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符号学符号域思想解读 -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

文化符号学符号域思想解读 -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

文化符号学符号域思想解读 -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
文化符号学符号域思想解读 -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

2014年第1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4, №1 总第43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43

文化符号学符号域思想解读

车琳

(1 黑龙江大学;2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80)

提要:在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研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符号—文本—文化—符号域。“符号域”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也正是这一思想的提出,使洛特曼能突破传统的文化学研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文化”这一复杂的现象进行全新的阐释,并试图找到文化普适的规律,而这一研究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类智能机制。本文试从“符号域”的内涵、特点、实质、思想渊源等方面入手,对洛特曼的“符号域”思想进行解读。

关键词:符号域;文化;文化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世纪50—70年代,洛特曼的研究重点从一般文学理论问题发展到文化符号学,在《思维的世界》中他提到:要揭示人类的智能机制,答案就在文化符号学中。这也是他后期符号学思想的落脚点。按照莫斯科—塔图学派的观点,符号世界包括:作为第一模式系统的自然语言、人工语言系统和作为第二模式系统的文化结构。洛特曼认为,符号学的任务是研究所有形式的第二模式系统的结构关系、组合机制和规律。(赵蓉晖2006:25)

“符号域”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核心概念,他将“符号域”定义为人生活的符号世界。洛特曼在自己的系列著作《思维的世界》、《文化与爆炸》、《神话—名字—文化》、《论文化的符号学机制》中系统阐述了符号域的概念和内涵,并在其基础上就文本的语义生成机制、文化历史的关系、文化类型学描述元语言的构建和文化发展的途径等文化符号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

2符号域本质属性解读

2.1符号域的内涵

“符号域”(семиосфера)一词是洛特曼1984年首次提出的,进而在其专著《思维的世界》对“符号域”概念作了深刻阐述。这一独创性的科学范式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洛特曼认为,符号域就是符号存在和运作的空间,符号域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动态的,不停地改变着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文化空间的格局。同一民族的各种文化符号和文化文本存在和活动的空间,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域。“符号域”概念是洛特曼研究文化语言的构成、文化中各个符号系统的运作机制的核心理论。

2. 2符号域的基本特征

洛特曼认为,符号域的基本特征为不匀质性、不对称性和界限性。不匀质性是符号域最

本质的特征。符号域的不匀质性是指充斥于其中的语言性质有差异,这是由语言的多相性和多相功能性决定的。

符号域的不匀质性决定了它构造上的不对称性。最发达、最有组织性、最强势的语言构成符号域的“中心”,结构不够发达、没有组织或组织性不强的语言则构成符号域的“边缘”。符号域的核心结构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自我描述完成自我建构的过程。随着符号域“中心”自我描述过程的完成,该文化类型描述的元语言系统也随之形成。这一元语言系统不仅用以描述自身,而且也被用来描述符号域的“边缘”部分。这样,“边缘”部分的某些文化会被认为是“不符合规范的”、“不正确的”以及“不存在的”。一旦符号域获得了严格的组织性,形成确定性和系统性,其“中心”也就失去了多样性、灵活性和动态性,成为阻碍符号域发展的因素而退居“边缘”位置,原来处于“边缘”地带的文化及语言则随着符号域各组成因素关系的改变而上升到“中心”位置。正是这种周而复始的动态交替成为符号域发展的动力。

符号域的界限具有划分与连接的双重功能。符号域的边界是不同符号域彼此相连的地带,既将不同符号域分开,又将它们联结在一起。边界可防止外部因素向符号域内部渗透,也可在外部因素向符号域渗透时对其进行适当的变形、加工。任何文化模式都有内在界限,这些界限中有一个是主要的,它把该文化模式划分成内、外两个空间。内空间意味着“我们的”、“自己的”、“有序的”,与这个空间相对的外空间则是“他们的”、“别人的”、“混乱的”等。任何一种文化都始于这种划分,这种划分具有普遍性,带有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和宗教的性质。(康澄2006:102—104)

3 符号域思想渊源解读

3.1 社会科学思想渊源

结构主义思想传统,如索绪尔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捷克结构主义和当代法国结构人类学都为洛特曼的符号域思想提供了养料。

洛特曼认为,处于符号域中的文本应提供不同的思想和交际主线,以便实现多层面交际。他主张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去研究文学文本的解读问题,把文学文本研究引入语言学领域。受索绪尔关于组合和聚合关系区分的影响,他将文本区分为组合类型和聚合类型。在聚合类型文本中,世界图景被看做时间外聚合体,聚合体内各成分则分属于不同层次,代表某一不变意义的种种变体;在组合类型文本中,世界图景被看做序列,序列元素处于同一个层次和单一的时间平面上,符号域各组成部分根据彼此的相互关系获得自身意义。

受雅各布森和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二分法的影响,在从文学文本走向俄罗斯文化史、文化思想史、意识形态的研究时,洛特曼偏好使用二元分类法。他将俄国文化史中的历史结构分为中世纪结构和启蒙型结构两类;将古代俄罗斯社会分为魔术型和宗教型两类以及符号域思想中的中心与边缘、神话与叙事、循环和线性等二元对立概念。(赵蓉晖2006:25—26)

