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学-教学大纲

运动学-教学大纲

运动学-教学大纲
运动学-教学大纲

《运动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运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正常运动模式、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等内容,属运动疗法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正确地施行运动治疗、巩固和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本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

运动学在4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学年开课,共理论课90、见习课24学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为在以后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2)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学的研究范围合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正确地运用。

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学概论、生物力学、正常运动模式、运动障碍模式、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等。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见习。理论课和实习课(包括课堂病例示教、见习)的比例暂定3∶1。

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笔试,闭巻)。

二、课题及时数分配

1、运动学概述 3课时

2、骨和软骨生物力学 3课时

3、胶原组织生物力学 3课时

4、关节肌肉生物力学 3课时

5、正常人体运动学概论 3课时

6、头颈躯干运动学 3课时

7、肩关节运动学 3课时

8、肘和前臂运动学 3课时

9、腕和手运动学 3课时

10、髋和骨盆运动学 3课时

11、膝关节运动学 3课时

12、踝足运动学 3课时

13、运动障碍概论 3课时

14、运动神经病损运动障碍 3课时

15、肌肉运动功能障碍 3课时

16、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3课时

17、韧带肌腱功能障碍 3课时

18、感知觉障碍与运动 3课时

19、代偿运动 3课时

20、运动生理学基础 3课时

21、运动对心肺的影响 3课时

22、运动对内分泌的影响 3课时

23、运动对消化、泌尿系统的影响 3课时

24、运动对骨关节的影响 3课时

25、运动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3课时

26、运动与糖代谢 3课时

27、运动与脂肪代谢 3课时

28、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3课时

29、运动与能量和非能量代谢 3课时

30、运动与心理 3课时

31、考试 3课时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以下教学内容中标记“☆”为掌握内容,标记“●”为熟悉内容,标记“△”为了解内容。教学中“掌握内容”重点阐述,“熟悉内容”适当叙述,“了解内容”只需简要说明。

(一)运动学概述(3学时)

目的:

使学生了解人体运动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史,理解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深刻领会运动学对康复治疗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运动学基本概念:力和杠杆。

内容、时数、方法:

1、运动学的定义(10分

钟)●

2、运动学的发展简史(10分

钟)△

3、运动学的研究范围(10分

钟)☆

4、运动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分

钟)●

5、运动学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20分

钟)☆

6、作用与人体的力(20分

钟)☆

7、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30分

钟)☆

(二)骨与软骨生物力学(3学时)

目的:

了解骨和软骨的组织结构,掌握不同应力形式下骨、软骨的改变,掌握肌肉活动对骨应力的影响,熟悉软骨变性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

1、骨的组织结构(10分钟)△

2、骨的力学特征(10分钟)●

3、不同应力形式下骨的改变(30分钟)☆

4、肌肉活动对骨应力分布的影响(20分钟)☆

5、软骨的组织结构(10分钟)△

6、关节软骨的力学特征(30分钟)☆

7、软骨变性的生物力学(10分钟)●

(三)胶原组织的生物力学(3学时)

目的:

熟悉胶原组织的主要构成,掌握影响胶原组织力学特征的主要因素,掌握骨-韧带-骨和肌肉-肌腱-骨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征。

内容、时数、方法:

1、胶原组织类型(10

分钟)●

2、影响胶原组织力学特征的主要因素(30分钟)☆

3、骨-韧带-骨复合体(15分钟)●

4、不同载荷下骨-韧带-骨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征(30分钟)☆

5、肌腱的组织结构(10分钟)●

6、肌肉-肌腱-骨复合体的力学特征(25分钟)☆

(四)关节、肌肉生物力学(3学时)

目的:

掌握关节类型,熟悉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掌握开链和闭链运动。掌握肌肉收缩形式和影响肌力的因素,熟悉肌肉协同作用。

内容、时数、方法:

