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讲义

数据结构讲义

数据结构讲义
数据结构讲义

【考查目标】

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差异,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2. 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

3. 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一、线性表

大纲要求: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 顺序存储结构

2. 链式存储结构

3. 线性表的应用

知识点:

1.深刻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掌握数据结构的“三要素”:逻辑结构、物理(存储)结构及在这种结构上所定义的操作“运算”。

2.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定义,常用计算语句频度来估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以下六种计算算法时间的多项式是最常用的。其关系为:

O(1)

指数时间的关系为: O(2n)

3.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指线性表的数据元素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主要是指:除第一及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结点都只有一个前趋和只有一个后继。在顺序存储结构中,元素存储的先后位置反映出这种逻辑关系,而在链式存储结构中,是靠指针来反映这种逻辑关系的。

4.顺序存储结构用向量(一维数组)表示,给定下标,可以存取相应元素,属于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两种不同实现:表空间的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掌握顺序表上实现插入、删除、定位等运算的算法。

6.尽管“只要知道某结点的指针就可以存取该元素”,但因链表的存取都需要从头指针开始,顺链而行,故链表不属于随机存取结构。要理解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结点和元素结点的差别。头结点是在插入、删除等操作时,为了算法的统一而设立的(若无头结点,则在第一元素前插入元素或删除第一元素时,链表的头指针总在变化)。对链表(不包括循环链表)的任何操作,均要从头结点开始,头结点的指针具有标记作用,故头指针往往被称为链表的名字,如链表head是指链表头结点的指针是head。理解循环链表中设置尾指针而不设置头指针的好处。链表操作中应注意不要使链意外“断开”。因此,若在某结点前插入一个元素或删除某元素,必须知道该元素的前驱结点的指针。

7.链表是本部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常用链表的特点和运算: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双向循环链表的生成、插入、删除、遍历以及链表的分解和归并等操作。并能够设计出实现线性表其它运算的算法。

8.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角度综合比较线性表在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结构下的特点,即其各自适用的场合。

小结:

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通过对它们的讨论可知它们各有优缺点,顺序存储有三个优点:

(1)方法简单,各种高级语言中都有数组,容易实现。

(2)不用为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开销。

(3)顺序表具有按元素序号随机访问的特点。

但它也有两个缺点:

(1)在顺序表中做插入删除操作时,平均移动大约表中一半的元素,因此对n较大的顺序表效率低。(2)需要预先分配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估计过大,可能会导致顺序表后部大量闲置;预先分配过小,又会造成溢出。

链表的优缺点恰好与顺序表相反。

在实际中怎样选取存储结构呢?

(1)基于存储的考虑

对线性表的长度或存储规模难以估计时,不宜采用顺序表;链表不用事先估计存储规模,但链表的存储密度较低,显然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密度是小于1的。

(2)基于运算的考虑

在顺序表中按序号访问ai的时间性能时O(1),而链表中按序号访问的时间性能O(n),所以如果经常做的运算是按序号访问数据元素,显然顺序表优于链表;而在顺序表中做插入、删除时平均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当数据元素的信息量较大且表较长时,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在链表中作插入、删除,虽然也要找插入位置,但操作主要是比较操作,从这个角度考虑显然后者优于前者。

(3)基于环境的考虑

顺序表容易实现,任何高级语言中都有数组类型,链表的操作是基于指针的,相对来讲前者简单些,也是用户考虑的一个因素。

总之,两种存储结构各有长短,选择那一种由实际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决定。通常“较稳定”的线性表选择顺序存储,而频繁做插入删除的即动态性较强的线性表宜选择链式存储。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A )

A.队列 B. 哈希表

C. 线索树

D. 双向链表

2、一个算法应该是( B )。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3、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C )

A.存储结构 B.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

4.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B )。

A.效率 B.复杂性 C.现实性 D.难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数据项是数据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可标识单位

C.数据可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

D.数据项可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

6.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 )。

A.一定连续 B.一定不连续

C.不一定连续 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

7.线性表( a1,a2,…,an)以链接方式存储时,访问第i位置元素的时间复杂性为( C )。

A.O(i) B.O(1) C.O(n) D.O(i-1)

8. 对于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访问结点和增加、删除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C )。

A .O(n) O(n) B. O(n) O(1) C. O(1) O(n) D. O(1) O(1) 9. 设单链表中结点的结构为(data ,link )。已知指针q 所指点是指针p 所指结点的直接前驱,若

在*q 与*p 之间插入结点*s ,则应执行下列哪一个操作?( B )。 A .s ->link=p ->link ;p ->link=s B .q ->link=s ;s ->link=p

C .p ->link=s ->link ;s ->link=p

D .p ->link=s ;s ->link=q

10. 在一个长度为n 的顺序表的表尾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渐进时间复杂度为( B )。

A .O (n )

B .O (1)

C .O (n 2

) D .O (log 2n )

11. 表长为n 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当在任何位置上插入一个元素的概率相等时,插入一个元素所需

移动元素的平均个数为( B )

A .n B. n/2 C. (n-1)/2 D. (n+1)/2 12. 循环链表的主要优点是( D )

A .不再需要头指针了。

B .已知某个结点的位置后,能很容易找到它的直接前驱结点。

C .在进行删除操作后,能保证链表不断开。

D .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能遍历整个链表。 (二)应用题

1、按增长率由小至大排列以下7个函数。

n

n n

n n 、、、、、)、()(2100)2n (log 2log 22log

log 22

332 答:n n n n n

)、(、、、、、)(2

3)2n (log 2log 2

2log

log 2322100

2、数据的存储结构由哪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实现,并做以简要说明? 答:四种表示方法

(1)顺序存储方式。数据元素顺序存放,每个存储结点只含一个元素。存储位置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存储密度大,但有些操作(如插入、删除)效率较差。

(2)链式存储方式。每个存储结点除包含数据元素信息外还包含一组(至少一个)指针。指针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方式不要求存储空间连续,便于动态操作(如插入、删除等),但存储空间开销大(用于指针),另外不能折半查找等。

(3)索引存储方式。除数据元素存储在一地址连续的内存空间外,尚需建立一个索引表,索引表中索引指示存储结点的存储位置(下标)或存储区间端点(下标),兼有静态和动态特性。

(4)散列存储方式。通过散列函数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将关键字散列在连续的有限的地址空间内,并将散列函数的值解释成关键字所在元素的存储地址,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散列存储。其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只能按关键字随机存取,不能顺序存取,也不能折半存取。

3. 线性表有两种存储结构:一是顺序表,二是链表。试问:

(1)如果有 n 个线性表同时并存,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各表的长度会动态变化,线性表的总数也会自动地改变。在此情况下,应选用哪种存储结构? 为什么?

