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2007年7月

第16卷 第4期

东北亚论坛

Northeast A sia Foru m

Jul.,2007

Vol116 No14中国新能源安全观

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马延琛A 吴兆雪B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摘 要]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各国各地区互联互动的日益加深,全球能源安全出现了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中国政府在对全球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为核心的新能源安全观,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进行了不懈努力。

[关键词]新能源安全观;全球能源安全;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7)04-0018-(05) [收稿日期]2007-01-10

[作者简介]马延琛(1984-),男,安徽霍邱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吴兆雪(1948-),男,安徽歙县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能源安全问题凸显。能源安全受到了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市场动荡不安、能源的地缘争夺激烈以及能源的使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对此,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能源消费大国,纷纷加速调整各自的能源安全观念、制定新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政府在对全球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为核心的新能源安全观,全面阐述了新能源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并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责任感积极践行这一新能源安全观,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新世纪的能源安全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能源安全,不仅关系各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还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一战时期,为确保战时的石油供应,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就在英国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皇家石油供应委员会。此外,对石油的禁运和对油轮的袭击也是一战时的有效使用手段。[1]在二战时期,能源更是跃升为影响战局发展、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不过,那时的能源安全更多地体现为军事安全,而以保障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能源稳定供应为核心的能源安全问题则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出现的。[2] 1974年,主要由西方工业化国家成立的国际能源署(I EA)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能源供应安全一时成为西方国家能源政策的核心。此后的20多年里,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供大于求,油价长期低位运行,在能源供应稳定的条件下,世界经济快速增长。而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油价的持续攀升及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等,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升温,并呈现出新特征,面临新挑

8

1

战。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油价的大幅波动威胁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国际能源市场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之势,国际油价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晴雨表理所当然地成为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所共同关注的焦点。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发达国家采取了强化能源管理、抑制能源消费增速、大力节能增效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使国际石油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维持了原油的稳定低价供应。200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扬,到2006年8月7日,伦敦洲际交易所布兰特(I CE B rent)原油期货价格蹿升至每桶78.30美元的历史新高,尽管此后油价起落频繁,但始终保持在约每桶60美元的高位。上述国际油价长期持续高位的成因主要有: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与强劲增长,促使国际市场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而同期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趋势却缓慢;石油生产国和石油产地的政局不稳、局部战乱,或爆发战争和民族、宗教冲突,或出现恐怖袭击以及伊核危机的升级等政治、军事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油价上升的重要原因;此外,投机基金的炒作也助长了油价的升势。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恢复到过去长期持续低位的运行已无可能。当前,国际油价的高位震荡已经威胁到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危及全球能源安全,并进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

其二,能源主产地和能源通道安全问题凸显。世界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蕴藏的地域分布严重失衡。以石油为例,截止到2005年底,中东、北非及前苏联地区已经探明的合计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7.3%,而消费量最大的亚太、北美地区却分别只占了3.4%和5.0%。石油资源稀缺的不可再生性及其所具有的战略属性决定了上述地理分布与消费格局的不均衡往往会引发地缘政治形势的动荡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中东作为全球石油最为富集区,历史上围绕该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过,从历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到新世纪之初的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其背后都潜藏着能源资源的争夺与博弈的因素。近年来,随着中亚、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大国也对该地区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展开了国际间的竞争与争夺。在能源主产地安全倍受瞩目的同时,能源通道安全问题也日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世界能源贸易额快速增长、国际油气资源的运输量大大增加、能源供应链逐渐延长的同时,国际能源通道的安全问题也显现出来。无论是石油运输航线、运输通道,还是油气管道等都有受到诸如战争、地区冲突、恐怖活动以及国际政治与竞争风险的威胁。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某些大国为确保本国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以其强大实力,采取各种手段极力争夺能源通道,这必将会进一步造成国际能源不安全的局面。能源主产地与能源通道安全的问题已成为全球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其三,能源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各国更多的还是关注能源供应安全的话,那么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能源的使用安全也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国际社会开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更多地关注主要由能源使用所造成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统计,

