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_张海清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_张海清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_张海清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_张海清

2014年第1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109

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张海清1,王子军2

(1.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2.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基于经济学中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结合作者对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主产区河北、山东、辽宁及天津等地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保持良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链条脆弱;价值链不合理,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供应链各部分缺乏协作与协调;现行流水式养殖模式不符合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产业生态链亟待优化。提出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通过平衡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整合产业链;通过创建品牌以优质产品协调供应链;协助在中小型养殖场推广半流水养殖模式。

关键词:工厂化;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功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1990年水产养殖产量更是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我国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70%。在水产养殖业内部,以鲆鲽类工厂化海水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先进水平,它的发展成功地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第四次产业化浪潮的形成,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工业化的现代渔业建设方向发展,前景非常广阔[1]。

工厂化海水养殖又称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海水养殖产业在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同时,提高了渔民的收入水平。然而,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约束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之下,其产业发展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特别是2006年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几乎把整个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毁掉。在个体理性造成集体不理性的行为选择方式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切入点,协调成员间的无序竞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整合协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链中的积极作用,来探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笔者参与了“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度的研究工作,并有幸参加了对山东、河北、辽宁及天津等沿海鲆鲽类养殖企业和渔业管理部门的实地调研,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厘清工厂化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本研究首先就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对这个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链进行分析,揭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专业合作社在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中的整合协调作用进行讨论。本研究有助于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中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文献与案例研究”(A-0209-13-07007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于渔业专业合作社视角的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培育制度供给研究”(D-8005-14-0112);上海电机学院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13XKJC02)和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13C420).

110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

国工厂化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应对措施。

2鲆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概述2.1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鲆鲽鱼是海水鱼的一大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比目鱼。鲆鲽海水鱼在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3个品种。其中大菱鲆(俗称“多宝鱼”)我国沿海没有野生种,是从国外引进的。野生大菱鲆分布在欧洲,从北欧沿北大西洋一直到地中海都可以捕捞到野生大菱鲆,其捕捞产量一直很低,通常每年不超过1万t。正因为野生捕捞产量稀少、味道鲜美,才使大菱鲆在欧洲赢得“海中稚鸡”的美誉。

人工养殖鲆鲽鱼不过3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球鲆鲽鱼主要养殖国家为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欧洲的西班牙、法国和丹麦。由于鲆鲽鱼品种众多,各国在选择人工养殖品种时,绝大多数选择适应本土环境、易于饲养的本地品种,以及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和野生捕捞量较少、市场上稀缺的品种。考虑到环境适应缘由,只有很少情况下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养殖。中国不仅养殖本地品种(牙鲆、半滑舌鳎等),还从其他国家引进优良品种,如美国的大西洋牙鲆,欧洲的欧鳎等,大菱鲆引进是最为成功的例子。

199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从英国引进大菱鲆苗种,并于1999年率先突破大菱鲆人工育苗技术,同时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大菱鲆养殖随之在中国北方的山东和辽宁沿海地区大规模发展起来。雷霁霖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大菱鲆之父”。牙鲆和半滑舌鳎因为是本地品种,苗种繁殖和饲养技术突破后发展很快。2009年中国养殖鲆鲽鱼总产量为8.96万t,主要是3个品种:大菱鲆(5.71万t,63.7%)、牙鲆(2.65万t,29.5%)、半滑舌鳎(0.45万t,5.0%),其他所有小品种合计仅0.16万t(1.8%)[2]。鲆鲽鱼的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如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等黄渤海区。据2008年数据显示,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黄渤海区三省一市合计占到了鲆鲽鱼养殖总产量的93.1%,尤其是山东省的产量占全国鲆鲽鱼总产量的2/3以上[3]。

2.2鲆鲽海水鱼养殖模式概述

借鉴雷霁霖[4]的分类,鲆鲽海水鱼养殖模式大体分为生态型的海基养殖模式和集约型的陆基养殖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工厂化养殖(陆基)、池塘养殖及网箱养殖模式(海基)等。其中工厂化养殖又分为循环水养殖、流水养殖、半流水养殖及静水养殖等类型。养殖水源来自2个渠道:一是深井地下海水;二是近岸海水。根据2010年对全国39个养殖区县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鲆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面积为475万m2,网箱养殖22万m2,池塘养殖0.113万hm2[5]。而工厂化流水式养殖是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模式[3]。由于大菱鲆是引进品种,在我国只可以工厂化养殖,而牙鲆和半滑舌鳎由于属于本土品种,在区域和气候条件适宜地区还可以采用其他低成本的养殖方式。如牙鲆可用浅海固定式网箱养殖模式和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半滑舌鳎由于其伏底和附壁的生活习性,以及腹面下方的采食方式决定了其不适宜于进行网箱养殖,只能进行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在实践中,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节约成本和缩短养殖周期,还有牙鲆的网箱结合工厂化的养殖模式和半滑舌鳎的室外池塘结合工厂化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又称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一个完善的养鱼工厂应该包括封闭式内循环、微生态调节净化水质、纯氧增氧、臭氧消毒、物理过滤、泡沫分离、温控、饲料加工和投喂等专用设施。工厂化养殖集现代科技于一体,使其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始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条件,从而达到快速生长、营养合理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商品产量和质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属资源最为节约型和技术要求最高的养殖模式。以大菱鲆为例,我国目前主要是采取“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流