3.2 自然科学思想渊源

在《思维的世界》一书中,洛特曼多次提及符号域的观点源于维尔纳茨基的“生物域”(биосфера)概念。他认为同生物域一样,符号域是人存在的空间。此外,“符号域”概念还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密切的思想渊源。

3.2.1 系统论和信息论

洛特曼的符号域思想借鉴系统论的观点,把符号域看做文化的各种语言组成的一个多层级、有结构的大符号系统,民族文化符号域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这是把文化作为整体来研究的一种方法,文本可被视为文化的第一要素(基本单位)。此外,洛特曼还借鉴信息论的成果,认为文化本身具有储存和传递非遗传性信息的功能,文化保存信息,为此不断编制最有效、最紧凑的方法,得到新信息,对信息编码和解码,把它们从一个符号系统译到

另一个符号系统中,因此信息在传递前后的变化过程,就成为洛特曼关注的焦点。

3.2.2拓扑学

洛特曼把“空间”概念作为文化描写的元语言,这里的“空间”概念源自拓扑学,它并非指人们能够看见的空间,而是数学意义上的空间。符号域的中心区域用拓扑学的术语说,是一个连通区域,而边缘不是连通区域,由此出现把中心与边缘区分开的边界。拓扑学认为,边界分离和连通两个区域。文本在符号域空间中的运动,可以视为拓扑学上的一种“位移”。(郑文东2007:52—54)

4 符号域的功能解读

4.1 描述人类文化的存在空间

洛特曼的符号域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对人类的文化存在空间作出描绘,这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的世界图景。作为文化描述的元语言,符号域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文化就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和世界图景,它向着未知的世界无限生成。“文化机制就是把外部区域变为内部区域的结构;把非结构变为结构……把熵量变为信息。”(Ю. М. Лотман 2001:505)人类正是通过文化系统一步步地把混乱无序的世界变为系统的、可以掌握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地位。文化、符号、文本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互相包含,互相容纳,具有很大的通约性。

4.2 提供文化对话的场所

“符号域是所有文化的文化和保证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环境。”(Ю. М. Лотман 2001:20)符号域是由所有的文本构成的文化空间,作为符号存在的整体空间和环境,符号域不仅为文化交际提供场所,而且还为文化交际提供元语言和符号经验。符号域的存在保证了文化交流功能的实现,因此洛特曼才会说,“在符号域之外不存在交际,也不存在语言”(Ю. М. Лотман2001:250)。一种语言,只有进入文化系统之中,才会真正发挥保存信息、传递信息的功能。单独的一种语言只有在文化符号系统中找到共同的语言,形成一个一致的交流渠道,只有把自己纳入一定的交际渠道中,个体间的交流才能得以实现。文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不能脱离与这一符号域之外的文本的碰撞与对话,这种碰撞与对话有时发生在部分符号域之间,有时则发生在整个符号域中。

4.3 保障文本的生成空间

文本的生成不可能在一个完全封闭、单一静止的结构中实现,文本意义的生成需要一个动态的交际环境和空间,而符号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点。文化作为一个符号域所表现出的结构上的不平衡以致引发内在互动,这实际上为新文本的产生创造了契机,不同文化类型的互动,不同文化间文本的转换成为文化意义的生成机制。

5 结束语

符号域理论从空间的角度解释了人类文化的图景,实际上成就了洛特曼建立新的文化元语言的梦想。按洛特曼的观点,研究某种文化,就是解读文化文本。文本具有的“空间模拟”特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特征的反映,它包含着文化概念中所有的价值思想范畴。符号域中充斥着异类的文本,它并非文本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活”的整体性机制。洛特曼指出,符号域中的一切(包括整个符号域本身)既是部分,又是整体。符号域核心机制构造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从根本上说,符号域的发展是不确定的,不可预见的。决定符号域面貌的往往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几率。

参考文献

[1] ЛотманЮ.М. Семиосфера[M].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 2001.

[2]康澄.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尤里·洛特曼符号圈理论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2006(2).

[3]赵蓉晖. 洛特曼及其文化符号学理论[J]. 国外社会科学,2006(1).

[4]郑文东. 洛特曼学术思想的自然科学渊源[J]. 俄罗斯文艺,2007(2).

On the Concept Semiosphera in Lotman's Cultural Semiotics

CHE Lin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2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Lotman's cultural semiotics is the pinnacle of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 as well as the ultimate point of his semiotic studies. In studying Lotman's cultural semiotics, there is a clear thread of thought: Symbol - Text - Culture - Semiotic domain. "Semiospher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which enable Lotman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ies, trying to find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iversal law of culture from the semiotic point of view of "culture" as the complex phenomenon.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human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will interpret Lotman's "semiosphera" from its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substance, and ideological origin.

