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任务】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广大学生顺利完成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学业和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概论,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市场失灵及政府的微观决策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国民收入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失业和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项目是指创造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

2、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整体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3、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特点,每一知识点的提出均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类比引出,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思路,使所学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立足于经济学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引用现实经济生活中与会计实践紧密相连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试图通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让学生了解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

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经济学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能力。

4、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中,本课程模拟真实案列,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来亲身体验经济学案列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各个岗位的操作的情况。从而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课时分配】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标: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

基本概念;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讲授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讲授重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第一节需求理论

1、需求的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

2、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图略)

第二节供给理论

1、供给的概念、影响供给数量变化的因素

2、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图略)

第三节均衡价格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的价格决定:(1)均衡价格的含义(2)均衡价格的形成

3、均衡价格的变动:(1)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2)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

4、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四节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1弹性的一般含义(公式略)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2)弧弹性:一般公式、中点公式、五种类型(3)点弹性:几何意义、线性、非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需求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计算(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3、供给的价格弹性(1)含义(2)弧弹性:一般公式、中点公式、五种类型(3)点弹性:几何意义、线性、非线性供给曲线点弹性的计算(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成本、生产周期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公式(略)、替代品的交叉弹性、互补品的交叉弹性、不相关商品的交叉弹性

5、需求的收入弹性:公式、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理论

1、效用的概念: 欲望的含义,效用的含义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用基数度量效用。(2)序数效用:用序数度量效用

3、基数效用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TU和MU 函数、边际量公式、效用表、TU 和MU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2)关于货币的边际(3)消费者均衡(4)需求曲线的推导(5)消费者剩余:含义、曲线、计算

第二节边际效益分析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

1关于篇好的假定:(1)偏好的完全性(2)偏好的可传递性(3)偏好的非饱和性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1)无差异曲线(2)特点(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5)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完全互补

第四章生产论

一、教学计划

第一节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1)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 K c)

(2)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 K)

(3) 固定投入比例函数: K/L=V/U 图形

(4)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 a K b

第二节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 K c)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和公式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5、生产的三个阶段:第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的生产决策区间

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图形公式

2、关于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同上)

第四节规模经济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的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的不变。

1、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的递减。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产理论的目的在于分析厂商的目标和行为,并为最终推导厂商的供给曲线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这一章,了解厂商生产函数的概念,并说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在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与要素最优组合之后掌握论证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曲线、两个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最大化

2、难点: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五章成本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厂商生产成本的有关概念、函数以及各种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做准备。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2、显成本和隐成本

3、利润: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正常利润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

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公式、图形分析

2、短期总本和扩展线:公式、图形分析

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成本的分类:TFC、TVC、STC、AFC、AVC、AC、MC曲线及公式

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1)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

(2)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了解)

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LTC=LTC(Q)

2、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第六章市场理论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应该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能通过对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二)教学内容

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的划分及其特征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3、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图形分析、条件:MR=MC

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重点掌握):图形分析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重点掌握):图形分析

3)生产者剩余

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6、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明确各类市场形成的条件,弄懂不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掌握各类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的供给行为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市场运行的效率作出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垄断

1)垄断市场的条件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下倾斜的特征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MR=SMC

4)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MR=SMC=LMC

5)价格歧视:一级、二级、三级

6)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D 曲线、d曲线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特征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MR=SMC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了解)

5、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6、垄断竞争厂商的供求曲线

7、非价格竞争

第四节寡头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古诺模型:寡头厂商、寡头行业的均衡产量公式

3、斯威齐模型:弯折的特征

4、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了解)

5、博弈论初步(了解):概念、类型(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囚犯的困境)

第四节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七章分配理论

第一节工资理论

第二节利息理论

第三节租金理论

第四节利润理论

第五节平等与效率

第六节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八章市场失灵政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市场失灵的概念,弄清市场失灵的原因,加深对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垄断

1、垄断与低效率

2、寻租理论

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4、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罗宾逊-帕特曼法,惠特-李法和塞勒-凯弗维尔法等

第二节外部影响

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1)生产的外部经济(2)消费的外部经济(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3、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方法

4、科斯定理

第三节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3、市场失灵

4、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

5、公共选择理论(1)集体选择的规则(2)最优的集体选择规则(3)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第四节不完全信息

