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案例(带解析)

劳动关系案例(带解析)

劳动关系案例(带解析)
劳动关系案例(带解析)

一、规章制度

案例一规章制度内容合法

张先生与女友是某电信公司的业务骨干,工作出色,深受上司的赞赏。两人谈恋爱多年,感情稳定,决定年底结婚。当两人邀请总经理出席婚宴时却被告知公司内部有规定“公司同事间不允许结婚,已经结婚的有一人要辞职”。结果张先生选择了结婚,公司也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与张先生解除劳动关系。张先生不解也不服,每个公民都有婚姻自由,结婚不影响两人的工作,也不影响企业的发展,单位同事之间不可以结婚的规定是毫无道理的。于是,张先生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经审理,张先生胜诉,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分析】电信公司败诉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定要求,违反了国家《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制度。”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制定,不能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这里的“合法”应作广义的理解,指符合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还要依据该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行政法规。

案例二规章制度内容科学合理

小李在公司担任仓库保管员,她在没有告知单位的情况下,拿了仓库里2盒餐巾纸。公司发现餐巾纸缺少后在内部开展调查。当问到小李时,她承认是自己拿了这几盒餐巾纸,随后将餐巾纸归还了公司。公司认定此行为是盗窃行为,根据奖惩制度规定,“偷窃或盗用公司或同事财物”属于严重违纪,予以开除。但小李辩称她看到食堂的餐巾纸快用完,预先准备好让饭堂管理员来拿,但饭堂管理员一直没来拿,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下,认为自己并不属于严重违纪,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最后裁决小李的违纪行为并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分析】本案中小李擅自拿了餐巾纸,在第一时间做出检讨,并将原物归还,单位的利益并未遭受损害。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法律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利授予用人单位后,除了合法性之外,还产生“规章制度合理性”的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如果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法律并没有对什么是“严重违纪”和“重大损害”做出具体的规定,这些都需要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如果不予界定或界定不合理,界定权就交给仲裁机构或法院,企业失去主动权,多一层败诉风险。企业如何把握好合理和不合理的“度”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相对而言。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规章制度能被企业的大多数员工认同,那就是合理,如果大多数员工认为不合理,那么这个规定就存在问题。

案例三值班和加班有什么区别?

【案情】

小钱这几天在和公司闹矛盾,原来今年元旦7天长假期间,公司要求每天由每个部门派一名员工到公司值班,元旦这天正好排到小钱值班。小钱父母都在外地,他在上海孤身一人,所以他到公司值班也无所谓。其实值班也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看看门”,接接电话之类的。2月,小钱到银行提取1月份的工资,发觉工资只比平时正常拿到的多了50元。第二天拿到公司发放的工资单,他看到工资单上“加班工资”一栏上为0元,在“值班津贴”上写了50元。他觉得很不解,明明根据法律规定法定节日加班应该支付300%的工资,为什么公司只付了50元?为此双方发生争议。

【争议】

小钱认为,元旦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根据法律规定,法定节日加班应该支付300%的工资,可是公司只付了50元,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要求补发工资。

公司认为,小钱在元旦那天,只是到公司“看门”、接听电话,属于值班而非加班,因此公司无需为此支付3倍的加班工资。

【评析】

理论上,值班和加班属于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均是对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延长,但两者有着不同的工作特点和工作任务。所谓值班,通常是指用人单位为临时负责接听电话、看门、防火、防盗或处理突发事件、紧急公务等原因,安排本单位有关人员在夜间、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内轮流进行的值班。认定加班还是值班,主要是看劳动者是否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从事本人工作的延续,或者是否有具体的生产和经营任务。一般而言,值班的劳动者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也没有具体的生产经营任务,相比加班而言,值班的工作量要小,有事则忙,无事则闲,甚至在保证正常秩序的情况下还可以休息。值班的时间长短和报酬等问题法律和规章均无明文规定。是否需要值班、值班时间的长短及报酬支付问题,在实践中通常由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一般而言,值班人员的报酬标准要明显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和加班情况下的劳动报酬。

案例中的小钱在元旦那天,只是到公司“看门”、接听电话,显而易见属于值班而非加班,因此公司也无需为此支付3倍的加班工资,只需按照公司制度规定支付一定的值班报酬即可。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如果为了逃避支付加班工资,安排员工在休息日或者法定节假日到公司“值班”,而值班的内容则是劳动者工作的延续,或者安排具体的生产经营任务给劳动者,这样所谓的“值班”就应当确认为加班,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案例四录用通知书操作中的风险防范

茅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给了他5万元的购房补贴,双方约定了5年服务期,并且约定在服务期内如果茅先生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相应的违约金。2年以后,茅先生发现国企的工作环境并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便去悄悄应聘某外企的工作职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后,该外企对茅先生比较满意,很快就发了录用通知,其中还注明了工作岗位、工资报酬、工作地点、报到日期等。拿到录用通知后,茅先生立即用电子邮件通知该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将在规定的日期内前去报到。随后他辞去了在国企的工作,并支付给了国企违约金。然而,就在他准备前去这家外企公司报到时,该外企公司由于找到了更好的人选,便告知茅先生公司没有正式录用茅先生,双方也尚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此前发出的录用通知无效,茅先生也不必来公司报到了。茅先生接到信后,大为吃惊,将该外企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该外企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经济损失6万元。法院受理了该案件。

【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录用通知的效力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录用通知,在法律上的属性应为“要约”。

《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内容具体明确,也就是当事人不需进一步协商,受要约人单纯的接受就可以成立合同。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表明受要约人一旦承诺,双方均受合同的约束。承诺是受要约人以做出声明或以其他行为对某一要约表示同意。录用通知一旦发出,要约人把成立合同的最终权利交给了对方。

本案中,该外企向茅先生发出了录用通知,注明了工作岗位、工资报酬、工作地点、报到日期等,同意录用茅先生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显然属于要约。尽管录用通知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但是该外企向茅先生发出的录用通知,就是愿意同茅先生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茅先生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而一旦茅先生承诺同意按录用通知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那么通知的内容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案例五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应否承担责任?

【案情】

李某,于2007年8月到某饭店担任厨师。该饭店一直没有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直到2008年7月1日才与其签订了一年期书面劳动合同,并开始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2008年11月,李某要求该饭店支付2008年1月—6月期间的双倍工资,并补缴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的社会保险费,该饭店不同意。于是李某于2008年12月10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离开了该饭店,并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该饭店支付2008年1月至6月的双倍工资和一个半月的经济补偿金,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

【争议】

李某认为,饭店自2007年8月直至2008年6月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自己应该得到2008年1月—6月期间的双倍工资。另外,饭店直到2008年7月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不合法的,应该为自己补缴社保,同时,自己因为饭店未依法缴纳社保而离职,饭店存在过错,饭店理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该饭店认为,是李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因此饭店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关于没有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事,该饭店自2008年1月开始一直要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李某自己一直不愿意签,经过该饭店的多次协商到2008年7月1日李某才同意签订,因此2008年1月—6月双方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不应当归咎于该饭店。

【评析】

该案是《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之后的一起典型案例,主要涉及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及社会保险三方面问题。

1.《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以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所以对于本案来说,用人单位应当自2008年1月1日起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一个月是《劳动合同法》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设定的宽限期,如果在宽限期内没有签订,过了一个月才签订,用人单位就应当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该饭店提出是李某的原因使得双方没有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责任不应当归咎于该饭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该饭店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直到2008年7月1日才与李某签订一年期劳动合同,因此该饭店就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2008年2月-6月的双倍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因此,该饭店应当向李某支付2008年2月-6月的双倍工资,而不是李某所请求的1月-6月期间的双倍工资。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上海高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保金,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但是,劳动报酬和社保金的计算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比较复杂。而法律规定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都诚信履行,无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其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不能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有悖诚信的情况,从而拖延支付或拒绝支付的,才属于立法所要规制的对象。因此,用人单位因主观恶意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缴纳”社保金的,可以作为劳动者解除合同的理由。但对确因客观原因导致计算标准不清楚、有争议,导致用人单位未能“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缴纳社保金的,不能作为劳动者解除合同的依据。故李某的情形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不予支持。

3.李某于2007年8月到该饭店工作以后,双方之间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已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单位应当依法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但该饭店自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期间一直没有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应依法予以补缴。对于依法应当由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部分,由职工李某按照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标准承担。