1、关节的类型(20分钟)△

2、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10分钟)●

3、开链和闭链运动(20分钟)●

4、影响肌力的因素(20分钟)☆

5、肌肉收缩形式(30分钟)☆

6、肌肉协同作用(20分钟)●

(五)正常人体运动学概论(3学时)

目的:

理解和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肌肉的运动生理和神经支配、熟悉了解常见各水平的反射。

内容、时数、方法:

1、关节运动方式(20分

钟)●

2、肌肉的运动生理(20分钟)●

3、不同水平下肌肉的运动控制(40分钟)☆

4、不同水平下的反射(40分钟)●

(六)头、颈、躯干运动学(3学时)

目的:

熟悉头、颈、躯干的骨、关节和肌肉解剖,掌握脊柱的生物力学特征。

内容、时数、方法:

1、头颈躯干的骨解剖(10分

钟)●

2、脊柱的关节、韧带和运动(25分钟)●

3、躯干主要肌肉解剖和功能(25分钟)●

4、各节段脊柱的运动功能(30分钟)☆

5、不同姿势下应力对脊柱的影响(30分钟)☆

(七)肩关节运动学(3学时)

目的:

熟悉关节的构成,熟悉肩关节肌肉解剖,了解影响肩关节稳定性的因素,熟悉肩关节各肌肉的协同运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内容、时数、方法:

1、肩关节的骨性结构(15分

钟)●

2、肩关节组成和各关节的协同运动(35分钟)☆

3、肩关节的肌肉解剖(25分钟)●

4、肩关节稳定性(15分钟)△

5、肩关节肌肉协同运动(30分

钟)●

(八)肘关节、前臂运动学(3学时)

目的:

熟悉关节构成、肌肉和韧带解剖、掌握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

1、肘关节的骨性结构(10分钟)●

2、肘关节的韧带和涉及的肌肉(40分钟)●

3、肘关节的关节结构和运动(40分钟)☆

4、肘关节的闭链运动(10分钟)△

(九)腕、手运动学(3学时)

目的:

了解和熟悉腕、手的解剖:骨、肌肉、神经和关节韧带,熟悉腕关节和各指关节的运动,掌握手的神经支配。

内容、时数、方法:

1、腕、手的骨性标记(10分钟)△

2、肌腱和韧带(20分钟)●

3、关节解剖(30分钟)●

4、前臂及手的肌肉解剖(30分钟)☆

5、手功能的神经支配(20分钟)☆

6、握物模式的类型(10分钟)△

(十)髋和骨盆运动学(3学时)

目的:

了解和熟悉髋关节和骨盆的解剖:骨、肌肉和关节韧带,熟悉关节运动,掌握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

1、髋关节的骨性解剖(15分钟)△

2、髋关节和骨盆的关节结构(20分钟)

3、肌肉、肌群和韧带(20分钟)☆

4、髋关节的运动(30分钟)☆

5、骨盆的运动(15分钟)△

6、髋关节的生物力学(20分钟)●

(十一)膝关节运动学(3学时)

目的:

熟悉膝的解剖:骨、韧带和肌肉,熟悉关节运动,掌握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内容、时数、方法:

1、膝关节的组成(20分钟)

2、膝关节的骨性解剖(10分钟)

3、膝关节半月板和韧带(25分钟)

4、膝关节的肌肉(15分钟)

5、膝关节稳定性(20分钟)

6、膝关节的运动和生物力学分析(30分钟)

(十二)踝足运动学(3学时)

目的:

熟悉踝足解剖,掌握踝足的运动和承重功能。

内容、时数、方法:

1、踝关节组成(20分钟)●

2、足的各关节组成(25分钟)●

3、踝足骨性解剖(10分钟)△

4、踝足的韧带(25分钟)●

5、踝足的肌肉(15分钟)☆

6、踝足的承重功能和运动(25分钟)☆

(十三)运动障碍概论(3学时)

目的:

了解运动障碍学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熟悉运动障碍学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关系。

内容、时数、方法:

1、定义(10分钟)

2、导致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30分钟)

3、运动障碍学的主要内容(30分钟)

