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学临床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检验结果与临床医学各科室的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它虽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却直接参与指导临床的诊疗过程,是医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是从纯理论跨人临床检验技师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何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发挥I临床检验基础学的桥梁作用,促进书本知识向临床操作技能、细胞形态识别、尿沉渣和脱落细胞形态鉴别能力的有效转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检验基础学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笔者近年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和临床实习阶段开展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以培养学生“三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

1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的背景

本院现行的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计划为适应学校的课程结构调整,总课时数由原来的108学时缩短为90学时(其中理论为46学时,实验课为44学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教学手段上本院采用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以弥补课时的不足。但由于医学检验新技术发展快、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不易理解记忆;尤其是一些病理细胞形态、尿沉渣形态及临床采血等基本技能难点对学生而言是学习中薄弱环节。另外。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基础学时还没有接触过临床患者,对疾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太明白临床检验基础学对诊治疾病的意义;所以,学生们在学习临床检验基础学的过程中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产生枯燥、乏味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学生的临床检验基础学知识往往停留在基础学习阶段的水平,以致面对患者的临床表观难以用临床检验基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甚至出现了实习时不会临床抽血技能、不会分析临床检验报告的现象;暴露了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过程中检验诊断意识的薄弱,不利于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的养成和临床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院是苏中、苏北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科每天可接收大量的病理标本,涉及到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结合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和实习大纲.精选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编写检验手册,在编写过程中查阅有关疾病的国内外最新文献,增加有关疾病实验诊断的新进展、新概念。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材中的全部内容,一味地赶进度,一次课讲述的内容太多,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没有考虑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是稀里糊涂心]。新版的教材也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把一些已不太常见

的疾病和I临床上已淘汰的传统检查内容删掉了。尽管如此,作为任课教师,还是应当有所侧重,对什么内容重点讲、详细讲。什么内容简单扼要介绍,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做到胸中有数。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常见病多发病讲解上,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以后工作边学习。

3 教学手段和方法

3.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图像逼真、动画生动等特点,是提高病理细胞形态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形态的描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抽象、繁琐,不易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大体和镜下病变的形态特点,还可以将理论与实际、正常与异常、动态与静态、临床与基础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其50%将在5~10年内老化。

注重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道路上永远立不败之地,是教师应尽的责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他们课后自学及以后进入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以教师为主角,将学生定位在学习的被动者。消极的知识接收者的位置上,而且课堂与临床分离、细胞形态与患者分离。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不习惯或不会主动参与学习,也影响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临床检验基础学教学必须走出单纯的课本学习,理解加记忆的学习的局限,开展I晦床教学和问题启发式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有真实基础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这种真实性任务能使学生了解问题及学会运用的喜悦和还是一种奖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随着医学检验科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实施临床教学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或在教研室自已保存的病例资料中,选择有一定难度和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教师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后展示该病例的一系列形态图片、阳性检验指标,组织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自己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形态所见、诊断、鉴别诊断意见等。这中间可以有简单的讨论,教师也可以提问,适当地引导,最后进行总结,重点指出诊断要点与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3.3适当增加临床检验基础学的实验教学

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如分组参加新鲜标本的观察、病理部位取材、血涂片制作、标本染色及显微镜下观察,并得出初步诊断,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的优势。教师与学生互动。实验教学其实是学生亲身体验检验诊断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将实验课时由原来的33学时增加到44学时,每堂实验课安排经验丰富的四位教师现场分组指导,极大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此同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学生到检验科见习,及时消化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并安排学生参与抽血技能培训,每次2~3人,每位教师只带一名学生。直到学生能单独操作为止。这样,学生到临床实习点后快速地适应当地抽血环境,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并取得实习点教师对我校教学质量的高度评价。

4教学效果

通过临床检验基础学的学习,学生亲身体会到临床检验基础学在临床工作的作用,并对I临床检验基础学的诊断有了深刻的理解。尤其以临床病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使学生由原来只听、只看,变成了主动去学、去寻找、去动手。从而夯实临床检验基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发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临床角度来看,扩大了学生临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同时,使学生们容易掌握临床的推理步骤,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