第12期张海清,等: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111

水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原因是由于大菱鲆属引进的冷水性鱼类,适合生长温度为12? 18?,而我国北方养殖地区四季海水温度变化大大超出这个范围。在海边或近海打井、抽取地下海水可以基本解决天然海水温差过大的问题,利用大棚养殖可以创造大菱鲆适合的光照环境和容易控温。但由于绝大多数大菱鲆养殖场是采取全流水养殖模式,作者对山东地区的调查显示,每日换水次数达到5 8次。因此对深井海水的需求量很大。在大菱鲆养殖集中地区,深井海水资源不足成为鲆鲽鱼养殖业主要的制约“瓶颈”。由于大菱鲆的生物学特性,不可以进行静水式养殖,而循环水养殖模式(指养殖海水的循环利用。当然并不代表海水是100%循环的,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海水会有损耗,所以每天还是要添加一部分海水做补充。)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初始投入很大,目前仅有几家示范养殖场在试验。那么半流水式(也可叫做半循环,可减少换水次数达一半)就成为目前众多小型养殖场升级的目标。

3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的4种链

3.1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与供应链的概念

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概念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分工理论,Hirschman[6]应用“关联效应”理论论述了产业的链条关系,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前后向联系。Porter[7]第一次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的概念,并认为公司的价值链可进一步同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一个产业的价值链。赵红岩[8]认为产业链是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以上下游关系和空间分布特征联系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式企业联盟。芮明杰等[9]指出产业链有3种表现形式———产品形式(产品链)、价值形式(价值链)和知识形式(知识链)。供应链(supply chain)原指包括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所有参与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配送和销售的经营主体。相对价值链强调的产品价值增值过程和产业链强调的企业协作关系,供应链概念更强调市场渠道和营销,以及各主体的有效连接和协调。芮明杰等[10]进一步总结产业链是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基础上的综合,其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生态链(ecological chain)则是强调与环境生态系统和谐的养殖生产过程,要求其遵循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

3.2鲆鲽海水鱼养殖的价值链、产业链和供

应链

鲆鲽海水鱼养殖的产业链基本上分为3个环节,即苗种培育环节、商品鱼养殖环节和物流与营销环节(图1)。苗种培育环节的主体是政府渔业管理部门颁发了苗种许可证的育苗场以及少数规模较大设施较先进的示范类养殖场和研究所。商品鱼养殖环节的主体是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多数是规模不大的个体养殖户,少数是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物流与营销环节的主体是中介商贩和城市的水产品市场档口,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通过他们向餐饮业和消费者供货。在产业链上还有饲料企业、鱼药企业和养殖设备制造企业。

从产业的价值链分析,由于市场供求状况的不同,价值链的增值与产业链的权力等级是不一致的(图2)。以大菱鲆为例,大菱鲆刚刚在中国养殖成功时,掌握该项养殖技术的人很少,产品供给量有限。加之其“多宝鱼”的谐音,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于出现过200多元/kg的收购价,这时养殖环节获利最多,可谓“暴利”产业。当时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生产者处于优势地位;随着养殖者不断加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2006年“多宝鱼药残事件”的发生,造成供求形势逆转,转为买方市场。大菱鲆收购价格一路下滑,以2009年为例,商品鱼养殖成本都需要40元/kg,而收购价格仅为44元/kg,供过于求情况下,收购大菱鲆的中介商贩权力等级大于养殖户,致使收购方的档口出现故意压价,甚至故意拖欠养殖户销售款的现象,造成养殖户无法正常生产经营。

从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鲆鲽海水鱼养殖的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除了表现出上述特

112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

征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图1

大菱鲆养殖产业链结构图

图2大菱鲆养殖产业价值链随收购价格变化示意图

3.2.1产业链突出表现为产业链条脆弱,价值链不合理,产业抗风险能力差

具体表现首先是在苗种培育环节出现的种苗退化现象。实地调查时多数养殖户反映苗种抗病力下降、质量不高。原因是大菱鲆作为一

种外来品种,引进后缺乏品种更新,近亲繁殖易造成种质退化。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育苗技术力量薄弱,操作不规范所致。

其次是产业的配套技术和企业实力不足。如我国饲料企业和养殖设备企业在鲆鲽鱼养殖

第12期张海清,等: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113

技术上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对鲆鲽鱼营养需求研究起步较晚,饲料配方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调查显示,目前日、韩饲料厂商占据着中国鲆鲽鱼饲料的高端市场。如日本日清丸红饲料和韩国夏林饲料等。中国本土的鲆鲽鱼饲料企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研发水平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可喜的是我国相关高校和饲料企业正在抓紧自主研发抢占这一市场。另外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中小型养殖场(户)负担得起的循环水设备的研发还需努力突破。

再有就是商品鱼养殖环节的主体是众多实力较弱的个体养殖户,这种情况不但造成深井海水资源滥用和浪费,也使得技术推广和质量控制不易开展。处于国际养殖先进水平的国家则是以大型养殖场为主。如西班牙仅Pescafresca 公司一家养殖场,其大菱鲆成鱼年产量就达到7 000t。集约化大规模养殖可以尽量选择最佳的养殖区域,Pescafresca公司养殖场自然条件优越,沿岸纯净的海水和常年12? 18?的温度非常适宜大菱鲆生长,养殖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消耗只有大功率水泵抽取和输送海水的能耗,直接采用全交换水体的天然海水流水养殖模式,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也易于保证商品鱼的高质量。反观我国,2006年底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反映了产业链的脆弱性和几乎没有的抗风险能力,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大起大落使得众多养殖户损失严重。