(2)若线性表的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但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存取线性表中的元素,那么应采用哪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

(1)选链式存储结构。它可动态申请内存空间,不受表长度(即表中元素个数)的影响,插入、删除时间复杂度为O(1)。

(2)选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可以随机存取,时间复杂度为O(1)。

(三)算法设计题

1.设计算法,求带表头的单循环链表的表长。

解:

int length(Linklist L)

{

int I;

listnode *p;

I=0;

P=L;

while (p->next!=L){

p=p->next;

I++;

}

return I;

}

2.已知单链表L,写一算法,删除其重复结点。

算法思路:用指针p指向第一个数据结点,从它的后继结点开始到表的结束,找与其值相同的结点并删除之;p指向下一个;依此类推,p指向最后结点时算法结束。算法如下:

解:

void pur_LinkList(LinkList H)

{ LNode *p,*q,*r; p=H->next; /*p指向第一个结点*/

if(p==NULL) return;

while (p->next)

{q=p;

while (q->next) /* 从*p的后继开始找重复结点*/

{ if (q->next->data==p->data)

{ r=q->next; /*找到重复结点,用r指向,删除*r */

q->next=r->next;

free(r);

} /*if*/

else q=q->next;

} /*while(q->next)*/

p=p->next; /*p指向下一个,继续*/

} /*while(p->next)*/

}

该算法的时间性能为O(n2)。

3.已知指针la和lb分别指向两个无头结点的单链表中的首结点。请编写函数完成从表la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开始的共len个元素并将它们插入到表lb中第j个元素之前,若lb中只有j-1个元素,则插在表尾。函数原型如下:

int DeleteAndInsertSub(LinkList &la,LinkList &lb,int i,int j,int len);

答:int DeleteAndInsertSub(LinkList &la,LinkList &lb,int i,int j,int len) {

int k;

LinkList p,q,prev,s;

if(i<0||j<0||len<0)

return -1;

p=la;

k=1;

prev=NULL;

while(p&&k

{

prev=p;

p=p->next;

k++;

}

if(!p)

return -1;

q=p;k=1;

while(q&&k

{

q=q->next;

k++;

}

if(!q)

return -1;

if(!prev)

la=q->next;

else

prev->next=q->next;

if(j==1)

{

q->next=lb;

lb=q;

}

else

{

s=lb;k=1;

while(s&&k

{

s=s->next;

k++;

}

if(!s)

return -1;

q->next=s->next;

s->next=p;

return 1;

}

}

4.写一算法,将一带有头结点的单链表就地逆置,即要求逆置在原链表上进行,不允许重新构造新链表。

函数原型如下:

void LinkList_reverse(LinkList &L);

答:void LinkList_reverse(LinkList &L)

{

LinkList p,q,s;

p=L->next;q=p->next;s=q->next;p->next=NULL;

while(s->next)

{

q->next=p;p=q;

q=s;s=s->next;

}

q->next=p;s->next=q;L->next=s;

}

5.写一算法,将带有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数据域值最小的那个结点移到链表的最前面。要求:不得额外申请新的链结点。函数原型如下:

void delinsert(LinkList &L);

答:void delinsert(LinkList &L)

{

p=L->next;

//p是链表的工作指针

pre=L; //pre指向链表中数据域最小值结点的前驱

q=p; //q

指向数据域最小值结点,初始假定是第一结点

while(p->next!=NULL)

{

if(p->next->datadata) //找到新的最小值结点

{ pre=p; q=p->next; }

p=p->next;

}

if(q!=L->next) //若最小值是第一元素结点,则不需再操作

{

pre->next=q->next; //将最小值结点从链表上摘下

q->next=L->next; //将q结点插到链表最前面

L->next=q;

}

}

图单链表的倒置

L

L

(a)

(b)

6.编写一个算法来交换单链表中指针P所指结点与其后继结点,HEAD是该链表的头指针,P指向该链表中某一结点。

答:单链表中查找任何结点,都必须从头指针开始。本题要求将指针p所指结点与其后继结点交换,这不仅要求知道p结点,还应知道p的前驱结点。这样才能在p与其后继结点交换后,由原p结点的前驱来指向原p结点的后继结点。

LinkedList Exchange(LinkedList HEAD,p)

∥HEAD是单链表头结点的指针,p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本算法将p所指结点与其后继结点交换。{q=head->next;∥q是工作指针,指向链表中当前待处理结点。

pre=head;∥pre是前驱结点指针,指向q的前驱。

while(q!=null && q!=p){pre=q;q=q->next;} ∥未找到p结点,后移指针。

if(p->next==null)printf(“p无后继结点\n”); ∥p是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无后继。

Else ∥处理p和后继结点交换 {q=p->next;∥暂存p的后继。

pre->next=q;∥p前驱结点的后继指向p的后继。

p->next=q->next;∥p的后继指向原p后继的后继。

q->next=p ;∥原p后继的后继指针指向p。

}

}∥算法结束。

7.已知线性链表第一个链结点指针为list,请写一算法,将该链表分解为两个带有头结点的循环链表,并将两个循环链表的长度分别存放在各自头结点的数据域中。其中,线性表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分解到第一个循环链表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分解到第二个循环链表中。

答:算法如下:

void split(ListNode *List, ListNode *&list1, ListNode *&list2)

{list1=(ListNode *)malloc(sizeof(ListNode ));

list2=(ListNode *)malloc(sizeof(ListNode ));

p=list;;

q=list1;

r=list2;

len1=0;

len2=0;

mark=1;

while (p!=null)

{if(mark=1)

{q->next=p;q=q->next;len1++;mark=2;}

else

{r->next=p;r=r->next;len2++;mark=1;}

}

list1->data=len1;

list2->data=len2;

q->next=list1;

r->next=list2;

}

8. 设A和B是两个单链表,其表中元素递增有序。

试写一算法将A和B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的单链表C,并要求辅助空间为O(1)。

答:Linklist merge(Linklist A,Linklist B)

Linklist C;

Listnode *p;

C=null;

while (A&&B)

if(A->data<=B->data)

{p=A->next;A->next=C;C=A;A=p;}

else

{p=B->next;B->next=C;C=B;B=p;}

if (A)

while(A) { p=A->next;A->next=C;C=A;A=p;}

else

while(B) {p=B->next;B->next=C;C=B;B=p;}

return C;

}

二、栈、队列和数组

大纲要求: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知识点:

1.栈、队列的定义及其相关数据结构的概念,包括:顺序栈、链栈、循环队列、链队列等。栈与队列存取数据(请注意包括:存和取两部分)的特点。

2.掌握顺序栈和链栈上的进栈和退栈的算法,并弄清栈空和栈满的条件。注意因栈在一端操作,故通常链栈不设头结点。

3.如何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前缀、后缀表达式,了解对两种表达式求值的方法。

4.栈与递归的关系。用递归解决的几类问题:问题的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递归的,以及问题的解法是递归的。掌握典型问题的算法以及将递归算法转换为非递归算法,如n!阶乘问题,fib数列问题,hanoi问题。了解在数值表达式的求解、括号的配对等问题中应用栈的工作原理。

5.掌握在链队列上实现入队和出队的算法。注意对仅剩一个元素的链队列删除元素时的处理(令队尾指针指向队头)。还需特别注意仅设尾指针的循环链队列的各种操作的实现。

6.循环队列队空及队满的条件。队空定义为队头指针等于队尾指针,队满则可用牺牲一个单元或是设标记的方法,这里特别注意取模运算。掌握循环队列中入队与出队算法。

7.在后续章节中多处有栈和队列的应用,如二叉树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等都用到栈,而树的层次遍历、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等则用到队列。这些方面的应用应重点掌握。8.数组在机器(内存)级上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掌握数组(主要是二维)在以行序为主和列序为主的存储中的地址计算方法。

9.特殊矩阵(对称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在压缩存储是的下标变换公式。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 2 3 4,则(D )不可能是其出栈序列。

A. 1 2 4 3

B. 2 1 3 4

C. 1 4 3 2

D. 4 3 1 2

2.一个递归算法必须包括( B )。

A. 递归部分

B. 终止条件和递归部分

C. 迭代部分

D.终止条件和迭代部分

3.一个递归的定义可以用递归过程求解,也可以用非递归过程求解,但单从运行时间来看,通常递

归过程比非递归过程(B)。

A.较快 B.较慢

C.相同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栈和队列都是(C)

A.顺序存储的线性表 B.链式存储的线性表

C.限制存储的线性表 D.限制存储的非线性结构

5.二维数组N的元素是4个字符(每个字符占一个存储单元)组成的串,行下标i的范围从0到4,

列下标j的范围从0到5,N按行存储时元素N[3][5]的起始地址与N按列存储时元素(B )的起始地址相同。

A. N[2][4]

B. N[3][4]

C. N[3][5]

D. N[4][4]

6.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到8,j的值为1到10,数组从内

存首地址BA开始顺序存放,当以列为主序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是(B )

A. BA+141

B. BA+180

C. BA+222

D. BA+225

7.递归过程或函数调用时,处理参数及返回地址,要用一种称为( C )的数据结构。

A.队列 B.多维数组

C.栈 D. 线性表

8.对于单链表形式的队列,队空的条件是( A )

A.F=R=nil B.F=R

C.F≠nil且R=nil D.R-F=1

9.若循环队列以数组Q[0..m-1]作为其存储结构,变量rear表示循环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的实际位置,

其移动按 rear=(rear+1) Mod m 进行,变量length表示当前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则循环队列的队首元素的实际位置是( C )

A.rear-length

B.(rear-length+m) Mod m

C.(1+rear+m-length) Mod m

D.M-length

(二)应用题

1、(10分)假设一个准对角矩阵

?????????????

