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_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_王刚斌

2006_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_王刚斌

2006_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_王刚斌
2006_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_王刚斌

2006~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王刚斌

,程 军(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蚌埠市 233000)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124(2009)05-0354-04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

额、用药频度(DDDs )和日均费用(DDC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除加替沙星、依诺沙星用药频度有显著增加,其它多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氟喹诺酮类大量使用,ADR 的发生几率增大,应控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限定适用范围,以减少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ADR 的发生。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应用分析

Utilization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6and 2008

WANG Gang -bin *

,CHENG Jun (Dept .of Pharmacy ,Anhui Bengbu Third Hospital ,Bengbu 233000,China )

ABSTRAC T 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zation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in our hospital .ME THODS :The utilization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6and 2008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consumption quantity ,consumption sum ,DDDs and daily drug cost (DDC ).RESULTS :The DDDs of gatifloxacin and enoxacin increased mar kedly ;however ,the DDDs and DDC of other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showed a downward tendenc y over the 3years .CONCLUSI ONS :Accompanied by large -scale use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the pr obability of adverse dr ug reactions (ADR )of this kind of drugs increased .It is imperative to c ontr ol the consumption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and limit their serviceable range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s .KEY WOR DS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DDDs ;Utilization analysis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 -mail :jiangnanyanyu811@yahoo .com .cn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一类全合成抗感染药,其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7位上连以哌嗪环、6位处引人了氟原子,因此称其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 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导致细菌DNA 不能正常合成和修复,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1]。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都可获得相似的药效学关系,与其它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等特点,研制开发迅速,不断地更新换代,现已成为临床广为使用的药物。近年来,随着氟喹诺酮类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日益突出,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严重影响其疗效和临床应用。因此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合理使用本类药物、追求最佳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原始资料及数据来源于2006~2008年我院药库氟喹诺酮类药物出库销售的有效数据。

1.2 方法

以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 )法,对不同品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进行用药频度(DDDs )、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 ,DDC )的分析。DDD 值的确定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6版)、《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7版)或以药品说明书确定。用药频度的计算:DDDs =药品使用总量 DDD 值(以下各表中单位为天);限定日费用的计算DDC =药品金额 DDDs (以下各表中

DDDs 的单位为:元·d -1

)。

2 结果

2.1 使用数量和DDDs

我院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数量和DDDs 见表1。从表1可见,2006~2008年用药频度较高的主要是片剂,2006年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左氧氟沙星片,2007年、2008年用药频度最高的都是加替沙星片。在用药频度排名前5位中,2006年有4个是片剂,2007年、2008年则分别为3个和2个。2006~2007年用药频度最高的注射剂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8年为加替沙星注射液。

2.2 购药金额

我院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购药金额、排序及构成比见表2。从表2可见,2006~2008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购药金额逐年递减,由2006年排序第1位,下降到2008年的第4位;购药金额构成比由2006年的42.58%下降到2008年的11.44%。同期,加替沙星注射液购药金额在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排序第2位,上升到2007年、2008年的第1位;购药金额构成比由2006年的19.68%,上升到2008年的31.20%。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加,2008年由于加替沙星、依诺沙星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较上年增长显著。2.3 DDC 及同比增长

我院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DDC与上年相比增长情况见表3。从表3可见,2007年总体DDC较2006年均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氟罗沙星注射液,降幅达52.34%,其次是洛美沙星注射液,降幅达31.03%。2008年多数DDC较2007年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降幅达52.32%,其次是洛美沙星片,降幅达39.45%。莫西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片等的DDC总体平稳,2008年略有上升。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物DDC数值比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高。

2.4 口服和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购药金额、DD Ds和DD C比较

从购药金额、DDDs和DDC3方面分析口服和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的比例,结果详见表4。

表1 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DDD值和DDDs及排序

Tab1 Sequence of DDD and DD Ds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during2006~2008in our hospital

药品名称DDD

(g)

2006年2007年2008年用药数量D DDs排序用药数量DDDs排序用药数量DDDs排序

左氧氟沙星片0.412360030900129200730042028050707左氧氟沙星0.4452801132024142010355364760161903加替沙星片0.418000900035856029280170320351601诺氟沙星片0.646800780047340012233272200120334洛美沙星片0.4180004500510800270081008025208加替沙星0.41466036656290407260539930199652培氟沙星0.845502275712560628061767088356环丙沙星0.48200205085400135010280070011洛美沙星0.44080204091440720111989913氟罗沙星0.42800140010660033007464023209莫西沙星片0.472972911420420121464146410莫西沙星0.4200200122202201322022012依诺沙星0.6001316000266792810093675表2 2006~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购药金额、排序及百分比

