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集合有关的概念以及如何表示

2、知道集合和元素的关系

记住元素的特征并会判断由研究对象能否构成集合问:下面8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象的全体又称为什么?

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质数)

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正方形

6、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7、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8、兴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总结: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或数字、式子等表示。

例如A={1,3,a,c,a+b}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例如A={ 1,2,3 },B={ 3,2,1 }则A=B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3、

读一读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做一做

1、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是则有3 A,4 A,

7 A,9 A,13 A,15 A 填(∈或?)

3.用“∈”或“?”符号填空:

⑴8 N ; ⑵0 N ; ⑶-3 Z ; ⑷2 Q ;(5)-14 R

(6)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7)若A={x|x 2=x}则-1 A 。 (8)若B={x 2+x-6=0},则3 B

更上一层楼

(9) 若t

1t 1+-∈{t},求t 的值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 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说一说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

⑷方程x 2+1=0的解;

⑸某校2011级新生;

⑹血压很高的人;

⑺著名的数学家;

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更上一层楼

2、已知集合P 的元素为21,,3m m

m --, 若2∈P 且-1?P ,求实数m 的值。

考一考

⑴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①身材高大的人 ( ) 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 ( ) 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

⑤比2大的几个数 ( ) 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 )

⑦所有的小正数 ( ) 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

⑵给出下面四个关系:3∈R,0.7?Q,0∈{0},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⑶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若-a ?Ν,则a ∈Ν ②若a ∈Ν,b ∈Ν,则a +b 的最小值是2

③集合N 中最小元素是1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2,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⑷由实数-a , a , a ,a 2, -5a 5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

⑸求集合{2a ,a 2+a }中a 应满足的条件?

(6)已知集合A 的元素全为实数,且满足:若a A ∈,则11a

A a +∈-。

(1)若3a =-,求出A 中其它所有元素;

(2)0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请你设计一个实数a A ∈,再求出A 中的所有元素?

(3)根据(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法

2、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3、能将集合分类 读一读:

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

列举法。如:A={1,2,3,4,5},B={x 2,3x+2,5y 3-x ,x 2+y 2},…;

说明:1、书写时,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2、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

3、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为数,点,代数式等;

4、列举法可表示有限元素集,也可以表示无限元素集。当元素个数比较少时用列举法

比较简单;若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情

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

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 练一练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

(4)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5) 方程2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⑹ 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读一读:

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x A p x ∈

如:{x|x-3>2},{(x,y)|y=x 2+1},{x|直角三角形},…;

说明: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是不

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

整数集Z 。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写法{实数集},{R}

也是错误的。

用符号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

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点、还是集合、还是其他形式? 2、元素具有怎么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

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例如A={x|y=54+x } 练一练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适合x 2-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方程2

2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 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读一读:

3、文氏图

集合的表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文氏图法,即 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如下图所示:

练一练

问: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

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读一读:

4、集合的分类

观察下列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1. {4.8, 7.3, 3.1, -9};

2. {x ∈R ∣0

3. {x ∈R ∣x 2+1=0}

由此可以得到 A 表示任意一个集合A

3,9,27 表示{3,9,27}

集合的分类:::()empty set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更上一层楼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1. 大于0的所有奇数

2.集合A ={x|43

x -∈Z ,x ∈N},则它的元素是 。 3.已知集合A ={x|-3

表示是

4、设集合S ={A 0,A 1,A 2,A 3},在S 上定义运算⊕为:A i ⊕A j =A k ,其中k 为i +j 被4除的余数,i ,j =0,1,2,3.满足关系式=(x ⊕x )⊕A 2=A 0的x (x ∈S )的个数为

5、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A =,{}0,2B =,则集合A B *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6、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音乐爱好者34人,体育爱好者43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班级中即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有 人.

7、判断下列两组集合是否相等?

(1)A={x|y=x+1}与B={y|y=x+1}; (2)A={自然数}与B={正整数} 测一测

1.给出下列四个关系式:①3∈R ;②π?Q ;③0∈N ;④0?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是( )

A.{2,1}

B.{-1,2}

C.(2,1)

D.{(2,1)}

3.把集合{-3≤x ≤3,x ∈N }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A.{3,2,1}

B.{3,2,1,0}

C.{-2,-1,0,1,2}

D.{-3,-2,-1,0,1,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空集

B. {x ∈Q ∣

x 6∈Z }是有限集 C.{x ∈Q ∣x 2+x+2=0}是空集 D.{2,1}与{1,2}是不同的集合

5.设集合A ={1,a ,b },B={a ,a 2,ab },且A=B ,求实数a ,b.

