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3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3-1-3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3-1-3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3-1-3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3-1-3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1.概论

1.1.隧道地表控制测量的目的、意义

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在通过山岭、河流地段时,可以采用隧道方式通过。隧道控制

测量和施工测量误差是引起隧道贯通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保证隧道的贯通精度,必须从隧道地表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和隧道施工测量等环节入手,从严控制,以保证相向开挖隧道按预计精度贯通,从而保证本段工程设计线性的质量,避免隧道贯通误差超限而引起较大的局部返工。满足隧道贯通精度,还可以避免因贯通误差过大而调整线路,避免在贯通面附近加大隧道断面,降低隧道施工成本。

1.2.贯通精度要求与测量方法

隧道贯通误差主要考虑横向、纵向和高程三个方面的误差。按隧道贯通中误差的二倍作为隧道的极限贯通误差。不同长度铁路隧道的贯通限差如下表3.1.34-1。公路及水工隧道则应采用相关行业的规范标准。本标准基于铁路隧道规范制订。

根据表3.1.34-1不同长度隧道的贯通误差要求,隧道地表控制测量可以采用的测量方

法及测量精度要求如表3.1.34-2。

表平面控制测量适用长度及设计要素

1.3.隧道地表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隧道地表控制测量包括隧道平面和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

制测量一般采用GPS控制测量、导线控制测量和三角测量或它们的

组合形式进行。GPS控制测量以其布网灵活、观测即时、可以大大

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缩短隧道地表控制测量的时间、成本低廉

等优点而受到青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长大隧道地表控制

测量大多采用GPS控制测量。

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则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进行,但后者仅适用于四等以下高程控制测量。可以有条件地用三

角高程测量代替三等水准测量。GPS高程测量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1.4.地表控制测量工作流程

地表控制测量工作一般应包括:资料收集、测量设计、网点选

布、野外观测、原始数据检查、控制网平差计算、线路关系重新计算及洞口放样计算、成果技术交底与资料交验等工作,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如果仅复测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控制点,线路关系用设计坐标的形式给出,一般可以不再重新推算线路关系,但应对设计线路关系进行复核。

2.控制测量设计

2.1.设计准备工作

测量实施前,首先应收集与隧道相关的设计文件资料,包括隧道平面图、隧道纵断面图、正洞与支洞洞口布置图、大小临时设施布置图,设计线路桩点表、设计曲线要素表、设计高程成果表、设计控制成果测量成果表等以及适用于本行业的测量规范、规程等。

2.2.地表控制测量设计

2.2.1测量精度及测量方案设计

测量精度和测量方案设计应结合现有仪器设备和可能的测量方案,在现有隧道平面布置图上进行纸上选点。完成纸上选点后,采用相应软件估算所选方案可能产生的隧道地表控制测量贯通误差值,通过调整设计精度或布网方案,包括提高或降低观测精度、改变网形或改变引测进洞的起始边,直到确定满足隧道地表控制测量贯通误差应有的精度要求,最终确定本次地表控制测量的测量方案和精度等级。

2.2.2仪器设备的选择

隧道地表控制测量选用的仪器设备应根据隧道长度、现有设备和隧道所处地理环境确定。

平面控制测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长度大于4km的隧道优先选用GPS设备,长度大于6km时应选用GPS双频接收机。当隧道长度小于6km时,也可以选用精度不低于2″、3+2ppm 的全站仪。

高程控制测量当测量精度不高于四等时,优先选用三角高程测量进行,所选全站仪的测距精度不低于II级、测角精度不低于2″。精度高于三等精度时,应选用S05、S1型精密水准仪或数字水准仪作精密水准测量。三等高程控制测量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

2.2.3测量组织及技术措施

通过测量设计,确定地表控制测量所用的仪器、测量精度等级及布网方案后,应进行仪器和人员的组织,确定交通和通信工具,进行野外控制网的选布、选择良好的观测时间段。观测前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人员转移、观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等技术交底。

组织措施中应将仪器设备和人员组织作为测量技术保障的重点。必须选用满足测量精度、仪器性能完好、处于有效鉴定期的测量设备;对于长大重点隧道,应配备足够的优秀专业测量技术人员及测量工人,选派的民工作必要的辅助工作。

2.3.确定测量方案

根据设计所需精度,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案。

3.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3.1.仪器检定和检验和测量人员要求

(1)用于隧道地表控制测量的设备,除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外,还应保证已按照国家

法定检定周期送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野外观测成

果均应依据仪器检定结果进行必要改正。

(2)卫星定位系统设备在使用前应由专业测量工程师检查主机的相关参数、与之相配

的天线及主机内部设置。

(3)用于测量的全站仪,测量前应检校仪器的各部轴系关系,检查仪器内部相关参数

的设置,尤其应当注意温度、气压、反射器常数设置。所用的反射器及其与之配合

使用的金属脚架是否相配,其改正常数等均应在测量之前明确。

(4)水准仪在使用前则应检查其轴系间的关系,电子水准仪还应检查参数设置等。

(5)与各类仪器相配的脚架,在使用前应检查联结螺丝是否固紧。

(6)参与测量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均应通过技术培训并持有有效测量上岗

证。

3.2.平面测量仪器设备和人员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案,平面控制测量应按表3.1.34-3、4配备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和测量人员。

3.3.高程测量仪器设备和人员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案,高程控制测量应按表3.1.34-5、6配备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和测量人员。

4.控制测量

4.1.控制网选布

4.1.1.平面控制网选布一般原则

(1)根据测量设计确定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要求和控制点的选布方案。为减小隧道

地表控制测量引起的贯通误差,地表控制网宜沿隧道中线布设,并应设在视野开

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的地方。

(2)为提高控制网的可靠性,平面控制网应布设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多边形等组

合图形,并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3)GPS控制网应由洞口子网和子网间的联系网组成。洞口子网受场地限制,布网特

别困难时可布设一条定向边,并用常规仪器联合测量增设洞口控制点形成洞口控

制网。当设计定测提交了线路切线控制点时,控制网应联测隧道线路设计线路切

线控制点。隧道密集地段应整体控制。对于特长隧道,应分段布设控制网,以边

连或网连方式联测。

(4)GPS控制点应远离大功率信号装置、高压、超高压输电线,高度角15度以上对天

通视良好,便于接收卫星信号。

(5)常规控制测量的控制点间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当通过水田、沙滩

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测站和觇标场地应清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6)常规网应注意相邻边长的边长比不宜过大。相邻边长比应小于1:3

