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颜家族谱

颜家族谱

颜家族谱
颜家族谱

颜家族谱

(天下无二颜)

颜氏家世两支皆为黄帝后裔关于颜氏的辉煌家世,《姓纂》以及《通志》等书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颛顼帝的儿子叫作称,称的儿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所谓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又生了六个儿子,依序为樊、惠连、篯、来言、安、季连,而到了周武王兴师灭纣广封诸侯之时,就把老五安的一个叫作挟的后裔,封在邾地,亦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的地方,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之国,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由于夷父的字为颜,《公羊传》就称他为颜公,所以夷父的子孙也自此以“王父字为氏”而姓颜了。

不过,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颜氏还有另外的一支。该书是这样说的:“出琅琊,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

这一支颜氏,始祖是伯禽,而伯禽是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儿子,由于周公被周天子留在京城辅佐王室,就把他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国,地位尊贵而荣耀。因此,这一支颜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功在传统文化的周公,乃至圣君周文王,其家世背景,同样的光辉异常。

如上所述,颜姓有两支不同的来源,一支是源自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支是源自周公的儿子伯禽,可是,如果再往上推溯,颛顼

帝是黄帝的孙子,姓姬,而周文王一家人也是黄帝的姬姓后代,则算来算去,两支颜氏的得姓方式与时地尽管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根本都是同一血缘的黄帝后裔。两支颜氏,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全都发源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怪不得在先秦时期出人头地的颜姓人士,不是当时的鲁国人,就是齐国人。

先秦时期的颜氏名人,有如天上隐约闪耀星辰,虽然距离得那么远,但千百年来光华依然,其中最大最亮最受人仰慕的一颗星星,恐怕要算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了。颜回生前,一再受到孔子的赞扬,死后,更受到亿万人的敬仰,尊他为儒家思想的典范,从不会有人表示反对。

颜回的后代,跟孔子的后代一样,也是排行一定,所以追溯起来脉络分明,这一点,当然也是他们比其他姓氏幸运的地方。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累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 77年,北齐为此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

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稍后的唐朝初年,颜回的后裔又以大学者颜师古开始,学问事功两称不朽,使得颜氏的名气自此深入民心,颜师古是颜回的第三十七世孙,他对于传统学术的贡献少人能及。

颜真卿更加大名鼎鼎了,他不但以一手笔力遒劲的正草书而流芳百世,他一生忠于唐室的赫赫事功,更值得大书特书。

历史上的颜姓杰出名人,真是多得不得了,除了自颜回一脉以下的上述诸颜之外,另外像南北朝时宋朝的颜延元,以及清朝的颜元,也都是成就十分了不起,功在传统文化的文人。

颜家一世从颜回(字:子渊)开始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据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在孔教中颜回得到特别的尊重。颜回家境贫困,但其“一箪食,一瓢饮”的精神为后世传为佳话。颜回有才无寿,英年早逝,孔子对此非常难过。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家宗主班序:

第一世:颜回;

第二世:子——颜歆;

第三世:孙——颜俭;

第四世:曾孙——颜威;

第五世孙:颜芃;

第六世孙:颜亿;

第七世孙:颜岵;

第八世孙:颜卸;

第九世孙:颜誉。

第10世孙:颜产;

第11世孙:颜异;

第12世孙:颜愚;

第13世孙:颜逵;

第14世孙:颜律;

第15世孙:颜衷;

第16世孙:颜凯;

第17世孙:颜邃;

第18世孙:颜龠;

第19世孙:颜绰;

第20世孙:颜准;

第21世孙:颜阮,字怀珍;

第22世孙:颜亮,字世明;

第23世孙:颜敫,字士荣;

第24世孙:颜斐,字文林;颜盛,字叔台;

第25世孙:颜钦,字公若,諡曰“贞”;

第26世孙:颜默,字静伯,西晋汝阴太守;

第27世孙:颜含,字弘都;因平乱有功,封西平县侯,年九十三卒。谥曰靖;

第28世孙:颜髦,字君道;颜谦、颜约(皆颜含子)

第29世孙:颜綝,字文和,颜髦之子;颜显,颜约之子,曾任护军司马;

第30世孙:颜靖之,字茂宗,颜綝子;颜延之(384-456),字延年,颜显子;

第31世孙:颜腾之,字弘道,颜靖之子;颜竣,字士逊,颜延之子;

第32世孙:颜炳之,字叔豹,颜腾之子;

第33世孙:颜见远,颜炳之子;

第34世孙:颜协,字子和;

第35世孙:颜之仪,字子升;颜之推(531-590),字介,颜协第三子;

