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

第1单元走进细胞

一【三维目标】

1

2

2.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能力方面

3.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3.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难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1.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无细胞结构,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1.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1.1.1共分为9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1.1.2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1.1.1.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对光、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然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视野亮度,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规律:①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②物像与实物移动方向相反。

1.3.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1.3.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3.3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1.3.4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1.3.5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本单元应重点关注: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排序,种群、群落等概念的内涵及与后面知识的联系。

2.显微镜操作方法。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辨别。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2

第2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三维目标】

1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2.1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能力方面

3.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功能 说出核酸的种类、DNA 和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

细胞

的元

?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 、H 、O 、N 、P 、S

基本元素:C 、H 、O 、N

最基本元素:C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等

1.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2.1化合物分类?????无机物???

??水无机盐

有机物?????蛋白质

核酸糖类脂质

1.2.2无机物

(1)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③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等; (2)无机盐

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②生理作用

????

?构成细胞中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中含Mg 、血红蛋白中含Fe 等。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缺钙会抽搐。

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如:Na +、HCO -3、HPO -4等。

1.3有机物

1.3.1蛋白质

①元素组成:除C 、H 、O 、N 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 ②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通式CRHNH 2COOH 。

③构成方式: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④多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

⑤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⑥功能的多样性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中的蛋白质。

催化作用:绝大多数的酶。

调节作用: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

1.3.2

1.3.3

1.3.4

1.4检测蛋白质、DNA 、RNA 、还原糖和脂肪的实验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

DNA +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 +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斐林试剂+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

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

本单元内容较多,应重点关注:

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组成元素、功能及检测方法(实验)。 ②核酸的分布(实验)、组成元素、功能及与蛋白质的关系。 ③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3

第3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三维目标】

1、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能力方面

3.1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 3.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4进行实验数据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细胞的基本结构 1.1.1细胞膜

1.1.1.1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1.1.1.2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1.1.3制备方法: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一系列细胞器)放入清水后,让其吸水涨破,过滤。

1.2细胞质

1.2.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的液体部分。 1.2.2

1.2.3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运输囊泡

高尔基体――→加工

成熟的蛋

白质――→运输囊泡

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分泌蛋白。这个过程中,需要线粒体供能。1.3细胞核

1.3.1功能: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1.3.2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膜上有核孔结构

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上贮存着遗传信息

1.4细胞壁

1.4.1植物、细菌等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

1.4.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的功能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4.3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 1.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5.1观察叶绿体: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取放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制成装片观察(低倍镜→高倍镜) 1.5.2观察线粒体:载玻片上滴1滴健那绿染液→取口腔上皮细胞→盖上盖玻片观察(低倍镜→高倍镜) 1.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6.1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6.2功能: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许多酶的附着位点;为许多生化反应提供场所;分隔细胞器,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本单元应重点关注:

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辨别。

③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及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④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4

第4单元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三维目标】

2、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能力方面

3.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3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点】

解释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举例 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1.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保持原状。

1.1.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吸水和失水。1.1.3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的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观察原生质层与液泡的变化→滴加清水→观察原生质层与液泡的变化

1.1.4质壁分离的内因:

1.1.4.1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1.1.4.2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2.11970年,科学家用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2.2.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它具有一定流动性(一定流动性/恒定性)。

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流动。

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作用。

2.3

本单元应重点关注:

1.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联系及图形辨别。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及图形辨别。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6

第6单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一【三维目标】

3、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能力方面

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以及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1.1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1.1.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①用透气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氧气抑制无氧呼吸的病原菌的繁殖生长; ②提倡慢跑→防止产生大量乳酸(剧烈运动缺氧);

③给植物松土、稻田定期排水→保证氧气的供给,促进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缺氧产生酒精使根腐烂。

1.21.

2.1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2.2场所

叶绿体?????双层膜

基质

基粒?????多个类囊体堆叠而成色素?????类胡萝卜素(1/4)

?

???

??

???

?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3/4)?

???

??

???