3.2.2供应链各部分缺乏协作与协调,中介商

户没有形成和养殖户以利益为纽带的有

效连接

有效供应链的特征就是从原料采购、商品生产到物流配送及营销的协作关系。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供应链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协作。2006年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就是供应链发生问题的典型事件。因为当时除个别养殖户用药超标外,一些物流和档口为保持鱼的新鲜也加入违禁药物,这样使得原本药残检测合格的鱼也变为药残超标不合格。自“多宝鱼药残事件”发生后,由于市场形势转为供大于求,又由于众多小型和家庭养殖场(户)的无序竞争,中介商贩对养殖户故意压价,使得养殖户几乎没有利润,严重损害了产业。每年市场上鱼价的波动与养殖户饲养不科学不合理也有关系,因为饲养时间基本一致,导致商品鱼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引起收购和销售不平衡。中介商户如果能和养殖户以利益为纽带形成有效连接,共同确定养殖量、保证商品鱼质量,并减少市场供应的波动,将有利于整个产业。

3.2.3鲆鲽海水鱼产业的生态链亟待优化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低碳、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为显著特点的低碳农业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11]。生态链是强调环境生态系统和谐的养殖生产过程,要求其遵循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但由于鲆鲽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多数是流水式模式,大量耗费深井海水资源,深井水泵抽水和对养殖用水调温的大量耗电也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普遍采用的开放式流水养殖,鱼的粪便和残饵直接排放入海,对沿岸近海的污染不可小视。现行养殖模式不符合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产业生态链亟待优化。

雷霁霖等[1]论证了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内的4种循环经济模式:①高级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最初投入的原水资源基本上可以实现循环使用。每日只需补充少量新水(约5% 10%)。此种模式的代表企业有山东莱州的明波水产、青岛胶南的通用水产、天津海发等。

②中级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初始投入车间的原水大部分可以得到循环利用,但有一定比例的排污,所以循环利用率较高级循环水养殖模式低,但其设备成本也较低。③“棚池配套”养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首先进行大菱鲆的工厂化养殖,然后用大菱鲆养殖排放的废水来养殖凡纳滨对虾、牙鲆和海参,以此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模式在山东的昌邑等地都有实例。④生态养殖模式。

此外,雷院士还介绍了鲆鲽鱼养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循环模式:①鲆鲽鱼养殖与电厂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发电厂的温排水作为养殖用水的调温热源。②鲆鲽鱼养殖业与制盐业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种将鲆鲽鱼养殖、海参养殖与制盐工业相结合的养殖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总体来看,由于深井海水资源的限制,未来我国鲆鲽鱼养殖必须从目前的全流水养殖模

114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

式,逐步向半流水养殖模式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也是我国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升级的一个过程。考虑到目前存在众多小型或家庭养殖场(户)的现状和我国设备制造的国情,现阶段向半流水养殖模式升级是可行的选择,也是生态链优化的第一步。

4专业合作社在整合协调4种链中的积极作用

发现和归纳出鲆鲽海水鱼养殖产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瓶颈”,笔者的研究只完成了一半。如何解决问题,找准切入点才是关键。在鲆鲽海水鱼生产过程的众多的参与主体中,谁能发挥协调整合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很好的一个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一直采取鼓励政策。尤其是在2007年7月起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法律高度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合作社是市场中企业组织的一种替代形式,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特殊经济组织,它的存在有助于完善市场秩序和规则,是政府、公司以及农户都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12]。

鲆鲽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一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水产专业合作社。这类组织的出现是由于养殖者投入受到资产专用性的制约,养殖者在交易中可周旋的余地有限,作为以鲜活品出售的鲆鲽鱼,其生产保鲜期短、不易运输、附加值高、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养殖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松散的专业化养殖户(企业)必然要联合起来,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增强自己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规避或降低市场风险,共同抵御自然风险。

4.1帮助整合产业链,平衡产业链上各主体

的利益

首先是提高养殖户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专业合作社通过散户之间的联合,统一采购鱼苗、饲料、设备等,统一与收购方谈判交易数量与价格,可以维护养殖户的利益,并有助于与鱼苗企业、饲料企业、鱼药企业等相关企业,以及收购商户间建立长期联系。达到整合产业链,平衡产业链各主体利益的目的。

2006年“多宝鱼事件”发生后,对以鲆鲽鱼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山东某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后,大菱鲆价格急剧下跌,市场需求几乎为零,这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养殖大户出面,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和水产品市场进行沟通,水产品市场经营商对他们说:“你们应该有一个代表性的组织,这样才方便与市场各利益主体和食品安全管理检测部门对话”。渔业合作社是一个好的平台和组织。相关部门认为成立一个养殖协会,有助于养殖户形成规模,增强他们的谈判能力。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养殖户,也感到他们势单力薄,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与其他各方进行交涉,有成立合作社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建立了“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定位是尽力为成员提供技术服务,开拓市场、团购生产资料等。协会负责人与养殖会员沟通需求意愿后,统计出会员饲料需求总量,派专人与饲料厂家联系,选择放心过关的养殖饲料,与饲料公司签订合同,统一为协会会员购买饵料。据该养殖协会理事介绍,他们从饲料厂家直接购买的饵料价格每吨比从市场价格低出500 1000元,有效地降低了渔民的养殖成本。此外,合作社有专人负责水产品的销售,主动出击联系买家。而有购买需要的买家也会主动联系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产品,这样的牵线搭桥合作社不对渔民收取任何费用。

