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A.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

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云南的绝大部分茶园不用农药。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茶叶进行抽样检测,我省茶叶农药残量为全国最低,符合欧盟新标准。我省茶叶优良的品质和极低的农药残留量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近几年来,通过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有力的带动了各地茶叶产业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云南大叶茶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其经济价值高。在云南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习惯上称之为云南大叶种,属群体种。云南大叶茶经济价值高,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浙江、福建等省的中小叶种30—50%,而且各种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协调适口。因此,云南大叶茶是生产普洱茶、红茶、速溶茶、茶多酚及加工茶软饮料的好原料。

3、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

云南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在品牌方面,普洱茶是我省古老的传统品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都有名气;滇红茶、云南沱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也属于全国知名品牌;近年来,普洱茶、云南沱茶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

冠。

4、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雏形。云南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云南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口量在逐年增长;云南的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红茶出口最好年景约占全国的1/4;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云南大叶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2005年云南茶叶出口金额1739万元,在烟草、食用菌、蔬菜之后,居云南农产品出口第四位。

5、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掘势头较好

云南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的古老茶区。云南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和古茶园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调查,目前云南古茶园的面积有50万亩以上,是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大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澜沧江中下游州市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云南的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自从人们开始利用茶叶的时候就产生了云南茶文化。古茶树资源对于开发古茶树文化,推动云南茶叶的发展蕴藏着巨大地潜力。“茶马古道”是云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唐代以来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汉、藏、白、彝、傣、纳西等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也

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专家认为,“茶马古道”的商路网络比“丝绸之路”更为繁密,是目前欧亚大陆古代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

B.据调查云南茶叶市场消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茶叶定价起点低;二是缺乏品牌意识和绿色营销策略;三是茶叶消费水平总体不高,消费形式单一;四是绿色消费意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云南茶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上述存在的市场消费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制定并优化茶叶市场准入标准,不断调整市场消费,推进茶叶市场交易的规范化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

云南茶叶市场消费调整方向及对策:

(一)大力宣传、推广、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优化生产力要素

当前国际市场上具有生态标志的茶叶备受青睐,各大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出口的卫生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内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要求也相应提升,生态茶、有机茶是人们所追求的品质。云南省具有发展有茶、无公害茶的环境优势,不论从外部市场环境,还是从自身的内部条件来说,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是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的。

表3生态茶和有机茶接受状况调查表人

项目合计昆明梁河县勐海宁洱县西畴县

问卷数39422851344140

非常愿意111373141316

比较愿意1978514101416

无所谓1065423785

不太愿意624110252

非常不愿意1080011

表3中显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78.17%,说明大部分人是愿意接受生态茶和有机茶的

(二)增强品牌意识,推行品牌战略

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生产向优质、安全方向发展,从产地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指导和监管、加工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等方面帮助和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云茶”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表2购买茶叶时的品牌意识调查表人

项目合计昆明梁河县勐海宁洱县西畴县

问卷数39422851344140

在意121635102320

不在意27216546231820

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在意品牌的只相当于不在意品牌的一半,这与我国国人的品牌意识薄弱有关,但从整理来看,比例占到了1/3,这也说明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度将越来越强.(三)经营差异化战略,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区别其他企业的差异化产品服务,相应地这样对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有帮助。

(四)建立相关的支持性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茶叶产业竞争优势

企业、茶农、行业协会、科研单位、政府等构成的茶叶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的协同效益和强化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C.文山州茶叶产业

一、概述

茶叶是文山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清道光十八年,广南县底圩、麻栗坡县的勐洞等地就有种植。从“七五”开始,文山州就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茶叶的技术和经验。茶区主要分部在广南、富宁、马关、麻栗坡、西畴、丘北、文山7个县36个乡(镇)194个村民委,涉茶农户66033户,涉茶人口20万人,是滇东南大叶茶的原生地之一。

二、发展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文山州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实现茶叶产业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步伐,把茶叶产业做成支撑文山州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茶树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3万万吨。实施一村一品结构调整茶叶示范村14个1.2万亩。