?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吸收红光、蓝紫光

1.2.3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温度、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本单元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以图表信息为载体对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的非选择题。应重点关注:

①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及意义。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过程及应用。

③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及与生产和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8

第8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三维目标】

4、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能力方面

3.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3.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重点】

简述孟德尔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概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难点】

进行模拟实验,体验性状分离比的产生过程(实验)

解释基因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基因分离定律

1.1.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相对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2)过程:开花前给母本去雄,套袋;成熟后再人工辅助授粉,套袋。(如图所示)

F2基因型DD∶Dd∶dd=1∶2∶1

F2表现型高茎∶矮茎=3∶1

1.1.2对性状分离的解释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不同的彩球分别代表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1.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方法:测交(让F1与隐性类型杂交)

1.1.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自由组合定律

1.2.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

(1)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其比例分别是1∶1∶1∶1。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有16种(4×4)。

F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其中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自出现的概率都是1/16;

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自的出现概率都是1/8;双杂合子的出现概率是1/4。表现性状4种,其中Y__R__∶Y__rr∶yyR__∶yyrr=9∶3∶3∶1。

1.2.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方法:测交(F1:YyRr×yyrr→4种表现型,比例是1∶1∶1∶1)。

1.2.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本单元应该重点关注:

①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解释、验证和概念。

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如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亲代和子代基因型的判定、简单的遗传系谱分析、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定律与育种和遗传病的预防等。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重点内容,应高度重视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9

第9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三维目标】

5、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3、能力方面

3.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3.3尝试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

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原因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1.1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它们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列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1.1.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在显微镜下根据染色体的特点识别不同时期细胞(三看识别法:一看染色体奇偶数目;二看同源染色体有无;三看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1.1.3受精作用

(1)概念: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

1.2基因在染色体上

1.2.1萨顿的假说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类比推理的结论不具可靠性。

1.2.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2.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伴性遗传

1.3.1

1.3.2

如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性别的早期鉴定。

本单元应重点关注:

①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的过程。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③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应用;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联系和区别;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0

第10单元基因的本质

一【三维目标】

6、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认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3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3、能力方面

3.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2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3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说明基因与DNA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1944年美国艾弗里

活S 菌?????多糖或蛋白质

DNA

DNA 水解物

+R 菌培养基 → ????

?R 菌R 菌+S 菌R 菌

结论:转化因子是DNA 。

1.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斯,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

????32

P 标记DNA

35

S 标记蛋白质 结论:DNA 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1.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结论:RNA 也是遗传物质。 1.4DNA 分子的结构

1.4.1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1.4.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2)DNA 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3)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1.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A +G)/(T +C)的比例呈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 分子中,(A +T)/(G +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1.6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假说—演绎法、模型方法)。 1.7DNA 的复制 1.7.1基本条件

模板:亲代DNA 的两条母链; 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

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

1.7.2特点:(1)半保留复制;(2)边解旋边复制。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1.8.1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其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1.8.2DNA 分子的特性 (1)多样性; (2)特异性; (3)稳定性。

本单元内容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基础,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热点内容。应重点关注: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②DNA 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③基因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1

第11单元基因的表达

一【三维目标】

7、

2

2.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3、能力方面

3.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

3.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3.3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教学重点】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三【教学难点】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1.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1.2

1.2

1.2.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957年克里克

1.2.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3)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表现型(性状)。

本单元内容既与DNA的结构和复制分不开,又与遗传变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解释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将是学业水平考试的热点。应重点关注:

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2

第12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一【三维目标】

8、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3、能力方面

3.1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2进行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

3.3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了解基因诊断在遗传病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科学发展、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基因突变

1.1.1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2)随机性;(3)不定向性;(4)低频性;(5)多害少利性。

1.1.2人工诱变

(1)原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2)过程:生物→辐射、硫酸二乙脂等诱导→基因突变→变异类型→选育良种。

(3)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创造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

1.1.3基因重组:

(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③人工重组型:DNA重组技术,即基因工程。

(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染色体变异

1.2.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

1.2.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染色体组: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染色体。如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为22(常染色体)+X或22(常染色体)+Y。