案例六单位能否变更周先生的工作岗位

【案情】

周先生2008年7月进入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周先生在公司担任投资部管理工作,工资每月6000元,合同还约定:“公司有权根据工作需要或周先生的能力及工作表现,调换周先生的工作岗位,周先生应当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

2009年3月,公司通过民主投票方式通过了岗位考核及员工与部门双向选择制度。在随后的岗位考核及双向选择中,公司的各部门均未选择周先生。公司于2009年5月向周先生发出通知,安排其前往公司下属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劳动关系不变,原劳动报酬不变。周先生对该决定不服,并于2009年5月底向公司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公司恢复其原工作岗位。

【争议】

周先生表示,公司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变更劳动合同的规定,在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调整岗位违法。并认为公司施行的双向选择的岗位制度剥夺了劳动者的协商权。对双方劳动合同中关于公司有权根据公司需要或其能力及工作表现调换其工作岗位的约定,认为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当属无效。

公司认为,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公司有权根据公司需要或周先生的能力及工作表现,调换周先生的工作岗位,周先生应当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而且,公司根据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岗位考核及员工与部门双向选择的制度,对周先生有约束力,公司对周先生进行考核后原部门未选择周先生,故对其调整岗位,合法合理。

【评析】

本案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两点上:1、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变更岗位的条款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2、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者岗位。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是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劳动合同除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以上规定可以看出,除必备条款外,法律允许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其他事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必备条款,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条件属于约定的其他条款。

但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又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本案中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变更劳动合同条件的条款是否与上述规定产生冲突?是否应认定为无效呢?其实不然,首先,由于对约定变更劳动合同条件并无明确的法律禁止,因此其可以成为劳动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可以被视为是对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的补充规定。其次,由于约定变更条件的条款是事先经协商一致确定的,因此在实际适用中属于劳动合同的履行,要注意的只是在依据该条款变更合同理由应具有充分合理性。

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因素调整员工工作岗位,经双方协商一致确认,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是认可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问题需注意,其一,“生产经营需要”,其实是一个无法界定的理由,若仅凭这个约定随意调动员工岗位,实际上其赋予了用人单位在单方变更合同上的无限自由权。这显然违反了变更劳动合同应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所以,就算有此约定,用人单位调岗也必须能证明这个“生产经营需要”的确具有充分合理性。其二,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因素调整员工工作岗位,实际上是适用劳动法关于员工不胜任工作的条款,用人单位也应该严格遵照法律规定行事。本案中,公司通过民主程序制订的岗位考核及员工与部门双向选择制度,符合法律关于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规定,应属有效。在周先生经过考核及双向选择,未能被原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留用的情况下,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及合同约定将周先生安排至下属公司仍从事管理工作,劳动关系不变,原劳动报酬不变的做法,并无不当。

案例七企业合并后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案情】

湖南籍的小刘2006年8月进入上海某制造企业工作,企业帮其办理了上海户口,并与其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和服务期协议,协议约定,小刘违反服务期协议需向企业支付5万元违约金。

2008年10月,小刘所在的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并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即开始与所有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新合同除用人单位名称改变为新公司名称外,合同的岗位、期限等其他内容与原合同保持不变。小刘表示不愿与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为其办理退工手续,还要求企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司不予同意,要求小刘要么签订劳动合同和服务期协议,要么支付违约金后自行离职,双方发生争议。小刘遂于2008年11月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为其办理退工手续,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争议】

小刘表示,新公司无论是企业性质还是企业名称都已不是他原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了,原劳动合同已因企业的原因而不能履行,该劳动合同应予解除。由于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在企业方,因此,他无需承担违约金,相反企业还应当支付他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更何况,根据《劳动合同法》

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才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而企业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因而该服务期协议已经无效,新公司不能要求其继续履行服务期协议。

公司辩称,企业合并,并未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方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刘某要求离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服务期协议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企业发生合并情况,是否意味着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二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以前基于提供特殊待遇而签订的服务期的协议是否还有效?

一、企业发生合并、分立的,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根据该规定,小刘与原企业的劳动合同应该由合并后的新公司继续履行,用人单位的合并并不意味着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当然,如果合并确实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履行困难的,可以依法协商变更或解除,如协商变更或解除不成,应当继续履行与员工签订的原劳动合同。本案中,企业合并并未出现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公司方虽然要求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但这只是为了规范管理的一种行为,其重新签订的劳动合同除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了用人单位的名称外,其他内容均无变化,这也是公司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的一种表示。就算合并后的新公司不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的名称,原劳动合同依旧有效,其用人单位方的权利义务均由新公司依法承继。小刘那种原单位不复存在,原劳动合同就无法履行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没有服务期约定,小刘想解除劳动关系的话,也是属于自行辞职,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因为小刘与原单位签有服务期协议,因此,如果他要求离开,则应当依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因为服务期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和一种补充,也应当由合并后的用人单位承继履行。所以,新公司有权要求小刘要么继续履行服务期协议,要么离职支付违约金。要提醒用人单位的是,就算小刘不重签变更了用人单位名称的劳动合同和服务期协议,因为不签也并不影响原合同和协议的效力。

二、新法实施前的服务期协议依然有效

正如小刘所说,《劳动合同法》确实规定,用人单位只能与由其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并约定违约责任。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也就是说,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户口、提供住房、车辆等特殊福利,并因此设定服务期及违约金的做法,将不再得到法律的认可。

但小刘与企业的服务期协议是2006年8月依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签订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的服务期作出约定。企业为小刘办理上海户籍约定服务期及相应的违约金就是基于“提供其他特殊待遇”这一当时是合法有效的条件的。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合法约定应当继续有效。所以,小刘不能以《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否定其2006年约定的服务期协议。

最终,仲裁庭作出裁决,对小刘的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八试用期考试不合格,合同能否被解除

【案情】

某咨询公司通过校园招聘,录用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工作,李小姐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8月1日,李小姐到公司报到,并签订了两年期的《劳动合同》,其中2009年8月1日-2009年9月30日为试用期。

新员工入职后,公司组织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全面培训,并于9月18日进行了书面考试。考试题型全部为单选或多选,李小姐的成绩为56分,未能达到公司规定的合格分数线。2009年9月22日,公司以“不符合公司录用条件”为由,决定解除李小姐劳动合同,李小姐提出再延长3个月的试用期,请求公司不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未同意。

2009年10月,李小姐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某咨询公司恢复劳动关系。

【争议】

劳动者认为:其在公司工作期间已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无过失。因个人原因未通过公司的书面考试,是事实,但本人已主动提出再延长3个月的试用期作为弥补,而公司却在试用期单方解除了劳动合同,其不能接受。

公司认为,李小姐经过公司的统一培训后,未通过公司的相关考试(考试题型都为客观题),其行为属公司《员工手册》规定的“不符合公司录用条件”的情形之一。李小姐尚处于试用期,故公司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须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在试用期内,单位解除员工的理由是否成立?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试用期内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有的单位认为,试用期内可以随意解除员工,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甚至一句话不合,就通知员工明天不要上班了;有的单位与劳动者只签“试用期合同”;有的单位在试用期内随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有的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超法定标准约定试用期;有的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如此种种,使得“试用期”成了劳动争议的多发期。

一、试用期间相关法律规定的解读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内用人单位的行为规范以及单位与员工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规定,我们将之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试用期必须包含于劳动合同期内,不可单独签订;

2、劳动合同期限决定了试用期的长短:合同期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1个月;合同期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2个月;合同期3年以上和无固定期的,试用期6个月;

3、同一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只能试用一次,不能被连续试用、多次试用、延长试用;

4、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工资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二是不得低于同岗位最低工资或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的80%;

5、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合法充分的理由,并负举证责任。

二、本案情形

仲裁庭经审理后认为:公司的《员工手册》经工会讨论通过,在其“试用期”章节中明确载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不符合公司的录用条件’:……4、在试用期内,经公司培训后,考试成绩未达到60分的……”而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课程第一天的内容就是《劳动合同》、《员工手册》的讲解与答疑,李小姐在培训记录上有签到,且李小姐对《员工手册》亦有签收。由于李小姐未能达到公司规定的合格分数线,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因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故裁决对李小姐的诉请不予支持。

本案中用人单位胜诉的关键在于:其提供的相关证据,有效的证明了单位与李小姐解除劳动合同,符合试用期内法律规定的解雇条件。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单位在《员工手册》中详细描述了其录用条件,并就相关内容对劳动者进行了培训讲解,并保存了书面证据;另外,用人单位采用客观题进行了书面考试,相关证据有效说明了单位的解除理由,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李小姐提出其本人主动要求再延长3个月的试用期,属无效理由,因此单位胜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仅仅是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之一,而《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解除的其他规定,仍适用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也就是说,在试用期内,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法相关规定所列明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可以据此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