Tab2 Consumption sum and sequence of Quinolones and their respective pro portion in

total Quinolones during2006~2008in our hospital

药品名称

2006年2007年2008年

金额(万元)构成比(%)排序金额(万元)构成比(%)排序金额(万元)构成比(%)排序

左氧氟沙星88.0142.58161.9323.71246.1811.784加替沙星40.6819.68270.3226.921125.9832.141氟罗沙星20.8010.06323.378.95517.084.366培氟沙星18.488.94439.5615.15349.5612.643洛美沙星9.874.7852.400.92120.200.0513左氧氟沙星片9.584.6461.900.7371.200.319加替沙星片6.623.20719.567.49625.406.485莫西沙星6.403.1086.602.53107.331.877莫西沙星片2.921.4191.390.5384.351.118洛美沙星片1.570.76100.840.3290.810.2110环丙沙星1.300.63110.610.23110.320.0812诺氟沙星片0.440.22120.570.22130.500.1311依诺沙星001332.1512.314113.0728.852合计206.67100-261.20100-391.98100-

表3 2006~2008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C值

Tab3 DDDc of Quinolo nes antibacterials during2006~2008in our hospital

药品名称

2006年2007年2008年

D DC排序DDC排序同比增长(%)DDC排序同比增长(%)

莫西沙星320.001300.001-6.25333.00111.00氟罗沙星148.60270.834-52.3473.6032.77加替沙星111.00396.863-12.7463.104-34.85培氟沙星81.22462.005-23.6656.095-9.53左氧氟沙星77.75559.816-23.0728.527-52.32洛美沙星48.37633.367-31.0320.208-39.45莫西沙星片40.00733.008-17.5029.706-10.00加替沙星片7.3586.689-9.127.2298.08环丙沙星6.3394.5210-28.604.52100

洛美沙星片3.48103.1211-10.343.20112.56左氧氟沙星片3.10112.6012-16.132.3712-8.85诺氟沙星片0.57120.4713-17.540.4113-12.77依诺沙星013120.5830122.0121.19

表4 2006~2008年口服和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购药金额、DDDs和DDC比较Tab4 Oral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 versus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s(injections)in consumption sum,DDDs and DDDc during2006~2008

年份

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注射口服

金额(万元)DDDs(万天)DDC金额(万元)DDDs(万天)DDC金额DDDs DD C

2006年22.135.294.18185.542.3080.678.380.4319.30 2007年24.265.194.67236.943.2273.589.770.6215.76 2008年32.265.625.74359.725.7762.3411.151.0310.86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合成抗菌药物,通过对其结构的不断改造,在近几年里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抗菌活性可和β-内酰胺类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上各种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之一。

氧氟沙星是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新药,旋即于1994年推出其左旋体光学纯药左氧氟沙星,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代谢稳定以及可用于治疗各种常见感染症(包括难治尿路感染等棘手疾病),且具有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自国内上市以来,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城市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中用药频度最高的品种[2,3],随着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销售增长的挤压下,上述情况将有所改变。2006~2008年我院左氧氟沙注射剂虽经多次降价,但良好的抗感染作用,使得其依然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主流品种,DDDs一直排名居前。左氧氟沙星片的DDDs,由2006年排名第1位,下降至2008年的第7位。而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片和加替沙星注射剂的使用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加替沙星片的DDDs近两年都居于首位,加替沙星注射剂的DDDs也由2006年排名第6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2位。2007年刚引入我院的依诺沙星的DDDs由排名第9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5位,临床应用增长势头较快。培氟沙星在我院仅有注射剂的使用,且价格近两年变动相对不大,DDDs一直排名居中。洛美沙星和氟罗沙星易造成光敏反应,所以在我院的DDDs一直不高。诺氟沙星是第1个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价格低廉、口服给药方便,在我院还有广泛来至农村的受用人群, DDDs还是比较高的。环丙沙星虽有价格的优势,但在临床抗感染效果上不如左氧氟沙星和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限制了其使用范围,3年来,DDDs排名始终居后。口服和注射用莫西沙星因虽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进口产品价格太高,限制了该产品的使用范围,DDDs的排名居于倒数第1、2位。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们又相继开发了第4代及超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前3代相比,第4代氟喹诺酮药物在保持了第3代氟喹诺酮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组织渗透性高等优点外,抗菌谱进一步扩展到对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且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明显高于第3代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4]。从表1可见,DDDs呈逐年增长的势头都是第4代氟喹诺酮药物,比如加替沙星、依诺沙星(2007年开始使用)。尤其是最近两年来,上述药品的使用都是呈上升趋势,而第3代氟喹诺酮药物中除左氧氟沙注射剂与上年持平外,其余的销售空间都被第4代氟喹诺酮药物良好的发展势头给压缩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加替沙星可改变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引起血糖代谢紊乱,可明显增加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危险[5]。且诱发的糖代谢紊乱与患者有无糖尿病史无关。因此,临床使用加替沙星时,应密切观察,加强血糖监测,特别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反应迟钝,常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容易被忽视。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1月23日下发“关于修订加替沙星制剂说明书的通知”,要求在其说明书中加入“糖尿病患者禁用”的警示语。此外,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大量广泛使用,其致可延长QTc、并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性将会随使用的人群增加而增多[6]。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实施,使得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减轻了医保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2007年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物DDC比2006年下降8.79%,2008年则比2007下降15.28%,但购药金额上述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27.70%和51.82%。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价格经多次招标后,价格趋于平稳(见表4)。由于加替沙星片、洛美沙星片2008年招标价格的反弹,加上加替沙星片占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购药金额比重较大,2008年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DDC达到5.74元·d-1。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物DDC数值比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平均DDC为72.2元·d-1。注射口服药金额比值波动不大,说明在购药金额方面,口服和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基本同步增长。注射口服药DDDs以53.85%的年均增长比率增长,显然,注射用氟喹诺酮类药临床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高DDC的注射用药物增长速度很快,如依诺沙星、加替沙星等。低DDC的药物销售平稳或逐步下降,如环丙沙星注射液,诺氟沙星片等销售波动较小,左氧氟沙星片的销售则逐渐萎缩。注射口服药DDC比值以年均24.72%的速度呈负增长,注射剂价格回落相对较快,随着更新产品的推出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进一步实施,未来上述注射剂价格应该还有回落空间。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建议临床采用序贯疗法,即经过一段时间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停止静脉使用抗生素,改为性质基本相同的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7]。这样既可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提高病人依从性,减少ADR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也符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滥用一方面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ADR和药害事件的发生。已有证据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用量与细菌对其的耐药性密切相关,用药量的上升必然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2004年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耐药监测表明,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 40%,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超过55%,说明本地区以及国内已成为大肠埃希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高地区之一[9]。2007年安徽省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氟喹喏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6.61%、83.05%、81.36%[10]。另外,2006年我院上报的500例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265例次,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共96例次,占抗菌药物ADR的36.23%[8]。这个比率在2007~2008年我院上报的共计1044例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达到了37.30%,其中以加替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上报例次较多。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导致该类药物较其它药物易出现头晕、头痛、烦躁、谵妄等中枢症状。此外,光敏反应也是洛美沙星、氟罗沙星较其它药物多发的,使用时应告诫患者,避免户外活动,减少阳光照射机会。