三、成效

近年来,随着文山州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气候资源的优化重组,优势生物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到“十一五”末,文山州茶叶种植面积达37.5万亩,比“十五”末的17.9万亩增加19.6万亩,增109.5%。投产面积24.7万亩。茶叶总产量712.6万公斤,比“十五”期末的453.1万公斤增加259.5公斤,增57.35%,茶叶总产值17141.9万。

“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发展标准茶叶化种植14.3万亩,无性系茶园6.4万亩,无公害茶园7.9万亩,有机茶园1万亩,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0.4万亩;成立了广南县姑娘茶(会员数600人)、坝美兴茶园(会员数450人)、西畴县青龙山茶叶(会员数132人)、三个专业合作社和栗坡县猛铜铜塔村(会员数123人)天堡分水岭村(会员数131人)杨万长田村(会员数115人)三个茶叶协会;种植35亩以上的大户达1507户;主要载配品种有:福云6号、云抗10号、福安太白、福鼎大毫、云南大叶种、优质苦丁茶、雪芽100号等。

文州茶叶初具备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有广南(其云南文山州广南九龙山茶厂是云南知名茶城)、富宁、麻栗坡、马关4个县。龙头企业规模大的广南的凯鑫公司先后建成4

个茶叶生产基地,建成高产茶园45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000多户,发展种植茶叶近万亩。去年,该公司生产、销售茶叶32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底圩乡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去年末,全乡种植茶叶5300亩。其中,规范化茶园2100亩,产茶18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茶乡。该乡的鱼塘村,全村54户人家,家家种茶树,全村种植茶树2500余亩,人均近10亩,去年全村茶叶产量达96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人均近收入达2800多元。

全州现有主要茶叶加工企业12个,茶叶初制所(厂)1277个。茶叶产品从传统的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红毛茶三大原料茶发展到以“源升”、“正道”、“伊兰香”、“坝美”“万道香”、“瑶君山”、“高朋”、“老山茶”、“高原谢氏”、“玉鼓”等品牌系列的红茶、绿茶、普洱茶、工艺茶、花茶、竹筒茶等多茶类,多品种的茶叶产品。茶类涉及红、绿、黄、白、青五大类,茶叶品种规格达40多个。产品畅销全国,部分已进入国际市场。2007年出口创汇118万美元。

全州共有凯鑫、石山、九龙山、丰汇和万道香五家茶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各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的运作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基地建设走“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按照连片种植,分户管理的种植管理方法,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销售,统一纳税金的农场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2006年九龙山茶厂生产的金芽获2006年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普洱茶金奖。同年,金豪园(熟茶)获青岛崂山茶文化节银奖。广南县丰汇生态茶业开发公司通过

l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C”标志),同年11月通过“QS”认证专家审查现场审查。2006年-2007年明宏茶厂分别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国工业产品产地许可证”(QS)证书,并取得“瑶君山”《绿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瑶君山”《普洱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8年麻栗坡县平河国信茶叶有限公司“高朋”茶商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2009年通过有机茶认证企业。2008年广南凯鑫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获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2009年“源升”牌产品获得“云南著名商标”称号。

“十一五”期间,由茶而兴的第三产业也在起步。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倍感兴趣。”上班族“离不开茶,交往离不开茶,乡村待客离不开茶。如今,可以说无处不茶。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县城共有茶庄、茶店、茶室等2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交通便利的乡(镇)也开设了茶室。如西畴县的兴街镇、马关县的都竜乡等。

四、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打造茶叶品牌

积极与省、州茶叶管理部门接轨,争取有关茶叶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护持投入,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做大文山州茶叶产业。并对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地、产品认证进行专项补助;同时,对文山茶叶品牌的打造以及生产加工的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打牢基础。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切实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必须加强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结合新技术的应有和科技成果转化,认真抓好茶园管理工作,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培养一批高科技示范农户,以带动提高茶农的整体素质,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能遵循市场规律,承担市场风险。

(三)加强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叶主产区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切实解决交通晴通雨阻和通信盲区问题。