(7)除水准点可利用基岩或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均应按相关规范标准埋设混

凝土包金属标志,必要时设观测墩,以提高对点精度。

4.1.2.隧道高程控制测量控制网的选布要求

二等水准路线一般应沿隧道进出口间的公路或车马道勘选。若无上述道路或绕行较远,可沿越岭人行小路勘选,但对采用绕行或小路越岭应比较外业工作量。

三等及其以下的高程路线应首先按三角高程导线沿越岭道路勘选。采用水准时,宜沿公路、车马道和人行小路结合外业工作量比较勘选。

三角高程边应避开大面积水域、荒漠、公路、铁路等高蒸发地面,以减小气差的影响。

4.1.3.隧道洞口控制点的布设

(1)每个隧道洞口(含支洞)附近均应布设不少于三个以上平面控制点和不少于两个

以上高程控制点。用于向洞内传算方向的洞外联系边长度,当隧道长度大于4km

时,不宜小于300m;隧道长度小于4km时,不宜小于200m,特长隧道的GPS控

制网联系边则不宜小于500m。

(2)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和洞口中线施工放样。

(3)常规网的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15°。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两端应尽

可能等高,特殊情况最大俯仰角不应大于5°。有条件时,进洞联系边尽可能位

于隧道平均高程面上。

(4)布设GPS洞口控制点时,应考虑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控制点以及洞

内引测的实际需要,洞口子网各控制点至少应与子网的其它两个控制点通视。

(5)洞口附近的高程控制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个水准点的高差以水准测量

1~2站即可联测为宜。

4.2.观测计划

4.2.1.GPS测量

应根据各站环境条件,结合星历预报情况,确定各站最有利的观测时间,作出全网的观测计划。对野外作业的交通、通信、开机和关机时间、各测站人员分配、测站转移等作出详细稠密的安排,以确保各站在自己的观测时段有效卫星数最多。

4.2.2.常规测量

应根据野外选点情况、是否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等,确定交通、通信、测站和前后人员组成。对测站转移作出安排,同时应考虑观测的先后顺序,将观测条件较差的测站安排在最有利的时间段进行。

4.3.观测作业

4.3.1.GPS观测

(1)操作步骤

到达测站后应即时架设仪器,连接好电器线及数据线,检查仪器对中及置平情况。提前开启电源并捕捉卫星,按计划时间进行数据记录,量取天线高度,记录信息,观测过程中经常检查捕捉到的卫星个数、记录情况是否正常。结束前再次量取天线高度并记录。

(2)质量控制要点

1)GPS控制测量应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优先使用双频接收机;用于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不少于3台套。洞口子网和子网间的联系网可分别采用不同时段长度进行观测,但均不得少于60分钟。GPS洞口联系边应为直接观测边。联系网宜在不同卫星组下进行观测。洞口子网和联系网的重复设站率≥2。

2)野外观测的接收机自动记录信息应包括相位观测值及其对应的时间、卫星星历参数等。

外业手簿记录信息则应包括测站和接收机初始信息如测站名、时段号、天线及接收机编号、天线高等。天线高应于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量取一次,较差3mm以内取平均值。3)外业测量记录应现场填写,不得事后补记或追记。完成测量后,外业测量记录应按控制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

4)观测过程中在接收机附近20m不得使用对讲设备。

5)卫星测量应记录天气状况;对于基线长度大于20km或有特殊需要、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控制网应同时观测气象元素。打雷等天气突变时,应停止观测。

6)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当天的仪器观测记录数据须及时转录到计算机硬盘并作必要的备份。

备份的数据文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7)基线解算时应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基线解算过程记录,如记录解算模式、开窗、删星等具体操作。

4.3.2.常规平面控制网水平角观测

(1)方向观测法

常规网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全圆观测法)进行。操作顺序如下:

在盘左位置,从起始方向A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A、B、C、D、E、…、A各方向,并读取度盘读数即称为上半测回;然后纵转望远镜,在盘右位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从方向A开始,依次照准A、…、E、D、C、B、A并读数,称为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合为一测回。

在上半测回照准最后一个方向E之后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重新照准零方向A 并读数(称为归零);下半测回从归零方向A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照准部,最后回到起始方向A,并进行读数。当方向总数不多于3个时,可以不归零。

(2)测回数选择

各级控制网选配的测量仪器精度指标及参考测回数参照表3.1.34-7执行。

(3)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各项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1.34-8的规定。

(4)

方向观测时,对于超限的方向观测值应按下列要求重测:

1)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记错误或因中途发现观测条件不佳而放弃的测回,重新观测时应不计重测数。

2)两倍视轴差的互差或方向值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3)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应立即重测该半测回。当引起该测回重测时,计重测数为(N-1)个方向测回(重测一个方向算做一个方向测回,N为包括零方向在内的方向总数)。

4)测回中重测的方向数超过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但重测数只计超限方向数。

5)测站中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该测站全部成果应重测。6)一测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应为(N-1)2M,M为基本测回数。

7)水平方向观测超限进行重测时时,光学仪器一般应在原测度盘位置上重测。

(5)外业观测质量评定

导线环、三角锁的角度闭合差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限差:

式中m—测量设计的测角中误差(″)

n—导线环或三角锁的内角个数,三角锁n=3。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按导线网或三角网的闭合差估算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并应符合测量设计的精度要求。

导线网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估算:

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的个数。

三角锁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估算:

式中w—三角形的角度闭合差(″);

N—三角形个数。

(6)质量控制措施

1)观测前,应让仪器在观测环境中静置一段时间,使仪器内外温度一致,一般将仪器置于阴影下20~30min之后进行,观测过程中不应使仪器受日光直接照射。

2)测站观测方向多于两个时,应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且垂直角较小的方向作为零方向,以提高测角质量。

3)为减小仪器对中误差对测角的影响,宜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

4)为提高测角质量,三等以上控制网方向垂直角大于6°、四等观测方向垂直角大于10°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或进行竖轴倾斜改正。

4.3.3.常规平面控制网距离观测

导线边和三角锁的起始边长测量应根据测量设计所需的精度,结合仪器设备条件,采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进行往返观测,必要时按不同时段往返观测。

测距精度、最短边长和测回数应符合表3.1.34-9的规定。精度高于1/200000的测边,测回间应采用仪器及目标两次对中。

注: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3~4次。

光电测距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光电测距边长均应进行仪器常数及气象因素改正(一般的全站仪没有进行该项改正,精密测量必须进行此项改正)。

S1=S0+C+R3S0

式中S1――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m);

