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作文范文-地震的防范与减灾

高分作文范文-地震的防范与减灾

高分作文范文-地震的防范与减灾

“一部地震史,几多辛酸泪!”目前,地震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加强地震的防范与减灾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面对地震的威胁,有关国家的防范与减灾措施,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心理影响、财产损失及资源的破坏,其经验值得各国借鉴与学习。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带,且地形构造复杂,多为山地和丘陵,是个岛国,人口密度大,且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高。无论从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角度来说,如果发生强震,面临诸多的不利因素,日本这个国家将会有极大的损失。但是由于他们对地震的研究与重视,具有相当丰富的应对地震灾害的经验,使得“地震之国”面临强震却比一般国家的人员伤亡等都要少,该国在地震防范与减灾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地震的前兆与预报

虽然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理论上是可以认识和预测的。日本该国在地震可预测性之一灾害前兆的预测和预报这一方面就为地震的防范树立了新概念。该国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和健全了相对完善的地震监测与预报网,多次地震预报的成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地震的减灾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震前的应急预案

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本身国土上多火山地震,为了降低地震带来的威胁,日本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结合本国地形构造复杂、人口密度大、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的国情实际,制定出了许多较为完善且合理的应急预案。一但发生地震,有关部门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根据地震监测数据,政府可以迅速启动相关预案,做出及时且较准确的救灾措施,有效的减轻地震所带来的损失。

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日本本国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一般有足够的物力和财力来对本国国民进行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使日本国民在面临地震时,一般都会保持相对的冷静,懂得应急措施,清楚防灾紧急通道,在灾中自救和互救意识比较强。在日常时候,日本国民有防震的准备,家庭或公司通常都备有地震应急包等应急设施。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得日本国民在面对地震灾害时,有效的降低了人身的易损程度,有效的降低了人员伤亡。

建设防震减灾工程

日本具有较发达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使得日本在建设防震减灾工程这方面为世界树立了榜样。该国的房屋建设一般由相关部门严格的检测与规划、地理专业的地质堪测、建材的抗震合格性三大部分组成。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建造,有效的提高了日本房屋的抗震强度,能对地震灾情起到明显的“缩小”作用。

地震的有效防范与减灾,使得日本这个号称“地震之国”的国家,有效的减轻了地震带来的威胁,使得经济的发展并未受到地震灾害的明显影响,为日本跻身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出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课题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震,这次地震破坏程度之、波及范围之广、人员伤亡之惨重以及救援难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当看到在这次地震中受伤的或失去生命的人们时,我为之流泪,心痛和惋惜。于是,结合人教版选修5地震知识的内容设计了这节特殊的地理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地震的原因并了解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②运用地图,了解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③了解地震灾害的特点; ④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从图片、视频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为学习《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2008年我国地震灾害的视频: 5.12四川汶川地震。 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那么如此可怕的地震灾害是谁“惹的祸”?在全球范围之内分布在哪里啊? 学生: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地震灾害都是板块“惹得祸”)教师:那么最主要的两大的地震带知道在哪里吗? 学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明山区实验小学 2011年3月

明山区实验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为大力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根据市、区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活动,努力创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 一、充分认识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明山区实验小学成立于2006年1月,分主校和分校两个校区。主校系原塔东小学,教学楼使用近20年;分校系原胜利小学,教学楼使用30多年,系C级危楼。因此,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采取有力措施,把提升师生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抗震减灾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发展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师生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原则是: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加强师生地震科学素质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措施 1、成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编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程序,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4、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班主任定期召开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主题班会或者讨论会,解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班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防震减灾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听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 5、在校园网络、校报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防震减灾”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对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我防护的意识较淡薄,因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首先采用播放地震纪实视频营造气氛设定情境,提出如何守护自己生命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把收集的地震知识资料进行交流,懂得用地震前的防震知识来守护生命。然后通过讲述案例故事,让学生知道如何及时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拯救别人的生命。让学生在场景感受中,辨别出地震时一些错误的避险防护,讨论正确的防护做法,并通过现场防震避险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最后环节设计了知识竞答加深学生对“防震减灾”主题的深刻理解,更加珍爱生命!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3、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课件,了解自救方法。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知道在地震灾害中如何紧急避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更加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搜集一些地震知识图片、地震时的避险措施制成课件。搜集地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 2.有关地震的视频,防震科普片。 3.教室、家庭平面图。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观看地震视频,感受地震的可怕。 (一)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断。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片断。 (二)师谈话激趣。 师: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列举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危害。 1.唐山大地震 师:就是这次地震,造成了24万人遇难…… 2.汶川大地震 师:20XX年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3.中国百年大地震。 师:看,近一百年来,中国就发生过这么多地震。 师:地震是可怕的,带来的伤痛,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相信就会减少伤亡,降低伤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地震来临时,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防震减灾自救的知识,用知识来守护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65267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导读:本文是关于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二、灾害来临时如何应对 1、台风避险自救提示 (1)留意气象台的台风预警消息,避免外出,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2)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它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3)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船出海;(4)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凭借的人员要及时撤离;(5)如果一定要出行,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2、地震自救逃生要点 (1)突发地震,如果在室内,要及时躲到两面随重墙之间,如厨房、厕所等狭小空间,千万不能在窗户、阳台附近停留,不能使用电梯;(2)如果在公共场所,应躲到离自己最近而且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绝对不能停留在高楼下、狭窄的胡同等危险地方;(3)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要

