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必修一梳理班级_____姓名_____

《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草创未就(完成)

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

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

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

4、而致千里(达到)

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

致意(表达)

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7、用心一也(因为)

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二、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

顺风而呼(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

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

青,取之于蓝(代词)

輮使之然也(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

《师说》

复习要点:

一、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①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①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③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②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④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⑤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①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②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③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④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3)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②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二、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三、写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段意

论点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

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一、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二、常用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4、如是而已(罢了)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四、虚词

1、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

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

4、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对于)

其皆出于此乎(从)

不拘于时(被)

5、乎

生乎吾前(在)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

6、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7、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

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译:

2、不拘于时(被动句)

译: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译:

《赤壁赋》

一、实词

1、七月既望(农历十五)

2、举酒属客(“嘱”,劝酒)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托管)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冠盖相属(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嘱托)

属四方多难(适逢)

天下属安定(适才,刚刚)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类)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归属,隶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

3、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4、正襟危坐(端正)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当/攻占)

6、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7、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

8、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9、肴核既尽(已经)

10、吾与子之所共食(“适”,享用)

二、虚词

1、而

倚歌而和之(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转折)客喜而笑(修饰)

2、之

月出于东山之上(的)纵一苇之所如(主谓取独)凌万顷之茫然(定后标志)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取独)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3、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寄蜉蝣于天地(在)

4、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三、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译: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译:

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译: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译:

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译: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译:

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置)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实词

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

2、到则披草而坐(用手分开)

3、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韩厥告赵朔趣走(同“促”,赶快)

趣赵兵亟入关(同,“促”,催促)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取)

4、缘染溪(沿着)

缘木求鱼(攀援)

5、外与天际(交会)

二、虚词

1、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修饰)

披草而坐(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承接)

穷山之高而止(承接)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修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转折)

2、以

相枕以卧(修饰)

夜则以兵围寓所(率领)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

以至晋鄙军之日(在)

3、乎

悠悠乎与颢气俱(形容词词尾)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形容词词尾)

三、常用词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未曾)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之后)

4、游于是乎始(从此)

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译: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译: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

文言文必修二梳理

班级_____姓名_____

《六国论》

一、实词

1、非兵不利(兵器)

2、六国互丧(交互)

3、率赂秦耶(都,皆)

4、固不在战矣(本来)

5、思厥先祖父(代词)

6、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起视四境(看)

7、举以予人(拿)

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

9、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10、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

11、以地事秦(侍奉)

1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与战胜而得者(介词,与)

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

1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14、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李牧连却之(击退)

16、洎牧以谗诛(等到)

1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

18、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9、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运数,理数)

20、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判断,估计)

21、并力西向(合)

22、苟以天下之大(如果)

2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成例)

24、智力孤危:智,智谋;力,力量。孤,孤立,孤单;危,危急。

25、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咽下;咽,咽喉。

26、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可以;以,凭,凭借。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它的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到……]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凭借

8、后秦击赵者再.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三、活用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作动,保全]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状,按道理]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义,名作动,坚持正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击退]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名作动,侍奉] [名作动,礼待]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10、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

四、虚词

1、而

赂秦而力亏(因果)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转折)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转折)

二败而三胜(并列)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转折)

战败而亡(因果)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接)

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以有尺寸之地(“而)

举以予人(来)

以地事秦(用)

洎牧以谗诛(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

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3、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两个分句间并列)

4、于

赵尝五战于秦(和)

5、之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取独)

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

胜负之数(的)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词/的)

苟以天下之大(定后标志)

6、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五、固定结构

1、以……为……

表示处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当作)……”。由介词“以”和动词“为”构成。“以”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意思是:“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2、为……之所……

表示被动,相当于“为……所……”。“为”是介词,“所”是结构助词,“之”字无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六、文言句式翻译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译:

2、洎牧以谗诛

译: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译: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

译:

5、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译:

6、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省略句) 暴(于)霜露

译:

7、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

8、互文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

文言文必修三梳理

班级_____姓名_____

《五人墓碑记》

一、一词多义

2、发:

又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fà)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3、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仅仅,只有)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4、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私见张良(暗地里)

二、词类活用

为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缇骑按剑而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地方)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名词,大义) 三、古今异义:

慷慨得志之徒(意气激昂的;大方)

吴之民方痛心焉(哀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动作为;动作)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指代生命;带头的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视五人之死(比较;看)

四、虚词整理

解释下列虚词

1、于:

士大夫请于当道(向)

且立石于其室之门(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于)

2、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代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代词)

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3、以:

以旌其所为(用来,表目的)

敛资财以送其行(来)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因为) 五、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谁为哀者?

