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选修板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

(09年上海卷)17.明治维新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难度比较低

【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西服与和服并存,酒吧与茶室并存、西洋歌剧与能剧和歌舞伎共存等关键词。

【考点定位】明治维新

(09年上海卷)9.有一位君主在西方考察时,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总是在不停地做工。这位君主是

A.彼得一世 B.康熙大帝 C.路易十四 D.明治天皇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难度较低。

【答案】A

【解析】彼得一世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状况,亲自化装到西欧国家考查。

【考点定位】彼得一世改革。

(09年山东卷)33.(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I)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

“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清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答案】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封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

平等。

(09年福建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

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

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

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

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

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答案】A(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09年广东卷B)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

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

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

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

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答案】31.(9分)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主要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考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出来即可。(2)是考查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3)评价历史事件要做到客观全面,论从史出,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09年辽宁卷)41.(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

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

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摘编自

《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

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再政策上进行调整。

(09年江苏卷)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

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

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

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

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09年海南卷)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江陵柄政》

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3分)

【答案】(1)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只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5分)

(2)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3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二)

(09年北京卷)21.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土地小块出售”等。B项为俄

国1861年改革内容,排除。C项为英国圈地运动,排除。D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政

策,排除。正确选项为A。

【考点定位】考查法国大革命知识

(09年上海卷)11.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的能力,比较容易。

【答案】C

【解析】巴黎人民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群众攻占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土底狱,巴黎人民取得了革命的第一次胜利。 7月14日后成为法国国庆日。 ...

【考点定位】法国大革命

(09年天津卷)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09年四川卷)2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C

(09年海南卷)12、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持续四年其中有些好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之外,在19世纪发生地最惨烈的战争。”该战争应是()

A.普法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美国内战 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答案】C

(09年海南卷)14、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伊达尔哥 D.华盛顿

【答案】A

(09年广东卷B)18.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发动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所以选C。A选项拿破仑帝国是1815年被推翻的,法国在这次革命后建立的是七月王朝,而不是共和国,B选项错。法国第一次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在大革命时期,通过1791年宪法,建立的。D选项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光荣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

(09年山东卷)34(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2分)“结构上的基

本错误”又是指什么。(2分)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4分)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2分)

【答案】(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

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09年福建卷)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

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

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材料二: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使。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部著作?(4分)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11分)

【答案】B.(1)原则:三权分离。著作:《论法的精神》。

(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利在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解析】(1)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材料的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评价。

(09年辽宁卷)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

严的宣言之中……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

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国家权力、国民立法、议会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答案】(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

《1791年》: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总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09年海南卷)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一: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

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

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

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

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

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

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

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

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

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5分)

【答案】(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3分)

(2)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2分)

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3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09年全国卷二)21.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解析】.A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中规定“缔约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09年北京卷)18.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A项发生1901年,排除。

C项签署于1943年,排除。D项签署于1945年,排除。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的通称《凡

尔赛和约》,正确选项为B。

【考点定位】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09年浙江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12 B.23 C.124 D.23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影响,符合题意的应该是②③④。(09年天津卷)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答案】A

(09年安徽卷)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C)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解析】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

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

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

(09年山东卷)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最空上看到条希望的彩虹。——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2分)“我们”有什么

共同的“理想”?(2分)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2分)这一行动有何意义?(4分)

【答案】 (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

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决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

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得分)。

(09年辽宁卷)4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9分)

【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09年天津卷)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

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

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

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

【答案】(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09年海南卷)31.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一:

表3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时间事件

2003年1月22日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

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

2003年5月1日主要战事结束

2003年12月13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

2004年6月28日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2004年10月6日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10月15日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

2007年2月21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

2009年2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

克撤离大部分美军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材料二:世界已经失衡。如果有人曾经怀疑美国的压倒性军事实力,伊拉克战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美国人常常错误理解自身实力的性质,并且错误地由此推断

未来……仅仅讨论各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将是误导的。事实表明,即使在这样的表

面结构之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的“9·11

事件“宛若划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闪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变化的世界。

------摘自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5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界最后十年发生的标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三个历史事件。(3分)

【答案】(1)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

战争未得到联合国授权。(5分)

(2)如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科索沃战争。(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四)

(09年全国卷二)14.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剌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答案】.C

【解析】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京师”和“乌兰布通”。

(09年江苏卷)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

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

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

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

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

上的演说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

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

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要把

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09年福建卷)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

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9分)

【答案】C.(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退休回归私人生活”和“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