第36世孙:颜思鲁,字孔归;颜愍楚、颜游秦;

第37世孙:颜师古(581-645),字籀;颜相时;

第38世孙:颜趋庭,字茂实;颜扬庭、颜光庭,颜师古子;颜勤礼,字敬君;

第39世孙:颜尚宾,颜昭甫;

第40世孙:颜元孙,字聿修,颜昭甫之子;颜惟贞;

第41世孙:颜迢、颜春卿、颜耀卿;颜杲卿,字昕,颜元孙子;

颜真卿,字清臣,颜惟贞子;

第42世孙:颜传贽、颜季明;

第43世孙:颜文;

第44世孙:颜君佐、颜君雅;

第45世孙: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

第46世孙:颜承祜、颜涉、颜街;

第47世孙:颜仲昌、颜柽;

第48世孙:颜太初,字醇之;颜端;

第49世孙:颜复,字长道;颜继;

第50世孙:颜昌;

第51世孙:颜擎;

第53世孙:颜价;

第53世孙:颜顺;

第54世孙:颜宝;

第55世孙:颜椿;

第56世孙: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

第57代孙: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

第58代孙:颜拳,字克膺;

第59代孙: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

第60代孙:颜议,字定伯;

第61代孙:颜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袭;

第62代孙:颜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袭;

第63代孙: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之长子;

第64代孙: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

第65代孙: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十七年袭;

第66代孙:颜伯贞,字叔节,颜尹宗之子,万历二十七年袭;

弟颜伯廉,字叔清,万历三十四年袭;

第67代孙:颜光鲁,字宗旦;

第68代孙: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十四年袭;

第69代孙:颜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袭;

第70代孙: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袭;

第71代孙: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

第72代孙:颜士采,字庆田;

第73代孙: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

第74代孙: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十九年袭;

第75代孙: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

第76代孙:颜景育,字养斋,光绪十三年袭;

第77代孙: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

第78代孙:颜廷汉,颜世镛长子;

第79代孙:颜秉刚,颜廷汉之子,现任颜氏宗主;

第80代孙:“培”字辈;

第81代孙:“克”字辈;

第82代孙:“建”字辈;

第83代孙:“永”字辈;

第84代孙:“沛”字辈;

第85代孙:“昭”字辈;

第86代孙:启;

第87代孙:裕;

第88代孙:显;

第89代孙:兆;

第90代孙:守。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峄县肇基 禹,生启,生仲康相,生少康,生曲烈。全国排38位。 一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山东枣庄峄县东,生炫忠,生坤仁,生录,生浩源,生富材,生焜,生伯基,生锐,一作铣,生汪。 十世,汪,生志梁,生煌,生相,生奎,同伊陟佐商,生横。 横,生瑞焕,生垠,生锦容,生洪,生茂挂 。二十世,茂桂,生珣,生培元,生允滌,生杞,生惟喜。 二五世,惟喜,生埙和,生成锐,生一清,斩培河上之蛟龙,生春,仁及其民,生炯。三十世,炯,生垣,生绱销,生福波,生时荣,生炳。 三五世,炳,生均祚,生铃,生泓仁,子二:怡焕,生墅;一松。四十世,墅,生镇玉,生浥,生祥传,生烓,子五:方、后、士、宇、銮,生朴。 朴,生沛思,子二:世美,生时泰;世贤。五十世,时泰,生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子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大夫,族人去邑,表示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山,今山东费城西南,子二:夭、夫。世居武城。夭,鲁国季氏家臣,汉衡默陟,秉其政而有声,子二:阜、羿。五二世,阜,鲁国季氏家臣,生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子哲,前539,9,14-?,孔子七十二,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士,上官氏,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生参。父子皆圣门高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天水郡,西汉置,治平襄,兮甘肃通渭北。庐陵郡,东汉置,治石阳,江西吉水东北、后移高昌,泰和西北。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一世,参字子與,前505,10,12-前436,7,7。年十六拜孔子为师,传述孔子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自已自勉,其后人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大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人称脉祖,在传统文化树立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羊氏,葬嘉祥县南40里,距武城旧居五里,子三,元字子元,仕鲁,高阳氏,侯氏,子二,西、中;申字子西,拜子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氏,子二,耕、森;华字子美,齐大夫,后裔待考。今嘉祥县南30里武关山有曾子庙。宋高宗赵构御制赞宗圣诗大孝要道,用训群生,以纲自行,以通神明。 因子待师,问达成经,事亲之实,代为仪型。 宋高宗御制赞莱芜侯赞1144年 性时义方,有子成孝,怡怡圣城,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歌咏至教,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明成祖文帝朱棣赞宗圣诗二首 养亲唯在悦亲心,亲悦心安孝足钦,自古几多为教者,当时谁复是曾参。三釜娱亲志自怡,千垂不及使心悲,敬心惟大全归日,履薄临遵谨自持。 孝父母诗明成祖 人家养子甚艰辛,养子方知父母恩,若使爱亲如爱子,世间人子尽曾参。 唐高宗赐曾参为太子太保,唐玄宗开元时御定曾子塑相坐于十哲之次,739年追蒧为宿伯,唐玄宗赐曾子为成伯。 三世,西字子照,?-周烈王壬子卒,随叔父申学诗,得其真传,仕鲁,左氏,诸葛氏,子三:钦,字子敬,梁氏,周氏,子三,旦?旦寸、庄、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 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曾氏家谱辈份