5 教学体会

5.1注重临床检验基础学诊断意识的培养

为了弥补以往教学中忽略堵养学生临床检验基础学诊断意识的缺憾,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以临床病例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始终以临床一检验诊断一临床为线索。即对每种疾病从临床表现人手,以检验结果变化的角度来分析临床表现的原因,明确检验诊断的思路、诊断要点及I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通过实际病例,力求使学生每碰到每一疾病自然联想到它的病理变化特点,自觉地应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表现。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更深入的了解。将知识转化为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2注重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临床检验基础学是一门非常实用性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对血、尿、便三大常规检验、提供可能的病因学的证据或线索、提供有关的预后因素。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治疗方案。

5.3注重与临床医德医风相联系

临床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略的一部分。对未来的临床医生来说,医疗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同样重要。临床医德医风教育不能光靠单纯的说教,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身边的

实例等进行临床医德医风教育更生动、具体。通过临床采血训练,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在一些情况下,良好的医德医风比医疗技术水平更加重要。它不仅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更是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贺加.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7(9):24-25.

[2]徐伦山,麻晓林.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01-502.

[3]景晓红,曹励民,张博,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研究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40.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带教体会

韦莹慧

关键词: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817(2000)02-0323-02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检验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专业学科,实验课是这门课的关键内容。如何搞好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 结合学生实际,精选实验内容

《临检》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专业学科,包容的检测项目很多,检测的手段几乎都是以手工或半自动为主。由于我们广西大多基层医疗单位的检验科的检测手段也都处于手工或半自动操作为主的阶段,且学生大都来自较贫困地区,要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着”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笔者认为《临检》中所介绍的检验项目的检测方法较适合我院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但由于检测项目繁多,而实验课时相对不充足,因此就结合学生实际及我区情况精选临床常用的,在基层医疗单位基本上能开展的实验项目。比如血液学一般检验中的红、白细胞目视法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网织红细胞、血小板等目视法计数、ESR、PCV等项目;体液检验中的尿液、粪便、CSF、浆膜腔积液、精液、白带等的一般检验;脱落细胞学中的正常上皮细胞、炎症细胞、核异质及肿瘤细胞等形态的认识。

2 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加强学生动手和分析思考的能力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自动化、电子化仪器等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丰富了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因此大多学生都认为手工操作应予淘汰,没什么可学的,在实验课中马虎了事,不重视基本技能的手工操作,对此,我们在上第一次实验课时就把我区情况(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情况)及学生以后工作的方向讲予学生,说明手工操作的必要性,端正了学习态度。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融入了新技术、新进展的介绍和临床经验,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关系到每次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每一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告之不准确的化验结果可能会导致医生误诊,造成患者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使学生认识到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操作错误和结果,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总结并讲解,这样既加强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和加深对本次实验的印象,又能及时纠正错误,以免下一届学生又出现类似错误。实验课后适当给学生留些思考题,要求把结论写在实验报告本上并在下一次实验课进行提问,作业及提问成绩均作为本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 采用电教设备,加深感性认识

《临检》实验课中涉及到较多的形态学内容,例如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五种白细胞形态,SLE细胞形态,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脱落细胞形态学等。这些形态学内容若在实验课上单纯的讲述和逐个学生镜下指出讲解,这样既枯燥又费时,且效果不高。目前投影、幻灯、电视显微镜等直观教具应用于教学,因此在形态学实验课上选择相应的投影片、幻灯片及典型的标本进行播放、示教,使学生由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4 加强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反映,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映。因此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照实验程序进行详细书写,即原理→试剂与器材→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结果报告→临床意义→结果分析。还告诉学生可把在实验过程中或在书写实验报告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在报告之后。带教老师认真细致批改作业,从中了解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且在下一次实验课时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每个实验的掌握程度。

5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责任心

学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关键在教师。如何培养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是目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从而给医学检验的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检》中的实验课内容是医学检验最基本的技术,除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这些知识在课本中无法学到,得由教师加以传递,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深度,增加方法学知识以及扩