C――仪器加常数(m);

R――仪器乘常数(1ppm=1/106)

S0――测量的斜距(m)

2)气象因素测定应符合表3.1.34-10的要求。

注:1mmHg=1mmHg=1.33333hpa=1.3333mbPa 1mb=0.75mmHg

斜距气象因素改正计算(大多全站仪可以直接在仪器中输入参数自动改正):

气象改正:S=S1+S13(K1-K23P/(1+T/273.16)/10000)/106

式中:S――气象改正后的斜距(m);

S1――仪器常数改正后的斜距(m);

P――气压(mmHg);

T――温度(℃);

K1、K2――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部分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仪器使用说明书中可查)如表3.1.34-11:

3)仪器加、乘常数及气象改正后的斜距应按下式归算为平距:

式中S—-所测斜距(m);

Z—-天顶距。

4)

导线边长或三角锁的起始边和检测边往返观测的平距应按下式分别归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

式中H—反射镜高程(m);

H0—隧道线路设计纵坡的平均高程(m);

R—地求平均曲率半径,取6371km。

5)归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的往返测距离最后长度应取往返测平均值。

4.3.4.精密三角高程测量

(1)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

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应根据测量设计所需的精度,结合仪器设备和高程路线条件选择。

二等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三、四、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可以采用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推荐使用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四等及以下高程控制测量。

各级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如表3.1.34-12。

(2)测量误差要求

高程控制测量各等级水准测量两水准点间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应符合表3.1.34-14。

在山区水准测量时,当平均每千米单程测站大于25站时,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应符合表3.1.34-14的规定。

表(mm)

.4

.0

.0

表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km),n为两水准点间单程测站数

依据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结果所计算的测量精度,必须符合测量设计的精度要求,并应满足洞外允许贯通中误差;水准测量应按全隧道所有测段的往返高差计算测量精度;三角高程测量应按所有双导线环的闭合差计算测量精度。

(3)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作三等及以下高程控制测量时,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仪器及最大边长宜符合表3.1.34-15规定。

各等级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作业要求应符合表3.1.34-16规定。

注:D-边长(km);[D]-闭合环周长或附合导线长(km)

对向观测高差应按进行地球曲率改正后的较差值衡量是否合限。

对于超限的测边,应分析原因,并选取不同的时间段进行重复对向观测,比较不同时间对向观测的高差平均值。若往返测仍然超限,但往返高差平均值合限,在进一步证实所测高差可靠后,选择使用观测成果。

(4)三角高程导线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三、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高程路线应构成闭合环,有条件时可与平面控制网同网。五等三角高程测量应起闭于原设计水准点,并与原测成果比较,无水

准点闭合时,应测双导线环闭合。

2)测边视线应高于地面1.0m以上。

(5)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按以下观测要求进行

1)三角高程网的竖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仪器高和反射镜高,观测前后应各量一次,量至毫米,其较差三、四等不应超过2mm,五等不应超过3mm,并取两次量高的中数。

3)每条边应连续进行对向观测,并尽量缩短对向观测间隔时间。

4)选择最有利的观测时间,应避免K值变化大的时间段观测,以减小大气垂直折光影响。

4.3.

5.精密水准测量

(1)技术要求

各等级水准测量的最大视线长度、测段前后视距累积差和视线高度应符合表3.1.34-17规定。注意,此表与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有些区别,这是考虑到铁路山区隧道的特点而制定的。

(2)观测顺序

二等水准测量按基本、辅助分划读数,三、四、五等水准测量配红黑面分划尺用中丝读数法。各等级水准测量分别按以下要求进行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顺序应为:

1)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或第一次读数);

2)照准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或第一次读数);

3)照准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或第二次读数);

4)照准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或第二次读数);

三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顺序应为:后、前、前、后

四、五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顺序应为:后、后、前、前。当使用光学测微法时,可只读基本分划。

(3)水准测量限差

各等级水准测量测站观测的基、辅分划读数或红黑面读数之差应符合表3.1.34-18规定。

水准测量超限时应进行重测。重测后测段高差应采用合限的往返测高差平均值。

4.4.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与保存

4.4.1.GPS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与保存

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包括GPS天线接收数据和观测人员记录的测点相关信息。GPS 天线接收数据储存于GPS主机内,测点相关信息包括测站点名、开机和结束时间、仪器高、观测温度、气压等。仪器高应在观测开始和结束后各观测一次,以确保仪器高的正确性。

4.4.2.常规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与保存

常规测量本站观测完毕后,水平角观测应检查本站各测回的归零差、测回间的2C互差、同方向归零差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超限时按规定重测;竖直角观测应检查同方向指标差、垂直角较差等,超限时按规定重测。距离观测应检查测回内各次读数的较差、测回间较差、同一边往返观测较差是否满足相关规定。

4.4.3.高程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与保存

水准测量应在每一水准路线完成后对其往返测量闭合差进行检查。三角高程测量则应检查比较每条边对向观测较差、环闭合差。发现超限应即时重测。本天完成后,对本天观测成果作正确性检查和确认。

做到站站检查、环环检查,确保外业成果的正确可靠。

5.内业处理

5.1.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

GPS控制测量坐标计算应包括控制网基线向量解算、WGS-84无约束平差、地心三维坐标到高斯平面坐标转换、隧道平均高程面上施工坐标系约束平差。

5.1.1.基线向量解算

各级网基线处理时,可用卫星广播星历坐标作基线解的地心坐标起算数据。基线需要高精度处理时,采用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的起算数据。

用于基线解算的起算点WGS-84坐标精度不宜低于20m。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应按以下优先顺序采用:

1)国家A、B级网控制点或其他高等级GPS控制点的WGS-84坐标;

2)国家或城市等级控制点转换到WGS-84后的坐标值。

3)不少于观测90min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均值提供的WGS-84坐标。

5.1.2.施工平面坐标系的设定

对于长大隧道,宜选取长轴线为X轴,线路前进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垂直于线路方向指向右侧为Y轴的正方向。直线上X坐标应为线路里程。

5.1.3.无约束平差

基线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应根据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对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元素,用独立施工控制网坐标系原点的WGS-84坐标(可由坐标增量从GPS网坐标起算点传算得到)作为起算值,进行无约束平差。

GPS控制网应采用WGS-84无约束平差成果计算施工独立坐标并评定精度。坐标转换时,采用隧道测区平均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经度,以隧道的设计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高程面,采用工程椭球直接投影法,或其它适用的方法计算,将WGS-84坐标投影到该高程平面上。

5.1.4.约束平差

若联测了隧道测区更高精度的控制网或高精度的测量元素,在GPS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GPS网和地面网的三维或二维联合平差法,或采用以联测点为约束条件的约束平差法和以基线向量为约束条件的基线向量约束平差法进行平差。

作为约束条件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角可以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也可以作为加权约束的可变值。

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符合下式的规定,否则认为参与约束的某些条件不成立,应删除误差较大的约束条件,直至满足下式:

dvx≤2σ,dvy≤2σ,dvz≤2σ。

5.1.5.平差计算后应进行的检验

观测值的误差分布是否合理,检验误差是否存在粗差。若有粗差,则剔除该观测值,重新进行平差和检查,直至参加平差的观测值无粗差为止。

控制网方位角中误差、距离相对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指标。

5.1.

