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6、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6、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6、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我和大家继续学习课文。读课题。生:花瓣飘香。师:从你们的读中,让老师闻到淡淡的花香,请大家再读一遍。生:花瓣飘香。师:打开书本,边听录音边看课文。学生听录音,看课文。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生:懂事。老师板书:小女孩懂事师:看来,这就是小女孩给我们初步的印象,这样看还仅仅不够,再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出来,可以放开声音来读书。学生开始读书划句子。老师行间巡视。师:划完了的同学,可以举手。师:请同学来说一说。好,你先说!生:妈妈生病了,……师:能大声的再读一遍吗?生:妈妈生病了,……师:画出这一句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妈妈生病了,……师:这句话讷讷个表现出小女孩懂事,还有呢?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师:画同样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刚才怎么不举手阿!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师:刚才还有几个小朋友,除了这些句子以外,还有一些表现了小女孩的懂事!生: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师:划这一句话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生: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先看一看,读一读。课件出示内容。师:谁愿意一个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生:她低下头,不好意思……摘了。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有一个疑问,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生1:爱护花。师:看这一朵花。(课件出示月季花)生2:这些花都很美。师:因为这么

美的花是留给大家的,所以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注意这句话最后的六个点,这是省略号,想一想,小女孩还会说些什么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生1:因为这些花都很美。生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是留给大家看的!师:课文中也有写花很美的句子,可以找一找。找到的可以举手!生1:花瓣像绒布一样……生2:这些带着露水的月季花……师:因为这些花很美,同学们再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读出花的美。学生读句子。师:请女同学读,可以做一做动作。生:女生读课文。师:男生也不甘示弱,来一次!生:男生读课文。师:通过读,知道女孩是一个爱花的女孩,这么美的花,她既然舍不得摘,为什么还要摘呢?摘花瓣也是破坏花的美呀!生:因为妈妈生病了。师:每一个同学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句话怎么读?学生自由读课文师:今天,我们发现谢子寅、这个姑娘发言比较积极……生:妈妈生病了……(读课文)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我发现你最后一句读得很好。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师:请坐,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请听课的老师听一听是男学生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生:男女生比赛读。师:不分上下!女生心细一些,更有味道一些。当女孩送花瓣给女孩时,躺在病床上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谁想起来了,这一次找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来说一说。生:谢谢孩子,你辛苦了!等我病好了,我就给你买一些好吃的给你!师:谢谢妈妈。生:孩子,谢谢你!天天送花瓣给我,从这些淡淡的花香中我能体会到你的孝心。师:妈妈,这是我应该做的! 2020-02-24

《花瓣飘香》阅读答案

《花瓣飘香》阅读答案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 给4、5、6、7自然段加上标点。(4分) (2) 按“摘花瓣”、“对话”、“送花”三个意思分段,用“||”标明。(6分) (3) 写出每一段的大意。(6分) 第一段:_写小姑娘摘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我和小姑娘对话中知道了摘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写我给小姑娘送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4分)答:“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写小姑娘为了不伤害花,只摘花瓣。“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为了让妈妈高兴,摘花瓣送给妈妈。

2019年开国大典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结合课文,训练学生适当加快阅读的速度。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课文要求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掌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并能够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分段,会列段落提纲。 2.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课文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 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 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 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 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出下列生字。 y2n hu@ q0ng z6 ni( zh1n 檐 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5.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 机立断、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19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 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 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 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 洗漱吱吱废墟坍塌 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 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

三年级语文: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 2、小姑娘是怎样摘花瓣的,为什么要给妈妈摘花瓣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画出写小女孩摘花瓣动作的词语。

2、交流:俯在、小心地摘、捧着 3、从小女孩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小女孩摘花时很小心,说明很爱花) 4、谁来扮演小姑娘,表演一下摘花的动作。 5、教师相机问学生:你为什么这么小心?为什么只摘一片花瓣阿姨? 6、谁能读好这段话? 7、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小姑娘爱花,为什么又要摘花呢?为什么又只摘一片花瓣呢?她摘花瓣有什么用呢?)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他很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⑴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⑶出示4—10自然段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花瓣飘香》教案