曾氏家谱辈份 前言 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各地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不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曾、颜、孟姓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字,为圣裔排行命名。其它各派行须以之取字,故谓之名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字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业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同治年间穆宗皇帝再续10字: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政府颁发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 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共55字) 上面这55字是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的伟人所赐。 下面,将这五十五个字辈排字逐字一一简解列为附表 解字附表 后语 本字辈排,要延续数十辈和数百年。 如遇异派行先人所定的字排字取毕,或错、乱,可按“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推、照取字。 从悠久地历史观:全国曾、孔、孟、颜四姓字辈相同。 笔者年迈而才疏学浅且力不从心,在此:望曾氏志士读者转抄,或印发致各地曾氏,以达皆知,世代相传。 崇敬感谢曾氏(无名)数位发来家谱资料,经参正合作,缮写成功!

族谱横排世系图

世代(字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祁锦春梅奕会珍云照轩伍秉文裕简 (图一) 雪耀 会珍辉 标云照轩伍文 祁锦春梅奕菁端 积秉与裕(见图二) 儒简 (见图三) 世代(字辈): 15 16 17 18 19 20 简时任济青太 (图二) 任 端杰升敬宗叔胜 佾姜孟 恭宗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简时任济青太玉章祥纶永芳 (图三) 淡玉润章质善信 简时英典书太常章文永益芳明(见图四) 济青杨太德玉成章斐祥瑞纶康暄太 太定章宪经康益民 祥昭 维康 晋康 世代(字辈):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芳湘崇荣德希诚皓光为恭克 希贤 (图四)德良光廷为成恭安克己湘湖忠良希圣诚恭皓光朝(见图五)芳明崇仁材良光国 湘灵崇德荣宝 崇道修良 善良 明良

世代(字辈):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克用卷建宫可守武进宏仁格 (图五)宏佐 宏伸 雍宏妙 宏益 宏肇 可祥宏广 建极宫宏崇 敬之卷达可奕守禄武兴道宏德 克己承伦宏义 用之宏韬 秀宏政 书奇宏秀格(见图六) 明洪宏亮仁京 宏福彬 宏仁 宏赛 宏俭 世代(字辈):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格安仕处德巽伦正义明仲 (图六)鸿泰容鸿德 宽明跃鸿程 宠龚鸿文 宝处善德甫旗鸿鸣格宁处尧德常奠鸿圣宦仕黎处高德裔典正卿鸿湛 定应徽处荣异伦章正荀义仕明荣鸿贵 安处英翼陈出正通鸿富 宣铎清巽义益鸿羡 铎渝出综鸿奇(见图七) 珍尹仲清 明卿仲奇 仲德(见图八)