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等归纳华盛顿辞职的原因;从材料中的“民国的目的亦已达

到”“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

致力的即在些事”等信息归纳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评价历史人物注意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09年广东卷B)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

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

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答案】32.(9分)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主要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考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出来即可。

如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惠及平民,孔子还提出了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一系

列合理的教学方法。

(2)是考查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3)评价人物和评价历史事件一样要做到客观全面,论从史出,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伟大思想家孔子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09年辽宁卷)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

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

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

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

【答案】(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09年海南卷)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可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

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位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5分)(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3分)

【答案】(1)从反对以暴力推翻满清到承认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从反对共和制而力主君主立宪制到赞同共和制而怀疑君主立宪制。(5分)

(2)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时局和历史变化。(3分)

探索历史奥秘(选修五)

(09年江苏卷)C【探索历史的奥秘】

(10分)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

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

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

材料二: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

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7分) .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

反映的价值观。(3分)

【答案】 (1)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

生产: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

贸易: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

交流。

生活艺术: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

(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价值观:种族

中心主义。

(09年海南卷)33.探索历史的奥秘(8分)

材料一: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转》

材料二: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家检测,小珠所用的材料是海菊贝壳,这

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

(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过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

分属于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

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只之迹”的观点。(5分)(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材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3分)

【答案】(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5

分)

(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3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六)

(09年江苏卷)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1 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填空题 1.(北京理6改)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_________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 1.充分必要 2.(北京文9)设向量a =(1,0),b =(?1,m ),若()m ⊥-a a b ,则m =_________. 2.-1 3.(全国卷I 理6改)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_________. (用,AB AC 表示) 3.3144 AB AC - 4.(全国卷II 理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_________. 4.3 5.(全国卷III 理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b ,则λ=________. 5. 12 6.(天津理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120BAD ∠=?,1AB AD ==.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 2116 7.(天津文8)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1.2,120OM ON MON ==∠= ,2,2,BM MA CN NA == 则· BC OM 的值为_________. 7.6- 8.(浙江9)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 3,向量b 满足b 2?4e · b +3=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8.3?1 9.(上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 ,则AE BF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3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函数与导数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函数与导数 一. 选择题: 1.(全国一1 )函数y = C ) A .{}|0x x ≥ B .{}|1x x ≥ C .{}{}|10x x ≥ D .{}|01x x ≤≤ 2.(全国一2)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A ) 3.(全国一6)若函数(1)y f x =- 的图像与函数1y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f x =( B ) A .21x e - B .2x e C .21x e + D .22x e + 4.(全国一7)设曲线11x y x +=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10ax y ++=垂直,则a =( D ) A .2 B .12 C .12- D .2- 5.(全国一9)设奇函数()f x 在(0)+∞, 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不等式()()0f x f x x --<的解集为( D ) A .(10)(1)-+∞ ,, B .(1)(01)-∞- , , C .(1)(1)-∞-+∞ ,, D .(10)(01)- , , 6.(全国二3)函数1()f x x x = -的图像关于( C ) A .y 轴对称 B . 直线x y -=对称 A . B . C . D .

C . 坐标原点对称 D . 直线x y =对称 8.(全国二4)若13(1)ln 2ln ln x e a x b x c x -∈===,,,,,则( C ) A .a > B .b a c >> C .c a b >> D .b c a >> 10.(北京卷3)“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是“函数()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的( B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四川卷10)设()()sin f x x ω?=+,其中0ω>,则()f x 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D ) (A)()01f = (B)()00f = (C)()'01f = (D)()'00f = 12.(四川卷11)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13f x f x ?+=,若()12f =,则()99f =( C ) (A)13 (B)2 (C)132 (D)213 13.(天津卷3)函数1y =04x ≤≤)的反函数是A (A )2(1)y x =-(13x ≤≤) (B )2(1)y x =-(04x ≤≤) (C )21y x =-(13x ≤≤) (D )21y x =-(04x ≤≤) 14.(天津卷10)设1a >,若对于任意的[,2]x a a ∈,都有2[,]y a a ∈满足方程log log 3a a x y +=,这时 a 的取值集合为B (A )2{|1}a a <≤ (B ){|}2a a ≥ (C )3|}2{a a ≤≤ (D ){2,3} 15.(安徽卷7)0a <是方程2210ax x ++=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 B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安徽卷9)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g x =的图象与x y e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而函数()y f x =的图象与()y g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若()1f m =-,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圆锥曲线 一. 选择题: 1.(福建卷11)又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2|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B A.(1,3) B.(]1,3 C.(3,+∞) D.[)3,+∞ 2.(海南卷11)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 = 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 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 A. ( 4 1 ,-1) B. (4 1 ,1) C. (1,2) D. (1,-2) 3.(湖北卷10)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 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 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 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12c 和22c 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12a 和 22a 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①1122a c a c +=+; ②1122a c a c -=-; ③1212c a a c >; ④11c a <22 c a . 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湖南卷8)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横坐标为32a 的点到右焦点 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B ) A.(1,2) B.(2,+∞) C.(1,5) D. (5,+∞)