花瓣飘香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2.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中华小区北门东西马路两边绿化带中,种植着许多月季花,每到开花时节,那真是朵朵争艳,色彩纷呈。你能描述一下月季花的特点吗? (茎有刺,花有大红、粉红、近白色,季都开花,又叫月月红。) 是啊!月季花不但很美,而且花瓣还飘有幽幽的清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月季花的课文,叫《花瓣飘香》 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生词。 1.出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检查生子词语: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摘、舍、惹”后鼻音“捧、惶恐、懂、眶” 2.字形指导:“摘”字别写错。 3.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提出来师生互相释疑。(注意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9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 围绕“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引导学生质疑:她为什么摘花瓣?她是怎样摘的?她摘花瓣有什么用? 3.课文写小女孩几次摘花瓣?(2次)分别在哪些段落中?哪一次写得最详细? 4.我们现在可以先把这两次摘花瓣分别单列为一段,接下来看看剩下的自然段与这两段有无紧密

5.齐读剩下的自然段 6.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段落划分,师及时点拨指导。7、师归纳:我们按时间的不同把课文分为4段: 第一段(①):写“我”家门前开满月季花。 第二段(②):写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 第三段(③——⑩):写小女孩第二次摘花瓣,并且“我”搞清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小女孩给妈妈送花瓣的事感动了我。 四、熟读课文,初步体会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五、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懂事的小女孩,谁能说出她为什么懂事? 2.找读相关语句读一读。(第7、9自然段。)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学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两次写小女孩摘花瓣,其中第一次写得简略,第二次写得详细。我们先易后难,来看“第一次”。 ㈠指名读第二段。 1.画出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动作。(俯、双手捧着、穿过、跑远。)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说说理由。 2.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一段。 3.反馈对这些动词的理解。(结合课文插图作答。) 4.师:还有一词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小心”,你从这个词语中看出什么?(小女孩不是有意在搞破坏,说明她很细心。) 过渡:课文第一次写小女孩摘花瓣,用了很多动词修饰,我们从语词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对月季花瓣的喜爱,那么她摘花瓣做什么用呢?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 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 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 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

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 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

六年级语文:6、最后的姿势 教案(教案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6、最后的姿势教 案(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6、最后的姿势教案(教案文 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

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济宁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花瓣飘香》同步练习A卷

济宁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花瓣飘香》同步练习A卷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70分) 1. (8分)读拼音,写词语。 pòlièzīshìsuífēng tíng zh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ng fúhuā bàn lián peng wǔ d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9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伟大的________ 仔细地________ ________的英雄 美丽的________ 认真地________ ________的鱼儿 鲜艳的________ 飞快地________ ________的祖国 3. (12分)我会查字典。 4. (2分)选词填空 沉寂寂静 ①枪声打破了林中的________。 ②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________。 5. (5分)填写量词 一________蜘蛛一________大风一________网 一________抵抗一________败仗 6. (9分)照样子写词

①例:天(崩)地(裂) 天________地________天________地________天________地________ ②例:神清气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3分)写出反义词 堵塞—________ 挽留—________ 忙碌—________ 8. (6分)智慧巧链接 补全下列带有动物名称的词语。 九________一毛________飞蛋打________急跳墙 ________肠小道________到成功守株待________ 9. (10分)看拼音,写词语。 10. (14分) (2018二上·椒江期末) 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居________业________风________雨无________无________ 金光________名________古________ ________以为________ 名________大________ ________灯光 11. (6分) (2019三上·东源期末) 请把成语补充完整。 眉开________ 眉飞________ 眉清________ 心花________ 心事________ 心灰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开国大典》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