4、运动障碍学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关系(20分钟)

5、常见疾病的运动障碍特点(30分钟)

(十四)运动神经系统病损的功能障碍(3学时)

目的:

掌握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和具体表现。

内容、时数、方法:

1、中枢神经系统病损(60分钟)☆

2、周围神经系统病损(60分钟)☆

(十五)肌肉运动功能障碍(3学时)

目的:

了解肌肉病理状态,熟悉肌张力减退的原因和表现,熟悉产生肌痉挛和肌强直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内容、时数、方法:

1、肌肉病理状态(20分

钟)△

2、肌力减退的原因和表现(30分

钟)●

3、肌张力异常的定义和表现(10分

钟)☆

4、肌痉挛的机制和表现(30分

钟)●

5、肌强直的机制和表现(30分

钟)●

(十六)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3学时)

目的:

使学生熟悉各种骨关节畸形、退行性变和异位骨化的病因和表现,掌握关节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表现。

内容、时数、方法:

1、骨关节畸形的病因和表现(30分钟)△

2、骨关节退行性变的病因和表现(30分钟)●

3、异位骨化的病因和表现(20分钟)△

4、关节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表现(40分钟)△

(十七)韧带肌腱所致运动障碍(3学时)

目的:掌握常见的肌腱和韧带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的表现。

内容、时数、方法:

1、旋转腱袖损伤(10分钟)△

2、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断裂(10分钟)●

3、指深、浅屈肌腱的损伤(10分钟)△

4、手指伸肌腱损伤(10分钟)△

5、腱鞘炎(10分钟)●

6、膝内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

7、膝外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

8、前交叉韧带损伤(10分钟)☆

9、后交叉韧带损伤(10分钟)☆

10、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

11、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

12、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0分钟)△

(十八)感知觉障碍与运动(3学时)

目的:

使学生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了解各类感觉传导通路障碍的表现,了解感知觉障碍和运动的关系。

内容、时数、方法

1、感觉定义(10分钟)

2、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及相应障碍(30分钟)

3、躯体感觉障碍的特殊表现(20分钟)

4、特殊感觉和运动(20分钟)

5、躯体感觉和运动(20分钟)

6、常见知觉障碍(20分钟)

(十九)代偿运动(3学时)

目的:

使学生熟悉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代偿运动模式。

内容、时数、方法:

1、上肢的代偿运动(40分钟)●

2、下肢的代偿运动(40分钟)●

3、躯干的代偿运动(40分钟)●

(二十)运动生理学基础(3学时)

目的:

复习生理学基本知识,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代谢等。

内容、时数、方法:

1、运动生理的生物学基础(40分

钟)●

2、能量产生、转移及肌功能(40分

钟)●

3、运动对营养物代谢的影响(40分

钟)●

(二十一)运动对心肺的影响(3学时)

目的:

复习循环和呼吸生理和解剖,强调气体代谢核心,理解和掌握运动与循环、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及影响。理解和掌握呼吸训练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内容、时数、方法:

1、呼吸、循环系统解剖特征(20分钟)△

2、呼吸和循环功能评定(20分钟)●

3、运动的呼吸、循环系统反应(30分钟)☆

4、运动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30分钟)☆

5、心血管的健化与失健(20分钟)●

(二十二)运动对内分泌的影响(3学时)

目的:

熟悉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基础知识,掌握运动时体内激素的生理变化规律。

内容、时数、方法:

1、内分泌腺体和激素概述(10分

钟)△

2、运动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20分钟)

3、运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20分钟)

4、运动对胰腺相关激素的影响(20分

钟)☆

5、运动对生长激素系统的影响(20分

钟)●

6、运动对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10分

钟)△

7、运动对性激素的影响(20分

钟)●

(二十三)运动对消化、泌尿系统的影响

目的:

使学生复习肾脏和汗腺的解剖、生理,尿液和汗液的生成机制及生化特征,掌握运动和训练时尿液和汗液排泄的生理变化规律。

内容、时数、方法:

