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 Word版含答案

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

对应学生用书P39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被

市)新兴。据说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

学佛出家。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

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

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作

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慧能被授为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坛经》是“具有中国特色”佛教——禅宗的代表性经典,是中国至今佛典中唯一的“经”。它全面阐述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它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坛经》不仅是一部中国佛教特有名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一,以其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也作出了贡献。《坛经》有五大特点:①简明化。高度浓缩了佛教宗旨与修行方法,直截了当地提倡个人反省自觉,顿悟成佛。②中国化。六祖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前五代尚不具备此意义。③普及化。《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文风不像其他大经深奥晦涩,故适合大众学修。④革命化。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觉悟,可谓一场认识上的革命。⑤实践化。《坛经》立意在现实可行,将最重要的真实道场安置于个人的“念头”,可谓方便至极。

1.《慧能受法》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实际是弘忍安排接班人的过程。

2.《南能北秀》说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在弘忍死后,应武则天之征入长安,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 唤慧能堂内, 说《金刚经》。到了夜里三更时分,五祖叫慧能(到)佛堂里,讲解《金刚经》

(给他听)。????说:讲解。 慧能一闻,言下便悟。慧能一听,顿时就能领会。??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悟:领悟,明白。 其 夜受法, 人尽不知。 便传顿那天夜里传授佛法,外人都不知道。就传授顿悟

法及衣: “汝为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 代之法并把袈裟传给他:“你做六代祖,袈裟可以做信物,一代

代相传;一代传下去;?

???其:指示代词,那。传:前一个“传”为“传授”。后一个“传”为“留传”意。信禀:信物。 法以心传心, 当 令 自悟。” 五祖言:“慧能!佛法讲究以心传心,应当让学习者自我领悟。”五祖说:“慧能! 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自古以来,传授佛法相当危险!??

当:应当。气如悬丝:意思是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比 ??喻相当危险。 若住此间,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如果你停留在这里,有人害你,你立即从速离开。” ???

?住:停留。即:即刻。去:离开。 南能北秀

世 人 尽 传 南 能 北 秀,未 知根本世上的人们都流传“南宗能北宗秀”的说法,却不知道事情的根本

事由。原因。????事由:原因。 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再说神秀禅师,在湖北当阳玉泉寺担任住持

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并修行;慧能大师则住在广东韶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

法 即 一宗, 人有南北,(禅宗南北二派的)佛法虽然都是同一个宗派,传人却有南北的分别, 因 此 便 立 南 北。所以就有了“南能北秀”二宗的分别。????法:佛法。即:虽然。何 以为什么会

渐 顿? 法即一种, 见有迟疾,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佛法本来也只有一种,人的见性有迟有疾, 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见性迟就是“渐”,见性疾就是“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见:指见性。 法 无 顿 渐, 人 有 利 钝,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 故 名 渐 顿。所以才有渐、顿之别。???

?利:敏捷。钝:迟钝。

对应学生用书P40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说.

