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城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增城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增城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计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右图是身穿新设计衣冠的秦始皇,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之一,开业创国成就

突出。其中他创立的“皇帝”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这一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官僚体制,而官僚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官僚的选拔和权力的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权力的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5.《元史?地理》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6.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

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8.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主权在民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民主面前人人平等9.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人的扩张活动使版图不断增大,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各种矛盾接踵而来。为了强化管理,处理罗马人与异邦人、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讼案件,随后诞生了

A.《十二铜表法》B.《自然法》C.万民法 D.公民法

10.《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有歧视,说明了它的民主存在局限性

C、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的好处

11.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C.宪责任内阁制从此形成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从此稳定下来

12.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

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3.1875年的美国和法国总统,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议会选举产生14.右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

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共和制

B.实行联邦制

C.推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制

15.“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

目的是

A.报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C.打开中国市场D.建立租界

17.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

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马克思曾经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19.《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来

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 B.表明在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D.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强国之路时在向西方学习20.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1.爱国志士谭嗣同悲于时局,写了一首诗《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是

A.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 D.圆明园被烧毁

22.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

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3.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4.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C.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 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2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

地位,侵略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引发这种变化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C.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7.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当选书记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28.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领导南昌起义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

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30.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 D.卢构桥事变

31.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

32.从下面图片中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 .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C .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D .国民党政权覆灭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33.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俄国十月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英国宪章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召开

C. 巴黎公社运动

D.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5.右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下的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6.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二月革命的爆发

B .“四月提纲”的提出积

C .七月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37.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3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

话的含义之一是

A.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39.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

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B .确立了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C .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0.我国经济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外交方针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41. 2005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

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A .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B .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C .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 .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4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的政策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对外开放

43.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

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图一 列宁 图二 攻打冬宫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44.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建交新增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积极展开多边外交

45.“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4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指示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4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8.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C.引进先进科技

D.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向日本订货

49.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突出的表现是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文化观念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5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C.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势均力敌的格局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3小题,51题18分,52题16分,53题16分,共50分)

51.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

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岛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宗教,艺术,全部可以在那里找到它们的根。

——雪莱《希腊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6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4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4分)

52.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材料一中英国、美国在政体上各有何创新?写出其确立的法律文件名称。(6分)

(2)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2分)“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

哪些?(6分)

53.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2分)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6分)

(3)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4分)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5:BBADC 6—10:CDACB 11—15:DDDBC 16—20:CBADA

21—25:BACDB 26—30:BBCDD 31—35:BDCCA

36—40:CAADD 41—45:CADCC 46—50:CADB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1题18分,52和53题各16分,共50分)

51、

(1)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西方:民主制度。(2分) 东方:①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②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3分)

西方:①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

②工商业发达。(3分)

(2)①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

②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4分)

(3)①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影响后世。(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52、

(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2分);文件:《权利法案》。(1分)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2分);文件:1787年宪法。(1分)

(2)中华民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2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主共和徒有虚名。(2分)

(3)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答3点得6分)

53.

(1)原因:近代中国综合国力软弱,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外交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

成就:(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1954年,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3)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强大,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 一、选择题 1.清朝有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 2.公元前219年,琅邪石刻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材料中的“皇帝”指() 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明太祖 3.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D.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4.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5.《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6.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认同D.推动了战国变法 7.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8.“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

江西省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历史 (A) 教师版【含答案及解析】

江西省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历史(A)教师版【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 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 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 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 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2.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 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 .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影响深远 ______________ B.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意识淡漠 ________ _________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4. 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 格的变化反映出 A. 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 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 C. 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 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5.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6. 秦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的户部掌全国疆土、天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政治制度的成熟 D. 宰相权力被削弱 7.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 A. 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 B. 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 D. 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8.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9.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 中央→ 郡→ 县→ 乡→ 亭→ 里→ 什→ 伍→ 户” 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①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 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 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