??????????????

?----m m m m m m m m j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21

2,22,1212,12,44

43

343322

211211....

.....

按以下方式存储于一维数组B[4m]中: 0

1

2

3

4

k

4m -2

4m -1

答:

i 为奇数时 k=i+j-2 i 为偶数时 k=i+j-1

合并后可写成 k=i+j-(i%2)-1 或 k=2(i/2)+j-1

2、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哪一种压缩存储后失去随机存取的功能?为什么? 答:

特殊矩阵指值相同的元素或零元素在矩阵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因此可以对非零元素分配单元(对值相同元素只分配一个单元),将非零元素存储在向量中,元素的下标i 和j 和该元素在向量中的下标有一定规律,可以用简单公式表示,仍具有随机存取功能。 而稀疏矩阵是指非零元素和矩阵容量相比很小(t<

3、有人说,采用循环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队列就是循环队列,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说明你的理由。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队列(包括循环队列)是一个逻辑概念,而链表是一个存储概念,一个队列是否是循环队列。不取决于它将采用何种存储结构。根据实际的需要,循环队列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包括采用循环链表作为存储结构。

4、指出下列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1) void demo1(seqstack *s) {

int I;arr[64];n=0;

while (!stackempty(s)) arr[n++]=pop(s); for(I=0;

(2) void demo2(seqstack *s,int m) {

seqstack t; int i; initstack(t);

while(! Stackempty(s))

if(I=pop(s)!=m) push(t,I); while(! Stackempty(t)) { i=pop(t); push(s,I); } }

(三)算法设计题

1. 试利用循环队列编写求k 阶斐波那契序列中前n+1项(n f f f ,

..,10)

的算法,要求满足max ≤n f 且max 1>+n f ,其中max 为某个约定的常数。循环队列的容量为k ,因此,在算法执行结束时,留在循环队列中的元素应是所求k 阶斐波那契序列中的最后k 项n k n f f ,......1+-。

答:

void GetFib(int k,int n) {

InitQueue(Q);

for(i=0;k

Q.base[k-1]=1; for(i=0;i

printf(“%d ”,Q.base[i]); for(i=k;i<=n;i++) {

m=i%k; sum=0;

for(j=0;j

sum+=Q.base[(m+j)%k]; Q.base[m]=sum;

printf(“%d ”,sum); } }

2. 已知num 为无符号十进制整数,请写一非递归算法,该算法输出num 对应的r 进制的各位数字。要求算法中用到的栈采用线性链表存储结构(1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nk;

void trans(int num,int r) { link *head=NULL,*s; int n;

while (num>0) {

n=num%r;

s=(link *)malloc(sizeof(link));

s->data=n;

s->next=head;head=s;

num=num/r;

}

printf(“输出r进制的各位数字:”);

s=head;

while (s!=NULL)

{

printf(“%d”,s->data);

s=s->next;

}

}

三、树与二叉树

大纲要求:

(一)树的概念

(二)二叉树

1. 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 二叉树的遍历

4. 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5. 二叉排序树

6. 平衡二叉树

(三)树、森林

1. 树的存储结构

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 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的应用

1. 等价类问题

2. 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知识点:

1.二叉树的概念、性质

(1)掌握树和二叉树的定义。

(2)理解二叉树与普通双分支树的区别。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这种特殊不仅仅在于其分支最多为2以及其它特征,一个最重要的特殊之处是在于:二叉树是有序的。即二叉树的左右孩子是不可交换的,如果交换了就成了另外一棵二叉树,这样交换之后的二叉树与原二叉树是不相同的两棵二叉树。但是,对于普通的双分支树而言,不具有这种性质。

(3)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的概念。

(4)重点掌握二叉树的五个性质及证明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推广到K叉树。普通二叉树的五个性质:第i层的最多结点数,深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多结点数,n0=n2+1的性质,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顺序存储二叉树时孩子结点与父结点之间的换算关系(序号i结点的左孩子为:2*i,

右孩子为:2*i+1)。

2.掌握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二叉链表、三叉链表存储结构的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以及二叉

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相互转换的算法。

3.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以及按层次遍历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三种遍历算法,划分的依据是视其每个算法中对根结点数据的访问顺序而定。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理解其执行的实际步骤,并且应该熟练掌握三种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void LayerOrder(Bitree T)//层序遍历二叉树

{

InitQueue(Q); //建立工作队列

EnQueue(Q,T);

while(!QueueEmpty(Q))

{

DeQueue(Q,p);

visit(p);

if(p->lchild) EnQueue(Q,p->lchild);

if(p->rchild) EnQueue(Q,p->rchild);

}

}//LayerOrder

4.遍历是基础,重点掌握在三种基本遍历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二叉树的其它算法

如求二叉树叶子结点总数,求二叉树结点总数,求度为1或度为2的结点总数,复制二叉树,建立二叉树,交换左右子树,查找值为n的某个指定结点,删除值为n的某个指定结点等等。

5.线索二叉树的引出,是为避免如二叉树遍历时的递归求解。递归虽然形式上比较好理解,但是消

耗了大量的内存资源,如果递归层次一多,势必带来资源耗尽的危险。二叉树线索化的实质是建立结点在相应序列中与其前驱和后继之间的直接联系。

对于线索二叉树,应该掌握:线索化的实质,三种线索化的算法,线索化后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基本线索二叉树的其它算法问题(如:查找某一类线索二叉树中指定结点的前驱或后继结点)。

6.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结果是一个递增的有序序列。二叉排序树的形态取决于元素的输入顺序,

二叉排序树在最差情况下形成单支树。熟练掌握其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以及判断某棵二叉树是否二叉排序树这一问题的递归与非递归算法。

7.平衡二叉树是二叉排序树的优化,平衡二叉树对左右子树的深度有了限定: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

得大于1。掌握平衡二叉树的四种调整算法。

8.树与森林的遍历,只有两种遍历算法:先根与后根(对于森林而言称作:先序与中序遍历)。二

者的先根与后根遍历与二叉树中的遍历算法是有对应关系的:先根遍历对应二叉树的先序遍历,而后根遍历对应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二叉树使用二叉链表分别存放它的左右孩子,树利用二叉链表存储孩子及兄弟(称孩子兄弟链表),而森林也是利用二叉链表存储孩子及兄弟。掌握树、森林和二叉树间的相互转换。

9.简单掌握等价类的生成算法。

10.哈夫曼树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引出的特殊二叉树结构,它的前提是给二叉树的每条边赋予了权值,

这样形成的二叉树按权相加之和是最小的,一般来说,哈夫曼树的形态不是唯一的。理解哈夫曼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基于哈夫曼树生成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ABCDEF,中序遍历结果为CBAEDF,则后序遍历结果为( A )