充医学知识。由于目前的教学条件和本地区情况,大多实验课所需的标本,特别是阳性标本来源较困难,不能满足随时取材,为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教师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和少见标本(特别是形态学的标本),还主动与其他医院联系,保证在实验课时有足够(典型)标本给学生进行实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因此有不少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都说我们学生形态学方面学得较好。

我们在临检实验教学中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师资队伍的素质和仪器设备不足,以及在实验教学中所需的基本器材和试剂不足,在当前医学检验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单位:韦莹慧(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检验学教研室百色533000)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 ,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到一些实验条件的限制 ,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该实验课的教学。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1.1 授课时间的限制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把临床上传统要求的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 ,让学生按照实验室指导自己动手。例如 ,血常规检查 ,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从采血、制片涂片、染色、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等。一般一次实验课为 3个学时 ,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 ,感觉很抽象 ,每次上课老师除了详细讲解实际操作 ,还要手把手教。显微镜是临床检验学更多还原

关于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更新:2009-6-4

?阅读:345次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医学检验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在医疗实践中对疾病的确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医学教学上将微生物学及检验这门课程讲授好,如何使学生们尽快掌握检验的技能与技巧,适宜高速发展医学实践,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一、改进理论课讲授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1、教师备课

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形式上有所改变。目前,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在备课时要求教师除了以教材为蓝本,还要增添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并将相应的内容总结、整合贯通后成为其授课资料。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本学科新动向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讲授部分基本上是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以“填鸭式”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确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机械记忆。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被动地、机械地、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局面,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依赖心理的增强,积极主动思维的意识减弱,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结合以往的教学研究[2-6],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学导式、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等,变“主讲”为“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开启学生的思维,收效甚佳。

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筛选,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引出多个相关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将其与基础理论联系起来,待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后,教师再进一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推断病人临床症状为何种微生物感染所致。反过来,又使同学们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讲授狂犬病病毒时,我们从典型的狂犬病病例的临床症状讲起,从而引出导致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后,提出以下问题:①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何?②致病性怎样?③传播途径有哪些?④微生物学检查法有哪些?⑤目前预防治疗措施有哪些?围绕这几个问题,启发同学从病毒生物学性状上,致病性、免疫性上推导临床表现,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步入临床学习打下坚定基础。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经常出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题目,这些题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学生只能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去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学生便更加积极地学习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敢于质疑的勇气得不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们将教师讲授的时间适当地压缩,强调学生的参与,在传授中我们将知识的脉络、知识的难点讲清楚,而不是全盘灌输,让他们围绕着老师提供的路线自主学习,自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释疑。

3、创新教学手段

以往,教师上课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特别是讲病原菌的形态学时,学生感到抽象、乏味,教学效果差。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录像等设备,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为一体,图文并茂,扩展了实验教学空间、效果,使狭小的实验室空间延伸到广阔、先进的“检验世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突破了病原菌形态学这一难点。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普遍反映:记得住,学得活,效果好。

二、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实验课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达1:1.3。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教学大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结合的

过程,是科研工作的主体,严谨认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1、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

以前,每次实验都是由实验人员提前准备好了实验菌和培养基,学生实验时只管接种已知实验菌,培养好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对实验菌常出现的部位及临床标本的处理、鉴定程序、基本鉴定依据等都一无所知,因而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如在做细菌接种实验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培养基,熟悉培养基配制的环节,并用他们接种培养的细菌进行后续的实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并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2.1 建立统一的实验课带教标准

不同的老师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带教方法各有千秋,我们教研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课带教标准。全体老师在开新实验前,共同商议,对实验应达到的目的、重点、难点,实验的规范示教方法、操作流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都统一了标准。这样可以使每位教师的知识互补和渗透,去粗取精,以提高本门课的实验课教学质量。

2.2开展综合性实验

我们把一些独立的实验合并成一个大实验,如将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奈瑟菌鉴定检验实验合并,定为球菌的鉴定;将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细菌鉴定实验合并,定为肠道菌鉴定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

