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骨髓炎影像学诊断

成人骨髓炎影像学诊断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化脓性感染() A、骨髓 B、皮质骨,骨髓 C、骨骺板,骨髓 D、骨,骨膜 E、骨、骨髓、骨膜 正确回答 E 化脓性骨髓炎主要指化脓性骨髓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恢复药敏试验前,患者需要考虑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抗生素的类型通常是根据临床经验来选择的。在报告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敏感抗生素改变药物治疗。

另外,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伤口处应消毒,换药。用碘伏和过氧化氢及时消毒伤口。此外,患者应加强营养,促进局部组织的恢复。在正常生活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充分休息,避免吃辛辣食物,避免熬夜、劳累。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细菌引起骨组织炎症。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B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有大肠埃希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包括血源、传播和创伤。血源性病原体通过血液通过远处病变感染骨骼,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皮质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然后通过哈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液供应,形成死骨。 疾病概况 定义:一种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致密、松质骨和骨髓。 感染途径: 1血源:化脓性细菌在局部骨病变中循环,即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的重点通常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毛皮等。

2外伤性:直接感染、枪伤或其他外伤所致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感染未及时彻底清创,即创伤性骨髓炎。骨关节负责时,无菌操作不严格,也可能引起化脓性感染。 三。软组织感染扩散到骨骼附近:如化脓性咽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指骨骨髓炎。 疾病分类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由各种感染因素引起的骨髓炎症。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骨髓炎主要是骨吸收和破坏。慢性骨髓炎的特点是死骨形成和新骨形成。 病因学 1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b型链球菌。 2一般来说,当主要病变治疗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会从位于皮肤或黏膜上的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然而,细菌栓系在长骨干末端的毛细血管中被阻塞并沉积在那里,引起感染。 三。可能是局部外伤。

化脓性骨髓炎术后的护理

化脓性骨髓炎术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01T09:31:07.6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07月(下)总第196期供稿作者:汪小琴任慧琳[导读] 一般在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即行手术. 汪小琴任慧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骨三区 361002) 【关键词】化脓性骨髓炎;引流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521-01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的炎症反映;病变可侵入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细菌的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化脓性骨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因此,急性期经过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其中临床护理对疾病转归有着重要影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4-2010年以来采用切开引流、钻孔减压、髓内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1~64岁,平均47.5岁。病变部位:股骨15例,胫骨4例,跖趾骨2例。外伤9例,感染11例,其它1例。平均住院时间23d. 1.2治疗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全身支持疗法;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局部制动. 1.2.2手术治疗一般在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即行手术.方法有局部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并同时置管灌洗.该方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护理体会 2.1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衡量治疗效果的依据。 2.2饮食:加强营养,可经口进食或静脉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喝酸奶和鲜奶,少食多餐,注意色香味,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2.3如行病灶清除术伤口放置引流管者应注意观察局部引流情况,并要保持引流通畅。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如行髓腔内置管进行药物灌注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再污染。 2.4冲洗引流的护理:置管冲洗能使骨髓腔、关节腔内的积血、脓液、及坏死组织得到充分的引流,减少中毒症状,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也有较大的作用,使之直接作用于病灶内的细菌,使脓液中的蛋白酶得到足够的稀释而有利排出,感染易得到控制。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防止发生粘连,利于功能恢复。 2.5妥善固定引流管:冲洗引流时注意引流管的接头部分要固定牢固,以保证引流的通畅。冲洗瓶上应有明显的标记,交班要清楚,以防误用于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天要更换冲洗。术后开始几天创面渗出较多,为避免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冲洗液滴入的速度要快,150~300滴/min,1 000~2 000ml/h,并随时挤压引流管。正确记录冲洗液出入量,保持其出入量平衡。定期检查负压是否正常,负压大小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及时倾倒引流液,避免发生逆行感染。 2.6一般冲洗时间为2~3周,当体温正常、局部切口无炎症、引流液清亮时,夹闭滴入管观察2d,无异常反应即可拔出滴入管。继续引流3~4d后再拔负压引流管。保持继续引流的通畅,有效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应向家属及患者讲解置管引流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以增加再次置管的痛苦。 2.7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时应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及速度。 2.8高热时应尽量不用一般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出汗过多而发生虚脱,应给予额部置冰袋或50%酒精擦浴。 2.9如对瘦弱病人及衰竭者,固定后要特别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如用石膏及夹板固定必须注意保护好局部皮肤,以免损伤皮肤。另外要协助病人定时翻身,以防压疮发生。 2.10预防病理性骨折 由于骨质受炎症侵犯后,髓腔破坏,骨质疏松,一旦局部缺乏保护,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预防: a 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b 移动患肢时稳、准、轻 c 观察邻近关节是否出现红、肿、热、痛及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警惕骨组织感染后发生骨质疏松及破坏而骨折. 2.11功能锻炼的指导 局部炎症消退后及早开始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僵直、肌肉萎缩,促进关节肌肉功能的恢复但需注意炎症情况,活动也不能过早过频。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肢端、足趾、踝关节,适时给予按摩。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全身键肢活动.术后第3天,协助患者作患肢等长收缩,逐渐加大力度等。 2.12预防性的护理 (1)加强营养,改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2)体位患肢保持功能位,防止过早负重而致病理性骨折.需待X线检查显示病变已恢复正常时,才能开始负重.(3)药物必须坚持使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后2周,以巩固疗效. (4)若伤口愈合后又出现红肿热痛流脓等提示转为慢性,需及时诊治. 3 小结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人若急性期未能彻底控制,机体抵抗力差,生活条件及卫生状态差,出院后有可能转为慢性,因此应给予出院后自我护理知识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艳。化脓性骨髓炎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杂志,2002(12):46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病因 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临床表现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的应急办法,致患者终生残疾。 诊断 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X线检查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袭。椎间盘