A. CBEFDA

B. FEDCBA

C. CBEDFA

D. 不确定

2. 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为dabec ,中序遍历序列为debac ,则前序遍历序列为(D )。

A .acbed

B .decab

C .deabc

D .cedba

3. 具有10个叶子结点的二叉树中有( B )个度为2的结点。

A. 8

B. 9

C. 10

D. 11 4. 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等于所有结点数加( C )。

A .0

B .1

C .-1

D .2

5. 设n ,m 为一棵二叉树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时,n 在m 前的条件是( C )

A. n 在m 的右方

B. n 是m 的祖先

C. n 在m 的左方

D. n 是m 的子孙

6. 利用逐点插入建立序列(50,72,43,85,75,20,35,45,65,30)对应的二叉排序树以后,

要查找元素30要进行( B )次元素间的比较。 A .4 B. 5 C .6 D. 7 7. 在平衡二叉树中,( C )。

A .任意结点的左、右子树结点数目相同

B .任意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相同

C .任意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D .不存在度为1的结点

8. 由元素序列(27,16,75,38,51)构造平衡二叉树,则首次出现的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即离

插入结点最近且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为2的结点)为( D ) A .27 B .38 C .51 D. 75

9. 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中,每个结点的存储位置与其父结点、左右子树结点的位置都存在一个简单

的映射关系,因此可与三叉链表对应。若某二叉树共有n 个结点,采用三叉链表存储时,每个结点的数据域需要d 个字节,每个指针域占用4个字节,若采用顺序存储,则最后一个结点下标为k (起始下标为1),那么( A )时采用顺序存储更节省空间。 A .d<12n/(k-n) B. d>12n/(k-n) C. d<12n/(k+n) D. d>12n/(k+n)

10. 在常用的描述二叉排序树的存储结构中,关键字值最大的结点( B )

A .左指针一定为空 B. 右指针一定为空 C .左右指针均为空 D. 左右指针均不为空 (二)应用题

1、一棵满k 叉树,按层次遍历(从1开始对全部结点进行编号)存储在一维数组中,试计算编号为u 的结点的第i 个孩子(若存在)的下标以及编号为v 的结点的双亲结点(若存在)的下标。 答:

结点下标为u 的结点的第i 个孩子的下标:i u k ++-1)1( 结点下标为v 的结点的父母结点的下标:??1/)2(+-k v

2、试求有n 个叶结点的非满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 答:

完全二叉树中叶子结点数为n ,则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度为2的结点数是n-1,而完全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至多为1,

所以具有n个叶子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数是n+(n-1)+1=2n或2n-1(有或无度为1的结点)。

由于具有2n(或2n-1)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是?log2(2n)?+1( 或?log2(2n-1)?+1),即?log2n?+1,故n个叶结点的非满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是?log2n?+1。(最下层结点数>=2)。

3、已知一棵度为m的树中有N1个度为1的结点,N2个度为2的结点,……Nm个度为m的结点,问该树中有多少个叶子结点。请写出推导过程。

答:设N为总结点数,N0为叶子结点数则:N=N0+N1+N2+……+Nm

又有:N-1=度的总数,则:N-1=N1*1+N2*2+……Nm*m

则有:N0=1+N2+2N3+……+(m-1)Nm

4.有七个带权结点,其权值分别为3,7,8,2,6,10,14,试以它们为叶子结点构造一棵哈夫曼树,并计算出带权路径长度WPL。

WPL = 3*4+7*3+8*3+2*4+6*3+10*2+14*2 = 131

5、给定字母a,b,c,d,e的使用频率为0.09,0.17,0.2,0.23,0.31。设计以该权值为基础的哈夫曼树,并给出哈夫曼编码?平均长度是多少?

答:

构造的哈夫曼树如下:

c(00)

d(01)

a(100)

b(101)

e(11)

平均长度=0.09*3+0.17*3+0.2*2+0.23*2+0.31*2=2.26

6. 从概念上讲,树,森林和二叉树是三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将树,森林转化为二叉树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并指出树和二叉树的主要区别。

解:

树的孩子兄弟链表表示法和二叉树二叉链表表示法,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解释不同,也就是说树(树是森林的特例,即森林中只有一棵树的特殊情况)可用二叉树唯一表示,并可使用二叉树的一些算法去解决树和森林中的问题。

树和二叉树的区别有:一是二叉树的度至多为2,树无此限制;二是二叉树有左右子树之分,即使在只有一个分枝的情况下,也必须指出是左子树还是右子树,树无此限制;

7. 如果给出了一个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能否构造出此二叉树?若能,请证明之。若不能,请给出反例。如果给出了一个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和后序序列,能否构造出此二叉树?若能,请证明之。若不能,请给出反例。

解:

给定二叉树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可以唯一确定该二叉树。因为前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根结点,该元素将二叉树中序序列分成两部分,左边(设l个元素)表示左子树,若左边无元素,则说明左子树为空;右边(设r个元素)是右子树,若为空,则右子树为空。根据前序遍历中“根—左子树—右子树”的顺序,则由从第二元素开始的l个结点序列和中序序列根左边的l个结点序列构造左子树,由前序序列最后r个元素序列与中序序列根右边的r个元素序列构造右子树。

由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后序序列不能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因无法确定左右子树两部分。例如,任何结点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和任何结点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其前序序列相同,后序序列相同,但却是两棵不同的二叉树。

(三)算法设计题

1.请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写出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形式的算法。要求以二叉链表作为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函数原型如下:

void PreOrder(Bitree T);

答:void PreOrder(Bitree T)

{

InitStack(S);

Push(S,T);

while(!StackEmpty(S))

{

while(Gettop(S,p)&&p)

{

visit(p->data);

push(S,p->lchild);

}

pop(S,p);

if(!StackEmpty(S))

{

pop(S,p);

push(S,p->rchlid);

}

}

}

2.试写一个判别给定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排序树的递归算法,设此二叉树以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且树中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同。函数原型如下:

int Is_BSTree(BiTree T);

答:int last=0,flag=1;

int Is_BSTree(BiTree T)

{

if(T->lchild&&flag) Is_BSTree(T->lchild);

if(T->data

last=T->data;

if(T->rchild&&flag) Is_BSTree(T->rchild);

return flag;

}

3.假设一个仅包含二元运算符的算术表达式以链表形式存储在二叉树BT中,写出计算该算术表达式值的算法。

答:以二叉树表示算术表达式,根结点用于存储运算符。若能先分别求出左子树和右子树表示的子表达式的值,最后就可以根据根结点的运算符的要求,计算出表达式的最后结果。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float val;

char optr; //只取‘+’,‘-’,‘*’,‘/’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iNode,*BiTree;

float PostEval(BiTree bt) // 以后序遍历算法求以二叉树表示的算术表达式的值

{

float lv,rv;

if(bt!=null)

{

lv=PostEval(bt->lchild); // 求左子树表示的子表达式的值

rv=PostEval(bt->rchild); // 求右子树表示的子表达式的值

switch(bt->optr)

{

case ‘+’: value=lv+rv; break;

case ‘-’: value=lv-rv;break;

case ‘*’: value=lv*rv;break;

case ‘/’: value=lv/rv;

}

}

return(value);

}

4.设计算法,已知一棵以二叉链表存储的二叉树,root指向根结点,p指向二叉树中任一结点,编写算法求从根结点到p所指结点之间的路径(要求输出该路径上每个结点的数据)。

答:

void path(Bintree T, Bintree p)

{Bintree stack[max],q;

int tag[max],top=0,find=0;

q=T;

while ((q||top)&& find==0)

{while (q)

{stack[top]=q; tag[top++]=0;

q=q->lchild;