其次是有助于行业自律。现阶段一是推广先进养殖模式和保证产品质量。二是限制养殖主体数量。因为目前养殖区域小型和家庭养殖户过多过密,不但深井海水资源不足,也已经影响到海岸环境,最重要的是市场已经供过于求。以大菱鲆为例,要使大菱鲆养殖者的利润合理而稳定,就需要控制养殖数量,把不合格的养殖主体淘汰出去。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合

第12期张海清,等: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115

作社联手,以建立养殖许可证制度来控制鲆鲽鱼养殖规模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4.2帮助推广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通过专业合作社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是有效的技术推广行为。在作者调查的合作社中就发现合作社经常邀请厂家或技术人员为成员培训的案例,培训内容包括科学用药、养殖各阶段饲料选择、养殖场建设等。下一阶段主要是在中小型养殖场推广半流水养殖模式。尽管业内鲆鲽鱼养殖循环水系统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但设备昂贵,尤其是全循环水系统;对操作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而且全循环系统的综合养殖成本往往高于全流水或半流水系统。国内半流水系统(半循环水系统)已经有成功应用,且设备相对简单、造价低,中小养殖场易于接受。

4.3协调供应链和营销,以品牌保证产品质量

专业合作社协调供应链和营销的第一步是创建品牌,以品牌来约束产品质量,以品牌来整合营销。品牌的支撑是合作社自律的养殖规范和质量保证。而质量的保证是通过对其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立和对社员违规的追责来实施。通过这些措施把滥用药物、使用低价苗种和劣质饲料的问题养殖户逐出合作社,迫使每个参加合作社的会员养殖场,必须对其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真正负责。这些品牌的鲆鲽鱼最终会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实现优质优价。合作社通过品牌和规模进行营销,与实力商户联盟开拓市场共赢。

参考文献

[1]雷霁霖,杨正勇,倪琦,等.促进鲆鲽类养殖产业朝

循环经济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鲆鲽类主产区调

研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0,12(8):

70-78.

[2]樊旭兵.制度创新和市场营销决定大菱鲆(多宝鱼)产业未来[EB/OL].(2011-03-22)[2014-

03-01].http://blog.sina.com.cn/frankfan1968.[3]杨正勇,王春晓,冷传慧,等.国内外鲆鲽类养殖生产与贸易动态研究报告[R].上海:国家鲆鲽类现

代农业产业体系工厂化养殖与产业经济研究项目

组,2009.

[4]雷霁霖.中国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架构与前景展望[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600-609.[5]徐忠,甘蒂斯.鲆鲽类养殖产出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122-1127.

[6]HIRSCHMAN A O.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

[7]PORTERM E.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Free Press,1985.

[8]赵红岩.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的升级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9]芮明杰,刘明宇,任江波.论产业链整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芮明杰,李想.网络状产业链构造与运行[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11]王子军,张海清,吴敬学.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与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542-546.

[12]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9.

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问题

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 -------------以黄渤海为例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我们作为一个环境学习者,既窃喜又担忧,喜的是我们自己的专业可以派上用场,自己的找工作越来越容易,但忧愁总比窃喜多一点,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呼吸着含pm2.5超标的空气,抬头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吃着含重金属的蔬菜、大米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喝着变色的水,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所担忧将要到来的,而是我们已经在经受的,看看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拍的这个地方的照片,他们的天空是那么蓝,空气质量是那么好,吃得健康有益,我们的国民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惜以国民的健康,居住的环境为代价,大肆的发展经济,以至于现在的好多问题都触目惊心,有道德的缺失带来的地沟油、鼠肉充当牛羊肉等现象,有为利益而导致的污水未处理就进行排放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因为自己是北方的孩子,虽然对海了解不多,但还是喜欢吃海产品的,所以,想了解一下海水的水产养殖会带来什么环境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海水水产养殖带来了这些问题,因此就阅读了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文章,有刘晴的促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发展质量;杨宇峰等人的海水养殖发展与渔业环境管理研究进展;宋志文等人的海水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余江等人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崔毅等人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了解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海水养殖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自身污染加剧,富营养化趋势日趋严重,赤潮频发,渔药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黄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和辽东湾沿岸地域及其附近海域、空域,是联结中原地区与东北亚地区,乃至日本群岛和俄罗斯远东的纽带。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鱼类( 遮目鱼、比目鱼、大菱鲆、鲷、鰤、鲑鳟鱼、石斑鱼、鲆鲽、罗非鱼、海鲈等) ,虾类( 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等) ,贝类( 牡蛎、贻贝、扇贝、蛤、鲍鱼等) 和大型海藻、红藻( 紫菜、江蓠) 、褐藻( 海带、裙带菜) 、绿藻等。美洲和欧洲仅有少量海藻养殖。黄渤海主要以对虾的养殖为主,还会养殖一些贝类。而以上的这些文章可以帮我找到关于我所质疑的问题。有些文章指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有些文章指出了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是关于海水养殖所带来的饵料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关于海水养殖所带来的这中污染方面的控制对策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一般

浅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1)

浅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更加生活的质量。良好的生存居住环境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绿色建筑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趋势。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发展,探讨了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经济;意义;发展 1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都直接的推动了许多发达国家实现消费型社会的历史转型。这些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当然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举;这些经济理论对发达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仍然把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做为美国经济振兴的重点举措之一,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指出期望绿色建筑产业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能够使美国经济再次强大起来,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然而我国拥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市场要比美国大得多的多,我们就仅举一例来说明一下,我们就以我们人民比较关心的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来阐述,我们就以 2008 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将近70 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而通过