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的一类药品,品种繁多,数量较大,涉及到不同病情和年龄的患者,发生ADR的机率大,故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2008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并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它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它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2007年有3个品次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进入我院药品月销售金额排行榜前2位,2008年未出现上述现象,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在卫生部通知颁发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参考文献

[1]张致平.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2001,22(6):241.

[2]夏培元,彭永富,刘松青.2000~2002年西南地区51家

医院氟喹诺酮类用药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25(2):137.

[3]杨 玉,武文慧,贾忠毅.2003~2005年我院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应用调查[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5):

291.

[4]和培红,郭代红,周筱青.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研究

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102.[5]周慧萍,林伟萍,刘 云.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房,2007,18(11):867.

[6]孙忠实,朱 珠.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所致QT间期延

长[J].药物警戒,2004,1(2):38.

[7]刘 卫,凌宙贵,汪春梅,等.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11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实

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9):718.

[8]曹 迪,王儒强,张士勇.我院500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

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7,12(6):568.

[9]张德力,李 峰,陈安斌.革兰阴性杆菌对四种氟喹诺

酮药物体外耐药监测[J].淮海医药,2005,23(4):282. [10]潘继华,程 君,殷 俊,等.2007年安徽省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监测[J].安徽医学,2008,29(5):514.

(收稿日期:2009-02-05 修回日期:2009-03-02)

关于中药饮片处方药味、剂量的调查分析

王红丽*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 450000)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124(2009)05-0357-02

摘 要 目的:调查比较古、现、今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味数、剂量数,了解它们的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500首方剂、《现代实用方剂》(1989年版)[1]中500首方剂及本院2008年前半年处方中的5000张处方,将处方数据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药味数、剂量数均渐增加,然后根据药理学进行分析。结论:药味、剂量的变化应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 药味数;剂量数;增加;分析

Ingredients and Doses of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Decoction Pieces

WANG Hong-li*(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College of TCM,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 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variation trend of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decoction pieces from ancient time,modern time to present a ge in medicinal ingredients and dos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r ug use. METHODS:By random sampling,500prescriptions from the Treatise on Fe brile Diseases and Jin G ui Yao Lue,another500 pr escriptions from Present Practic al Formulas(1989)[1]and5000prescriptions from our hospital in the first half year of2008 were collec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computer.RE SULTS:The medicinal ingredients and doses of the prescriptions had been on the rise.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phar macology.CONCLUSI ON:The variation of the medicinal ingr edients and doses of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s should b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pharmacology study. KEY WOR DS Ingredients;Dose;Increase;Analysis

中药饮片处方的历史相当悠久,为人类解除病痛。笔者对现代中药饮片处方与古方在药味、剂量上进行了比较,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500首方剂、《现代实用方剂》(1989年版)[1]中500首方剂及本院2008年前半年处方中的5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依次序分别以古(A组)、现(B 组)、今(C组)表示。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每张方的药味数、总剂量、单味饮片平均剂量的情况输入微机,用自编程序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单张处方药味数

A组方剂药味数以2~7味药居多,构成比在40%左右,B 组方剂药味数以10~12味药居多,构成比也在40%左右,C组处方药味数以13~19味居多,构成比居高,可知药味数增加趋势显著,见表1。