临床微生物检验鉴定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将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到医院采集标本,并进行标本的处理、分离培养和鉴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几次实验后,能更好的掌握临床标本的鉴定程序,并能自主处理标本、自主选择所需的培养基,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重视小结, 做到善始善终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知识正确性的过程。因此,实验后的小结既要有概括性又要有针对性。实验结束后认真组织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没有出现预期结果的实验,我们也要组织学生分析原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帮助。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医学教学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变换那些在教学中不相适应的内容和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实际技能,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满意效果。

浅谈临床检验实验教学

首席医学网2007年01月24日22:35:15 Wedne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神经性疼痛疾病诊疗班

?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班

?心律失常现代诊疗会议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治未病调理师培训班

?医院药学新进展会议

?第13届国际急诊学大会

?四届中华消化病学讲坛

?2010中国介入治疗论坛

?全国疑难重症肝病大会

?青光眼规范诊疗论坛

?2010世界心脏病学大会

?全国静脉治疗护理论坛

?股骨头坏死修复论坛

作者:陆玉霞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临床检验;实验教学;创新;考核方法

[摘要]《临床检验学》是一门技术性科学,实践性非常强,实验课是这门课的关键内容。如何上好《临床检验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临床检验;实验教学;创新;考核方法

《临床检验学》是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科学,实验课在该课程中占了一半以上的课时,如何上好《临床检验学》实验课,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重视演示实验

成功的演示实验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一般的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演,学生看,人围了一大堆,结果看懂、听懂的没几个。笔者在做演示实验时针对实验的重要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和回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血红蛋白吸管的使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临床检验实验,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基本功,实验时笔者设计如下问题:血红蛋白吸管与初中化学中用过的吸管有哪些区别,为什么滴头上要开个小孔,不开的话有何影响,使用时如何保证吸血量的准确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掌握血红蛋白吸管使用的几个重要环节。

2加强直观教学

利用挂图、板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临

床检验学》实验课中涉及到较多的形态学内容,例如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五种白细胞形态,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形态,脱落细胞形态等。这些形态学内容若在实验课上单纯的讲述和逐个学生镜下指出讲解,这样既枯燥又费时,且效果不好。目前我们实验室具备了挂图、多媒体、电视显微镜等直观教具,因此,笔者在上形态学实验课时选择相应的挂图、幻灯片及典型的标本进行播放、示教,使学生由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3鼓励学生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往的实验课对实验材料、方法、操作过程限制过多,给学生探索创新的余地过少,加上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准备,器材的调试等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机会的削弱和限制。因此,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机会。例如在做血型鉴定实验时,实验指导上的方法是用牙签取手指尖血滴加到抗血清中,这样往往要取几次才能满意,笔者在上这堂实验课时,鼓励学生可以自己想办法进行这一步骤的操作,结果学生所用的方法五花八门,各有所长,有直接将手指在玻片上靠两靠,得到两个血滴,再将抗血清加入混匀的,也有用滴管吸血滴进行操作的,通过这些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造性。据资料介绍,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大学时,由于实验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去做,招致校领导和教师的不满,爱因斯坦不以为然,他说:“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对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4强化基本技能

《临床检验学》中的实验课内容是医学检验最基本的技术,近年来,虽然推出不少检验方面的先进仪器,但无论现代科学怎样进步,都离不开基本技能。每项实验内容,笔者在做示教时,采取边“说”边“做”的演示方式,耐心示范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练习时积极巡视,仔细观察,做到放手不放眼,对操作正确熟练的学生予以表扬肯定,让其给其他同学做示范;发现操作有错误时,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来提高其操作技能。比如血涂片制作这个基本操作,取血量该是多少、怎样用推片一端接触血滴、从什么方向接触、推片向什么方向进行、角度应该多大,这些技术要点除了在演示时详细讲解外,实验过程中随时指导、随时纠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准确地完成操作。

