平躺时可在膝下及头下放呈枕头,以提供支撑。

不管是开颈或腰椎的刀均不可采俯卧,因为这姿势会影响脊椎平直。

5. 术后可执行的运动:(见下图)

平躺,膝弯曲,手交叉放在颈后,脚平放在地上。行深呼吸后放松。背抵住地板,缩紧腹部及臀肌。此运动可使骨盆下部分向上旋,且使背平坦的放于地板

上。维持5秒钟,放松。

平躺后膝弯曲,脚平放在地板上。深呼吸后放松,以双手握住膝,尽量往胸部拉靠近,恢复原来姿势,伸直脚,然后再恢复原来的姿势,另一只脚重复动作。

(见下图)

平躺后膝弯曲,脚平放在地板上。深呼吸后放松,双手抱住双膝往胸部方向靠近,维持此动作3秒,然后再恢复原先的动作。伸直脚,然后放轻松。(见下图)

平躺后膝弯曲,脚平放在地板上。深呼吸然后放轻松,一只脚弯曲伸近胸部,然后将脚撑直,回复至原先姿势,放松。另一只脚重复同样的动作。(见下图)

椎间盘凸出病人术后之出院指导及恢复期居家护理:

1.伤口部位:仔细观察有无感染情形(如:有发烧、疼痛程度增加、分泌物流出等)。

若有应立即通知医生。如果已出院,当伤口湿了、脏了或污染,可到药局买水溶

性优碘及棉花棒,伤口由内到外范围约3吋,消毒不要来回擦拭,消毒好须用纱

布覆盖。医生会预约回诊时间观察伤口情形。

2.沐浴:拆线后即可洗澡,但3星期内避免盆浴以免滑倒,且于浴盆中无法维持脊

椎平直。洗澡时背架可暂时拿下,但颈圈最好戴着。

3.疼痛:依医嘱服用止痛药,若疼痛情形日趋严重,则应立即就医。

4.活动:手术后2星期内仅能行轻微活动,要慢慢且继续的增加您的活动,但切记

要有足够的间歇性的休息,勿过度疲劳,避免久站、久坐,尽量卧床休息。切记

脊椎所承受的压力是坐大于站,站又大于躺。

5.背架颈圈:根据医生指示背架及颈圈使用约3-6个月,直到医生以X-光确定骨头

已完全愈合为止。

6.饮食:鼓励多摄取高蛋白、高维他命及高纤维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及排便顺畅。

若体重过重则应降低体重。

7.运动: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

8.性活动:当自己觉得舒服,可以进行此活动时,即可回复。

9.驾车:手术后3星期内避免驾车,驾车时须系好安全带,并将驾驶座位尽量靠近

方向盘,避免长途驾驶。(见下图)

10. 工作:于1-2个月内即可回复轻微工作,较重的工作则应在医师评估下进行。当

您觉得已有能力工作时就可以回去上班,一年内要注意避免颈、腰、背过度劳累,

必要时更换工作方式,以防止再发。

11. 平常体位之维持:

①. 卧位:不可睡太软的床如水床。

②. 站立:避免久站,若需长时间站立时,应让双脚轮流休息,以脚直立而将另一脚放在脚凳上,站立时脊椎维持平直,膝微弯可减少脊柱之压力。蹲下时,应弯曲髋关节

与膝关节,切勿弯曲腰部。(见下图)

③. 坐:避免坐低而深、软的椅子(沙发),可使用脚凳减少背部压力,切勿猛然坐到椅子上。(见下图)

④. 举重物:应尽量避免,若无法避免可先将两腿分开蹲下,尽量将身体靠近物品,面对重物,慢慢站起来,不要举重与转身同时进行。(见下图)

⑤. 鞋子:穿低跟鞋子(底约1吋)勿穿拖鞋及高跟鞋,以使身体重心平衡。正确

穿鞋姿势(见下图)