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

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后反思《最后的姿势》课后反思一 一直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删繁就简,直奔主题,突出重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做了不少尝试,我希望能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学习,去阅读、在教学《最后的姿势》时,我细心地读了文本,依照我自己的理解,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正确的人一辈子价值观应该是什么;告诉我们“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一姿势诠释了人性美,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因此我选了“人一辈子的价值”、“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两个支点进行教学。 支点一:“人一辈子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全篇课文的教学我都围着这一支点进行,在让学生读了这一段话之后,我就说到:“多么崇高的人一辈子价值观呀,谭老师只是说的好听依然确实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现这崇高的人一辈子价值观。请您认真读课文找出依据。”学生找出:他意识到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伙儿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我引导学生理解:好一个来不及,他来不及想什么?(来不及想自己,来不及想心爱的小女儿,来不及想七十一岁的老母亲……可他却来得及想谁?他的心中装的是谁?)”引读,这就是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当学生找出句子“老师马上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马上、拉、撑、护”。 :从马上能够看出谭老师救学生是没有丝毫犹豫的,要是犹豫了会如何样?让学生想像之后指导朗读。朗读好了之后我又适时引读:“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行为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人一辈子价值是什么?生——‘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 为国家着想……’” 支点二:“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支点串起了八到十二自然段的教学。在学生找出大伙儿对谭老师的评价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体会朗读,留给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心中的,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老师留给学生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老师留给这位老师最后的姿势仍然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呀,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也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从而又引导学生朗读,这就是他的人一辈子价值,在谭老师眼里,人一辈子的价值是什么?生答:“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从而把整篇文章融为一体、教学中我注重了朗读的指导,适时到位的评价、如:环境描写的句子我没有进行繁琐的理解,而是直截了当进行朗读指导,“天空阴沉沉的"我指导“能够用低沉的声音读出天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华圻小学胡云娟 【设计意图】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挖掘文本的情感,设计若干相互间呈递进关系的板快,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充分体悟文本情感的同时,探究其表现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把握方法,形成技能,以达到“情知互动”的和谐境界。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品位语言,推敲句意,激发思维,学会读书。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对话的几种不同形式。 一、引入情境,复习铺垫 1、老师深情地谈话: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春天里,百花齐放,万木争荣。有一种花最鲜艳,那就是红艳艳的月季花。(出示课件)有一片花瓣最美丽,它不但颜色鲜艳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这片小小的花瓣的背后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瓣飘香》。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瓣) 3、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她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上,我们要通过细细地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 4、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包括五个动词和形容花瓣的词句,这个环节意在帮助孩子巩固积累以及运用词语,也是落实课标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要求。) 二、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提出疑问:随便摘别人家的花瓣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可作者为什么还说小女孩懂事呢?出示话题: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阅读课文三至十自然段在书上用“------”划出有关句子。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a.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b.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佳路径》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佳路径》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3分) 1. (2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 ②改成设问句: ________ 2. (8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料理________ 启发________ 担心________ 焦躁________ 精心________ 绵延________ 思绪________ 立即________ 3.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斯________稿________滨________拐________踩________ 欺________搞________宾________别________彩________ 4. (3分)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意思相反的词 温暖________ A.轻巧 沉重________ B.寒冷 宽容________ C.计较