5训练应用能力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应用。学生的能力不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紧密联系临床,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血涂片瑞氏染色时往往会出现染色过深、过浅、沉渣太多等一系列问题,此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染色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原因,还可因势利导,如果以后工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该这样解决:加染液的玻璃片应该在流水上水平冲洗,染色过深可以滴加瑞氏染液进行脱色,染色过浅可以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进行重

染。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作用。

6完善考核机制

正确的实验考核方法是实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通过实验考核可以反映学生的实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造能力等。在《临床检验学》的实验考核中,以往采用的是由教师确定一个考核题目,考核学生操作能力,这样往往使学生在复习时,只关注所考内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得不到巩固和提高,后来经过改革,把课程中包括的所有实验作为考核内容,由学生随机抽取考核题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综合能力。另外,平时的实验课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实验课。以上是我在《临床检验学》实验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否更好地改进实验教学,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开放实验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bb6850782.html,

摘要: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对学

生进行有计划的实验室开放教学,以观察开放性实验教学在检验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医学检验学; 实验教学; 实验室开放

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将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为了实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三大目标[ 2 ] ,我们实验室面向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开放,并对实验室开放在实验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 1 调查对象我们对本校2006级医学检验本科和2008级医学检验大专共2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2 调查方法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目标及本专业各教研室的实验教学反馈意见,实验室各种实验教学记录,设计了《桂林医学院医学检验实验室开放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开放项目的合理性、对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帮助、开放效果的满意度等等。本次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真实填写,向252位学生发放了252份调查问卷,收回252份,有效率为100%。

2 调查结果

2. 1 问卷调查结果分类汇总将收回的252份调查问卷按项目内容进行汇总,并计算出所占比例,采用SPSS 11. 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2 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在保持基础实验基本要求的同时,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操作性实验项目。

2. 2. 1 实验室的器械、仪器设备的开放检验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向学生开放,贵重仪器设备的操作,则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2. 2. 2 注意检验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一些结合临床实际的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学会从实验结果去判断其在临床中的意义。例如给学生三个尿液标本,让他们根据实验结果中三个标本的胆红素和胆原素的不同浓度,分别判断他们是哪类黄疸所致,导致这样结果病理原因是什么;又如给出两个异常血红蛋白浓度标本,测定结果后判断病人的贫血程度及贫血时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及骨髓涂片红细胞的改变,由此引出缺铁性贫血及增生性贫血红细胞的形态改变,两者之间的形态差异,引起形态改变的原因,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

2. 2. 3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团队精神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一个模式来培养,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发展。

结合同学们的检验实验,我们给出了一些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在进行这些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师科研课题和实验室开放有机结合,让学生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2. 2. 4 开展技能操作大赛每学期实验室开放到一定程度,我们对每个班级,采取分小组方式进行检验技能操作比赛,从基本的技能操作如推血片、细胞染色、各种细胞计数,到实验课题的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的设计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扎实了学生技能操作的基本功,在实验教学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 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实验室开放,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独立

操作、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树立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动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封闭式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3 ] 。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做实验积极主动,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实验室开放,他们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开放,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较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4 讨论

4. 1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优点开放性实验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他们不仅自己设计实验课题,而且还要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寻找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更直接的思维。实验室开放,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4. 2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实验室教学条件的要求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和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耗材,来满足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要求。同时,还需加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才能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 3 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师资力量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提

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老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实验人员应与开放性实验小组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实

验所需条件,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需有使用维护记录,并专人管理。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实验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4 ] ,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临床和科研工作,也使学校能更多更好的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型实验人才,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博士论文代写网专业提供代写医学硕士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

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 1 ] 周盈,周祖寅,尹益民,等. 开放性实验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J ]. 医学信息, 2010, 23 (2) : 333 - 334.

[ 2 ] 魏民. 实验室工作的创新探讨与实践[ J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25 (5) : 547 - 551.

[ 3 ] 孙瑞红,潘世扬,黄佩,等. 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J ].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6) : 1103.

[ 4 ] 张园,叶发青,林丹,等. 浅谈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和体会[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 :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