Key words: semiosphera; culture; cultural semiotics

作者简介:车琳(1979—),女,辽宁省鞍山人,东北林业大学外语系讲师,黑龙江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符号学,翻译学。

收稿日期:2013-11-05 [责任编辑:惠秀梅]

耐克平面广告的符号学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35679527.html, 耐克平面广告的符号学解读 作者:王会杰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6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在完成 自身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既体现了文化内涵,又反映了政治经济现象及社会的新动向。广告作为符号,既体现了人类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同时它也在不断构建整个社会符号系统,重构人们的消费习惯,心理习惯。广告的创造过程也是不自觉的应用符号学理论的过程,广告与符号学的关系可见一斑。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研究广告这一符号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广告的发展也体现了其符号学特征。 关键词:符号学;耐克;广告;解读 体育品牌平面广告是广告的一种,其广告形式是利用各种符号形式,通过品牌标识、文字口号、图片影像、代言人物到事件等等来展现其品牌意义。文章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耐克系列平面广告为例,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深刻揭示广告表面意义之后的隐藏意义,分析这种符号学意义下的广告内涵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符号就是某种在某些方面或某种能力上相对某人而代表某物的东西。通俗一点来讲,符号指任何能代表其他某事物的事物。我们创造并利用符号认识世界、交流信息、传达感情。巴尔特认为我们生存在一个符号的世界。广告就是我们符号世界里极其活跃的一分子。我们在马路上行走、坐公交车、到商场购物、浏览网页,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广告。我们看见一则平面广告,从它的背景、文字和品牌标识等表面的东西对这则广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了解产品的信息和特点,这是广告给受众带了的表面意义;如果对这则广告稍作分析,我们会得出更为深层次的广告内涵,也就是广告的隐藏意义,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广告分析,获得的隐藏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广告在符號学视角的解读下显示出来的力量。 一、符号学在广告文本解读中的应用 符号学应用于广告文本的解读,得益于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主的二元分法和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皮尔斯为主的三元分法。在索绪尔看来,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也就是形式和内容所构成的二元关系。虽然索绪尔起初提出这一概念是针对语言符号,但后来他的追随者发展了他的思想,将符号研究的范围扩大,在欧洲也有一些学者将索绪尔的理论用于分析广告符号。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皮尔斯把符号分成了符号形式、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根据符号及其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同,运用拟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解读广告文本。德国学者内特认为使用标志符号是广告最基本的一种策略,不过象征符号的使用在广告中也比较普遍。随着符号学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和延伸,符号学更多地应用于各类广告的意义分析,广告这门符号学语言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论文题目: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授课老师: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摘要 Abstract 关键字 一、前言 二、饮食文化 1、特点 1.1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1.2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1.3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宗教性 1.4 中国饮食文化的开放性 2、现状 3、快餐文化 4、发展趋势 5、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摘要: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发展离不开饮食。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从商周开始,钟鸣鼎食,到满、清的满汉全席,每一样经典菜式,都是从生活中不断的研究而来。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长久发展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而如今步入二十一世纪,由于世界饮食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的快餐文化,使得我国的饮食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融合创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Abstract :Living in the world,just food and clothing the two things . Review of the 5000 years, allthe developmentcannot do without food. So in total all kinds of dazzling delicacy is bornsince ancient times and last a long time . From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it’s luxurious, and every classic dishes are from life in the continuous research.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360 industry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while 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culture, in other word,it is a kind of "eat" culture.And now into twenty-first Centur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world's food culture, especially the western fast food culture, so that our country's food culture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onstantl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formfood culture.of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字:饮食文化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快餐文化融合与创新 一、前言 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习俗和艺术的文化综合体。而饮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它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维持生命物质存在的行为,它经由对维持生命物质的存在的意义而衍生出丰富复杂的精神意义,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

影视符号学

《影视符号学》专辑 影视,在现代所指的是电影以及电视,一般形容搬上荧幕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领域百花齐放,空前活跃。好莱坞大片营造出视听盛宴,长篇剧集映射出百态生活,综艺节目建构出另类世界,它们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符号学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符号学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公分母,文化的所有领域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影视符号学”也因此应运而生。 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茨提出“五类意指方式层次”、“八种大组合段型式”,独树一帜地开启了“电影符号学”研究的先河;意大利电影导演帕索里尼建构出“形象记号”说;符号学家翁贝尔托?埃科提出“三类记号学说”;美国电影理论家彼得?沃伦等人对电影符号的理论研究,电影符号学的探索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符号学在国内外学界已算不得陌生,然而具有更广泛向度的影视符号学,尚未得到普遍关注。作为现行影视符号学研究的主流,电影符号学仅是影视符号学的一个分支,而将符号学运用到包括电视在内的整个影视领域,仍大有可为。 影视为符号学提供了时空构成上极为复杂的文化对象,从而刺激了符号学理论思维。然而,影视符号学研究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将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符号表意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符号表意过程中那些不在场的意义,由此决定了影视符号学研究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它着眼于影视语言、影视叙事、影视欣赏,影视意识形态和影视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在声音、服饰与色彩等方面进行探索,对视听符号以及影像符号进行全面解读,这便要求此类研究必须达到一定的广度。 本专辑中的论文,从电影和电视两个层面对影视符号学进行了探索。其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组合与聚合”等符号学基本原理被用作论文的切入点;罗兰·巴特曾提出“作者已死”的口号,而在本专辑探讨大众传媒的文章中,一反常态地提出“作者归来”,使人眼前一亮;对电影语言与日常语言、文学语言进行辨析,从而推演至语言系统、双重分节等问题,层层推进;在从符号学角度探讨电视专题片之剪辑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符号学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有着巨大的张力空间,在文本中寻觅符号意义,使得电视专题片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电影和电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影视符号学在影视批评领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用影视符号学方法分析影视作品,能给影视鉴赏带来更多审美体验,同时也给