}

if (top>0)

{q=stack[top-1];

if (tag[top-1]==1)

{if (q==p)

{for (i=0;idata);

find=1;

}

else top--;

}

if (top>0&&!find)

{q=q->rchild;

tag[top-1]=1;

}

}

}

}

5.已知二叉树中的结点类型用BinTreeNode表示,被定义为:

struct BinTreeNode{

char data;

BinTreeNode *leftChild,*rightChild;

};

其中data为结点值域;leftChild 和rightChild分别为指向左、右孩子结点的指针域,根据下面函数声明编写出求一棵二叉树高度的算法,该高度由函数返回。参数BT初始指向这棵二叉树的根点。int BtreeHeight(BinTreeNode *BT);

答:算法如下

int BtreeHeight(BinTreeNode * BT)

{ int h1,h2,h;

if(BT==NULL)h=0;

else{

h1 = BTreeHeight(BT->leftChild);

h2 = BTreeHeight(BT->rightChild);

if(hl>h2)h=h1+1;

else h=h2+1;

return h;

}

6.设一棵二叉树以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结点结构为(lchild, data,rchild),设计一个算法将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相互交换。

解:

void exchange(BiTree bt)

{BiTree s;

if(bt)

{s=bt->lchild;

bt->lchild=bt->rchild;

bt->rchild=s;

exchange(bt->lchild);

exchange(bt->rchild);}

}

7.试写出复制一棵二叉树的算法。

解:

BiTree Copy(BiTree t)//复制二叉树t

{BiTree bt;

if (t==null) bt=null;

else{

bt=(BiTree)malloc(sizeof(BiNode));

bt->data=t->data;

bt->lchild=Copy(t->lchild);

bt->rchild=Copy(t->rchild);

}

return(bt);

}//结束Copy

8.假设二叉树采用二叉链存储结构存储,试设计一个算法,输出从每个叶子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解:

题目解析:采用path数组存放路径, pathlen整数存放路径长度。递归模型如下:

f(b,path,pathlen):输出path值当b为叶子结点

f(b,path,pathlen):将b->data放入path,pathlen++;其他情况

f(b->lchild,path,pathlen);

f(b->rchild,path,pathlen);

具体算法如下:

void Allpath(BTNode *b,ElemType path[],int pathlen)

//初始调用时path为空,pathlen为0

{

int i;

if (b!=NULL)

{ if (b->lchild==NULL&& b->rchild==NULL) //*b为叶子结点

{ printf(“%c到根结点路径:%c”,b->data, b->data);

for (i=pathlen-1;i>=0;i--)

printf (“%c”,path[i]);

printf (“\n”);

else

{ path[pathlen]= b->data; //将当前结点放入路径中

pathlen++; //路径长度增1

Allpath(b->lchild,path,pathlen); //递归扫描左子树

Allpath(b->rchild,path,pathlen); //递归扫描右子树

pathlen--; //环境恢复

}

}

}

9.假设二叉树采用二叉链存储结构存储,试设计一个算法,输出该二叉树中第一条最长的路径长度,并输出此路径上个结点的值。

解:

题目解析:采用path数组保存扫描到当前结点的路径, pathlen保存扫描到当前结点的路径长度,longpath数组保存最长的路径, longpathlen保存最长路径长度。当b为空时,表示当前扫描的一个分支已扫描完毕,将pathlen与longpathlen进行比较,将较长路径及路径长度分别保存在longpath 和longpathlen中。

具体算法如下:

void Longpath(BTNode *b,ElemType path[],int pathlen,ElemType longpath[],int longpathlen) {

int i;

if (b==NULL)

{ if (pathlen>longpathlen) //若当前路径更长,将路径保存在longpath中{ for (i=pathlen-1;i>=0;i--)

longpath[i]=path[i];

longpathlen=pathlen;

}

}

else

{ path[pathlen]= b->data; //将当前结点放入路径中 pathlen++; //路径长度增1

Longpath(b->lchild,path,pathlen,longpath,longpathlen); //递归扫描左子树

Longpath(b->rchild,path,pathlen,longpath,longpathlen); //递归扫描右子树

pathlen--; //环境恢复

}

}

四、图

大纲要求:

(一)图的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 邻接矩阵法

2. 邻接表法

(三)图的遍历

1. 深度优先搜索

2017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贵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

目录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3) 实验二链表操作 (8) 实验三集合、稀疏矩阵和广义表 (19) 实验四栈和队列 (42) 实验五二叉树操作、图形或网状结构 (55) 实验六查找、排序 (88)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109)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的实现。 2、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建立、插入、删除等)的实现为重点。 3、掌握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要求 1、定义顺序表类型,输入一组整型数据,建立顺序表。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顺序表 struct List{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2、实现该线性表的删除。 3、实现该线性表的插入。 4、实现线性表中数据的显示。 5、实现线性表数据的定位和查找。 6、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算法。 7、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根据实验内容编程,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的运行程序。 2、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四、实验条件 运行Visual c++的微机一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程序进行调试,并将运行结果进行截图、对所得到的的结果分析。 六、实验总结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并将其写入实验报告中。

【附录----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struct List {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初始化线性表 bool InitList(List &L) { L.MaxSize=20;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for(int i=0;i<20&&L.list==NULL;i++) {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 if(L.list==NULL) { cout<<"无法分配内存空间,退出程序"<L.Size+1||pos<1) { cout<<"位置无效"<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专用)

