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思源(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所长)

小学识字课本告诉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最新信息告诉我们,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之下,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遍体鳞伤,完好的肌肤所剩无几,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如果不奋起救治,国将不国!

一、灾难就在前头

我国的生态环境灾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沙漠可能吞没中国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条件,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现在我国从西北、华北北部到东北平原的西部,分布着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已是国土面积的1/4。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末每年扩大3460平方公里。绵延万里的沙漠正在向中华腹地进军,最近的沙漠距天安门仅70公里,以致一些人发出了迁都的呼声。

近几年来,我国对荒漠土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总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相当于丢失一个中等县。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研究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最近在对40年来中国681个气象站气象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后,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已成为新的风沙策源地。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已达到50多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二成,比上世纪70年代净增近4万平方公里,增长率超过8%。青海湖已在日渐浓缩,趋向干涸。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整个青海湖干涸,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和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大半个中国全变成沙漠就指日可待了。

2. 水资源缺乏且严重污染

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北方地区,其农业占全国的66%,而水资源供给的80%却在南方,主要在长江流域。中国的粮食生产严重依赖水资源,

大约80%的粮食产自水浇地。从1982年到2000年,黄河每年有2/3的时间干涸。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15%,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全国每年平均消失20个天然湖泊。建国以来,已有1000个湖泊干涸。

中国北方的蓄水层被消耗的速度要快于它能得到补给的速度。海河流域的水位线下降了50至90米,许多城市,如天津和济南发生了严重的地表沉降。中国水资源使用效率很低。有专家估计中国用来灌溉的水资源的60%由于种种原因而浪费掉了。中国也长期受到洪水的困扰。2003年7月的洪水影响了中国南方、

东部和中部的一亿人口。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森林的过度采伐加剧了洪水的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些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了30%。

据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

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污染率达到总水系面积的87%。

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河流,但如今仍是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10年前,淮河还生长着60多种鱼类资源,如今在当地却有句民谣:“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让人闻之莫不心酸。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饮水安全。国家水利部披露出一组令人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国情研究报告称:我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仅占10%,基本符合标准的占20%,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达70%。

3. 大气污染会杀人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

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

工业发展超过环境负荷,珠三角从机械污染、化学污染过渡到多种污染并存局面。世界发达国家完成这一污染过程花了200年,我们只花了30年。城市密集成群,减少了以前存在于城乡结合部的空气污染缓冲区,一方面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另一方面也把很多城市连成污染的整体。

大气污染引起的居民健康经济损失不容忽视。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

污染共造成35万多人死亡,约64万人因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住院,25.6万人

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国家环保专家进一步证实,“近年的数据与2004年大体相似”。

2007年7月17日公布了关于中国环境政策的报告书《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并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备忘录。报告认为,虽然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环境标准,更接近某些最贫穷的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之深重,可以概括为“经过多年累积,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影响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逼近环境安全的底线。”(2008年3月《绿叶》月刊第3期第71页)即:灾难就在前头。

环境问题在中国已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随着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问题正在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演化为有损社会和谐的社会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环境污染在中国造成的危害过大,很可能全面颠覆中国多年改革获得的小康成果,而成为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政治问题。

二、软约束难治硬污染

自有环境污染以来就有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也并非没有一点成就,但生态环境形势整体上却在恶化,每况愈下。生态保护的速度与生态破坏的速度之比,犹如龟兔赛跑。原因何在?说透了,就是我们抓生态环境保护的这一手很软,谓之“软约束”;而人家搞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那一手却很硬。软约束碰上了硬污染,哪有不败之理?

“软约束”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 行政处罚上限太低

当前我国环保立法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法律上设定的行政处罚上限太低,致使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

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环境违法的平均罚款不及治理成本的l0%,不及危害代价的20%。一个每天排放5000—6000吨废水的中小型企业,按照每吨水处理费用2元的标准计算,一年就需花费污水处理费300多万元,而有的大型企业治污设施每天运行费用就在10万元左右,一年则高达3000多万元。对污染大户来说,闲置污染防治设施一天就可以节省几万甚至十多万元。据报道,前不久广州的一次强制查封排污企业的过程遭到违法者的抵触,一家工厂负责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宁可继续生产也不愿治污,大不了继续受罚,反正环保罚款的钱远远不如停业整顿的损失和环保设备的购置维护费多。”

2007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案后,国家环保总局对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处以100万元的行政罚款,并没有要求公司承担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责任。而国家却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对松花江水质实施实时监测、消除污染对流域的影响。

