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课程十一:知道自己和他人害怕的感受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课程十一:知道自己和他人害怕的感受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课程十一:知道自己和他人害怕的感受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课程十一:知道自己和他人害怕的感受

残疾儿童家长心理援助项目计划书--自闭症儿童家长课堂(修正版

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援助项目 —家长课堂 项 目 计 划 书 策划:柯丽华 制作时间:二0一三年十月一日

目录 一项目总体描述 (3) 二项目具体描述 (4) 项目理念 (4) 项目必要性 (5) 成员介绍 (5) 三理论架构 (5) 四目标及目的 (6) 五项目受益群体 (7) 六.项目服务费 (7) 七机构介绍 (8) 八项目服务结构图 (8) 九活动实施计划范例 (8) 服务对象 (8) 小组特征 (9) 招募方法 (9) 活动计划 (9) 活动内容 (9) 课程排表 (10) 时间安排 (11) 所需资源 (11) 工作日程 (11) 应变计划 (12) 评估方法 (12) 跟踪服务 (13)

附加说明 (14) 项目名称:残疾儿童家庭教育项目策划 项目地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实施单位:深圳市心之海残友心理援助中心 执行时间:为期一年(2013.11.1-2014.11.1) 联系方式: 小组成员:苏丽萍柯丽华江彩文李晓燕唐勇 一、项目总体描述 本项目以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援助以及家庭教育的社区服务问题为出发点,拥有丰厚的专业底蕴,是实事与专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服务对象为城市社区残疾儿童和残疾家庭群体,服务的项目为自闭症儿童家属的社区、职康、康复训练中心工作。目的是通过改善自闭症儿童其家属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标准,解决心理压力,为家属提供自救训练服务平台,协助家长充分挖掘自闭症儿童潜能,提高家属社区参与程度和社区归属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能够感受到幸福家庭快乐感。 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是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康复训练与进步和成长,它不仅需要残疾儿童的家长付出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扶。本项目从我市义务段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入手,找出解决方法,为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帮助。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从其父母入手,为此我们专门成立“残疾儿童家长俱乐部”。给自闭症儿童家长提供专门的交流学习平台,不定期的和我们心之海的“家长交流中

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处理及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 [发布日期:2008-3-6 16:04:18]浏览人数:535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从分析情绪行为的原因入手来探讨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孤独症情绪行为处理策略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习得日常生活技能,而且可能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 一、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引人注意。

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于是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就是情绪行为。他们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 第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 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80%以上的儿童拒绝环境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每当指导者(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逃避要求。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 第四,身体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孤独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

自闭症家庭训练项目

自闭症家庭训练项目 项目一:粗大动作摹仿; 项目二:摹仿使用物体的动作; 项目三:精细动作摹仿; 项目四:摹仿口形的运动 项目五:听从简单指令(一步的) 项目六:学习身体部位(领悟和表达) 项目七:相配、区别物体 项目八:相配平面的东西(图片)项目九:将物体和相同的图片相配项目十:相配颜色项目十一:相配形状 项目十二:物体(领悟和表达) 项目十三:图片(领悟和表达) 项目十四:认出熟人 项目十五:动词(动作和图示)项目十六:环境中的物体(领悟和表达)项目十七:指认书上的图片项目十八:物体的作用(领悟和表达)项目十九:所属关系(领悟和表达)项目二十:认识环境中的声音项目二十一:指出想要的物品项目二十二:使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项目二十三: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项目二十四:会称呼熟人 项目二十五:选择技能 项目二十六:社交问题 项目二十七:动词的练习(动作的图片,别人的动作,自己的动作)项目二十八:对颜色的认识(领悟和表达)项目二十九:认识形状(领悟和表达) 项目三十:数字(领悟和表达) 项目三^一:站着模仿大肌肉运动 项目三十二:模仿两个动作 项目三十三:模仿带声音的动作 项目三十四:模仿将小木块排列或垒高 项目三十五:描简单的画 项目三十六:房间(领悟和表达) 项目三十七:情感 项目三十八:场所、地方(领悟和表达)项目三十九:听从两步指令