变暖要负70%的责任,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则是由于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所致。[5]预计,今后由于能源消耗量的递增,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03年的25028百万公吨增加到2015年的33663百万公吨和2030年的43676百万公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必然会给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影响。虽然1997年国际社会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然而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依旧呈递增之势。更糟糕的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美国,却于2001年退出该议定书,至今拒不批准,美国的退出对国际社会为实现既定减排目标的努力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当今,以煤炭、石油等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消费占去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近87.7%,如果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优化提高、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增加,那么将会给全球环境及气候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确保能源的使用安全就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

二、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新思路:中国新能源安全观的提出及其深刻内涵

“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7]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世界能源市场的跌宕起伏、对能源主产地和能源通道的战略竞争以及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能源安全问题已经给世界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解决当今面临的全球能源安

9

1

全问题,中国政府在对全球能源安全形势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倡导了新的能源安全观念,这一新能源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关切和责任,也为人类实现国际能源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的正式提出是在2006年夏天召开的八国峰会上。7月17日,八国集团(G8)同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墨西哥、刚果(布)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会上胡锦涛主席在发表的书面讲话中呼吁道:“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7]并对新能源安全观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此后,在多边及双边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又多次倡导并阐述了中国新能源安全观。

(一)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主张互利合作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快速推进、各国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呈现出能源安全威胁多元化、安全领域扩大化、安全范围延展化的趋势。能源安全威胁除了需求剧增、供应紧张外,还面临油价飙升、环境污染、地缘政治形势不稳等挑战;安全领域不仅限于石油,还包括天然气、煤炭、核能等领域的安全;安全范围不只涉及能源的供应、运输,还延伸至全球能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如开采、通道、炼油厂等。可见,能源安全越愈复杂化、综合化和全球化。在此背景下,能源生产国与能源消费国的利益已被捆绑,一国的能源安全与他国的能源安全以及全球能源的系统安全紧密相连,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更毋宁说全球能源安全了。中国新能源安全观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某些大国所采取的以垄断和霸权为核心、以维护本国能源安全为目的的旧能源安全观念,而是要在从能源开发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加强能源出口国、中转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确保全球能源安全。具体地说就是: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国际能源市场监测和应急机制,促进油气资源开发以增加供给,实现能源供应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在能源需求和供给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国际能源供应及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

(二)重视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实现多元发展

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环境安全息息相关。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业能源生产及持续增长的化石能源消费,给人类带来了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出现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反过来,环境问题也成为未来国际能源供应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和能源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能源供应保障的安全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国际能源安全面临的环境约束与挑战将越来越严峻。因此,“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多元发展,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7]为此,中国新能源安全观倡导:国际社会应该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支持和促进各国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在清洁煤技术等高效利用化石燃料方面,国际社会应该积极开展合作,推动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重大能源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另外,我们还要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上述众领域的合作,处理好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先进技术推广等问题,力争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

(三)在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上,强调协同保障

“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7]和平、发展、合作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然而当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并未得到有效维护,国际安全形势仍不乐观,尤其是能源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众所周知,中东、中亚及里海地区等作为世界油气资源的重要储藏地和生产国,一直以来都处于各大国竞相争夺能源资源的前沿。能源资源的争夺与博弈导致了相关能源生产国之间、消费国之间及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引发了地区战争与局部冲突。而能源产地的动荡不安又会直接威胁到全球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进而危及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各国的共同发展大业。为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呼吁:“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能源生产国特别是中东等产油地区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避免地缘政治纷争干扰全球能源供应。”[7]为此,各国应抛弃以传统现实主义的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的观念,不着眼于对现有能源市场的分割和对既得利益的维护上,不把能源问题政治化,更不能动辄诉诸武力,而是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念,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加强合作、协同保障以有效维护能源产地和能源通道的安全。