表1 单张处方药味数统计

Tab1 Ingredients of each prescription

项目药味数(味)处方数(张)构成比(%)古方2~419538.97

5~721643.14

8以上8917.89

合计500100.00

现代方3~79318.7

8~913627.17

10~1219639.03

13~155210.5

16~19234.6

合计500100.00

今方10以下3106.2

10~1280516.12

13~15206641.31

16~19160532.12

20以上2945.89

合计5000100.00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gakg@https://www.doczj.com/doc/b76480985.html,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效应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效应 关键词氟喹诺酮抗菌效力临床效应 自1962年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吡酮酸类(也称喹诺酮类)抗菌剂萘啶酸以来,已合成了不少相关类似物。然而,只是在发现氟哌酸及其细菌靶酶DNA旋转酶后,对这类药物的兴趣才明显增加,成为抗感染药物研究活跃领域,并取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许多氟代化合物(统称氟喹诺酮类),相继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药理研究,其中常用的有: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环丙氟哌酸等。它们都具有1-取代-1,4二氢-4-氧吡啶-3-羧酸部分与第二芳环或芳杂环稠合的结构特点。 这类药物是在结构基本骨架的1,3,4,6,7及8位上引入侧链而加以改良的。但共有取代基为3位取代的羧基和4位取代的羰基,这些取代基是发挥抗菌作用必须的基团。由于分子中有亲水性哌嗪环与疏水性的氟原子,使具有恰当的油/水分配系数,提高了对细菌外膜的渗透性,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效力,且有 助于药物在宿主体内的动态分布。上述4种药物的抗菌作用如表1所示,对G -及G+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G+菌的超过NA、PPA(吡哌酸Pipernidie Acid)等一、二代老品种,尤其对绝大多数G菌包括绿脓杆菌、多级耐药株有更显著的抗菌活性,超过目前临床应用的其它抗菌药物,特别是以质粒为中介的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有重要意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DNA复制所必须的DNAgyrase(旋转酶,又称Topolsomerase-II拓扑异构酶)的亚基A(Subumit)结合,抑制DNA合成复制化,从而使细菌不能增殖,达到杀菌作用。 本类药物口服后迅速地吸收,尿药浓度超过临床上所有尿道细菌病原菌的MIC,血清和组织浓度高于大多数G -和G+菌的MIC,有相当长的半衰期 (T1/2),在某些情况下允许8~12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投药间隔。成人每次给予氟喹诺酮200mg,空腹口服时的药动学指标如表2所示。上述4种药物的Tmax 为1~1.5小时,与T1/2约3~6小时近似。Cmax约1~2μg/ml,ACU约5~17gμg ﹒h/ml。其中OFLX吸收最佳,ENX半衰期最长。且由于分子量小、蛋白结合率低(15%~30%),在液体组织中分布良好。本类药物主要经过肾及肝排泄,尿和胆汁中浓度高。NFLX、OFLX、ENX、CPFX的胆汁浓度分别是血浓度的3~10、2~4、5、8~10倍,对慢性呼吸道感染,每次0.2g,每日3~4次,连服数日,NFLX、OFLX、ENX、CPFX的痰浓度分别为0.05~0.5μg/ml、0.5~1μg /ml、0.2~0.6μg/ml。向前列腺、扁桃腺组织及皮肤的运转也良好。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很广泛,疗效突出,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自然耐药频率低,毒副反应小,临床上广泛用于对包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就是抗菌药物生产与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 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就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就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就是二联甚至就是三联的。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就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临床上常用者为氟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近年来研制的新品种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亦有增强,已用于临床者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一、适应证 1.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本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已达半数以上。 2. 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主要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

炎等,及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 3. 伤寒沙门菌感染:在成人患者中本类药物可作为首选。 4. 志贺菌属肠道感染。 5. 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 6.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本类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无效。 7. 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感染的二线用药。 二、注意事项 1.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 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3. 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4.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今年对我院归档病历、现病历的自查、接受上级部门检查情况,现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总结如下: 一、围手术期用药不符合规定 1. ?类切口手术无围手术期用药指征而使用。(使用指征如下:手术范围大、涉及重要器官、异物植入、年龄>65Y,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等情况。) 2. 围手术期药物使用档次过高,基本未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一代头孢,使用较多的为三代头孢及其他β-内酰胺类如头孢米诺等,甚至使用四代头孢或其他三线药物。 3. 用药时间过久,抗菌药物使用多例超过3天。 4. 非高危人群使用复合制剂或档次太高,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灭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谱能)等。 5. 围手术期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违反卫生部文件规定。 6. 预防用药选用药物不当,未根据具体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7. 术前用药时间不正确,切皮以后才给药。 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术前使用,而未按规定控制在脐带结扎后才使用。 三、未按照抗菌药物分级原则进行管理如使用二、三线药物未填报审批表。 四、使用药物未按照相关规定在病程录上进行分析记录,未及时送检标本做药敏。 五、用量用法不正确。 六、抗菌药物书写普遍使用商品名,不符合规定。 附:省厅检查结果反馈