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 临床上需对骨髓炎的类型及与骨髓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 2.急性骨髓炎需鉴别的疾病 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

诊疗指南 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orrhagic osteomyelitis) [诊断标准] 1.病史 (1)起病急,有寒颤,高热。 (2)部分病人有扭伤或挫伤史,部分病人有原发感染灶。 (3)好发于2~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4)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2.症状与体征 (1)早期高热寒颤。 (2)患肢疼痛,运动受限,继之则患肢肿胀,压痛明显,叩击痛存在。 (3)晚期患部红肿,穿刺可抽出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培养阳性率高。 (5)X线片:发病后10~14日,可出现骨膜反应阴影。数周后出现骨破坏现象,继则死骨及骨包壳形成,再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血、尿常规、肝功能、乙肝5项,Ab-HIV+TRUST,须在1~2日完成。 2.胸透、心电、摄X线片,须在2~3日完成。 3.血培养,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试验,须在3~5日完成。 [治疗原则] 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计划] 1.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补液、降温、保护心脏功能等。 2.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应用2周。 3.骨钻孔减压或开窗引流。 4.软组织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 5.患肢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住院日数] 1.术前7~10日。 2.术后7~14日。 [疗效判定] 1.治愈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尚未形成骨膜下脓肿,经抗生素、钻孔、开窗引流治疗,效果良好,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X线所见无亚急性骨髓炎发展者。 2.好转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膜下已形成脓肿,虽经切开引流、钻孔减压等,X线所见已趋于亚急性期,体温已下降或正常,伤口流脓不愈,仍需继续治疗者。 3.未愈标准症状无改善,仍发热、消瘦,X线片显示死骨形成。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ronic hemrrhagic osteomyelitis) [诊断标准] 1.病史 (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 (2)有肢体长期不愈的窦道或皮肤破溃溢脓时愈时现。 (3)曾有死骨从窦道流出。 (4)曾有过肢体的病理性骨折。 (5)曾有过开放性骨折,伤口经久不愈或留有窦道。