2. 一事不再罚原则造成违法漏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事不再罚款原则”。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环保部门发现企业违法,依法给予

了责令改正和罚款处罚,但几天后或者一个月后再去检查,该企业丝毫未改,照样违法。如果环保部门再给予处罚,该企业就认为环保部门违反了一事不再罚款的原则,诉讼到法院,法院也往往支持企业。这样,环保部门对企业处罚一次以后,就不敢再进行第二次处罚。

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很少对罚款的次数及上限作出明确规定,而是依据污染环境所造成的实际经济和社会损失,测算出具体的处罚额度,此举意在增加违法者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从而提高威慑力,迫使公民和企业严格遵守法律。

比如,美国根据《综合犯罪控制法》起草的《判决指南》规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有毒废物处置等7个方面的环境犯罪的等级及其刑事责任,可以处以每天2.5万美元(后又改为2.75万美元)的罚金,这种罚金根据违法天数而定,并没有最高限制。除了罚款还有更严厉的监禁处罚,最高是违法一天判一年监禁,对再犯者还将加重处罚。这一规定在现实中得到严格执行:美国最大的煤炭电力公司——美国电力公司,由于发电燃烧煤炭排放的废气长期以来制造环境污染,被告上法庭,被判支付高达46亿美元罚款。(2007年12期《上海经济》第44页)

面对如此天文数字般的违法成本,哪怕是实力强大无比的大企业,也都会胆战心惊,这就是巨额惩罚的威慑力量。

3. 限改令变成“保护令”

据《新京报》2007年6月26日报道:长江荆州段多家造纸企业长期违法将生产废水直排长江,严重威胁下游取用水安全。今年3月,荆州市要求这些企业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将被强制关停。然而,“限改令”发出后,这些企业利用“限改令”大限之前的时间抓紧生产公开排污。一名纸厂老板直言,出台“限改令”其实还不错,起码这一两年生产排污没人干扰。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检察局长陆新元也表示,目前一些地区对污染事件处理过轻、过慢,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瓶颈。

4.一些地方政府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所谓的“挂牌保护”

确立“挂牌保护”制度,本是地方政府出于治理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考虑而采取的一种行政保护。但地方政府的“好心”并没有被企业“领情”,一些企业想的却是借这块“金”字招牌,从事违法活动,赚取非法利润。地方政府的“挂牌保护”实际上成了企业违法的“保护伞”。

河南新安县洛新经济工业开发区的1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园区生产生活废水多年来直接排入黄河支流涧河。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调查,新安县政府2002年以来多次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管理,进区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拒绝环保部门的监管。

5 .司法部门阻挠司法服务

2004年2月11日到3月2日,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化公司)违规技改,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进入沱江。废水先污染了沱江下游的资阳、简阳、内江等地后流入长江,造成近百万群众饮用水暂停供应、工厂暂时停产、电站水库被迫放水、农作物大量受损、鱼类大量死亡的严重后果。据核查认定,沱江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为2.19亿元人民币,生态环境恢复需5年时间。据2004年9月24日《天府早报》报道,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资阳市雁江区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办理涉及沱江特大污染事故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区司发[2004]19号)。通知要求:区内“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不应

受理涉及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索赔一方的委托代理;推辞不了的委托代理,只能代理其非诉讼活动,不准收取代理费。”这一官方文件公然非法取消了司法服务机构的正常工作,间接侵犯了受害者的环境诉讼权,保护污染制造者逃避经济赔偿责任,引起了四川省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的纷纷质疑。

三、制度变革救河山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低效率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制度变革,才能救我河山。在此,我提出4点意见:

1. 决不允许吃污染饭

从国家环保总局到地方各级环保局,作为政府部门,理应“吃财政饭”,由财政拨给经费。但是现在的离奇景象是,环保部门大部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要靠“自筹”。2007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据安徽省灵璧县环保局纪检组长刘团结介绍,现在环保局有干部职工94人,其中公务员编制的有8人,他们的工资由县财政全额发放;财政差额拨款的有13人,他们的工资县财政发70%,另外30%由环保局自己解决;剩下的73人都在环境监察大队,他们的工资全部要靠环保局自己解决。

环保局自己如何解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环保局就靠征收排污费了。灵璧县环保局的有关人员介绍,环保局去年收上来的排污费为99万元,这些钱25%上缴省、中央财政;40%由市、县调控统一安排使用;剩下35%归县环保