???=-=+13y x y x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牢记集合的概念

2、会用集合的三种表示

3、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解题 写一写

填空

1、以实数a 2,2-a ,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 值为 .

2、集合M={y ∈Z ∣y=x

+38,x ∈Z },用列举法表示是M = 。 3、已知集合A ={2a,a 2-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集合}023|{2=+-=x ax x A 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若至少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

选择

1、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1)R={实数集} R={全体实数集}

(2)方程(x-1)2(x-2)=0的解集为{1,2,1}

(3)方程(x-3)+1-y +| z-2|=0的解集为{3,1,2}

A 1个

B 2 个

C 3 个

D 0个

解答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已知集合A ={a+2,(a+1)2,a 2+3a +3}若1∈A,求实数a 的值。

元素的特征

2、⑴已知集合M={x ∈N ∣x

+16∈Z },求M 点拔: 要注意M 与C 的区别,集合M 中的元素是自然数 x ,满足

x +16是整数

⑵已知集合C={

x

+16∈Z ∣x ∈N },求C 点拔:集合C 是的元素是整数x +16,满足条件是x ∈N

3、设A ={x ∣x 2+(b+2)x+b+1=0,b ∈R }求A 的所有元素之和。

4、已知集合A ={a,2b-1,a+2b }B={x ∣x 3-11x 2+30x =0},若A=B ,求a,b 的值。

5、已知集合A ={}

2320,.x ax x a R -+=∈ (1)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

(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4、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的概念

2、能写出一个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

3、会根据子集和真子集含义解题 读一读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1,2,3}A =,{1,2,3,4,5}B =;( )

(2){}C =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女生,{}D =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学生;

( )

(3){|}E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 x x =是等腰三角形 ( ) 观察总结可得:集合和集合的关系是(包含 不包含

记一记

⒈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 两个

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或B ?

A)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求(1){1,2,3}A =的子集分别为 ⒉集合相等定义:如果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则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即若A B B A ??且,则A B =。

如:A={x|x=2m+1,m ∈Z},B={x|x=2n-1,n ∈Z},此时有A=B 。

⒊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 B ?且A ≠B ,但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4.空集定义: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φ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B A 表示:A B ?

5.几个重要的结论:

⑴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都有φ?A 。

⑵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⑷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练一练:

填空:

⑴2 N ; {2} N ; φ A;

⑵已知集合A ={x|x 2-3x +2=0},B ={1,2},C ={x|x<8,x ∈N},则

A B ; A C ; {2} C ; 2 C

强调说明:

⑴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 ⑵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⑶结论:一般地,一个集合元素若为n 个,则其子集数为2n 个,其真子集数为2n -1个,

特别地,空集的子集个数为1,真子集个数为0。

做一做:

【题型1】集合的子集问题

1、写出集合{a,b,c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真子集,哪些是非空的真子集。

2、已知集合M 满足{2,3}?M ?{1,2,3,4,5}求满足条件的集合M

3、已知集合A ={x |x 2-2x-3=0},B={x |ax=1}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A.{-1,0,

31} B.{-1,0} C.{-1,31} D.{3

1,0} 4.设集合A={2,8,a }B={2,a 2-3a+4}且B A ,求a 的值。

5.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A B ?,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测一测:

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

(1) N_____Z; (2) N_____Q; (3) R_____Z; (4) R_____Q;

(5) A={x| (x-1)2=0},B={y|y 2-3y+2=0}; (6) A={1,3},B={x|x 2-3x+2=0};

(7) A={-1,1},B={x|x 2-1=0}; (8)A={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 是等腰三角形}。

2、设A={0,1},B={x|x ?A},问A 与B 什么关系?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4)N ∈Z ; (5)φ∈{φ}; (6)φ?{φ}

4.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 ,B ,已知A={2,x ,y},B={2x ,2,2y},且A=B ,求x ,y 的值。

5.已知集合}5|{<<=x a x A ,x x B |{=≥}2,且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6.已知三个元素集合A ={x,xy, x-y },B={0,∣x ∣,y }且A=B ,求x 与y 的值。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并集和交集的含义

2、会根据并集和交集的概念解题

想一想

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

(1){1,3,5}A =,{}{2,4,6},1,2,3,4,5,6B C ==;

(2){}A x x =是有理数,{}{},B x x C x x ==是无理数是实数

记一记

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即A 与B 的所有部分,

记作A ∪B ,

读作:A 并B 即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 ∪B 与集合A 、B 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 ∪A = , A ∪Ф= , A ∪

B B ∪A

A ∪

B =A ? , A ∪B =B ? .