实践中,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如何证明?是困扰争议当事人的一个难点。这里的关键在于双方应当在约定试用期时对“录用条件”进行明确的书面约定,其可以包括该岗位对员工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可以包括劳动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更可以是劳动者必须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明材料。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必须依据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并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在一定的期限内做出结论,否则,试用期一旦届满即视为劳动者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

案例九周小姐错填婚姻状况是否构成欺诈

【案情】

2008年8月,周小姐向正在招聘的某化妆品公司递交了个人简历。笔试通过后,周小姐根据公司的要求填写了《应聘人员登记表》,之后又进行了面试。2008年9月中旬,周小姐就接到公司的录用通知,要求她到公司报到。周小姐进入化妆品公司报到当天,在人力资源部填写完《员工登记表》后,就被分配进入市场部。一周后,公司与周小姐签订了两年期的劳动合同。

周小姐在公司的工作一直比较顺利。然而,今年4月初上班时的一次晕倒却带来了一连串的“意外”。那天,周小姐在公司推广活动现场晕倒后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后,确认周小姐为“早孕”。公司人力资源部很快找周小姐谈话说,公司年轻女职工多,为加强管理,不允许未婚先孕,希望周小姐主动辞职。周小姐没有同意。

第二天一早,周小姐的母亲陪同周小姐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其母将一本结婚证递交给经理,解释说,周小姐在去年9月到公司报到前一天已经领取了结婚证书,家里也订好了酒店,今年十一为他们举行婚礼,所以,周小姐并非未婚先孕,希望公司不要再为此要求周小姐辞职。

周小姐原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料到,一周后,公司向周小姐发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称周小姐提供虚假信息,采取欺诈手段与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解除与周小姐之间的劳动合同。周小姐否认自己提供虚假信息,人力资源部经理拿出周小姐填写的《员工登记表》说,你当时已经领取了结婚证,可填表时却谎称自己“未婚”,这就是欺骗公司。周小姐解释说,因为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时填的是“未婚”,填写《员工登记表》时隔不久就写“已婚”不好意思,而且,当时是因为房屋方面的原因匆忙拿的结婚证,实际上并没准备结婚,婚礼也定在今年十一,所以就选择了“未婚”,并没有欺骗公司的意思。

但解释已经不起作用了,公司表示不会收回成命。周小姐随即委托律师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撤销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恢复劳动关系。

【争议】

周小姐认为,自己在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时确实是未婚,之后不久才领取的结婚证,但是当时实际上并没准备结婚,婚礼也定在今年十一,而且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时填的是“未婚”,填写《员工登记表》时隔不久就写“已婚”实在不好意思,所以才填的“未婚”,并没有欺骗公司的意思。

而公司认为,公司让员工填写《员工登记表》,员工必须真实地反映个人信息情况,周小姐在结婚与否这样一个重大的个人信息上不如实告知公司,就属于欺骗行为,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周小姐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信息是否构成采取欺诈手段与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公司是否可以据此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从现在的司法实践以及大家的普遍认知来看,劳动者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都会被认为是欺诈,由此签订的劳动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但是对于提供婚姻状况方面的错误信息是否构成欺诈,是否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被解雇呢?应该说,上述两种行为是有区别的,正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观点一样,认定填写错误婚姻状况信息是采用欺诈手段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本案中的化妆品公司表示,《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公司让员工填写《员工登记表》,员工必须真实地反映个人信息情况,周小姐在结婚与否这样一个重大的个人信息上不如实告知公司,就属于欺骗行为,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

而周小姐认为,一则,自己并未存心欺骗公司;二则,结婚与否与所担任的工作岗位并无关联,并不能对劳动合同的签订产生影响,因此自己并非采用欺诈手段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的。

双方各有说法,孰是孰非?我们来看一下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建立过程中均有知情权,但知情权的范围仅限于对影响劳动关系建立的对方的重要信息的知悉。

违反上述披露告知义务、提供虚假信息的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责任方将承担不利后果。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但其“有权了解”的必须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那何为“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呢?一般来说,文化程度、工作技能、工作经历、健康状况、职业准入资格等等就跟劳动合同直接相关,劳动者不如实说明就可能构成重大误解,甚至构成欺诈,构成对用人单位知情权的侵害。

但婚姻状况一般情况下与劳动合同并没有直接联系。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信息的行为显然难以与采用欺诈手段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画上等号。

当然,对于劳动者来说,在用人单位了解与劳动合同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基本情况时,应当如实说明,但对于那些与工作无关且侵害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则有权拒绝回答。

最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周小姐填写了错误婚姻信息虽然存在不当,但据此认定其采用欺诈手段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显然难以成立。经仲裁庭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公司同意恢复双方的劳动关系。

案例十程序颠倒,公司如此解雇是否有效?

【案情】

2006年6月,张先生进入上海某机械设备公司工作,担任公司生产基地的经理,全权负责生产基地的管理工作。公司与其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张先生的月工资为10000元。

入职后,张先生工作认真负责,因为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公司嘉奖。2008年1月起,公司还将其工资调整为每月15000元。

但好景不长,随着全球金融风暴来袭,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公司决定裁减一部分高薪管理人员。张先生也在公司意欲裁减的人员名单中。

公司领导要求尽可能降低解雇成本,于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针对不同人员采取了不同的解约方式。2009年3月16日,人力资源部电话通知张先生,因其“多次瞒报生产基地工伤事故骗取安全奖励、涉嫌监守自盗及商业贿赂”,所以公司决定即日解除劳动合同,并采取措施强行要求张先生立即离开公司。2009年3月18日,公司将解雇张先生的情况通报了工会。

对于公司解除自己的行为,张先生不能接受,对于公司的解雇理由,张先生更感气愤,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诬陷。交涉无果,张先生委托律师于2009年5月20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的经济赔偿金。公司得知张先生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后,于2009年5月27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侦查张先生涉嫌盗窃及商业贿赂等行为。

【争议】

公司认为,张先生存在多次瞒报工伤事故的情况,以此骗取安全生产奖金,张先生的瞒报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而且公司也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故公司的解除行为完全合法。

张先生认为,公司的说法完全是对自己的诬陷,公司并无证据证明自己骗取安全生产奖金,另外公司虽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公安机关并未查得自己存在骗取的行为。故公司的解除行为违法。

【评析】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用人单位对张先生的解除行为是否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等,用人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只有劳动者存有上述情形,用人单位才能对其实施过失性解除。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在此案的庭审中,公司为证明张先生存在多次瞒报工伤事故的情况,找了公司的两名员工出庭作证。证人列举了几名发生工伤人员的名字,称公司对他们受工伤的情况不知情,由此证明张先生存在骗取安全生产奖金的瞒报行为。但是,公司提供的工资单中却反映张先生有好几个月的安全奖都被扣除,同时,证人称公司不知情的一名工伤人员的工伤情况还被公司通报过,有通报为证。最终,两位证人的证言最终未被仲裁庭采信。

公司为证明张先生存有涉嫌监守自盗及商业贿赂的事实,提供了其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回执单。但回执单只能证明公司报过案,不能证明张先生有监守自盗及商业贿赂等违法的事实,且公司报案时间显示,公司报案是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后才进行的。最终仲裁庭认定,公司解雇张先生的严重违纪理由,因证据不足,难以成立,故公司解除张先生劳动合同的行为是违法的。

本案除了员工“严重违纪”事实证据不足外,公司在解除程序上也是违法的。首先,公司解除合同的时间先于通知工会的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而本案公司显然是“先斩后奏”,违反了法定程序。其次,公司认为张先生涉嫌触犯刑事责任而解除合同在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后。公司在没有相关证据证明的前提下“先入为主”,作出解除决定也是违反程序的。再次,公司于2009年3月16日解雇张先生,没有出具任何书面通知,也没有出具退工单,只是电话通知并强行要求其离开公司的行为,也同样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本案中公司最终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了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赔偿金的法律责任。事实上,如果公司确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通过合法程序是可以进行裁员的,也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依法行事,比违法解雇的成本要低得多。

在此,我们提醒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纪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要有充分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劳动者存有情节严重的违纪事实,在程序上应事先通知工会,听取工会意见,并将解除理由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

案例十一她的合同是法定顺延还是约定续延(合同终止方面)