《浅谈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

《浅谈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营造一个绿色的家园,越来越多的建筑产业开始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绿色建筑产业开始盛行。绿色建筑产业的盛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使得人们居住生活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仍然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就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与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趋势;探索与研究 一、前言 面对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虽然使人类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但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滥用行为也为自然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类不文明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要保证人类更好的生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可持续发展,所以绿色建筑逐渐走进人类的生活。久而久之,绿色建筑经济也成为了当今一大主流。绿色建筑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什么是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经济 绿色建筑经济是与绿色建筑为基础的。绿色建筑是指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建筑相结合,室内布局合理,建筑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阳光来节省能源,让居住的人有接触自然的感觉。绿色建筑使人、自然和建筑互相协调,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设计

营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对大自然的破坏和使用。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和使用,绿色建筑经济也随之而来。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产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以往的建筑产业领域,建筑往往是高投入、低回报,而且对自然造成的污染严重。而绿色建筑不仅节约了投入的成本,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营造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在后期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呈现出可观的景象。所以越来越多建筑产业将目光投入绿色建筑上,充分利用绿色建筑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使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是我国力推的建筑产业,它有效地维持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共生,同时也将我国经济引入新的领域,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经济向多方面的发展,同样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趋势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绿色建筑逐步从理想走向现实。 (一)绿色建筑将成为我国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的共同追求。在以往的建筑行业中,大多数建筑材料都选用合成材料,许多设备都需要极多的人员来共同制作和完成,不仅消耗了人力资源,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居民居住的过程中,有许多建筑材料会危及到人的生命,进而使得一些房地产企业倒闭。而绿色建筑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比如阳光,并争取将合成材料的使用化为零。居住在绿色建筑的居民能够拉近与自然

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选择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对深圳绿色建筑的调研,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同时结合深圳优秀绿色建筑实例,指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今天,绿色建筑如何更好的依托新技术手段实现突破和发展,真正实现精细化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全寿命周期智能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建筑。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 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 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 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 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 育和艺术内涵。 一、绿色建筑的意义 1.1节约能源和资源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4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4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 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 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 越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的理念相违背。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通过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努力实现建筑 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建筑节能措施,减少能源和资源 的使用,也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将大大缓解地球能源不足和温室效应产 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1.2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及建 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 统。(一)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 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 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 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二)室内 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 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 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 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深圳绿色建筑典范—万科中心 万科中心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度假区,是及万科总部办公、酒店、SOHO、国 际会议中心等诸多功能一体多功能综合体。万科中心设计概念最初被其设计者斯蒂文.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评价 (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2004年的数据显示,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 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3,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东海主要污染区域相对集中且污染程度较重,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重相对较大;南海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汕头和湛江港近岸局部水域。 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对我国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其直接承受沿海、沿江居民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及残渣、人畜粪便、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是污染物最为集中,密度最高的区域。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 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4、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在我国近岸、近海和远海海域中,海洋沉积物主要污染物为汞、铜、镉、铅、砷、滴滴涕、多氯联苯、石油类、硫化物、有机质等。其中,大连湾、锦州湾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五年来污染持续加重。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砷、六六六、滴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物质含量数年居高不下。

绿色建筑趋势和必要性

绿色建筑的趋势和必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日益科学化、现代化,城市建设大跨步的向前进,但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发展,探讨了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发达国家对建筑的绿色化早已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接受并深化了这一概念。目前,我国与室内环境质量相关的网页已达120多万个,如何使建筑绿色化已成为热门话题。90年代,我市引入这一概念,到目前,绿色建筑观念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在我市“绿色建筑”主要表现在观念上,在建筑上的具体表现还不多。可以肯定“绿色建筑”既已深入人心,其发展必然势不可挡。近年来,我市出现了室内环境检测行业,并在各个项目实行室内污染检测行业,标志着绿色建筑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如何发展“绿色建筑” 1、发挥“绿色”规划设计的龙头作用 建筑物的形成始于规划设计,首先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体现“绿色”,使建筑内外环境尽可能符合环保、节能减排等要求。目前,建筑规划设计对“绿色”的着力点,还滞留在绿化美化间距采光通风等较为直观的初级阶段,在如何控制气、光、声、视觉、精神污染等更高层次上,尚须探索进取。

2、尽量选用绿色建筑材料与构配件 首先在建筑材料及设备的选择上,要坚持“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精心选材”的原则,所有材料、设备必须符合“质量优、无毒害、无污染、工艺先进、且易施工”的原则。强调先选用绿色建材,主动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材料制品。例如在外墙砖以及地面砖等天然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避免采用放射性成份超过国家标准的天然石材,若选择不当,会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节能建筑体现了节约并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例如:淘汰旧式钢窗,使用具有密封、隔音、节能等优良性能的塑钢窗;用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等新型环保产品取代镀锌钢管作上水管;用硬聚乙烯塑料排水管取代沙漠铸铁排水管;用6L以下的低容量节水型坐便器取代冲水量9L以上的坐便器;在照明电器中,广泛采用绿色节能照明灯具。除此之外,今后还将逐步禁用天然原木生产的建筑门窗、地板。 3、坚持“绿色”施工 按传统施工方法,将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废气、废水以及其它有机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施工阶段,有的还延伸至使用阶段造成长期危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施工方法,倡导全新的“绿色”施工。 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剔除并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砂浆强度可达到5MPa以上。如,某公司先后在9万m2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王庆仑 106040158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近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来严重,现在中国成了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对于治理近海的环境污染,这一市场无力解决的外部性问题,必须由强有力的政府来全面处置。制定循环经济战略、依法规约政府、升格目前的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超正部级的环境资源部——国务院组成部门,授予其更大的权力才是彻底遏制各地环境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近海污染状况;环境治理;治理对策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评价 (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据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基本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严重污染海域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江苏近岸、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面积与2004年基本持平。如在渤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在东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4.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