(四)统一认识,抢抓机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收,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随时掌握国内外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动态和信息,以保证茶叶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D.云南文山州广南九龙山茶厂

九龙山茶厂历史悠久,位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州广南县者兔乡和底圩乡的茶区,因厂坐落于海拔1900多米被古人称为“万山鼻祖,河之源”的九龙山下而得名,是广南茶业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注册商标“坝美”牌、“金毫银芽”牌和“九龙山妙香”牌。

这里生长着九龙山独有的野生大叶白毫乔木古茶树林和人工栽培的八万余亩大叶白毫、云南大叶种优质生态茶园。主要生产普洱茶,绿茶和壮家特色传统竹筒香茶,年产各种茶叶3000多吨。

“坝美”牌产品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认证,全部达标。金毫圆茶于2005年第四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普洱茶茶王评比中,唯一被评为“生饼茶茶王”称号。2006中国(广州)国际茶博会中又荣获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

九龙山茶厂采用九龙山大叶白毫、大叶种生态茶园茶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有:

普洱茶系列:金毫圆茶(茶王)、银毫贡茶、银芽贡茶、马帮贡茶、乔木古树饼茶、野生茶、竹筒香茶、大小金瓜贡茶、沱茶、砖茶、礼品盒茶等(生、熟、散)普洱茶。

绿茶系列:明前毛峰、大白毫春尖、银针、银丝、九龙珍珠碧螺春、青山绿水等E、云南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区大通道广南经济区概况

(一)区位特点

广南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西林县接壤、与贵州省兴义市相望,是云南通往“两广”的重要通道。境内交通运输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东有富宁剥隘港口,西有普者黑机场,县城所在地距全州水、陆、空大交通中心点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到目前止,全县公路密度为45.9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为3752.529公里,其中国道131公里,省道222.289公里,县道498.253公里,专用道107.8公里,乡道878.104公里,村道1915.146公里,广南连县通省、入乡到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尤其是以衡昆高速公路、普者黑机场、富宁港建设以及南昆铁路复线、景洪到百色铁路(规划中)等项目为标志的大通道建设,将大大拉近广南与沿海沿边和周边区域的距离,使广南成为云南通边达海的重要连接点,为广南的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二)自然禀赋与资源特点

规划建设的广南通道经济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主要拥有丰富的矿产、旅游、水能和特色农业、生物等资源。

(三)经济发展状况

云南连接泛珠经济区大通道广南经济区土地面积781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在云南省129个区(县)中位居第三。2006年末,广南经济区总人口76.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实现生产总值223812万元,排全省(区)第46位,人均生产总值293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2.8%,排全省(区)第120位;一二三产比例为48:18:34,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完成财政收入7688万元,排全省区(县)第70位;人均财政收入101元,排全省(区)第118位。总体而言,广南经济发展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前两年的建设和调整,广南经济取得了新的

发展,发生较大的转变。

“十五”至2006年间,广南县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2.2亿公斤左右,茶叶、优质米、烤烟、甘蔗、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9%。矿业、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骨干产业得到培育和较快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1.6%。以坝美“世外桃源”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宾馆酒店、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6%。以这些优势产业为基础,使广南在市场竟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规划以经济区的资源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区域状况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和省、州经济功能区定位和产业政策为指导,提出了发展广南通道经济的构想、布局和重点。