1、肾脏的解剖、生理以及尿液形成机制(20分

钟)△

2、运动时尿量产生及其影响因素(30分

钟)☆

3、运动对尿液性状(pH、糖、蛋白等)的影响(20分

钟)●

4、汗腺的解剖、生理以及汗液形成机制(10分

钟)△

5、运动时汗腺的分泌及其对体内水分的影响(10分

钟)●

6、运动时汗液成分的改变及其对身体的影响(30分钟)☆

(二十四)运动对骨关节系统的影响

目的:

了解骨关节的代谢和形态,掌握运动对骨、软骨、肌肉、韧带等的影响。

内容、时数、方法:

1、骨代谢与骨形态(20分

钟)△

2、运动对骨的影响(30分

钟)☆

3、运动对软骨的影响(20分钟)●

4、运动训练对肌肉的影响(30分钟)☆

5、运动训练对韧带和关节囊的影响(20分钟)●

(二十五)运动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适应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内容,熟悉人体代偿的基本类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

内容、时数、方法:

1、适应医学定义、基本概念(30

分钟)△

2、常见人体适应的表现(30

分钟)☆

3、人体代偿的基本类型(30分钟)●

4、中枢神经系统代偿功能(30

分钟)☆

(二十六)运动与糖代谢

目的:

了解运动时血糖代谢的规律,熟悉不同运动强度和时间对糖代谢的调节

作用。

内容、时数、方法:

1、正常生理状态下糖代谢的规律(20分钟)△

2、运动对肌糖原合成的影响(20分钟)☆

3、运动对肝糖原合成的影响(20分钟)●

3、运动对糖原利用的调节作用(30分钟)●

4、运动对血糖和乳酸的调节作用(30分钟)☆

(二十七)运动与脂代谢

目的:

了解运动时血脂代谢的规律,熟悉不同运动强度和时间对脂代谢的调节

作用。

内容、时数、方法:

1、正常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的规律(20分

钟)△

2、人体适宜体脂与健康的关系(20分

钟)●

3、运动对血脂的影响(30分钟)☆

4、运动对血桨脂蛋白的调节作用(30分钟)☆

5、运动对体脂及脂代谢的影响(20分钟)●

(二十八)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目的:

了解运动时蛋白质代谢的规律,熟悉不同运动强度和时间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内容、时数、方法:

1、正常生理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规律(20分

钟)△

2、运动对骨骼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20分

钟)●

3、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在运动中的作用(30分钟)☆

4、支链氨基酸代谢在运动调节中的作用(20分钟)●

5、运动中的骨骼肌氨代谢(3分钟)☆

(二十九)运动与能量代谢

目的:

了解运动时能量代谢的规律,熟悉运动中能量代谢的计算方法,掌握运动中能量补充的原则。

内容、时数、方法:

1、运动中能量的来源(20分

钟)△

2、运动与能量补充(20分

钟)●

3、运动中能量计算的方法(30分钟)☆

4、运动时能量代谢构成(20分钟)●

5、运动中能量产生的种类(30分钟)☆

(三十)运动与心理

目的:了解心理学基本概念,了解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假说,了解运动时精神和心理的变化,了解不同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内容、时数、方法:

1、心理学基本概念(20分

钟)△

2、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假说(40分

钟)●

3、运动时的心理变化(30分钟)☆

4、不同运动对心理的影响(30分钟)●三

张力减径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09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张力减径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张力减径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 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文章主要对三辊式张力减径机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张力减径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原理,通过对张力减径机的速度分析、转速分析和速度控制来分析张力减径机运动学特征,通过对张力减径机受力分析、轧制压力和轧制力矩进行分析张力减径机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张力减径机是现代化的生产机组,其作用和优越性使其在大规模无缝钢管生产中不可缺少。随着我国钢管工业的发展张力减径机组正被广泛运用。对三辊式张力减径机进行分析,该机组是90年代研制的,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以下分析张力减径机的运动学