1、信息的不完全性

2、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

1、信息不完全与保险市场

4、信息不完全与劳动市场

5、信息调控

【参考书目】

一、《经济学基础》

教材选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基础》,颜家水主编

二、参考文献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大纲编号:070923202 《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 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4 执笔人:唐雪莲 审订人:王瑞 修订日期:2007年1月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 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用、价格弹性、 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目标、任务: 1、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高学生的用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每周2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一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 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 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 题,10分/题) 八、建议教材 《西方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西方经济学概论》王花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6、《经济学概论》陶铁胜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7、《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公共经济学阶段性作业2.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5章——第6章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失业 功能财政 周期平衡预算 法定准备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 公共预算年度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 贴现 充分就业预算 年度预算平衡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简述经济系统的自动稳定器。 3、简述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 4、简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简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6、简述中央银行的特征。 7、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 8、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简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则。 10、简述公共预算的分类。 11、简述公共预算的功能。 12、简述公共预算的五项原则。

13、简述公共预算的机会成本分析方法。 14、简述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论述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 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论述公共预算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6、试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及其评价。 7、试述功能预算论及其评价。 8、试述充分就业预算论及其评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充分就业: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状态。 摩擦失业: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 自愿失业:是指自愿放弃工作机会而不愿意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暂时性失业,在农业、旅游业中较为普遍。 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衰退与萧条阶段。 隐蔽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 功能财政:为了遏制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此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政府的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财政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财政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法定准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单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零基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增量预算:指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之后确定的。 公共预算年度:也称财政年度,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收益损失。 贴现:简言之就是将一项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 充分就业预算:是一种预算政策,它认为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平衡,也不应追求周期平衡,而应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

必修课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浙江财经学院 西方经济学(2) 教学大纲 (第四版)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2010年3月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4)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收入-支出模型 (5)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 IS—LM 模型 (6)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7)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9)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10)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1)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12)

前言 1、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经济学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的,其中研究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是其基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式是个量分析;《西方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经济学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是理论与政策的结合。 2、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宏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适用对象: 全校各财经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 4、课程性质: 必修课。 5、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 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本大纲规定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序号教学内容课时数合计 1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4 2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收入-支出 模型 10 3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 IS—LM 模 型 10 4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8 5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6 6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6 7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6 8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 54 6、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版 主要参考书:

农村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村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131A 课程性质选修 学时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先修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 I 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1.导论 2.农村公共管理组织与模式 3.农村公共资源管理 4.社区服务与管理 5.农村公共管理与法制 二、课外作业 案例分析:1.高某与×乡政府指导农民发展林业生产 2.印度尼西亚通过取消补贴保护环境资源 三、实习无 四、实验无 五、课程设计无 六、教材与参考书 陈树文,王大刚编著《公共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 汪玉凯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 朱崇实,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依据公共管理学原理系统介绍农村公共管理的知识和理论,研究有关农村公共管理活动的规律,旨在让学生了解农村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认识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掌握有关农村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兴趣和做好本项工作的本领。 二、课程具体要求 1.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知识。 2.理解农村公共管理的含义,了解其内容,掌握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 3.结合案例分析,学会运用公共管理学原理分析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问题,并能给出解决的途径。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本课程教学的课前知识是管理学原理,并与《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四、各章重点与讲解内容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管理理论,农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农村公共管理知识的意义。 第一章:农村公共管理组织与模式 一作为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乡政府 二作为准公共管理主体的非乡政府公共组织 三农村公共管理人员 四农村公共管理模式 第二章:农村公共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二自然资源管理 三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章:社区服务与管理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农村治安?秩序,环保,医保,科技推广,教育,文化 二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三农村公共财务管理 四农村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 五农村公共项目管理 第四章:农村公共管理与法制 一公共管理法律规范及其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二对农村公共事务的依法管理 三对农村公共管理主体行为的规范,监督与管理 四推进农村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创新 五、课外作业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拟定2个案例,并给出案例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分析,并从中领悟到公共管理工作的作用,做好公共管理工作应具备的素养。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兴趣。 六、对实习,实验的要求无 七、对课程设计的要求无 八、课程学时分配表 九、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马天乐 审阅人:丁胜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 经济贸易系 2012 年9月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经济学基础》2011年7月第1版林秀清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2010年6月第2版何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2004年9月第3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2004年1月第17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2002年8月第2版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课时分配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