3、为谁悲哀呢?

《鸿门宴》

一、一词多义

1、举: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

杀人如不能举(完,尽)

2、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3、谢

樊哙拜谢,起(道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谢罪)

二、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

我得以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意身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张开翅膀那样)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剑项王(使…跟从,率领)

三、古今异义

山东(崤山以东;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婚姻(儿女亲家;因为结婚而产生的关系)

出入(偏义词,指入;有偏差)

非常(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河北(黄河以北; 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四、虚词整理

1、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想)

约为婚姻(作为)

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形式)

何辞为?(语气词)

2、而: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承接)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表修饰)

樊哙拜谢,立而饮之(表修饰)

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转折)

五、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客何为者

3、沛公安在?

4、若属皆且为所虏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

鄙: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浅薄)

蜀之鄙有二僧(边缘地区)

二、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

越国以鄙远(见上)

既东封郑(名词作动词,以…为边境)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受损失)

三、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主方)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远门时带的包裹)

四、虚词整理:解释下列虚词

1、其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表语气,商量,还是)

2、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

将焉取之(哪里)

五、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

2、晋,有什么可以满足他的呢?

3、以其无礼于晋

4、因为他(曾经)对晋无礼

之:

(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郑国,代同)

以: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因,介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在东边。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傍晚。2.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军。

越国以鄙远鄙:作为边邑。

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作动词。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3.动词活用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4.动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

若亡郑而又益于君亡:使……亡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

②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同上)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或百步而后止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二、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项脊轩志

一、实词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环顾,放置)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2、余稍为修葺(作)

3、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围绕,挡住)

4、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等到,分家)

5、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向)

6、已为墙(已而)

7、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喂养)

8、大母过余曰(探望)

日过午已昏(超过)

人往,从轩前过(经过)

9、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整日,象)

10、比去,以手阖门(等到,合)

11、吾妻来归(出嫁)

12、或凭几学书(靠这书桌)

13、吾妻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

14、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15、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从余问古事(跟从)

二、虚词

1、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来)

(3)能以足音辨人(凭)

(4)以手阉门(用)

2、而

(1)而庭阶寂寂(并列)

(2)墙往往而是(修饰)

(3)客逾庖而宴(修饰)

(4)而母立于兹(你的)

(5)呱呱而泣(修饰)

3、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音节助词)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助词)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

4、于

(1)室西连于中闺(和)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3)其制稍异于前(和)

(4)某所,而母立于兹(在)

5、为

(1)已为墙(砌成)

(2)余既为此志(写)

6、乃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于是)

《长亭送别》

1、重点词语:

玉骢cōng迍迍zhūn笑靥yè 揾wèn

金钏chuàn 挣揣chuài 玉醅pēi谂知shěn

一春鱼雁无消息:指书信。

恨不倩梳林挂住斜晖:请,央求

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揩拭

挣揣一个状元回来:争取,博取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迷恋。

谨赓一绝,以剖寸心续作,酬和

却告了相相思回避:同“恰”,才,刚刚。

2、成语: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形容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

口占一绝:随口做成一首绝句。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也说天涯地角、海角天涯。

3、名句默写:

“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这四则唱词: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逍遥游

⑴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有——又

⑵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然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⑶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4)宾语前置:

而莫之夭阏者

之二虫又何知

彼且奚适也:奚适,“到哪儿”。

奚以知其然也:奚,“何、什么”;奚以,“凭什么”。

奚以……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一、实词

1、此小大之辩也((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变化)

2、之二虫又何知(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智慧)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圣人无名(声名)

4、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5、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6、亦若是则已矣(而已)

7、而後乃今将图南(计划向南飞)

8、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急速,着落,时或,落下)

9、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去往,返回,饱的样子)

10、朝菌不知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1、众人匹之(比)

1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不毛之地)

13、行比一乡(合)

14、而征一国者(信)

1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指责,更加/愈加)

二、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取独)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取独)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取独)

(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这)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2.而

(1)怒而飞(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修饰)

(3)决起而飞(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却)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却)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却)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就)

(2)时则不至(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那么)

4.以

(1)以五百岁为春(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3)奚以知其然也(凭)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因为)

5.于

(1)彼其于世(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在)

(3)彼其于世(对于)

6.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

7、焉

(1)有鱼焉,其广数千里(语气词)

(2)置杯焉则胶(兼词,于之)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 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 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 一、文言实词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