练一练:

①.A ={3,5,6,8},B ={4,5,7,8},则A ∪B = ;

②.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A ∪B = ;

③.A ={x|x>3},B ={x|x<6},则A ∪B = 。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 ={x|x ∈A ,且x ∈B}

Venn 图表示:

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

集合没有交集

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

A ∩A = A ∩φ= A ∩

B B ∩A

A ∩

B =A ? A ∩B =B ?

练一练:

A B A(B) A B B A B A (阴影部分即为A 与B 的交集)

②.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

③.A ={x|x>3},B ={x|x<6},则A ∩B = 。

3.一些特殊结论

⑴若A B ?,则A ∩B=A ; 则A 是B 的

⑵若B A ?,则A ?B=A ;则B 是A 的

⑶若A ,B 两集合中,B=φ,,则A ∩φ=φ, A ?φ=A 。

(4)若A ∩B=φ则

练一练

1、设A={x|-1

解:

2、设A={x|x>-2},B={x|x<3},求A ∩B 。

解:

3、已知集合A ={y |y=x 2-2x-3,x ∈R },B={y |y=-x 2+2x +13,x ∈R }求A ∩B 、A ∪B

更上一层楼

1、设集合A ={∣a+1∣,3,5},B={2a+1,a 2+2a,a 2+2a-1},当A ∩B={2,3}时,求A ∪B

解:

练:.已知{3,4,m 2-3m-1}∩{2m ,-3}={-3},则m = 。

测一测:

1.设A={x|x 是等腰三角形},B={x|x 是直角三角形},则A ∩B = 。

{x|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设A={4,5,6,8},B={3,5,7,8},则A ∪B = 。

3设A={x|x 是锐角三角形},B={x|x 是钝角三角形},则A ∪B = 。

4.已知集合M ={x|x-2<0},N={x|x+2>0},则M ∩N 等于 。

5、设A ={不大于20的质数},B ={x|x =2n+1,n ∈N*},用列举法写出集合A ∩B = 。

6.已知集合M ={x|y=x 2-1},N={y|y=x 2-1},那么M ∩N 等于( )

A.φ

B.N

C.M

D.R

-2 3 -1 1 2 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

9.已知集合A={x|-1≤x≤2},B={x|2a<x<a+3},且满足A∩B=φ,则实数a的聚取值啊范围是。

10、(10分)若集合S={}2

3,a,

{}

|03,

T x x a x Z

=<+<∈且S∩T={}1,P=S∪T,求集合P

的所有子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补集的含义

2、会根据补集的定义解题

想一想

思考1. 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

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

集合B 是集合U 中除去集合A 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记一记

(一). 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

⒈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

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 ,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⒉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 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即{}

,U C A x x U x A =∈?且

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讨论:集合A 与U C A 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 图分析

,,()U U U U A C A A C A U

C C A A

?=??== ,U U C U C U =??= 练一练:

1、U={2,3,4},A={4,3},B=φ,则U C A = ,U C B = ;

2、设U ={x|x<8,且x ∈N},A ={x|(x-2)(x-4)(x-5)=0},则U C A = ;

3、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

4、 若S={2,3,4},A={4,3},则C S A= ;

5、U={1,3,a 2+2a+1},A={1,3},C U A={5},则a= ;

6、已知A={0,2,4},C U A={-1,1},C U B={-1,0,2},求B={ };

做一做

1、设全集{}{}{},1233456U x A B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

,,,,,, 求U C A ,U C B .