项目四十:孩子给你两件东西 项目四十一:属性的认识(形容词)(领悟和表达)项目四十二:社区人员 项目四十三:假装游戏项目四十四:模仿(仿形)动作项目四十五:分类(相配,认出,说出名字)项目四十六:代词(我的,你的)项目四十七:性别(领悟和表达)项目四十八: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项目四十九:是/不是(对物体)项目五十:身体部位的作用项目五十一:讲出情感项目五十二:分类(说出物品的分类和分类中的名称)项目五十三:简单句式项目五十四:简单地相互交流项目五十五:相互交流社交信息 项目五十六:我不知道(不了解的物体和问题)项目五十七:学会问:那是什么?“ 项目五十八:询问“……在哪里?”的练习项目五十九:使用代词:你、我项目六十:回答常识问题项目六十一:使用完整语句叙述图片项目六十二:使用形容词表达一些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物体属性项目六十三:回忆(回想)(刚刚或以前发生的事情)项目六十四:回答“……在哪儿”的问题 项目六十五:房间的功用 项目六十六: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项目六十七:转告 项目六十八:一样/不一样(领悟)项目六十九:属性和分类:那个不应该在?项目七十: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项目七十一:以一项话题回答提问项目七十二:听从“问”和“告诉”的指令项目七十三:寻找一个放在特定场所的东西项目七十四:区分(在什么时候)问/或回答(相互信息)项目七十五:复述故事(刚刚听过后)项目七十六:解释(描述)话题项目七十七:讲故事 项目七十八:(难度大)物主代词(我的,我们的)项目七十九:(更难的)物主代词(他、她)项目八十:回答有关谈话的问题项目八十一:描述一件事情 项目八十二:一样/不一样(表达/看得见的)项目八十三:回答出“哪个……”的问题项目八十四:告诉孩子一个不清楚的问题,使他会问问题。项目八十五:回答“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项目八十六:句子的逻辑结构 工项目八十七?予预言结士^果 项目八十八:根据属性或类别排除物体 项目八十九:解释人、场所、和物品 项目九十:模仿同学/小朋友 项目九^一:主动叫小朋友去玩 项目九十二:通过观察表达新的反应项目九十三:玩具 项目九十四:工艺、手艺示范(精细动作训练)项目九十五:第一/最后(先/后先/再)项目九十六:词汇 项目九十七:为什么/因为 项目九十八:模仿写字 项目九十九:介词 项目一百:猜出想象 项目训练指导要领: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上可以是: 拍桌子拍手拍腿敲桌子挥手(象打招呼似 的) 握双手摇头点头转身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拍头跳抱臂磨擦手掌 拍肚子踏步伸手插腰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予强化。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

幼儿社会技能训练活动设计(小中大班

幼儿社会技能训练活动设计(小中大班)做个好赢家樊俊玉 "拔河"比赛张利霞崔巧丽 动物运动会白静 做个好赢家、好输家王璐 公平游戏张丽 公平游戏黄春蕾 两个小朋友马淑萍 给予和接受称赞张萍 应该怎么办韩丛 我来帮助你马宪平 悄悄话李岩 当众发言郑艳 接宝宝彭霞 做个好赢家 郑州市小天鹅幼儿园樊俊玉 独生子女最大的弱点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差,在游戏中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就洋洋自得,眉飞色舞,根本不考虑输家的感受。输的孩子呢,情绪低落,再也没有玩游戏的兴趣。为了使孩子能够体验到对方的感受,培养孩子形成做个好赢家的意识,特设计两个游戏活动。 活动1:游戏《小马运粮》

活动目标: 1 训练孩子控制平衡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形成做个好赢家的意识。 3 赢的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笑声和兴奋情绪,不要吹嘘自己玩得有多好。 4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所有的小朋友都希望自己能赢,但不能忘了和别人友好相处,要尽量做到让别人以后还愿意和你玩。如果你的做法让输的人感到很难过,那么别人以后就不愿意再和你玩了。 活动准备: 60厘米高的弓形门四个,沙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玩法:分组钻过一个60厘米高的弓形门到达"磨房"。背起一袋粮食往回跑。到"家"后,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继续游戏。先运完的组为胜。 2 让赢的和输的小朋友讨论: 当你胜利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 问输的小朋友,当赢的小朋友特别高兴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让赢的小朋友发现当他赢了特别高兴的时候,输的小朋友心里很不舒服。当我是赢家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笑声和兴奋情绪,要懂得理解别人的心情。 让幼儿讨论赢家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输的人不难过?你