附:三甲医院预查,抽查的20份病历中围手术期预防给药欠妥的病例住院号科别诊断切用药主管医评价 口生 556837 泌尿外科左肾肿瘤、?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陈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左肾囊肿,林针(氟威)6天 (术后无感染症状)德 左肾结石、 张 方 毅 558669 肿瘤外科右乳纤维? 拉氧头孢(噻吗灵)娄朝围手术预防给药过于高级(三代头孢), 瘤 2天胜、陈且该患者非高危人群 事一 559630 肿瘤外科双侧甲状? 拉氧头孢(噻吗灵)娄朝围手术预防给药过于高级(三代头孢), 腺癌 4天胜、陈用药时间过长,且该患者非高危人群 事一 558781 肿瘤外科双乳腺病 ? 拉氧头孢(噻吗灵)娄朝围手术预防给药过于高级(三代头孢), 4天胜、陈用药时间过长,且该患者非高危人群 事一 557711 肿瘤外科左侧腺病? 头孢唑肟5天谢燊围手术预防给药过于高级(三代头孢),

小儿氟喹诺酮类药物

儿童一定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一、儿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是非非 1. 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儿童的缘由? 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均有活性,具有快速杀菌、口服生物利用度好、组织渗透性高、消除半衰期长、且与许多抗菌药物不具交叉耐药性等忧点,在防治成人多种细菌感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幼年动物实验中发现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关节和软骨损伤的问题,因此大多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规定喹诺酮药物不宜用于、避免用于或禁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2. CFDA发出限制使用氟喹诺酮的安全警告! 2017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7年第79号),增加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黑框警告,当全身用药时,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引起肌腱炎、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和重症肌无力加剧。也修改了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适应证: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单纯性尿路感染和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氟喹诺酮类! 3.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3.1 反对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阐明喹诺酮药物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新编药物学》认为: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且大多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规定喹诺酮药物不宜用于、避免用于或禁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3.2 支持意见: 《实用儿科学》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10~15 mg/(kg?d),疗程不要超过7天。且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清单》中包括了可用于儿童结核病治疗的氧氟沙星、及治疗儿童志贺菌感染的环丙沙星。 3.3 争论: 虽然动物和细胞实验表明一定浓度的喹诺酮类药物会造成软骨细胞损伤,但是动物试验的剂量远高于儿童常规使用剂量,且在临床中,人类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软骨病变的几率很低,因此喹诺酮药物还是经常超说明书用于儿童,特别是治疗一些重症细菌感染。 二、全身用喹诺酮药物用于儿童的适应证 到底全身用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儿童哪些疾病?以下结合药品说明书、MICROMEDEX、英国儿童处方集和指南、专家共识,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全身用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用于儿科的一些适应证(见表1),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不同年龄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本院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本院住院患者2 400例,按年龄分为A组(A组<18岁),B组(18岁≤B组<60岁),C组(C组≥60岁)3组,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66.96%。A组使用率为85.25%,B组为75.03%,C组为51.98%,以注射剂为主。注射剂占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A组97.03%,B组96.00%,C组97.02%,二药联用A、B、C组使用率分别为14.86%、13.00%、13.04%,三药及三药以上联用3组均为0,不合理用药占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10.14%。结论:本院使用抗菌药物大部分合理,但是也存在问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in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s and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2 400 patients slec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who were less than 18 years old ,B group who were more than 18 years old and less than 60 years old, C group who were more than 60 years old,and counted the antimicrobial usage of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rate of average use of antibiotic use for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as 66.96%, For A group the rate was 85.25%, B group was 75.03%, C group was 51.98%, to the main injection, antibiotic usage injection accounted for A group was 97.03%, B group was 96.00%, C group was 97.02%, The rate of two drugs combined with A, B, C group were 13.00%,14.86%,13.04%, The usage of three drugs or more than three drugs combined use with three groups was 0. The rate of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was 10.14%.