鱼虾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鱼虾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我们小组对水产养殖方面的调查与资料表明,以及实践过程中的观察 据统计,影响我国每年直接入海的废水量高达80亿吨。另外,大量富含有机质、无机氮和磷及有机农药的农业污水也随经流进入内陆水体与近海水域,致使养殖水质恶化,严重地影响养殖种类的生存和生长。 我国水产养殖生物基本上都是野生型,未经过家化过程的遗传改良,因而,除保留了野生型对环境温度等变化适应性较强的优点外,更多地表现为对养殖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如密度化、营养条件、病原体的侵害和恶化的水环境等。由于海水养殖野生型种类的种质难以适应逐渐恶化的环境,经过长期密集养殖后易发生大规模死亡,此外,野生型群体经过数代养殖后,其子孙性状分离,可能有一部分个体是对某些环境(病原)的敏感型,易发生死亡,并透发其他个体的死亡。这就是我国水产养殖的种质问题。 对水库进行综合开发,发展水产养殖就是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业主为了追求短期效应,向水库进行人工投肥(饵),肥料包括过磷酸钙、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化学肥料和人、畜、禽粪尿、油籽饼等农家肥。投肥增加了水体的N、P、K等营养盐,促进了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等滤食型鱼类的“天然饵料”的生长,在提高水体鱼获量的同时,也给水库环境带来污染,影响了居民的饮水安全。 此外,在淡水养殖中,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草鱼等病害严重,在传统海水池塘对虾、滩涂类养殖中,养殖种类或类群单一问题由来己久。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在不同生态类型海区的养殖类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某海区适于某种生物养殖,其养殖,其养殖生物理就会严重超过环境负荷,进行掠夺式养殖。局部海区期结构单一的密集养殖,使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由于超支而贫乏,造成循环过程紊乱和生态失调,致使某些污损、赤潮和病原生物异常发生,而且由于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能量转化率虽高,但是生态系统的的稳定性差,极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这是我国水产养殖的病害问题。 除了外源污染物的进入外,养殖业本身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量新增加的养殖设施使养殖区及其毗邻水域流场发生改变,而且,由于养殖设施的屏障效应,使流速降低,影响起了营养物质的输入和污物的输出,使陆源污染物得不到及时的稀释扩散,滞留顺养殖水域。由于堆积了大量生产加工过程的废弃物等有机物并矿化,使海底和池底抬升,水深变浅,既降低了水域的使用功能,也成为二次污染的污染源,此外,植物性种类有机质的溶出,动物性种类养殖过程中的人工饵及代谢产物的排放等都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 造成以上象的原因: 一:首先是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研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理论和技术己经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科研滞后于生产的现象己经严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多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海水养殖理论和技术方面缺乏真正的突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和有关部门对海水养殖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和投入的不足。 二:其次是缺乏整体开发利用的战略意识。不合理开发加剧人类活动对湖泊、河口和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近年来,我国滩涂埋栖性类资源的严重哀退,与沿岸带不合理开发破坏滩涂埋栖性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息地密切相关。如干旱地区利用昂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养鱼,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也造成地下水趋向枯竭,导致局部地面下沉进而导致海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 三:据专家预测,人类对水产品的消费量在今后15-20年时间内将增加50-60%。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作为全球水产品供给量的主要生产方式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对水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使得大部分养殖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传统养殖方式虽可以通过增加养殖面积来增加养殖总量,但养殖效益已明显下降,水产品质量降低;养殖营养物的外排、