曾姓家谱系1

曾姓家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氏祖训 圣宗曾子祖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祖训十则 一、孝父母 人子之身,本乎父母。未离怀抱,三年够劳。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羊能跪乳,鸟有反哺。勉尔后生,忤(wǔ)逆为何。 二、睦兄弟 孔怀兄弟,一本所生。手足至谊,羽翼深情。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xūn)篪( chí)雅奏,和乐有声。兄弟情融,田氏荆荣。勉尔后生,毋生嫌 隙。 三、和夫妇 夫妇居室,人之天伦。夫为妻纲,礼经所申。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家道乃成,如鼓琴瑟。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四、序长幼 乡党长幼,年长以敬。尊辈持身,义在和平。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尊宗序长,语言必诚。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五、尊宗亲 水源木本,宗族宜敦。千系万枝,同出一根。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家规祖训,应记心铭。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六、严内外 凡为宫室,内外必分。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三姑六婆,断绝逢迎。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七、训子孙 子辈不谨,父教不严。放荡邪言,起於英年。圄(yǔ)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自少养性,习惯自然。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八、勤职业 天生四民,业务有主。士谋道艺,农望收藏。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立世有本,处世亦良。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九、明义利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所有,丝毫莫取。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盗拓贪污,切宜刻责。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十、慎官守 幸登仕籍,须慎官箴。清洁为民,“三省”思深。勤慎廉洁,四言谨记。正君在身,泽民在心。孟尝还珠,杨震却金。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曾姓字辈 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宗圣”。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名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二句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元年,孙中生又为曾氏赐名派四句话、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曾姓祖祠堂联是:“武城世第,鲁国家声”—— 以祖先发迹地为堂名及以此作堂联。 曾姓历史 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曾子,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轩辕黄帝。黄帝的后裔中有夏后氏,姒姓,戎人。有的书上把夏禹称作戎禹(《潜夫论·五德志》)。夏后氏南下,到了黄河中下游,后来便出现了夏禹治水的故事。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于禹,其后裔姒姓便在东海(即山东一带)滋生繁衍起来。《姓氏急就篇》载:“曾氏出于曾阝,姒姓。”《说文》:“姒,禹之后。”“国在东海。” 夏代“少康中兴”之时,少康传位给长子杼(一作予),其次子曲烈被封于曾阝。古曾阝国地在山东临沂西南35公里(今属苍山县)的曾阝前、曾阝后两村之间。因该地多产丝织品缯,故名。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山东一带封了几十个姬姓国和异姓国。其中有夏的另一支后人便封于曾阝。

家谱版式体例

https://www.doczj.com/doc/b86878327.html,/cpz/proview.asp?id=51 版式体例 传统版式:欧阳修、苏询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编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苏式两种基本格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图),用起来非常方便。欧式中,每人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最大优点是父子兄弟世系关系清晰。 样式组合:欧式(单页/筒子页)—(有/无)照片——(有/无另提)共12种 欧式单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单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欧式筒子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筒子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询创立。苏氏行传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以行号排序,由右向左排列,主要强调宗法关系。最大优点是同一代人之间大小关系清晰。苏式行传家谱必配世系图,于是也有人将世系图称为欧式,后来就有欧苏同体的说法,也就是欧式和苏式同在一套家谱中,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样式组合:(单页/筒子业)——(有/无)照片——(单栏/双栏)——(有/无承前项)共16种 苏式单页双栏无承前项行传苏式单页有照片行传 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 ●宝塔式: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其特点是将

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子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齐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 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宝塔式牒记式 传统版世系图:

曾氏家谱

曾氏排辈诗文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贤扬,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整理 天下曾姓,自古同宗。作为中国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孙从六十三代“宏”字辈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记载,将曾氏班次如下 彰户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谕公的老班次为: 泰延文仲德 承仕思友子 时克欣永原 蒙正大光明 显志德功成, 大字班,实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谨遵御赐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啟四年御赐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清仁宗睿皇帝嘉庆二年御赐班次十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光绪三十四年,宁乡总局拟定班次 正心诚意 知定静安 家齐国治 康阜熙咸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太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尔、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宗圣”。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名

曾氏家谱

曾氏家谱 曾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轩辕皇帝的苗裔上古聖君夏禹的后代。历经四千多年,历经沧桑。支派繁衍遍布全国各地,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总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为中华民族大姓之一。曾氏家族一贯秉承忠恕传家的古训,注重归宗认祖,修身齐家。知书达礼,爱国爱家,自强不息,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氏家族功垂百世祖德家馨千秋浩荡 曾氏家族辈分表(辈分分为大小派:大63至107 小一十八至六十二)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注:大派由宗圣公曾参公开始 小派由新桥祖仕贵公开始 曾氏大宗祠内对联:大学堂 千古华夏历数百秋惟巫公始定曾姓 万世师表学儒虽众独子兴得领其宗 曾氏大宗祠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曾氏大宗祠简介 新桥村曾氏宗祠约建于明代(一说元代),曾是居住在新桥一带的曾姓人的宗族祠堂。据说他们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逾800年,繁衍32代。祠堂占地1050平方米,三进三间,由檐廊、山门、前殿、正殿和后厅等组成,气势恢宏,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走过天井中的石牌坊,祠门上方“曾氏大宗祠”的匾额扑进眼帘,两侧柱木上镌刻着这一副对联,联语说的是先圣曾参的事,因为曾参在孔门弟子中排位第三,其后人便自称“乔木第三家”。据说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曾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区社区 摘记于二零零九年二月于深圳

【张浚】张浚宗谱世系简表(完全版)