中国茶叶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分析范文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茶叶是XX市委、市政府规划的特色效益农业11大重点产业之一,是三峡库区和秦巴、武陵两山地区极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为贯彻“XX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推动茶业振兴发展,10月14-19日,市农委组织茶叶主产区县赴云南考察学习茶业发展经验,谋划效益茶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 考察团由市农科院茶叶所、茶业主产区县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农委特经处、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组成。根据行程安排,先后考察云南省XX市、XX市、西双版纳州,了解云南茶业发展现状,学习云南省茶树良繁体系建设、茶叶标准园创建、清洁加工、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云南茶业基本情况 云南是全国产茶大省,共有16个州市100个县(市区)种茶,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南部的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和东北部昭通等9个州市,全省茶园面积565万亩,全国第一;毛茶产量24.49万吨,产量全国第二;工农业总产值134.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5.1亿元,加工业产值79.29亿元,培育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共99家,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企9家,是云南烟叶、甘蔗、茶叶三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的要求,对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强化茶叶质量安全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茶叶初制所(厂)56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产能25万吨。生产发展上,依托云南四季如春、茶树生长季长、产量高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名优绿茶、普洱茶、红茶三大茶类,春茶主要生产名优绿茶,夏茶主要生产普洱茶,秋茶主要生产高档红茶,延长了采摘周期、平衡了采摘劳力、提高了毛茶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有效提高了云茶的竞争力,产业优势得到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富、旅游兴、生态美”为主题,积极探索符合XX实际的特色集镇建设路子,着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XX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1.8万亩,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如今,XX镇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集镇品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茶叶产业已跃居“三大产业”(茶产业、养殖业、蔬菜产业)之首,成为全镇第一大支柱产业。当前,如何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南连A镇,西邻B 镇,北抵C镇、D镇,全镇总面积70.4平方公里,辖岚丰、XX、高果、茅岗、和平、XX等6村(社区)42个村民组,共4801户、17557人。XX镇地处中、低、丘地带,海拔为820-1112.6米之间,镇址XX街海拔924.3米,全镇平均海拔910米,最高点XX社区尖峰顶海拔1112.6米,最低处XX村小龙洞海拔820米,地貌属黔北高原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岩石主要以碳酸

盐岩和砂岩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00-1100mm,无霜期320天,年均总日照时数为1112小时,年平均温度15℃,全年主导风为东北方向,风力多为1-4级。镇内有水库两座,马桥水库135万立方米,穿洞水库240万立方米,另有丰富的地下水为全镇部分村镇提供人畜饮水。土地类型为山地黄壤和黄色石灰土,PH值偏酸性,为茶叶的健康生长及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 通过多年努力,XX镇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引领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农业富镇”发展之路,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实施农业板块经济,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以打造“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XX贡茶茶业公司发展贡茶产业,打造茶旅休闲产业,建成了万亩茶叶产业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发展现状 (一)布局合理,基地建设强力推进。XX镇总体规划编制于2011年,规划期限为20年,即2011年~2030年。集镇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集镇人口5000人,远景规划集镇人口9000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0.24平方米。《规划》将XX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A.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标签: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 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2008年8月31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出台政策和制度保证电动汽车更好和更快发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产业制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政策扶持阶段。该阶段不仅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二〇一四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系别: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论文题目: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写作能力。 (三)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外文应用、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文字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毕业论文(设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份量适中。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内容文题相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概念准确,语言流畅;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自圆其说。 (四)毕业论文(设计)应当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五)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规范,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主管院、系领导(签字): 年月日

2020茶叶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茶叶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茶叶行业现状 (5) 1.1茶叶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 1.2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7) 1.3茶叶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2.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2.1茶叶单产低 (10) 2.2劳动效率低 (10) 2.3组织化程度低 (10) 2.4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11) 2.5缺乏龙头企业 (11) 2.6行业服务无序化 (12) 2.7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8基础工作薄弱 (12) 2.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茶叶行业前景趋势 (14) 3.1茶叶正在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 (14) 3.2消费习惯随消费群体的分化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 叶消费的新趋势 (14) 3.3创新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将进一步满足不断分化的消费需求14 3.4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

头角15 3.5产业规模化是趋势 (16) 3.6发展空间广阔 (16) 3.7消费需求多元化 (16) 3.8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 (17) 3.9电商成为茶叶重要销售渠道 (18) 3.10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8) 3.11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8) 4.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1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2茶叶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0) 4.3茶叶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0) 4.4茶叶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1) 5.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3)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5.2中国茶叶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茶叶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4)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

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扬海内外。茶业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倍受政府及农民的关注,对闽北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展、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流量的扩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11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53.6万亩,较2000年增加2.18万亩,增长4.2%;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47.9%,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6.7%;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11年茶叶产值达22.95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39.4%。