6.GPS控制网外部检核

隧道GPS控制网施测完成后,为确保成果可靠和与常规测量联系,应使用常规仪器检测洞口子网控制点间的距离和角度;超限时应分析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被检测的距离应投影到相同高程面后再行比较。可按GPS接收机和全站仪的仪器标称精度计算距离较差中误差,限差按2倍中误差计。

被检测的角度应顾及垂线偏差影响。角度较差的限差可按该等级GPS网方位中误差的4倍计。

5.1.7.隧道GPS测量贯通误差估算

隧道GPS控制网施测完成并达到技术设计要求后,应估算GPS网测量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估算时,定向边的方位角精度小于1.0”,按1.0”计。

(1)近似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 J、m C—分别为隧道进出口GPS控制点Y坐标误差;

L J、L C—分别为洞口GPS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mα、mβ—分别为进出口GPS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

θ、φ—分别为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夹角。

(2)严密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σΔx、σΔy、σΔxΔy—分别为贯通点x、y坐标的方差和协方差;

αF—为贯通面的方位角

GPS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值应满足相应长度隧道的允许贯通中误差的规定,否则应重新进行技术设计与测量。同时应作出洞内测量设计及作业建议。隧道洞内测量设计参见5.2.6。

5.2.常规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完成野外观测后,应首先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观测成果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平差计算前先检查网的角度闭合差、距离往返测较差,满足相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工作。

5.2.1.野外观测成果的初步检验

平差处理前,应检查导线闭合环角度闭合差、坐标闭合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必须满足测量设计要求测角精度要求。测角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β――测角中误差(″)

wβ――闭合环角度闭合差(″)

n――闭合环的角度个数

[]――求和符号

N――闭合环的个数

5.2.2.观测值权的确定

常规平面控制网中的一、二、三、四等导线网及三角锁的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五等导线可以采用近似平差。

严密平差计算时、角度和边长观测值应按下式定权:

式中 mβ—为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宜采用实测的统计值;

m D—为控制网的边长中误差(cm)。

三角锁应按方向观测中误差定权。一般宜按等权观测平差。

5.2.3.坐标系的设定

对于长大隧道,宜选取长轴线为X轴,线路前进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垂直于线路方向指向右侧为Y轴的正方向。直线上X坐标应为线路里程。平差计算应基于隧道平均设计高程面基础上进行。

5.2.4.控制网平差计算

平差后的验后精度应进行χ2检验;坐标、方位及距离精度评定的单位权中误差宜使用验后单位权中误差。必要时采用赫尔默特方差估计方法进行边角权的匹配,进行迭代平差,以得到更可靠的平差结果。

控制网平差后,最终形成控制测量坐标、控制测量精度评定表以及隧道地表控制测量贯通误差估算成果。

5.2.5.隧道贯通误差估算

隧道地表控制测量后,应进行隧道贯通误差估算。估算方法有传统的近似估算(角度

距离误差累积法)和严密估算(方差估算法)两种。

(1)近似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m-地表控制测量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值(mm)

m yβ—地表测角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

m yl—地表测边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

1)m yβ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β—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

Rx—控制网邻近两洞口连线的一列测边上的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

2)m yl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 l/l—控制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d y—控制网邻近隧道两洞口连线的一列测边在贯通面上投影长度(m)。

严密估算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σΔx、σΔy、σΔxΔy—分别为贯通点x、y坐标的方差和协方差;

αF—为贯通面的方位角

地表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值应满足相应长度隧道的允许贯通中误差的规定,否则应重新进行技术设计与测量。同时应作出洞内测量设计及作业建议。

隧道地表控制测量完成后,一般应同时作隧道洞内测量设计。

5.2.

6.隧道洞内测量设计

隧道洞内测量设计可分为近似估算和严密估算方法。

严密估算方法的计算过程如下:根据洞内设计导线的角度、距离及测量误差,组成洞内支导线,利用平差软件计算支导线端点的点位误差,通过调整洞内导线的距离以及角度、距离测量误差等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洞内贯通误差要求,最后确定洞内导线测量的最佳方案。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加入陀螺方位边,以进行优化,对于长隧道尤其有利。

近似估算方法如下:

(1)洞内贯通误差分配值

隧道贯通误差包括地表和洞内测量的影响,根据地表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值和总贯通误差值,按下式计算洞内测量贯通误差分配值:

式中:m内-洞内测量贯通误差分配值(mm)

M外-洞外测量贯通误差分配值(mm)

m总-总贯通误差(mm)。

(2)洞内导线设计

1)洞内导线应从测量设计所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导线与洞外导线应通过边连接,以加强联接的可靠性。

2)为提高洞内导线方位精度和加强检核,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每一导线环的边数以4~6条为宜。

3)洞内导线的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通视条件确定,宜选择长边。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