【案情】

刘小姐于2004年8月1日与上海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该合同约定,劳务公司派遣刘小姐到某国外跨国公司上海代表处工作,并与代表处签订了《聘用中国雇员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为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聘用中国雇员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也随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或双方有特殊约定),即行终止,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如合同到期后,三方均无异议,且刘小姐继续在服务单位正常工作,则视为劳动合同续延一年。

之后,刘小姐一直在代表处工作。2007年5月20日起刘小姐生育休息。2007年11月1日,刘小姐休完产假后继续到代表处工作。2008年4月20日,代表处向劳务公司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在刘小姐哺乳期结束后与其终止劳动关系,刘小姐被安排自2008年4月20日起享受假期直至2008年5月19日,该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刘小姐认为自己自2007年8月1日开始续延的的劳动合同应该要到2008年7月31日才结束,而劳务公司却在没有任何合法理由的情况下于2008年5月19日就解除了自己的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解除,因此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后认为刘小姐自2007年5月20日开始休产假,其劳动关系经法定顺延后应于2008年5月19日自然终止,也就是说刘小姐的哺乳期结束时劳动关系自然终止,因此派遣公司与代表处不需要向刘小姐支付任何经济补偿。刘小姐不服裁决,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单位不服又提起上诉。

【争议】

劳务公司及代表处认为,刘小姐自2006年8月31日开始续延的劳动合同本应于2007年7月31

日终止,由于此时刘小姐此时还在休产假,因此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刘小姐的劳动合同应该顺延至其哺乳期结束也就是2008年5月19日.2007年11月1日,刘小姐休完产假后继续到代表处上班,代表处认为刘小姐对自己是因为哺乳期而顺延劳动合同是知晓的,因为其领取了产假工资且在休完产假后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照常来单位上班。因此,劳务公司及代表处认为自己在2008年4月20日通知刘小姐哺乳期结束后不再续签劳动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

而刘小姐却认为,2006年8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应在2007年7月31日终止,根据当时签订的《聘用中国雇员合同》的约定,如合同到期后,三方均无异议,且自己继续在服务单位正常工作的,则视为劳动合同续延一年。但是合同到期前也即在2007年31日前,劳务公司和代表处均没有给予自己任何书面的通知说合同不在续签,而此时自己虽然没有在代表处上班,但是正在休产假,因此可以认为自己的劳动在2007年7月31日到期后再续延一年,也即需要到2008年7月31日才终止。因此,劳务公司在没有任何合法理由的情况下在2008年5月19日解除自己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刘小姐自2007年8月1日至2008年5月19日期间的劳动关系是法定顺延还是约定续延的问题。

那么,刘小姐自2007年8月1日起的劳动关系到底是法定顺延还是约定顺延呢?关键要看劳务公司和代表处在2006年8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到期前是否履行了通知到期不再续签的义务。根据本案中劳务公司和代表处提供的证据来看,在2007年7月31日前,他们均没有任何的书面证据证明已经通知过刘小姐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尽管在庭审中他们主张曾经口头通知过刘小姐,但是刘小姐对该口头通知不予认可,因此,对于合同是否属于法定顺延产生的不利解释的后果应该归责于劳务公司和代表处。也正因为如此,日前,该案经过一审与二审法院审理后作出了支持刘小姐的要求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的终审判决,劳务公司应对违法解除刘小姐的劳动关系承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代表处应承担连带责任。

笔者提醒大家,本案中的劳务公司和代表处原本没有具备违法解除刘小姐的劳动关系的故意,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最终需要承担因违法解除而产生的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的巨额用工成本。本案对其他用人单位来说也应该颇有警示作用。在此,我们提醒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规范签订和续签劳动合同,若存在类似本案的约定续签情形的,若决定不再续签劳动合同,一定要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书面通知劳动者,尤其是当劳动者存在一些诸如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者在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等

存在法定顺延情形的,更要慎重处理,以免在事后产生的法定顺延还是约定顺延的纠纷,从而在无意中甚至在自以为是依法行事中做出了违法之举。

案例十二(小计算题):

陈某2006年6月1日进入到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劳动合同签订至2007年5月31日,约定劳动报酬为每月2500元。之后,公司与其有续签了一年的合同,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劳动报酬约定为每月3500元。

问题:1、合同到期后,陈某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是否应该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如果单位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应该支付多少补偿金?

案例十三(计算)

2008年8月1日,沈某大学毕业进入某建筑公司工作。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工资1500元,正式工资2500元。沈某发现,约定的试用期工资1500元到手只有1200元,2500元工资到手只有2000元,向公司提出异议。公司解释,约定工资包括社会保险费在内。2009年4月30日(共工作了9个月),公司书面通知沈某,因其专业和能力不符合公司要求,即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沈某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

分析:

企业未履行明确告知义务,工资包括社保费,举证不能,采信有利于劳动者的解释,试用期工资应为2000元(税后),试用期后工资应为2500元(税后)。

1、试用期约定违法: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年,试用期应不超过2个月。实际执行试用期4个月,超出的期限按照2500元的工资标准支付赔偿金,2500*4=10000

2、约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岗位工资的80%。补足差额(2500*80%-1200)*2+(2500-1200)*4=6800

3、试用期过后正式工资发放不齐,补足差额(2500-2000)*3=1500

4、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能有效证明不能胜任工作,未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工作不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支付2倍的赔偿金。2500元*2倍=5000

违法成本:10000+6800+1500+5000=23300元

案例十四单位帮助落户,能否约定服务期?

【案情】

李玉等3名应届毕业硕士生于2007年与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1000多元,公司为毕业生解决北京市户口。同时规定,招收应届毕业生须签订服务期合同,应届毕业生在公司工作满5年,违约赔偿金为一年1万元。

公司分3个月从李玉等人工资中扣除20%作为保证金。李玉等人要求退回之前收取的保证金,遭拒后向单位邮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随即收到公司的一纸诉状。

仲裁败诉后,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李玉等人分别支付违约金及因解除劳动合同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4万余元、旷工期间的罚款6000余元。

【争议】

公司认为,公司帮助李玉等人解决了户口问题,据此设定服务期并无不当,而扣除的工资也只是作为保证金,防止员工提前离职而给公司造成损失,李玉等人服务期未满就提出辞职,理应支付公司违约金及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李玉等人认为,公司收取保证金的做法是违法的,他们是被迫辞职,所以不应该支付违约金。

【评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约定服务期的违约金只能赔偿企业的实际损失,且具体损失数额应限定在企业举证证明的范围内。

3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法》尚未实施。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条款约定不违反当时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97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

在上海的裁审实践中,《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当事人通过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将用人单位为引进人员办理上海户籍作为特殊待遇,并据此设定服务期和违约责任的,原则上可作为特殊待遇处理。但关于服务期和违约金的设定要合理。诉讼过程中,经审查发现其约定明显不合理,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违约程度等进行适当调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不能再将引进人员办理上海户籍作为特殊待遇,并据此设定服务期和违约金。

案例十五保密费能不能代替竞业限制补偿金?

【案情】

2008年2月6日,孙先生与上海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孙先生担任该公司销售经理职务,每月工资13600元,合同期限3年,同时双方另行签订“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该协议约定:孙先生在科技公司工作期间及离职后,必须保守科技公司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孙先生在离开科技公司后的两年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科技公司相竞争的业务;科技公司在孙先生在职期间每月的工资中增加1360元作为保密费及竞业限制补偿金;如孙先生违法双方约定的保密及竞业限制义务,孙先生应向科技公司支付违约金70000元。合同签订后,科技公司每月除支付孙先生工资外另行支付保密费及竞业限制补偿金1360元。

2008年5月,孙先生因个人原因辞职,科技公司为孙先生办理了退工手续。同月,孙先生至上海某信息公司工作,担任该公司销售经理一职。科技公司得之后,认为孙先生违反了双方签订的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孙先生支付违法竞业限制违约金70000元。

【争议】

公司认为,其与孙先生已签订“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该协议约定:孙先生在离开科技公司后的两年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科技公司相竞争的业务。而孙先生在离职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很快便到竞争对手公司去工作了,违反了双方签订的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故要求孙先生支付违法竞业限制违约金70000元。

孙先生认为,公司与他签订的“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其实质是一份保密协议,公司支付的补偿金,其实质是保密费而并不是竞业限制补偿金,保密协议只能对他在职时适用,现在他已离职,保密协议自然失效。

【评析】

一、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的关系

1、何为商业秘密?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三款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所涉信息载体的特性、权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认定权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在用人单位存在商业秘密并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劳动者亦知悉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仍旧延续,即使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也应当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这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忠诚义务。

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有关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可能无法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员工则无需承担保密义务,从而导致员工承担竞业限制的相关条件可能无法成就。

2、何为竞业限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其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协议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二、保密费是否是法定?保密费能否代替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仅规定保密商业秘密是劳动者的一项法定义务,但并未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劳动者履行保密义务的保密费,即保密费并非法定,用人单位不必支付劳动者履行保密协议的费用。本案中,公司在协议中约定支付孙先生保密费,也只能视为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一项福利,无任何法律意义。

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一项义务,竞业限制实际上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影响了劳动者的生存权,所以竞业限制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立且必须在本协议中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且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按月支付。

故保密费和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用人单位已支付劳动者的保密费不能代替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

三、竞业限制条款是否有效?