【张浚】张浚宗谱世系简表(完全版) 专题:张浚张浚宗谱世系简表浚┬栻┬焯┬明义┬铿,至元十九年仗义负文天祥骸骨归葬吉州,遂居焉,其后元末明初回迁湖南居│ │ ││宁乡、湘潭等处。见民国十三年张登愷沩宁水口先儒四益堂谱和清光绪二年│ │ ││张铣、张而昌《张氏通谱》。│ │ │┝翱—宣—文□,其后居浙江金华汤溪。见湖南祁阳、武冈、溆浦、沅陵诸谱。│ │ │┝翔,原籍吉州(一说洪州),其后回迁湖南居衡、邵、永、溆、辰、益诸县市及川、│ │ ││豫诸省。明河间王张玉、清宰相张鹏嗣即其裔也。见湖南祁阳谱。梁恭辰有│ │ ││五房六宰相之说,即张居正、张玉书、张英、张廷玉、张鹏翮、百菊溪同出│ │ ││一系,见《北东园笔录》。长沙阅田谱载张居正为张炳之后。│ │ │└千载,一说即铿,原籍吉州,与文天祥善,仗义负文天祥骸骨归葬吉州,其后迁│ │ │居湖南岳阳、邵阳等处。见张克刚《张氏南轩通谱》。江西吉安亦有其后,│ │ │但以南唐参政张敏为始祖。见万安固山横塘谱。│ │└明羲─镗┬惟孝,因父殉难,隐沩学道,居宁乡龙塘,其后居湖南宁乡、安化、新化、│ ││桃江等处。│ │└惟考,因父殉难,迁安化三洲,自号梅山处士。见《张氏通谱》。│ │ ┌明羲│ │└明义,字存理,号濲滨,自湖州蒹葭里迁兰溪桃花坞,其子文瓒字廷璋,号兰谷,行宗│ │ │六,入赘胡氏遂居汤溪沃里,张祖年即其

裔也。见张祖年《道绎集》。│ │┝文吉,其后居浙江余姚、上虞、新昌、嵊县一带。见清光绪十年张谦、张震祥姚江历山│ │ │敦伦堂谱、嘉庆二十年张天成古虞孝友堂谱和嘉庆十二年张周才南明夏州萃英堂│ │ │谱。上虞、新昌诸谱载文吉为唐代人,魏公为文吉八世孙。余姚谱载魏公为唐彦│ │ │博公十世孙,与朱子《魏公行状》殊异。│ │ ┝王相,南宋嘉定间知平江府事遂居吴,其后居浙江平湖、上海华亭。见民国五年张元善平│ │ │湖张氏家乘和清光绪十三年张德刚松江华亭南塘张氏谱。谱载魏公为唐相张柬之裔。│ │┌锡,自潭州迁绍兴山阴余贵庄,其后居浙江嵊县。见清道光二十年张登洙剡北济美堂谱。│ │ └铴—义伦。同上。│ │┝伸,其后居河北定兴、浙江萧山。张弘范、葛云飞即其裔也。见张宪、张阳辉《张氏统│ │ │宗世谱》和萧山义门《张氏宗谱》、县前《徐氏宗谱》、山阴天乐《葛氏宗谱》。谱│ │ │载汝南王张柔为宣公六世孙,甚谬。│ │ ┝墀─镗,字孟声,子遗宋末迁福建永福,其后居永泰、福州等处,实业家张秋舫即其裔。││ │见清末张绍曾永泰清河张氏宗谱。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载张镗,字声甫,长邑人,│ │ │淳祐四年进士,新会簿。弟镇,字仲甫,绍定五年廷试第一,因父为考官,易为第│ │ │三,通判绍兴府,官至吏部尚书。父翀,字蜚卿,嘉定四年探花。孟声疑即声甫。│ │┝洽—镗┬源,字怀湘。因父殉难,避地潜隐,逃山东济宁城西疃里山之阳作地村(今嘉│ │ ││

曾国藩外孙揭秘曾氏家族世代子孙富贵显赫的秘密

曾国藩外孙揭秘曾氏家族世代子孙富贵显赫的秘密 曾国藩 像 序 去年(一九四二年)春天,我曾经写了《保富法》上、中两篇文章,送请'罗汉菜’月刊刊出,后来因为患病卧床,未能继续撰写下篇。今年春天,经荣柏云、黄警顽两位先生将该文再送登《申报》,颇受读者们赞许,并有许多人出钱印单行本;但是因为没有见到下篇,而感到遗憾。 我写下篇的计划,原本想专门收集些古人行善积德,能使子孙富贵显赫的事迹,做为印证。近来因为编写'先母崇德老夫人纪念册’,恭敬谨慎的叙述了数代祖先的嘉言懿行,并且特别撰写了'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这篇文章。七世祖乐山公舍己利人,两百年来,我家多代子孙,都受到他的福德庇佑,可以做为《保富法》这篇文章非常适当的佐证资料。 这虽然只是一家人的私事,但是乐山公的善行事迹,曾经刊载于'府县志’这本书中,而且又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所推崇重视;祖先数代的积善事迹,也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堪称足以取信于社会大众;正好是《保富法》的证据,所以将它作