表一 1978—2011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 (注:以上数据源于统计年鉴)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

云南普洱茶市场分析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茶农收入增加。2007 年至今,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高,内销和外销市场同步上扬,社会产业和金融资本持续流入茶叶行业。其间,普洱茶市场却与中国茶产业整体走势相左。自2007 年中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自2009 年起逐渐复苏。而2010 年春夏的大旱使得普洱茶春季原料减少,又再次引发市场对普洱茶的密切关注。 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CPI 指数不断攀升,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胀压力加大。值此2011年普洱春茶上市之际,面对整个行业的稳步复苏,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市场、树立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稳步前行,已经成为当前普洱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以此为契机,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普洱茶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社团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普洱茶产销现状 (一)生产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2010 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60 万亩,比2009 年的534 万亩增加26 万亩,增幅为4.87%;投产面积达到403 万亩,同比增加45 万亩,增幅为12.57%;茶叶总产量为20.73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增幅为13.29%。普洱茶产量为5.08万吨,增幅为12.9%。分析表明,2010年虽然云南茶园总面积在连年增加后放缓,但投产茶园的增幅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2010 年云南省投产茶园占茶园总种植面积的71.97%。近几年,新增的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得云南省茶叶总产量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但云南茶叶单产不高,按投产面积计算,2010 年云南省的单产是51.4 公斤/亩,全国平均单产是62.5 公斤/亩,总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 在经历了2007 年非理性激增后,2008年产品库存压力偏大,消费信心不足,价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一、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发展变迁和优势 (一)铜仁茶叶发展的历史变迁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陆羽茶经载(成书于公元760-780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我区的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由于历史原因,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茶叶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发展较慢。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50年代初,茶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茶叶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我区利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和综合农业开发项目,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近3万亩,并相继组建了石阡、松桃、印江及沿河县4个茶叶公司和地区武陵山茶场。进入21世纪,地委、行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茶叶领域内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集团、浙江嘉盛武义茶叶公司、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商企业,依托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激活了国有资产,茶叶产业焕发出活力。 (二)铜仁地区茶叶发展优势 优势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铜仁是贵州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的重点产地。全区宜茶地主要是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值为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疏松、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宜茶地有120万亩以上,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面积20万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3.6-17.5℃,≥10℃的日数,积温在4000-5700℃,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大,是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日照为1067-1497小时,日照率25-33%;光照中漫射光多。全区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120余种,是省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份之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现状及趋势

目录: 前言 1花卉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 2花卉产业的现状 3海南省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优势条件 资源优势条件 其他优势条件 4花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产品缺乏特色、品质不良 政府导向不力、发展盲目性较大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政策导向不力花卉科研、新品种开发滞后保鲜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组织不完善、缺乏中介机构信息不畅、缺乏销售平台5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特色产品定位——热带花卉区域布局、重点突出引种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保鲜技术的应用、完 善交通网络 龙头企业、花协带动 完善信息体系、构建销售平台 6结语

摘要: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全球花卉热的形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花卉业的兴起,导致了花卉业的激烈竞争,这就迫使花卉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出特色产品、品牌产品,以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海南作为一个新兴的花卉大省,必须走特色之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热带花卉。然而,海南花卉业存在: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较差、产销分离、信息滞后、没有相应的销售平台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针对海南特有的地理、气候、花卉种质、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特点,就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浅议发展海南花卉产业应如何定位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花卉产业市场定位热带花卉 前言 花卉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 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花卉产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随着品种的改进,包装、保鲜技术的应用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花卉市场日趋国际化。花卉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产品系列化、周年供应等已成为花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色。2000 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万 hm2,销售额540 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面积的1/3 以上。但产值却不到世界花卉总产值的1%。世界花卉出口贸易额为70 亿美元,荷兰占70%,而中国却占不足 4%[ 1]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花卉综合生产配套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之前,先 来认识一下花卉这种活体商品的产业特性,以便于理解其市场、技术与生产的独特关系。在生产方面,花卉如一般农作物受气候、地理与生产技术的限制,尽管新的生产技术试图克服自然条件的束缚,但为价格竞争的生产成本考虑,适地适种仍是影响生产区位的基木因子。在市场方面,作为商品作物,花卉较蔬果更属非民生必须的奢侈性文化商品,因此对市场的消费能力至为敏感,一旦其市场面临经济停