⑥. 拖地时应拿长柄扫把。(见下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骨科杂志2014-09-28 发表评论(3人参与)分享 作者:马信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因包括内源性因素(遗传、发育、退变)和外源性因素(应力、营养、劳损、外伤等),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间盘突出是描述形态学的术语,其分类大多也是基于影像学上的突出部位和形态。 但临床症状的性质和轻重并不完全取决于突出形态,还与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不应拘泥于影像学分型,而要考虑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类型。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比较常用的有MacNab分类、Spengler分类、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rSurgeons,AAOS)&国际腰椎研究会(Intem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LumbarSpine,ISSLS)分类等。 MacNab分类分为突出(protrusion)和疝出(herniation),前者包括局限和广泛型,后者包括脱出、破裂脱垂和游离型。Spengler分类分为突出(pro-truded)、脱出(extruded)和游离(sequestered)。 AAOS&ISSLS分类分为退变(degeneration)、膨出(bulge)、突出(pro-trusion)和脱出(extrusion),后者又分为韧带下型(subliga-rnentous)、经韧带型(transligamentous)和游离型(sequestru-tion)。这种分类将疝出作为统称,与MacNab分类的疝出相矛盾,国内周秉文等则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突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表1)。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仍较为混乱。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 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 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 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 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3)白环俞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骶疼痛、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4)上髂 定位: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韵中点。 主治:腰痛、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15)次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疝气、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带下、遗精。操作:直刺1~1.5寸。 (16)中髎 定位: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便秘、小便不利、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7)下髎 定位: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8)会阳 定位:尾骨尖旁开0.5寸。 主治:泄泻、便秘、痔疾、阳痿、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9)胞肓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一) 【摘要】腰椎间盘承受人体重力,日常劳损较重,加上椎间盘血供极少,营养来源多依靠软骨终板的渗透作用,因此极易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膨出、突出、脱出、间盘游离,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动物模型 腰椎间盘承受人体重力,日常劳损较重,加上椎间盘血供极少,营养来源多依靠软骨终板的渗透作用,因此极易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膨出、突出、脱出、间盘游离,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自从mixter和barr1]于1934年提出并首先报道手术治疗该病以来,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症状加重甚至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有报道显示再手术率为5%-19%2],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11%,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效果不满意率为5%~20%4.5],可见复发性腰椎间盘突症是术后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主要是间盘组织切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复发原因可能与手术技巧、间盘切除量的大小等有关。初次手术若髓核未能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立位和行走后,由于压力的增加和退变,可导致残留的间盘组织从纤维环破口再次突出。 对于是否需要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切除,目前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应尽量减少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采用只切除突起的纤维环,刮除其下的部分变性突出的髓核组织的有限切除手术方法3];另一种认为应尽量切除髓核组织,遗留组织越多,复发率越高4.5]。但是,椎间盘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因素,髓核摘除使得间盘与上下椎体所形成的统一体被破坏,术后病变间隙高度下降,前、后纵韧带松弛,小关节突内聚活动增加,影响腰椎稳定性,腰椎的抗旋转及抗剪力明显下降,腰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多数学者主张后一种观点6],Suk 等7]将单纯行突出或破裂部分间盘组织的切除与常规椎间盘切除相比,发现前者复发率高。目前,随着人工假体的飞速发展,已经有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等替代品出现,但其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后CT(CTM)、椎间盘造影后CT(CTD)、磁共振成像(MRI)等。 腰椎平片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X线平片不能够对间盘组织直接的清晰显影,它对间盘退变疾病的诊断仅起辅助参考的作用。在病变的早期可以有腰椎生理弯曲的变小或消失,椎间隙可以由前宽后窄变成前窄后宽,甚至间隙普遍变窄。椎体的边缘可以有骨刺形成。此外,还可以见到椎体滑脱、小关节增生及半脱位等。 CT检查 CT检查准确性较高,且比较安全,痛苦少,损害小,易为患者接受。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密度相差很小的不同组织都能被区分,而且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且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并可进行冠状、矢状面甚至三维立体图像的重建,可以更逼真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图像。CT检查不仅有助于了解有椎间盘退变及突入椎管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椎骨及其它结构的异常,如椎管的形状、大小、小关节退变、黄韧带增厚钙化、侧隐窝情况及后纵韧带钙化等。 关于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CTM及CTD。目前关于造影技术的应用争议很多,造影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在注射造影剂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对于脊髓造影,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而且使用造影剂可能出现各种反应。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遭受急性或慢性的外力或过度活动所支其后方的纤维环部分或完全断裂,纤维环和髓核一同突出;但也与随年龄的增长,与髓核失去一部分而弹性减低、纤维环松弛有关。 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的两大方法,广州文明微创医院骨科专家通过下文详述颈椎间盘突出诊断的两种方法; 一、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首先要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一般会有头晕、头痛,颈椎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有响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手臂酸麻、手指抓握能力减退,听力减退、耳鸣、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使患者备受折磨.因此,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骨科专业进行详细的检查,确定病情,对症治疗. 二、其次,诊断是否患有颈椎间盘突出,一定要借助CT扫描、核磁共振、X线等的检查结果,这些对于判断和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颈椎间盘突出诊断的介绍,专家提醒,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对于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的详细病情有着很好的作用,从而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有效的治愈疾病. 任何一种病要想快速康复:一方面,需要通过治疗;另一方面,则需要靠自己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好的康复起来。所以,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以及其他的颈腰椎病患者要想康复起来,在采取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同时还是需要附加一些必要的锻炼,这样,才可以使康复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锻炼归锻炼,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是持之以恒才会得到更佳的效果。以下我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利于康复所要做的锻炼: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跌仆闪挫或寒湿之邪为之诱因。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出现腰痛的病机。中医中药是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7-12-01T15:09:18.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刘金兰 [导读]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一、基本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坐骨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臀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 二、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4、遗传因素 5、腰骶先天异常 6、诱发因素:常见诱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受潮等 三、症状 (一)一般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在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加剧。放射痛多为一侧肢体。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较少见。 (二)神经系统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逐渐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2)肌力减退 (3)反射改变:也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大多数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包括大小便均应卧床解决,3周后可以带腰围保护具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加强腰背肌锻炼以防复发。 (2)牵引 (3)理疗、推拿、按摩 (4)支持治疗:可尝试用硫酸软骨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支持治疗,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6)髓核化学溶解法 2、经皮髓核切吸术或髓核激光气化术 3、手术治疗 五、自我防护和锻炼 1、坐姿训练:患者在有靠背的木椅上,双髋、双膝屈曲九十度,腰椎和靠背靠紧,不留空隙。不翘二郎腿。 2、站姿训练:患者腰背部紧贴墙面直立,以腰椎和墙之间伸不进手为原则,然后逐渐屈髋屈膝下蹲。 3、步行训练:方法(一)头上顶一物品,在保持腰椎垂直和尽量不使头顶上物品掉落的前提下逐步前行;方法(二)两手各提一较轻物品,腰椎保持直立,同时迈步前进。 4、倒走训练:叉腰倒走,防止摔倒,倒走时,腰背脊肌肉会得到有效锻炼。 5、直腿抬高训练,人平躺着,腿伸直抬高到九十度,神经根在椎间孔里滑动,能防止神经根的粘连。 6、空蹬法:就是躺着蹬自行车 7、滚床法:就是在床上两个腿屈过来,两个手抱住,来回在床上滚动。 8、小燕飞法:患者保持俯卧位,将四肢翘起,只有腹部挨床;对于完成不了这个动作的患者可以采取五点支撑法,即双足、双肘、头部挨着床,让腰和臀部抬起后再下落的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自己的承受能力来选择。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病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床不要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桌椅高度,