4)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应旁离洞内设施0.2m以上。

(3)洞内距离测量设计

隧道工程施工中测量放样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中测量放样 摘要:测量工作伴随隧道开挖的整个过程,因洞内条件的限制,洞内开挖断面的测量放样工作占用的时间不少,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安全、进度。在隧道施工中如何对超欠挖进行有效控制,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施工坐标法将地面曲线的计算方法、隧道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利用此方法施工, 可以减少技术人 员的工作强度。流程。 关键词:隧道开挖;施工坐标;施工测量;放样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of working with tunnel excav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because of the limited conditions,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surveying setting-out work take time, direct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unnel, progress. in construction of tunnel over break how to control effectively, has been a problem that is worth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ordinate ground curve calculation method,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gether, using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an reduce the work intensity of staff of technology. key words: tunnel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coordinate; construction measure; lofting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控制方法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控制方法 摘要:在隧道建设中开展施工测量,是隧道工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隧道工程 建设中隧道施工测量,是非常强调专业性的,施工测量取得的数据是否准确,关 系到隧道建设的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施工测量的重视,对施工测量进行严 格落实,依据相关的规范,保证施工测量的专业性以及准确性。在施工测量中, 涉及到控制网布设以及坐标系统建立等诸多的问题,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关系到 施工测量数据是否准确,也关系到工程质量以及效益,那么就要提升施工测量专 业性,不断改善施工测量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优化方法 1.测量在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性 1.1进行监控量测的目标 监控量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监控是指要对隧道施工中的围岩以及其相应的 支护设施的可靠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要对其进行量测,以便判断出其需要做 出改变的方面,为支护设施的维护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这样在对故障和不足进行 处理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提升系统优化的效率。总之,进行监控量测 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并不断的优化施工设施,改善支护设 施的受力状况、应力分布以及各部位的工作形态,为隧道工程的安全进行提供客 观的依据。 1.2隧道工程中进行监控量测的意义 (1)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安全性较高的施工方案,并且可以根据施工检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施工的具体过程进行优化,最终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2)在监控量测的过程中获得实时数据可以及时的让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保证施工的质量。 (3)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出新的思路,有更好的思路可以进行支护,改变支护设施的结构以及对衬砌的施作时间提出建议。 (4)能够了解围岩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工程需要,尤其是要对围岩的稳定性有一个切合实际判断。 (5)有效的加强监控和预防、维护的联系,对于检测达到的危险和障碍管理人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受伤概率。 (6)监控量测能够正确的确定周围岩石参数,这对于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量测的要求 (1)监测得到的各种数据必须保证其正确性,更进一步的要求监控量测系统可以将围岩和支护设施的三维模型反应出来,使制定工程的设计师更加接近真实。 (2)在安装完监控量测系统后,一定要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隧道的围岩为例,当周围围岩的稳定性不足时就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报警,使维修部 及时反应,做到先事故一步解决问题,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3)监控量测系统不能阻碍施工的正常进行,也就是这个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系统,但是其坚决不能带来延误工期等的负面作用。 3.隧道施工测量 3.1布设隧道控制网 布设的控制网的主要建设意义,就是保证在隧道的建设中,两侧相向施工可 以顺利开展,让隧道可以顺利贯通,这样布设的控制网精度就是至关重要,精确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隧道工程测量的步骤

隧道工程测量的步骤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隧道工程测量的步骤———送给初入隧道施工测量之门的同僚 当你接到隧道施工工程,无论是被派遣或私人老板雇佣,第一、要先做隧道进口和出口控制网,为保证进出口坐标系统一致,需要以导线形式或三角锁形式联测,当然GPS更好。如果有支洞,斜井,不管几个均需要将进口的控制点纳入整个控制网中,观测、平差计算。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控制点坐标、高程一致,同精度,防止隧道贯通出现偏差。如果设计单位在这些部位提供的有平面、高程控制网点,你一定要进行复核测量,以免误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如果工程是国家正规工程,你应在施测前或过程中上报监理一份布设控制网的设计报告,在结束的时候报一份技术总结供审批。没有要求的或工程较小,这两项可合并一起,在建立控制网后写出报批。 第二、应根据控制网做好贯通误差估算,贯通误差限差要求请见相关规范。如果贯通误差大于规范要求,需要对控制网进行优化,以满足规范要求。 第三、当控制网建立后(包括控制网点复核测量合限),即可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将隧道轴线包括支洞、斜井轴线方向控制点在实地稳固标定,位置应选在开挖区以外的适当位置,防止被破坏,但又不要离开挖区过远,使用不便。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隧道进出口包括支洞,斜井进口的洞脸开挖放样。开口线的测定应依照图纸,并换算出与控制轴线点的相互关系,用全站仪采用逐近法直接测定。同时应测定洞脸开挖前的原始断面图或测绘不小于1/200的地形图,有地形图软件的话,在室内切出断面图,以供工程量计算之用(如果测地形图,需征得现场监理同意后方可或要求他旁站)。注意:应根据图纸核对洞脸实际里程是否正确。防止造成超欠挖。如果无免棱镜功能全站仪,在洞脸开

隧道工程关键部位质量控制

隧道工程关键部位质量控制 一、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洞口施工 (1)洞口段采用边坡、仰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主,尽量不采用爆破,保证不扰动原地层;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遇坚硬石质地层采用破碎锤开挖, (2)边仰坡防护、边仰坡开挖按设计坡度一次整修到位,并分层进行边仰坡挂网喷锚防护,以防围岩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确保稳定。 (3)隧道洞门在进洞施工正常后,适时安排施工。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及洞口美化等条件。进洞施工前,先将洞外排水系统做好,再进行洞门施工,以防对洞门造成威胁。 (4)明洞拱、墙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时,应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5)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应配合洞门施工尽早做好,并与洞外排水系统连通,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 (6)洞门仰坡和边坡宜在进洞前刷好,坡度的施工允许偏差为5%; (二)明洞 (1)明洞基础施工(出口端) ①明洞边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遇有地下水

时,须将地下水引离边墙基础。 ②凹形地段或外墙深基部分,施工时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可先开挖、砌筑最低凹处,逐步向两端进行,以利于施工。 ③边墙基础挖至设计标高后,核对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④若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考虑采用沉井基础或挖孔桩基础进行地基加固。 ⑤明洞开挖前,预先做好洞顶防水、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施工计划安排时,也应合理避开雨季施工。 (2)边墙施工 架立支架、绑扎钢筋。支架采用20号工字钢作支柱、横梁及纵梁,斜撑、纵向连接、横向连接均采用角钢,各连接头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内模采用定型钢模板,外模和挡头板模板采用定制的木模加钉铁皮,挡头板内,外弧线在现场按实际比例放样后,精确加工。泵送砼灌注,灌注时其模板支撑必须牢靠,防止跑模造成砌衬侵入限界。 (3)拱圈施工 ①拱架一般在立柱上架设,立柱基底坚实,若在松软路肩上,则设纵向卧木,并将各立柱纵向联结成整体。 ②拱架采用特制大跨度钢拱架,组合钢模安装拱部内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