安藤忠雄的设计符号学思想批评与评价

安藤忠雄的设计符号学思想批评与评价 安藤忠雄用抽象的几何形式为建筑提供框架,用真实可靠的材料为建筑表皮,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用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与继承,日本民族气息尽显其中。本文旨在分析安藤的符号语言,对安藤的建筑室内设计进行批评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其设计思想,为室内设计提供新视角。 安藤忠雄的作品在这个时代像一首首低声吟唱寂静的俳句,他的设计符号通常是抽象的几何形体,纯净的材料结合一束诗意的阳光或是一个容纳水、风、霜、雨、雪的庭院、一片镜框中的天空,将自然与建筑完美交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设计符号学思想核心内容就是表现日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日本传统建筑的意蕴与哲学,恢复房屋与自然的统一、表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室内设计批评的符号学 建筑是人们满足生活需要创造的人工环境,各个部件的形式实际上都蕴含着我们的经验和历史,表达着丰富的意义。当建筑被赋予符号意义时,它的外观、材料、用途等,都从各自的使用功能中抽象出来,获得非建筑学的文化意义。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继续和深化,是建筑的灵魂,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从它形成与发展以来就深深烙上了人

们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因此,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正如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说任何符号都是能指与所指的双面体,室内设计的能指就是空间和表现形式包括门、窗等装饰造型符号,所指即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包括历史文脉、精神诉求、传统风俗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室内设计中的门、窗、柱、家具及陈设通过造型、色彩、材料、工艺等传达一定的历史、文化、风格、审美意义,以自己特有的符形被人们感知与识别。由此可见,室内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室内设计批评指人们对室内设计或室内设计作品的形式、功能、质量和意义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是现代批评学领域继建筑批评学的一个新分支。目前,还未像建筑批评学那样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但是,将批评学的方法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不仅对室内设计的理论与设计思想能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对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安藤忠雄的设计符号语言 1.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安藤是自学成才,在旅行中感受建筑的。赖特的空间处理方式、与自然融合的手法深深吸引着安藤;卢斯简单的几何体与柯布西耶白色平滑的墙面给他一种奇异的感觉;密斯简洁明快的美学风格对后来安藤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纯化和简约的处理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他的作品

走进“符号学”领域

走进“符号学”领域 张智庭 今天,我国读者对于“符号学”这个名词,可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要说对其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也许还未到此程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这套“符号学译丛”,集中地介绍了法国符号学研究成果,为在我国开展符号学研究和于符号学分析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原始参照。 一 法国的符号学研究,萌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但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以后的时间。它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学科在二十世纪获得的重大进步。 首先,现代语言学是符号学获得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的主要依据。第一次把对符号的研究当作一门新学科提出的,是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1857-1913)。他在其对现代语言学发生深远影响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预言将有一门专门研究“符号系统”的学科出现,并为其做了初始的理论准备。他的继承者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1899-1956)通过其《语言学理论导论》和《语言论集》两本著述,为后来的结构语义学的建立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1902-1976)有关“陈述活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使得符号学借助于叙述主体的陈述来掌握意义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话语符号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因此也就使符号学更靠近了言语活动的实际情况。 其次,文化人类学为符号学提供了部分研究对象。由于文化人类学与符号学都关心话语中影响个体言语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沉淀在集体的言语活动实践中的动因,等),所以它们在这些方面多有交叉。而对于主导话语的跨文化形式即叙事文形式的规律性研究,早在符号学介入之前就由文化人类学家们开始了,当然,这种研究也首先得益于语言学的理论启发。法国社会学家马塞·莫斯(1872-1950)曾系统地论述了价值物品与财富在社会的循环中的相互关系,从此,“社会性变成了一种系统,而在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衔接、等值和蕴涵关系”(列维-斯特劳斯评语)。列维-斯特劳斯本人也在这方面有非常出色的分析实践。杜梅泽尔(1898-1986)在《神话与史诗》中以相近的术语解释了印欧宗教中众神的“三种等级功能的意识形态”。于是,一种总的结构,在不考虑个别的情况下出现了,而在这种结构中,特殊的问题也在其中找到了它们的准确位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普洛普(1895-1970)1928年出版的《俄国民间故事形态学》,于六十年代初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极大地推动了符号学的研究。格雷玛斯(1917-1992)就在其基础上深入而又全面地研究了叙事语法,提出了完整的既可用于文学叙事文又可用于社会叙事文的符号学理论。 最后,在哲学方面,符号学从现象学研究理论中吸收了其有关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的概念的大部分内容。符号学概念中的“意义显现”表达方式,就源自现象学的启发。这种表达方式,在感觉的范围之内于感觉主体与被感觉对象之间互为基础