《金刚经》(讲解) (2)慧能一闻.①,言下..②便悟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而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融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的基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令人担忧的学生的文化现状 从自己授课与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甚至缺乏起码的常识。这种现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现状一:许多学生天天嘴边哼唱流行歌曲,却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知之甚少,晚自习的时候,同样也发现许多学生应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便开始翻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等等,却对中国古典名著近而远之。 现状二:现今学生许多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知识点总结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 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优秀推荐] 中华文化的勃兴北戴河第三中学张春 茹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中国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的紧密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的紧密结合 发表时间:2018-09-11T10:19:21.44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作者:谢晓茹[导读] 其实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我们是成人,我们是老师,更应该去帮助引导那些未成年人关注人生成长的根基,本人亲身课堂实践得出传统文化可以引入课堂并能产生实际意义。 谢晓茹(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新疆沙湾 834700)摘要:其实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我们是成人,我们是老师,更应该去帮助引导那些未成年人关注人生成长的根基,本人亲身课堂实践得出传统文化可以引入课堂并能产生实际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02-01 在为期5天的国学培训以后,我清晰地认识到:不光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时时接受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最让我受益的是《弟子规》,因此我也想让我的学生和我一起学习《弟子规》,希望能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打开一扇窗。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便迅速将它做成计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找到经典的旋律,让学生爱上《弟子规》。无论怎样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艺术恐怕都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往小了说,一堂堂高效、难忘的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喜欢音乐,喜欢编唱,因此便常常用这一方法唱诗词。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用《我爱雪莲花》的调子来唱,《涉江采芙蓉》用阎维文的《一棵小白杨》的调子来唱,《雨霖铃》用《友谊天长地久》的调子来唱,《弟子规》也不例外,我找到了一首经典的旋律—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学生们从小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长大,只要一起头,便能套词跟唱,“弟子规,圣人训……”以唱的形式来推动《弟子规》的学习、背诵和理解,符合古人诗歌用韵和可以演唱的特点,学生也爱跟唱,既轻松快乐,同时也是对这些经典曲调的学习和传承,传统的诗词和经典的曲调往往相得益彰。 二、研究《弟子规》,给学生确定分组内容。我仔细的研读了《弟子规》,它由“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组成,我则按篇幅长短将其中的“总叙”和“亲仁”两部分合二为一,将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将我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由小组长抓阄决定各小组所要学习和感悟的主要章节,其中特别关注了《入则孝》部分,有两个小组共同学习。因为孝是为人的根本,也是我泱泱华夏传统文化的根基,孝,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规范着世世代代,贯穿于万户千家。应该说,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孝”是完全可以同社会道德融合的,值得广泛倡导,大力弘扬。 三、做好学生认真学习《弟子规》的动员工作并具体给出指导学习的意见。我带的是高二的学生,平时学习任务重,学习计划已经很满了,我决定把它安排在为期二十多天的寒假,寒假有我们传统佳节――春节,难得的亲朋好友就会相见,更是学习、实践、感悟《弟子规》博大精深的要义的最佳时机,而且每位学生也只是认真学习其中一部分内容,不会压力太大、任务过重,这样也真正能将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在一起。每个人具体要做的事情是:抄写《弟子规》中各自小组抽取的那一部分原文内容;从书上或借助网络找到个人认为翻译得最好的一版,把该部分内等的翻译抄写一遍并力争将翻译熟读成诵;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八百字左右的学习心得。 四、严抓落实,促进学习成果的优化。开学以后,从第一节课开始直奔主题,分享学习感受,收获《弟子规》对我们言行的匡正和指导,每位学生讲完,班里的其他学生都会点评,学生代表都要打分并备注清赋分理由。背诵的学生很认真,基本上都准确无误且流畅清晰,打分的学生听得更认真。最后每人写一份以假期学习《弟子规》或再次学习《弟子规》的具体学习过程、心路历程和学习感悟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报告,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整个活动用时近两周,近百个学生各有收获,有的背诵准确流畅让我惊叹;有的谈学习《弟子规》前后个人对父母对亲情的理解和看法;有的谈学了《弟子规》,个人的想法变了,行为转变,家庭关系或朋友关系随之缓和了;有的谈《弟子规》让他明白“先做人,再做学问”的道理,从思想深处意识到以前“长浮华” 的虚荣和危害……我用比较严苛的标准,都不得不对其中30%多的学生打了满分,他们真的让我感动,令我动容,其他学生也大多在85分至100分之间。最后学生更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实的内容、工整的字迹完成了一份令他们自己都十分满意的学习报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弟子规》的学习报告的总体水平胜于之前他们所做的课本教材上的任何一篇文言文、小说、诗歌的学习报告。 之前,我的确没想到,一次假期作业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让我着实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平时我们的学生总是对学习表现不出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为什么我们精心备课,全力付出,最终只能收获甚微?学生苦,老师也苦。难道是因为时间不充裕吗?不,应该是学生只是疲于应付各学科的知识点,而找不到它们与生活的联系,学习了不少知识,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依然尴尬或紧张;他们依然不知道该如何缓解与同学或老师的对立关系;面对各种迷茫和诱惑,他们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处飘动而茫然无措;甚至根本不知道个人价值又该如何体现。让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于无声处滋养莘莘学子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才能凝视聚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3(75.2分)