一、洞口段施工:1、边仰坡开挖:全站仪测量放样,利用挖掘机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与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石质地层仰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局部也可人工配合修整,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2、成洞面支护:仰坡刷坡完成后,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待坡度检查合格后,及时打设系统锚杆,并将锚杆头外露,挂设金属扩张网与锚杆头焊接成整体。挂网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并反复喷射,直到达到设计厚度为止。3、截水沟施工:在距仰坡坡口5米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修整,修整完后,立即砌筑7.5#浆砌片石,并用砂浆抹面。 二、辅助施工:1、长管棚:套拱施工:施工放样,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导向管放样,127导向管安装,砼浇注。管棚施工:钢管规格:热扎无缝钢管¢108㎜,壁厚6㎜,节长3米,6米;n 管距:环向间距50㎝;n 倾角:仰角1°(实际施工按2°施工),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n 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n 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米。A 管棚施工方法:测量人员准确放样,标出洞中心线及拱顶标高,开挖预留核心土作为管棚施工的工作平台,开挖进尺为2.5米,开挖结束后,人工两边对称开挖(品字型)工作平台,台阶宽度1.5米,高度2.0米,作为施工套拱和管棚施钻的平台。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应先打有孔钢花管,注浆

后在打无孔钢花管,无孔管可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米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米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米长钢管.B 管棚施工机械:n 钻孔机械:配备XY-28-300电动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n 注浆机械:BW-250/50型注浆泵2台;C 注浆参数:n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2、小导管 A 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壁厚3.5㎜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6加劲箍,管壁四周钻8㎜压浆孔,但尾部有1米不设压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与衬砌中心线平行以10°~30°外插角打入拱部围岩,钢管环向间距20~50㎝。每打完一排钢管后,应立即喷浆封闭开挖面,然后注浆.注浆后,架设钢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每隔(2~3米,试图纸而定)再另打一排钢管,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一般为1.0米。B 注浆参数:n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n 水泥浆水灰比1:1;n 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n 注浆压力0.5~1.0MPA;必要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 3、超前锚杆:外插角必须大于14度,注浆饱满,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三、预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质量控制要以设计为依据、以施工技术指南为规范、以验收标准为目标,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施工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质量控制程序: 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2.选择质量控制点 3.确定控制点的质量要求 4.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5.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 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一、洞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 水利保持有关规定。 (二)施工控制要点: 1.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分层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要及时进行 防护。 2.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要采取稳定加固措施。 3.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 4.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后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 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5.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应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6.隧道洞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7.隧道洞门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与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拱、墙衬砌 产生偏压。 二、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不欠挖,少超挖,表面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 允许超挖值(mm): 隧道允许欠挖值: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

部分侵入衬砌。 (二)超欠挖控制要点 1.开挖方法的选择 2.开挖轮廓线的定位 3.钻爆设计及优化 4.钻爆作业 5.光面爆破效果控制 钻爆设计: 1)合理确定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间距、深度、斜率和 数目,钻爆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 眼机具和钻眼要求。 2)有效的控制超、欠挖,应从钻孔精度、爆破参数的选择及对地质 变化的适应性、爆破器材和装药结构的选择等方面不断改进,采 取一炮一分析制度,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钻爆设计,把钻爆 设计与地址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钻爆作业控制: 1)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 2)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 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3cm,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周边眼眼口 误差不得大于3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3~5cm。 当采用凿岩机钻眼时,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 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 线15cm。 3)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 10~20cm,以保证掏槽效果和掌子面的平整。 4)每次开挖后均要用激光限界检测仪对开挖面尺寸进行检测,及时 检查出欠挖面并进行处理,保证隧道开挖断面不侵限。 光爆效果控制: 1)要合理确定周边眼间距与抵抗线的相对距离,通过减小周边眼间 距和抵抗线,提高光面爆破效果。 2)控制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和装药结构,集中度太大易造成超挖,太 小会造成欠挖;炮孔装药应均匀分布,眼底适当加强。 3)严格控制开挖轮廓线和炮眼布设精度。 (三)塌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塌方主要原因: 1)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原有支护措施不当。 2)支护的不及时、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变形失稳。 3)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 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填充物。 4)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 5)一般情况下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 2.控制掌子面塌方的措施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平面控制 (2) 4 高程控制 (4) 5 施工放样 (4) 6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 洞内、外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 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计算 (8) 9 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结 (9) 10 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1.6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7.331Km,其中Ⅰ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K1+465,全长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标:X=3157775.546,Y=599165.727,H=107.933;出口坐标:X=3158177.782, Y=598456.904,H=91.773。 3 平面控制 3.1 平面控制点布设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坐标见表1,两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表13。 3.2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

隧道工程测量

隧道测量 第一节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及其作用 隧道施工测量一般是包括在地面上建立平面的与高程的控制网。随着施工的进展,将地面上的坐标、方向和高程传递到地下去,在地下进行平面的与高程的控制测量,再根据地下控制点进行施工放样,指导开挖、衬砌施工。进行这些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在地下标定出工程的设计中心线与高程,为开挖、衬砌指定出方向、位置;保证在两个相向开挖面的掘进中,施工中线及高程能够正确贯通,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开挖不超过规定界限; 因为铁路隧道是整个铁路的一部分,所以当线路定测以后,隧道两端洞口的位置就确定下来,而用标桩固定在地面上。 对于直线隧 道来说,如图9 -2,A、D为隧 道两端洞口点, 它们的位置是利 用线路上的直线 点ZD1、ZD2、及ZD3、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法放样出来的。直线隧道的方向,就根据A、D两点来确定。因此,在建立地面控制网时,必须将它们作为控制点,如果因为地形的限制,不能将它们做为首级控制网的点子,也要用插入点的方法测定它们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根据控制点的坐标,求得在两端洞口处进洞拨角的数值,用以在施工时指导进洞的方向。 对于曲线隧道而言,控制网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证隧道本身的正确贯通,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前后两条切线的方向,使它们不产生移动而影响