为下篇,我想应该会得到读者们的认同。 我时常自我检讨,听闻圣贤的道理,既然已是很晚,知道自己的过错,又已经是太迟;回想生平所作所为;所犯的罪恶过失,不胜枚举,真是愧对祖宗父母、天地鬼神啊!而现在自己则已是衰老迟暮,疾病缠身;更是觉得缺乏补过的勇气和力量,深恐祖先的德泽,自我而坠,从此没没无闻;所以恭谨地撰述祖先的德行,用来告诉后人,使大家能获得一些警惕、启示和策砺,以略补我的过失。 开始的时候,并不敢将此文刊出问世,实在是因为好友们一再的督促与要求,务必要完成这篇文章的全文;这才敢将此文拿出刊行,并盼望能对读者们有所交待。 一九四三年四月聂云台卧病书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 的果报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是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却未参加考试,而是跟从祖父学医;并开了一家小药店;因为他的医术精良而且又乐善好施,所以医名大著。后来因为药店被偷,因此关店歇业,还抵押了住的房子还债,暂时迁居乡下。当时的地方官绅,因为乐山公行医救人,遭此不幸;于是就凑了钱协助

曾氏家谱

曾氏 曾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385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八位、台湾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一、姓氏源流 曾(Z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2、据有关资料所载,外族或外姓冒姓,少数民族中土家、彝、苗、黎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曲烈(鄫侯)。在远古帝舜时期,鲧的妻子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赐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幼子曲烈封于“鄫”地(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从此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两千多年,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并灭。此时,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从而声名显赫,家族昌盛。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家族谱系图(详版)

mon arrière-grand-père
mes arrières-grands-parants ma arrière-grande-mère
mon arrièrebeau-grand-père
mes arrières-beaux-grandsparants
ma arrièrebelle-grande-mère
mon grand-père
mes grands-parants
ma grande-mère
mon beau-grand-père mes beaux-grands-parants
ma belle-grande-mère
mes cousins
mes oncles paternels mes tantes paternelles
mes petits-neveux
mes tantes P. mes oncles P.
mes neveux
mes cousines mes belles-cousines
mes beaux-tantes P . mes belles-oncles P.
mes beaux-oncles paternels mes belles-tantes paternelles
mes beaux cousins
mes beaux-neveux
mes beaux-petits-neveux
mes neveux
mon père ma mère
ma belle-soeur mes parents mon beau-frère
mon frère moi
ma soeur
mes petites-nièces
mes nièces
mes oncles maternels mes tantes maternelles
Mes tantes M. mes oncles M.
mes nièces
mon beau-frère ma femme
ma belle-soeur
ma belle-soeur mes beaux-parents
mon beau-frère
mon beau-père ma belle-mère
mes belles-nièces
mes belles-petites-nièces
mes beaux-tantes M . mes belles-oncles M.
mes beaux-oncles maternels mes belles-tantes maternelles
mes beaux neveux mes belles-nièces
le petit-fils la petite-fille
les petits-enfants
mon fils ma bru
mes enfants mes beaux-enfants
ma fille mon gendre
les petits-enfants
le petit-fils la petite-fille
mon arrière-petit-fils
mes arrières-petits-enfants
ma arrière-petite-fille
mon arrièrebeau-petit-fils
mes arrières-beaux-petitsenfants
ma arrièrebelle-petite-fille