本案中,双方签订的协议中约定“保密费及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在孙先生工资中按月发放”条款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该竞业限制约定违反法律规定应属于无效的约定,孙先生辞职后可不遵守该竞业限制约定,故孙先生并未违约,不应支付违约金。

最终,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驳回科技公司的申诉请求。

劳动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四、项目策划题 案例1:背景综述 A是某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上半年出现亏损,年底又要还清一大笔银行贷款,在实行了两个月的节约计划失败后,A向各部门经理和各厂长发出了紧急通知书:要求各部门各工厂严格控制经费支出,裁减百分之十的员工,裁员名单在一周内交总经理。并规定公司下半年一律不招新员工,现有员工暂停加薪。 该公司饼干厂的厂长B看到通知书后,急忙找到总经理询问:“这份通知书不适用于我们厂吧?”总经理回答:“你们也包括在内。如果我把你们厂排除在外,公司的计划如何实现?我这次要采取强制性行动,以确保缩减开支计划的成功。” B辩解道:“可是我们厂完成的销售额超过预期的百分之五,利润也达标。我们的合同订货量很大,需要增加销售人员和扩大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为公司增加收入。为了公司的利益,我们厂应免于裁员。哪个单位亏损就让哪个单位裁员,这才公平。”A则说:“我知道你过去的成绩不错。但是,你要知道每一个厂长或经理都会对我讲同样的话,作同样的保证。现在,每个单位必须为公司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不管有多大的痛苦!况且,虽然饼干厂效益较好,但你要认识到,这是和公司其它单位提供资源与密切的协作分不开的。”“无论你怎么讲,你的裁员计划会毁了饼干厂。所以,我不想解雇任何人。你要裁人就从我开始吧!”B说完,气冲冲地走了。A开始有点为此感到为难了。 策划要求: 1.A总经理不想让B厂长因此而离开公司,但又要推动公司裁员计划的落实,于是找来人力资源部主管负责解决此问题。假设你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你对上述A总经理与B厂长的冲突过程有相当清楚的了解,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将如何处理此裁员计划? 2.如果A总经理坚持采解雇方式时,解雇后可能会面临到什么问题?你站在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立场,将如何处理此问题? 参考答案: 1、问题分析:当一个公司进行裁员时,表示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因此必须减少员工,最简单的方法是解雇人员,但是解雇并不是最佳决策,其它的选择也许会对组织或员工产生更有利的结果,因此提供以下几种缩减人员的方案给B总经理做参考。

03325劳动关系学自学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合集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的学派被称为(B)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2.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政府立法规范劳动关系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3.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人是(B)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雨果?芒斯特博格C.哈罗德?孔茨 D.埃尔顿?梅奥4.下列管理模式中,适合承包工作任务的是(C) A.自主/剥削管理模式 B.权威/剥削管理模式C.自主/宽容管理模式 D.独裁/合作管理模式5.最先提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人是(C) A.爱德华兹?戴明 B.亚伯拉罕?H?马斯洛C.路易斯?凯尔索 D.哈里?布雷费曼 6.在促进劳资合作的方法中,鼓励收入较高的高资历雇员积极参与绩效改进的是(B) A.斯坎隆计划 B.拉克计划 C.集体收益分享计划 D.工作生活质量计划7.下列选项不属于从职能角度出发,对工会进行分类的是(A) A.职业工会 B.工联工会 C.福利工会 D.政治工会 8.我国某建筑企业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和组织本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落 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把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种行为突出了工会的(C)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9.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称为(D) A.缩短工作日 B.综合计算工作日C.弹性工作时间 D.计件工作时间10.小芳在某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在2004年12月,她因生育小孩向该企业请产假。根据我 国《劳动法》的规定,小芳产假应不少于(C) A.30天 B.60天C.90天 D.120天11.以下属于劳动合同法定条款的是(C) A.试用期 B.福利待遇C.社会保险 D.保守商业秘密12.某企业拟举行工资集体协商,雇员方向雇主方书面提出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但 雇主方收到协商意向书三个月后仍迟迟不予回应,导致协商无法实现。根据我国劳动法及相

经典劳动争议案例分析报告

经典劳动争议案例分析 案例一法定代表人主用人单位拖欠巨额薪资,应全面提举相应证据 【裁判要义】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及职权有别于一般劳动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仅持加盖公司公章的巨额欠薪证明,在无其他证据相佐证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相应证明力。 【案情概要】 青云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1日,某自公司成立时起便担任法定代表人,并任总经理职务。某主青云公司2013年2月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且长期拖欠其薪酬共计234万元。经协商无果后,某通过诉讼程序要求青云公司支付其2005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工资差额共计234万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青云公司经法院公告传唤,无法定理由未到庭应诉。某为证明其请求,向法院提供了加盖有青云公司公章的《证明》。该《证明》的容为“兹证明先生自2005年1月21日起到现在为青云公司工作,月工资肆万元人民币整。中间除个别月份外没有支付其工资,未发工资数为贰佰叁拾肆万元”,除此之外,某未就欠薪事宜向法院提举其他证据。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某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身份有别于一般职工,其劳动报酬和解聘事项均应由公司董事会决定,如未设立董事会的,则应由股东会决定或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某提交的《证明》中涉及到公司对拖欠某劳动报酬的自认,并且数额巨大。上述文件中虽加盖有青云公司的公章,但基于某职务与职权的特殊性,其对公司印章的使用具有决定权和管理权。因此,上述证据不宜单独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某针对于拖欠工资及解聘事宜,并未提交董事会决议或者股东会决议等证据来佐证《证明》的真实性,故法院判决驳回了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释法】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行事,通常负责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掌握与管理公司公章。司法实践中,公司“易主”时,前任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易发生纠纷。鉴于法定代表人上述身份的特定性、职权的特殊性,针对法定代表人向公司主权利时提举的证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进行审核,根据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对于存有疑点的证据,在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案例二高管营私舞弊,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200910劳动关系学03325试题及答案(1).doc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为核心假设的学派是( C)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2.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雨果·芒斯特博格 C.哈罗德·孔茨 D.切斯特·巴纳德 3.在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B)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三方原则等制度的建立 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流劳工体制属于( A) A.权威/宽容管理模式 B.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C.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D.自主/宽容管理模式 5.最早设计质量圈的管理学家是( A) A.日本人 B.美国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6.斯坎隆计划认为,如果要成功降低成本和促进劳资合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不包括 ...( B) A.该计划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 B.通常企业人数多于1000人 C.该计划适用于产量与成本稳定的企业 D.管理方积极参与该计划 7.认为工会是“工人的垄断组织,它使个体劳动者能够相互补充,工会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工人在与雇主谈判时的 力量”的学者是( A) A.詹姆斯·坎尼森 B.阿特丽斯·韦布 C.西德尼·韦布 D.肯尼思·普兰迪 8.在1998年,光明机械厂工会通过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加企业改革,努力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到2003年,实现产值较1998年翻了一翻,企业和职工的收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突出体现了工会的( B) A.维护职能 B.建设职能 C.参与职能 D.教育职能 9.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末率先兴起于( D)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国营红光机械厂为了按时完成与某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要求员工在国庆节继续上班1天。根据我国《劳动 法》的规定,该企业因加班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工资的( D) A.150% B.200% C.250% D.300% 11.下面属于用人单位主要义务的是( B) A.照料的义务 B.劳动给付的义务 C.忠诚的义务 D.附随的义务 12.某企业拟举行集体谈判,企业与员工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确定了谈判内容、日期和地点。在确定双方谈 判代表人数时,产生了争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协商双方代表人数每方至少( C)