和动力学原理。 1.张力减径机的运动学特征 1.1.运动学特征 在张力减径的过程中,要求各个机架的延伸系数和轧辊圆周协调一致,同时决定连轧机工作的基本条件要求通过每个机架的金属的秒流量相等。 在所有的机架都充满金属而C不等于0的情况下,对于每对轧辊在任意瞬间都遵守秒流量、相等的原则,这种相等可通过轧辊和金属之间的滑移达到。因此当C不等于0时,减径机任何一个机架中的变形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余机架中的变形条件,但由于连轧过程本身存在着相适应,自相调整的过程,因此即使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减径过程仍然能够在任一瞬间保持秒流量相等。但是当差别较大时,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拉钢和推钢,轻者不能获得

仿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仿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姓名:王建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指导教师:马宏绪 20031101

能力;目前,ASIMO代表着仿人机器人研究的最高水平,见图卜2。2000年,索尼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研制的仿人机器人SDR一3X,2002年又研制出了SDR一4X,见图卜3。日本东京大学也一直在进行仿人机器人的研究,与Kawada工学院合作相继研制成功了H5、H6和H7仿人机器人,其中H6机器人高1.37米,体重55公斤,具有35个自由度,目前正在开发名为Isamu的新一代仿人机器人,其身高1.5米,体重55公斤,具有32个自由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也在从事PINO机器人的研究,PINO高0.75米,采用29个电机驱动,见图卜4。日本Waseda大学一直在从事仿人机器人研究计划,研制的wL系列仿人机器人和WENDY机器人在机器人界有很大的影响,至今已投入100多万美元,仍在研究之中。Tohoku大学研制的Saika3机器人高1.27米,重47公斤,具有30个自由度。美国的MIT和剑桥马萨诸塞技术学院等单位也一直在从事仿人机器人研究。德国、英国和韩国等也有很多单位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图卜1P2机器人图卜2ASIMO机器人图1.3SDR-4X机器人图1-4PINO机器人 图卜5第一代机器人图l-6第二代机器人图1.7第三代机器人图1—8第四代机器人 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国内也开展了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主要有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从事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研制机器人已有10余年的历史,该实验室在这期间分四阶段推出了四代机器人,其中,2000年底推出的仿人机器入一“先行者”一是国内第一台仿人机器人。2003年6月,又成功研制了一台具有新型机械结构和运动特性的仿人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身高1.55米,体重63.5公斤,共有36个自由度,脚踝有力 第2页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人体工程学》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心理、生理研究,实现人-机-环境中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对人体结构进行细致研究,进行服装设计,使服装真正全面的服务于人。 二、课程教学要求 这门课程是服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人体构造组成,使服装设计遵循人体部位尺寸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面料、气候及功能等诸多要素需求,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协调配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人体结构,总结人体变化规律特征,到人体尺寸的确定,服装面料的研发及功能性服装设计特点和发展阶段等内容。利用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设计训练。 难点:人体服装结构的放松量的确定方法及体型变化分析,服装

压及压力的舒适性研究,及着装温度研究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课堂教授和课内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上课形式主要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讲解,以实例的方式展开各知识点,使学生更直观的接受所学内容。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及定义;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3)人体工程学的因素分析。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难点:人体工程学研究考虑因素。 第二章人体静态测量方法及标准(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静态测量方法概述; (2)人体静态测量; (3)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人体静态测量方法和人体净尺寸的确定。 (2)难点:非接触式三位人体扫描的应用。 第三章人体动态特征及服装形变要素(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体表运动形变; (2)服装形变与形变要素。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现代家具开发设计---教学大纲