.. ;.. 第一章 概论 1.数据结构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待处理数据元素的表示及相关操作,涉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 2.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的组成结构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用一组数据(结点集合K )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 一组二元关系(关系集合R )来表示:(K, R) 结点集K 是由有限个结点组成的集合,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数据或一组有明确结构的数据 关系集R 是定义在集合K 上的一组关系,其中每个关系r (r ∈R )都是K ×K 上的二元关系 3.数据类型 a.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integer)、实数类型(real)、布尔类型(boolean)、字符类型(char )、指针类型(pointer ) b.复合数据类型 复合类型是由基本数据类型组合而成的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本身,又可参与定义结构更为复杂的结点类型 4.数据结构的分类:线性结构(一对一)、树型结构(一对多)、图结构(多对多) 5.四种基本存储映射方法:顺序、链接、索引、散列 6.算法的特性:通用性、有效性、确定性、有穷性 7.算法分析:目的是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中选择比较适合的一种,或者对原始算法进行改造、加工、使其优化 8.渐进算法分析 a .大Ο分析法:上限,表明最坏情况 b .Ω分析法:下限,表明最好情况 c .Θ分析法:当上限和下限相同时,表明平均情况 第二章 线性表 1.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 a.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b.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c.除最后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 d.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 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均匀性、有序性 3.顺序表 a.主要特性: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顺序地存储在连续存储空间中,每一个元素唯一的索引值;使用常数作为向量长度 b. 线性表中任意元素的存储位置:Loc(ki) = Loc(k0) + i * L (设每个元素需占用L 个存储单元) c. 线性表的优缺点: 优点: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属于随机存取方式,即查找每个元素所花时间基本一样 缺点:空间难以扩充 d.检索:ASL=【Ο(1)】 e .插入:插入前检查是否满了,插入时插入处后的表需要复制【Ο(n )】 f.删除:删除前检查是否是空的,删除时直接覆盖就行了【Ο(n )】 4.链表 4.1单链表 a.特点: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属于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即存取每个数据元素所花费的时间不相等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 和tail 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链表的插入(q->next=p->next; p->next=q;)【Ο(n )】 d.链表的删除(q=p->next; p->next = q->next; delete q;)【Ο(n )】 e.不足:next 仅指向后继,不能有效找到前驱 4.2双链表 a.增加前驱指针,弥补单链表的不足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 和tail 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插入:(q->next = p->next; q->prev = p; p->next = q; q->next->prev = q;) d.删除:(p->prev->next = p->next; p->next->prev = p->prev; p->prev = p->next = NULL; delete p;) 4.3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4.3.1主要优点 a.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用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线性表元素的读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b.链表的主要优点 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4.3.2应用场合的选择 a.不宜使用顺序表的场合 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宜使用顺序表;线性表的最大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b.不宜使用链表的场合 当不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应选择链表;当指针的存储开销与整个结点内容所占空间相 比其比例较大时,应该慎重选择 第三章 栈与队列 1.栈 a.栈是一种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其特点后进先出;插入:入栈(压栈);删除:出栈(退栈);插入、删除一端被称为栈顶(浮动),另一端称为栈底(固定);实现分为顺序栈和链式栈两种 b.应用: 1)数制转换 while (N) { N%8入栈; N=N/8;} while (栈非空){ 出栈; 输出;} 2)括号匹配检验 不匹配情况:各类括号数量不同;嵌套关系不正确 算法: 逐一处理表达式中的每个字符ch : ch=非括号:不做任何处理 ch=左括号:入栈 ch=右括号:if (栈空) return false else { 出栈,检查匹配情况, if (不匹配) return false } 如果结束后,栈非空,返回false 3)表达式求值 3.1中缀表达式: 计算规则:先括号内,再括号外;同层按照优先级,即先乘*、除/,后加+、减-;相同优先级依据结合律,左结合律即为先左后右 3.2后缀表达式: <表达式> ::= <项><项> + | <项> <项>-|<项> <项> ::= <因子><因子> * |<因子><因子>/|<因子> <因子> ::= <常数> ? <常数> ::= <数字>|<数字><常数> <数字>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3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 InfixExp 为中缀表达式,PostfixExp 为后缀表达式 初始化操作数栈OP ,运算符栈OPND ;OPND.push('#'); 读取InfixExp 表达式的一项 操作数:直接输出到PostfixExp 中; 操作符: 当‘(’:入OPND; 当‘)’:OPND 此时若空,则出错;OPND 若非空,栈中元 素依次弹出,输入PostfixExpz 中,直到遇到‘(’为止;若 为‘(’,弹出即可 当‘四则运算符’:循环(当栈非空且栈顶不是‘(’&& 当前运算符优先级>栈顶运算符优先级),反复弹出栈顶运 算符并输入到PostfixExp 中,再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 3.4后缀表达式求值 初始化操作数栈OP ; while (表达式没有处理完) { item = 读取表达式一项; 操作数:入栈OP ; 运算符:退出两个操作数, 计算,并将结果入栈} c.递归使用的场合: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递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递归的 2.队列 a.若线性表的插入操作在一端进行,删除操作在另一端进行,则称此线性表为队列 b.循环队列判断队满对空: 队空:front==rear ;队满:(rear+1)%n==front 第五章 二叉树 1.概念 a. 一个结点的子树的个数称为度数 b.二叉树的高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结点的层数加1 c.二叉树的深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结点的层数 d.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任何结点,或者是树叶,或者恰有两棵非空子树,则此二叉树称作满二叉树 e.如果一颗二叉树最多只有最下面的两层结点度数可以小于2;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位置上,则称此二叉树为完全二叉树 f.当二叉树里出现空的子树时,就增加新的、特殊的结点——空树叶组成扩充二叉树,扩充二叉树是满二叉树 外部路径长度E :从扩充的二叉树的根到每个外部结点(新增的空树叶)的路径长度之和 内部路径长度I :扩充的二叉树中从根到每个内部结点(原来二叉树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2.性质 a. 二叉树的第i 层(根为第0层,i ≥0)最多有2^i 个结点 b. 深度为k 的二叉树至多有2k+1-1个结点 c. 任何一颗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n0 = n2 + 1 d. 满二叉树定理:非空满二叉树树叶数等于其分支结点数加1 e. 满二叉树定理推论:一个非空二叉树的空子树(指针)数目等于其结点数加1 f. 有n 个结点(n>0)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log2(n+1)?,深度为?log2(n+1)?? g. 对于具有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按层次由左到右编号,则有: 1) 如果i = 0为根结点;如果i>0,其父结点编号是 (i-1)/2 2) 当2i+1∈N ,则称k 是k'的父结 点,k'是的子结点 若有序对∈N , 则称k'k ″互为兄弟 若有一条由 k 到达ks 的路径,则 称k 是的祖先,ks 是k 的子孙 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a.树转换成二叉树 加线: 在树中所有兄弟结点之间加一连线 抹线: 对每个结点,除了其最左孩子外,与其余孩 子之间的连线 旋转: 45° b.二叉树转化成树 加线:若p 结点是双亲结点的左孩子,则将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所有右孩子,都与p 的双亲用线连起来 线 调整:将结点按层次排列,形成树结构 c.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将各棵树分别转换成二叉树 将每棵树的根结点用线相连 为轴心,顺时针旋转,构成二叉树型结构 d.二叉树转换成森林 抹线:将二叉树中根结点与其右孩子连线,及沿右分支搜索到 的所有右孩子间连线全部抹掉,使之变成孤立的二叉树 还原:将孤立的二叉树还原成树 3.周游 a.先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依次先根周游各棵子树 b.后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依次后根周游各棵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 c.按层次周游 若树不空,则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访问树中每个结点 4.存储结构 “左子/右兄”二叉链表表示法:结点左指针指向孩子,右结点指向右兄弟,按树结构存储,无孩子或无右兄弟则置空 5. “UNION/FIND 算法”(等价类) 判断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查找一个给定结点的根结点的过程称为FIND 归并两个集合,这个归并过程常常被称为UNION “UNION/FIND ”算法用一棵树代表一个集合,如果两个结点在同一棵树中,则认为它们在同一个集合中;树中的每个结点(除根结点以外)有仅且有一个父结点;结点中仅需保存父指针信息,树本身可以 存储为一个以其结点为元素的数组 6.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a. 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在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中,结点按先根次序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每个结点除包括结点本身数据外,还附加两个表示结构的信息字段,结点的形式为: info 是结点的数据;rlink 是右指针,指向结点的下一个兄弟;ltag 是一个左标记,当结点没有子结点(即对应二 叉树中结点没有左子结点时),ltag 为 1,否则为 0 b. 带双标记位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规定当结点没有下一个兄弟(即对应的二叉树中结点没有右子结点时)rtag 为1,否则为0 c. 带双标记位的层次次序表示法 结点按层次次序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第七章 图 1.定义 a.假设图中有n 个顶点,e 条边: 含有e=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作完全图 含有e=n(n-1) 条弧的有向图称作有向完全图 若边或弧的个数e < nlogn ,则称作稀疏图,否则称作稠密图 b. 顶点的度(TD)=出度(OD)+入度(ID) 顶点的出度: 以顶点v 为弧尾的弧的数目 顶点的入度: 以顶点v 为弧头的弧的数目 c.连通图、连通分量 若图G 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路径相通,则称此图为连通图 若无向图为非连通图,则图中各个极大连通子图称作此图的连通分量 d.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 对于有向图,若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有向路径,则称此有向图为强连通图 否则,其各个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作它的强连通分量 e.生成树、生成森林 假设一个连通图有n 个顶点和e 条边,其中n-1条边和n 个顶点构成一个极小连通子图,称该极小连通子图为此连通图的生成树 对非连通图,则将由各个连通分量构成的生成树集合称做此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2.存储结构 a.相邻矩阵表示法 表示顶点间相邻关系的矩阵 若G 是一个具有n 个顶点的图,则G 的相邻矩阵是如下定义的n ×n 矩阵: A[i,j]=1,若(Vi, Vj)(或)是图G 的边 A[i,j]=0,若(Vi, Vj)(或)不是图G 的边 b.邻接表表示法 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 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 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 为尾的弧)(建立单链表时按结点顺序建立) 3.周游 a. 深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某个顶点V0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依次从V0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图中的其余顶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0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b. 广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0出发,并在访问此顶点之后依次访问V0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随后按这些顶点被访问的先后次序依次访问它们的邻接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0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访问,则另选图中一个未曾被访问的顶点作起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4.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的方法是:1)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且输出之 2)从图中删掉此顶点及所有的出边 3)回到第1步继续执行,直至图空或者图不空但找不到无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5.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 算法) 6.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Floyd 算法) 7.最小生成树 a.Prim 算法 b.Kruskal 算法 c.两种算法比较:Prim 算法适合稠密图,Kruskal 算法适合稀疏图 第八章 内排序 算法 最大时间 平均时间 直接插入排序 Θ(n2) Θ(n2) 冒泡排序 Θ(n2) Θ(n2) 直接选择排序 Θ(n2) Θ(n2) Shell 排序 Θ(n3/2) Θ(n3/2) 快速排序 Θ(n2) Θ(nlog n) 归并排序 Θ(nlog n) Θ(nlog n) 堆排序 Θ(nlog n) Θ(nlog n) 桶式排序 Θ(n+m) Θ(n+m) 基数排序 Θ(d ·(n+r)) Θ(d ·(n+r)) 最小时间 S(n) 稳定性 Θ(n) Θ(1) 稳定 Θ(n) Θ(1) 稳定 Θ(n2) Θ(1) 不稳定 Θ(n3/2) Θ(1) 不稳定 Θ(nlog n) Θ(log n) 不稳定 Θ(nlog n) Θ(n) 稳定 Θ(nlog n) Θ(1) 不稳定 Θ(n+m) Θ(n+m) 稳定 Θ(d ·(n+r)) Θ(n+r) 稳定 第十章 检索 1.平均检索长度(ASL )是待检索记录集合中元素规模n 的函数, 其定义为: ASL= Pi 为检索第i 个元素的概率;Ci 为找到第i 个元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2.散列 a.除余法 用关键码key 除以M(取散列表长度),并取余数作为散列地址 散列函数为:hash(key) = key mod M b.解决冲突的方法 开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散列表主表之外(在主表外拉出单链表) 闭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表中另一个位置上 c.线性探查 基本思想:如果记录的基位置存储位置被占用,就在表中下移,直到找到一个空存储位置;依次探查下述地址单元:d0+1,d0+2,...,m-1,0, 1,..., d0-1;用于简单线性探查的探查函数是:p(K, i) = i d.散列表的检索 1.假设给定的值为K ,根据所设定的散列函数h ,计算出散列地址h(K) 2. 如果表中该地址对应的空间未被占用,则检索失败,否则将该地址中的值与K 比较 3. 若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按建表时设定的处理冲突方法查找探查序列的下一个地址,如此反复下去,直到某个地址空间未被占用(可以插入),或者关键码比较相等(有重复记录,不需插入)为止 e.散列表的删除:删除后在删除地点应加上墓碑(被删除标记) f.散列表的插入:遇到墓碑不停止,知道找到真正的空位置 第十一章 索引技术 1.概念: a.主码: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识 b.辅码:数据库中可以出现重复值的码 2.B 树 a.定义:B 树定义:一个m 阶B 树满足下列条件: (1) 每个结点至多有m 个子结点; (2) 除根和叶外 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个子结点; (3)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例外(空树,or 独根) (4) 所有的叶在同一层,可以有??- 1到m-1个关键码 (5) 有k 个子结点的非根结点恰好包含k-1个关键码 b.查找 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码K1,…,Kj 中查找给定的关键码值(用顺序检索(key 少)/二分检索(key 多));找到:则检索成功;否则,确定要查的关键码值是在某个Ki 和Ki+1之间,于是取pi 所指结点继续查找;如果pi 指向外部结点,表示检索失败. c.插入 找到的叶是插入位置,若插入后该叶中关键码个数