劳动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劳动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目录 一、某设备公司诉吴某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案 (1) 二、未购买社保情形下的工伤补偿——从案例看新《工伤保险条例》 (3) 三、冒名顶替是否影响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5) 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建立时无双向选择权? (7) 五、机与用人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 (8) 六、员工手册或、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有必要吗? (10) 七、未签订合同的工资赔偿? (11) 八、“双倍薪酬”是否同样适用于总经理及人事经理? (13) 九、与高级管理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特殊要求? (14) 十、某设备公司诉吴某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案 (15) 十一、裁员争议激增加班费计算和违法赔偿 (17) 十二、聘书能否算劳动合同 (18) 十三、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 (19) 十四、绩效考评的标准 (20) 十五、违规分包不改变事实劳动关系 (21) 十六、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和违约金 (23) 十七、没签劳动合同也无法逃避补偿金 (24) 十八、没有续签合同,单位可以随便炒鱿鱼吗? (25) 十九、工资清单引发的劳动争议 (27) 二十、未签劳动合同能否要求工伤保险 (28) 二十一、异地劳动争议的处理 (30) 二十二、劳动合同期限和服务期 (31) 二十三、合同正常到期终止企业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32) 二十四、隐瞒劣迹求职依法可以解聘 (33) 二十五、员工辞职,企业能否“拖”着不办 (35) 二十六、劳动合同协商解除何种情况可以要求经济补偿 (36) 二十七、未明确约定服务期用人单位能否向劳动者主张培训费 (38) 二十八、职工在单位组织旅游期间受伤算不算工伤 (39) 二十九、试用期内能享受医保待遇吗? (40) 三十、劳动关系解除用人单位可以扣档案吗 (42) 三十一、双重劳动关系职工发生工伤怎么办 (44) 三十二、绩效工资年底发放合法么 (45) 三十三、合同未办终止手续,劳动关系是否终止 (46) 三十四、计件工资如何计算加班工资 (48) 三十五、培训协议中的保证金是否有效? (49) 三十六、医疗期满能否解除合同? (51) 三十七、未经单位批准的加班是否支付加班工资? (53) 三十八、如何处理怀孕期员工? (55) 三十九、离职员工归来,是否可以约定试用期? (56) 四十、外派员工,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58) 四十一、HR如何有效处理员工违纪? (59) 四十二、企业对于劳动争议审理期间的职工工资是否应当支付? (61) 四十三、企业和员工是否可以“协商”不缴纳社会保险金? (63)

劳动关系学 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复习知识点 由于知识点比较细,所以会比较多,但都属于老师“重点范围”之内,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1、劳动关系概念 ?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即所谓个别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集体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的关系,即所谓集体的或团体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组织、雇主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即所谓产业关系或社会劳动关系 2、事实劳动关系 是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定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如未签定劳动合同或无效劳动合同等,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当强制终止,但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受劳动法保护。 3、关于劳动的定义 法学意义的劳动:基于法律规定的特定范围的合法的、基于劳动合同关系产生的隶属性的、有报酬的、职务性的劳动。家务劳动、义务劳动、非职业性的钟点工劳动、家教、家政劳动、暑期短工、学生实习等都不是法学意义上的劳动,不受劳动法调整。 4、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雇员与雇员组织(工会)、雇主与雇主协会、政府 狭义只包括雇员(劳动者)和雇主(用人单位)两部分 5、雇员的范围 员工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因为低层管理者只负责监督和分配,而无权命令或奖惩下属,所以也属于员工的范围。员工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高层管理者不属于雇员。 6、雇主范围 雇主:也称为“管理方” 或“资方”,一般是指由于拥有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7、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度 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公共部门的雇主;有效服务的提供者。8、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合作:劳动关系双方要进行生产,就要共同合作,遵守一套经济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这些制度和规则既包括广义的国家法律法规,也包括双方共同签订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甚至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合作的表现形式:(1)沟通(2)共同协商(3)集体谈判 冲突:冲突的形式,对劳动者来说,有罢工、旷工、怠工、辞职等;对资方来说,有关闭工厂、惩罚、解雇等。 力量: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力量可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权力: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权力主要集中在管理方。 9、合作的根源

10月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试卷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劳动关系内涵中,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 A )P4 A.美国B.日本 C.英国D.德国 2.某外商独资企业在开工之初员工大都是从事手工或半机械生产。后来,由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实行大型机器生产,使员工深感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普遍不能适应,导致员工与企业管理方之间关系紧张。根据冲突与合作原理,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D )P26 A.文化因素B.宏观经济环境 C.政府政策及实践D.“客观”工作环境 3.持“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观点的是( B )P47 A.新保守派B.激进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D.管理主义学派 4.冲突制度化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P68 OR P511 A.两次科技革命B.两次社会大分工 C.两次世界大战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革命 5.下列属于管理时代劳动关系主要特点的是( A )P68 A.雇主改进管理B.冲突和斗争分散 C.严令禁止组织工会D.市场自发调节劳动关系 6.意识到管理者理性局限性的理论是( C )P95 A.权变管理理论B.战略选择理论 C.决策过程理论D.利益相关者理论 7.以下管理模式属于职权结构划分的是( D )P98 A.剥削型B.宽容型 C.合作型D.自主型 8.高级家长制属于(B )P99 A.自主/合作模式B.权威/合作模式 C.自主/宽容模式D.独裁/合作模式 9.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被称为( D )P86 A.缩短工作日B.弹性工作日 C.综合计算工作日D.不定时工作日 10.某摩配厂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要求每位劳动者每天延长工作时间5小时,导致劳资双方发生争议。依据《劳动

劳动关系类典型案例分析集锦(DOC)

劳动关系类典型案例分析集锦 (一)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 案情:申诉人张某于2004年9月1日起进被诉人某电器有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自2005年12月份开始,被诉人无故拖欠申诉人工资,2006年2月19日,申诉人以被诉人拖欠工资为由,通知被诉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被诉人支付工资,但被诉人置之不理。后经多次催讨,被诉人只出具工资金额证明一份,载明申诉人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间工资金额为1829元。申诉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遂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被诉人支付拖欠的工资1829元。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后通知被诉人庭前调解,被诉人对所出具工资证明予以确认,但仍不愿意支付申诉人工资。被诉人法定代表人既未提供答辩状,又未到庭,仲裁庭作缺席裁决。裁决如下:自裁决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被诉人支付申诉人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工资1829元。 评析:本案中申诉人张某因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而与被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然被诉人只给予结算,不支付现金,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时,被诉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参加庭审,并不是说仲裁庭就无法处理案件,仲裁庭可以按照规定作出缺席裁定。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有权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其应得的劳动报酬,并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四)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电击无情人有情 案情:2003年1月23日,姚某在秀洲区某镇一公司工作期间不慎遭到高压电击致残,后经秀洲区社会劳动保障局认定,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工伤二级伤残。 处理结果:2005年7月28日经镇调委会调解,姚某在医院治疗费用43万元由公司承担,并享受工伤待遇,另公司额外补助伤者127353元。 评析: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与企业方产生的劳资、工伤等纠纷案件逐年递增,工作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依法调处。2、此类案件的成功调处,关键是伤者的工伤能得到认定,并通过调委会工作人员大量的取证后耐心细致的协调,促使企业在事实面前承担相关责任。 (三)因公死亡公司赔偿 案情:2005年11月22日下午,平湖市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职工孙某与王某被安排清理二号搅拌站点搅拌机,15时30分左右他们告知工长已清理好。16时左右,操作人员在没有查看机器状态的前提下就去启动了二号站的电机,而孙某被搅在了搅拌机里。公司立即将伤员送往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原来,孙某和王某清理完搅拌机后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又返回了搅拌机刷油。孙某妻子吴某向公司提出了30万元的赔偿要求,与公司方的承诺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公司到底该赔多少呢? 在调解过程中,街道调委会向当事人双方宣传了有关工伤(亡)事故处理办法的法律法规,引导双方以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工伤(亡)事故赔偿标准为基础协商。最终,双方于11月24日达成了一致协议。 评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公死亡赔偿的标准为: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40%,其他亲属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案例分析题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案例分析题 一、李某2000年被甲公司雇佣,并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其工作岗位是在产生大量粉尘的生产车间,李某上班后,要求发给劳动保护用品,被公司以资金短缺为由拒绝。李某于2006年初生病住院。2006年3月,经承担职业病鉴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李某被确诊患有尘肺病。出院时职业病鉴定机构提出李某不应再从事原岗位工作。李某返回公司后.要求调到无粉尘环境的岗位工作,井对其尘肺病进行疗养和治疗.但公司3个月后仍没有为其更换工作岗位.也未对其病进行治疗当李某再次催促公司领导调动工作岗位时,公司以各岗位满员.不好安排别的工作为由,让其继续从事原工作,李某无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用人单位为其更换工作岗位,对其尘肺病进行疗养和治疗,并承担治疗和疗养的费用。请分析本题指出甲公司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劳动法律法规?应该如何正确解决?(07.5) 二、2006年3月10日振兴公司与公司工会推选出的协商代表经过集体协商,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草案,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该草案经五分之四的职工代表通过。其中,关于工资和劳动时间条款规定:公司所有员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300元,每天工作用8小时。同年3月17日振兴公司将集体合同将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报送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登记、审查、备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所以,2006年4月2日,振兴公司和工会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了集体合同。 2006年5月,刘某应聘于振兴公司,公司于当年5月18日与刘某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其每月工资1000元,每天只需工作6小时。1个多月后,刘某在与同事聊天时偶然得知公司与工会签订了集体合同,约定员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1300元。刘某认为自己的工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于是与公司交涉,要示提高工资,但公司始终不同意,刘某不服,于2006年7月中旬,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示振兴公司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1300元履行劳动合同,并补足2006年5月至2006年7月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标准部分的劳动报酬。(08.5) 如果您是当地劳动争议仲裁人员,您如何进行裁决?