茶叶袋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0版本)

茶叶袋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0版本) 恒州博智(QYResearch) 2020年

在消费市场方面,亚太地区茶包纸收入占占全球市场份额约49%,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地区。 2019年全球茶叶袋纸市场总值达到了61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增长到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茶叶袋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茶叶袋纸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产品类型、不同产品类型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主要生产商包括: Twin Rivers Paper Company Glatfelter Zhejiang Kan Special Material Co., Ltd. Terranova Papers Ahlstrom-Munksj? Purico Group Yamanaka Ind Co., Ltd Puli Paper Mfg Co., Ltd Hebei Amusen Filter Paper Co., Ltd Hangzhou Xinhua Paper Industry Co., Ltd Yueyang Smile Packing Equipment & Material Co., Ltd Hangzhou Kebo Paper Industry Co., Ltd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热密封茶袋纸 不热密封茶袋纸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红茶 绿茶 其他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美国 欧洲 日本 中国 完整报告请参考恒州博智最新发表《2020-2026全球及中国茶叶袋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详细内容可联系发布者(L&D)。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细分行业信息可关注QYResearch。 重要声明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不对外公开发布。本公司不会仅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413 Report The Progress In Work And Life, Including The Recent Work Situ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Feedback On Problems,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Next Stage Pla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 的调查报告正式样本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报告资料可用在工作生活中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汇报进度,汇报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反馈,下一段计划的部署,以保证计划有效地进行。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 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 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 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 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 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 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 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

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32米,树龄有1700余年。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

云南花卉出口状况

云南花卉出口状况 多年来,云南省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花卉产业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特色花卉研发创新能力、制度保障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增强,不仅创造了闻名于全国的“云花”品牌,而且形成了以昆明、玉溪等滇中地区种植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为代表的鲜切花种植区域,以大理、保山、楚雄、西双版纳、红河等州市种植山茶、兰花、杜鹃、观叶植物区域,以昭通、曲靖、迪庆、丽江等气温偏低地区的种球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截止2013年上半年,云南共出口的花卉达2875批次,出口金额3045.57美元。产品远销到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地区。 云南花卉与其他省份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的多样性,按循环经济的原理,因地制宜地生产低成本、高效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各类花卉产品。一些花卉企业在栽培上注重施用农家肥,保证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杨月菊有限公司拥有90多亩的玫瑰和绣球花生产设施,每年使用农家肥1, 000多立方,年产玫瑰700万支,绣球花30多万支,产值近400万元。其产品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受到好评,商品出口率这80%以上。而且使用农家肥既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又生产出花苞大、开花期长的优良产品。 虽然“云花”发展态势良好,但“云花”对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大问题。 目前,云南鲜切花10%出口到国外,全年外运量约7万吨。“云