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

20XX 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 (2010上海文数)18.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2010湖南文数)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120°, a ,则 A.a >b B.a <b C. a =b D.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2010浙江理数)(9)设函数()4sin(21)f x x x =+-,则在下列区间中函数()f x 不.存在零点的是 (A )[]4,2-- (B )[]2,0- (C )[]0,2 (D )[]2,4 (2010浙江理数)(4)设02 x π << ,则“2 sin 1x x <”是“sin 1x x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10全国卷2理数)(7)为了得到函数sin(2)3 y x π =-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sin(2)6y x π =+的图像 (A )向左平移4π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4π 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2π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2 π 个长度单位 (2010陕西文数)3.函数f (x )=2sin x cos x 是 (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2010辽宁文数)(6)设0ω>,函数sin()23 y x π ω=+ +的图像向右平移 43 π 个单位后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是 (A )23 (B ) 43 (C ) 3 2 (D ) 3 (2010全国卷2文数)(3)已知2 sin 3 α=,则cos(2)x α-= (A )B )19-(C )1 9 (D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高考真题】2016---2018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直线运动 【2018高考真题】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 【答案】 B 2.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 【答案】 C

【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 ,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 【答案】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图像的理解及利用图像解题的能力问题

4.(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为2∶1,选项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1=,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1=ma1+mg=m(+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2=-,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2=ma2+mg=m(g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 3=mg。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1=F1××t0×v0+ F2××t0×v0=mg v0t0;第次提升过 程做功W2=F1××t0×v0+ F3×v0×3t0/2+ F2××t0×v0 =mg v0t0;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错误。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数学 专题 函数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数学 专题03函数 1.(2019?天津?理T8)已知a ∈R,设函数f(x)={x 2-2ax +2a ,x ≤1, x -alnx ,x >1.若关于x 的不等式f(x)≥0在R 上恒成立,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0,1] B.[0,2] C.[0,e] D.[1,e] 【答案】C 【解析】(1)当a ≤1时,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a.需a 2 -2a 2 +2a ≥0.a 2 -2a ≤0.∴0≤a ≤2. 而f(x)=x-aln x,f'(x)=1-a x = x -a x >0 此时要使f(x)=x-aln x 在(1,+∞)上单调递增,需1-aln 1>0.显然成立. 可知0≤a ≤1. (2)当a>1时,x=a>1,1-2a+2a ≥0,显然成立. 此时f'(x)= x -a x ,当x ∈(1,a),f'(x)<0,单调递减,当x ∈(a,+∞),f'(x)>0,单调递增. 需f(a)=a-aln a ≥0,ln a ≤1,a ≤e,可知11. 若关于x 的方程f(x)=-1 4x+a(a ∈R)恰有两个互异的实 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54,9 4 B. 54,94 C. 54,9 4 ∪{1} D.54, 94 ∪{1} 【答案】D 【解析】当直线过点A(1,1)时,有1=-14+a,得a=5 4. 当直线过点B(1,2)时,有2=-14+a,a=9 4. 故当54≤a≤9 4时,有两个相异点. 当x>1时,f'(x 0)=-1x 0 2=-1 4,x 0=2. 此时切点为2,1 2,此时a=1.故选D.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法1交集 1.(2020·上海卷)已知集合{1,2,4}A =,{2,3,4}B =,求A B = . 2.(2020·浙江卷)已知集合{14}P x x =<<,{23}Q x x =<<,则P Q = A.{|12}x x <≤ B.{|23}x x << C.{|34}x x ≤< D.{|14}x x << 3.(2020·北京卷)已知集合{1,0,1,2}A =-,{|03}B x x =<<,则A B = A.{1,0,1}- B.{0,1} C.{1,1,2}- D.{1,2} 4.(2020·全国卷Ⅰ·文科)设集合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A .