广告符号分析

广告传播学结课作业

NIKE广告的符号消费分析

Nike广告的符号消费分析 一、摘要 广告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符号的创造和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强制性的生产和传播意义的过程。广告在创造意义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神话,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广告神话体现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文运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分析方法,剖析出广告符号消费背后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品牌符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 二、前言 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代文化的生活模式。在我们当今所处的消费社会,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由符号创造的虚幻世界之中。广告制造着生活的幻象,受众无形中被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从而获得了心理上的自慰,即使有批判能力的消费者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广告和受众进行着人性的沟通,从而使受众获得情感上的虚幻满足。广告对生活方式进行着设定,并由此衍生出品位、地位、身份等附加值。广告以一种乌托邦的力量使我们认同于社会的流行体系,广告的幻象几乎和真实本身一样不可剥离。人们处在广告符号的包围之中,越来越被消费社会体制所操控。广告总是通过大众传播霸权,准确恰当地反映出广告主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并且符合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他们向毫不设防的目标受众进行天长日久的地毯式轰炸和渗透,最终将属于广告主的世界观和价值选择普泛化,成为广大目标受众的价值取向。符号消费意味着现代消费社会已加入文化、感性的因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非理性的,消费的符号化现象是因过度充裕的消费存在。符号消费的特征就在于已经不是透过优劣的判断,而是以好恶的基准来从事消费活动。所以我们现今社会正是一个符号消费的社会,我们消费的焦点早已由产品本身的物质性消费转移到社会脉络的消费。当然在目前资本主义挂帅的后现代社会中,广告工业是作为建构商品文化参考架构的重要起源。经由符号意义流动的管理,广告协助业者操弄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以此促销商品或服务。现代消费社会所呈现的特色与广告工业的发展,是和广告符号讯息的建构间具有密切的关连。 三、正文 1、耐克广告符号系统的构成

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农林大学学院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DONGFANG COLLEGE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客家饮食文化研究 专业年级: 09旅游管理 学号:邱素萍 姓名: 0960104010 2011 年 11 月 20 日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对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客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无数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与中原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而且与其他民族也有渊源关系,也有本质特征。研究它可以节尅客家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研究闽西历史也有十分重要作用。研究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揭示客家饮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因此,本文对客家饮食文化,尤以上杭萝卜干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客家菜闽西八大干上杭萝卜干 前言: 在科技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向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进军。此时,鲜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开始风靡全球。如:肯德基,麦当劳,意大利面,披萨……充斥着全球市场,因此发扬客家菜的行动刻不容缓,也是客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客家菜包括菜、菜和菜。而菜中客家菜又以闽西八大干而闻名中国甚至全世界。闽西八大干包括:上杭萝卜干,长汀豆腐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清流笋干,明溪肉脯干,连城地瓜干。下面,本文首先介绍下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蕴含,接着从客家饮食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分别作具体介绍,最后总结出客家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客家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

文化符号学论文 用文化符号学视角分析 晚宴 一文

试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晚宴》 摘要:这篇文章是放在以“朋友”为主题的单元里的,它反映的是朋友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友谊的价值和世俗的价值之间的较量。12个人,都是多年的好友(至少在叔父看来是这样),在一颗稀世珍宝面前,友谊这一崇高的精神败给了世俗的贪欲。从两面看的话,要么文章是凸显现代社会友谊的脆弱,要么是强调贪婪的本性,反映了物欲横流的成人世界的复杂和虚伪。 关键词:晚宴, 尼古拉斯?蒙萨拉特, 文化符号学, 最后的晚餐, 反讽 正文: 《晚宴》(The Dinner Party,尼古拉斯·蒙萨拉特(1910-1979)著,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后附英语原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我”回忆讲述了三十年前发生在1925年,他叔父屋大维五十五岁生日晚宴上的故事。时年叙述者只有十五岁,非常荣幸地被允许参加生日晚宴。那时他的叔父正值财大气粗的壮年,他魅力十足,有教养,为人殷勤而厚道。晚宴在他的豪华的海滨别墅举行,参加宴会的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和有多年交往的政界好友,共十二人:两个“昔日恋人”及各自的丈夫,才华出众的报业业主和他非常漂亮的美国妻子,刚上任的法国总理,一位德国一战后资深的大政治家,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子和王妃。宴会快结束时,仆人送上甜食离开,叔叔突然看到王妃手上戴的非常精美的单粒钻石戒指。据说,戒指是皇太后送的,原属于成吉思汗。经报业业主的请求,稀世戒指便在客人中一个接一个地传看,赞叹它的美丽珍贵。但二十分钟后,当王妃想收回自己的戒指时,戒指却不翼而飞。整个饭厅都翻了个遍也无身影,法国总理建议搜身,但叔叔提出, “在我的房间里绝对不行。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戒指可能丢失了,如果找不到我理所当然该做出赔偿。”戒指真的再也没有出现。之后,叔叔坚守自己的诺言“进行赔偿”。但从此,他再也没有返回那座别墅,隐居了起来,过着相当贫穷的生活,直到几周前去世。 叙事者以反讽的口吻来回叙晚宴。叙述者在文章开头就说“从那时起我便迈入了令人炫目成人世界。”在西方文化中孩子到16岁就算成年了,此时15岁的“我”还是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童,成人世界对他来说还是个未知数,那次事件也算是迎接他的一个成年礼吧。叙述者用“令人炫目的成人的世界”来引出其叔父晚宴所发生的事情,暗示成人世界人与人之间人心叵测,世事难料,不管是情谊深厚的多年老友,昔日的恋人,还是再有身份地位的贵宾。本来能参加有众多有头有脸的上层社会人出席的叔父的宴会,是令叙事者“激动万分”和荣幸之至的,但最后却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伤痛,使得“我”在三十年后还清晰地记得,直到叔父去世后几周,才道出这段伤心的往事。对于参加宴会的十个人,作者反复强调他们都是叔父的珍贵的,熟悉的老朋友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群体里,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没有人离开,没有其他人进来,一颗价值20万英镑稀世钻戒被传看着传看着便不翼而飞了。有人激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_则香水广告赏析_胡丹