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悲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 ) ) ) ) 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必修五文言文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和理解性默写(有参考答案)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义:;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今义: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今义:出征的士兵 6.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风波:古义:;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7.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人事: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 二、写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意思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乐琴书 ..以消忧 5、或棹.孤舟 6、实迷途 ..其未远 7、携幼.入室 8、审容膝之易安. 9、眄庭柯以怡.颜 1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三、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③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⑦行年四岁《陈情表》 ⑧《琵琶行》 ⑨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④三百六十行 ⑤金银器物皆行滥,非真物。 2.引 ①引而不发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⑧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⑨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 3、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四、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将有事于西畴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问征夫以前路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7、既自以心为形役 8、遂见用于小邑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稚子候门 11、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微T33760379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 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可打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 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 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 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 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5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小舟至绝壁下 绝不相干 6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7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赵使者相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左右欲引相如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最新整理)(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全部内容。

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陈情表 一虚词 1.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 3.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2019年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词整理(学生版) 《陈情表》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 既无伯叔, 终鲜 . 兄弟 门衰祚 . 薄, 晚有儿息 .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 . 疾病逮 . 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寻 . 蒙国恩,除 . 臣洗马臣具 . 以表闻, 辞不就职 凡在故老,犹蒙矜 . 育不矜 . 名节 过蒙拔擢 ..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 但以刘日薄 . 西山母孙二人, 更 . 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愿陛下矜 . 愍愚诚,听 . 臣微志,庶 . 刘侥幸,保卒 . 余年 前太守臣逵察 .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 臣秀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欲苟 . 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 . 视无可置 . 者余稍 . 为修 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 . 南日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 庭中始为篱, 已 . 为墙, 凡 . 再变矣某所, 而 . 母 立于兹 比 . 去, 以手阖门顷之 . , 持一 象笏至 轩凡 . 四遭火, 得不焚, 殆 . 有神护者后五年, 吾妻来归 . 吾妻归宁, 述诸 . 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 . 何谓阁子也? 迨 .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 . 小门 , 墙往往 .. 而是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 . 之甚厚 大母过 . 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 .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 女郎也?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 稍异于前 《报任安书》 阙然久不报,幸 . 勿为过 . 固 . 主上所 戏弄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金就砺则利( )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赵王畏秦,欲毋行(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引而不发(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 将信将疑( ) 出郭相扶将( ) 将功赎罪(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绝不相干( ) 6.辞 归去来兮辞( ) 辞不赴命( ) 停数日,辞去( )

动以朝廷为辞( )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眄庭柯以怡颜( ) 5.悦亲戚之情话( ) 6.乐琴书以消忧( ) 7.倚南窗以寄傲( )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

苏教出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性训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性训练 【本资料使用方法】: 第一轮使用法:先用一纸片遮住右边的答案,然后自己逐题做下来,每做一题后把遮住答案的纸片下移一下露出该题答案,把你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对照一下:对的,相信你以后也不会错,若错了,则自己将该题打个叉,这些题就是你的知识盲点,你得在校对后,想一想,弄弄明白。 第二轮使用法:将第一轮筛选出的错题如第一轮方法般再做一次,还有错的,再打叉,再想一想,弄弄明白。第N轮使用法:即第二轮方法的反复使用。(N=你的错误次数) ※古今异义点击※