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4)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应先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体,保持呼吸畅通,并利用身边的金属、石块等硬物敲击向外界求援。 3、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1)居住在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2)在山区丘陵环境下被洪水围困时,要固守在高地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3)当被洪水困于低洼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信工具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4、高层建筑火灾 (1)不要乘坐普通电梯,要走消防通道逃生。 遇到高层建筑火灾,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设施逃生,比如乘坐消防电梯,或通过室内防烟楼梯、普通楼梯进行逃生。不能乘坐普通电梯。(2)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向 当着火点在本楼层时,仍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若着火点位于上层,要向楼下逃去;若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平台逃生;若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赶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锁时,要果断地改变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安全通道逃生。逃生时要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二、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地震局的专家详细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1)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2)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3)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4)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设法逃避险境。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DB41∕T 1755-2019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

ICS 91.120.25 P 15 DB41 河南省地方 标 准 DB 41/T 1755—2019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评价规范 2019 - 02 - 13发布 2019 - 05 - 13实施 河南省地 方标准公共服务 平台

DB41/T 1755—2019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评价内容和要求 .................................................................... 1 3.1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 1 3.2 基础条件与防范措施 ............................................................ 1 3.3 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 2 3.4 应急预案与演练 (2) 4 评价方法 .......................................................................... 2 4.1 评价项目和分值 ................................................................ 2 4.2 评价过程 ...................................................................... 2 4.3 评价结论 ......................................................................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分表 (3) 河南省地 方标准 公共服务 平台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地震基本知识 一、地球内部构造及板块运动 1、地球内部构造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图1-1),分为三层: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图1-1地球内部的构造 2、地球的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成、构造组合、分布和互相关系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图1-2地球板块分布示意图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解为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重力均衡地位于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在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动,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离散,或相互汇聚,或相互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 二、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1、地震的成因 在地壳岩石下面,为厚度不等的软流层,由于软流层的运动而带动地壳的板块运动,板块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的岩石产生错动或断裂,引起地面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 2、 地震的分类 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⑴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图1-3 ⑵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而引起的。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⑶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⑷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图1-3 图1-4 火山地震

安全教育教案防震减灾

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防震减灾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二、教学过程: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2、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地震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2、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四)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三、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四、小结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小学生防震减灾小知识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习题精选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 B.滑坡 C.火山 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二、综合题 8.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ab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__________。 (3)c点所受的影响和破坏比f点____________,从图上可看出的原因是c点的___________比f点小。 (4)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小到大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面上的三角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______________。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会 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 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 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 【参考答案】 一、 1.AC 2.AB 3.AD 4.D 5.BC 6.CD 7.B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防震减灾宣传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简单地说,地震就是地球表层-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分成很多小块,小块间相互运动就产生地震。小块运动,一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引力不同,造成内部岩浆运动,进而影响地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震;另一种是人为造成地壳运动,称为人工地震。 2.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原因: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表面以下10-1000公里处,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够探测到地球表面以下这么深处地壳运动变化情况。 有时候有人传言,说某时某地会发生地震,我们可以笨脑子想一想:专家都无从预知,民间百姓又何以知道呢? 3.什么是地震谣传?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4.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①如果传闻中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讲得非常具体,甚至对发震的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等,一定是谣传。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二) 《怎样预防地震灾害》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4.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注: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 是,

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2、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 地带 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4、地震各级的感觉: ①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②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③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④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⑤11—12度,毁灭性破坏。 5、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6、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 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

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 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 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 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 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 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宣传单 一、公众防震知识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2、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3)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卫东区行知小学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拨 方法导引 列表分析法 本节知识具有关联性,要同时记住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特点又截然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列表方式进行比较,便于掌握。 疑难解析 1.地震 (1)地震的发生: 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①注:地应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它的内部同时产生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力,这就是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2)震源、震中(读图 ) 震源——岩层发生断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中——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 (3)震级、烈度 震级——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左右。 烈度——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某一地区的地面所受的破坏强度,用烈度来表示。 2. 3.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地区基本相同。 滑坡的形成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力,外力和人为作用影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它们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4.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就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基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有时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了推波助浪的复合效应。 ①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多发生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如川、滇、黔接壤地带。 ②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群发性——由原生灾害引发次生灾害,例如天文、气象、水文因子可触发地震;地震可衍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海啸、瘟疫等群灾伴生,以致形成恶生循环的灾害性。 ③地质灾害的社会性——所谓灾害是相对人类这个主群体而言的,如果没有人类这个主群体,便无灾害可言。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在无人区,就只能被视作地质现象,而无灾害的对象了。同时,人类这个社会既是灾害的承受者,又是灾害的制造者。如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量抽取地下水,滥采、滥伐、滥垦、修建水库大坝不注意生态问题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典例精评 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 解析:读图获得信息,川、滇、黔交界处地质灾害的分布地区是一致的。分析可知这是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所致。 答案:(1)川、滇、黔交界处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是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地表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一旦有暴雨,就形成了泥石流。(2)泥石流滑坡 (3)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提高。 知识强化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xx学校建于1983年3月,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余人,在职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 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县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 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月份在“.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下雨天学校大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 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比如,今年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县地震局陈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