曾国藩家族有谱家庭人物辈出

曾国藩家族有谱家庭人物辈出 当我们去了解曾国藩家族,了解曾国藩的时候,我们很惊奇地发现,曾国藩并非天生的贵族家庭。他爷爷曾星岗当时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甚至可以说还不如老百姓,混混而已,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十五岁那年,曾星岗遇上了一件彻底刺痛了他的自尊。当时他得罪了一个人惹了官司,在衙门打官司的时候,自己跪下,而对方不用下跪,因为人家是秀才,按当时的规定秀才是可以不用下跪的。就这个举动,让曾星岗觉得官司输赢都不在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子孙后代代代出秀才”。更多资料:家谱-百姓通谱 曾星岗自己也是没有读过书的,但是,他有了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去达成。态度比实力更重要,欲望比能力更重要。 所以曾星岗不断地去请教那些读书人,只要有读书人到他们那,他就会把人家接到家里好生接待,招待完之后再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病请教怎样才能坐得到。很多读书人就给他一个建议:首先让子孙后代树立信心,信心决定一切,没有信心再大的目标、再好的方法都是没用的,是不是? 曾星岗就不断地去找自己家的家谱、族谱、房谱。结果查到房谱当中五百年前有个老祖宗是个秀才,就把这个秀才定位为家族中近代史上的榜样。他继续找,在族谱当中寻找到两千多年前的曾子是个大学士(孔子的学生),又把曾子定位为他们家族中古代的榜样,重点的榜样。同时,不断跟儿子曾竹亭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三十五岁前什么什么不努力、什么什么游手好闲,跟人家打官司自己要下跪,人家不用下跪。不断地激励他的儿子,给儿子建立信心。这个曾竹亭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的欲望和态度非常的好,他在上京赶考了十七次后,在四十三岁那年终于中了一个秀才。 以前有句古话,一个家族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而曾氏家族打破了这个魔咒,别人都富不过三代,他却做到了福过九代,因为他们自己有非常准确的人生定位。曾星岗在他儿子曾竹亭心中灌输了一个目标我们家族的基因也很好,要代代出秀才。在曾竹亭以后,曾氏家族出了很多人才。因为曾星岗早就修了家谱,制定了家规、家训,最后形成家风。

家谱线形世系图是这样画成的

家谱线形世系图是这样画成的 作者:罗良富https://www.doczj.com/doc/b86878327.html, 谱牒之作,所以明世系,别亲疏,正根本,序昭穆也。而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它既直观表达一个家族的世系传承关系,又检验其世系传承关系是否明确──世系没有理清楚,世系图一定画不出来。 世系图以宝塔式图谱的树系图谱和线形图谱(平行图谱)最为常见,现代修谱则因印刷版式的原因更以后者为最。 世系图的制作本质上是图形处理,用一般的文字处理很难画好,故需把握一些图形工具的运用。下面以最常见的线形图谱为例,根据自己的实践,一步步说明用最常见的图形软件,绘制家谱世系图的画法。 一,文字编排 工具:WORD 这一步没有难度,就是把一个家族的人,按自左至右依辈序,从上到下为排行,进行整齐排列。每代间距保持一致,并在直系两代间用直线符号连起来。

注意:这一步是基础,一定要把上下关系(辈序)弄准确,在保证上下、左右关系清楚前提下,尽可能排列紧凑,以缩小最后形成图片的个头。 难点:当横线上要标明代数等时,要这样做:选择“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后,把鼠标指向文本框的边,当鼠标变成十字形黑色箭头的状态下,右击鼠标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然后点“颜色和与线条”,在颜色下选“无填充颜色”,在线条下选“无线条颜色”。然后,将文本框放到横线上即成(也可以另做成小图片,最后粘贴上去)。

二,屏幕截图 工具:HyperSnap (也可按“print”键进行屏幕打印) 打开HyperSnap,用“区域捕获”将上步排列好的内容截屏为图片,保存为JPG格式。 难点:当内容较大,超出屏幕时,要分段截图,然后用图像工具

张氏一支字辈

张氏一支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雲霞”。 江西赣洲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湘西学士张氏希贤堂字辈: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张氏桂公孝友堂字辈: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標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洋湖张氏清河堂字辈:“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啓英哲”。 官塘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张氏金镶堂字辈:族间尚有派行:“仁讓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派行古风:“化雲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積善恩光大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城南张氏孝友堂字辈: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燦雲霞”。 江西上饶张氏玉海堂字辈: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张氏清河堂字辈: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從明聪睿肃又哲谋圣”,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湖南益阳张氏金镶堂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啟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张氏孝友堂字辈:“化雲腾上昊承先绍啓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

【9A文】张氏家谱世系图

张姓祭祖歌 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家谱编修 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明朝嘉靖年间 (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有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的张姓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姓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姓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张氏祖训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 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宗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继承祖德 清河张氏,广居丁旺,黄帝赐姓,源远流和。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郡报国,雍泽民心。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 忠效国家 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富民康。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蹈火赴汤。为国稳安,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