兰州一中--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我国自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丞相直接任命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4.秦朝的中央官制() ①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首的丞相②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③服务于皇帝掌握大权④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5.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7.清朝赵翼有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皇袍便罢兵。”与诗中相对应的宋太祖的措施不包括(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秦朝的中央官职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特征是() A . 职位细化,各司其职 B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 .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2.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B . 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C . 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D . “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 3.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 中央集权 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 . 是一种直接民主 B . 激发了公民积极性 C . 是少数人的民主 D . 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5. 某学者说,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形成了现代的有权力的国家,它可以阻止社会组织的形成,阻止其他组织能够挑战它权威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 C . 专制主义 D . 科举制 6.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 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B . 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 . 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 D . 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7. 据下图推断,西周() A . 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 . 封国多集中在政治中心东部 C . 血缘是所有封国的立国基础 D . 同姓封国都分布在富庶地区 8. 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露。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 保守国家机密 B . 办理军政要务 C . 负责公文缮写 D . 参与大政决策 9. 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

2019级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可知题意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并不能“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选B项;宗法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排除C项;西周时期属于贵族政治,没有形成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故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 3.【答案】A 【解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C项是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而且与与经济联系不大,故ABD项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的信息可知,明朝内阁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而且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因此C项符合题意;虽然内阁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但明朝的君主专制还是比前代大大强化了,因此A项错误;B项的“民主迹象”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只是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因此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官员都是皇帝亲近和直接指挥的秘书、宦官和侍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侵夺以丞相为首“外朝”的权力而设立的“内朝”,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效率的提高;D项错误,三省在隋唐时期成为定制,不是在魏晋时期。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 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结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4.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特性的是 A.三权分立 B.规定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确立共和政体 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自由 5.“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这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教 6.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7.假设你出生在英国,那么你出任英国首相的条件是 A.与英王的关系亲近 B.由上院议员民主推选 C.为下院多数党领袖 D.由选民通过普选产生 8.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B.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 C.郡守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官位可以世袭 D.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 9.古代罗马法中关于宣扬君权神授的法律条文是 A.“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B.“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 C.“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 D.“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10.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1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A . 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 . 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 C . 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 D . 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 2.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里,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里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A . 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B . 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各项义务 C . 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严格,宗法制度稳固 D .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3. 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这体现了周代() A . 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 B . 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 C . 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D . 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 4. 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性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

A . 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 B . 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 C . 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D . 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 5.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人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 .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B . 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 . 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D . 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6. 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这反映出() A . 贵族政治被打破 B . 中央集权建立 C . 血缘关系的弱化 D . 君王权力加强 7.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8. 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 .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 B .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 C .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 D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9. 《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 .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 .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 .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D .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上)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60 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 (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1.2006 年 4 月 19 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 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井田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 B.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C. 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D. 周公就是周天子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反映的实 质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4.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 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 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 发生在康熙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6.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 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 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7.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 争取外交礼仪 平等 8. 在甲午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A. 葛云飞 B. 邓世昌 C.左宝 贵 D. 史荣椿 9.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 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0.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辛丑条约》的签订 导致了() A. 清政府开始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 中国内政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D.中国完全被纳入帝国主义世界体系 11.20 世纪 30 年代的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 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该歌曲中提到的“悲惨的时候”应指()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2. 《天朝田亩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农民的() A. 基督教思想 B. 大同思想 C. 平均主义思想 D. 民主思想 13.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 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14.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 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 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 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15.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中央电视台欲制作一个“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 师”的节目,地点应该选在哪个地方() A.贵州遵义B.陕西延安C.陕北吴起D.甘肃会宁 16.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 1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 这么一伸,他的胸 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 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 大西北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反抗殖民统治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标志是辛亥革命的成功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D.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 19.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是() A. 地理环境 B.生活方式 C.政治特点 D.民族性格 20.“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 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代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棺椁制度规定:天子三棺四椁,诸侯二棺 三椁,大夫一棺二椁,士一棺一椁。但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发现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这表明战国时期 A.等级差别已经消失 B.礼乐制度走向崩溃 C.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D.世袭制度已被废除 2. 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主要经历了 秦汉郡、县两级,唐代道、州、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地方行政机构极不稳定 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3.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 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则成为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 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 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 4.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此诗描述的致远舰管带是() A.刘永福B.邓世昌C.林永升D.丘逢甲 3.下列有关生产工具的图片,按照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1)(2)(3)B.(1)(3)(2)C.(2)(1)(3)D.(3)(2)(1)4.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7.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D.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8.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9.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10.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11.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12.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