高二语文必修五复习之一:文学常识与课文解读(教师版) 1.下列有关文体知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相当于书序,如《<物种起源> 导言》。 B.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这类文章既具有科学的知识性,又有文艺的趣味性,如《南州 《景泰蓝的制作》。 C.“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 D.“志”是古代一种以叙事为主,兼可议论或抒情的文体,相当于“说”这种文体,如清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D ) A.周晓枫—中国当代—《上帝的隐语》—散文集叶圣陶—中国现代—《倪焕之》—长篇小说B.帕斯卡尔—法国—《思想录》—哲理散文王羲之—东晋—《<兰亭集>序》—书序C.周国平—中国当代—《灵魂只能独行》—哲理散文鲁迅—中国现代—《华盖集续编》—杂文D.屈原—战国—《楚辞》—古代诗歌杜牧—唐代诗人—《过华清宫》—七绝3.选出下列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不当的一项( B )A.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作品善于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情节生动、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往往既有现实主义的刻画,又有浪漫主义的诗味。 B.《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经典悲剧,而《亨利四世》则是他经典历史剧中的代表作。 C.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包括《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主要描写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封建意识、封建顽固势力和各种自私欺骗行为而进行的斗争。 D.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兴起,从那时起世界文学产生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著名作家、诗人,如意大利的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英国戏剧之王——莎士比亚。 4.下列关于元杂剧的知识,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末,扮演男角色,分为正末、副末、外末,其中外末扮演青年男子;旦,扮演女角色,分为正旦、副旦、小旦、老旦等,其中正旦扮演女主角。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专用术语,又称“介”;云,即指“道白”,表明以下是用口语说而不是唱。 C.元曲指的是元代的主要文学艺术——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其中“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快活三、耍孩儿”等都是曲牌名。 D元杂剧都是一本四折,每折限用由同宫调同韵的一组北曲套曲加道白组成。 5.选出不属于“元曲四大家”代表作的一项( C )A.《窦娥冤》 B.《汉宫秋》 C.《西厢记》 D.《倩女离魂》 6.选出不属于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的一项( D )A.关汉卿《拜月亭》B.王实甫《西厢记》C.郑光祖《倩女离魂》D.白朴《梧桐雨》 7.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D )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C.“楚辞”作为一种诗体名称,是战国时代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因其以屈原之《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诗”。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指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必修五文言知识总结(全)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将有事于西畴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必修五梳理余氏复习 陈情表 一、实词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早、“悯“忧伤、不幸) 2、慈父见背(我) 3、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 犹蒙矜育(怜悯) 愿陛下矜愍愚诚(怜悯)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顾惜) 4、九岁不行至于成立(不会行走,成人自立) 5、终鲜兄弟(又,少) 6、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浅,儿子) 日薄西山(逼迫) 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 8、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9、逮奉圣朝(等到) 10、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因为,承担,推辞) 1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被授予) 1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被授予) 13、当待东宫(担任) 14、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捧、一天天) 15、过蒙拔擢(提拨) 1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没有—办法)) 17、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庶几或许。终) 18、谨拜表以闻(呈上) 二、虚词 1.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凭) (3)臣具以表闻(用) (4)谨拜表以闻(来)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 2.于 (1)急于星火(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向、对) 3.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取独) 4、则 (1)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但)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但)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因此我向陛下尽忠尽职的日子还很长。 2、而刘夙婴疾病 但是刘母一直被疾病缠绕。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我因为不幸,幼年遭遇不幸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的呈上表来使您知道。 项脊轩志 一、实词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环顾,放置)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2、余稍为修葺(作) 3、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围绕,挡住) 4、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等到,分家) 5、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向) 6、已为墙(已而) 7、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喂养) 8、大母过余曰(探望) 日过午已昏(超过) 人往,从轩前过(经过) 9、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整日,象) 10、比去,以手阖门(等到,合) 11、吾妻来归(出嫁) 12、或凭几学书(靠这书桌) 13、吾妻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 14、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15、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从余问古事(跟从) 二、虚词 1、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来) (3)能以足音辨人(凭) (4)以手阉门(用) 2、而 (1)而庭阶寂寂(并列) (2)墙往往而是(修饰)

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曷不委心任去留 2.所赖君子见机 3.乃瞻衡宇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5.北冥有鱼 6.三餐而反 7.小知不及大知 8.此小大之辩也 9.而征一国者 10.旬有五日而后反 11.而御六气之辩 12.夙遭闵凶 13.常在床蓐 14.零丁孤苦 二、解释加点的词 曷不委心 ..任去留实.迷途其未远恨.晨光之熹微 三径就.荒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北海虽赊.置杯焉.则胶适.莽苍者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寻.蒙国恩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或棹.孤舟策.扶老以流憩 乐.琴书以消忧园日.涉以成趣 眄庭柯以怡.颜襟.三江而带.五湖 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目.吴会于云间腾.蛟起.凤 屈.贾谊于长沙《齐谐》者,志.怪者也 不过数仞而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彼于致.福者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谨拜表以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四、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5.既自以心为形役 6.纤歌凝而白云遏 7.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而末之夭阏者 9.奚以知其然也 10.去以六月息者也 1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1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五、相关文化常识 1.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是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遂谓礼遇宾客为“”。2.我国的假日制度由来以久,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政府官员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这是因为,官员休息那天要沐浴更衣,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作“五日休”。到了唐代永徽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下旬,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浣”也是洗头洗身的意思。 3.序属三秋:季秋,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 4.古代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因身体不够强壮,故称。 5.期功:在宗法制度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指关系近的亲属。期,周年,指穿一周年丧服的人。功,大功服丧,小功服丧的人。 6.东宫指,洗马是。 7.东隅:的地方,表示早。桑榆:的地方,表示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8.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 9.孝廉:汉代以来的一种科目,举荐,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授职。 (3)擢,官职。(4)迁。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官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称。 【古代授官称谓】 (1)征:,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2)辟:招聘授官。(3)选:量才授官。(4)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5)举:。(6)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7)简:任命。(8)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9)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10)起:或罢官后再授官职。(11)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1)领:常指。(2)摄:。(3)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4)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5)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6)知:同“判”(7)权:暂代官职。(8)假:同“摄”。(9)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10)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