前后直线线路的位置如图9-3。这时除了将洞口的两点A、D包括在控制网中以外,还应该将两切线上的点子ZD1、ZY、ZD3及ZD4也包括在控制网内,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定两条切线的交角,从而精确地确定曲 线元素, 以保证在 地下开挖 中放样数 据的正确 性。 隧道中线上各点的坐标都是根据地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计算的。以后根据施工的进展,将地面上的坐标系统通过洞口、竖井或斜井传递到地下,在地下坑道中再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下控制系统。隧道中线上各点的位置以及地下其它各种建筑物的位置,都根据地下控制点以及由它们的坐标所算得的放样数据进行放样。应用这种放样方法时,由于布设了地面和地下控制网可以控制误差的积累,从而保证贯通精度。 第2节隧道贯通测量的要求 1 贯通误差的定义 1) 贯通误差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以及细部放样的误差,使得两个相向开挖的工作面的施工中线,不能理想地衔接,而产生错开现象,即所谓贯通误差。 2) 纵向贯通误差 贯通误差在线路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纵向贯通误差(简称纵向误差), 3) 高程贯通误差 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高程贯通误差(简称高程误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全面]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 1审核方案,检查“三通一平”和各种设备准备情况 重点审核隧道场地布置方案、地方料使用情况、交通运输状况、电力、通讯、供水、进场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 1.1审核重点隧道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方案 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以洞口作业区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2)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 (3)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 (4)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 (5)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健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洞口段为不良地质时,不应在洞顶修建房屋高压水池和其他建筑. (6)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形成网络. (7)危险品库房按有关规定办理. (8)检查开工准备条件,审批开工报告. 1.2对地方料的使用进行审核 (1) 审查进场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建设单位供应的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原材料,检查采购合同复印件、生产厂家资质证明等. (2) 通过外观检查、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等方式,按现行“验标”的规定对实物进行检查验收. (3) 检查原材料存放.要求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场时间、产地、数量、批次、品种、规格和检验情况分别作出明显标识. 1.3交通运输状况 对重点隧道洞口施工作业区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运输方式、运输道路、运输路线、运输管理及运输设备满足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1.4电力

隧道测量方法(一)

隧道测量方法(一) 隧道施工的特点开挖顺着中线不断地向洞内延伸,衬砌和洞内建筑物(避车洞、排水沟、电缆槽等)的施工紧跟其后,不等贯通,隧道内的大部分建筑物已经建成;为了保证工期,常利用增加开挖面的方法,将整个隧道分成若干段同时施工;增加开挖面的主要方法有:设置平行导坑或在隧道中部设置横洞、斜井或竖井。 两个开挖面相向开挖,在预定位置挖通称为贯通。贯通后,由两端分别引进的线路中线,应按设计规定的精度正确衔接。隧道施工测量任务(1)保证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按照规定的精度在预定位置贯通; (2)保证洞内各项建筑物以规定的精度按照设计位置修建,不得侵入建筑限界。隧道施工测量的特点1、洞外总体控制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独立的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作为引测进洞的依据;对于较短的隧道,可不必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而以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2、洞内分级控制洞内控制点控制正 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依据),正式中线点控制临时中线点;临时中线点控制掘 进方向。洞内高程控制与平面相仿,临时水准点控制开挖面

的高低,正式水准点控制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的高程位置。 3、开挖方法影响测量方式先导坑后扩大成型法对隧道的位 置还有一定的纠正余地,隧道施工测量可先粗后精;全断面开挖法一次成型,隧道施工测量必须一次到位。对于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开挖的隧道,其测量过程与先挖导坑后扩大成型开挖的隧道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对临时中线点、临时水准点的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或者是直接测设正式中线点、正式水准点。因盾构机的钻头架是专门根据隧道断面而设计的,可以保证隧道断面在掘进时一次成形,混凝土预制衬砌块的组装一般与掘进同步或交替进行,所以,不需要测量人员放样断面。 当采用盾构工法或自动顶管工法施工时,可以使用激光指向仪或激光经纬仪配合光电跟踪靶,指示掘进方向。如图所示,光电跟踪靶安装在掘进机器上,激光指向仪或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工作点上并调整好视准轴的方向和坡度,其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电跟踪靶上,当掘进方向发生偏差时,安装至掘进机上的光电跟踪靶输出偏差信号给掘进机,掘进机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自动纠偏,使掘进机沿着激光束指引的方向和坡度正确掘进。4、隧道施工对控制点布设的特殊要求隧 道贯通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测量误差随着开挖的延伸而积累。洞外控制网和洞内施工控制测量应保证必要的精度。控制点应设置在不易被破坏的位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控制定稿版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矿山法区间隧道主要包括洞孔工程、竖井及横通道、洞深开挖、主体结构、防水和排水、附属等工程。 一、洞口工程控制要点 洞口工程包括:洞口开挖、洞口钢筋、洞口模板、洞口混凝土、洞口防护(包括但不限于锚网喷、气体) (1)洞口开挖(《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①洞口边仰坡边缘线5-10米范围设置截水沟,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②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和仰坡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边坡和仰坡上的浮石、危石要清除或加固,坡面凹凸不平应予整修平顺。 ③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防护;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及时采取预防和稳定措施稳定坡体、确保施工安全。 ④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 ⑤隧道排水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合理连接,不得侵蚀软化隧道和明洞基础,不得冲刷洞口前路基边坡及桥涵锥坡等设施。 ⑥?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第一阶段挖至设计临时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

余部分,形成永久边仰坡。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控制爆破。 ⑦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⑧进洞前应完成应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土石方,应堆放在指定的地点,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石方。 (2)洞口钢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①衬砌钢筋的规格、型号、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可焊性等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后必须进行复检、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②钢筋弯曲应采用冷弯,不允许热弯。同时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锈蚀、油污。 ③钢筋焊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按实际施工条件焊接试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施工。 ④焊接接头距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也不应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 ⑤钢筋交叉点应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至少不少于90%,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⑥钢筋在隧道内衬砌工作面焊接施工时必须设必要的防护措施,严禁钢筋绑扎、焊接损伤防水层。钢筋加工完成后,必须对衬砌区的防水层认真检查,重新验收,确保无损伤后进行施工,否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⑦衬砌钢筋之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少于50cm。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为:受拉区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隧道施工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 一、隧道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1、隧道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的贯通,并使各 项建筑物一规定精度按设计位置修建。 2、洞外、洞内施工控制测量、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辅助坑道的测量等。 3、对长、大隧道设置的控制网应定期进行校核,如有丢失或损坏应补设并联测。并 在施工前预计贯通中误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对隧道洞外的水准点、中线点应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 设定的桩点必须稳固、可靠且通视良好。 5、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按规定的精度要求贯通,因此隧道测量必须以规定的精度认真、慎重的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浪费和返工。贯通误差应符 合《测规》要求。 贯通误差的限差( mm) 类别公路隧道铁路隧道 横向贯通误差150mm100mm 高程贯通误差70mm50mm 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3Km,3Km以上的隧道的要求详见《测规》。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值 测量部位公路隧道铁路隧道 横向中误高程中误横向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洞外45mm25mm30mm18mm 洞内60mm25mm40mm17mm 总影响值75mm35mm50mm25mm 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3Km,3Km以上的隧道的要求详见《测规》。 高程控制测量参考等级 测量部位等级每公里偶然中误差M△长度 (km) 水准仪等级 洞外五等≤7.5<5km DS3 洞内五等≤7.5<5km DS