2

三、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而不懈努力

中国政府以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高度责任感提出、倡导了中国新能源安全观,这一崭新的能源安全观念“跳出了纯技术观点、学究式的供求关系分析和‘大国博弈’的老套路,把国家间的互利合作、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的建立以及创建能源安全的和谐国际政治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8]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和最终解决能源问题指出了方向。多年来,中国政府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实现国际能源安全做出了不懈努力,成为一支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首先,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视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9](566)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致力于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人类的发展、繁荣作为我们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并以此制定对外政策、开展外交活动。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主张各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在大国关系方面,积极调整与改善大国关系,努力实现大国关系的伙伴化,积极开展战略对话,进行战略合作,成功构筑稳定和富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关系网;在周边关系上,主张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坚持寻求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与邻国的争议问题,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周边关系;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上,始终把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基点,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探索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多次出访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联盟建立合作论坛、政治磋商与合作机制,有效地实现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经济交流与合作上,中国政府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积极参加各类区域性、跨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会议,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此外,在文化、文明上,坚持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进步;在制度机制上,努力推动全球和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重视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国际核裁军进程以及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以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把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放在全球能源安全的大环境中加以思考和解决。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中国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与全球能源安全紧密相连。虽然中国的能源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持续增加。2006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约为1.6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0%。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大幅度增加,给能源供给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改变,能源的使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等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为解决中国自身能源安全问题这一关涉全球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7]为核心的能源战略。强调把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大对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中心任务,大力开发水电、稳步推进核电建设、鼓励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能源进口地域多元化、进口方式和进口品种的多样化,既从中东进口石油,又从俄罗斯、中亚、拉美等地进口;既要买现货,还要买期货,不仅要买,还要开采;不仅引进原油,还要引进成品油。抓紧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中国已于2004年开始规划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目前,浙江镇海的石油储备基地已交付使用,浙江岱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等石油储备基地也将在近期建成。此外,中国还着手制定《能源法》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中国政府为解决自身能源问题所做的努力,在有助于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的同时,也有力地维护了全球能源安全的稳定。

第三,把开展全球能源对话与合作作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根本措施。能源安全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能源安全合作必须跨越过去狭窄的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界限,向全球范围扩展。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能源安全观念变得愈益不现实。面对全球能源安全领域的诸多挑战,中国政府始终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并付诸实际行动,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大力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能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加强对外能源安全合作与对话,合作对象不仅有

1

2

能源出口国,如中东、中亚、非洲和俄罗斯等,能源消费国,如西欧、美国、印度、日本等,还包括中转国以及包括国际能源署、欧佩克在内的全球性、地区性的能源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合作内容既涉及石油和天然气,也涉及煤炭、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既有在能源的勘探、开采、运输等领域的合作,也有在能源市场和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合作方式也多样化,既有政府首脑外交,也有非官方的论坛和学术研讨;既有APEC能源工作组会议、博螯亚洲能源论坛、东北亚能源论坛、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能源论坛等直接涉及能源的方式,也有在政治、安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机制内开展能源合作,如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值得提出的是,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将在三年协议期内联合勘探,探明该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油气储量,从而开启了在这一长期有争议地区实践“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设想的新篇章,是中国政府展开一系列外交努力的新成果。在东海油气开采问题上,中国始终没有在与日方存在争议海域进行油气开采,而对于日方的指责,中国一向坚持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解决争端,并与日方举行了多轮磋商。上述一系列能源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建立、能源对话与合作的开展有效地维护了全球能源安全,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是维护世界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中国政府面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所提出、倡导并积极落实和身体力行的新能源安全观,不是从狭隘的本国利益出发的,而是从建设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从确保各国的能源需求得到满足和让所有国家都能从中受益,从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高度出发的。实践也已经证明,中国的新能源安全观是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的,为国际社会实现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安全观的努力实践也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江 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M].北京:东方

出版社,2002:50.

[2]赵宏图: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2006,

(5):38,41.

[3]I nternati onal Energy Agency,O il Market Report-Prices[Z]111

August2006,p.1,htt p://www.om r https://www.doczj.com/doc/ba5539500.html,.