《现代家具开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042024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furniture development design 课程总学时:64讲课:24 实验:0上机:40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现代家具开发设计》是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对现代家具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上探索。课程研究和概述现代家具设计的概念、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现代家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的基础上,运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结合市场调研,在家具设计领域提供新的设计支持,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是通过讲课、自学、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进行的,以课程讲授和自学相结合,辅以实践练习。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和涉外内容,课堂讲授既要保持理论的联系性,又要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践课程的锻炼,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设计思路,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现代家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熟悉现代家具的类型,理解木质家具的结构形式; 3. 熟悉现代家具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家具的审美情趣及家具与空间关系的把握能力,掌握不同类别家具的设计原则; 4. 掌握现代家具制造的基本工艺过程; 5. 能够使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家具艺术的再设计。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家具设计的相关概念,包括定义、特性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现代家具设计的造型设计方法与相关的材料、结构、尺度等基础知识;了解中外家具设计史中的经典设计;掌握家具的设计程序、设计思维及设计表达;培养训练学生具有具有应用人体工学与家具设计的理论指导设计的能力;初步具有对家具市场及其发展的预测能力。 3.基本技能:具有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设计表达、制作模型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开发创新性思维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实践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三维Rhino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大作业的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三维软件基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音像课27学时,实验课40学时,详见课程实施方案。 大纲本文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讲授讨论 实验(音像 材料) 实践 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 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 知识点: 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 知识点: 一、上皮组织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 (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 (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知识点: 一、骨总论 (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 (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环境艺术《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环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1、基本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结合百分点原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对有关的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技能培养目标:使设计在适应生理、心理需求的探索中,符合尺度、材料、温湿等诸多要素。 3、思想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实质上是对人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关怀。树立为人民服务、敬业爱岗的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就会真正落到实处;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家具设计离不开具体的情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论 (1)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 (2)人体工程学研究对象和目的

(3)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4)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主要内容 (4)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体与尺寸 (1)人体尺寸 (2)人体活动 (3)重心问题 (4)人体施力 (5)实践环节:绘制男女人体基本尺寸图、绘制人体水平作业域、绘制人体垂直作业域、绘制人体移动与尺度、绘制人与物关系图、绘制室内人体活动尺寸与空间关系图。A4纸5张作业 第三章人体与家具 (1)工作面的高度 (2)座椅的设计 (3)卧具的设计 (4)休闲文化 (5)针对生活中至少5种以上室内家具用品进行实际数字测量,并绘制彩色效果图标注尺寸,阐述其使用心得。A3,5张彩色效果图。 三、授课内容: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教学课程大纲 专业代码:540104 课程编号:G1A0078 适用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教学学时:45学时其中实践教学时数:30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制定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大纲总体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人体工程学》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人体工程学是以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设施—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设施、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学科。 二、课程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设施—环境的相互结合;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设施—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计使得在工作、生活及休闲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服务于人。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考核形式: 该课程为考试科目,期末成绩计算方法是课程结果结束时的考试作业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阮宝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3月 [课程主要参考书]:《人机工程学应用》刘春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7月《人机工程学》赵江洪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文本部分 一、课程核心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在不同条件的人能安全、高效和舒适地进行工作和生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机-环境