附骨疽

疽之生于筋骨部位的称为「附骨疽」。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其症初起见寒热往来,继则筋骨疼痛,表面不红不热,但痛如锥刺,不能屈伸转动,久则寒郁化热,腐肉成脓,而外形仍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溃后稀脓淋沥不尽,不易收口,易形成瘘管和死骨,待死骨脱出后,才能逐渐愈合,类于化脓性骨髓炎。凡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叫做附骨疽,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的诊断要点好发于儿童,以10岁以下的男孩更为多见。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桡骨等长骨。有疔疮或损伤病史。初起即有寒战高热,溲赤口干,患肢疼痛彻骨,l~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则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成脓约在得病后1—3月左右,身热持续不退,色红胖肿,骨胀明显。溃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死骨,日后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愈合。患肢活动功能一般影响不大。发病2周后X线摄片检查,显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坏。发病4周后才能发现死骨。本病需与流注、髋关节流痰相鉴别。流注患处皮色不变,漫肿疼痛,为多发性,位于肌肉深部,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溃后不损伤筋骨。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约在得病后半年至1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且夹有败絮状物质,愈后往往形成残废。附骨疽的辨证分析本病是由风寒风热之邪外袭,化热搏结于骨节,或由于疔疮走黄,疽毒内陷,或病后余毒不清,湿热内盛,其毒深窜入里,留于筋骨,或由于外来直接伤害,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瘀热搏结,凝滞筋骨而成。本病有好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漏道,损伤筋骨的特点。本病始则全身不适,继而寒热交作,甚而壮热不退,或伴有汗出,便秘尿赤,肌骨胀痛,疼痛彻骨,拒按,是为实热之证。成脓期湿热郁滞于骨,热盛肉腐骨败,则焮肿日著,寒热交作,或日晡更甚,但患肢疼痛可略缓解。溃后诸症渐伏,精神渐佳,唯疮口脓水淋漓,迟迟不敛,或有腐骨从疮口排出,可形成漏道。若经久不愈,久耗气血,则见气血两虚之象。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原则。附骨疽的辨证论治风热炽盛型【证见】寒战、高热、面红,气热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黄连9克,栀子9克,黄芩9克,金银花15克,赤芍9克,当归尾9克,防风9克,连翘9克,蒲公英30克,羚羊骨30克(先煎),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寒战高热者,加柴胡12克。口渴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 2.中成药(1)醒消丸,成人每次6克,7岁以上减半,3~7岁服1/3量,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服7日‘后停药3日。(2)新消片,每次5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二香丸(张荣国《山东中医杂志》1987.6)处方:龟板3个(炙黄),蜈蚣10条,全蝎10克,当归30克,红花15克,生乳香30克,生没药30克,血竭30克,象牙粉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小儿酌减,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无论红肿、化脓或窦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饭后服,病在下者饭前服。湿热郁滞型【证见】患部掀肿日增,疼痛,寒热交作或日晡尤甚,口干不甚喜饮。舌苔黄腻,脉滑数。【证见】清营托毒,化湿开郁。【方药】 1.主方金银花散(齐德之《外科精义》)加味处方:金银花15克,甘草9克,茯苓15克,苍术9克,黄柏12克,薏苡仁15克,土茯苓30克,炙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蒲公英30克,象贝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1)虎挣片,每次0.3克,每日2次吞服,儿童减半。(2)四季青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复方骨髓炎糖浆I方(罗安民验方)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15克,紫花地丁15克,桑枝15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薏苡仁10克,冬瓜仁10克,丝瓜络10克,桃仁10克,黄柏10克,生栀子10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脓菌引起骨组织的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血源性者病菌自远处病灶经血行感染于骨,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骨皮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又经哈弗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运,形成死骨。 疾病简介: 定义: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 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 2、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疾病分类: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种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发病病因:

1、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 2、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肤或粘膜处的感染灶,在原发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血循环。而菌拴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在此沉积,引起感染。 3、局部外伤可能是诱因。 病理: 病理: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包壳。 临床表现: 急性骨髓炎 年龄及部位: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但很少发现原发感染灶。 起病急骤。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寒战,高热至39ºC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 局部症状: 1.早期:患区剧痛,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 2.后期:局部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说明此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往后疼痛减轻,为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但局部红、肿、热、压痛则更加明显。各关节 可有反应性积液。如向髓腔播散,