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8T14:43:17.1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作者:龚崇坤梁玉兵[导读] 对于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患者,根据常规性腰椎间盘CT及腰椎MRI检查结果。 (绵阳佰信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8例患者均从2007年至2014年期间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中筛选而出,所有患者均行患侧椎板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将其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8例再次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恢复效果良好。其中优7例,可1例。结论:对于经后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患者,根据常规性腰椎间盘CT及腰椎MRI检查结果,再次手术治疗,可减少再次复发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路手术;复发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30-01 腰椎间盘突出英文名字为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其是引起腰腿疼痛的最常见疾病,也是临床骨科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变性以及纤维环破裂,因此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其中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也是腰腿疼痛做常见的因素之一。相关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率高达15.00%[1]。再次手术治疗,给病人身心增加新痛苦,而再次手术对临床医生也是棘手问题,增加了手术难度。为降低再次手术率,提高治疗效果。我院自2007年—2014年共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30例,再次手术治疗8例,此次将8例患者纳入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则在于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以及治疗进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分布35~45岁,平均年龄(40.17±2.15)岁。 1.2 方法 均系首次手术行患侧椎板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首次术后下肢根性症状均缓解;再次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根性症状时间为首次术后1~2年,本组病人再次进行手术前,常规性腰椎间盘CT及腰椎MRI检查,均显示相应责任椎间盘平面髓核组织突出硬膜囊及患侧神经根明显受压,继发椎管狭窄,椎间盘呈“黑盘征”,椎间高度均不同程度缩窄,2例有明显髓核组织向后下方脱出。本组8例均再次手术治疗,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责任椎间隙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组织摘除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恢复椎间高度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原则:横行切断棘上韧带上、下牵开并保留,进入椎管入路均选择病灶对侧咬除椎板后显露正常组织逐步向病灶侧仔细分离与切除黄韧带,如遇黄韧带与硬膜囊致密粘连,秉着“宁可绕道而行,而不迎面直行”原则[2],钝性结合锐性分离方法保留部分粘连于硬膜囊黄韧带,也避免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行全椎板减压并保留两侧小关节的完整性,椎管后方减压彻底后,神经根管有骨性狭窄进行扩大减压,显露出病灶侧神经根并牵开将突出髓核组织摘除,刮匙将椎间盘残余髓核组织与终板刮出至椎体上、下椎体骨面,长针头进行抗菌素水加压冲洗椎间盘,最后经椎弓根螺钉撑开恢复椎间高度后行椎间植骨融合,后将保留的棘上韧带予以10号丝线予以缝合[3]。 1.3 指标判定 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及差四项[4]。优:术后腰、退部疼痛消失,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腱反射可引出。良:腰部偶有酸胀痛感,双下肢无放射性疼痛,偶有下肢麻木,肌力正常,腱反射可引出。可:久坐与劳累后可感腰部疼痛感,腰部僵硬感,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偶有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及腱反射无异常。差:腰痛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存在,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下肢感觉及反射无改善。 1.4 结果 本组8例患者经再次复发手术治疗,均获得治疗,治疗率为100.00%。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2年,本组随访病例疗效优7例,可1例,术后恢复良好。 2.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原因较多,有非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此次8例患者可以明确的医源性因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没有一并处理神经管狭窄,手术后出血多,腰椎节段性不稳或神经根粘连。非医源性因素有年龄、外伤因素、职业因素,其他不明原因,年轻男性、从事久坐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工作,初次手术后患者对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事项、康复知识了解少。多因素均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复发。本组8例患者经首次术后再次出现椎间盘再次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下肢根性症状,均为同侧、同一椎间盘再次突出所致。首次进行手术治疗并非完整的椎间盘切除,经手术治疗后,患侧入路摘除髓核处的纤维环破裂,椎间盘与纤维环组织需经历长时间的愈合过程,期间需对患者进行随访与健康宣教,避免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可导致椎间盘内残余髓核组织及破裂未愈纤维环再次突出压迫神经根与硬膜囊[5];常规行椎间盘髓核组织摘除后行长针头椎间盘内反复加压冲洗,可将残余游离的髓核组织与破裂的纤维环组织冲洗出,彻底的去处松散与游离的椎间盘组织亦可减少再次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首次术后再次出现椎间盘再次髓核突出患者,再次手术常规行椎间盘髓核组织摘除后行长针头椎间盘内反复加压冲洗,可有效清除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减少再次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凤松.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2]孟庆忠.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J].现代养生B,2014,(3):45. [3]陈银河,申才良.三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3):211-214. [4]贾爱国.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13例再次手术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14,(17):346-346. [5]李万富.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外科治疗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114-115.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 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 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三) 证候诊断 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11 艾孜古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从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患有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宜穿带跟的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的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一、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最初24小时应保持平卧位,腰部垫小枕,可以压迫刀口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脉搏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使引流管受重压或折弯,维持其负压和无菌状态。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成份和总的引流量等。术后24小时内应反复检查病人阴部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情况,如果神经受压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同时引流管不够通畅引流量很少,说明椎管内出血量较多,局部形成血肿,导致神经受压。