[4]BP,Statistical Revie w of World Energy[Z].(June2006),p.8,

p.41,htt p://https://www.doczj.com/doc/ba5539500.html,1

[5]〔美〕杰瑞米?里夫金.氢经济[M].龚莺译,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3:148-1491

[6]Energy I nfor mati on Adm inistrati on,I nternati onal Energy Outl ook

2006[Z].(June2006),https://www.doczj.com/doc/ba5539500.html,1

[7]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的书面讲

话[N].人民日报,2006-07-18:(1)1

[8]沈骥如.新格局下的新能源安全观[N].人民日报,2006-08-

18(7)1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6.

1

〔责任编辑 富燕妮〕

Chi n a’s New Concepti on of Energy Secur ity and

Achi evi n g Global Energy Secur ity

MA Yan-chen A,WU Zhao-xue B

(A.I nternati onal Devel opment Research I nstitute of,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China;

B.School of Hu maniti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China,Hefei Anhui230026,China)

Abstract:Gl obal energy security relates t o world peace,stability and common devel opment of all countries.W ith the rap id devel opment of econom ic gl obalizati on and the gr owing mutual linkage bet w een regi ons,and countries as well,gl obal energy security has dis p layed ne w characteristics and is facing ne w challenges.Based on a thor ough a2 nalysis of severe situati on of gl obal energy security,China’s government sets f orth the ne w concep ti on of energy se2 curity with"reci p r ocal cooperati on,multi p le devel opment,collaborative safeguard"as its core,p r ovides a ne w ide2 a of achieving gl obal energy security,and makes unre m itting eff orts t o achieve gl obal energy security.

Key W ords:Ne w Concep ti on of Energy Security;Gl obal Energy Security;Ne w I dea