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

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28T15:13:58.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作者:董纪华 [导读]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和开放性骨折,如疖,痈,扁桃体炎,咽喉炎 董纪华 (十堰市西苑医院 442004)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280-01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5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一)术前评估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和开放性骨折,如疖,痈,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等化脓性感染。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完善相关辅检评价焦虑,恐惧程度,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及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状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中情况 2、身体状况症状是否缓解,引流是否通畅,患肢是否妥善固定,治疗效果如何,能否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3、心理和认知状况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过程、治疗和护理的了解程度 (三)护理措施 1、疼痛的护理 (1)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镇痛剂,缓解疼痛,解除其痛苦 (2)局部制动,保护患肢,搬动时动作轻,稳,减少刺激 2、高热的护理 (1)观察:严密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高于39℃,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床单;对持续高热者,协助其改变体位,以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冰敷降温时,冰袋可用干净的毛巾或软布包裹,避免发生冻伤。 (3)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大量水分,促进毒物和代谢产物的发生。 (4)口腔护理:每日2次,预防口腔感染,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清洁,促进舒适。 3、石膏固定的护理 局部固定后,保持其功能位置,以防畸形或病理性骨折,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密切观察固定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防止肢体缺血性坏死。 4、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骨膜钻孔、开创引流术后,常规行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引流,并保持其通畅,避免扭曲,间断挤压引流管,调整引流管位置,以防引流管阻塞。 (2)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防止引流液逆流。 5、给药护理 (1)观察用药的效果:必须早期接受联合、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用药3天后,中毒症状仍未减轻,应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 (2)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该病静脉用药时间长,应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用肾毒性药物,应加强对尿的监测;警惕双重感染发生,注意有无静脉炎。 6、功能锻炼 加强局部功能及肌肉运动,可做踝关节运动,踝泵运动及踝旋转运动,下肢肌肉运动,直腿抬高运动等,坚持训练直至完全恢复为止。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什么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很多患者分不清化脓性关节炎与骨髓炎的区别,这两种病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都有不良影响。严重时都需要截肢,由此可见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要想对症治疗,就需要患者提前区分化脓性关节炎与骨髓炎。包括疾病定义、病因和症状不等,患者尽早发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即可避免截肢。 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是受感染引发的炎症,发病集中于关节和骨骼的区域。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会影响患者行走功能,都会引发局部红肿和疼痛症状。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严重时可危及患者性命,应区分治疗。 化脓性关节炎与骨髓炎的区别是什么? 一、疾病定义区别 化脓性关节炎是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关节引发的关节炎,可称为细菌性关节炎。此病症不受年龄限制,儿童、老年人、慢性关节病患者是常见的发病群体。发病范围可集中于膝、肘关节,会限制患者日常行动。 骨髓炎是指人体骨骼受到感染、破坏而形成的骨骼炎症,多集中于长骨区域。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偶见儿童群体。 二、病因区别 化脓性关节炎病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常见的细菌类型有金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不等。不过以上这些都是直接感染,间接感染可包括关节手术、组织感染。 骨髓炎诱因与感染有关系,绝大多数是血源性微生物感染。常见的有厌氧菌、革兰阳性菌、分枝杆菌不等。骨折感染、骨手术治疗感染也是引发此病症的主因,也包括慢性感染。 三、症状区别 化脓性关节炎常症状包括单关节炎、身体发热、关节压痛、局部肿胀不等,骨髓炎症状多以局部疼痛、流脓、死骨为常见。 鉴于骨髓炎长期不处理会转变为慢性骨髓炎,影响患者关节,从而对患者性命产生威胁。在不危及患者性命前提下,不得不使用截肢手段。截肢手段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因此要提前区分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病症,有利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诊断

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诊断 医学信息2011年5月第24卷第5期MedicalInformation.May.2011.V o1.24.No.5 芷藤灵膏外治骨质增生292例 尹太阳.马士柱. (1.桐柏县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河南桐柏474750;2.桐柏县朱庄乡朱庄村q-医特色诊所,474735) 骨质增生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症状,它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功能障 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骨科常见 的综合症状.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皆具有骨 质增生的病理改变.我院于1998年自制芷藤灵膏外用贴敷,治疗骨 质增生,资料完整者292例,现总结如下: 一 般资料:292例均系门诊病例,经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 不佳而采用本法治疗.男168例,女124例,年龄以39—65岁为多, 占77%,病程最长23年,最短半年.本组病例70%以上为增生性脊 柱炎,次为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跟骨骨刺等.症状均有疼痛,僵 硬及压痛,功能活动受限等.x线检查均有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改 变.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血瘀型和寒湿型,血瘀型147例,寒湿型 145例.血瘀型多有外伤史,痛有定处,局部酸痛或麻木,关节僵硬, 屈伸不利,舌边紫或有瘀斑,脉细或涩.寒湿型多有受寒凉或坐卧湿 地史,局部重着麻木疼痛,自觉发凉,得温则减,活动受限,舌苔白 滑,脉沉濡缓. 药物组成及配制:自芷60克,络石藤6O克,灵仙6O克,生川乌, 生马前子,麻黄,元胡各3O细辛20g,肉桂10g,血竭10g,蜈蚣20 条,全虫,骨碎补,乳香,没药各20g,土元18g,冰片适量.生马前子放 凉水中浸泡7天,每天换水一次,然后刮除外皮,切成薄片晾干.将