收稿日期:2007-01-13 作者简介:胡丹(1955-),女,江西萍乡人,教授,硕士。在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课程学位班. 文章编号:1005-0523(2007)03-0126-05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则香水广告赏析 胡 丹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迄今为止,对广告英语较多的是从文体、修辞、语法、词汇用语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鉴于多模式话语在广告英语中普遍存在,对广告进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十分必要.基于一本教科书中的一则香水广告分析存在的不足,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并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多模式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则香水广告;再现、互动和构图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的多媒介化变得更加多样 化.话语已不再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且还以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模式出现.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模式手段大大丰富了语义表达的形式,并打破了常规的媒介的单一性.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胡壮麟,2007:7).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广告中的大量使用,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式话语在广告中的作用.Charles Forceville 在对Her meren (1999)所著的《销售英语:广告语言研究》进行书评时曾说,“…人们当然不得不承认现代广告和广告招牌效应如此深深地依赖`文字和图像'相互关系,乃至几乎纯文字手段已经有些令人不满意”.可见,多模式话语在广告英语普遍存在已成不争的事实. 然而以往对广告英语的研究绝大多数注重词汇、语法、文体、修辞特点等方面.对广告中的图像在作广告话语分析时常常忽略,或分而论述,或一笔带过.比如,董莉在其《英语文体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用相当的篇幅从语相、语音、词汇、语法、体现和图式(schemata )诸方面对一则香水广告进行分析 (2005:95-101).她的分析有其精当之处. 但是她对这则广告的图像的构图意义,以及该广告图像与广告语互相作用共同构成意义没有进行探讨.另外,她在解释这则广告语语法现象时主要注重句子结构转换形式和关系,没注重广告图像和广告语结构信息的传递和功能意义的诠释.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则香水广告做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以此为例,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这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多模式话语的定义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模式和媒体的区别、明确多模式话语的定义.按胡壮麟(2007:2)解释,模式是用某种媒体表达信息的特殊方式.媒体是表达信息的物理工具.在交际和表达意义时,人们经常需要多种符号编码,如语言、手势、身体语言、图像等多模式话语.李占子(2003:1)认为多模式(multimodal )指的是 第24卷第3期2007年6月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ol .24 No .3Jun .,2007

宋代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宋代饮食文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宋代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高潮期,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众多学者对于宋代饮食文化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对于过去学界对宋代饮食文化研究的回顾,能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宋代的饮食文化,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宋代饮食文化 刘朴兵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一文中,从主食、副食、饮料等方面对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论述,并进一步论述了在节日饮食方面北宋相对前代所产生的改变。 康保苓、徐规的《苏轼饮食文化述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一文中,对北宋文豪苏轼的饮食进行研究,指出其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苏轼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其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其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其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何立波、宋凤英的《宋代饮食风尚》(《中州今古》2002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经济的发展,使宋代食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宋代饮食颇具特色。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艺术成分更加明显,式样也更多。在宋代的大中城市,食品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市民食谱也日益多样化。同时,文中还对宋代的“饼”与现在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成荫的硕士学位论文《南宋临安饮食服务业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一文中,对南宋都城临安的饮食服务业做了细密的论述。对临安饮食服务业,从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其繁荣兴旺的原因。 胡艳红的硕士学位论文《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将古典文献学和宋代饮食文化的研究相结合,对百种宋人笔记中关于饮食文化的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刘朴兵的博士学位论文《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中国饮食文化史 (2009-12-19 14:19:10) 转载▼ 标签: 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 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诗句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们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周公旦所著的早期礼制全书《周礼》,对周代初期的官制进行全面描述。据该书记载,为王室服务的天官大冢宰中,与制作和供奉饮食有关的人员就达2332人,分为22种官职,并且书中还出现了“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饮食的名称。稍后的《礼记》在其《月令篇》、《礼运篇》、《内则篇》等中又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其中提到周代“八珍”及周代的风味小吃饵(点心),成为中国有关方面的最早记录。 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相对应,人们也开始研究和记录长江中下游的饮食文化,如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楚国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在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便促进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相应地饮食文化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的许多词赋中都大量记叙当时的饮食物品,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枚乘的《七发》、杨雄的《蜀都赋》等。在王褒的《憧约》、史游的《急就篇》及一些字典(杨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中也提及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内容。其中王褒的《憧约》中有“烹荼”、“买茶”的文字,是“荼”发展为“茶”字的最早由来。并且出现了研究食疗的专著,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山海经》等,为以后食疗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为世人假托“黄帝”所作。全书24卷,共81篇,是中国较早的医学典籍。该书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医学的目的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生气通天论》中提出要维持健康,保持长寿就必须调和五味;《汤液醪体论》中提到酒在治疗疾病中的效用;《藏气法事论》中论述了饮食和养生的关系,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的养生理论,成为后来的中医“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理论依据。此外,《内经》还提供了治疗颜面神经障碍、孕妇胃膈闷胀、消渴病人的口感不适、妇女血枯等病若干具体方剂。