5. (4分)形近字组词。 稿________ 踩________ 镐________ 采________ 6. (8分)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攻克(难题) 清理________ 选择________ 设计________ 掌握________ 开辟________ 铺设________ 讲述________ 照料________ 7. (5分)扩句。 ①他从事建筑。 ②心里焦躁。 8. (5分)用下了词语说一段话,词语顺序可调换。 好奇好处奇怪刨根问底 9. (4分)给加线的字注音。 催促绵延启发思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他马上给施工部发了封电报。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 11.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15课补充习题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花瓣飘香 二,选字填空。 1,辫瓣辨辩 2,盘盆 三,将正确的词语填入括号。 1,惶恐 2,惊恐 四,填空。 1,俯摘捧穿跑 2,摘合看 五,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一)1,好奇伤心好奇 2,懂事的 (二)1,小女孩,小女孩很懂事,我的母亲,我被小女孩感到了。2,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会说些什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菩萨兵》 一、选择读音。 3题全是先选1再选2 二、选择语气。 1C 2A 3B 三、读句子,填空。 1、结果种子选第一个,其余选第二个。 红军播下的种子,对藏民的爱。 2、反动军队,来糟蹋他们的。 3、善良的人。感激 四、阅读完成练习。 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肯定受不了。 2、担心,在山里受不了,赶不上。非常关心藏民。 1、悄悄干干净净平平展展感激 2、红军帮助他们春耕。 五、编写故事提纲。 1、又有军队,躲进山里。 急坏了 2、去找藏胞 3、想帮助他们把地抢种上 4、帮助藏胞春耕 5、回来了,流下感激的泪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李广射虎》 一、选择读音。 第一行选第一个,第二行选第2个。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搜寻寻找查寻 2、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三、用表示声音的词语。 1、呼呼 2、汪汪 3、沙沙 4、哗哗 四、默写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唐卢纶 2、李广西汉 3、平明,没在 4、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 神勇无比,臂力惊人。 五、阅读,完成练习。 1、朦胧拈弓搭箭选第一个,其余选第二个。 2、李广射虎的情况。时间 3、 1,2句话画横线。最后一句话画浪线。 4、警惕,搜寻,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 1、寡不敌众,闻名于世 2、第3句话 3、最后一句。

《开国大典》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 本文是关于《开国大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学习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开国大典盛况,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加深对含义较深句子的理解。 2.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

当时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观看一分钟左右的影片)(二)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擎(qíng)钮(nǐu)瞻(zhān) 聂(niè)党(dǎng) (三)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四)再次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 学生讨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an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 会场1——4段 典礼5——10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1.用“”画出描写地震来临场面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摇晃”一词反复出现了_______次,说明地震来临时场面的紧张。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表示地震来得突然,情况万分危急,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谭老师临危不惧和以学生安危为重(临危不乱及对学生的责任心和关爱)。 3.体会画横线的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在括号

里填上相应的序号,再按要求填空。 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表示内容的省略;③表示说话的中断。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我们可以体会到谭千秋老师在危险来临时沉着指挥,临危不乱,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体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大爱无私。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点明课文中心的作用。 3.为什么说这个姿势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答:这个姿势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他用这个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大爱无私,这样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

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位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花瓣飘香_2

花瓣飘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生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接下去学习。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后想想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再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学习第2段。 1、指名读,出示第2自然段,齐读。 2、请个同学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其他同学来当导

演,指导好这位演员把这一片断演好。现在请导演们再读读剧本,琢磨一下该注意哪些细节,提醒一下我们的演员。 3、“导演”提醒细节并说明理由:俯在、小心地摘(摘花瓣时动作要轻)、双手捧着(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飞快地 4、表演摘花的情形。 5、学生评价。 6、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7、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3-5段。 1、指名读,出示句子,齐读。 2、指名读。老师也来读一下,(师读)这样说可以吗?为什么? 3、小女孩是怎样说这句话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 4、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指读。 5、小女孩的回答不太完整,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6、小女孩想摘花却又舍不得,于是只摘了一片花瓣,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懂事)再读小女孩的话。

《开国大典》教案优质课完美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七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qínɡ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丰市第八小学曹亚斌 【教材简解】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位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不仅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还为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感人的文本素材。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最后的姿势”中包涵的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材文本所进行的对话交流,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交往、互动、合作。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情感。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人物。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请观看《千秋心千秋爱——记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干部谭千秋》片段 https://www.doczj.com/doc/b05600749.html,/programs/view/Nl9nrnAW7sE/ 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课文中几次出现?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谭老师遇难时护住学生的经过?(2~7自然段) 3、过渡: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走近人物。课堂上的视频引入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 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2、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选择的?(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1)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