化脓性骨髓炎术后的护理

化脓性骨髓炎术后的护理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的炎症反映;病变可侵入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 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 链球菌等也可引起;细菌的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化脓性骨髓炎分 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 转变的,因此,急性期经过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其中临床护理对疾病转 归有着重要影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4-2010年以来采用切开引流、钻孔减压、髓内冲洗负压引流治 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1~64岁,平均47.5岁。病变部位:股骨15例,胫骨4例,跖趾骨2例。外伤9例,感染11例,其它1例。平均住院时间23d. 1.2治疗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全身支持疗法;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局部制动. 1.2.2手术治疗一般在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即行手术.方法 有局部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并同时置管灌洗.该方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经积极治疗和 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护理体会 2.1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衡量治疗效果的依据。 2.2饮食:加强营养,可经口进食或静脉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喝酸奶和鲜奶,少食多餐,注意色香味,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2.3如行病灶清除术伤口放置引流管者应注意观察局部引流情况,并要保持引流通畅。如有 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如行髓腔内置管进行药物灌注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再污染。 2.4冲洗引流的护理:置管冲洗能使骨髓腔、关节腔内的积血、脓液、及坏死组织得到充分 的引流,减少中毒症状,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也有较大的作用,使之直接作用于病灶内的细菌,使脓液中的蛋白酶得到足够的稀释而有利排出,感染易得到控制。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防止 发生粘连,利于功能恢复。 2.5妥善固定引流管:冲洗引流时注意引流管的接头部分要固定牢固,以保证引流的通畅。 冲洗瓶上应有明显的标记,交班要清楚,以防误用于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天要 更换冲洗。术后开始几天创面渗出较多,为避免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冲洗液滴入的速度要快,150~300滴/min,1 000~2 000ml/h,并随时挤压引流管。正确记录冲洗液出入量,保持其 出入量平衡。定期检查负压是否正常,负压大小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及时倾倒引流液,避免 发生逆行感染。 2.6一般冲洗时间为2~3周,当体温正常、局部切口无炎症、引流液清亮时,夹闭滴入管 观察2d,无异常反应即可拔出滴入管。继续引流3~4d后再拔负压引流管。保持继续引流的通畅,有效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应向家属及患者讲解置管引流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 以增加再次置管的痛苦。

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诊疗指南

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最常见的 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途径有三种:①细菌从身体其 他感染灶经血行到达骨组织;②细菌从伤口侵入骨组织;③从邻近软组织直接 蔓延而来。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概述】本病的致病菌多来自疖、痈等病灶,在长骨干骺端形成骨脓肿。

病变继续扩大,突破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佛管侵入髓腔;也可先 侵入髓腔,沿哈佛管到达骨膜下。其病理特点为骨质破坏、骨坏死和反应性新 骨形成同时存在。 【诊断】 1.本病常见于3~15岁少年儿童和体质虚弱的人。胫骨和股骨发病率 最高。 2.全身表现起病急,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全身软弱无力、寒战、体 温急剧上升,可达39℃以上,脉搏加速等。 3.局部表现早期在局部有肿胀、疼痛及压痛;当形成骨膜下脓肿后, 肿胀及疼痛加重。骨膜下脓肿破人软组织后,疼痛减轻、压痛及肿胀更重,皮 肤红、热,可有波动D脓肿穿破皮肤后,肿胀及疼痛

减轻。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速,脓细胞 细菌培养阳性,早期血培养也多为阳性。 5.X线检查早期无骨质改变,仅见周围软组织肿胀。一般在发病2周 后才出觋干骺端模糊:轻度骨膜反应等‘3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 坏、死骨和新生骨。放射性核素对急性骨髓炎是一种很敏感而特异的检查(准 确率近90%);CT对骨盆、+足部的骨髓炎诊断有价值;MRI虽能早期诊断骨 髓炎,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对患者还需进行一般性麻醉、镇静,因此为非常规 使用方法。 【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1.全身治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七章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pyogenic osteomyelitis)是各种化脓菌引起的骨髓腔、骨及骨膜的急性炎症。该症好发于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约为4:1,虽然全身所有骨骼均可发生,但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常见。引起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为化脓菌性细菌感染。任何细菌都可以引起骨髓炎,而最常见的细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球菌,其次是链球菌及白色葡球菌。骨髓炎的致病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体之内,但并不发炎,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炎,这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力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完善,当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衰弱、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导致发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为:(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高热寒战,汗出而热不退,食欲不振,尿赤便秘,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患肢局部疼痛,皮红掀热,呈环形肿胀,活动受限。(3)局部压痛明显,附近肌肉痉挛,关节屈曲,开放骨折则伤口化脓。(4)早期无骨质改变,发病2周后才出现轻度骨膜反应,3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坏、死骨和新生骨。祖国医学没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名,主要归属于“急性附骨疽”范畴。本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何独特之处?并发症怎样处理才能疗效显著?最新治疗进展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临床基础】 (一)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一)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二)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三)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二)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 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 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骨坏死。其数量和大小,视缺