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doc

劳动关系学总结 导论 一、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 二、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三、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 四、劳动者及劳动者组织——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 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 五、雇主及雇主组织——(自学),概念、性质、功能 六、政府——劳动关系中的政府及其功能、作用 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有哪些机制,各自的功能 八、劳动法制——作用,劳动法的本质特征 九、集体合同制度——概念,主体、内容、程序、作用 十、工人参与制度——概念,性质,中国的工人参与的形式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知晓劳动争议的概念,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企业规章和三方机制没有讲,不作为重点) 第一章导论(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学是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从属性的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逐级包容,是劳动的层级结构特点。劳动关系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来实现良性运行。良性运行。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及其劳工组织、雇主及其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劳动关系的运行包含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这一运行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的。 劳动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方兴未艾。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 表人物)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五个阶段的发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劳资关系与劳工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是邓洛普首先提出的,他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系研究的领域中,用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系统》(1958),标志着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创立。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在邓洛普创立的基础上,经桑德沃、安德森等人的修改和完善,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意识。 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学派有希克斯的罢工与谈判理论、库克的劳资合作绩效理论、海曼的产生冲突理论、寇肯等的策略选择理论等。

最新《劳动关系学》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

《劳动关系学》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劳动关系的称谓中,劳雇关系又称为( B ) P4 (201010) A.劳资关系 B.雇佣关系 C.劳使关系 D.劳工关系 2.在劳动关系内涵中,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B)P4(201101)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3.在劳动关系内涵中,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A)P4 (201110) 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 4.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叫做( C) P8 (201201) A.合作B.冲突C.力量D.权力 5.西方研究劳动关系的学者认为,无论是否接受剥削的论点,对利润的追求都意味着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根源属于(B)P18 A.异化的合法化 B.客观的利益差异 C.雇佣关系的性质 D.劳动合同的性质 6.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少数人所有,雇主变得越来越富,而劳动者却度日维艰,愤恨也随之产生。从冲突与合作原理来看,这一状况的背景根源是( A ) P21 (201201) 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劳动力市场状况C.工作场所不公平D.工作本身的属性7.某外商独资企业在开工之初员工大都是从事手工或半机械生产。后来,由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实行大型机器生产,使员工深感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普遍不能适应,导致员工与企业管理方之间关系紧张。根据冲突与合作原理,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D )P26 (201110) A.文化因素B.宏观经济环境C.政府政策及实践D.“客观”工作环境 8.在2009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该国某大型企业面临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很多在岗工人对企业缺乏信心,工作松懈,工作态度不如以前,工作满意度降低,结果该企业不久后倒闭。从冲突与合作原理来看,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D ) P26(201010) A.文化因素 B.“客观”工作环境 C.管理政策和实践 D.宏观经济环境 9.在以下理论学派中,按照政治趋向从“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第一位的是(A)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P35(200810)10.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劳动关系理论模式最为典型的是(A)P39(201210)A.美国B.加拿大C.爱尔兰D.英国 11.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的学派被称为(B )P40(201001)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9、12.持“雇员与企业利益基本一致,劳资之间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此种观点的是( B ) P40 (201201) A.新保守派B.管理主义学派C.正统多元论学派D.激进学派 13.以“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为核 心假设的学派是( C ) P43(200710、200910)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劳动关系案例分析(HR)

1994 年 8 月调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 1: 下面是星云公司(甲方)和员工张云(乙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内容: 1.乙方的职务为内部网络维护工程师,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网数据规划和建设;负责内部网 的安全和维护。 2.乙方的正常工作时间为每日 8 小时。 3.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要求乙方加班时,乙方除不可抗拒的原因外,应予配合。 4.乙方需遵守《员工手册》中 规定的各项劳动纪律。 5.甲方应按月支付乙方报酬,乙方的工资待遇为 2000 元/月。 6.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章后于 2003 年 8 月 1 日起生效。 7.本合同为长期合同,甲、乙双方若不特别声明,本合同持续有效。 8.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同意以劳动局为第一审理机关。 问题:请指出以上条款中缺少哪些法定条款。 案例 2: 邓某等 15人系某住宅总公司建筑工程队工人,月工资标准为 750元。1996 年9月,该公司 决定建筑工程队实行日工资制,公司以月工资 750 元除以每月日历天数 30 天,得出日工资 25元。小时工资用日工资 25 元除以 8小时得出 3.13元。 10 月份发工资时, 邓某等人实得 工资 529 元,比过去少了 221 元。邓某等人找到公司,提出日工资标准太低,要求改正。公 司以日工资是由原月工资标准换算而来为由, 不予改正。 为此, 邢某等人向当地劳动争议仲 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问题:该公司的决定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案例 3: 1996 年 9 月,北京某食品公司因赶制中秋月饼,连续三天每日延长职工工作时间 2 小时, 一谢某日工资标准为 20 元,小时工资标准为 2. 5 元,企业每天支付给谢莱加班工资 2.5 元,三天共计 7.5 元。谢某认为企业付给自己的加班工资不对,要求按不低于 150%的工 资报酬发给加班工资,而企业劳资科则认为,三天共发给谢某7. 5元加点工资是符合《劳动 法》规定的,其计算办法为 2. 5元X 2小时X 150%= 7. 5元/扣除已发给谢某 2小时的标 准工资 5 元外,每天应发给谢某 2. 5 元的加班工资。对此,双方意见不一。 问题:该公司劳资科这样的计算对不对?为什么? 案例4 : 周某系某大型机床厂职工, 1995 年 3月作为富余人员被安排到该厂劳动服务公司批发部工 作。厂里给批发部拨款 l0000 元作为扶持经费。 1995 年 5月,该批发部由陈某承包经营, 陈某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了承包经营协议。 协议约定, 批发部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自付人员 工资。但陈某从 1995年8月至 1 1月末向周某支付工资。 在此以后, 该劳动服务公司发现陈 某在经营中有违法行为, 即从 1996年1 月令其停业整顿。 周某自 1995年 8月整顿期间一直 领不到工资, 多次向劳动服务公司反映均得不到解决, 便向劳动仲裁机关提出申诉。 仲裁机 关受案后, 对周某的工资裁决为由机床厂支付。 但是在处理此案时, 对周某的工资由谁支付 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拖欠周某的工资应由承包人陈某负责支付, 因为陈某在承包 经营时与劳动服务公司签有协议, 协议约定由陈某支付员工工资。 另一种意见认为拖欠周某 的工资应由劳动服务公司支付, 因为批发部作为劳动服务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没有自主用人 权利,且承包人陈某违法经营,是由劳动服务公司责令其停产整顿的。 闷烟:本本所拖欠的工资应该由谁来支付?为什么? 案例 5: 职工桂某 1977 年 9 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某市运输公司、邮电局等单位任职, 到食品公司工作, 1995 年 5 月 17 日不幸摔伤住院,经医院确诊为轻度骨折,需不能年多的 时间才能痊愈。 1995年 8 月 20日,公司通知桂某 3 个月的医疗期已满,如不能回到公司上 班公司将解除劳动关系。桂某提出自己工作了十多年, 3 个月医疗期太短,而该公司以桂某 只在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如不能在 8 与 30 号前回到公司上班便解除劳动关系。为此,桂某 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仲裁委员会依法确定自己应享受的医疗期待遇。 仲裁委员会受案后, 对双方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解, 企业接受和仲裁调解, 给与桂某 6 个月 的医疗期。 问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调解?是否合理? 案例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多元主义、激进主义与管理主义都指出工会具有的职能是(C )P138 A.经济职能 B.民主职能 C.整合职能 D.阶级革命职能 2.管理者不关心员工的需求,其目标是以最低工资换取最大量的工人劳动,具有这种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是( A )P98 A.剥削型模式 B.宽容型模式 C.合作型模式 D.独裁型模式 3.把“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作为核心 假设的学派是( C )P43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4.工会经费是工会依法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按一定比例从职工资中拨缴工会经费,此比例为( B )P157 A.1% B.2% C.3% D.4% 5.由雇员民主选举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代表员工参与决策监督的制度是(A ) P114 A.工人董事 B.工作理事会 C.共同磋商 D.员工持股计划 6.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P20 A.雨果·芒斯特博格 B.埃尔顿·梅奥 C.切斯特·巴纳德 D.罗特利·斯伯格 7.工资的给付标准和数额最终由(C )P177 A.雇主决定 B.雇员决定 C.劳动力市场决定 D.劳动力成本决定 8.下列属于冲突的制度化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的是(C )P71 A.政府不干涉 B.集体谈判制度建立 C.三方性原则出现 D.劳动关系实现制度化、法制化