应立即手术探查,避免神经受压过久出现不可逆性瘫痪。 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给病人翻身,翻身时注意肩部和臀部同时翻转,保持腰部平直无扭曲。协助病人在床上平躺着解大小便,可以使用尿壶和一次性尿布等,注意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腰椎间盘急性期护理方法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腰椎间盘手术后要严格遵守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方法,做到预防术后腰椎间盘突出。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时间:2011-09-23 13:58来源:弘医堂作者:弘医堂专家组 腰椎间盘突出的迫害性极大,严重危害到部分病患的正常工作及生存,此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状,如坐骨神经痛(是由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以及神经根炎性反应和神经免疫因素起作用),该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或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轻瘫。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数不胜数,达到一个混乱的程度,但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仍困扰着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做到分型诊断和对应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西医的诊断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按病理分型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位置分型、形态分型、还有综合分型。 位置分型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分为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型、椎间孔外型。前两型常见,后两型少见,且多发于腰3~4和腰4~5水平。中央型又分类Ⅲ度,中央Ⅰ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2mm;中骨Ⅱ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4mm;中央Ⅲ度突出:突出居中,伸延到两侧。根据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分为肩上型、肩前型、腋下型。肩上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肩外侧;肩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腹侧,将神经根顶向后方;腋下型:突出物位于硬膜囊与神经根之间,神经根受压,向上迂曲变形。 形态分型分为:凸起型、破裂型、游离型。凸起型是纤维环内部破裂,外层因受髓核压力而凸起,常呈半球形,孤立凸起于椎间盘后外侧,居神经根外前方或内下方(约占30%)。临应表现:年轻,发病缓慢,发病初期腰痛重于腿痛,神经根刺激症状较明显,如皮肤过敏,但肌肉萎缩不明显。X线片可表现椎间隙前窄后宽。破裂型是纤维环全层破裂或几乎全层破裂(67%),已纤维化的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致部分软骨板向后移位入椎管,突出块表面高低不平,仅有薄膜覆盖,突出范围一般较凸起起型广泛,与神经根可有粘连。重者可压迫两条条神经根或产生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腰椎后凸为主要体态。X线片见相依为命本边缘硬化。个别造影显示较大的一侧或前方压迫,中央型突出我属此型。游离型比较少见,突出物已离开突出的破裂口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腔,可压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经根,临床征象与破裂型相似,神经根痛较轻,但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较重。非手术闻法以凸起型最好,破裂型次之,游率型应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分型:蒋位庄1985年提出了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三个分型,即弹力型、退变失稳型和增生狭窄型。 (1)弹力型 青壮年多见。常伴有跌、扑、闪、扭、等损伤史。发病急,腰痛明显,持续,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近些年来,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在不断地上升,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腰椎病,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及影响。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对于患者缓解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方法一:理疗法 通常情况下,理疗法主要包括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等疗法,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治标不治本,很难根治,故仅适用于轻型症状患者的缓解症状的治疗。 方法二:封闭疗法 该治疗方法主要是指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方法三:牵引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但在患者上身重力的压迫下,会回纳的髓核再次受压突出,病情反复发作。 方法四:腰背肌肌力训练 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起胸部和腰部,保持5-10秒钟,重复10次,每日1-2次,开始时重复次数少,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需要长期坚持锻炼。 方法五:止痛西药 只能止痛,不能治痛,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不但无益而且刺激肠胃,损伤肝肾。 方法六:推拿针灸 和物理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方法七:手术治疗 由于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临床上适合做手术的人群不足5%,加上费用高,创伤大,恢复期长,易复发等特点,所以根本无法全面推广。 常用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制动疗法:急性期适合制动疗法,患者睡硬板床2-3周,尽量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腰椎牵引:适合于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可以在急性期开始使用该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 中医疗法:外敷中药[]即可缓解,一般坚持使用即可有不错效果。 手法治疗 患者侧卧位,医者于局部采用揉、滚、推、拔、穴位点按、掌压、下肢牵拉与拔伸、侧扳等手法治疗疾病,手法应先轻而缓,后重而快,用轻手法结束。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1次,20日为一个疗程。 运动疗法 脊柱柔韧性训练:患者采取坐位,保持骨盆不动,放松腰背肌肉,做腰部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运动速度应该平稳缓慢,幅度可以逐渐增大。 腰背肌肌力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起胸部和腰部,保持5-10秒钟,重复10次,每日1-2次,开始时重复次数少,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需要长期坚持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电子教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时间:2011-09-23 13:58来源:弘医堂作者:弘医堂专家组 腰椎间盘突出的迫害性极大,严重危害到部分病患的正常工作及生存,此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状,如坐骨神经痛(是由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以及神经根炎性反应和神经免疫因素起作用),该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或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轻瘫。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数不胜数,达到一个混乱的程度,但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仍困扰着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做到分型诊断和对应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西医的诊断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按病理分型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位置分型、形态分型、还有综合分型。 位置分型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分为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型、椎间孔外型。前两型常见,后两型少见,且多发于腰3~4和腰4~5水平。中央型又分类Ⅲ度,中央Ⅰ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2mm;中