公共经济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公共经济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 1.为什么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公共经济问题 答:公共经济问题主要涉及公共产品生产与发展及其由谁生产,生产多少和公共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在研究公共经济问题的前提假设之一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人为经济人。而经济人的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分析公共经济问题时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试通过边际效用论分析政府调控分配的必要性。 答:产品的边际效用是指该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或减少的量。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产品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

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所以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货币边际效用不同表明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贫富之间的差异,使生产和消费达到两旺。 3.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答: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4.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答:以下途径可以降低成本:⑴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2)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的约束。(3)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第二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1.从产品的社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哪几类不同的产品并说明它们的生产主体分别为谁。 答: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将产品分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公众所必须使用,且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具体地说,作为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即所有权上的非排它性和消费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其生产主体主要为政府部门(2).私人产品。私人产品相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具有产权明确而又可分割的特性。私人产品具有两个特征:所有权上的排他性;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即该产品不能公共消费,某个社会成员消费它以后其他人员就难以无偿消费。其生产主体主要为以盈利为目的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时间:2019年12月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任务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 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较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 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 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 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 5、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矛盾;货币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效果; 7、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研发展经济学第二讲自由与发展大纲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二教学大纲: 第二讲自由与发展 本讲以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为基本阅读材料,重点研究民主、自由与发展的关系,发展过程里一些重大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其制定方法。这些研究属于规范性研究,对进一步进行的所谓实证性研究具有端正研究方向,提供路径的意义。 本书的逻辑思路是:(1)现代经济发展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要由政府出面才能建立起来;(2)政府主持下制定、推行的公共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3)合适的公共政策必须尽可能符合全体国民的意愿,才能有效动员国民的积极性、主动性;(4)只有在政治自由、政治民主的情况下,政府才能制定出体现全体国民意愿的公共政策;(5)因此,经济发展与自由密切相关,以自由看待发展具有逻辑上、理论上、经验上的合理性。 本书论证、澄清了以下一些重要的问题:第一,造成贫困的表面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获得收入的能力,而最关键问题在于个人缺乏某种基本的自由。 第二,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基本的社会公平,也是国民得到基本自由的保障。这与发展阶段无关,也与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的国民的价值观无关,即自由、民主对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第三,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第四,强调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培植社会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保证他们的基本自由。责任以自由为条件。 第五,承认人类理性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是由那些自私自利动机的个人,通过有意识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无意识产生的结果。 第六,反对因为认识到自由可以衍生出某种对社会发展来说是有意义的能力而尊重自由的观点,应该尊重自由本身及其固有的价值。 第七,和上述第六议论相似,在强调人力资本培植方面,社会不应该仅仅关注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合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贸经、工商系各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职业知识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员“学会思考”为出发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理论方面 (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 (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 (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 (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 (11 )理解IS — LM 模型 、 (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 2 .实践方面 (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 3 )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0560《公共经济学》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学习中心潮汕学习中心 姓名陈锦忠 学号 122004149003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 2012春 类别专升本

《公共经济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述(D)研究课题反映了公共经济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C)问题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C)研究不属于公共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述(A)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070006 英文名: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后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18课时辅导) 主讲教师: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 选定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阐述宏观经济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中注意介绍经济分析的逻辑,强化图形分析和数理分析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判断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加大学生的阅读和训练。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加强课后自学,加强教学互动,安排适量学时进行课堂讨论;加大课程训练力度,配备助教加强课后辅导,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鼓励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写出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 课程号:3150051 制定(修订)单位:公共管理学院 制定(修订)人或执笔人:赵建国 制定(修订)时间:2009年2月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需要预修《宏观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基础》。 基本内容:本课程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地方公共经济。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开展课堂讨论。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3 教材使用:张向达、赵建国、吕丹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参考教材: 1.樊勇明编著:《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斯蒂格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张向达、赵建国、吕丹,《公共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4.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5.郭庆旺,《公共经济学评论》,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年-2008年出版。 6.阿兰.J.奥尔巴克,马丁.菲尔德斯坦,公共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彼得·M ·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9.张军涛、赵建国等,《公共管理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朱柏明,《公共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进度计划