2、已知全集U={}22,3,23a a +-,若A={},2b ,{}5U C A =,求实数的a ,b 值。

更上一层楼

1、已知集合A ={}

37x x ≤≤,B ={x |2

(1) 求A ∪B ,(C R A )∩B ;

(2) 如果A ∩C ≠

,求a 的取值范围。

2、设全集{}{}{}4,23,3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U C A ,

A B ?,,(),()(),()(),()U U U U U U A B C A B C A C B C A C B C A B ?????。

(反演律结论:()()(),()()()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设全集U 为R ,{}{}

22120,50A x x px B x x x q =++==-+=,若 {}{}()2,()4U U C A B A C B ?=?=,求A B ?。

4、设全集U ={x|-1≤x ≤3},A={x|-1<x <3},B={x|x 2-2x-3=0},求U C A ,并且判断U C A 和集合B 的关系。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交集和并集、补集的含义

2、会解决有关交集和并集、补集的问题

填空

1、已知全集U Z =,2{1,0,1,2},{|}A B x x x =-==,则U A C B 为

2、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

,,,,,则b a -=

3、设集合M =},214|{},,412|{Z k k x x N Z k k x x ∈+==∈+=,则M N 。(选填、、、?、

=、N M ?、N

M ?) 4、设集合{}

R x x x A ∈≥-=,914, ??????∈≥+=R x x x x B ,03, 则A ∩B = 5、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21Q x x =-<,那么P Q -等于

6、已知集合{}|1A x x a =-≤,{}2540B x x x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7、集合(){}(){},||2|,0,,|,A x y y x x B x y y x b A B =≥-≥=≤-+?≠?,b 的取值范围是 .

8、设集合∈<≤=x x x A 且30{N }的真子集...

的个数是 9、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

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 人

解答

1、设全集U={2,3,m 2+2m-3},A={|m+1|,2},C U A={5},求m 的值;

2、已知全集U={1,2,3,4},A={x|x 2-5x+m=0,x ∈U},求C U A 、m ;

3、已知全集U=R,集合A={x|0

4、已知M={1},N={1,2},设A={(x ,y )|x ∈M ,y ∈N},B={(x ,y )|x ∈N ,y ∈M},求

A ∩

B ,A ∪B 。

5、设集合A={-1,1}, B={x|x 2-2ax+b=0}, 若B φ≠, 且B A ?, 求a, b 的值

6、已知X={x|x 2+px+q=0,p 2-4q>0},A={1,3,5,7,9},B={1,4,7,10},且,X A X B X φ?=?=,试 求p 、q ;

7、集合A={x|x 2+px-2=0},B={x|x 2-x+q=0},若A B={-2,0,1},求p 、q ;

8、A={2,3,a 2+4a+2},B={0,7,a 2+4a-2,2-a},且A B ={3,7},求B

9、、已知全集为R ,集合P={x|x =a 2+4a+1,a ∈R },Q={y|y =-b 2+2b+3,b ∈R }求P ∩Q 和P ∩R Q C 。

10、某班举行数、理、化三科竞赛,每人至少参加一科,已知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参加物理竞赛的有25人,参加化学竞赛的有27人,其中参加数学、物理两科的有10人,参加物理、化学两科的有7人,参加数学、化学两科的有11人,而参加数、理、化三科的有4人,求全班人数

课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在研究集合时,经常遇到有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问题。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A 叫做有限集,用card(A)表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例如:集合A={a,b,c}中有三个元素,我们记作card(A)=3.

结论:已知两个有限集合A ,B ,有:card(A ∪B)=card(A)+card(B)-card(A∩B).

例1 学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同学参赛,又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有3人,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 解设A={田径运动会参赛的学生},B={球类运动会参赛的学生},

A∩B={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学生},A ∪B={所有参赛的学生}

因此card(A ∪B)=card(A)+card(B)-card(A∩B)=8+12-3=17.

答: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17名同学参赛.