大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第1章数据结构基础 结构之美无处不在: 说到结构,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就如可以看得见且触摸得到的课桌、椅子,还有看不见却也存在的化学中的分子、原子。可见,一件事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结构。一幅画的生成,作家在挥毫泼墨之前,首先要在数尺素绢之上做结构上的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一件衣服的制作,如果在制作之前没有对衣服的袖、领、肩、襟、身等各个部位周密筹划,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系统,便无法缝制出合体的衣服。还有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通用技术的学科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等。试想一下,管理大量数据是否也需要用到数据结构呢? 本章知识要点: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算法和算法分析 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研究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数据是计算机化的信息,它是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对象。无论是进行科学计算,还是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对文件的存储和检索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要设计出一个结构良好而且效率较高的程序,必须研究数据的特性、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应的存储表示,并利用这些特性和关系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和程序。 计算机在发展的初期,其应用围是数值计算,所处理的数据都是整型、实型和布尔型等简单数据,以此为加工、处理对象的程序设计称为数值型程序设计。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到商业、制造业等其他领域,广泛地应用于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中。与此相对应,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也不再是简单的数值,而是字符串、图形、图像、语音和视频等复杂的数据。这些复杂的数据不仅量大,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例如,一幅图像是一个由简单数值组成的矩阵,一个图形中的几何坐标可以组成表。此外,语言编译过程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2014(1)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专业: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组序: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2014 年9 月

上篇程序设计基础 实验一 Java编程环境 【实验目的】 1.掌握下载Java sdk软件包、Eclipse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掌握设置Java程序运行环境的方法 3.掌握编写与运行Java程序的方法 4.了解Java语言的概貌 【实验内容】 一 JDK下载与安装 1. 下载JDK 为了建立基于SDK的Java运行环境,需要先下载免费SDK软件包。SDK包含了一整套开发工具,其中包含对编程最有用的是Java编译器、Applet查看器和Java解释器。下载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b45836878.html,。 2.安装SDK 运行下载的JDK软件包,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设置安装路径及选择组件,默认的组件选择是全部安装,安装成功后,其中bin文件夹中包含编译器(javac.exe)、解释器(java.exe)、Applet查看器(appletviewer.exe)等可执行文件,lib文件夹中包含了所有的类库以便开发Java程序使用,demo文件夹中包含开源代码程序实例。 安装成功后,文件和子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bin文件夹中包含编译器(javac.exe)、解释器(java.exe)、Applet查看器(appletviewer.exe)等可执行文件,lib文件夹中包含了所有的类库以便开发Java程序使用,sample文件夹包含开源代码程序实例,src压缩文件中包含类库开源代码。 图1 二.设置环境变量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14数据结构期末考试)

一、选择(2’×15=30’) 1.若长度为n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在其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的算法的时 间复杂度为( ) A.O(0) B.O(1) C.O(n) D.O(n2) 2.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队列时,其队头指针指向队头结点,其队尾指针指向队尾 结点,则在进行删除操作时( ) A.仅修改队头指针 B.仅修改队尾指针 C.队头、队尾指针都不修改 D.队头、队尾指针都可能要修改 3.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均为空,元素a,b,c,d,e,f,g依次进入栈S,若每个元素出栈 后立即进入队列Q,且7个元素出队的顺序是b,d,c,f,e,a,g,则栈S的容量至少是( ) A.1 B.2 C.3 D.4 4.对n(n≥2)个权值均不相同的字符构成哈夫曼树,关于该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树一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B.树中一定没有度为1的结点 C.树中两个权值最小的结点一定是兄弟结点 D.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权值一定不小于下一层任一结点的权值 5.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为ABCDEFG,它的中序遍历序列可能是( ) A.CABDEFG B.ABCDEFG C.DACEFBG D.ADCFEG 6.下列线索二叉树中(用虚线表示线索),符合后序线索二叉树定义的是( D) 7.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 B.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C.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 D.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 8.下列排序算法中,在每一趟都能选出一个元素放到其最终位置上,并且其时间性能受 数据初始特性影响的是( ) A.直接插入排序 B.快速排序 C.直接选择排序 D.堆排序 9.下列关于无向连通图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所有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 II.边数大于顶点个数减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集合。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是表示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项 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注意: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将数据对象简称为数据。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Structure = (D, 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D上关系的集合。按照视点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