(2)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

(3)二倍体和多倍体:共同前提是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做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做多倍体。

1.2.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原理:用低温处理正在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2)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如生产三倍体无籽西瓜。

1.3人类遗传病

1.3.1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3.2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调查方法)。

1.3.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2)遗传咨询。

1.3.4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本单元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等,加上本单元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如育种原理的应用、遗传病的防治、遗传方式的判断等,这些都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热点内容。应重点关注: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原因、特点及实例。

②基因重组的概念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③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概念。

④遗传病的类型、原因及实例。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3

第13单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一【三维目标】

9、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3、能力方面

3.1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2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

说明杂交育种的原理、过程

说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实例

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说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实例

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

②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4

第14单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三维目标】

10、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3、能力方面

3.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

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阐明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 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说明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阐明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 说明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概述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1.1.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1.1.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连线):

1.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a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即

基因频率=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某个基因的数目

×100%。

c.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种群中出现的概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②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②隔离:

a.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作用: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意义: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2.2生物多样性:

(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本单元涉及的概念较多,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种群、物种、隔离等概念及概念的应用,简单的基因频率的计算等是学业水平考试常考的内容。应重点关注:

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5

第15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三维目标】

11、

2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难点】

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2018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 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即噬菌体)和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HIV)。 3、常见的RNA病毒有: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 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 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 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 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蓝线支细衣)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食用 菌)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 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 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1 内容地位 本节为(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遗传与进化》第6章的内容。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 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伴 性遗传”等相关内容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边做边学,一个积 极思维,一个知识海洋,一个尝试调查人类的遗传病,一个拓展视野。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许多疾病受遗传物质控制,能在 上下代之间传递,而且多数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只能采取各种监测、预防措施,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在婚前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就显得 尤为重要。通过此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指导他们 科学的认识遗传病,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 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①概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②举例说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③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方法。 2.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染色体剪贴配对操作理解先天智力障碍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②通过苯丙氨酸耐量试验,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和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 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 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2.4 重点难点。①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 预防;②难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5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调查法、辩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②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小节):引言 教师活动(第一小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 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 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在:自由水(约%)和结合水(约%),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 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C-G,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 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 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O 2、CO 2 、 H 2 O、酒精、甘油 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 胞 (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载体,需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各种无机盐离子 (3)胞吞作用、胞吐作用:需能量,不需要载体,如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胰岛素的分泌等 17.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合成。溶酶 体:消化车间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动物和低等植物)。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18.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中心。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吴卫红21400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节内容。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质疑、探究、思悟为主体,以教师点拨、辨析、归纳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特点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生物学的每一个概念、理论、思想的提出都要依靠大量的观察和实验。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为下一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铺设道路。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7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1-40题,共4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实验().. A.细胞器B.细胞质C.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膜 2.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叙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②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③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④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② ④①③ 3. 绿色植物体叶肉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B.叶绿体C.中心体D.液泡 4. 下列哪项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 . A. B. 线粒体膜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膜 5.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细胞器 6. 右图所示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7.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 )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在、嵌入、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C.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也可以运动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8.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在25℃条件下,按下表处理,在相同时间() A.糖类B.脂肪C.ATP D.蛋白质 10.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11.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A.细胞B.细胞D.细胞() A.1种B.2种C.3种D.4种 13. 在“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模型。他模拟的 时期是() 1 A.减数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4.能正确表示男性色盲基因型的是() Bb bb bB A.XXB.XXC.XY D.XY 15.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6.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控烟又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下图为一幅禁烟宣传画, 吸烟有害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烟草中所含的大量放射性致癌物质可能引起()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联会紊乱 D.细胞分裂受抑制 17.能诱导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物质是() A.CaCl2 B.亚硝酸盐C.尿素D.秋水仙素 18.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B.猫叫综合征C.色盲D.血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普通高中生物基础会考试卷及答案