{4,1}- B .{1,5} C .{3,5} D .{1,3} 5.(2020·全国卷Ⅱ·文科)已知集合{3,}A x x x Z =<∈,{1,}A x x x Z =>∈,则A B = A .? B .{3,2,2,3}-- C .{2,0,2}- D .{2,2}- 6.(2020·全国卷Ⅲ·文科)已知集合{1,2,3,5,7,11}A =,{315}B x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7.(2020·全国卷Ⅲ·理科)已知集合{(,),,}A x y x y N y x *=∈≥, {(,)8}B x y x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6 8.(2020·全国卷Ⅰ·理科)设集合2{40}A x x =-≤,{20}B x x a =+≤,且 {21}A B x x =-≤≤,则a = A .4- B .2- C .2 D .4 考法2并集 1.(2020·海南卷)设集合{13}A x x =≤≤,{24}B x x =<<,则A B =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函数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函数 一、选择题 1 .(2013年高考江西卷(理))函数 的定义域为 A.(0,1) B.[0,1) C.(0,1] D.[0,1] 【答案】D 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若 a b c <<,则函数 ()()()()()()()f x x a x b x b x c x c x a =--+--+--的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 ) A.(),a b 和(),b c 内 B.(),a -∞和(),a b 内 C.(),b c 和(),c +∞内 D.(),a -∞和(),c +∞内 【答案】A 3 .(201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函数 1 2 ()f x x - =的大致图像是( ) 【答案】A 4 .(2013年高考四川卷(理)) 设函数 ()f x =(a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曲线sin y x =上存在00(,)x y 使得00(())f f y y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e (B)1 [,-11]e -, (C)[1,1]e + (D)1 [-1,1]e e -+ 【答案】A 5 .(2013年高考新课标1(理))已知函数()f x =22,0ln(1),0x x x x x ?-+≤?+>? ,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 B.(,1]-∞ C.[2,1]- D.[2,0]- 【答案】D 6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函数 ()()21=log 10f x x x ?? +> ??? 的反函数()1=f x -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全)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第一节 集合分类汇编 1.[2019?全国Ⅰ,1]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42,23M x x N x x =-<<=-<<,则 {}22M N x x ?=-<<.故选C . 【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2.[2019?全国Ⅱ,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2,3,1A x x x B x x ==<或,则{} 1A B x x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点为集合的运算,为基础题目,难度偏易.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3.[2019?全国Ⅲ,1]已知集合{}{} 2 1,0,1,21A B x x ,=-=≤,则A B ?=( ) A. {}1,0,1- B. {}0,1 C. {}1,1- D. {}0,1,2 【答案】A 【解析】【分析】 先求出集合B 再求出交集. 【详解】由题意得,{} 11B x x =-≤≤,则{}1,0,1A B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 4.[2019?江苏,1]已知集合{1,0,1,6}A =-,{} 0,B x x x R =∈,则A B ?=_____. 【答案】{1,6}.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函数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函数 一、选择题 1 .(2019年高考重庆卷(文))函数21 log (2) y x = -的定义域为 ( ) A .(,2)-∞ B .(2,)+∞ C .(2,3) (3,)+∞ D .(2,4)(4,)+∞ 【答案】C 2 .(2019年高考重庆卷(文))已知函数3 ()sin 4(,)f x ax b x a b R =++∈,2(lg(log 10))5f =,则 (lg(lg 2))f = ( ) A .5- B .1- C .3 D .4 【答案】C 3 .(2019年高考大纲卷(文))函数()()()-1 21log 10=f x x f x x ? ?=+ > ??? 的反函数 ( ) A . ()1021x x >- B .()1 021 x x ≠- C .()21x x R -∈ D .()210x x -> 【答案】A 4 .(2019年高考辽宁卷(文))已知函数()) ()21ln 1931,.lg 2lg 2f x x x f f ?? =+++= ??? 则 ( ) A .1- B .0 C .1 D .2 【答案】D 5 .(2019年高考天津卷(文))设函数22,()ln )3(x x g x x x x f e +-=+-=. 若实数a , b 满足()0,()0f a g b ==, 则 ( ) A .()0()g a f b << B .()0()f b g a << C .0()()g a f b << D .()()0f b g a << 【答案】A 6 .(2019年高考陕西卷(文))设全集为R , 函数()1f x x =-M , 则C M R 为 ( ) A .(-∞,1) B .(1, + ∞) C .(,1]-∞ D .[1,)+∞ 【答案】B 7 .(2019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文科))函数 ()()211f x x x =-≥的反函数为()1f x -,则()12f -的值是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