局支配,环保局基本上把这35%的排污费用于发工资。于是乎,环境监察大队

的很多人整天在外面收取排污费,以便给自己发工资。征收排污费,或曰“创收”,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工作。

接下来,问题就麻烦了。如果各排污单位经过整改、污水都作了有效处理,不再排污了,那环保局就收不到“排污费”,就没有钱给大部分干部职工发工资。为了保护“财源”,就只好保留一部分污染源,以便于“污染饭”可以持续地吃下去。只有污染源长盛不衰,环保局才能香火不断,所谓“治污”无非是演戏而已。不过也有人说,环保部门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即使100%到位,在现行政

治体制下,也不能杜绝用环保监控权作钱权交易以及滥用职权。如华北某省调查发现,有56个市、县环保部门将国拨污染治理资金3457万元挪用于本部门的经费支出,占财政拨付环保部门污染治理资金总额的50%。

问题看清楚了,要解决并不难。关键在于这里需要触动财政制度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及选举制度的改革。

2. 公众参与要制度化

公众是环境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就来自于公众。我国环境保护多年来效率不高,后果严重,与公众参与权利得不到保障有关。

报载位于贵州省铜仁市龙田村的泰源铁合金厂污染严重,为了降低成本,生产时经常不开治污设备,任由污染物向周围大量排放。村民多次抗议无果而断水源,迫使该厂停产。结果是反污染的四位英勇村民杨光均、杨光华、杨国平、罗来富居然被市公安局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事拘留,并于2006年8月10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北京青年报2007年6月10日)。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在其宪法中明文规定了保护公民的健康权。而健康权离不开环境权。环境权是公民要求其所置环境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权利。

单个公民以散兵游勇的方式行使环境权、参与环保工作,自然势单力薄。如果形成合法的民间团体(NGO)开展工作,效果就大不一样。国务院2006年4

月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号召“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近年来逐渐走上社会前台,日趋活跃。中国NGO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社会团体由1978年以前的6000多个猛增到2001年底的13万个,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环保组织。民间环保组织的规模日益庞大,其组织性、科学性也不断完善。中国民间环保意识的觉醒,正是从零星的个人自发举动,演变为集体性的家园维护行为。而公益诉讼等一系列法规的逐步健全,也使民间的环保意识与行为,逐步获得法律支撑,形成法律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3. 信息公开化要落实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环境信息要公开化。其实这也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普遍原则。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当然包括知情权。宪法同一条还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不知情,如何管理?不知情,如何评价委托管理者即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

在环保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立足于“家丑不可外扬”,本能地捂盖子,还美其名曰“污染的信息不能随便传播,以免公众恐慌”。以至于2007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在长达8天的时间里,地方政府都没有向社会公布真相。后来在记者的追问之下,一位堂堂的省长居然自我解嘲说是“善意的谎言”。国家的主人可不希望公仆来这种“善意”!

促使政府切实执行信息公开条例的真正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每个公民、NGO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包括对违背信息公开条例的机构和官员进行揭发、批评和追究。姑息,就会惯坏了我们的公仆!

4. 加快林业私有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众所周知,森林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长城。森林可以涵养水土、调节气候并在光合作用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因此,积极植树造林、切实保护森林、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并不仅仅关系林业工作,而且关系人类生态环境的全局。

我国森林覆盖率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幅下降、损失惊人、后果惨重。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集体林业产权归属不清、权利责任不明、利益分配失调。在那种情况下,广大林农的思想是“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管林”,林农没有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法分子对于形同“无主”的集体山林进行乱砍滥伐倒是肆无忌惮。历史已经沉痛地宣告:这种荒唐的“集体所有、人人没有”的林业体制,使中国林业生产力受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

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森林面积只剩下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

全国各地的林农们有着共同的改革需求:希望产权到手,盼望林地回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数浙江分田最快、最坚决、最彻底;同时,浙江还坚决、彻底地分山林。浙江分山林,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一步到位,老爷子置下的林产,儿孙可以继承。如此情势,谁家还上山去乱砍滥伐——森林覆盖率咋不会年年新增呢?上世纪80年代分山林前,浙江森林覆盖率排国内倒数几位,短短20多年时间浙江全省披绿,中国统计信息网统计显示2000年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4.6%,2006年高达60.5%,2008年已达62.9%,一切能种树的地方皆为绿色覆盖。