广告符号的结构分析

广告符号的结构分析

广告符号的结构分析 摘要:广告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有其重要的符号意义。广告的符号意义又有其特殊性,运用符号学理论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广告所要传达的意义,包括其内在涵义及其隐含的其它意义。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广告,联系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广告对人们的观念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细致的分析并试图探讨隐藏在广告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广告与图形符号的概念及关系 广告作为视觉信息传递的媒介,是一种文字语言与视觉形象的有机结合。按现代传播学的观点,它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联系商品与消费者的桥梁。从文化现实的角度出发,是把商业对象的信息进行商业化传播。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广告是一种对人的感知心理产生轰炸效应的超级媒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广告是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管理活动中的还原剂。不仅仅是作为购买和销售的刺激物。从广告的作用来说,就是用最简洁最迅速的手段向社会传播商品信息,促进产品的销售,加速产品的流通。 所谓符号就是负载、传播信息的基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符号又是“指称者(designators)”,分为两个部分“能指”和“所指”。“能指”即是符号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形象,指代某一事物的

表现体;“所指”既是指向符号自身以外的某种含义,符号所指代的对象。比如我们常用百合指代一个人的纯洁高雅,也可以用图形表示百合的形状。当我们看到百合的图案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植物种类的百合,也可以想到是代表一个人的纯洁。这使得图形符号外延意义显得非常的广泛,由一个单纯的图像符号经过一些在文化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习俗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一种更具内涵的象征符号。这就是图形符号不断深化的过程。 平面设计是以图形符号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平面设计中的信息的整体由两种不同结构的符号承载着,即文字与图形。这两种结构通常是同时出现,互相补充,衍生出信息传达与解读的优势。图形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 图形符号更侧重于直观的视觉特性,通过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展示图形的语意。文字借助想象理解语义,图像靠直觉理解意境,在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上,可以视其为是两种符号系统间的对话。彼此之间互为语境,互补意义。 二.广告符号在传播中的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法国新托马斯派哲学家马里坦说:“没有什么问题像与记号有关的问题那样对人与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和如此基本的了,记号与人类知识与生活的整个领域相关,它是人类世界的普遍工具……”符号是我们分析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一颗钻石恒久远”见证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名车别墅是个人品位与成功的标志;铁达时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轩尼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校:青岛超银中学 班级:2012级二班 组长:程谟怡 组员:蒋小倩,程凤,吴相甫, 王阳阳,韩梓浩 指导教师;邵林 目录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目的??????????????????3

三、研究步骤??????????????????4 四、进行调查 问卷??????????????????5 五、得出结果: 1、感受??????????????????7 2、倡议书??????????????????9

研究背景 暑假里的一天,我上完了上午的辅导班后,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 进了旁边一家肯德基吃饭,准备下午的课。狭小的快餐厅里挤满了人,点餐柜台旁等待点餐的人排到了门口。 正当我急得直跺脚时,抬头瞥见对面装饰典雅的中式菜馆里却人 迹寥寥,冷冷清清,只有几位穿着讲究的人在推杯换盏。我不禁起了 疑问,同样是餐馆,同样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几乎一样的地点,为什 么大部分人们选择了洋快餐,而不去中式餐馆呢?

前不久,我和爸爸去一家中式餐馆吃饭,发现这里也有水果沙拉之类的西餐---- 纯正的中式餐馆越来越少了。点完菜后,我们便坐着等菜,等了好一会,几盘简单的菜才上来,而那道纯正的鲁菜五花酱 肉我们却等了近一个小时。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尽量不选 择中式餐馆。 但我仍不甘心,便针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上下延续了一百七八十万年之久,是唯一没有中断,环节完整,延续至今的饮食文化。中式餐饮种类繁多,著名的 有鲁菜,苏菜,粤菜,川菜等。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却对中国餐饮文化越来越陌生,到 中式餐馆吃饭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装饰典雅的中式餐馆因客人太少, 而不得不倒闭,被洋快餐取代。 我想通过这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饮食 文化,并弘扬这种文化。多去中式餐馆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 尽量少去洋快餐店。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湄公河行动》