骨Ⅱ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4mm;中央Ⅲ度突出:突出居中,伸延到两侧。根据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分为肩上型、肩前型、腋下型。肩上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肩外侧;肩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腹侧,将神经根顶向后方;腋下型:突出物位于硬膜囊与神经根之间,神经根受压,向上迂曲变形。 形态分型分为:凸起型、破裂型、游离型。凸起型是纤维环内部破裂,外层因受髓核压力而凸起,常呈半球形,孤立凸起于椎间盘后外侧,居神经根外前方或内下方(约占30%)。临应表现:年轻,发病缓慢,发病初期腰痛重于腿痛,神经根刺激症状较明显,如皮肤过敏,但肌肉萎缩不明显。X线片可表现椎间隙前窄后宽。破裂型是纤维环全层破裂或几乎全层破裂(67%),已纤维化的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致部分软骨板向后移位入椎管,突出块表面高低不平,仅有薄膜覆盖,突出范围一般较凸起起型广泛,与神经根可有粘连。重者可压迫两条条神经根或产生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腰椎后凸为主要体态。X线片见相依为命本边缘硬化。个别造影显示较大的一侧或前方压迫,中央型突出我属此型。游离型比较少见,突出物已离开突出的破裂口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腔,可压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经根,临床征象与破裂型相似,神经根痛较轻,但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较重。非手术闻法以凸起型最好,破裂型次之,游率型应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分型:蒋位庄1985年提出了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三个分型,即弹力型、退变失稳型和增生狭窄型。 (1)弹力型