实践再次证明:必须让耕者有其山,还山于民、还林于民。惟有实行林权改革,林业才有希望。

以浙江为榜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江西也拉开了帷幕。2004年9月试点,2005年4月全省全面铺开。2006年6月,全省转入配套改革阶段。截至2006年底,全省林地总面积的85%以上已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其中分山到户率达到80%以上。以前全家年收入不过几千元的林农,而今收入翻了几番,农民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山区农民正在实现“由绿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林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森林覆盖率达60.05%,由于产权明晰,人心稳定,林区秩序井然,全省没有出现一起群体性乱砍滥伐事件。

中国林业私有化改革的成功开展,不仅救了25亿亩林地,救了数亿林农,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能挽救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目前我国水处理设备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水处理设备行业现状分析 2011年04月15日上海研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国水处理设备行业的发展是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国产水处理设备的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产品的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都很低,定型产品较少。进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水处理专用设备和与之配套的通用设备的生产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水处理设备分类 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构筑物、机械设备和电气、自控设备等。按行业惯例,水处理设备主要分为通用机械设备和专用机械设备。 通用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水处理用风机、水处理用阀门、水处理用水泵等;专用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拦污设备,排泥排砂机械设备,污泥处理设备,沼气利用设备和加药、消毒设备等。随着中水回用的推广,膜技术、膜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渗析、反渗透膜及相关机械装置的发展迫在眉捷;污泥后处置是未来几年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其中输送、翻转、干燥、除臭机械及装置是开发的重点。 按行业标准HJ/T11-1996《环境保护设备分类与命名》,水处理设备可分为物理法处理设备、化学法处理设备、物理化学法处理设备、生物法处理设备和组合式水处理设备,其中每一大类中还细分为很多小类。 目前的市场状况 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其中,水污染治理是投资的重中之重,约需资金6400亿元;大气污染治理约需资金6000亿元;固体废物治理约需资金2100亿元;核安全与放射性废物治理约需资金150亿元;农村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约需资金300亿元;环保能力建设约需资金350亿元。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截至2008年10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459座,日处理能力8553万吨。2008年1月~12月我国环境保护设备共生产11.79万套,同比增长26.28%,但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降3.63个百分点。其中,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共生产10230套,同比减少1.16%,比2007年同期增幅减少5.6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水处理设备市场广阔。 生产企业分布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用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有40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大约占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70%左右,大型骨干企业也多集中于此,如无锡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泉溪环保有限公司等。 产品的质量状况 由于专用水处理设备产品的特殊性,大部分企业都是以销定产,生产不连续、一致性差,而且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标准滞后,造成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有些小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产业化,如节能领域的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环保领域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等技术。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达1.3万亿美元/年,12年后将翻一番。英国政府认为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3万亿英镑/年(约占全球GDP的8%)。 三是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陆续出台了推进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标准体系逐步颁布实施。关于节能环保的一批国家和地方标准陆续制定、修订出台,对规范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成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热点。各主要国家对华合作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重要内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团体各相关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活跃。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国家战略给予宏观指导。节能环保尚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予以清晰界定和统筹考虑。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务行业没有对外资设立准入标准,导致国内市场面临被跨国公司瓜分的风险。目前,外资水务企业已占有国内一线城市20%的份额,他们在高价收购水厂后,不断要求提高水价,直接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 二是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由于没有国家战略指导,各政府部门、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行业运行现状 在政策不断加码的形势下,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难得发展良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和相关行业排放标准不断加严,环保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一、行业供给: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在环保设备方面,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和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领域达到相当的规模和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投资较为集中;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投资前景也较为广阔。 最近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需的扩大给环保设备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环境矛盾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当下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将主要集中在空气污染整治、低排放、绿色节能领域等,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2017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总产量37.57万台,较2016年增长3.5%,增速与2016年相比降低33.08个百分点,三年来,首次下滑。 表12013年-2017年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二、行业经营情况 (一)规模情况 根据纳入统计口径的1681家规模以上环保装备企业统计,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680亿元,同比增长在9.6%左右,据此推算,2017年全行业年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环保装备产业的技术也不断进步,突出表现为进口替代效果明显,自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发展前景日趋明朗。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大力支持及环保投资的日益增长下,我国环保设备行业规模将继续扩大,市场空间持续扩容,预计到2023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产值将有望超过9500亿元。 图12018-2023年环保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二)效益情况 2016年环保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了3327.04亿元,相比上年增长3.28%。另外,从2011年到2016年,环保设备行业利润总额从1087.69亿元增长到2392.81亿元,且仅有2015年出现下滑,其余年份均实现同比增长,反映出行业良好的经营态势。预计2017年,环保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432.56亿元,利润总额为2552.10亿元。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国际商报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1077字) 【副标题】一丁 【正文】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五”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4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4%。其中环保产品500亿元,环境服务5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400亿元。 “十五”后,我国环保产业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其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其中环保产品的总产值达到800亿元,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根据我国“九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从解决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今后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城市污水治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及各类监测设备,及其相应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环保服务市场和环保资本市场。 