【精编_推荐】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E21102 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0.5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一、实验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许多复杂的宏观经济变量,且各变量主要呈现出随机状态分布的特征,这对于完整而客观的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带来困难,实验和模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宏观经济学实验紧紧围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对于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变量通过理论逻辑关系,建立经济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经验数据加以推证和检验,以体现和说明理论的正误,提高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实验是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实验,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识经济类、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通过模拟实验和相关的计量检验: 1、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可控操作环境中。通过学生的模拟和实验,强化理论理解,提高认识经济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对经济分析和运行的感性认识。 3、熟悉现代宏观经济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运用。 4、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实验的基本要求 1、了解实验的软件环境和操作平台的运用,学会用现代的分析手段和技术 模拟和实验经济参数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完整而清楚的陈述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理论逻辑和实验逻辑关系相一致,基 本结论明确,分析说服有力。 3、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体现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基本结论及相关 变量关系的详细分析。 四、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 2013年春季学期 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 上课地点:理教314 任课教师:李力行 联系方式:lilixing@https://www.doczj.com/doc/b04504455.html,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 20%-出勤与课堂参与; 25%-文献报告(1-2次); 25%-审稿报告(1篇); 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 课程提纲: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 1.3 Application to China 2. Expenditure 2.1 Social security 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 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 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 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 阅读材料: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 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

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目录 01经济学基础 (2) 02电子商务概论 (7) 03电子商务英语 (16) 04计算机网络技术 (20) 05市场营销实务 (27) 06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 (32) 07 C语言程序设计 (36) 08经济数学 (41) 09 PHOTOSHOP (50) 10商务谈判与礼仪 (63) 11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 (67) 12电子商务与物流 (75) 13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 (79) 14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文写作 (85) 15 FLASH动画 (91) 16国际贸易实务 (96) 18应用数据库原理与 (109) 19管理学 (115) 20供应链管理 (119) 21消费心理学 (131) 22 客户关系管理 (136) 23 网络营销与策划 (143)

电子商务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授课学时:3学时/周,共48学时(讲授40课时,机动8课时) 课程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3)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一般知识与原理,尤其是理解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 ●掌握经济学微观与宏观分析的一般方法 ●掌握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 ●掌握国家收入的核算方法 ●了解经济周期的运行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阐述经济现象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衡量企业生产均衡与消费者均衡 ●能够获得个人生活中的效用最大化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经济管理意识 ●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公共经济学作业第一次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作业(2009年下半年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当事人双方拥有的信息不等,一方具有较多信息,而另一方则信 息较少。 2.帕累托改进----若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在经过调整后,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 而其余人的境况没有变坏,那么就可以认为调整后的资源配置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性质的调整即称为帕累托改进。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由政府通过某种方式筹措资金,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的具有非竞 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4.自然垄断----指的是因为平均成本递减,大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淘汰和兼并小企业,从而 形成的垄断,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答案备注:1.因为翻译的差异,帕累托改进在有些书本上又称为帕累托改善,为同一名词。 2.只要大意答对都可得分,考试阅卷也基本遵循此原则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只反映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表示结果公平的指标是(B ) A. 恩格尔系数 B. 基尼系数 C. 贫困指数 D. 社会福利函数 答案备注: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是指将各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排列,反映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对关系,所体现的是结果的公平。贫困指数指的是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用它来反映公平程度是有偏差的;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表明社会福利水平和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垄断市场(B ) A. 自来水厂 B. 彩电 C. 邮政D.电力 答案备注:自然垄断市场指的是因为平均成本降低而新增的垄断市场,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B选项明显不符合这一定义。 3.由某些人或者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决策,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的政治决策机制是(C) A.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 B. 多数票决定机制 C. 集中决策机制 D. 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答案备注:A.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参与决策并实现一致同意的最优化模型;B. 多数票决定机制是指公共决策每人一票直接决定,获得多数支持的决策方案即被采纳 C. 集中决策机制是指由某些人或者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决策,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的政治决策机制是D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由代表代替全体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3.(A)认为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运行,政府对外部成本问题没 有干预必要。 A 、科斯定律 B 阿罗不可能定理 C 、中间投票人定理 D.折衷主义 答案备注:A.科斯定律认为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运行,政府对外部成本问题没有干预必要;B.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C .中间投票人定理是指如果在一个多数决策的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 D.折衷主义是指对富人和穷人的的效用的权数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5、不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B ) A.公办学校 B.国防 C. 公路 D. 桥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