1.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 即来源于此。 2. 称“皇帝” 由秦 朝开始,直至 辛亥革命 才结束。 3. 金陵是南京 的古名,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 。 4. 古代室内的四角有专名,西南角叫奥 ,西北角叫 屋漏 ,东北角叫 宦 ,东南角叫窔 ,其中以 奥 为最尊。 5. 清人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 》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6. 三桓即孟 桓、 叔孙 桓和 季 桓。 7. 六部 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8.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 、 官修目录 、 私家目录 。 9.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宫 、 商 、 角 、 徵 、羽。 10.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浊酒”指的是浇愁 的酒。 11. 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 ?√ ?× 12.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就有墓志。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 ?× 13.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 14. 帞头后代音转称为幞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后面的两“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培养 课题研究计划书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中国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语文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中“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所以,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二、课题的表述 1、“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主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传统文化”:传统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传

统文化”指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本课题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 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学校教育中,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能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面临着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即将带来的挑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做到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已是势在必行。 三、课题的目标 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承担育人的任务,它要培养人的修养,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也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 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传统文化在高考语文中的体现

传统文化在高考语文中的体现 随着当今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增强,传统文化要素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渗透也逐渐引起教师与考生的关注。文章选取2019年的7套高考语文试卷,对其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一,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的数量是相对充足的;其二,就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考查的内容而言,古诗文是重点考查对象;其三,考查的形式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即既有常规题型又增加了一些灵活度较强的题型。基于此,可以从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考查的数量和质量这两方面做出努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观念、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髓,其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的传承与发扬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是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一个重要渠道[2],也是当今中国社会认可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语文试卷是否考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又是以何种方式考查等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分析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对2019年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和高中语文教与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的统计分析 (一)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分值统计 对2019年7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浙江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苏文科卷)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各套试卷中都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其所占分值有一定差异。由表1可知,每套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分值皆在40分以上,平均所占分值为56.7分,平均占比为35.6%。其中天津卷与全国三卷的分值在40~50之间;全国二卷、浙江卷与北京卷的分值在50~60 之间;江苏卷(文科)与全国一卷的分值在60分以上。具体而言,传统文化要素所占分值最高的为江苏卷(文科),共94分(满分200分),占比达47%;所占分值最低的为天津卷,共41分(满分150分),占比为27.3%。 (二)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内容与形式分析(见表2) 1.传统文化要素在文言文中的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2(68.7分)

古代驾车以四马 马为常。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 3.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的翼轸分别指 天上的方位 和 轸两星宿的分 。 4. 《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其中衣指裤子 ,裳指 上衣 。 5.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6. 春秋初年齐桓公 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7.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 ,也通称 言官 。 8.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 ,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9. 古人以牛 、 羊 、 猪 为三牲。

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 11. 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 ?√ ?× 12. 殷代称一旬以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以外的未来日为“来”。 ?√ ?× 13. 郭沫若先生取名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沫、若是两条河流的名称。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与雅砻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郭老是四川乐山人,就在沫水之滨,离若水也不远。 ?√ ?× 14.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是井宿中的星组。 ?√ ?× 16.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参宿。商,心宿。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 ?× 17.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萧墙,就是围墙。 ?√ ?× 18.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氏,男子称姓,这是因为氏是用来“别婚姻”的,而姓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 ?√ ?× 19.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文化属于(D) 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D) A.望 B.闻 C.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B) 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B)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 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满族文化 B. 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D)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D)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A) 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D) 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B) A.五服 B. 九族 C.三代 D.六亲 Ll. 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C) A.职业标志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A) 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D)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B) 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絮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C) A.文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B) A.诸子文学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 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实录与反思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关于我们的中华文化,有这个一个材料: 辜鸿铭是现代中国的怪才,他生在南洋,婚在东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 他精通英、法、德、希腊等九种语言,十分了解西方文化. 当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他用英文骂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用德文嘲笑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在美国报纸上说美国人没什么文化,只有爱伦坡的一首诗,但他特别称道自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要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就必须和其它的文化对比来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五千年前,在古代和中华文化一样辉煌的还有哪些文化?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教师:加上中国。就是我们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哪些辉煌的文化呢。有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学生自做的ppt) 教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三位同学。这么辉煌的文化现在还在吗? 学生: 教师: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攻灭,文化消失;古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面目全非。那我们的中国文化呢?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PPT)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教师: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教师: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给世界介绍“和”。我们想表达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概括: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