水污染治理方面,急需草浆造纸黑液全套治理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 空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大型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和中小型工业锅炉简易实用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袋式除尘和静电除尘高新技术、汽车机内净化及尾气净化的有效处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城市垃圾需要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固体废弃物需要资源综合利用和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施。 在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需要生态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环保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环境监测仪器。将开发各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及数据传输系统,大的烟尘、烟气排放口,污水处理出水口和重要水质监测断面实现在线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通讯网络等。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之一的环保设备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本文介绍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环保设备产业合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瞩目的几大问题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资源的过渡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经严重阻碍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政策趋势。所谓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科研设计、产品生产、经营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服务、建设工程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分为三个方面: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环保设备产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子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环保设备产业现状 (一)我国环保事业现状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2009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2009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2009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2009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2009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2009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2009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2009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2009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2009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2009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2009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2009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2009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2009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2009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2009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2009年提高9.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事业正稳步向前发展,但是环保形式依然严峻,环保事业的发展需求依然迫切。 (二)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计划达到14000亿元,在我国的环保投资中,环保机械占据着重要地位,环保机械制造业未来空间广阔。根据我国环保机械设备“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环保设备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以上,2020年要达到2400亿元。2011年我国环保机械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为12%-16%,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及环保机械“十一五”规划相比,增速虽不快,但在未来两年里提升空间却很大。 2011年10月,我国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近期公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环保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595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b9561263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595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b95612639.html,/R_QiTaHangYe/53/HuanBaoSheBeiShiChangXuQiuFenXiY uFaZhanQuSh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我国环保设备领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企业结构分散,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不高,企业产品中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仍然较少。另外具体到上市公司而言,涉及该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很少有在技术或市场规模上占据显著优 势的企业,行业代表度也很弱。不过国家正在运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发展行业发展,未来两年行业将加速发展,此次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就将给环保设备业带来巨 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对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对环保设备行业来讲,很明显将受益于此。环保产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产业,到2020年环保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保设备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 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 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环保设备行业中的翘楚。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所有工业的核心发展问题,虽然国内对于环保生产的关注和执行力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防止盲目扩 张之风盛行、杜绝重复建设、减少生产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依就是当下全局之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环境矛盾,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 境质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国家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将保持 高速发展态势,行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市场容量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一)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一) 摘要: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1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1.3.3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 据资料表明,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与对我国的建议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及对我国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及再制造。(一)节能产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2008年出台的《美国能效市场容量:展示节能的完整前景》报告称,到2030年,美国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个部分。 一是节能装备。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思源(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所长)小学识字课本告诉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最新信息告诉我们,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之下,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遍体鳞伤,完好的肌肤所剩无几,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如果不奋起救治,国将不国! 一、灾难就在前头 我国的生态环境灾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沙漠可能吞没中国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条件,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现在我国从西北、华北北部到东北平原的西部,分布着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已是国土面积的1/4。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末每年扩大3460平方公里。绵延万里的沙漠正在向中华腹地进军,最近的沙漠距天安门仅70公里,以致一些人发出了迁都的呼声。