6、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参考精度 测量方法 公路铁路 长度(km) 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长差度(km) 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中线测量<121/10000<141/10000 导线测量 <2101/10000<241/20000 2~341/100002~4 2.51/20000 < 1.541/10000<1.541/10000三角测量 1.5 ~2 2.51/15000 1.5 ~2 2.51/15000 2~421/150002~4 2.51/25000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3~4Km, 3Km以上的隧道的要求详见《测规》。 二、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首先应根据控制网进行洞口的引测投点,以利施工时据以进行洞内控制测量。投点时应结合地形地物,力求图形刚强简单,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观测 条件,测站稳定程度,便于引测进洞,避免施工干扰。每个洞口应设两个测点,并应纳入 控制网中。控制网的测设应符合《测规》要求。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有:中线法、精密导线法、三角锁法。 1、中线法 是在隧道洞顶地面上用直接定线的方法,把隧道的中线每隔一定的距离用控制桩精确 地标定在地面上,作为隧道施工引测进洞的依据。适用于中、短长度的直线隧道。如下图所示: B′C′D′E′ A B C D E 如图示: A、E 为定测时的路线中线(也是洞口控制桩),B、 C、 D 为洞顶的中线控制桩点,由于A、E 是不通视的,通常采用正倒镜或拨180°角分中去平均点位置的方法,从一端洞口的控制点向另一端洞口控制点延长直线。 2、精密导线法 一般有下列四种形式:单导线、主副导线环、导线网、符合导线。 ⑴单导线 直线隧道将定测中线作为导线点,曲线隧道则将两端洞口切线转点、副交点等作为导 线点,测量导线的转角和边长。导线的测量方法同一般导线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必须独立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注意事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注意事项 一、从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方面来分析质量控制 本项目隧道均采用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岩体力学的理论,通过对隧道围岩的超前雷达地质预报、量测监控,采用新型的支护结构,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开挖面附近及时施做密贴于围岩的薄层柔性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必要时施做超前支护(如超前锚杆、注浆小导管、管棚等),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应力释放,从而在支护和围岩的共同变形过程中调整围岩应力重分布而达到新的平衡,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和利用其自承能力。 作为新奥法最重要的手段超前雷达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必须通过这些手段比较准确做好围岩级别判定和事前调查,科学合理的决定以下四个方面:一、开挖方法;二、支护的布设及支护的最适宜时机;三、是否设置仰拱及设置的时间和方法;四、是否采用辅助施工方法及其种类。从隧道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理念的原理及特点可以看出:超前雷达地质预报、施工监控量测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隧道围岩的级别、判定设计的合理性,从而决定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这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一个根本条件。为此,隧道施工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选择专业的且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控单位对隧道进行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同时施工单位也要进行相应的监控量测工作; 2、按照超前雷达地质预报能预测的范围做好每一期地质预报,比较准确的判定围岩级别,通过地质预报检查或复核设计的合理性,然后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质量; 3、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监控量测的手段和方法及时、全面而真实的进行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并搞好相应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4、通过上面两个手段的实施,互相验证,更加完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施工质量。 二、从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质量

隧道洞口施工测量方法

隧道洞口施工测量方法 隧道洞口施工技术总结内容包括: 清表;施工放样;截水沟施工;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护拱与管棚施工。 浅埋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 2.1 施工测量 2.1.1 洞口开挖工程开工之前,测量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工作:①洞口地表复核;②洞口刷坡线放样。 2.1.2 地表沉降观测预埋 在靠近截水沟顶选择一个断面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处预埋牢固的基准点。测点沿地面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各4个点。测量放线定位,用水准仪量测,隧道开挖开始量测,隧道开挖超过测点30m、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量测。 2.2 洞口工程 2.2.1 进口端洞口 隧道进口端洞口工程施工顺序为:洞顶水沟、截水沟→洞口边、仰坡开挖→洞门挡墙→长管棚。 根据洞口的地形及地质条件,进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由于洞顶覆盖较薄,采用30m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设长管棚的地段加设钢插管。洞口位置边坡外露面均应进行绿化。 2.2.2 隧道出口端洞口工程施工顺序 大边墙→回填水泥混合土→洞口边坡开挖→洞门挡墙→长管棚→反压护拱。 出口端洞口地段严重偏压,避免大刷大挖,体现零开挖理论。采用“明洞暗进”工法,不刷仰坡。出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先施工大边墙,在大边墙与地表间隙全部回填水泥混合土,再进行反压护拱施工,洞口35米长管棚超前支护。 2.3洞口开挖 2.3.1 施工方法 洞口工程施工时,先做好洞顶截水沟的开挖及10#浆砌片石工作。施工方法以挖掘机开挖为主, 人工配合刷坡,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进行装碴作业,自卸汽车运输弃碴。开挖时自上而下开挖至仰坡坡底标高,在仰坡坡底标高(即变坡点)以下部分,按照长管棚套拱厚度弧线中间预留核心土开挖,预留 核心土作为下工序套拱及长管棚施工平台。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少开挖”的原则,洞口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挖掘机按放样的设计坡率刷坡线开挖,用预先加工好的坡度架控制刷坡坡度,人工修整,每次开挖高度为2米,测量复核坡度无误后,及时进行锚杆、挂网及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护施工,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以保证边坡稳定。 2.3.2 施工控制要点 2.3.2.1 在洞顶截水沟挖通及砌体完成后,根据仰坡开挖总高度及挖掘机有效工作高度 确定开挖台阶数量,台阶高2米,准确按边桩开挖,以真正实现从上而下开挖。 2.3.2.2 准确掌握设计坡率和变坡点。 2.3.2.3 对有防护要求的坡面,应结合开挖,边开挖边进行坡面防护。 2.3.2.4 不破坏周边植被。 2.4洞口边、仰坡防护 2.4.1 施工方法 边、仰坡开挖修整后,即时分层进行边、仰坡临时防护。明暗交界处成洞面临时防护采用喷锚、挂网联合支护,仰坡采用喷锚支护,边坡应进行植草绿化,以稳固洞口边坡,防止因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边、仰坡坍塌或滑坡。 2.4.2 施工控制要点 边开挖,边支护,每次工作高度2m左右,避免搭架作业。坡面修刷平顺,一次喷砼到设计厚度。设计有锚杆、钢筋网加固的坡面部分,应先作锚杆,将钢筋网焊接于锚杆外露段,然后再喷砼。锚杆规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