1.在某校高一(5)班的学生中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课外小 组的有25人,既参加数学课外小组又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有10人,既未参加物理课外小组又未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15人,则 这个班的学生总人数是

A. 70

B. 55

C. 50

D. 无法确定

2. 给出下列命题: 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card(A)=card(B),则A=B ; ② 若card(A)=card(B), 则card(A∩B)=card(A ∪B) , ③ 若A∩B=Φ 则card(A ∪B)-card(A)=card(B) ④ 若A=Φ ,则card(A∩B)=card(A) ⑤ 若A ?B ,则card(A∩B)=card(A) ,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③④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单元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

1、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2、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2

3、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4、集合A={x| x 2+x -6=0}, B ={x | ax +1=0}, 若B ?A ,则a =__________

5、设全集U ={}22,3,23a a +-,A ={}2,b ,C U A ={}

5,则a = ,b = 。 6、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7、已知集合A ={x |20x x m ++=}, 若A∩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8、设集合U ={(x ,y )|y =3x -1},A ={(x ,y )|1

2--x y =3},则C U A = . 9、集合M ={y ∣y = x 2 +1,x ∈ R },N ={y ∣ y =5- x 2,x ∈ R },则M ∪N = .

10、集合M ={a | a

-56∈N ,且a ∈Z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 ={ } 11、已知集合}043|{2=+-=x ax x A 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若至少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

二、解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满分90分)解答时要有答题过程!

12、(14分)集合{}22|190A x x ax a =-+-=,{}2|560B x x x =-+=,{}

2|280C x x x =+-= 满足,A

B φ≠,,A

C φ=求实数a 的值。

13、(13分)已知全集U=R ,集合A ={},022=++px x x {}

,052=+-=q x x x B {}2=?B A C U 若,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14、(14分)设222{40},{2(1)10}A x x x B x x a x a =+==+++-=,其中x R ∈,如果

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新课标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全集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P-P内容 23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3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精品文档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非负奇数; 1 / 3 精品文档 方程x210的解; 某校2007级新生; 血压很高的人; 著名的数学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2 / 3 精品文档 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 ; Z; 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印度A, 英国 A。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m,m23m3,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1,1}M =-,{1,1,3}N =-,2{10}P x x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 、集从集P 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 中元素3与集M 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 中元素与集N 有何关系.集M 中元素与集P 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 和集合N ;(口答) 2.集合P ;(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 中元素有-1,1;集N 中元素有-1,1,3;集P 中元素有-1,1.(口答) 5.1M -∈,1M ∈,1N -∈,1N ∈,3N ∈,1P -∈,1P ∈,3.M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 的元素.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 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 与集N ;集M 与集P 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B A B x A x ?∈?∈,则若任意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 . 性质:①A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 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 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 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 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 例:{}{}1,11,1-=-,可见,集合B A =,是指A 、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 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集合B 同它的真子集A 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 ,B . 【提问】 (1) 写出数集N ,Z ,Q ,R 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019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3. 教材在例题、习题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

高一数学集合课程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 课 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 (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 、b 、c 、p 、q ……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 的=R

高中集合教学计划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Φ,} {Φ,}0{,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3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 A ??或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人教版数学高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案

课题:§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 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A B B A ??或 (二)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

最新高一数学集合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1 2 教学目标: 3 I.知识与技能: 4 II.(1)了解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 5 III.(2)理解集合运算性质。 6 IV.(3)理解集合运算关系在图像上的意义。 7 V.(4)会用集合的运算关系表示Venn图。 8 VI.过程与方法: 9 VII.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10 集合之间的运算及其性质,并能有效进行运算及表示。 11 VII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算关系再度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12 重点与难点: 13 I.重点: 14 II.(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交并运算关系。 15 III.(2)运算关系之间的交换率、结合律、分配率。 16 IV.(3)集合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 17 V.难点: 18 VI.(1)集合的混合运算

VII . (2)集合运算的图像理解。 19 VIII . (3)Venn 图读图。 20 教学过程: 21 I . 复习引入: 22 II . 回顾上节课内容,从集合的Venn 图表示入手思考集合之间23 的运算关系。 24 III . 并集的概念: 25 IV . (1 26 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27 V . (2)记作:A ∪B ;读作:“A 并B 28 VI . (3)A ∪B={x|x ∈A ,或x ∈B} 29 VII . (4)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并”运算。 30 31 VIII . 并集的概念: 32 IX .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33 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34 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35 X . (2)记作:A ∩B ;读作:“A 交B ” 36 XI . (3)A ∩B={x|∈A ,且x ∈B} 37 XII . (4)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并”运算。 38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数学《集合》概念教案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 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

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 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 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 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 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人教版必修高一数学教案全套打包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 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 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 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210 x+=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 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 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 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 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 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 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 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 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 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2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2 Q ;(3)-1.5 R 2、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 A ??或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