汀州客家的姓氏谱牒文化

汀州客家的姓氏谱牒文化 据《元和郡县志》载:“唐代开元年间时已有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一户客家先民近十万人入闽。”可知在唐开元年间已有中原南下避乱、避役百姓入汀垦荒开居的客户。石壁村一地,在客家先民迁徙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南方乃至后来远播世界各地,几乎都经过了汀州府宁化石壁及汀江航行远播海外。从客家人的姓氏谱牒和《客家源流考》中可见端倪。 《刘氏族谱》:“始祖讳祥公,妣张氏。唐末僖宗乾符间,…黄巢作乱?,携子及孙,避居汀州府宁化石壁洞。” 《廖氏族谱》:“唐时我祖避乱,由于都迁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避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遂众。” 《江西罗氏大成谱》:“唐僖宗之末。…黄巢作乱?,我祖仪贞公,致仕隐居,因家吉丰,长子景新,迁赣州府宁都州。历数年,又迁闽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 梅县《邓氏族谱》:“永嘉末年,后赵石勒作乱,伊时有号伯通、叔攸公、友爱感天,全一。家命脉,救一方生命,即迁宁化石壁乡是矣。” 《丘氏族谱》:“河南丘氏,先世自东晋五胡云扰,渡江而南,入闽而汀之宁化石壁。” 《曾氏族谱》:“洪立十五传孙纡惇,宋政和壬辰年由南丰迁福建宁化石壁,生子仲辉。辉子桢孙,因宋元兵扰,由宁化迁广东长乐县。” 《庐江何氏族谱》:“我祖大郎公,原直属南京……自修公郡庐江,三十七传至大郎,生于唐末昭宗四年,至后梁开平元年入学,五年中进士,贞明七年岁辛巳选授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尹。公遂居宁化石壁村。” 《黄氏族谱》:“九十八世黄裳,生三子、果、敬、敏,由兴州迁居邵武和平县……一百二十世,化生子五……住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 《刁氏渊源》:“始祖刁清,原名法瑛,生子四:文甫、信甫、明甫、悦甫。元末明初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揭阳蓝田村。” 《伍氏族谱》:“始祖伍宗于元末由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迁入松口溪南。” 《钟氏渊源》:大将钟全慕是随从中原光州渡江南下入闽。王审知喜其骁勇善战而有谋略,官至节度使,任汀州刺史。夫人马氏逝,营冢寄枢于汀州署衙后园。后全慕孙钟翱能经济而善骑射,以功继为汀州刺史。钟氏后裔乃留居汀州。现长汀濯田同睦坑钟氏为钟翱后裔,分迁汀城、武平、蕉岭、兴梅,发展至台湾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陈氏渊源》:陈期皇室后裔陈叔明家族聚三干余口,称为臣族。宋廷猜忌,圣谕凡巨族分居。叔明有九子散处九州,故有“九子分九州,满予封汀州”之说。据《陈姓通书》:“陈叔明第六子陈魁,字参琬,救封大夫,携家室九十七口入汀州。”陈魁为长汀陈姓始祖。墓在汀城黄屋后山。 《李氏族谱》:李氏后裔于宋末南迁汀州府宁化李家坪。李珠生金、木、水、火、土五子。第四予火德、五子土德,第二子木德后裔先后迁长汀河田,火德复迁上杭稔田乡丰朗村。传至八代德玉公,又迁永定金丰里开居,分居大溪乡奥杳楼下。至十七世财生公渡海至台湾。台湾、新加坡李姓是汀州,上杭、永定李氏后裔。 《崇正同人系谱》:“宋末有徐一郎者自宁都迁汀州、上杭、二郎迁连城,传五世……迁广东长乐(五华)”。 南宋迁徙入汀而后分迁杭、永、武而入广东者有: 魏氏自石城入汀,留居长汀、宁化、上杭而后分居广东五华、龙川。 巫氏由赣入汀,留居长汀、宁化、上杭而入广东,分居于梅县、兴宁,后有一系迁移曲江。

谭氏家谱

谈氏家谱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被封于炎地(今山东临沭郯城),称炎国。 少昊,远古帝王,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 ?炎?,古字通?谈?,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偏旁,从而炎国演化为谈国,亦称郯国,国君称谈子,亦称郯子,子爵,周武王将其归附于宋国所辖制,成为宋国的附属国。 近有文献介绍谈国为子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本书考证,谈国在西周早期历史上曾依附于宋国,在国政上受宋国辖制,但并不是子姓之国。谈国疆域主体在东海之滨的日照、临沭一带地区,后来的谈国在临沭市郯城县一带,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曹庄大兴,以及赣榆、东海、新浦部分地区。 在春秋早期的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鲁桓公姬允十二年,公元前700年),鲁桓公联合了郑厉公姬突,两国合兵攻打宋国,谈国就在这场战争中被鲁桓公吞并,变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周景王姬贵二十年(鲁昭公姬将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谈国君主谈子觐见鲁昭公时,鲁昭公曾大摆盛宴款待。席间,鲁国

大夫叔孙昭子问起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数典述祖侃侃而谈。 谈子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其官制由来。我的祖先少昊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从颛顼之后,因为无法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