2

2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能源安全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越来越大,如何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中国的能源现实状况出发,阐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能源结构的优质化;全面落实能源节约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来破解能源困局;建立并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Summary: China is in the world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country and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the energy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topic that the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unable to avoid. At present the energy use of China enters the fast rise period, uses th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creasingly to highlight as the clea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representative, the import volume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how to safeguard the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appears more and more urg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ergy realistic condition in China, elaborated that stern of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and bases on this to propose own view and suggestion, thinks: Must actively promote the strateg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high quality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 carries ou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first, speeds up shif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Fully using energy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walks" strategy to explain the energy predicament;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oil reserve system. 关键词:能源安全;对策建议;石油储备;“走出去”战略 Keyword: Energy security;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Oil reserves; "Walks" strategy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迅速从国内空间层次跨入到国际空间层次,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日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如何看待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如何看待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朱兴珊周大地 摘要保障能源安全必须弄清能源供应的主要非安全因素是什么,这些非安全因素来自哪里,并根据经济和环境承受能力,选择合理的方式,使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成本最小。我国总的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产量能保证一半的石油供应,保证最基本、最关键的需要;世界油气贤源丰富,随着技术进步,勘探开发成本不会有太大增加;预计进口石油所需支付的外汇始终不足中国预期出口收入的6%。综合考虑,我国能源保障供应安全的战略和途径应是:(1)用尽可能低的代价进一步增强国力;(2)尽量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3)加强与石油消费国和输出国的对话;(4)逐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产油国和跨国公司的合作;(5)实行能源供应多元化,石油进口来源、获取方式、运输通道多元化等战略;(6)实行正确的资源战略,尽可能多地和安全地利用国际资源;(7)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主题词能源石油安全供应战略中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能源优质化趋势明显加强,石油需求迅速增加。由于仅靠国内的资源和产量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国的石油进口不断增加。中国的能源供应历史上也曾有过依赖国外石油而受制于人的经历。因此,能源供应及经济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有关决策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去年石油进口量增加、国际油价上涨和外汇支付大幅度增加,国内石油消费市场受到一定冲击的情况下,石油进口和相关的能源安全问题更成为热点问题。 一、能源安全及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 能源安全即能源供应安全,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可以稳定而可靠地获得所需要的能源。这种可靠性包括能源供应来源、运输通道和相关供应系统的可靠。保障能源安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障国有能源企业的安全,而是为确保广大消费者和国民经济建设能经济地、安全地得到所需要的能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完全能够保证国内需求,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因此,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主要指进口油气供应安全问题,其中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价格波动相对于供应保障,仍是第二位的问题。 保障能源安全首先必须弄清能源供应的主要非安全因素是什么,这些非安全因素来自哪里。只有了解这些,战略和措施才有针对性,才能既经济又有效。我们考虑保障能源安全时,要同时考虑其花费的经济成本和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是相对的,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绝对安全,只能根据经济和环境承受能力,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可以达到的安全程度),并且选择合理的方式,使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成本最小。 二、为什么要重视能源安全问题 1.近几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迅速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迅速增加,近几年更有加快增长的趋势。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产需缺口将分别达到1.55亿~1.87亿吨和2.4亿~2.95亿吨,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6.3%~52.3%和55.8%~62.1%。广东LNG项目将拉开天然气进口的序幕,估计到2010年我国将进口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以上。 2. 近两年国际油价较高,进口石油的外汇支付压力增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吕浩 摘要:近年来,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非传统安全 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二、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1.中国能源供需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能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从90年代开始需求量逐渐超过供给量,1993年起我国从能源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安全的压力逐渐增加,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能源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能源占有量比较贫乏的国家。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1.20%。国内能源的储量和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能源的供需状况是,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国内供给量占供给总量的比例逐渐减少,进口能源占能源供给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加,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 2.中国能源进口的来源、渠道及结构 中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多集中于中东地区、非洲、中亚和拉丁美洲,60%~70%的石油进口来自在中东。沙特阿拉伯、伊朗以及安哥拉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国家。 来自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的石油进口量近些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亚、俄罗斯和缅甸,其中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占很大比例,中亚和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此外,我国与澳大利亚也签有长期供应天然气的协议。 能源进口的渠道是受能源进口来源地的影响的。我国的石油进口集中在中东地区,其他地区的进口量都较少。每年石油进口量中,利用国外开发的份额油仅约500万吨,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制约条件,是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石油,众所周知石油是衡量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一个国家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的程度越高,其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控制了整个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些能源问题,导致了我国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中国在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中国开始和美国争夺石油了。于是,中国也成了美国在石油方面的对手了。现在的中国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美国人掌控着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的生产或者运输。也就是说,我们获得血液要花多大的代价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决定的。这种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血管以及血源随时都有可能被我们的对手掐断。现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才选择了战略上的主动全面出击。事实上,依照现在中国的实力以及战略态势,不应该全面出击,而应该是有限度地重点出击。但时不我待,石油对于中国的压力牵制了中国国家战略。不全面出击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失去血源。于是,中国只能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选择全面出击。全面出击由于实力不够也未必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可是话说回来,在现有条件,能够多得一点总比少得一点强。 美国也达到了他的目的。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采取有限程度的攻势战略打开生存环境那是很合理的。对于美国也将造成无力下口的压力。可是,石油让中国疯狂,中国必须走出去了。一贯稳重的中国外交也出现了不谐的音符。可是没有办法,现在的情况逼迫着中国走上了一条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路。而这个时候,倡导建立节能型社会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以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结构,节能的空间是很大的。节约一点能源,中国在国际上的运作空间就大了一分。并不能否认全面出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好处的。可是另一个层面上,战略转型的速度过快过猛,显然没有经过非常全面的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不是战略指导石油而是石油指导战略的被动战略取向。整个国家战略的方向并不是很规划得很严谨细致。在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小小的失误都能造成一个国家大的灾难,更何况全面出击这样的大问题。 石油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的国家外交有了一定被动的被动成分。而变被动为主动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战略上的完全突破。也就是说,要实现对于石油战略的完全逆转,那就必须以激进道路一走到底。扯碎而非扯开美国的包围网!这需要极大的战略意志以及相对很大的潜力消耗。因为我们要快速冲出去,必然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速度越快的方式自然就越激烈。毕竟有三分之一的石油缺口,失去了速度是不行的。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身的节能。节能型社会的建立直接减少我国石油的消耗,自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国家战略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暂时以经济方式为主军事力量为辅实现重点方向战略突破。两种方法对比看来,很明显第二种方法要合理得多。如果采取了第二种方法,有重点方向的石油保障,我国国家战略的就将稳健地多。 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而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军事局势中很不稳定,在战争状态下石油的补给,特别是通过海路的补给会受严重影响,这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隐患。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也比较低。石油储备分为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石油战略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练习