海南省2015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 生物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选项方框涂黑。若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的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以及草稿纸、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其中第1至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至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干要求。) 1.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部分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A.酒精 B.乳酸 C.CO2 D.O2 2.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由于血糖浓度过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时复苏可注射适量 A.甲状腺激素 B.葡萄糖液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3.遗传咨询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下列情形中,不需要 ...遗传咨询的是A.男方幼年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白化病患者 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患者 4.为了使从市场买回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下列做法中最好的是 A.与熟木瓜共同存放 B.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C.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D.在冰箱中低温存放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兔的长毛和短毛 C.玉米的甜粒和非甜粒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6.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这说明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稳定性 D.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精简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1.生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使病毒,也只有依赖寄主细胞生活。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动物为例) 植物没有系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或(有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举例差异性统一性 原核 细胞细菌、蓝藻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都有细胞膜、细 胞质和核物质 2.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草履虫、酵母菌、 植物、动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 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菌前带“杆、螺旋、球、弧”字的生物属于细菌 3.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间,物像在哪里装片就要移向哪个方向,例:物象在右上方,要移到中间,要把玻片移向右上方 4 .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 C、H、O、N、P、S、K、 Ca、Mg ②微量无素: Fe、Mn、Zn、Cu、 B、Mo ④基本元素: C、H、O、N 最基本元素(生命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 C ,鲜重中含最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 O 生物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6、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检测: 待测化合物指示剂现象 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 甲基绿绿色 RNA 吡罗红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灰绿色 二氧化碳CO2溴麝香草酚蓝 澄清石灰水蓝变到绿再变到黄色石灰水变混浊 7、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基的不同。 (1)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Fe、S. (2)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约20种 (3)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不同导致氨基酸种类不同。 结构通式: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7、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 1、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3)重新化整的思路(Aa 自交→1AA:2Aa:1aa,其中aa 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 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一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 以“问题探讨”引入。 二、新课教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试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课堂练习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以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答案:1.略2.略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

高中生物精品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精品教案设计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贵港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陈唐武 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 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 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 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 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 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

上海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下(全)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解旋_________ 边 _______________ ,半保留___________ 复制 条件:模板DNA 两条链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_________ 、酶、能量意义: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吟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多核苷酸链____________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7 〕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 子碱基。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吟(A)、尿嘧啶(U)、鸟嘌吟(G和_ 胞嘧啶(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而有U (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通常是单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mRNA 、tRNA _、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______________ 模板:DNA —条链 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核糖核苷酸 ________________ 产物:mRNA _______________ (2)翻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 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 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B.纤维素C.糖原D.淀粉 2.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细胞中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与蛋白质多样 性无关的是 A.氨基酸种类B.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 C.氨基酸排列顺序D.蛋白质空间结构 3.科学家在人和动物脑组织中发现比吗啡更有镇痛作用的脑啡肽。组成脑啡肽的基本 单位是 A.氨基酸B.核苷酸C.葡萄糖D.脂肪酸 4.研究发现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与DNA相比,RNA中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吟(G)B.腺嘌吟(A)C.尿嘧啶(U)D.胸腺嘧啶(T)5.用绿色荧光标记膜蛋白的鼠细胞与红色荧光标记膜蛋白的人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经 过一定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膜上相互扩散。该现象表明细胞膜具有 A.流动性B.选择性C.特异性D.多样性 6.科学家利用转基因奶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药用蛋白。药用蛋白的合成场所是 A.核糖体B.细胞核C.中心体D.溶酶体 7.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如图1。①、④在细胞周期中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①→②→④→③ 8.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不同的临时装片上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同时间后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列图像。 其中滴加蔗糖溶液浓度最高的图像是 9.加酶洗衣粉能将衣物上的油渍清洗得更干净。发挥作用的酶属于 A.蔗糖酶B.脂肪酶C.淀粉酶D.麦芽糖酶 10.俗话说“病从口入”,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减少癌症发生的可能性。下列不宜长期食用的是A.新鲜蔬菜B.新鲜水果C.腌熏食品D.有机绿茶 11.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如《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正其行,通其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