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9-06-06T16:29:03.0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代晓丽[导读] 本文详细阐述推动绿色建筑对我国的不断推广和发展。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 710038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粗放式发展的情况。因此,本文详细阐述推动绿色建筑对我国的不断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发展。 虽然现阶段关于绿色建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现阶段关于绿色建筑并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概念特征,因此,本文在整合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全人类面临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现状日益严重以及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应对这一现状的一个环保型的建筑理念,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之后,这一概念也开始在我国得到不断的推广。所谓的绿色建筑的概念是说不论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是在废弃的过程中,都可以实现真正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和各种建筑垃圾的排放同时又能充分保证和满足居住者在建筑物的居住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环保性等要求,是在很大程度上真正实现建筑设计充分兼顾社会效应性和最大程度满足居住者需要的双重特性的建筑,能够真正实现推动人类的生存生活需求满足和自然充分和谐发展的要求的建筑。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生存居住环境的重视,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大步。绿色建筑的概念只是从宏观概念的角度提出的,但是就现实和实践角度来说,我国的绿色建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就设计理念和思路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绿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秉承着一种包容开放的信念,在思路方面其更加强调的是要真正的将建筑物放到具体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去考量判断,而在真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风土气候、施工条件、历史风情文化甚至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和建筑施工,充分实现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要保证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同整体的外部生态气候、环境、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建立动态平衡与调节机制,能够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阳光、风能、地热、潮汐等绿色自然资源。 第二,从相关建筑材质的选择来看,所谓的绿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友好型的建筑,在现阶段所推行的绿色建筑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基本上秉持着节能环保、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态度,尽量在选用环保、污染较低的原料,比较看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约资源,尽量选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此外所谓的绿色建筑不光将眼光着眼于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之中,同时也将建筑物建成后的居住使用甚至是废弃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作为自身的关注的重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绿色建筑的理念,才能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内涵,发挥绿色建筑的作用。 第三,从居住的内涵角度来说,所谓的绿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广义上的人文建筑,一方面从建筑产生的最原始功能角度来说,建筑就是一种人类文化的产物以及非自然的人造环境的一种体现,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和安全需要的一种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影响和改造环境的基础和产物之一。同时,从影响的角度来说,建筑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某一局域的生态环境、文化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述,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产生于工业文明进程较快的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东产油国的大幅度提高油价在很大程度上酿成了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这一能源危机也成为推动全球范围内各国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能源节约的一个重要契机点。高不可攀的油价使得很多的西方国家不论从政府的宏观角度或者是从每个家庭的微观角度都开始将着眼点放到建筑物的节能降耗过程中来,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能耗成为了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工业文明的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开始不断的显现,建筑的高能耗和建筑材料的污染性使得建筑物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的加深,由于供暖所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已经成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也已经成为了危害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此外,各种生活垃圾更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在充分认识到建筑与全球环境恶化间的重要关联之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组织机构不断的颁布各种声明和规划纲要,努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动环境状况的不断改善。如一九八九年联合国环境署通过了关于推动环境发展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人权会议相继出台了各种议程和草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结合,并在两者不断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逐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而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并且开始逐步在建筑行业形成一股风潮,逐步形成了世界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之,在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的理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并逐步形成自身的各种设计方法、评价方法等,同时各种环保材料、环保设计不断涌现。除此之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组织起来,开始共同探索关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挑战”活动,鼓励各个建筑企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采用环保技术、环保工艺,促进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日本在其相关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发展法中,也进一步提出在推动住房建筑不断地发展的同时,应不断适应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要,推动建筑行业的合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瑞典针对自身的特色,提出了针对绿色建筑的“百万住宅计划“,推动了建筑业和环境保护双重发展,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除此之外,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好的建筑设计和居住环境,而建筑业开始在这一过程中承担起自身的使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科学家和建筑设计师开始就这两者的结合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以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的不断持续发展。

近岸水产养殖对海洋渔业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近岸海洋渔业的影响 渔科1211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锐减使得海水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由半集约化向高度集约化发展。特别是高密度网箱养殖和高位池数量增加,水体超负荷运载。大量外源性饵料、肥料等,致使水中氮、磷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底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逐年加重,赤潮频发,水质恶化。恶化的养殖废水排到近岸,对近岸海水环境造成影响。药剂、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对海洋生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不但开始制约养殖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使近岸海域的渔业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理化因子;药剂激素;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和底泥环境污染的恶化。一般海水网箱养殖场多选在沿海半封闭的内湾,风浪小,水流较缓,有利于网箱、浮筏的架设,但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特征,使得湾内外海水交换速率缓慢,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如残剩饵料、排泄废物等不易转移和扩散,导致养殖自身污染的发生。采取高位池养殖的,高密度放养,通过不断投入饲料,以及一些鱼药甚至抗生素等来人工调制反自然规律的水体环境,并通过每天大量换新鲜干净海水来维持水产养殖正常生产活动。长期排放含大量残饵、粪便、死体、高浓度氨氮,亚硝酸盐,H2S,低PH的污水到近岸海域超过环境的承受力,从而使局部水域海水中氮、磷元素增加,透明度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质恶化[9]。 1、养殖业对近岸海域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 1.1养殖水体中浊度和pH值的变化对海洋影响 何悦强等人对大亚湾网箱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的调查表明:短期内网箱养殖对海水的pH值、浊度无明显影响[5]。刘家寿等研究指出:网箱养鱼对水体的pH值无明显影响[1]。但长期进行大规模网箱投饵养殖,由于受有机碎屑、各种沉淀物等的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会有所下降,pH值也略有下降。 养殖水体的浑浊,主要来自残饵,残体,粪便以及藻类死亡解体产生悬浮物有机颗粒,而泥沙的进入也会引起水体浑浊。有机物颗粒和泥沙对水体的底质主要是颗粒沉淀后在底部厌氧微生物的厌氧作用下产生H2S、亚硝酸、氨氮等对水产养殖有毒害物质,使底质恶化;水体浑浊对水体的危害,主要是降低水体透明

浅谈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浅谈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发表时间:2010-01-19T10:31:21.670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上供稿作者:罗海[导读] 保护环境,最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收到了全球的关注。罗海(陆河县建筑设计室广东汕尾516700) [摘要]保护环境,最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收到了全球的关注。全文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随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能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资源节约型发展现状 1绿色建筑概念与特征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二)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四)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2绿色建筑的意义 2.1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外,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属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 5 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技术不高,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 7 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2]。建筑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吨CO2[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然后,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2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一)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二)室内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3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可表述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 3.1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因素 主要体现在:(一)绿色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二)绿色建材大量出现。(三)绿色施工受到重视。各施工单位意识到并采取了相关行动,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扬尘,噪音,建筑垃圾等,并合理利用油漆,涂料等,一些企业还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标准认证。通过这种认证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促使施工过程逐步实现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标[3]。 3.2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利因素 主要体现在:(一)绿色建筑未走入寻常百姓家。(二)绿色建筑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绿色建筑往往意味着不能建设高楼,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又使得高楼成为最经济的方式。 结束语 毫无疑问,绿色建筑,绿色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5).