5岁孩子精细动作训练方法大全,详细到爆

2-5岁孩子精细动作训练方法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用手指抓握物的能力和协调双手同时运动的能力。根据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我们把自闭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婴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婴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教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教师做、老师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自己做。可锻炼婴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教师或父母和婴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婴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婴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他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婴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婴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婴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2篇)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于儿童早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出现严重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其列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DD)。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沟通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坎纳教授自从1943年首次正式描述自闭症以来,尽管自闭症诊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到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公认定义,其诊断指标和分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都认为自闭症的社会互动和交流的识别能力受损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行为特质和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为了真实地了解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向康复医院、残联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主题为“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调查现状和研究”的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课题组把搜集到的220名学龄自闭症儿童(其中30名儿童在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0名在机构设立的特殊学校分教点接受特殊教育),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或机构)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情况)。基于全面地了解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与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深入沟通,选取普教老师10名,机构特教老师30名,进行深度访谈,由此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访谈和观察中的思考进行研究记录。 二 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主要结合自闭症儿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表现情况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情绪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爱好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理解障碍。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终有一天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他们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还是未知。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还是未知。从世界上现有的文献看,孤独症患者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是十分艰难的。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多少,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的情感需要出现,并一定程度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这是可行的,也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追求。 肉体之上的“高级建筑” 谈情感发育问题,首先应该谈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激越的心理状态和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社会化、稳定化、复杂化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情绪带有情景性,而情感带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的分类具有许多争议,我们将其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比如说,愉快、高兴、愤怒、恐惧,这些都属于简单情绪。简单人和动物都会有。像骄傲、自豪、羞愧、内疚、轻蔑、尴尬、懊悔部属杂情绪,复杂情绪则是人类特有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停留在简单碱谣上,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高级的复杂情绪。 一般常人的情绪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界足以引起情感反应的刺激麻木不仁,引起情感丧失,对亲人不关心、不体贴,久别重逢甚至生离死别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另一方面是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许多具体怪异行为源于情感障碍。 情绪的产生是脑神经多种部位的整合活动,主要涉及下丘脑、网状系统和边缘系

幼儿社会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a5855068.html, 幼儿社会技能 作者:但菲王红艳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05期 【摘要】社会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在儿童群体中以人缘的好坏来衡量。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从“同伴接纳”的角度分析,主要用于评定同伴接纳或者人际关系(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幼儿社会技能是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社会技能的获得将促使幼儿良好的心理行为的发生。根据社会技能干预的理论,本文提出社会技能干预训练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成功获得进入儿童群体的社会标签。 【关键词】社会技能;儿童群体;社会标签 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顺利融入儿童群体,并被群体所接纳。我们曾经在幼儿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幼儿甲来到娃娃家,要求加入游戏,其他幼儿以人已经够了为由拒绝了甲的要求;幼儿乙提出同样的要求,却被允许加入游戏。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合,在相差不过一分钟的时间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见,幼儿在根据他们的“标准”界定谁是可以接纳的,谁是不可以接纳的。他们是根据什么给同伴贴上不同标签的呢?作为成人又该如何帮助更多的幼儿获得被儿童群体认可的社会标签呢? 一、社会标签与儿童社会技能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孩子们经常评价自己的同伴:谁是一个好孩子,谁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教师经常说:“这个孩子聪明,那个孩子有点笨。”这就是幼儿群体或教师给孩子附加的标签。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而恰当地与他人交往的活动方式。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幼儿在生活境域中被肯定与否及接纳程度有直接关系。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社会技能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其中“同伴接纳定义”主要用同伴接纳或者人缘指标(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来定义社会技能。这种方式将那些在幼儿园或社区环境中受到同伴接纳或欢迎的孩子看作是有社会技能的,被同伴拒绝、忽视或人缘不好的幼儿看作是缺乏社会技能的。我们在幼儿园看到过这种现象,一个小男孩从早上进园就一直在靠窗口的座位上坐着,不和其他孩子交往,我们问道:“大龙,你怎么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呢?”他说:“他们不和我玩,老师说我打人,是坏孩子。”“那你打人了吗?”“没有,昨天我只是用手推了她一下,她就哭了,他们就不和我玩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浅谈自闭症儿童课堂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自闭症儿童课堂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 自闭症的课堂情绪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因,即学生的生理原因。自闭症学生大多伴有语言障碍,他们很难表达基本的生理需要,例如:上厕所和吃饭。他们不会用语言或者手势表达其需求,上厕所往往表现出上课突然冲出教室,想吃饭了就表现为大哭、大叫。其次是外因,自闭症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班级有一个学生因某种原因哭闹,其他自闭症学生就会也跟着哭闹,一个影响一个,形成了“羊群效应”,使正常的教育教学无法进行。基于上述表现,往往使教师对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有时候会“冤枉”他们,而学生为了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真意,则加倍地发泄他们的情绪,使之对他们的教育无法进行,因此找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是目前特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对自闭症学生不良情绪问题的应对策略 1、行为矫正必不可少 个别学生的不良情绪通过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行为矫正。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基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惩罚。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宋某某,11岁,重度自闭症,上课的时候经常尖叫、躁动,各科教师曾采用很多种方法进行教育。如:从简单的大声制止到通过奖励其他学生冷落他,从拍桌子到告诉家长,始终都没有效果。有一次他过生日,我买了个毛绒玩具打算送给他,可是他看见这个玩具不但没有欢喜反而掉头就跑。后来我从他母亲那了解到,宋某某从小就怕带毛毛的东西。通过这个小细节,我掌握了宋某某的特点,于是,他每次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问题时,我就会让他摸一下毛绒玩具,并告诉他这是在惩罚你上课哭闹、大喊大叫,如果你下次还是这样,还会受到老师这样的方法惩罚。这时宋某某的哭闹情绪有了明显的减弱,经过几次之后,他的情绪问题表现越来越弱,基本能到达可控的状态。所以,掌握每个自闭症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并将惩罚和情绪问题建立联系,使之形成条件反射,这时自闭症学生的上课哭闹、尖叫的情绪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2)强化。与惩罚相反,无论是正常学生还是自闭症学生都会主动的重复做一些受到奖励的事。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奖品,在其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在奖励的同时,必须要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让他以后继续好好表现,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语言障碍给星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所有的星爸星妈,都希望能够找到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以下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对着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二、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三、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