符号学分析电影《湄公河行动》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符号的形式、隐喻与转喻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湄公河行动》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国家形象等方面,解析《湄公河行动》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关键词:符号学;电影;《湄公河行动》;象征意义;国家形象 一.引言 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电影符号具有一切符号所具有的作用,比如提示、传达、暗示、隐喻、象征、转折、逻辑转换等。相对于一般符号,电影符号更广,如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帮助推理完成;能够传达情意,隐喻事件的深层含义,丰富电影的内涵。因为电影的符号特性,才让电影从复制现实转型到了反映现实,从杂耍转型到了艺术。帕索里尼曾在《诗的电影》中指出,?电影使用的是一种人人可懂的语言。所以它肯定是建立在一般人都能懂的符号基础上。电影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是一种‘现实符号学’,是可以用符号的方法解读的。? 符号学由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电影作为一门语言,有自己的表意手段,能够独立地传达信息。从表意功能上来看电影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和人类语言一样可以自如地用以表现和再现。基于电影语言的概念,研究者将电影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从而建立了电影符号学理论。1966年,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湄公河行动》是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的警匪动作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该片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这部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以宣扬正义、弘扬英雄主义、彰显爱国精神为叙事基调,同时利用商业片加主旋律的方式,以打造影视精品为追求目标的影片,成为近些年来少有的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的一部优秀公安影视作品。 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复习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论文题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目: 授课老 师: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摘要 Abstract 关键字 一、前言 二、饮食文化 1、特点 1.1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1.2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1.3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宗教性 1.4 中国饮食文化的开放性 2、现状 3、快餐文化 4、发展趋势 5、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摘要: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发展离不开饮 食。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从商周开始,钟鸣鼎食,到满、清的满汉全席,每一样经典菜式,都是从生活中不断的研究而来。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长久发展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而如今步入二十一世纪,由于世界饮食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的快餐文化,使得我国的饮食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融合创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Abstract : Living in the world,just food and clothing the two things . Review of the 5000 years, all the development can not do without food. So in total all kinds of dazzling delicacy is born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last a long time . From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it’s luxurious, and every classic dishes are from life in the continuous research.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360 industry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while 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culture, in other word,it is a kind of "eat" culture.And now into twenty-first Centur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world's food culture, especially the western fast food culture, so that our country's food culture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onstantl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form food culture.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字:饮食文化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快餐文化融合与创新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把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的麦茨、意大利的艾柯和英国的沃伦等为著名的代表。它用结构语言的方法研究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认为电影本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电影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电影语言虽不同于一般语言,但同样是运用符号系统的。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70年代,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有重大影响。80年代开始,电影符号学在西方电影学界引起批评和争议。 [编辑] 符号符码编码 Sign Code Codification是电影符号学的核心概念。符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确定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符号以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为基础,所指是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能指是语言的形式载体。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涉及三项关系:表征体、表征对象和对表征的诠释。意大利学者艾柯强调符号意义的变动性,认为新的关系会构成新的符号。符号是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符号会有不同的理解。电影符号学依据符号的一般定义,力求证明影像的符号性,强调影像并非现实的摹写,而是与常规语言相似的约定性符号:有能指形式和所指含义。符号是影片的表意元素。富有表现力的符号性会使源于现实的影像产生丰富的内涵。影像符号包括空间性符号,如前景表现匪徒,后景处是吓得发抖的受害者;时间性符号,如匪徒和受害者的镜头切换为猛砍下来的刀;物象符号,如匪徒和受害者的脸、衣服。符码。传达一组信息时,不同符号系统的变换规则和保证参加交流过程的人能够理解的约定性规则。语言语法、莫尔斯电码、计算机编制程序的二进制数字系统等,都是符码。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认为,在人类生活中,符码的概念应当是广泛的。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他详细论证了食品、神话、时装、影像、文学作品的人物类型、叙事的人称与非人称等,都可构成符码。同一种符码具有系统性、同质性和连贯性。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因叙事的需要也有一系列符码,即支配电影表现手段的规律。作为信息的一部影片包含着多重符码:特性符码(电影专有的符码,如特技、快速剪辑、摄影机运动、镜头组接、镜头角度);泛符码(非电影特有的、社会文化中存在的符码,如政治、社会、商业和习俗方面的符码);共性符码(如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共有的手势动作、电影与照相共有的明暗对比和逆光、与绘画艺术共有的构图、色彩、线条和形态);次符码(如“分句法”是对所有影片都有效的约定规则,而“切”、“划”、“渐显渐隐”等范畴对于“分句法”而言就是次符码;支配某类型影片特有的表现手段的规律可视为次符码,表演也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表演和表现主义表演两种次符码)。一个场面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符码。电影的符码是图像性符码,由镜头内容本身构成,因此较少随意性。符码的蒙太奇并非电影所专有。蒙太奇的思维也存在于散文的叙事过程中。麦茨认为,观众是通过各种符码——电影的特有符码(视觉的和听觉的相似物、剪辑等)或非特有符码(例如语词语言符码和各种文化形式的符码),其中还包括各种次符码(例如,不寻常的画框安排和拍摄角度等)——来理解电影作品的。因此麦茨把电影作品的文本系统看成是各种符码相遇并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混合场所。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以电影影像语言的三层分节观点为基础,提出电影影像的形成及其表意的十种符码。(参见“电影符号学”)编码。按照符号系统组织信息,叫编码。电影符号学认为,创作一部影片就是一次编码的过程。电影符号学概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法国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电影研究的理论.电影符号学研究的首倡者是法国学者克利斯蒂安.麦茨.他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采用其研究方法考察电影,于1964年撰写出《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揭开了电影符号学研究的第一页.除麦茨之外,温别尔托.艾柯(意大利)、彼德.沃伦(英国)等人也是卓有建树的电影符号学家.他们有基本一致的电影观念,认为电影不是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电影艺术的创造性必然有可循的程式和常规;电影语言虽不能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本质相似;电影研究应当成为一门科学;语言学就是研究的科学工具;电影研究的系统论是整体决定局部;研究之中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并重;重点应放在电影的外延与叙事之上.在电影符号学基本观念的统摄之下,电影符号学家们又各有自己的分析系统.麦茨分析了影片的叙事结构,归纳出“大组合段”概念.艾柯提出了“三层分节说”和电影的“十大符号系统”;沃伦则将电影符号梳理为象形、指示和象征三个大类.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分析影片结构和电影类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研究的深入,电影符号学在70年代初又从静态封闭的结构分析转向了动态过程的考察并结合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指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于六十年代中叶诞生的一门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电影艺术的一门符号学新分支。它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 发展历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