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d in our hospital are reasonable, but we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left. [Key words] Antimicrobial agents; Age sections;Analysis 本院是一家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县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广泛,使用情况备受管理层关注,所以必须掌握其使用现状,能及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对本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的所有患者中,按随机化方法,每月抽取200例,共2 400例,将其分为A、B、C 3组,A组434例,B组933例,C组1 033例。 1.2 方法 将抽取的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A组<18岁)、B组(18岁≤B组<60岁)、C组(≥60岁),分别进行阅读、统计。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抗菌药物临床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已成为临床上的常用药但由于药物本身特性及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现象的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过敏及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软骨毒性、肝脏毒性、生殖毒性、跟腱炎和局部刺激症状等,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及兽医工作者应熟练地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征,避免其造成的伤害,从而保障人与动物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毒性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或FQS)药物属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在喹诺酮萘啶环的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7位上都连有哌嗪环,所以统称氟喹诺酮类,是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诺酮类衍生物。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明显比第1代和第2代扩大,抗菌活性也显著增强,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厌氧菌和支原体等均有效,特别是对绿脓杆菌效果好,几乎适用于临床常见的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按国际非专用药名命名原则,对该类新药均采用“-oxacin”来定名,以表示它们在药理方面的相似性及组群关系。该构词成份在我国音译为“沙星”。 FQNS药物具有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菌谱广等优点,已成为人医和兽医临床上的常用药品。主要品种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恩诺沙星(Enrofloxacin)、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 mesylate)、盐酸沙拉沙星(Sarafloxacin hydrochloride)、马波沙星(Mar bofloxacin)、奥比沙星(Orbifloxacin)和盐酸二氟沙星(Difloxacin hydrochloride)等,其中恩诺沙星、甲磺酸达氟沙星和盐酸沙拉沙星、盐酸二氟沙星为动物专用药。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FQNS也不例外,而且由于FQNS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常常伴有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情况的发生,因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而产生的不良反应(ADR)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人类,动物则反应不大,但动物用药后的药物残留通过食物链传播,同样会引起人类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影响人类健康,故仍应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FQNS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1 皮肤过敏反应及光敏反应 使用FQNS药物后,皮肤过敏反应(包括红斑、瘙痒、风疹和皮疹)的发生率较低(<1%),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发红、瘙痒、脱屑,严重者可有重型药疹,过敏性休克。此反应多在用药后3 d左右出现,多数在用药中自动消失,个别出血性皮疹或恶性皮炎,需及时停药治疗。 药物引起的光敏反应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暴露在太阳下的皮肤区域,临床表现范围从中度的红斑到大疱疹,严重者可引起皮肤脱落糜烂。光毒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可诱导单纯态氧和原子团而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效和临床应用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 1.1第一代喹诺酮类 1.1.1第一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吡咯酸等,因其抗菌谱窄,仅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具有抗菌作 也多在4mgL-1以上;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用,且作用弱,对敏感菌株的MIC 90 葡萄球菌属等均无抗菌作用。 1.1.2第一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一代喹诺酮类常见品种有奈啶酸、噁喹酸及吡咯酸等,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目前此类药物已被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其他抗菌药物所替代。 1.2第二代喹诺酮类 1.2.1第二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二代喹诺酮类较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包括了部分绿脓杆菌,可达到有效尿药浓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明显较第一代喹诺酮类少见。 1.2.2第二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二代喹诺酮类有新噁酸、噻喹酸、噁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治疗。 1.2.3典型药物实例:吡哌酸(吡卜酸,Pipemidic Acid,Dolcol,Pipram,PPA)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比对奈啶酸、头孢氨苄及羧苄西林强;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吡哌酸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口服后部分吸收,成人单次口服0.5g和1.0g后,血药峰浓度为3.8mgL-1和5.4mgL-1,半衰期为3.1h;本品吸收后可分布于肾、肝等组织,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本品主要经肾排泄,给药后24h58%~68%的药物从尿液中排出,部分自粪便排出。吡哌酸在临床主