练习1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天然气按形成和来源划分属于来自的能源,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2、写出西气东输主干道的起点和终点: A (油气田) B 市。 3、我国陆地上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图中的,C 盆地, D 盆地, E 盆地以及地区。 4、管道输送天然气的特点是。 5、“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7、图中F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G为全国重要的基地。

参考答案 1 、太阳辐射 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发热量高,对环境污染小 2、轮南上海 3、塔里木柴达木四川陕甘宁 4、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占地少,安全可靠; 但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5、○1加快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并可以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的发展; ○3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6、○1改变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减轻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的压力。 7、河西走廊山西能源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 据新华社2004年1月报道,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净进口石油97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36.4%。 材料2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年--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年--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发改委已经开始建设浙江镇海、舟山;山东的黄岛;辽宁的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3 材料4 我国原油进口中的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最近提出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说明: (1)、石油储备的目的是什么? (2)、面对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趋势,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 A、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C、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D、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价格 4、简述中缅石油管道对云南经济的影响。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2013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核能 1、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第三节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①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②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第四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源革命: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

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

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 2017年底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让本已淡出人们视野的“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在能源资源保障、国内能源生产能力、能源运输能力、能源进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提出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供应风险主要集中在国内,能源转型背景下不同品种能源的结构性、局部性不均衡问题将日益凸显。未来我国应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尽快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模型,完善能源应急管理体系,在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内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应对及保障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能力体系建设。 1 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总体状况 目前,我国能源供给总体安全,能源自给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能源转型、去产能以及下游需求复苏的影响,煤炭、天然气行业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特别是天然气短缺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突出问题。 1.1 化石能源潜在自给能力相对较弱,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 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BP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煤炭的储采比仅为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4、印度的136、美国的357和俄罗斯的391。而受石油产量下降的影响,2017年我国石油储采比虽然增加至18.3,但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4。天然气储采比增加至36.7,高于美国的10.9,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见表1。 表1 2017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能源资源储采比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开发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以水资源为例,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理论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2/3,技术可开发量4.25亿kW,占全国总量的71%。但截至2016年底,三省(区)水电装机容量1.35亿kW,开发程度仅为31.7%,远低于瑞士的92%、法国的88%、意大利的86%、德国的74%、日本的73%、美国的67%。我国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19个省(区、市)低风速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近10亿kW,但目前已开发量不到总量的7%,风电单位面积装机量最高的河北省,也仅为62.51 kW/km2,而德国平均可以达到136.97 kW/km2,其中不来梅州最高,约为430.69 kW/km2。 1.2 一次能源自给率降幅明显,不同能源品种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供需失衡 2016年、2017年在全球经济维持较高增长态势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下游能源需求逐渐回暖,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能源市场整体由宽松转向紧平衡,一次能源自给率降为76.8%,较2015年下降7.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降了9.8个百分点。虽然相对主要能源消费国,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1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约为92.7%,英国为65.4%,日本为6.9%,印度为65.7%),但降幅显著。 分品种来看,在市场无形之手以及政府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下,煤炭行业呈现出总量过剩和部分区域供应不足的局面,结构性短缺和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石油行业方面,从2016年开始,我国原油产量连续两年跌破2 亿t,进口原油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美国历史最高水平66%,达到67.9%。但从原油进口来源地分布来看,多元化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所占份额已经下降至48%,俄罗斯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2017年,我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占比进一步降至12.5%,进口前5位国家占比也从2010年的60.2%降为55.3%。天然气行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2017年天然气需求增速高达15.3%,但产量增速仅为8.5%。天然气供应紧张范围由京津冀地区蔓延至山东、河南、宁夏、内蒙古等地,甚至连新疆、四川、青海、陕西这样的产气大省(区)都出现“气不够用”的情况。据统计,2017年全国除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以及东北等少数省份外,其余省份均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象。电力行业方面,虽然电力消费增速有所回升,但整体供需形势依旧宽松,煤电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电力严重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图1 2001—2017年我国能源自给率情况