根据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四类: ⑴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就是“属于同一个集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系; ⑵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⑶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⑷图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任意关系。 注意:数据结构分为两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通常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元素的存储位置来表示的。 链接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指针来表示的。 注意:存储结构除了存储数据元素之外,必须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是一个数据结构以及定义在该结构上

2017年数据结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

2017年数据结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计50分,每题2分,共25题) 1 ?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 A. 数据的存储结构 B.数据结构 C.数据的逻辑结构 D .数据元 素之间的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结构。 A. 逻辑B?存储 C.逻辑和存储 D.物理 4 .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 ° A.数据的处理方法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数据的存储方法 5. 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 A.各结点的值如何B?结点个数的多少 C?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所用的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 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 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项的集合 D. —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7. 在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优于链表存储结构 B. 二维数组是其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C?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8. 通常要求同一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A. 数据元素具有同一特点 B. 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的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 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 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9 ?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 A 。 A.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10. 若某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结点或删除最后一 个结点,则采用 D 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B ?给出表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双链表D ?带头结点 的双循环链表 11. 需要分配较大空间,插入和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的线性表,其存储结构是 B 。 A.单链表B .静态链表 C.线性链表 D .顺序存储结构 12 .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由p所指向)满足C 。 A. p—>next 一NULL B. p — NULL C. p—>next == head D. p = = head 13 .在循环双链表的p所指的结点之前插入s所指结点的操作是 D 。 A .p—> prior-> prior=s B .p—> prior-> n ext=s C.s —> prior—> n ext = s D.s —> prior—> prior = s 14 .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C 。 A.都是先进后出 B .都是先进先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 .没有共同点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类别:课内实验实验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室名称:软件工程实验室实验课程编号:N02070601 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 实验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地位、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并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验一线性表的应用(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验内容 建立某班学生的通讯录,要求用链表存储。 具体功能包括: (1)可以实现插入一个同学的通讯录记录; (2)能够删除某位同学的通讯录; (3)对通讯录打印输出。 3、实验要求 (1)定义通讯录内容的结构体; (2)建立存储通讯录的链表结构并初始化; (3)建立主函数: 1)建立录入函数(返回主界面) 2)建立插入函数(返回主界面) 3)建立删除函数(返回主界面) 4)建立输出和打印函数(返回主界面) I)通过循环对所有成员记录输出 II)输出指定姓名的某个同学的通讯录记录 5)退出 实验二树的应用(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建立和排序算法,了解二叉排序树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熟练运用二叉排序树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内容 建立一个由多种化妆品品牌价格组成的二叉排序树,并按照价格从低到高的顺序 打印输出。 3、实验要求 (1)创建化妆品信息的结构体; (2)定义二叉排序树链表的结点结构; (3)依次输入各类化妆品品牌的价格并按二叉排序树的要求创建一个二叉排序树链表;(4)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输出,打印按价格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化妆品品牌信息。 实验三图的应用(2学时)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 集合。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是表示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项 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注意: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将数据对象简称为数据。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Structure = (D, 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D上关系的集合。按照视点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根据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四类: ⑴ 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就是“属于同一个集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系; ⑵ 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⑶ 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⑷ 图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任意关系。 注意:数据结构分为两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通常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元素的存储位置来表示的。 链接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指针来表示的。 注意:存储结构除了存储数据元素之外,必须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抽象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是一个数据结构以及定义在该结构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抽象数据类型提供了使用和实现两个不同的视图,实现了封装和信息隐藏。 算法的定义通俗地讲,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严格地说,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算法的特性 ⑴ 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即算法可以没有输入),这些输入通常取自于某个特定的对象集合。 ⑵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即算法必须要有输出),通常输出与输入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关系。 ⑶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是(对任何合法的输入)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⑷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存在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对于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到相同的输出。 ⑸ 可行性:算法描述的操作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操作执行有限次来实现。 线性表的定义 线性表简称表,是零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数据元素的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长度等于零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逻辑关系 在一个非空表L= (a i, a2, , a n)中,任意一对相邻的数据元素和a i之间(1< i < n)存在序偶 关系(a i-i,a i),且a i-i称为a i的前驱,a i称为的后继。在这个序列中,a i无前驱,a n无后继,其它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顺序表的存储结构定义 用MaxSize 表示数组的长度,顺序表的存储结构定义如下: #define MaxSize i00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 ElemType 表示不确定的数据类型 int length; //length 表示线性表的长度

安徽大学2014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卷(A卷)

安徽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卷(A卷) (含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 C ] A. 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步骤 D. 程序设计方法 2. 有n个节点的顺序表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1)的操作是[ A ] A.访问第i个节点(1≤i≤n) B.在第i个节点后插入一个新节点(1≤i≤n) C.删除第i个节点(1≤i≤n) D.将n个节点从小到大排序 3.单链表的存储密度[ C] A.大于1 B. 等于1 C.小于1 D. 不能确定 4. 循环队列SQ的存储空间是数组d[m],队头、队尾指针分别是front和rear,则执行出队后其头指针front值是[ D ] A.front=front+1 B. front=(front+1)%(m-1) C. front=(front-1)%m D. front=(front+1)%m 5. 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保持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 B ] A. O(1) B. O(n) C. O(n2) D. O(nlogn) 6 设二维数组A[0..m-1][0..n-1]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则元素A[i][j]的地址为 [ B ] A.LOC(A[0][0])+(i*m+j) B.LOC(A[0][0])+(i*n+j) C.LOC(A[0][0])+[(i-1)*n+j-1] D. LOC(A[0][0])+[(i-1)*m+j-1] 7.设将整数1,2,3,4,5依次进栈,最后都出栈,出栈可以在任何时刻(只要栈不空)进行,则出栈序列不可能是[ B] A.23415 B. 54132 C.23145 D. 15432

数据结构复习要点(整理版).docx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述 基本概念与术语 1.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这个集合中的个体,也称之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 (补充: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 3.数据对象: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有时候也 叫做属性。) 4.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1)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固有逻辑关系,常称为数据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依据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分成以下几种: 1. 集合:数据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以外,没有其他关系。 2.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若结构为非空集合,则除了第一个元素之外,和最后一个元素之外,其他每个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3.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若数据为非空集,则除了第一个元素 (根)之外,其它每个数据元素都只有一个直接前驱,以及多个或零个直接后继。 4. 图状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存在“多对多”的关系。若结构为非空集,折每个数据可有多个(或零个)直接后继。 (2)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的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想要计算机处理数据,就必须把数据的逻辑结构映射为数据的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可以映射为以下两种存储结构: 1. 顺序存储结构: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链式存储结构:借助指针表达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5. 时间复杂度分析:1.常量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n 无关系T(n)=O(1) 2. 线性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 n 成线性关系T(n)=O(n) 3. 平方阶和立方阶:一般为循环的嵌套,循环体最后条件为i++ 时间复杂度的大小比较: O(1)< O(log 2 n)< O(n )< O(n log 2 n)< O(n2)< O(n3)< O(2 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