(完整版)颈椎间盘突出中医病历模板

XXX 入院记录 科别:中医科病房:床号:住院号:13469中医科住院病历第 1 次过敏史:无

XXX病历续页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床号:住院号:13469

XXX病历续页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床号:住院号:13469 2018年3月12日 11:20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患者, XXX,女,45岁,以“颈项部疼痛20天,加重4天”为主诉于2018年3月12日10:45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部疼痛,未予重视,休息后症状未见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后颈项部疼痛缓解,停药后复发,就诊于XXX,行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轻度突出,未曾治疗,4天来,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为求系统治疗,遂于今日就诊我院,门诊以“颈椎间盘突出”收住本科。刻下:颈项部疼痛,颈椎活动轻度受限,偶见头痛头晕,未见晕厥,无夜间加重,无双下肢踩棉花样感,舌质红,苔白,脉细数。既往史:既往体健,查体:BP 120/65mmHg,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侧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两耳及鼻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舌体居中,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检查:颈强,颈部活动尚可,脊柱无明显侧弯,右侧风池穴、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试验(-),霍夫曼氏征(-)。初步诊断:中医:项痹(气滞血瘀证) 西医:1、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以“颈项部疼痛20天,加重4天”为主症入院,属中医“项痹”范畴。中年女患,结合“舌质红,苔白,脉细数,符合中医“气滞血瘀”。中医鉴别诊断:1、肌痹症:本病好发于20-50岁的女性,其证候是颈部、肩部、背部、腰部、髋部均疼痛。自觉晨起关节僵硬,并伴畏寒、少汗等症,有交替性腹泻、便秘。西医诊断依据:1中年女患;2、因“颈项部疼痛20天,加重4天”入院;3查体:颈强,颈部活动尚可,脊柱无明显侧弯,右侧风池穴、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试验(-),霍夫曼氏征(-)。西医鉴别诊断:1、颈肋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臂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则肌肉萎缩无力、手部青冷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外院CT可以鉴别。诊疗计划:1、中医科III级护理。2三日内完善各项辅助检查。3、普通针刺、颈椎推拿、牵引等治疗。4、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住院医师: 2018年3月13日 08:39 XXX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XXX主治医师查房,颈项部疼痛未见好转,诊视病人后分析:(1)45岁女性,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