9.改变劳资双方的“你我对立关系”,让雇员广泛参与管理实践,使双方关系融洽的管理模式是(D )P106 A.独裁/剥削型模式 B.自主/宽容型模式 C.权威/合作型模式 D.自主/合作型模式 10.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给假1次,假期为( B )P190 A.15天 B.20天 C.30天 D.45天 11.刘某与某木器厂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一年后,双方的劳动关系即行终止。刘某与该木器厂签订的合同是(B )P210 A.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无试用期合同 12.“黄狗协议”是指(D )P458 A.劳资双方以对话、协商、谈判的形式签订协议 B.二人或二人以上合谋侵犯他人权益,或损害社会的行为 C.雇主拥有的禁止某些工会运动的法定权力,包括罢工和联合行动 D.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13.为了声援其他劳动者的罢工行动而采取的罢工被称为(B )P301 A.协议罢工 B.同情罢工 C.示威罢工 D.“野猫罢工” 14.在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中,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C )P217 A.相同的经济地位 B.相同的社会地位 C.相同的法律地位 D.相同的政治地位 15.某摩配厂员工肖某,与单位发生了劳动争议,经过调解和仲裁裁决后,肖某不服,要向法院提出起诉。他起诉的有效时间是( C )P430 A.自仲裁庭裁决之日起15日内 B.自仲裁庭裁决之日起20日内 C.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D.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20日内 16.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和职工双方均可提出集体协商,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在收到协商要求之日起以书面形式回应的期限为(A )P299 A.20日内 B.25日内

201001劳动关系学03325试题及答案(精)

全国 2010年 1月自考劳动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的学派被称为(B A .新保守派 B. 管理主义学派 C .正统多元论学派 D. 激进学派 2.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 A .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 政府立法规范劳动关系 C .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 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3.被誉为“ 工业心理学之父” 的人是 ( B A .弗雷德里克 ·泰勒 B. 雨果·芒斯特博格 C .哈罗德 ·孔茨 D. 埃尔顿·梅奥 4.下列管理模式中,适合承包工作任务的是 ( C A .自主/剥削管理模式 B. 权威/剥削管理模式 C .自主/宽容管理模式 D. 独裁/合作管理模式 5.最先提出“ 员工持股计划” 的人是(C A .爱德华兹·戴明 B. 亚伯拉罕·H ·马斯洛 C .路易斯·凯尔索 D. 哈里·布雷费曼 6.在促进劳资合作的方法中,鼓励收入较高的高资历雇员积极参与绩效改进的是( B A .斯坎隆计划 B. 拉克计划 C .集体收益分享计划 D. 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7.下列选项不属于

... 从职能角度出发,对工会进行分类的是 ( A A .职业工会 B. 工联工会 C .福利工会 D. 政治工会 8.我国某建筑企业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和组织本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把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种行为突出了工会的 ( C A .维护职能 B. 建设职能 C .参与职能 D. 教育职能 9.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称为 ( D A .缩短工作日 B. 综合计算工作日 C .弹性工作时间 D. 计件工作时间 10.小芳在某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在 2004年 12月,她因生育小孩向该企业请产假。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小芳产假应不少于 ( C A . 30天 B.60天 C . 90天 D.120天 11.以下属于劳动合同法定条款的是 ( C A .试用期 B. 福利待遇 C .社会保险 D. 保守商业秘密 12.某企业拟举行工资集体协商,雇员方向雇主方书面提出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但雇主方收到协商意向书三个月后仍迟迟不予回应, 导致协商无法实现。根据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雇主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其书面答复的时间应该是 ( A 全国 2010年 1月自考劳动关系学第 1 页共 5 页 A . 20天内 B.30天内 C . 40天内 D.60天内 13. “ 野猫罢工”又称为 ( D A .协约罢工 B. 同情罢工 C .工会罢工 D. 非工会罢工

劳动关系协调员案例题库(1)

一、区分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中) 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过程中,申请人王某主张:2006年3月其到被申请人天津某高尔夫练习场有限公司从事司机工作,每天为该公司接送会员,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该公司于2008年10月7日口头与其解除关系,故王某申请调解,请求该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补发自2008年10月1日至7日共7天的工资;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某高尔夫练习场有限公司主张:王某与该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王某系自带车辆在公司门口“拉活”,公司每月向王某支付部分“租车费”。 经询问和证据材料的初步审查,调解员了解到,王某每天固定时间用自己的车辆为该公司接送会员,其它时间自行安排。王某每月定期在该公司领取会员交纳的乘车费及该公司支付的租车费用。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王某在个人窗口缴纳了社会保险。 问题: 王某与该公司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请结合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判断当事人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主要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判断,需具备以下条件:(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本案中,王某独立承担经营风险,付出的劳务是其提供的车辆服务,而非该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王某与该公司各自独立、地位平等,双方不存在严格的隶属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公司每月向王某支付的费

用系王某以车辆所有者的身份领取的租车费,而不是以劳动者的身份领取的固定劳动报酬。王某除每天在该公司接送会员外,其他时间自行安排,不接受该公司的管理约束,故双方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仅是租用车辆劳务关系。 (需将文件规定的主要内容与案情相结合进行论述,未阐述规定主要内容,仅单独论述案情的给一半分) 二、违法约定的试用期无效(易) 王某2013年9月1日入职A公司天津办事处,A公司与其口头约定每月工资2800元,先试用3个月,3个月期满经考察合格后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2013年11月10日,A公司以天津办事处撤销为由,通知王某与其解除劳动关系,除工资外未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王某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及因未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问题: 1.A公司与王某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无效。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应以书面形式约定。 2.A公司应否支付王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答案:应支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本案中公司在王某入职后的一个月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应支付王某2013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3.如A公司天津办事处撤销情况属实,A公司应否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理由是什么?

劳动关系学试题及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1、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第一届大会到2004年底为止,共通过国际劳动公约() A.150个 B.184个 C.194个 D.200个 2、《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的标准工作时间为劳动者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A.7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24小时 3、工人纪某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该公司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公司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纪某,提前的期限为 A.30日 B.35日 C.40日 D.60日 4、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

A.劳动合同期满; B.劳动合同因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 C.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D.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5、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A.100% B.150% C.200% D.250% 6.为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劳动法》第80条和81条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的委员会是() 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工会调解委员会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职工调解委员会 7、未成年上岗工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由

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证件是() A.未成年人健康检查表 B.未成年工登记表 C.未成年工登记证 D.毕业证 1、B 2、B 3、A 4、B 5、B 6、A 7、C 8、根据《劳动法》规定,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是() A.福建省歌舞团 B.福建某边远地区企业 C.福州省体工队 D.福建某特种工艺单位 9、下面的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A.个体经济组织中个体劳动者与帮工之间的关系 B.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的关系 C.弄明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发生的买卖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