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概念

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概念 运动学 运动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通常不考虑力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至于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则是动力学的研究课题。 用几何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系,因此,单纯从运动学的观点看,对任何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的。这里,运动的相对性是指经典力学范畴内的,即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时间和空间的量度相同,和参照系的运动无关。不过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和空间的量度就同参照系有关了。这里的“运动”指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的改变;所谓“从几何的角度”是指不涉及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如质量等)和加在物体上的力。 运动学主要研究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点是指没有大小和质量、在空间占据一定位置的几何点。刚体是没有质量、不变形、但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的形体。运动学包括点的运动学和刚体运动学两部分。掌握了这两类运动,才可能进一步研究变形体(弹性体、流体等)的运动。 在变形体研究中,须把物体中微团的刚性位移和应变分开。点的运动学研究点的运动方程、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特征,这些都随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而异;而刚体运动学还要研究刚体本身的转动过程、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更复杂些的运动特征。刚体运动按运动的特性又可分为:刚体的平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刚体定点转动和刚体一般运动。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很多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运动学的发展历史 运动学在发展的初期,从属于动力学,随着动力学而发展。古代,人们通过对地面物体和天体运动的观察,逐渐形成了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和时间的概念。中国战国时期在《墨经》中已有关于运动和时间先后的描述。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讨论了落体运动和圆运动,已有了速度的概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108课时讲解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教学大纲 基础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制 2014年9月15日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002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专科护理、专科助产、专科检验、专科医学影像 总学时:108,其中理论学时:72,实践学时:36 总学分:3.0 开课学期:1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课程,包括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正常组织结构,各系统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等。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获得有关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解剖学课程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并具有结合生活实际、临床疾病进行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掌握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2)知识目标: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熟悉正常人体的组织结构。了解人体胚胎发育概况。 3)能力目标:具有规范、熟练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应用基本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和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第一章绪论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概念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掌握解剖学标准姿势;掌握人体的轴和面;掌握方位术语。 教学重点: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人体的轴和面;方位术语。 教学难点: 方位术语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模型;挂图;多媒体。 2、第二章基本组织 授课学时:10学时; 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基本要求: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骨单位的概念;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分类;三种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突触的概念。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血浆、血清的概念;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心肌纤维的闰盘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 教学重点:被覆上皮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血液的组成;突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突触的概念。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模型;挂图;多媒体。 3、第三章运动系统

教学大纲《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适用层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装饰装修水平要求的更高,社会进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追求温馨舒适的生活,按照人体工学进行室内设计是保证“舒适愉悦”的前提。因此,人体工程学是为进一步搞好室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学等因素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使用物——环境的相互结合;通过设计使得在工作、家庭生活及休闲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人体基本形体构造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室内设计的后继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人体工程学概述(2学时) (一)教学内容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熟悉内容: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了解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是课程的开篇,这个简短的篇章旨在使同学了解人体工程学的背景知识以及学习它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单元学习,应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它在环境艺术和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和意义,从中引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重点和难点: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本学科在环境艺术和产品设计中的意义和地位。 第二单元人体工程学基础(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结构尺寸 ⑴身高⑵眼高⑶肘部高度⑷坐高⑸坐着时眼高⑹肩宽⑺两肘宽度⑻臀部宽度⑼肘部平放高度⑽大腿厚度⑾膝盖高度⑿膝月国高度⒀ 手臂向前手握距离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结构尺寸。 熟悉内容:功能尺寸。 了解内容:人体尺寸的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是人体工程学最重要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所获的规律和数据是学生未来从事室内外空间及产品设计的基础,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学的概念、意义;数据来源和合理选择以及常用的人体数据。通过本单元学习应理解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体工程相关数据制定,以便在设计中更理性地结合人的需求,完成“以人为本”的设计。 重点和难点:面对不同设计时的数据合理选择;相关数据记忆。 第三单元环境的物理因素、人体健康和工效(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⑴视觉要素⑵视觉环境应用⑶形态与视觉⑷质地与视觉⑸空间与视觉 2、听觉与听觉环境设计 3、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 (二)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机器人机械臂运动学分析(仅供借鉴)

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摘要] 机器臂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这里主要对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进行动力学研究。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正向动力学。经过研究得出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为后续更深入研究做铺垫。 [关键字] 平面二自由度 一、介绍 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简化解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在线计算的时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 机器人动力学问题有两类: (1) 给出已知的轨迹点上的,即机器人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求相应的关节力矩向量Q r。这对实现机器人动态控制是相当有用的。 (2) 已知关节驱动力矩,求机器人系统相应的各瞬时的运动。也就是说,给出关节力矩向量τ,求机器人所产生的运动。这对模拟机器人的运动是非常有用的。 二、二自由度机器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 机器人是结构复杂的连杆系统,一般采用齐次变换的方法,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对其位姿和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1) 选取坐标系,选定完全而且独立的广义关节变量θr ,r=1, 2,…, n。 (2) 选定相应关节上的广义力F r:当θr是位移变量时,F r为力;当θr是角度变量时, F r为力矩。 (3) 求出机器人各构件的动能和势能,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4) 代入拉格朗日方程求得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下面以图1所示说明机器人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04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 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日期:2005年10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设。它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打下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技能,并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 绪论(0.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该章的教学,能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兴奋;刺激。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肌肉的收缩机理、收缩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重点:兴奋的本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兴奋传递的机制;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形式、力学特点