131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二节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病

1.患者男性,34岁,右胫骨骨折致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对其必须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手术 B.局部制动 C.髓腔引流 D.切开排脓及抗生素灌注 E.静脉用药 【答案】:B 【解析】:考察治疗原则。为预防病理性骨折,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要局部制动。 2.患者男性,15岁,怀疑为骨折所致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下列哪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A.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B.长骨干骺端疼痛,不愿活动 C.干骺端有明显压痛 D.X线摄片检查 E.MRI检查 【答案】:E 【解析】:考察辅助检查。X线早期无改变,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患者男性,15岁,骨折致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首选治疗措施是 A.手术 B.局部制动 C.髓腔引流 D.切开排脓及抗生素灌注 E.静脉输注抗生素 【答案】:E 【解析】:考察治疗原则。早期应用广谱、联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抗生素应用越早越好,细菌培养结果对使用抗生素有指导作用。

4.患者女性,22岁,突有寒战高热,膝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诊断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其早期治疗不包括 A.静脉输注抗生素 B.关节腔注入抗生素 C.关节灌洗 D.牵引 E.内固定 【答案】:E 【解析】:考察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早期应用抗生素以及局部治疗都是必要的。牵引可以缓解疼痛和制动保持功能为,内固定有使感染扩散的危险。 5.患者男性,15岁,右胫骨骨折致急性骨髓炎。下列哪项对其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A.症状 B.体征 C.X线 D.B超 E.血常规 【答案】:C 【解析】:考察辅助检查。急性骨髓炎早期X线检查无改变,至少要2周后才有所表现。 6.患者男性,15岁,右胫骨骨折致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其临床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多见于儿童 B.起病急,出现寒战高热 C.早期X线可见明显改变 D.患处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 E.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答案】:C

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诊断

手指骨化脓性骨髓炎的x 线诊断 医学信息2011 年 5 月第24 卷第 5 期Medicallnformation.May.2011.Vo1.24.No.5 芷藤灵膏外治骨质增生292 例 尹太阳.马士柱. (1.桐柏县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河南桐柏474750;2.桐柏县朱庄乡朱庄村q-医特色 诊所,474735) 骨质增生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症状,它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骨科常见的综合症状.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皆具有骨质增生的病理改变.我院于 1 998年自制芷藤灵膏外用贴敷,治疗骨质增生,资料完整者292例,现总结如下: 般资料:292例均系门诊病例,经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采用本法治疗.男168例,女124例,年龄以39—65岁为多, 占77%,病程最长23年,最短半年.本组病例70%以上为增生性脊柱炎,次为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跟骨骨刺等.症状均有疼痛,僵硬及压痛,功能活动受限等.x 线检查均有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改变.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血瘀型和寒湿型,血瘀型147例,寒湿型 1 45例.血瘀型多有外伤史,痛有定处,局部酸痛或麻木,关节僵硬, 屈伸不利,舌边紫或有瘀斑,脉细或涩.寒湿型多有受寒凉或坐卧湿地史,局部重着麻木疼痛,自觉发凉,得温则减,活动受限,舌苔白滑,脉沉濡缓. 药物组成及配制:自芷60克,络石藤60克,灵仙60克,生川乌, 生马前子,麻黄,元胡各3O细辛20g肉桂10g,血竭10g,蜈蚣20 条,全虫,骨碎补,乳香,没药各20g,土元18g冰片适量.生马前子放凉水中浸泡7 天,每天换水一次,然后刮除外皮,切成薄片晾干.将 J 二药共研细粉,除冰片血竭外,其它药物用芝麻油榨枯去渣,下丹熬制成膏,血竭,冰片后下,制成每贴重约40克,内含生药20克. 使用方法:使用前将患处洗净,取膏药一贴用火烤软,贴敷患处. 7天换药一次,4次为一疗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