中国能源现状及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能源现状及能源安全战略 摘要: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呈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已在中东、中亚等地区展开。为此,中国应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战略。 关键词:中国;能源结构;能源供应;能源安全;战略选择 一、中国能源结构 中国能源在世界上中的比重: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比世界平均值要低,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高41.5个百分点,石油低16个百分点,天然气低20.5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8.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9.4%、天然气3.84%,其他(水电、核电、风电)占9.26%。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0.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比例为:煤炭70.1%、石油18.7%、天然气3.85%、其他(水电、核电、风电)7.35%。 二、当前煤电油气供需形势 (1)发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前4个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2.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4%,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2%。主要用电行业中,钢铁、建材行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4.1%和21.3%。5月份以来,全国有11个省市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 (2)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前4个月,原煤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铁路煤炭运量增长13.1%;主要港口发运煤炭增长21.4%;煤炭净进口下降27.2%。5月下旬,全国重点电厂存煤近6000万吨,可用16天左右;秦皇岛港存煤约600万吨,处于正常水平。 (3)成品油消费量增长较快。据行业统计,前4个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9%。5月上中旬,成品油日均销量增长8.5%,其中柴油日均销量增长8.6%。5月下旬,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成品油库存1300多万吨,处于合理水平。 (4)天然气发电快速增加。前4个月,天然气产量增长6.8%,进口增长较快。4月份,发电用气显著增加,河南、江苏等地六个燃气电厂的日供应水平从450万立方米增加到1380万立方米,浙江管网的日供气水平由530万立方米提高到700万立方米。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和进入夏季用能高峰后,电力供需矛盾会比较突出,部分地区电煤、成品油的供应呈紧平衡态势。 三、我国能源现状 (一)自然禀赋不足,能源相对稀缺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从自然禀赋上并不是一个资源富有的国家,我国拥有的能源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十分之一,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很低。且尚未利用的经济精查储量中86%分布在干旱缺水、远离消费中心的中、西部地区,开发、运输和利用的难度大。而蕴能丰富的西南部水电开发率仅为8%,开发难度和成本都很高。 (二)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偏低,对外依赖度大 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 属于富煤、贫油、少气。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70% 左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我国煤炭资源可采储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开采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说课稿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 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 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 和对策。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 如何节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 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影片

能源安全试题及答案

(一)背景材料 1. 中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是世界资源总量的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年消费总量占全球的11%,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能源 消费大国。资源和能源相对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资源勘查开发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石油资源问题,我国石油待发现和探明的资源比较丰富,但勘查难度大,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等地,地面条件和地下条件相对复杂。另外,国内老油田经过几十年开采,普遍进入开采中后期,剩余资源的勘探难度加大。目前我国有许多资源不足,最短缺的是石油。近年来,我国的石油用量持续增大。从1993年起,我国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1995年的7.6%增加到目前的31%以上。我国已是世界第2大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人均占有率仅为世界的五分之一,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确保石油安全已是当务之急。 2. 我国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 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工业能源以及民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也与我国国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的拥有水平提高,使得人均能源消费增长有关。同时也受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3. 确保石油等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石油资源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石油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石油出口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仅在经济领域,石油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石油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世界石油中心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从当代国际政治的演变来看,石油已成为一个国家维持国力或谋求霸权争夺的重点。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供应的争夺,也构成了世界各国政治、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石油资源的地域分布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竞争格局。 我国除了在境内开采石油外,已开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规避风险。 1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