近几年来,我国对荒漠土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总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相当于丢失一个中等县。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研究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最近在对40年来中国681个气象站气象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后,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已成为新的风沙策源地。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已达到50多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二成,比上世纪70年代净增近4万平方公里,增长率超过8%。青海湖已在日渐浓缩,趋向干涸。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整个青海湖干涸,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和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大半个中国全变成沙漠就指日可待了。 2. 水资源缺乏且严重污染 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北方地区,其农业占全国的66%,而水资源供给的80%却在南方,主要在长江流域。中国的粮食生产严重依赖水资源,大约80%的粮食产自水浇地。从1982年到2000年,黄河每年有2/3的时间干涸。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15%,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全国每年平均消失20个天然湖泊。建国以来,已有1000个湖泊干涸。 中国北方的蓄水层被消耗的速度要快于它能得到补给的速度。海河流域的水位线下降了50至90米,许多城市,如天津和济南发生了严重的地表沉降。中国水资源使用效率很低。有专家估计中国用来灌溉的水资源的60%由于种种原因而浪费掉了。中国也长期受到洪水的困扰。2003年7月的洪水影响了中国南方、

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展望及建议

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展望及建议 2018年前后,中国环保产业大面积遭遇了投融资困境。分析当前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事业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18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事业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整体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出发,结合金融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内生逻辑,依托具体的客观情况进行系统研判。 内外因素造成2018环保产业投融资困境 在发展需求旺盛,政策空间和利好不断的客观条件下,2018年中国环保产业仍然遭遇了严重的投融资困境,其中包括债务问题严重、融资渠道萎缩、资金成本急升、信用风险剧增等困境。综合来看,2018年环保产业投融资困境的出现源于多重因素。 从2017年末开始,我国金融“去杠杆”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资管新规”和PPP清库等工作的实施,环保产业中此前由于早期大幅扩张导致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升高。与此同时,一些环保企业由于资金空转抬高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杠杆无序扩张,刚性兑付等问题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整体经营状况趋紧的情况下,部分环保企业的债务违约事件,对于资本市场信心造成了影响。2018年上半年间,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债务违约和东方园林发债失利等事件导致了资本市场信心的波动。与此同时,伴随着2018年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资本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减低,对于环保企业融资投放则更加紧缩。具体来看,2018年环保产业遭遇的投融资困境,主要源于和体现在长期积累的以下问题:股权质押风险高企;PPP项目慎贷甚至停贷;融资成本和期限错配问题严重;融资两极分化,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等。此外,如环保产业价税政策执行慢或执行不到位,地方政府的不科学执法等问题也对环保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对于未来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的展望和建议 (一)宏观政策环境长期利好,针对环保产业投融资政策目标更加清晰 从整体宏观政策的形势观察,环保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护体,将在未来长期发挥重要作用。预计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针对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仍将不断释放,针对环保产业投融资的总量仍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到,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越 来越重要,不仅要求其自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还肩负供给侧改革的红线作用,对其它产业进行调控。 经过十二五的治理,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均实现了持续下降,完 成了十二五的减排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成果。2015 年:1)COD 的排放量为2224 万吨,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下降;2)氨氮的排放量为230 万吨,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下降;3)SO2 的排放量为1859 万吨,每年基本以4%左右的速度下降,而收关年2015 年下降速度高达5.84%;4)NOx 的排放量为1852 万吨,十二五刚开始治理,当前的下降速度还处于上升趋势,收关年2015 年下降速度高达10.89%。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量,呈 现上升趋势,2014 年达到9576 亿元;近年占GPD 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较2001 年提升约0.5 个百分点。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 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目标,十三五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远高于CDP 的增长目标,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城镇化的推进,为水务行业持续带来增量空间。1)我国城镇人口2015 年达到7.71 亿,近年城镇人口增速维持在3%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2015 年达到5.21 万平方公里,近年面积增速维持在4-5%。2)城市供水总量在2015 年达到561 亿立方米,同比增速为2.5%;县城的供水量达106.9 亿立方米,增速有所下降,仅为0.56%。3)城市供水管网长度在2015 年达到71.0 万公里,同比增速为4.87%;县城的供水管网长度为21.5 万公里,同比增速达5.39%;通过管网建设,

环保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5511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55111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我国环保设备领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企业结构分散,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不高,企业产品中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仍然较少。另外具体到上市公司而言,涉及该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很少有在技术或市场规模上占据显着优势的企业,行业代表度也很弱。不过国家正在运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发展行业发展,未来两年行业将加速发展,此次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就将给环保设备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对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对环保设备行业来讲,很明显将受益于此。环保产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产业,到2020年环保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保设备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环保设备行业中的翘楚。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所有工业的核心发展问题,虽然国内对于环保生产的关注和执行力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防止盲目扩张之风盛行、杜绝重复建设、减少生产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依就是当下全局之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环境矛盾,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国家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行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生态环保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资料

中国生态环保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中国生态环保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特殊要求另行约定 【报告格式】PDF版+WORD版+纸介版(限一份) 【售后服务】一年,目录范围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对生态环保产品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生态环保产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生态环保行业公开信息; ·生态环保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主要内容:生态环保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生产分析(生产总量、供需平衡等)、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产品价格分析、用户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行业渠道分析、行业赢利能力、行业成长性、行业偿债能力、行业营运能力、生态环保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子行业分析、区域市场分析、行业风险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相关的经营、投资建议等。 本报告分专业版(十六章)和资深版(二十一章),研究框架全面、严谨,分析内容客观、公正、系统,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生态环保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企业进行市场研究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