花”销往国外本应获得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利润,但由于物流成本高,许多花卉生产出口企业常常出的越多亏损越大,血本无归。很多分散的花卉小生产由于对各国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在品种选择、生产布局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常常形成供给高潮与需求高峰期的错位。对新品种的保护认识不足,难以提升产业总体水平,这对“云花”的顺利出口无疑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在市场上盲目收购产品,没有认真经过筛选、分级、加工、包装等程序,竞相大量出口,导致花卉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口渠道混乱。 目前云南花卉产业正面临一个大好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只有结合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好生产销售,不断解决号发展、生产、科研、销售等问题,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优质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花卉种植条件。做好保鲜和物流环节运用冷链运输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和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不断开发和巩固市场,最后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保障云南花卉出口不但是量的提升、也达到品质、声誉的提升,保障“云花“对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鲜切花交易网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位业内人士在日前刚结束的广州茶博会上这样评价。这次茶博会的参展商接近70%是经营普洱茶的企业。2年前的那场泡沫破灭造成的产业创伤似乎正在逐渐恢复。比如大益集团勐海茶厂董事长邓增永就表示:“短短4天,大益现场销售了200多万元的产品。市场的需求是很真实的。” 2009年中国茶行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2009年5月18日,“龙润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2898.hk),这也是我国7万家茶叶企业中首家上市公司,结束了产茶大国没有茶叶股的历史。 而龙润涉足普洱茶仅仅4年多的时间,尤其在经历了2007年的那场普洱茶泡沫后,如此迅速走出低谷,充分反映了普洱茶市场的回暖和潜力。 经过泡沫洗礼后的普洱茶产业越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正在逐步崛起,尤其是天士力携30亿元巨资杀入普洱茶产业,将普洱茶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此之后还有下关沱茶集团、庆沣祥、大益等一批企业雄心勃勃地要超越“龙润茶”的成就。 在2年前大量投机性资本被淘汰出局以后,这些资本雄厚、经营能力强大、商业模式独特的企业正在蓄势待发。 大玩家出现 如今,但凡提及普洱茶,几乎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普洱茶价格比较贵”,其实,相对于其他的茶叶,比如西湖龙井之类的名优茶,普洱茶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实际上,大家之所以反映“贵”,主要是2007年“泡沫”遗留下的阴影。 2006年-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资进入普洱茶市场进行商业炒作,普洱茶平均升值100%-200%,有的甚至升值超过10倍以上。 物极必反!2007年下半年以来,云南普洱茶坠入谷底,身价普遍缩水30%-50%;仅勐海来说,2007年有200多家普洱茶厂,2008年只剩下40多家,2009年全年保持生产的可能不足20家,普洱茶业一头扎进“冰河期”。普洱茶的价值也开始从被炒作转向被低估。 所谓普洱茶的价值,其实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普洱茶本身的价值,即普洱茶所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相对于其他茶来说要高很多,健康价值没得到充分开发;二是普洱茶的附加价值,相比较绿茶、乌龙茶等品种,普洱茶产业的工业化程度是最高的,但是其产业开发却一直停留在原始的茶饼、茶砖等原始阶段,商业价值开发却是最低的,并没有像绿茶等一样,进行更深的产业挖掘。 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处于低谷的普洱茶的价值显然没有被埋没的可能。龙润率先打响了上市第一枪,天士力更是手握30亿元资金拍马赶到,普洱茶也开始出现了有想法的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前景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20111070139 李斌 摘要: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情谊交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前景 花卉不仅是构成现代环境不可缺少的特殊媒介物,而且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品位和思想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花卉业既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新的兴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下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1.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 1.1概述: 云南自九十年代初进行商品花卉开发至今,花卉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1999 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935亩,9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国37个大中城市,拥有全国40%左右的鲜切花市场,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东亚市场,已形成以温带鲜切花生产为龙头,以昆明为中心,向各地扩散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云南鲜切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大棚;初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和一些自发性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昆明尚义街鲜花批发市场、宜良端午节花市等。全省共有花卉生产企业283家,其中鲜切花生产企业79家,约10000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 1.2 优势:

1.1.1 种质资源优势 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错综复杂的地形,印度洋西南季风、南太平洋东南季风及青藏高原气团的交替影响,形成了包含从热带到极地各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1 7000种高等植物,野生观赏植物有2500多种,八大名花享有盛名,还有众多的国兰野生种,是世界上观赏植物宝贵的种子基因库,这也是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 1.1.2 气候资源优势 云南省地域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具有可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方面调剂的余地很大。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世界上主要的鲜花类在这里都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1.1.3 人力资源优势 花卉是鲜活产品,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云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0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7.68%。 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史历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因此在花卉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保证了花卉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也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花卉产业,这也为云南花卉的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加之云南省土地、人工资源廉价而丰富,构成了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综合资源优势。 1.1.4 区位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