人机工程学大纲

课程教学 大纲编号: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学分:3 执笔人:汪惠芬周建中 审订人:龚光容 修(制)订日期:2013.10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理, 。 ,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密切关系。人机工程学运用人体 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 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 互作用,设计能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能的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并研究控制台上各个仪表的最适 位置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 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 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工作安全、 高效、可靠。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人机工程学概论 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1.1.1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命名 美国“Human Engineering”,西欧 Ergonomics ,我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等。 1.1.2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国际人类工效学 IEA 的定义,《辞海》的定义,美国 W.B.伍德森的定义 1.2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 经验人机工程学 F.W.泰罗。使人适应于机器 1.2.2 科学人机工程学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1.2.3 现代人机工程学 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七个分支,四个主要方面 1.3.2△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非实验法及其内容 1.4 人机工程学体系 1.4.1△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为上肢,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为下肢,工程技术科学为驱干,系统 论、模型论、优化论为支撑。 1.5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 了解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1.6 学科的应用 1.6.1 学科研究的课题 主要讲授应用于工业设计的 5 各方面

运动学、动力学知识要点

《直线运动》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x ?——路程l 速度v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 加速度a ——t v a ??=??,物理意义 二、基本模型 质点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抛体运动) 三、基本规律(模型草图) 1.匀速直线运动:vt 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at v v ±=0,202 1at t v x ±=,ax v v 2202±=-,220 t v v v v =+=,2aT x =? 3.t v -图象、t x -图象(点、线、面积、斜率、截距) 四、基本方法(过程草图) 比例法——相等时间、相等位移 逆向运动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其它 对称法——往返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平均速度法 逐差法 图象法 五、基本实验 打点计时器 纸带法测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平均速度法)、加速度(图象法、逐差法) 六、难点题型 1.刹车问题——刹车时间 2.追击、相遇问题(草图、图象) (1)相遇问题——同一时刻、同一地点 (2)追击问题——关键:速度相等; 分析:速度相等前后; 结果:相距最近、最远,或能否追上。 *3.相对运动:相对参考系绝对v v v ???+= 七、易错点汇集 1.纸带处理:2naT x x m n m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矢量性:减速运动或往返运动中,加速度为负值(一般规定出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图象问题:用图象解决追击相遇问题 4.答题技巧:抓关键词,统一单位,字母区别 画过程草图,灵活选取公式——平均速度法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选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选材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 Selection of athletes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 32 学分 2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上机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运动训练学参考教材王金灿主编《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员选材是应竞技体育运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遗传学理论,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与要求,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从事某个运动项目,并具有发展前途的儿童少年挑选出来,进行科学训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1(绪论 基本内容: 运动员选材的概念,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国内外运动选材的慨况:国内外运动选材的慨况,运动选材发展趋势,运动选材发展趋势。 运动选材要素: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运动选材的主要因素。 运动选材的原则:广泛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因人因项制宜原则,多因素综合分析原则,多方法综合分析原则,当前测评与预测未来相结合的原则,选材与训练相结合原则,经济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教学目的: 了解运动员选材的意义,掌握运动员选材的定义、核心、理论依据和原则,了解运动员选材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运动员选材定义、核心、理论依据,运动员选取材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时数: 2学时。 2(遗传与运动员选材 基本内容: 运动能力的遗传:运动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运动能力的遗传规律。遗传力选材法:理论依据,组成人体运动能力主要性状。 谱系选材法:理论依据,家系特征情况调查。 教学目的: 了解运动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运动员选材的遗传学理论与方法。重点与难点: 员选材的遗传学理论与方法,遗传的物质基础。运动 教学方法: 讲授,实践。 教学时数: 4学时。 3(年龄选材 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