XX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XXXXXX医院 2013年9月份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将我院9月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反馈如下: (一)2013年9月XXXXX医院处方汇总 2013年9月份门急诊处方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处方评价涉及9个临床科室,处方抽样时间2013年9月1日—9月30日,评价处方总数:随机抽取处方114张。其中用药品种总数209种,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106种,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50.7%。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为114张,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100%。合理处方总数为112张,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为0.87%。合理处方百分率为98.2%。 (二)、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2013年9月份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2013年9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2013年9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百人天)

4、2013年9月份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品送检率 5、2013年9月份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品送检率

6、2013年9月份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7、2013年9月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8、2013年9月份Ⅰ类切口手术情况统计

(三)、我院住院9月份抗菌药使用量排名前十位: 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②注射用头孢西丁③注射用头孢噻肟钠④左氧 氟沙星注射液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⑥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⑦注射用磷霉素钠⑧注射用阿奇霉素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⑩环丙沙星注射液 1、使用情况分析 抽查显示,我院住院患者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较上月相比明显下降,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率60%的要求,病原学送检率67%达到了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品送检率达到30%的要求。 此次抽查的外科30份病历中,Ⅰ类切口有15例,使用抗菌素的有8例,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均有不合理。 2、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有:①预防与治疗用抗菌药物的选用欠妥;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③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④无适应症联合用药。⑤没有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使用抗菌药物。 3、结论 本院大部分的Ⅰ类切口手术能按照规范要求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但同时也存在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偏长,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及联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眼科的应用研究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眼科的应用研究 摘要:氟哇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类结构新颖、抗菌谱广、作用强的化学合成药物。本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的作用达到甚至超过现今临床应用的其它新型抗菌药物。不仅对解决临床上常见的敏感菌感染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目前正在不断增加的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亦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眼科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抗菌药;眼科;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治疗对象系住院或门诊诊断为急性及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急性睑腺炎及泪囊炎患者318例,并经细菌学检查证实。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29例;年龄15~67岁,平均37.8岁。治疗组中急性结膜炎及亚急性结膜炎152例、角膜炎43例、急性睑腺炎2例、泪囊炎3例、合计200例。对照组中急性及亚急性结膜炎80例、角膜炎34例、泪囊炎2例、急性睑腺炎2例,合计118例。两组病情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确定治疗对象后,随机选择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以0.3%氧氟沙星滴眼液(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98 );对照组给以诺氟沙星滴眼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099)。给药方法均为每天6~10次点眼,每次1~2滴,泪囊炎患者配合泪道冲洗。疗程7~15天。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抗生素局部和全身给药。 1.3临床检查 用药前检查包括用药及眼病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记录眼部感染症状及体征(充血、分泌物、角膜浸润、角膜溃疡大小、荧光素染色、眼疼、畏光等);获取结膜囊或角膜溃疡处标本作细菌学检查。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4临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药物滥用,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做到及时停换药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2)如病情许可,尽量采用口服给药,口服宜饭后或睡前进行,静脉给药滴速不要过快。(3)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因此,老年人应慎用并减量使用。(4)因软骨毒性孕妇及小儿禁用, 16岁以下患者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如必须应用宜暂停哺乳。(5)为避免光毒性,用药期间应告之病人尽量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或人工紫外线的照射。(6)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有抽搐或癫痫病史、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应慎用。 1.5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眼疼消失、充血及分泌物消退、细菌培养转阴。显效:病情显著改善、细菌培养转阴,但临床体征尚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眼疼减轻或充血、分泌物减少,细菌培养未转阴。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恶化。 1.6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氧氟沙星组痊愈165例,显效23例,进步及无效12例,有效率为94.0%;诺氟沙星组痊愈75例,显效23例、进步及无效20例,有效率83.1%。临床验证结果氧氟沙星滴眼液较诺氟沙星眼药水为优(P<0.05)。 不良反应滴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有8例点眼后瞬间不适,可耐受,继续点用未再觉不适,未

2015年1-2月份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原因分析

1-2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偏高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2015年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偏高,分别为54.7 DDDs、59.7DDDs,均超过规定强度40DDDs。以2月份为例,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符合规定。内一科使用强度为86.1 DDDs,内二科使用强度34.6 DDDs,外科使用强度19.7 DDDs,康复科使用强度0.3 DDDs。内一科使用强度过高,且总出院占床日数为四病区之首,导致全院使用强度较高。 二、原因分析: 1、季节因素:通过分析近四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数据发现(如下表所示),1月份、2月份使用强度普遍较高,可能与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有关。而我院绝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都集中在内一科,造成内一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 2、联合用药较多:抽取2015年2月10日内一科住院医嘱,住院人数为25人,其中15人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人数为7人,占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47%。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公式(抗菌药物消耗量即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联合用药多必然导致抗菌药物累计DDD数高,从而导致使用强度高。