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策略.pdf

海水养殖是指利用天然海水进行鱼、虾、贝、藻等经济海产品的养殖活动。海水养殖根据养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筏式养殖、吊笼养殖和底播养殖等。随着海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养殖已成为获取海产品的重要方式。海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饵料及治疗性药物以促进鱼类等快速成长。由于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生态效率低下,这些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无法被充分地循环利用,给养殖海域生态环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主要有营养盐、有机质、重金属及抗生素等药物。这些污染物质主要通过残饵、排泄物、化学药物等形式排入养殖海域中。有研究表明,海水养殖污染不仅降低了养殖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还威胁着养殖生物质量与食用安全。海水养殖已是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开展养殖海域生态修复,科学、合理、有效地治理海水养殖污染已迫在眉睫。 1海水养殖污染物类型及生态影响 1.1有机质及营养盐污染。海水养殖中产生的有机质污染与营养盐污染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且在需要大量投饵的网箱养殖、池塘鱼虾养殖中较为常见。在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中,渔民通常采取提高投饵率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鱼类等养殖生物仅摄食部分饵料,导致大量未能有效利用的残饵和鱼类粪便等有机质在养殖区沉积物中大量累积,使养殖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沉降通量显著增加,海域底质环境发生改变,海水水质质量下降。研究发现,每养殖1t鱼,将向海洋中输入9104.57kg的悬浮固体、843.20kg的颗粒有机物、235.40kg生化需氧量、36.41kg氨氮、4.95kg亚硝态氮、6.73kg硝态氮、2.57kg正磷酸盐磷[3]。这些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盐的输入直接导致了网箱养殖区沉积物及水体中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的快速升高。有研究发现,海水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超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约90.9%[4]。蒋增杰等[5]进一步对养殖区有机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网箱养殖区养殖源有机质平均比例为56.88%,其中,网箱正下方比例可高达87.88%。Yokoyama等[6]研究则发现,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养殖源有机质的比例为40.7%,其中残饵为28.8%,鱼类粪便为11.9%。可见,海水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输入对养殖底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有机污染。由于潮流影响以及野生鱼类觅食扰动,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还容易被带到周边海域,影响周边海域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其扩散范围可达300~500m[5-6]。这些网箱养殖源有机质的输入不仅会改变养殖海域水体化学因子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在降解过程中还将持续释放溶解性有机质、氮、磷等化合物,导致养殖海域周边水体有机负荷增加,加速养殖海域富营养化[7-9]。有机质降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将使养殖底质环境长时间处于厌氧还原状态,滋生有害病原体,引起硫化物含量升高,对海洋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由于有机质的降解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导致养殖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累积性和滞后性,也使得当外源营养盐输入得到控制时,由于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释放大量氮、磷等元素,使水质在较长时期内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出现渔场老化现象[10-11]。此外,还有研究指出,高密度的海水养殖源有机质和营养盐输入为海洋赤潮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是部分海域赤潮发生的诱因[12]。1.2重金属污染。我国海水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Liang等[13]调查了珠江三角洲6个海水养殖区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发现养殖区的Cu、Zn、Cr、Pb含量显著高于非养殖区。韩现芹等[14]调查了天津汉沽海水养殖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发现超标重金属以Zn、Cu、Ni为主,分别超出三类、二类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Wu等[15]则调查了漳江口蛤、螃蟹、对虾等池塘养殖对周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池塘养殖尾水的排放明显提高了周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Cu、Cr、Cd、Pb等重金属的含量,增加了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指数。海水养殖过程中随饲料添加、有机肥使用和药剂投放等输入的重金属元素是导致海水养殖环境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渔用配合饲料只对无机砷、Pb、Hg、Cd及Cr提出了安全限量要求,而未对Cu、Zn等动物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作出限量要求,因此造成了这些重金属元素随饲料过量的输入到海水养殖环境中[16]。梁炽琼等[17]研究发现,我国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中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多数重金属指标未能符合相关标准限量要求。在池塘养殖中以畜禽粪尿为主的有机肥投放也是重金属的重要输入源。猪粪有机肥中Cu、Zn含量最高可分别达到 1742.1mg/kg和2286.8mg/kg[18]。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有些养殖户还会使用含Cu和 As的化合物对养殖品种进行消毒,造成重金属元素在水体及池塘底质环境中累积,并会随养殖尾水排放到周边海域中[19]。过量的重金属输入对海洋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引起死亡[20]。由于重金属不可降解,海洋生物摄取的重金属将在食物链中传递,并层层富集,最终将对食用海产品的人群身体健康产生威胁[21]。此外,输入养殖海域的重金属元素还会在生物地球化学的作用下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毒性更大的污染物质,例如甲基汞等,对水产品食用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1.3抗生素污染。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饲料添加剂、鱼类粪便以及药物直接投放[22]。抗生素在海水养殖中主要用于疾病防治和促进养殖动物生长。由于缺乏指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我国海水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按其作用机理、化学结构和活性普,常用抗生素可以分为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多肽类[23]。李云莉[24]调查了我国沿海11个养殖水域沉积物的抗生素污染现状,包括鱼、虾、蟹、贝、刺参等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