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四、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六、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引导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一位自闭症孩子训练全过程,康复训练中的教科书

一位自闭症孩子训练全过程,康复训练中的教科书 孩子情况介绍 姓名:点点姓别:男年龄:入幼儿园时六岁三个月(98年4 月生)家中成员:4人;爸爸、妈妈、点点、外公婴幼儿时期情况描述:点点(化名)从未上过幼儿园。2003年9月点点和他妈妈来到我们幼儿园,那时点点六岁。 依家长所述:◎ “吃”(1)一直都是一个问题,他从末显示出正常的胃口。(2)点点特别挑食,只吃固定、单纯的食物,在家中主要的食物就是白饭、贡圆、肉圆以及青菜,拒绝尝试任何新的食物,而妈妈又不忍心强迫他吃不喜欢的食物,每天妈妈给他吃也就是这几种食物,所以挑食的情形日益严重。 (3)对点点来说,看着其他小孩吃糖果和冰淇淋从来不会令他心动。如果给他吃,他就吐出来,甚至逃走。◎ 睡眠(1)点点婴儿时期就是很难带的孩子,就寝时间他总是精神很好,常常到了十一、二点还是精力充沛,好不容易到了一、两点入睡了,但又常在夜里惊吓而哭泣,想尽办法把他弄醒,才停止哭闹回复正常,而且这样的情形一个晚上要发生好几次,等到第二天起床时怎么叫都叫不醒他,如果硬是把他拉起来,他哭闹耍赖大发脾气。(2)妈妈试用各种方法想调整他的睡觉习惯,但均告失败、束手无策,弄的妈妈筋疲力尽。◎ 情绪(1)点点情绪很不好。三岁时,情绪更坏,出现自残行为,莫

名其妙用头撞硬物,自己咬自己,父母被他咬、抓。(2)强烈的触觉防御。除了妈妈外,他不让任何人碰触,连最亲的爸爸、外公等,都抱不到点点。 来园情况 (1)2003年9月点点来到虹古路第三幼儿园,情绪忧郁,一步也离不开妈妈,在教室里点点独自躲在角落里,眼睛常常不看人,有人走近他,他就用手捂着耳朵。(2)口语发育迟缓、缺乏,只会叫爸爸妈妈,模仿说话,模仿说话时只能说一个或两个字。(3)刻板,走固定的线路,有改变就大闹。(4)精细动作差。不会涂色,握笔。(5)对旋转现象特殊的嗜好并全力以赴地钻研它。(6)点点一直对食物都有很大的刻板,只吃固定的几样食物,只吃白饭、贡圆、肉圆以及青菜,我们发现点点不但无法接受许多食物,也不会自己主动进食,对于从来没吃过或看过的食物,更是连看都不看一眼。(7)不肯进厕所。 训练与措施 点点对食物固着性很强,所以我们在用餐问题上对点点进行着重训练。饮食训练经老师与妈妈沟通讨论之后,我们决定让点点先在幼儿园采取改变饮食刻板的训练,然后妈妈在家让点点学习接受各种不同的食物。训练过程:我们发现点点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挑食,而且对于没有吃过或看过的食物就会拒绝。这也是点点过于刻板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在