3、个别抗菌药物日用量较高:根据WHO规定的DDD值,青霉素日用量为3.6g(即600万单位)(说明书: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我院普遍使用剂量为800-960万单位;头孢哌酮舒巴坦日用量为4g(说明书:成人每日用量按头孢哌酮量计算为1~2g,分为等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严重或难治性感染,每日剂量可增至8g,分为等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但舒巴坦的总量每日不宜超过4g),我院使用剂量普遍为8g,是限定日剂量的1.3-2倍。 4、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多:根据使用强度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会导致抗菌药物累计的DDD值高,大多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剂量基本未调整,从而导致使用强度高。 三、建议整改措施: 1、减少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内一科联合用药情况多数为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西丁或者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美唑等,减少联合用药不仅可以降低使用强度,还可以减少细菌耐药。 2、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严格依据说明书规定,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一般感染采用常用量。对于青霉素,为了提高疗效,在降低日用量的情况下,不妨采用增加给药次数。 3、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ⅩⅩ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2月共出院患者45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18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1.1%。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55.56%。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1.1%。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22%。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1.11%。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22%。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剂量小。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2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0.3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剂量小,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0年1季度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0年1季度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3月药房管理系统中出药统计 1.2方法: 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剂量、剂型、用量、单价、用药金额、DDD值、DDD S值,按类别、品种进行统计、分析。 DDD值(限定日剂量)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中国药典》(2005版),采用其主要适应症,未收载的以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 DDD S=规格×用量/DDD值 2、结果 我院2010年1月~2010年3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涉及12类、153个品种。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1:抗菌药物按使用金额和DDD S排序(前20位) 按金额排序DDD S 排序 1氨曲南 1 奥硝唑 2头孢哌酮他巴坦钠 2 氨曲南 3头孢美唑 3 苯酰甲硝唑 4奥硝唑 4 头孢地尼 5帕珠沙星 5 三抗素消炎片 6头孢硫脒 6 头孢克肟 7呋布西林 7 伊曲康唑 8哌拉西林舒巴坦8 头孢丙烯 9头孢地尼 9 司帕沙星 10头孢米诺 10阿莫西林 11苯酰甲硝唑11头孢美唑 12伊曲康唑 12 妥舒沙星 13头孢丙烯13 呋布西林 14萘夫西林14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15克霉唑15头孢哌酮他巴坦钠 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 帕珠沙星 17甲磺酸妥舒沙星17 克霉唑 18依替米星18 头孢呋辛 19司帕沙星19哌拉西林舒巴坦 20 头孢西丁20 头孢米诺 表2:按药理类别分类的各类药品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及排序(前10位)排序药理类别比例(%)排序药理类别比例(%) 1 头孢菌素类 34.21 6 抗真菌药 2.75 2 其他类 32.79 7 大环内酯类 1.02 3 青霉素类 11.57 8 抗感染中成药 0.95 4 喹偌酮类 9.86 9 氨基糖苷类 0.89 5 硝咪唑类 4.9 6 10 β-内酰胺酶制剂 0.8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点评分析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 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 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证患者群众的 生命安全。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 583 张,含抗菌药物处方 241 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41.34%,远远高于我国规定要求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2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多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是不满足以上要求的。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是肯定的,对于个别判断错误的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 作用以及延误治疗的不良后果。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频率 本次点评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作了统计,结 果显示如下(每种抗菌药物在处方中出现一次频率计为1): 序号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1 头孢他啶55 2 阿奇霉素26 3 美洛西林21 4 阿洛西林19 5 头孢西丁钠14 6 美洛西林舒巴坦13 7 青霉素钠13 8 氨氯西林10 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 10克霉唑8 11其他品种69 3、抗菌药物使用的剂型分布 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1 张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 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45 张,占 18.67%,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 174 张,占 72.20%,外用及其他剂型26 张,占 10.79%。与上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随着临床大量的应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报道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应用做一简要阐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 氟喹诺酮类药物及临床应用状况 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近年开发的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等提高了对革兰阳性菌及非典型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 2.1 消化系统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紊乱,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部不适等,每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口服药居多,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2 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中枢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二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视物不清等。严重可引起妄想、昏迷、痉挛、震颤、惊厥发作或抑郁。侯爱东等[1]报道1例,女性,43岁,患者静滴0.2%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200ml,用药至90ml时出现胸闷、恶心、有便意、视物不清,继而出现黑蒙、面色苍白、抽搐、昏厥等症状。停药后经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2.3 过敏反应常见为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2.4 光敏反应、光毒性常为急性发病,以光敏性反应最受关注,皮炎最多,表现为红斑、水肿等。这种光敏感性反应具有结构相关性,临床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为了用药安全,用药期间保持避光状态有利于减少ADR发生。 2.5 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有少量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可发生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僵硬和肌肉疼痛,停药后症状均减退或消失。由于该类药物影响软骨发育,而慎用于孕妇、18岁以下青少年。 2.6 肝脏毒性少数患者表现为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如有一患者,男,76岁,因肺部感染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ml,每日1次。第四天,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伴恶心纳差,乏力,尿黄,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停用该药,改用其他抗生素,并用保肝降酶药,1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2]。 2.7 肾功能异常比较少见,一般可引起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有些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尿pH>7.3)仅轻度可溶,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产生结晶尿,严重者引起输尿管梗阻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2.8 心血管系统反应 2.8.1 心脏毒性早期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Q-T 间期延长[3],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这与药物阻滞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医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建议门诊医生 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合理的用药剂量,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 滥用现象。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一年门诊处方3815张,按照 患者的年龄和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及联合用药 进行统计。结果在3815张门诊处方中有1498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41.03%; 应用抗菌药物共有7大类18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为主, 分别占总量的59.5%、26.9%、注射用青霉素占 4.7%、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7.1%、注射用阿奇霉素占2.2%。结论医生在为门诊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抗菌素的 应用不仅要考虑其疗效,而且,也要为患者的未来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们临床 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4)12-0362-01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它不仅是医生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而且它还是医生对患者未来生命健 康负责的重要责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将会导致患者医疗消费的浪费,增加 患者对细菌耐药等不良反应,同时也降低了抗菌药物疗效,打破患者机体的微生 态平衡,增加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升级,最后将无抗菌药物可以使用。为此,现 对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一年门诊处方3815张,按照 患者的年龄和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以及联合用 药进行统计。统计标准按照《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进行 分年份将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型、用量、给药途径、 给药频率、病情诊断、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常用抗菌素临床应用比例在随机抽取的3815张门诊处方中有1498张使 用了抗菌药物,占41.03%;应用抗菌药物共有7大类18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 和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9.5%、26.9%、注射用青霉素占 4.7%、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7.1%、注射用阿奇霉素占2.2%。 2.2临床治疗抗菌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2.2.1给药途径不正确和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主要在妇科阴道炎症治疗 方面,临床上常以灭滴灵片、制霉菌素片等临睡前阴道给药,口服片剂在阴道内 崩解慢,生物利用度低达不到治疗目的,临床应根据阴道局部用药的特殊性,选 择合适的剂型,既可取得最佳疗效,又可防止细菌耐药。 2.2.2没有按照每种抗菌素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给药方案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 隔取决于药物半衰期。临床给药没有按照药物半衰期给药。例如:氟喹诺酮类和 罗红霉素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药物,在给药时可适当延长给药的时间和间隔, 每日给药1次或每日2次给药即可;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型药物,给药宜每日3次或每日4次给药[1]。 2.2.3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太短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 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为此,医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