自闭症家庭训练

家庭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用更是如此。尽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意识到家庭教育在自闭症康复中的作用,但现实是自闭症家长过分依赖康复机构,认为自己没有能耐康复自己的孩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提醒家长,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支持与依靠。无论自闭症儿童是否进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家庭的情感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闭症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是有显著影响的。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但爱是惟一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有了爱,这些孩子才不会孤独。”这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从一名家长口中得到的信息。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这种爱,是因血缘而产生的情感能量,这种能量潜移默化地、日夜不停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传递就形成看不见的“情感场”。无论如何变迁,这种场永远存在、永不磨灭。 尽管自闭症儿童暂时甚至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浓浓的爱,有可能永远无法真诚地对父母报以微笑,甚至是漠视父母的一切付出,父母也可能因此会有短暂的失望,但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自闭症儿童异常表现的最早发现者 家庭早期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赖于家长的细心观察。家长长期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往往比较敏感,发现得越早,越早采取措施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越有利。家长在其评估鉴定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务或教育工作者在作诊断前必然要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甚至需要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等量表来进行系统评估。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发现,在自闭症儿童当中,虽然迟诊断的状况有不少,但随着自闭症有关知识的传布,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发现孩子异常能及时就诊,一位父亲在家长交流群里说:“医生在自闭症后面打了个问号,说孩子太小,只能打个问号,不过他的症状表现,是典型的自闭症。”这位家长的孩子尚不到两岁,他们已经联系好了训练的机构,父母也准备接受医院的专门培训。 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长期的亲密接触者 自闭症儿童早期的所有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家长是儿童最早最亲密的接触者,不仅如此,自闭症是伴随一生的障碍,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建议,教育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做出适时调整,自闭症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必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知识讲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 一、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交发展不足和沟通技能的缺乏以及刻板的行为、狭窄的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它影响患者与外界相处和沟通的能力。尽管患者看似与正常人无异,但病症令他们对这世界有不同的体验。不明白的人常常觉得自闭症患者很自私、反应迟顿、冷漠又古怪。 二、家人需要树立正确的成长教育观 自闭症儿童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而家庭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家庭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多种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单单靠医疗解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以“家庭中心”的康复模式对于自闭症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教育观,同时努力排解家庭的消极影响,树立绿色儿童观。 为人父母,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望子成龙。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被医生定性为“高功能低智能”的自闭症的患儿,你会怎样?失魂落魄?绝望愤怒?……然后呢?接受事实,从此让孩子淡出人群,随他自身自灭?还是努力振作,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寻找到排遣痛苦的良方?家庭是一个孩子的依靠,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甚深,所以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是最重要的,父母没有时间去悲天悯人的抱怨,只能坚强的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蔡春猪,作家,编剧,在两岁的儿子喜禾被确疹为“自闭症”后,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并以微博的形式记录了儿子喜禾的每个日常细节。《给儿子的一封信》登载在博客之后,在一夜之间,被浏览数十万次,被转发及评论数万条,他微博的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月前,新浪的星新出版社将蔡春猪的这些文字集结成册,出版了新书——《爸爸爱喜禾》,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此,特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自闭症”这个弱势群体,能够从蔡春猪的这本书中体会到作为一个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那颗坚强又挚热的爱心。 信的开头写道:“吾儿喜禾:这封信本来打算在你18岁的时候给你写的。你在外地读大学,来信问我对你找女朋友一事的看法。现在,提前了16年。提前16年写的好处是:有16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16年里都得不到回信。”18岁,如果可以读到来自父母从远方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无异于最好的成人礼。可是,喜禾爸爸的计划被彻底否定,作为一名自闭症患儿的父亲,他可能永远也无法看到儿子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天。——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就好像是一个人才刚刚开始他的人生,就被判了死刑。喜禾爸爸说:“死刑犯还有机会上诉,我能上诉吗?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我能监外执行吗?哦,也不行。那我越狱!什么?越狱是重罪,会加刑——就是说,如果我再生一个……好,我服从判决!”他埋怨老天爷“把我儿子设计成一个自闭症却不肯给我解释”,可是,随后,他说道:“因为我的乐观豁达,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会在我这里得到幸福。”从起初的愤懑、伤心,到后来乐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